孝道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4-28孝道讀后感(必備十四篇)。
孝道讀后感 篇1
《孝經智慧》這本書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孝經,并運用生動、豐富的故事舉例,詮釋了孝經所蘊含的做人道理,弘揚了“孝”這一中華優秀傳統。
《孝經智慧》精選了孝經中的經典,闡幽發微,深入淺出地解悟古圣先賢的智慧和秘訣,使人們對國學智慧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孝經智慧》中58頁《孝德誠信,事業有成》中的華人首富李嘉誠是一個有孝心、善心、生活節儉的人。
李嘉誠從小受教,做人誠信,有一次,一個美國的客戶,給他的長江事業公司下了一批訂單,合同都簽好了,但是臨時有取消了。按照法律。李嘉誠可以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讓對方賠償,但是李嘉誠寧可自己吃虧,也要包容對方。李嘉誠的誠信和可靠的品格給他帶來了事業上的一帆風順。
一個善的信念發出來以后,表面上似乎吃虧了,但是他得到莫大的利益。
李嘉誠成為華人首富后,生活仍然很節儉。
他用《論語》中的惑表明對富貴的態度:“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富貴如果是靠不正義的`不合法的手段去謀取,以為真正的君子,他是不屑一顧的,君子把富貴看作浮云一樣,并不會為富貴而去攀求,更不會用卑鄙的手段去謀求。”
李嘉誠的事跡讓我知道他的財是“有用”的,因為他的財富為社會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李嘉誠的故事告訴世人:要成就一番事業,的是最根本的,財富都是枝末。
我長大以后,也要想李嘉誠一樣為社會做貢獻,為國家效力,把德行擺在第一位。
孝道讀后感 篇2
最近讀了《孝經》,古文有些晦澀難懂,深感理解的不到位,在這里想淺談一下對孝道的感悟。中華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敬父母為修德之本,以孝道為根本來修身,齊家,治國,推及平天下。孝是基本原則,是做人做事的檢驗,人不孝免談?!缎⒔洝氛f“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勿違?!币馑际钦f生前事父母以禮,遠比死后再補救要可貴的多,事親五要則;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指的是對父母的侍奉,在日常家居的時候,要竭盡對父母的恭敬,在飲食生活的奉養時,要保持愉悅的心情去服侍,父母生了病,要帶著憂慮的心情去服侍,父母去世了,要竭盡悲哀之情,料理后事,對先人的祭祀要嚴肅對待。理發不亂。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敬父母,接納父母的不完美;孝敬父母,讓父母放心,孝敬父母,要付出行動;孝敬父母,要對父母和顏悅色;孝敬父母,常常和父母溝通,開導父母。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天下無不是之父母,對父母盡量做到不頂撞,多關心!孝就是道,要做到讓父母安心。對于孝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父母年紀越來越大,古語說的好,老小孩老小孩,就是說人年紀大了像個孩子一樣。我們小時候耐心的養育我們,父母年紀大了,我們也要耐心的對待老小孩。
說到“孝”,以前的理解就是孝敬父母,讀了《孝經》以后才發現自己的狹隘。《孝經》的內容,分為天子,諸侯,以至庶人十八篇。讀了《孝經》以后,了解到要把孝道運用在社會各階層,使孝道發揮不同的感化,把孝道用在社會方方面面,這才叫孝道。對你從事的'職業忠誠,就是你對這個行業盡孝,這也是孝孝。孝用于國家治理,就叫孝治,以孝治國,以孝治天下人。孝道由時,位決定等級,大孝孝天下,小孝孝敬父母。
然而,現代人過分自我,彼此疏離,需要笑孝道促進和諧,孝是德之本,要振興道德,必須從孝道重新開始,唯有明白百善孝為先,才能根除萬惡淫為首的亂源。一個人有了知識,就開始對老祖宗有意見,就開始認為我們中國人應該向西方學習,不應該保留中國傳統的文化,這真是大不孝。那么孝從哪里培養出來?孝道從家庭培養出來,由童年開始養成好習慣,父母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使子女有所感受,父母仁慈,夫妻忠貞,三代同堂是最好的環境。中華文化重在實踐,我們一定要言行一致。
自己是自己的主宰,沒有人能夠主宰你,這是自性,性格的性,是人的本性,本性來自于天,就是良心,良心就是天理,天人始終是合一的,我們有自主性,但我們聽老天的話,聽祖宗的話,聽父母的話。沒有天,沒有祖宗,沒有父母就沒有我。
孝道讀后感 篇3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古人說的“孝、悌、忠、義、禮、義、廉、恥”這八德,孝排在第一位,可見“孝”對于我們每個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東西,所以,“孝”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必須做到的。
《孝經》,通過孔子和弟子曾參之間的對話,精要地闡述了儒家對孝道的見解,認為孝才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得以推行的關鍵。
《孝經》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讓我知道一個人的軀體、四肢、毛發,皮膚,都繼承父母,要好好愛惜,不要隨意毀傷,這是孝行的起點。這句話令我感動。還記得在我四歲的時候,有一次我玩搖搖車,一不小心從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我一直哭,媽媽問我是不是很疼啊。我說:“媽媽,胳膊刷壞了,讓您擔心,我才哭的`呢?!眿寢寭е抑闭f我是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
對啊!爸爸媽媽把我養大,費了多少心血啊,我們要是不孝順父母的話,就是大逆不道。所以,我出去吃飯的時候,總是給媽媽碗里夾肉,媽媽直說我長大了;平時,我也做家務,去買早餐讓大人吃,晚上放學去買饅頭。讓爸爸媽媽多休息;我還早起晚睡,好好學習,不要因為貪玩耽誤功課讓父母擔心。
《孝經》是孔老夫子留給我們的瑰寶,從《開宗名義章》起,共18章,講了孝的功能、孝的本質、孝的內容,講了從天子到庶人盡孝的標準,講了以孝治天下的原理等等。我喜歡孔子,孔子的覺悟很高,我也想穿越到孔子時代,過一把當孔子弟子的癮。我的好朋友AI博士有一臺時空機,我請求他讓我穿越到孔子時代,AI博士二話不說就同意啦!
孔子弟子三千,有七十二位杰出的弟子,我拜孔子為師后,老夫子把我收為他的第521位弟子。之后,我刻苦鉆研《孝經》,成了他得意弟子的第73名,叫小白。在當時,我是世界第二孝。(因為閔子騫比我還孝順)。但是,好景不常。AI博士的時空機只能在時空隧道里呆一天(相當于24年)。所以,我又穿越回來了。但是孝道已經在我的心中生根發芽了,直到今天,我在生活中還是很孝順父母。
總之,孝是德行根本,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做善事,才能做大事。
孝道讀后感 篇4
花需葉綴顯絢爛,人需孝襯現修養?!}記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這是出現在我的讀書筆記上的一句話。他出自一部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圣著作———《孝經》不錯!孝,的確是天經地義的事,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將它讀完,我仿佛撥開云霧見青天
《孝經》為上自君臣、下至庶民的處于不同社會階級的人制定出了不同的行孝原則,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具有超時代意義,是儒家經典十二經中篇幅最短小精煉的一經,但它卻辭簡義駭?!缎⒔洝防锏墓适禄蜴告竸勇牐蛴嘁衾@梁,或催人淚下,或艱深晦澀,但如此之多的嘉言懿行無非想要告訴人們一個道理————“人之行,莫大于孝”
“百善孝為先”“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有了“孝”字。古來圣賢皆孝順:春秋有子路百里負米,西漢有劉恒親嘗湯藥,東漢有黃香扇枕溫衾,三國有陸績懷橘遺親,北宋有黃庭堅滌親溺器……我們也都知道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獸尤如此,人何以堪?”孝是綻放在人倫治理里面最美、最香的一枝花。
對于當今社會的一些自殘、甚至輕生的人來說,這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對于一些輕易想要改變自己外觀上的缺陷的人,這就是一種不孝的行為。為了滿足自己浮云般的虛榮心,擅自改變父母賜予你的最獨特的東西,最后還是經過歲月的洗滌回到原處,他們又給父母帶來了什么呢?
這世上那對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他們從不奢求什么回報,把自己如星辰般數不清的`愛給予了我們,我們豈能辜負他們的厚望?所以,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為長大成為祖國棟梁奠定堅實的基礎!
“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獲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歲月是無情的,它贈予父母的是兩鬢白發、兩行皺紋、兩根青筋,父母是有情的,他們用他們的青春譜寫了一曲只屬于我們的愛歌,而我們愿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工作、遠離這喧囂塵世,為父母鑄一首愛的贊歌呢?
“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趕快為父母盡一份孝心。也許是一處豪宅,也許是一片磚瓦。也許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鴻雁,也許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但在“孝”的天平上,它們等值。讀了《孝經》,我們不能只是囫圇吞棗,要讓這個偉大的漢字雄偉的、永遠的鐫刻在我們的心中!別讓“孝”這個觀念漸漸在我們的生活淡卻,要讓“孝”這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永遠傳承下去!
孝道讀后感 篇5
今天,我讀孝經第八章,我感觸頗多。
這章一開篇就講了非常重要的4個字“孝治天下”。這4個字可謂是整章的.軸心思想。
其實,堯舜為什么能做到“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很大一部分就是“孝治天下”的功勞。只有孝治天下、以德服人。才能得到貴族和老百姓的支持。這是孔老夫子一生的愿望。他之所以周游列國,其實就是將這種理念傳播給他人。所以,“孝治天下”很重要的。包括唐宗、宋祖這些明君,他們都是把德教傳播給百姓,以德治國。
這一章可真是收獲多多?。?/p>
孝道讀后感 篇6
中國的孝道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的講論孝道。
《孝經》,在中國的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僅短短的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下到上至諸侯,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不是遵守孝道的。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畝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人性至孝,其情可憫。“盡孝于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無鳥私情,情理可恕。李密從小父喪母棄,孤苦伶仃,祖母含辛茹苦,促其成長,后來他因孝被舉薦,屢被征召,祖母卻日薄西山,朝不慮夕。盡忠還是盡孝,李密進退兩難,侍奉新君,焉知福禍?且遠離祖母,情何以堪?辭命盡孝,抱養祖母卻逆君美意,橫禍將至,李密思量再三,婉轉陳詞,懇請皇上準許他先盡孝后敬忠。李密睿智,避而不談轉侍君的憂懼,卻大肆渲染自己對祖母的感情與孝心,感動了皇帝。
“百善孝為先”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子欲養而親不待”則是許多人的遺憾,所以我們無論在什么條件下都要關心自己的親友,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古人以孝治天下,孝,無論在家還是在中國都是核心。孝的.觀念是對中國乃至世界影響最為深重的倫理道德,是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
如果一個人沒有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孝敬父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礎的條件,就是聽他們的話,只要他們說的是對的,就要照著去做,因為這些多少有點好處?!袄衔崂弦约叭酥稀边@樣做到由孝及愛,上愛下孝,就可溫暖人間,和諧統一。
“百善孝當頭”是的,像是陽光下美好的一種情感,或許我們并沒有在意,或許我們并不知道珍惜,其實世間最純凈的情感一直蕩漾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人生的真諦。
孝道讀后感 篇7
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包括尊敬、撫養、送終等等,是傳統社會的基本道德。從動物學上說,實質上是一種"反哺"的行為。
在我國,孝的觀念源遠流長,甲骨文中就出現了"孝"字,這也就是說,在公元前11世紀以前,華夏先民就已經有了孝的觀念。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統地論述孝道的人,論語、孝經等書記載了孔子在這方面的大量言論。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認為為人子女,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人們應該身體力行的??梢娍鬃訉π⒌赖目粗嘏c推崇。
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西漢經學大師董仲舒提出的"父為子綱"(指父親對子女有絕對權威),于今已絕對不適合我們這個人人平等的民主社會;又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我們在信息便捷的今天,已可以不必理會這句話,這是因為當時聯絡多有不便,也是社會生產力限制下的說法;再如"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也已不足取,我們是提倡男女平等的;還有關于"三年之喪"這個問題,四科中十哲之一的宰我就此事曾與孔子討論過,這位因為白天睡覺而被夫子斥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杇也"的學生認為,為父母服喪三年時間過長了,一年就可以了。無論三年,還是一年,這顯然是一種弊端較多的行孝方式,我們就無須效仿了。諸如以上孝說,到了今天,無疑均已過時,我們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做為華夏民族固有的.道德觀念,又經孔孟儒學的發揮,以及歷代帝王的提倡,孝道在古代確實是深入民心,難以動搖。佛教傳入中國,最后也不得不把"無夫無君"的教義改變為"忠孝"的說教;基督教傳入中國之初,也不得不改變"不能崇拜偶像"的誡條,允許信徒"祭祖"……
儒家講的孝道,已不僅僅是一種通過行為表現出的人倫道德,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行為,行孝者對社會公德負責,肩負著社會責任,孔孟儒學提倡這種孝道,毫無疑問是完全可以以肯定的。對于今天來說,也適合我們現代社會。
孝道讀后感 篇8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很喜歡《孝經》里的這句話。要知道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著我們,對我們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我們的每一根毛發都來自于父母,每一寸肌膚都來自于父母,我們要好好保護好自己,不要傷害到自己,這就是孝心的開始啊。
“仲尼居,曾子侍”,這六個字能看出孔子在上課,曾子就侍奉在老師身邊,文字雖然簡單,可是我已經能夠想象出這樣的畫面,說明曾子是個尊敬老師的好學生。不僅如此,他還是個大孝子,在《二十四孝》里我讀過他的故事。書中記載著,曾子有一天上山砍柴,結果家里來了客人,他母親一個人在家,不知道怎么接待,怎么辦呢?因為過去沒有電話,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結果她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里就覺得痛,家里是不是發生什么事情,就趕緊跑回家里。回到家里一看,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告訴他:“兒子,我不知道怎么找你,只好咬手指,我想十指連心,你一定能夠感受到。”所以你看呀,曾子純孝就有這樣的感應。我就覺得不可思議,怎么他媽媽咬手指,在那么遠的距離,他居然能夠有這個感應。這是什么原因呢?因為曾子心地純孝,心里沒有其他的妄念,
只有孝親這個念頭,念想到自己的父母,才有這樣的.感應。然而,現在父母經常叫我們別貪玩,好好學習,可我們時常就是玩瘋了,喚不回來。這多有不該呀。
我也要做個尊師孝親的好學生、好孩子,與老師、與父母有心靈的感應。認真體會《孝經》里面的每一字、每一句,因為它能教會我做人的道理: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百善孝為先?!缎⒔洝方虝宋以趺葱⒕锤改福鹁磶熼L。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己的行為,也希望大家多多去背背《孝經》,它能教會你們很多很多做人的道理……
孝道讀后感 篇9
今天我讀了《孝經》的開宗明義章第一。此文開門見duhougan山一下把孝是什么給講了??鬃釉f過:“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是孝之忠也?!边@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的身體、毛發都是父母給的,不能亂毀亂傷。這是孝的開始,立身、行道,成為一代忠臣,以顯父母,這是孝的`結束。這應該就是孝的大概意思了吧。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覺孔子是非常溫和,非常容易讓人接近的,但是又不失老師的威嚴。曾子很謙虛,恭恭敬敬的,這就更加激發了我讀孝經的好奇心。
學了這篇文章,我感覺我們不能在身上亂刺青,因為身體是父母給的。要做到立身行道,我一定要先做到盡量的不要老是去向父母索取,要懂得給父母奉獻,回報父母。
我一定要學習先輩們的知識,做一個大孝子。
孝道讀后感 篇10
中國的孝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孝道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觀,關乎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孝指子女對父母應盡的義務,是傳統美德。至春秋時期,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系統地論述孝道。
《孝經》中,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親愛,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法則,是應該身體力行的。誠然,儒家孝道也有時代局限性的陳舊觀念,夾雜封建性的糟粕,比如父為子綱、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不孝有三,無后為大,三年之喪,均已過時,應毫不吝惜地拋棄或予以批判。
《孝經》在中國思想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特別是西漢統治者宣揚“以孝治天下”之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它成為人們修養的必讀書目之一?!缎⒔洝罚枪糯氖ト丝鬃拥膶W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缎⒔洝芬还灿惺苏?,每一章都是經典。第一章為開宗明義章,是全文的.主旨:“夫孝,德之本也,孝之所由生也?!薄吧眢w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倍潭?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第二章至第六章分別為天子章、諸侯章、卿大夫章、士章和庶人章,規定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孝道標準。第七章為三才章,強調了孝的地位和作用:“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利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第八章為孝治章,講圣明的君王如何以孝治天下。第九章為圣治章,講圣人如何用孝道教化百姓。第十章為紀孝行章,講孝子應如何孝敬父母。第十一章為五刑章,講不孝為諸罪之首。第十二章為廣要道章,講孝為什么是重要的道理。第十三章為廣至德章,講孝為什么是最高的德行。第十四章為廣揚名章,講孝道與揚名后世的關系。第十五章為諫諍章,講父母有了過錯孝子應該怎么辦。第十六章為感應章,講孝道與神明的關系,孝道達到極點就可以感應神明。第十七章為事君章,講孝子與事君的關系,孝子事上,“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第十八章為喪親章,講父母去世孝子應該怎么辦。《孝經》,短短十八章,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孝道讀后感 篇11
今天我重新學習了《卿,大夫章第四》,雖然我早已背會,今天結合譯文對它有更深的了解:
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制定的合乎禮發的衣服不敢穿戴,不是先代圣明君王所說的合乎理法的語言不敢說,不是先代圣明君王實行的道德準則的行為不敢去做。說的每一句話,也不會有過失之處,所做的事傳遍天下也不會被人厭惡。衣飾,語言,行為這三點都能做到遵從先代圣明君王的禮法準則,然后才能守住自己宗祖的香火?!对娊洿笱旁啤防锩嬲f到要從早到晚勤勉不懈,專心侍奉天子!
原來這就是卿,大夫的孝!作為人辰,就應該遵守自己對先王的'孝!不能去做不合乎禮法的事,不能身在曹營心在漢!我們的班集體就可以當作為一個小國家,老師是皇上,其他班干部都是官員,其他學生就如同老百姓。官員要起到一個領導作用,不能帶領學生胡作非為,要自己遵紀守法,去影響百姓也學會遵紀守法!
媽媽后記:這是身為官員對君王的忠誠之孝!
孝道讀后感 篇12
這個暑假里,我去了華夏傳統文化學校。在每一天都要上的經典導讀課上,我們都要大聲地朗讀《孝經》。所以,我對《孝經》有很多的感觸。
《孝經》,是古代的圣人孔子的學生曾子所著,它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孝”的一部著作?!缎⒔洝芬还灿惺苏??!堕_宗明義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諸侯章第三》等等。每一章都是經典。像《開宗明義章第一》中的“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短短33個字就總結了孝之始,孝之終。
《孝經》的前七章分別寫明了七種人應當盡的孝道,如天子、諸侯、卿、大夫、平民百姓、庶人……后十一章寫明了孝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化作用以及不孝所引起的嚴重后果,即“五行之屬三千,而罪莫大與不孝。要君者無上,非圣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此大亂之道也?!薄缎⒔洝罚潭淌苏?,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孝道上至諸侯、天子,下到黎民百姓無一不是要遵守孝道的。《孝經》,它不僅僅能教我們學會孝,還有教我們要效法天地,自然和萬物!
沒錯,正如教師上課所言,《孝經》就是亙古不變的陰陽之道!它能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因為,孝就是人的道德的根本。百善孝為先,《孝經》教會了我怎樣孝敬父母,教會了我做善人的第一步——孝。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孝道他就不能算是一個人!父母生我們已是大恩大德,我們已經永生難報了,只能在有生之年好好孝敬他們。我把我平時的行為總結了一下,發現有許多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多多改善自我的行為,以盡孝道。
孝道讀后感 篇13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就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小綿羊。
早晨來到學校以后,我們開始早讀。今天的早讀跟以前不一樣哦,我們讀的是《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讀了幾遍后,我隱隱約約地懂了一點點意思,后來,翟老師給我們仔仔細細地講了其中的意思,我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孝經》的含義。
晚上回到家,我和媽媽一起讀《孝經》。讀完幾遍后,媽媽說:“寶貝,你能給媽媽講講其中的意思嗎?”“當然可以了!”我說。“孝,首先孝順父母,這是德的根本。其次,我們的身體發膚,是父母所給的,我們不能輕易毀傷。還有我們要忠于我們的國家,要有所成就,最終建功立業?!眿寢屄犃宋业闹v解,夸我講得真不錯。
雖然我給媽媽講《孝經》,但我心里卻非常慚愧不已。我心里想,爸爸媽媽每天辛苦地照顧我,我卻經常對父母大吼大叫。就像老師說的,我在學校表現的`像小綿羊一樣乖巧,在家里卻像大考慮一樣兇猛。以后,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我都要尊敬父母,孝順父母。
媽媽的話:不知道孩子為什么在外面和在家里表現的截然不同,孩子總是把最好的一面表現在外面,在家里面確實像一只小考慮。我也在反思,也許是我們做父母的問題。改變孩子,要從改變自己開始。
孝道讀后感 篇14
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到了《孝經》的第四章——卿大夫章,我從這四章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懂得了一些道理。
在《孝經》里講的都是怎樣做人的到理,我就從前四章中看到了一些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事的詞語,比如:孝,德之本;愛親、敬親;在上不驕、制節謹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德之本?!闭f的就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我們要有好的品德就要先學會孝。“愛親、敬親”就是我們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孝道?!霸谏喜或?、制節謹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是要讓我們不要持強凌弱,生活節儉遵守法律法規,不說不合乎情理和法律的話,不做違反道德的行為。給我們做出了在社會上生活的行為準則。
總之,《孝經》是一部很好的書,現在因為我還小,看到的只有表面的道理,我想,如果我長大了,一定能夠對《孝經》會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
欲了解孝道讀后感網的更多內容,可以訪問:孝道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