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3-06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系列十四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14篇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1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人的朝圣,給自己時間,不要焦急,一步一步來,一日一日過,請相信生命的韌性是驚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棄對自己的愛。

其實《一個人的朝圣》,我三年前讀了一次,這次重新讀了一遍,平鋪直敘的故事情節中,總在不經意間給我深深的觸動。第一次讀這本書正是我開始晨跑的時候,那時候堅持得很辛苦,世界充滿了懷疑,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開始。

“他所要做的只是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這種簡單令人高興。只要一直往前,當然一定能抵達的?!?/p>

感到艱難的時候,我就想起這句話,忘掉一切雜念(什么目標,為什么他們跑得這么輕松,我好累呀……),簡單的放空自己,不停地把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簡單的過程,簡單的向前,我的晨跑一直開心地跑到了現在。

和解,與生活和解,和自己和解,溫柔地對待生活,對待家庭。這五年是我和丈夫最艱難的時光,彼此充滿不信任,倦怠,就像書中所描繪的:“因為他們個個都表情凝滯,好像所有的喜悅都被榨干了。有些車里坐著母親和孩子,看起來同樣疲憊不堪。那些像莫琳和他一樣的伴侶也是一副僵硬的疲態?!?/p>

“哈羅德但愿那女人沒有說出再也忍受不了丈夫這種話,也希望那男人可以笑一下,抓住她的手。他想起莫琳和自己,還有福斯橋路13號這些年的寂靜。莫琳會不會在咖啡廳眾目睽睽之下對他說他的聲音讓她想尖叫?他離開的'時候,遠足男依然在地圖上指指點點,那妻子依然在對著空氣說話,手中剩下的餐巾紙被她握成一團。兩人都沒有注意到哈羅德的離開?!?/p>

各自執拗著,傷害著,生活過得很窒息??吹焦_德和莫琳在各自分開后,才重新放下心中的執念,回憶一起走過的日子,各自思考在一起的可能。我想,既然最壞就是分開,為什么不給各自一個機會,去嘗試另一種解決方案呢。試著溫柔地對待我們之間的不同,不糾結,不刻意,不控制,還原生活本來的樣子,還原彼此二人在一起的初衷,我們現在并沒有恩愛如賓,但舒服自然,雖然時時還是有沖突?!敖o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我們給予愛,也要有勇氣接受對方的愛,這都是一個我們需要不斷學習的能力。

“她忍過這些年,是因為無論和哈羅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獨,沒有他的世界只會更加孤單。”其實是很多夫妻的心聲,既然這樣,那就放過自己,放過對方,好好去愛,好好去生活。

生活,多給自己留白,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2

此時我剛剛讀完《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憂傷,雷秋·喬伊斯到底在訴說什么?主人公哈羅德于一個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軒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尼得了癌癥,在貝里克的一個療養院內,這里屬于英國北部蘇格蘭的地方,而哈羅德此時住在英國南部英格蘭的金斯布里奇。

哈羅德給奎尼寫了回信,但這信是哈羅德自己送去的,經過與一個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羅德突然想走著去貝里克,因為哈羅德相信只要他走著,奎尼就會活著。因為這樣一個信念哈羅德從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貝里克,歷時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覺這不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故事,哈羅德此時已經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十六歲時父親丟給他一個大衣讓他離開家,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離世,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但在途行的路上這些回憶卻常常出現在他的腦海,在哈羅德離開的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這樣的地步,莫琳將戴維的離世怪罪到哈羅德頭上,說他不是一個好父親,從來沒有給過戴維關愛,后來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冊,看到哈羅德和戴維的合影。

感覺到他們父子以前是嘗試過好好溝通的,莫琳也進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羅德行走的時間內,他們都直面了這二十年來都不愿面對的內心世界,他們發現都深愛著對方,最終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羅德一起住,他們想起了剛認識時的場景,都想起當時認識時的玩笑,他們都笑了。

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走到心中,面對一些我們不敢面對或不愿面對的心結,只有我們勇敢面對才能打開心結,最終獲得理解、獲得幸福。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3

有沒有突然的一瞬間,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僅僅憑著“我相信”三個字,并且想一直堅持,沒有三分鐘熱度、沒有虎頭蛇尾、甚至不了了之。書里的主人公做到了,他臨時決定,毫無準備的走上了屬于自己的朝圣之路。

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妻子住在英國的鄉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癥,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過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一個60多歲的老人,穿著不合時宜的一雙帆船鞋,徒步從英國的最南邊走到了最北邊,在一步一步的行進中他開始回想和思考。為了一個老朋友,他希望通過自己虔誠且身體力行的方式,鼓勵朋友戰勝病魔。在堅韌不拔的過程中他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那些密密麻麻的記憶重新回到腦海里,不停地咀嚼著,回味著,用精神力量鼓勵朋友的同時,也完成了自我的心靈救贖。

在他的心里有著失去的痛,有著無言的壓抑,還有著得過且過的倦。跟妻子過著毫無生氣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但又無力改變,幾十年的婚姻家庭經歷太多,積怨難返。當他得知曾經幫助過他的老友即將離世,僅僅用幾行短字給予回復,不是他想要的,這一次他不想對這蒼白無力的生活妥協,他想要為這個老友做些什么,當他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在路人的點撥下,他選擇了走路到老友所在的地方去看她。

那是一條漫長且久遠的路,也是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索性他的身體足以堅持遠足,只是腳上磨出了許多水泡,但他并不在意,只是祈禱朋友能夠等到他。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問題,在這條通往心靈的道路上,記憶總是占據他的頭腦,童年、少年、戀愛、婚姻、孩子等,幾乎把這一生所經歷的悲歡離合都想了個遍。

最終他見到了老友,他預想了許多見面時的場景,但是現實并不是他所意料的那樣,沒有春暖花開的明媚,只有憂傷。妻子趕去目的地見他,坐在海邊他伏在妻子身上哭得很傷心,這一次他勇敢表達了內心,夫妻倆一起走在沙灘上,像極了年輕時候的模樣......

人,大多時候是迷惘的,迷迷糊糊中會犯錯,做一些讓身邊的人不開心的事,這些無心的錯事和遺憾像枷鎖,像有毒的藤蔓一樣纏繞住我們的靈魂,時時讓我們內疚自責。但,我們都只是最普通的人,是宇宙萬物里的一粒塵埃而已,犯了錯及時改正和彌補就好,而不是深陷其中期期艾艾,要真誠的放下心中的石頭,原諒自己,然后身心輕盈的繼續走完剩下的人生。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4

平凡人見證奇跡,英雄締造奇跡。87天,627英里,一個退休老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出發,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隨即克服大量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穿越英格蘭,以其執著和勇氣將不可能變為現實,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段傳奇。

然而,當我們跟隨《一個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喬伊斯的筆觸,拋開紛雜與浮華,一步步揭開明亮的光環下所隱藏的真相時,卻漸漸發現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不僅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甚至,按當下的流行說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loser,木訥寡言的他不過是憑著一份最單純的初衷,以最為質樸的方式在回報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與歉疚。正如那個《阿甘正傳》里的阿甘,成功是因為簡單。

終其一生,即便是在完成了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后,哈羅德都沒有真正學會如何面對他人的無助,于是,生性善良的他就只得按捺住悲傷,別過臉去逃避現實,也由此在繼“沒人要的兒子”之后成為“失敗的丈夫”和“缺位的父親”。人生如同一個錯綜復雜的迷宮,每個岔口的不同選擇都指向千差萬別的結果。在荒涼的晚景中最不經意的回望,也能瞥見灰暗來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那一千萬種其他可能。

于是,那些蟄伏的思緒漸漸奔涌,那顆早已日漸麻木的心也開始悸動。正如著名詩人狄倫·托馬斯的詩句:不要溫順地走入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路上的.哈羅德因為一個簡單的目的出發,卻從萍水相逢的路人身上找尋到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終于在花甲之年收獲了想要的人生。

627英里,不僅是用腳邁過的距離,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靈和回憶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許是當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也許是因為擴大的視角、開放的交流容易讓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學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到了只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而放棄其他一切外物,更學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作者以明暗交織的寫法將哈羅德的身體之旅與心靈之旅相結合,交替表現,而當哈羅德站在旅程的終點時,其空間上的旅行更像是作為心靈之旅的背景而存在,或者說,是心靈之旅投影到現實空間的一個映射。當那個愈加自信、篤定、堅強的哈羅德重新站在妻子莫琳面前時,找回幸福的婚姻只是情理中的必然。

也許,你依然要說,《一個人的朝圣》只是虛構的故事,627英里終究不是現實??墒牵堄涀?,“虛構的故事也有其意義”,就像加油站女孩所說的“如果我們都不趁著現在偶爾瘋狂一下,日子就沒什么盼頭了”。來吧,接受“不可能”,一杯執著加幾滴瘋狂,生活會更加充實而快樂。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5

在一片碧綠的草原上,牛羊正咀嚼著青草,一條連接著金絲布里奇與貝里克的一條公路像一根白色的線,穿過這匹綠布。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正拄著一根拐棍,行走在這條公路上。他就是哈羅德·弗萊。此刻,他正走著,走著,走向那遙遠的地平線……

雖然這是我前段時間讀的——《一個人的朝圣》。盡管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但我卻仍記憶猶新。

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哈羅德徒步走過627英里去看望身患癌癥的老友奎妮。二十年前哈羅德的兒子戴維自殺,哈羅德酗酒后,跑到工廠把老板最喜愛的玻璃玩偶給砸了。在得知情況后,杰妮默默地替哈羅德背黑鍋,離開了工廠。在收到來自身患絕癥的奎妮的信之后,哈羅德同一個加油站女孩談論了關于信仰的問題,萌生了徒步走去看奎妮的想法。于是,一個千里跋涉的故事開始了。

合上書,一個大大的問號爬上我的心頭。哈羅德不是想去看奎妮嗎?按常理考慮,癌癥病人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應該盡早去看望的?。《_德卻花了87天從627英里外徒步走來,最后僅僅只是匆匆見了奎妮一面,奎妮就離世了。這又是為什么呢?

風,用它輕捷柔軟的手指,撥開了書頁,一串加油站女孩說的話映入我的眼簾——“我并不是說,要信教什么的。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看到這里,我心里那個大大的問號正在舒展,變成一個大大的嘆號。是啊,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這就是每個人心中應有的信仰!哈羅德相信,只要自己走,奎妮就會等他,延長她的生命,改變她的命運,使奎妮多活幾個星期。

每一個星期,哈羅德總會打電話給療養院,只為傳達一個信息:請讓奎妮等我,哈羅德,我正在走去的路上!而每天,奎妮總是躺在床上,看著南方的天空,心里始終相信:哈羅德一定會過來看我的,我等著他。正是這份信仰的力量,使奎妮堅守著,更好地活著,也讓哈羅德堅持著走來,讓他倆相見。

盡管只見了奎妮最后一面,但是他,哈羅德的好好活下去,珍惜與自己的妻子莫琳所剩無幾的.時光的信仰從此卻在他的心底扎根,逐漸成熟,充實了他的生活,揮之不去。這次徒步的朝圣之旅對于哈羅德來說,改變了他與他的妻子的生活,是一次靈魂的洗禮,雖然它是發生在垂暮之年。哈羅德通過這次旅行,更加深刻地意識到,生命是如此的短暫,生命是多么的寶貴,妻子默默地在背后照料他的生活起居,自己應該停下來,好好陪伴她安度晚年。

如果當初,哈羅德沒有走路看奎妮,而是坐車,那么奎妮不會多活幾個星期,更不會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如此繽紛多彩的故事。只是,生活沒有如果。但是如果擁有信仰,就可以把一切如果變成現實,不再是人們幻想的東西,正如陳奕迅的那首歌《相信自己無極限》——“我相信我做好自己,我相信我就是奇跡,我相信我心底,會有更大的天地,要相信自己無限極。”就讓信仰在我們的心底播種,扎根,成長,最后收獲幸福的果實吧!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6

利用上下班的零碎時間7小時48分,經歷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歷時87天步行了627英里的一個人的朝圣。

書本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新奇情節,只是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木訥、內向、孤僻、固執、善良的老人,只為拯救一個多年未見的病危的同事和故友,而幾近瘋狂的堅持完成了一個徒步的朝圣之路,從而演繹完成了內心和自我的救贖。

對哈德羅來說,一切都只為了一個承諾,無關信仰,最多也就是一個為了祈求故友活下去的一個信念,但就是這一個信念,讓他在麻木到即將放棄的人生之末,用他一生中最為瘋狂的行動完成了這一個靈魂之旅,用心靈和回憶丈量著自己的人生,在被所謂的命運捕獲之前,幡然醒悟還有很多事情可做。

一切都是淡淡的,沒有吶喊,沒有轟轟烈烈,連頓悟都是淡淡的。隨著老人蹣跚而日漸穩健、遲疑而后又堅定的腳步,帶領我們逐漸深入思考,關于人性、愛情、家庭,關于信念、堅持、放棄,關于孤獨、傷害、失去,關于寬容、原諒、祝福,關于接受、改變、離開......

人生來就是孤獨的,所有人事物都只是陪走一程,尤其是一個向著精神殿堂跋涉的朝圣者。也許只有讓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才更容易找到最原始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青澀而甜蜜的懷念,那些遺憾又悔恨的羈絆;那些快樂又唯美的曾經,那些痛苦卻壓抑的過往……那些一點一滴的存在,在黑夜與孤獨中無所逃遁;那些曾經的糾結與悲歡,在困難的行走中漸次平淡。

她觸碰過生命的真實,也曾經游戲人生,終有一天,我們都將關上門,把一切都放下。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7

一封信,一個老人,627里,步行87天,一個人的朝圣。

老人的名字叫哈羅德。弗萊,在干了40多年的酒廠里剛退休不久。四月中旬再平凡不過的一個早晨,他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從貝里克一家療養院寄來的。內容是打印出來的,因為寫信人已到了癌癥晚期。她叫奎妮。軒尼斯,是哈羅德二十年前的朋友也是曾經的同事。她寫信向哈羅德告別。哈羅德很吃驚這個不幸的消息。他一直都不是善于表達的人,也沒什么親人和朋友。但當他看完信后,內心卻無法平靜。

哈羅德一直都不明白奎妮在二十年前為什么沒有告別就突然失蹤了。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消息。他覺得在回信中無論寫什么都難以表達他的心情和遺憾。因為他一直都不是一個善于表達的人。

回信還是寫好了。第二天早上他告訴妻子莫琳去一趟郵局,他答應妻子早些回來。

很奇怪,經過第一個郵筒他把信投進郵箱的手猶豫了,于是他繼續往向走。他做了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決定,他要步行去貝里克。他打電話給療養院,讓護士轉告奎妮他的這個決定,并且讓奎妮一定要等他。他要救她。他要以這種方式救她。他相信她一定會等他。于是一個人的"朝圣"從此開始了……

一個老人,他堅持不搭乘任何交通工具,而且沒有任何徒步旅行的裝備和經驗。但是他有自己的信念,他認為這樣就可以救奎妮。

想像不到的過程與結果,又是完全讓人暖心的結局。從病痛,糾結,懷疑到支持,贊同,幫助,再到回憶過去,思考生活,解除誤會。在這87天里,改變了一個人,也改變了一些人對事情的.看法。在一個人的"朝圣"中,他解開了與妻子之間的誤會,也得知了奎妮失蹤的真正原因。

對于故事我今天只想寫這些,不知道以后的自己是否還會記得里面的內容。那如果你還有興趣,就親自在讀一下吧,那個時候你也老了,你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你已經有了什么樣的人生體驗呢?總之再看一遍是絕不讓你后悔的。

讀著這本小說有時候真的會讓你走進里面的生活。生活只有一次,我們會選擇怎樣過呢?你會想過,以前的一些事,如果你選擇另一個做法也許結局就不一樣了呢?但是你又事先看不到結局,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理性去面對所有的選擇呢?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注定會有一場不一樣的人生。跟著心走吧。讓心去選擇。但是,你一定要學會承受。如果你發現錯了的時候請不要抱怨,一定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這就是人生,一個可以選擇,卻沒辦法后悔的人生;一個可以回憶,卻不能只徘徊在曾經里的人生;一個可以展望未來,卻不可以改變過去的人生;一個現在活生生的你,過著實實在在生活的人生。我們所有人的兩頭都一樣,生與死,沒有人能夠改變,但是中間卻是我們自己用無數個選擇組成的過程。你說呢?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8

哈羅德,六十歲,有一天收到了二十年未見面的老朋友的一封信。老友得了癌癥,寫信告別。哈羅德寄了短短的回信,決定走路去看她。他信仰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她就能活下來。87天,627英里,從西南到東北,縱穿英格蘭。

遇見加油站女孩,女孩說,一定要有信念,有了它什么事都能做成。年老的哈羅德仿佛被賦予了滿身的力量,他感受到自己從未有過的堅毅和篤定,他感激女孩提醒他關于信仰的意義,即使他還不確定信仰的所指,雖然女孩所說的信仰根本就無所指。

遇見遠足的男人,他詬病哈羅德的鞋子,哈羅德的襪子,驚訝于這個沒有指南針,沒有帽子,沒有手套,沒有頭燈,沒有電池的人要走路去遠方。他說,沒做好準備就上路的死亡率可比其他事情都高。

遇見所謂的伙伴,他們也要做朝圣者,可是他們爭執,他們努力勸說他人,他們看重曝光度。哈羅德想離開,卻選擇了遷就。他們終究拋棄了朝圣者,去做“朝圣者”。哈羅德找回了原有的輕松,到底是誰拋棄了誰?

這一路的丈量,是對信念的堅守,亦是一生的重新來過。

我們何曾沒有遇到過“加油站女孩”。當初準備研究生考試時,四處搜找信息,過來人的一句鼓勵便興奮激動,那是亟需鼓舞的時刻?。『髞韺e人不過隨口的鼓勵卻換來感激,才理解當初自己對人的千恩萬謝于對方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就是那么一句鼓勵給予泥濘中的人怎樣的力量?。?/p>

誰不曾受過指指點點:“你的搭配很別扭”,“你這本書沒什么價值”,“你考的這個證書沒什么含金量”,“你沒必要花錢去那樣的景點”……我們時常會因為沒有準備好恰當的“鞋子”或者名牌的“襪子”而感到的尷尬??墒巧儆腥藛栁覀冞x擇的原因,關注我們選擇的意義。即使沒有帶來“效益”,誰知道我們在做這樣的選擇之時經歷過怎么樣的斟酌,即便這樣的選擇有很高的“死亡率”,可是我們曾經摸索過。

人生是很長的路,有人擦肩,有人陪伴??墒墙K點的意義只有自己知道,不要責怪伙伴們的吵鬧和離去,他們有選擇陪伴誰的權利,有人相伴是福。就像喜歡一個人的晨跑,隨時停下,隨時加速,可以看風景,可以想心事。周國平說,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有稱心的旅伴最好,沒有,那就一個人好了。

哈羅德邊走邊回想過往的生命,對父愛母愛的渴望,對兒子的遺憾,……哈羅德的離開也給了莫琳時間和空間。她找回了對最愛的人的愛。我們何嘗不需要時間和空間反思。時常將最真實的情緒發泄給最愛的人,我們總以為愛是盔甲可以阻擋所有傷害的侵襲,可是忽略了來自愛的人的傷害也有害。溫柔的愛我們最親近的人,就像對陌生人一樣善良。因為在最難繼續下去的時候,是最愛的“莫琳”給了哈羅德堅持的力量和勇氣。

今天很巧合聽了韓寒處女作電影《后會無期》的主題曲《平凡之路》:“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給過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奪走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會錯過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

一個人的朝圣,向前走,就這么走……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9

有的書,讀了一遍兩遍,時間長了可能還是會忘。但是偶爾翻看自己寫的讀后感,當時看書時的感受便再一次涌現。

1、一個人的原生家庭,父母對我們的態度,我們當時的想法對我們長大之后有深遠影響,以及還有對下一代的影響。

小時候,哈羅德感覺父母都不要他,不愛他。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生日離開了他,父親給了一件大衣他讓他離開家。他從未感受到被愛,更不知道怎么去愛他人。這些父母沒有教他,也沒有給予他。他覺得沒有人在乎他,所以做什么事情都是默默的,不想引起任何一個人的注意。

因為小時候的影響,后身為人父的他也不知道怎么去愛他的兒子戴維,我同情哈羅德的童年以及他與兒子戴維的記憶。記憶永久存在,只是我們銘記與否。痛苦的記憶若不被療愈,將帶來更大的痛苦。因為這一點,我也在想,如何勇敢的從小時候的思維模式中解套出來?這真是當下值得去做的事。

2、感受自然。

在繁忙嘈雜的城市里,為經濟發展,太多地方建房修路,想要隨時找到一個自然且寂靜的地方并不容易。哈羅德上路之后,漸漸遠離城市,邊走邊欣賞沿途風景,日出日落、高山流水、樹木花草、蟲鳴鳥叫,這些自然的.事物讓他的身心備感放松。

我們須根據自己的身心情況,不定時的從工作中、鐵公交上、人來人往間疏離出來,找到一個可以接近自然的地方。我一直記得有一天,我獨自坐在公園的椅子上,耳邊傳來孩子們奔跑嬉戲的聲音,不斷地奔跑足夠讓他們快樂很久,笑聲不斷。那時聽到一句歌詞“只是趁現在,忘了未來”也不知道是什么歌名,卻在當時讓我歡樂不已。

順著風吹來的方向,我望向旁邊的那棵大樹,看到各種大小不同、顏色不一的樹葉從樹上慢慢飄落下來,記不清是第十幾片葉子飄落時,我聽到風與葉的對白。我不知道孩子的嬉笑聲和奔跑的腳步聲去哪兒了,還有那首不知名的歌是不是在耳邊唱著,只是用心感受風葉細語。

這讓我想起《小王子》里狐貍說的“人唯有用心靈才能看得真,重要的事情是用眼睛看不見的”。

那一刻沒有時間,沒有過去也無未來,只是感受著當下,感覺其他全部都不重要了。我想那就是芭芭拉安吉麗思在《活在當下》中提到的“真實剎那”,多感受自然,多擁有一些【真實剎那】。

3、不在人群中尋找自己,不遺失自己。

書中哈羅德的行走被很多人知道,越來越多的朝圣者們紛紛跟隨哈羅德一起走路,卻也因此問題變得越來越多。他們在走的路線、住的地方、吃的食物和宗教信仰上出現很多分歧,而原先每天能走七八英里路的他,那段時間一天兩三英里都沒走到。他困惑迷茫,不知該不該獨自離開。

最后當人群離開,他也把“丟掉的自己”找了回來。人最容易在人群中迷失自己。如何做到不在人群中迷失自己,我想還是勿忘初心,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去行動。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10

有個文友推薦我看看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一個人的朝圣》。好喜歡這個書名,找到這本書便一口氣看完了。

看之前沒對本書的梗概進行了解,害怕那樣會影響了閱讀體驗??赡芤驗闀脑颍瑢@本書的期待有些過高了,看完后略有些失落之感。

主人公是六十五歲的哈羅德·弗萊,一個在釀酒廠工作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現已默默退休,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妻子與他分居多年,夫妻疏離,隔閡很深。曾經有過一個兒子,與之相處也不融洽,且早已過世多年。看到這樣一個孤獨無助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風雨飄搖中晚秋的殘葉,搖搖欲墜!一個極平凡極普通的老人,沒有親情溫熱的滋潤,沒有友情善解的支持,只能獨自枯萎,獨自凋零,不得不讓人心酸!

他的悲劇源于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在沒有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品嘗過愛的滋味,沒有體驗過被愛的溫暖,你叫他怎能學會去愛?他沒有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美妙的世界,就只好一直徘徊于自我的孤獨深淵中,苦苦掙扎著。

在他六十五歲的一天早晨,歲月的余輝快落盡山谷時,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老友奎妮的信,他們已有二十年沒見面了。奎妮患了癌癥,寫信向他告別。在他悲痛震驚之余,靈魂深處的某根弦也被觸動了。他突然心生徒步過去跟老友告別的信念,他堅信: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憑著這個信念,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用時87天,全程627英里。路途中,他結識了一些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讓他對自我對他人都有了新的認識。他還學會了與自己相處,與自然相處,通過回憶一些悲傷亦或幸福的過往,對自我進行了一番審視,通過獨自與自然的相處,融入自然后他感受到了生的力量,生命的喜悅。

最后,他終于見到了奎妮。他改變不了無情的事實,奎妮最終還是死了,臨終前的臉色卻是平靜安詳的,沒有絲毫的痛苦。

在這一過程中,他與妻子的內心都發生了變化,他們之間的隔閡也消除了,都認識到了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份量,將會相依攜手走過晚年。

故事到此就結束了,平凡樸實,略顯溫馨圓滿!但我的內心并不是平靜的,因為我知道故事還將繼續,攜手的兩個老人中,總有一個走著走著就先倒下了,另一個人還要繼續孤獨地前行。

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很多事情只能孤獨地去面對,孤獨地從虛無中走來,孤獨地看著自己一天天變老,最后孤獨地死去。誰也幫不了誰,誰也代替不了誰。

無論在同一場筵席上,同一個屋檐下,同眠與一張床上,表面的喧鬧,肉體的親密無間,只是為了麻醉自己,好讓自己在忘卻自我中也能忘卻孤獨。

好多作品都想用愛來拯救孤獨,愛真的能拯救孤獨嗎?對這個結論我是持懷疑態度的。

晨練時,看到一朵朵的月季花開得正艷,便隨手拍了幾張相鄰兩朵競相開放的照片,并配上“花開兩朵,各自燦爛”的文字發到了朋友圈。

當時我在想:無論是自然界的植物,還是人類自身,愛只是陪伴守望,偶爾的靈魂碰撞而已,并不能拯救孤獨。也許每個生命只有踏上自己的朝圣之路,找到自我,內心才能寧靜,才能在孤獨中盡情地綻放生命,消融孤獨!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11

一個人的朝圣,可能某一天你會因為某件事情,沒有原因,也知道不太可能,但是就是想去做,不管是周圍的人還是自己的理智都告訴自己,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自己就是想去做,更經常見到的就是年輕人的沖動。

在《戀戀日記本》中的男主角在知道女主角已經喜歡上其他人的情況下,還是去修那個房子,那是一個夢想,有那么一個執著的念頭,其實自己想想知道修房子和女主角能不能夠回來沒有任何的關系,但是就是想去做,在這本書中,把整個路途中所有的心理路程也寫下來了,雖然最后的結局是沒有拯救得癌癥的朋友的生命,但是讓她安詳的死去,最重要的就是整個過程,男主找到了自我,了解了自我,在不斷的徒步過程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去想自己的事情,還有他的妻子也在整個過程中,了解到兩人之間的真愛,將因為兒子去世而留下的裂痕去掉了。兩個人又重新找回了那份丟失的愛情。

人活著,有些事情必須去瘋狂的去做一下,讓我們自己的人生沒有白活。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12

1、或許人就是這樣,越害怕什么,就越容易被什么吸引。

2、他怎么可能把一切說出來?這些話積累了一輩子,他可以試著尋找詞匯,但它們聽在她耳中的重量永遠不可能和它們在他心中的重量對稱。sXw9.COM

3、他明白了,在彌補自己錯誤的這段旅程中,他也在接受著陌生人的不可思議。站在一個過客的位置上,不但腳下的土地,連其他的一切都是對他開放的。

4、你每次都是這樣,一有人做一些你沒做過的事,你就忙不迭地說那是不可能做到的。

5、哈羅德相信自己的旅程真正開始了。他還以為在決定向貝里克進發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現在才發現當初的自己多么天真。有些事情可以有好幾個起點,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開始。有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展開了新的一頁,實際上卻可能只是重復以前的步伐。

6、生活離平淡無奇有多遙遠,又可以在多短的一瞬間不復從前。

7、他了然于心的事實和這些人自以為了解的情況大相徑庭,這個發現讓哈羅德一驚,也讓他在回望身后這群人時感覺即使站在人群當中,也沒有一個人真正認識他,他依然是孤身一人?;鹧嬖诤诎抵袀鬟f光亮,歡聲笑語飄進他耳中,卻屬于一群陌生人。

8、誰都可以做我做的事,但人一定要放手,要放開你離不開的東西。

9、你可以說任何東西,深知她會把你的話安全地存在腦海里某個位置,而且不會妄加評判,或者在以后提起來對付他。他想這就是友誼吧。他突然很后悔回避了這段友誼這么多年。

10、他可以原諒自己的父母不想要自己,不教他怎么去愛,甚至不教他表達出來。他可以原諒他的'父母,還有父母的父母。 哈羅德只想把自己的孩子要回來。

11、他走了十天,所有精力都用在不斷地將一只腳邁到另一只腳前面,現在時卻發現信念低到了腳下,之前強壓著的擔憂漸漸成了隱伏的事實。

12、只要看一眼他,她就會被拉回到痛苦的過去,還是三言兩語的交流最為安全。他們都自覺和對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因為言語之下是深不可測、永不可能逾越的鴻溝。

13、靠孩子維系的婚姻,在孩子離開后,就更加搖搖欲墜了。

14、戴維拿自己身體冒過所有的險,仿佛都是為了反抗父親的平凡。

15、你一定會不斷掙扎,難以置信,會被現實一次次打倒,直到終于接受事實,塵埃落定。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13

鼻子無法呼吸、心抑制不住的顫抖下看完了這本書,很美好的結局,希望每個人都找到自己重新孕育生命的感覺。

在自己看最后一章中,不斷的看到想到在我生命中出現的并曾經一直在路上為之祈禱的那些過客(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快樂精靈留給我的是永遠的微笑,雖然他有煩悶的時候,但他還是會給我微笑;媽媽走時的安詳與解脫,我每日騎車在不同醫院奔波的路上只為告訴她愛她、想她;我牽著婆婆的手在小區里四處游蕩,她撿起一片樹葉視若珍寶,我給她帶上一朵小花她笑顏如花;最后她們離開時肯定是都已經厭透了這個世界,每個人眼神最后都是空洞的,無論那時我們怎么想留住她們。如今我才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希望,都有自己的路走,都要重新來過。

寫到這里時,心理平靜了許多,從新審視這本書,還是值得推薦一讀。在隨著哈德羅一起行走的路上,你也在不斷反省自心,不斷發現生活中自己和別人新的優點,不斷的看到被自己忽視的各個角落的美!一個人的朝圣,一個家庭的救贖,慰籍了3個人及其周邊的人,這個圈子有多大,你來想吧!

又一個周末的早晨,一本好書帶給我的快樂把一周的疲憊洗去,看到了早上明媚的陽光。

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篇14

寒假在家翻了翻家里的書柜,找到了這本《一個人的朝圣》,之前在kindle上看到了許多推薦,我對他的感覺好像就像是我們聽說的虔誠的教徒在禱告這樣的印象,但當我打開這本書,卻不是我認為的那樣。

這本書的作者是蕾秋·喬伊斯(Rachel Joyce),英國資深劇作家。寫了二十年的廣播劇本,也曾活躍于舞臺劇界,拿過無數劇本獎?!兑粋€人的朝圣》是她的處女作,已暢銷三四十個國家,入圍20xx年“布克獎”。

作為一名作家的處女作,就榮獲布克獎,真的是對一名作家最好的鼓勵。

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從1969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最初只有英國、愛爾蘭,以及英聯邦國家的英文原創作家有資格入圍參評,20xx年起,全世界所有用英語寫作的作家都可以參評布克獎。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的六十歲退休老人,名叫哈羅德·弗萊,他這一生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生活平靜,與妻子的關系也漸行漸遠,日復一日。一天他收到一封告別信,來自患了癌癥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在哈羅德年輕時,是奎妮幫了他,因此他一直記得這件事,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自己已經60多歲了,但是自己的生活過得是一團亂麻,經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他想著,走下去,我總能到達終點,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這六百多英里的旅程也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之歌信念使他堅持了下來,并且在一路上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意義,超越了自己。在別人不理解的時候,如何堅持自己的意見。

這本書承認人的脆弱與不堪,但卻依然有著感動人心的救贖的力量存在,而不說我們應該怎樣克服自己的弱點、逃避自己的局限,不用所謂的“勇敢”、“光明”、“討人喜歡”的一面來武裝自己,壓抑下不安來博得他人的認可、關注與崇拜。弱點也可以帶來光明,陰影也并沒有那么不堪。就像我們這些平凡的人一樣,并沒有什么非凡的成就,只是如塵埃一樣,低落到地里。我們中也許有人為了生活,獲得很卑微,很可憐,但是人一生中總要有一個點事可以釋放自己的光芒的。也許只是一封信、一個決定、不再逃避以及路上的堅持,就有了一場救贖和這個感人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是我們感動,有時候會懷疑自己,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哪什么才是有意義的人生,大多數人說的就一定對嗎?烏合之眾這個詞是有一定的來源的。那么對于我們平凡的人來說,追求人生,追求優秀,追尋人生的意義。感受愛與快樂,溫暖我們的人生。

更多精彩朝圣的心路讀后感內容,請訪問我們為您準備的專題:朝圣的心路讀后感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