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6-04孔雀東南飛讀后感(經典十七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17篇讀后感吧?,F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孔雀東南飛》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八狼笸ā薄?/p>
對于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敝偾洹吧跻似淦蕖保@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F在小夫妻昵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著這么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己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說,這并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床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盡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著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終于遇了那么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面對著準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可以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面吸著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知道,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么了?難說不是仲卿的母親心里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著新娘妝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臺葬身梁山伯的墳里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妝,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于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里,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恒!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于耳畔。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2
這部經典的愛情史詩講述的是我國漢末建安年間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卻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犊兹笘|南飛》這部劇被稱作是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愛情神話。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么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么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的那么倉促、那么凄婉?!熬斪髋褪?,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仨懹诙?。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皵埲姑摻z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欲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3
愛一個人需要什么?
我說不出,但焦仲卿與劉蘭芝會堅定的告訴你:這份愛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等。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圍繞在焦、劉身邊的種種事端全都被一樣東西所驅動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懷疑、猜忌、誤解,無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興風起浪,這些滲透進他們的愛情中,如不及時化解,后果是災難性的。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極度冷眼,嫁入焦府才兩年的劉蘭芝無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對此,仲卿顯的無能為力,在孝字當頭的社會里,他選擇了妥協。且不談焦母與劉蘭芝誰對誰錯,單是焦仲卿為蘭芝極力的袒護中,焦仲卿愛劉蘭芝是有目共睹的?;蛟S送走劉蘭芝只是權宜之計,公務纏身的他實在無法顧及這家中變故,也許只想緩和一下局勢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發的后果。
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根據其風俗,媳婦被婆家趕回娘家無異于被休棄了。在這種風氣的定勢下,在漫長而又消沉的歲月中,焦仲卿臨別時給她的誓言與希望,猶如殘留的燭光一樣越來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勸說再婚下,與內心里萌生的懷疑,種種的疊加,她終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應再婚。不要責備她,她僅僅只為了知道他還是愛她的么,他什么時候來接他?
她是為了確定什么還是在試探什么,我想這場愛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當那個熟悉的聲音劃破夜空傳來時,那種雨過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蘭芝欣喜若狂,奔出門去,兩人深情對望時,蘭芝的心結不復存在。但仲卿的話卻深深刺痛了她“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诤薏灰训奶m芝面對另一個誤解,她無能為力,唯一死以證明她對仲卿愛之深,愛之烈,超越生死與時空。結局是美滿的,他們完成了他們認為最能保留這段愛情的唯一方式。
在臨死前,他們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誤解。
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們嘗盡辛酸的東西將永遠不會再撼動他們的愛情了。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4
千百年過去了,讀著《孔雀東南飛》,仿佛還能看見美麗勤勞婦女工作的身影;還能看見面目深沉的婆婆責備媳婦的情形:還能看見軟弱無能的府吏跪在床前哀求的表情;仿佛還能聽見婦女與府吏別時的信誓旦旦。媒人來了,婦女為了感情,為了誓言,毅然“攬裙拖絲屐,舉身赴清池?!背删土艘欢误@天動地的感情杯具。
美麗勤勞的婦女是誰?蘭芝是也。一個愿意為感情而犧牲的人,她與焦仲卿是真心相愛的。但因為焦母,自我的父母兄長,她走上了絕路。蘭芝死去了,她的死不是一種逃避,而是一種解脫;她的死不是懦弱,而是剛強的另一種詮釋。
蘭芝,死去千百年了,但她那對感情的堅貞不移的精神卻活到此刻,播撒在神州的每一個角落,感動著每一個炎黃子孫。蘭芝的死令人感到惋惜,但死或許是最好的辦法,更能展現她對感情的忠貞,對自我的解脫,而這也許就是她唯一的選取。
既然蘭芝之死是那么令人惋惜的,那蘭芝之死又是誰的錯呢?焦母?還是蘭芝的父母兄長?這一向都是人們所眾說紛紜的。千百年過去了,人們最后曉得:蘭芝之死是由于那個時代腐朽的封建制度所造成的,也就是說蘭芝但是是那時代的一件犧牲品,有更多的蘭芝在我們所不知年代悄然成了犧牲品。而蘭芝算是幸運與幸福的那個,至少在這天還有人記得她,記得當年可歌可泣的感情,為她憤憤不平。而更多的犧牲品甚至還說不出名字。對此,我無奈地說:“那是一個末世,是一個人吃人的道德制度下的末世?!?/p>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5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這部經典的愛情史詩講述的是我國漢末建安年間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故事,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卻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犊兹笘|南飛》這部劇被稱作是中國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流傳千古的愛情神話。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么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么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本文來自的那么倉促、那么凄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于耳畔。
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欲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6
讀《孔雀東南飛》的時候我的心顫抖了,因為我看到完美的感情被世俗禁錮,被禮教肢解,并最終因感情本身容不得分離,而死亡的這一過程。
然而,又是殘酷也造就了完美的契機,焦仲卿和劉蘭芝的感情,在他們殉情之后,也隨之涅磐,讓當時的社會覺醒了――又有些事物是不會被摧毀的,有些事物是不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的,比如感情。
我懷疑上天為人們定下緣分之后,總會制造出一些杯具,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生動,也更加凄美。如果它不想讓這份緣分與感情被浪費,便會讓人們去另一個世界,去繼續他們未走完的路,只留下人間的空虛與悲傷。
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為感情苦惱而又無可奈何,于是便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于是便有了“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咽”,有了“明月不諳離別苦,斜光到曉轉朱戶”的佳句與感慨。
于是,因為上天的這個習慣,人們只得一次又一次地理解苦難的洗禮。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魂化彩蝶,賈寶玉與林黛玉的紅樓緣怨,《大話西游》中的經典對白,以至于網上《第一次親密接觸》的生死決戀,能夠說,人每走一步,感情就在人的腳邊建起一座墳墓,一座情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無奈,兩人的反抗,始終沒有擺脫世俗的枷鎖。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選取,它用血洗清無瑕感情上沾染的塵世污垢。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覺醒,告訴人們只有感情才值得人用生命捍衛。
《孔雀東南飛》是一種感嘆,哀嘆人生苦短只有珍愛才能在空間雋永。
正可謂:百媚千紅只識君,君我不見愁益深。
愿為鴛鴦嘆孔雀,告與東西南北人。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7
悲劇,之所以能撼動人心,是因為它的美好足夠動情,而它的破滅也十分徹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苯怪偾渑c劉蘭芝的愛情悲劇中,性格獨特鮮明的主人公主導著故事的發展,而正是他們性格中的種種矛盾,加上外界環境推動,促使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走向了終結。
焦仲卿雖深愛著劉蘭芝,然性格軟弱,優柔寡斷。他敢于為了愛情挺身而出,出言說服母親,卻因為沒有主見,在夫妻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而遭受到母親決絕的反對。其實,若不是焦仲卿的多愁善感與后知后覺,他完全有機會挽留劉蘭芝,趕在失去她之前將她追回。他不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沒有身為男子的勇敢果斷,更沒有身為男子的陽剛與頑強。
而劉蘭芝,投入了充分的感情于這段苦難的博弈,與焦仲卿恰恰相反,她堅決、有主見,不僅多才多藝,能言善辯,而且在愛情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恰是因為她過于地強勢聰穎,使得婆婆心生反感,出言不遜,行為挑釁,使她離開焦仲卿成為了必然。
他們并沒有錯,他們善良、柔情,也都深愛著對方,但錯就錯在他們在戀情之中的關系。如果膽小懦弱的焦仲卿勇敢地成為主導戀情的人,如果剛毅強勢的劉蘭芝放下自作主張的行為習慣,或許就能長久地在一起,就不再迫于外界的壓力。
而他們愛情悲劇的制高點,便是“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這段在深情與果敢的跌宕中,最終墜入現實的萬丈深淵,唯有在這時,我們真正地看到,一段美好卻不恰當的愛情,敗給了殘忍而又必然的現實。從“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海誓山盟,到“卿但暫還家,吾今且投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的緩兵之計;再從“舉手長勞勞,而情同依依”的傷感別離,到“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的無奈放手,透露著的,是兩人的未堅持與家人的不理解。明明愛得那么認真,沒料想到化成一場美麗的錯誤,一個痛心的悲劇。
“悵然遙相望,如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這免不了的告別,卻是深情千種。二人甘為愛情付出生命,也只在“念與世同辭,千萬不復全!”的一聲吶喊后,終于相互成全。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美好的愛情只有在這萬般激流的毀滅后,才顯得如此動人?;名惖膲粝胫挥性跉埲态F實的摧朽下,才變得無比悲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8
蘭芝?。∪旰嗡鶓??即使黑暗中的愛情,我相信,真情的曙光會驅逐一切。從古至今,“不守婦道,紅杏出墻”諸多都是在形容你,但我相信你的堅強,只要自己做過的,都會無怨無悔。千般戀愛萬種情,一切盡在不言中??v然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你寧死不再嫁,只為仲卿對你許下的承諾,你的專情,你的專一,讓我傾佩。
仲卿的愛,枝頭空。似乎又重演了《梁?!返钠鄳K。你愛蘭芝,愛的無怨無悔。你對她許下的“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的誓言,讓我置身在封建社會看到了你的執著,看到了你對愛情的追求。但在當時,你的“孝道”未免對蘭芝有些殘忍吧!你尊你的老母,但又將蘭芝置身何處呢?我也許不是你,不能體會你的心情。蘭芝只是一個女人,作為一個女人,最不能承受的便是自己最愛的人手里的一紙休書。如果在現代,我相信你對蘭芝,一定是不離不棄,對嗎?
但求真心以對今生何懼何悔?時間在老去。那時的花開,那時的剎那芳華,我們目光集聚,沒有別離!青山依舊在,真情萬古存。棒打鴛鴦,說到底就是一種現實的罪過,這種罪過拆散了多少有情人!我,來不及陪你一世,來不及問你什么是永恒,甚至還來不及哭泣,你就這樣悄然而走,頭也不回……
結局雖然不是很美好,但是通過讀這篇文章。讓我們感受到了焦仲卿和劉蘭芝愛情的真摯不予,兩人突破了生死的考驗,獲得了真摯的愛情。而現在的年輕人,說結婚就結婚了,還沒過多久呢,又說離婚就離婚了。這也證明了現在的人們對愛情的不珍惜和不尊重,所以我們要尊重,珍惜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9
近日重讀,有所感,與諸位共賞之:
1、焦仲卿的爸爸那里去了?若其還活著。則焦母如此專橫,怎又能反映“封建社會婦女社會低下”?若已亡,則焦母一婦道人家把倆孩子撫養成人,難道不能說明她的偉大?
2、到底是什么讓焦母看焦妻(蘭芝)“別扭”:“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是焦母的“正詞”。但證人焦卻說“女行無偏斜”。蘭芝本人則講“奉事循公佬”,“晝夜勤作息,鄰頻營苦心”。蘭芝母說該女“十三教汝織,十四...蘭芝見了焦妹則“淚落蓮珠子”,說明姑嫂關系也不錯??磥韱栴}是在焦母。但什么原因呢?我認為可能是“無后”的緣故。焦已結婚時間不短:“共事二三年”。在漢末,避孕大概也只能靠安全期。在這二三中,焦妻仍無“事”,的確有點兒問題。這大概讓沒了老頭,全心全意等著報孫子的老太“怒火中燒”!在人前人后,街坊鄰居中覺得抬不其頭來。兒子當然不能罵了。于是所有的火都發在了焦妻的身上。
3、蘭芝父在那里,從文章中感覺到也不在了。要不然也不會輪到其兄講話!不只各位看過美國一個叫《lucky club》的反映華人的電影沒有,大漢的老爺們兒咋都象那里頭的貨?
4、蘭芝本身的性格也有些問題:其兄也不過說了句“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痞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和云?”這樣的話??赡苋思也欢妹玫摹靶牡酌孛堋保还軓氖裁唇嵌日f,這是很“有理有據”的“貼心話”。別忘了蘭芝也說其兄“性行暴如雷”。但這樣一個急性子卻在這時候也如此的對妹妹“曉之以理”。我是一點兒也看不出有逼迫蘭芝的意思。蘭芝的心理可能太敏感了。
5、到底是什么讓蘭芝在縣令,府君如此“搶手”?文章中未提縣令。但府君則顯然受了縣丞的“進言”:“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即蘭芝出身好。哇塞。這難道就行啦!也太隨便了吧。
6、蘭芝到底想不想嫁給府君的“第五郎”:親事應下之后,府君送禮上門,訂于次日迎親。蘭芝母對蘭芝說“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碧m芝便“左手持刀尺,右手執凌羅,朝成素夾裙,晚成單羅衫”。從此處看她還是有嫁給府君“第五郎”的想法的。事情的急轉折發生在與焦見面后。焦的話“...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強烈的'刺激了蘭芝那本來就非常敏感,非常脆弱的心里。偏致的想法立刻產生,他們要“黃泉下想見,勿違今日言!”。再后來,就是兩個19,20歲的男女青年走向了人生的終點,一個“舉身赴清池”,一個“自掛東南枝”。由此可見這場悲劇的核心是焦與蘭倆人的脆弱心里。也是。20歲,能承受多大的壓力?(799918.COM 好句摘抄網)
結論:晚婚好!嘿嘿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0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我打開了被稱為“樂府雙璧”的《孔雀東南飛》,這首詩是我在高中時期學的一篇文章,今天重新再讀一遍,產生了無限感慨。
《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辭》一起起被稱為“樂府雙璧”。東漢末年,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因為被焦仲卿的母親嫌棄,趕回娘家。而娘家的人又逼迫劉蘭芝再嫁,但是劉蘭芝已經發誓不再改嫁。后來蘭芝投河自殺。焦仲卿聞得妻子死訊之后,在自家的庭院樹上自縊而亡。后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就作了這首詩。
這首詞讀起來朗朗上口,卻講述的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東漢建安年間年僅十七歲的蘭芝嫁給仲卿,夫妻兩人總是聚少離多。攔在在家里日日紡織,然而卻不能得到公婆的喜歡,并希望趕走她,希望兒子去娶隔壁的女子秦羅敷。最終夫妻兩紛紛選擇用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讀完這首詩,我深深為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感動了,在古代一夫多妻的情況下能夠有如此凄美的愛情,就像梁山伯和祝英臺一樣凄美?,F在社會非常浮躁,充滿了誘惑,離婚率非常高,我們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各種明星離婚或出軌,各種糾紛分手。很多人為了利益對愛情背叛??兹笘|南飛讓我懂得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感情,愛情是美好的,一定要好好經營愛情,不要為了金錢和偏見而傷害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1
愛一個人需要什么?我說不出。但焦仲卿與劉蘭芝會堅定的告訴你:這份愛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愈的信念,真心的告白等。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圍繞在焦、劉身邊的種種事端全都被一樣東西所驅動和主宰,那就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懷疑、猜忌、誤解,無不一波未停一波又起的興風起浪,這些滲透進他們的愛情中,如不及時化解,后果是災難性的。
由于焦仲卿之母的極度冷眼,嫁入焦府才兩年的劉蘭芝無奈的被遣回了娘家。對此,仲卿顯的無能為力,在孝字當頭的社會里,他選擇了妥協。且不談焦母與劉蘭芝誰對誰錯,單是焦仲卿為蘭芝極力的袒護中,焦仲卿愛劉蘭芝是有目共睹的?;蛟S送走劉蘭芝只是權宜之計,公務纏身的他實在無法顧及這家中變故,也許只想緩和一下局勢的他,怎么也料想不到由此而引發的后果。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根據其風俗,媳婦被婆家趕回娘家無異于被休棄了。
在這種風氣的定勢下,在漫長而又消沉的歲月中,焦仲卿臨別時給她的誓言與希望,猶如殘留的燭光一樣越來越暗。在家人的止不住的勸說再婚下,與內心里萌生的懷疑,種種的疊加,她終于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應再婚。不要責備她,她僅僅只為了知道他還是愛她的么,他什么時候來接他?她是為了確定什么還是在試探什么,我想這場愛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當那個熟悉的聲音劃破夜空傳來時,那種雨過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能不使蘭芝欣喜若狂,奔出門去,兩人深情對望時,蘭芝的'心結不復存在。但仲卿的話卻深深刺痛了她“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悔恨不已的蘭芝面對另一個誤解,她無能為力,唯一死以證明她對仲卿愛之深,愛之烈,超越生死與時空。結局是美滿的,他們完成了他們認為最能保留這段愛情的唯一方式。
在臨死前,他們心中不再疑惑,不再猜忌、誤解。在此之后,那些曾令他們嘗盡辛酸的東西將永遠不會再撼動他們的愛情了。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2
現在世俗的愛情讓我有點看不大懂,現在更多的愛情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也許在朋友之間,談起真愛還真有點不好意思,最近看了《孔雀東南飛》一書,去找一下傳說中的愛情。在看之前,還特意了解了一番:此書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被人稱之為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它講述了發生在廬江郡的一樁婚姻悲劇。歷代傳唱,成為藝術創作不竭的源泉。
如果問愛一個人需要什么?也許我會想半天,轉著眼珠還想不到一個讓我堅定的回答。在看完這本書后,給我的感覺是主人公似乎在回答我,這份愛情需要全身心的付出,致死不渝的信念書中的主人宮身邊發生種種事端全都被一樣東西所驅動和主宰,也許那就是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懷疑、猜忌、誤解,一波沒停一波又起的興風作浪,這些滲透進了他們的愛情中,出現裂縫,一定要及時補全,不及時修復這后果根本無法想像。文中由于男母的極度冷眼,嫁入才兩年的妻子無奈之下回了娘家。對此,男主人宮卻無能為力,在孝字當頭的社會里,他斷然選擇了妥協。縱使男主人宮極力的保護著自己愛的人,無奈之下送了愛人回了娘家,也許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兩全的辦法,公務纏身的他實在無法顧及家中變故,也許當初只想緩和一下局勢的他,根本不會料想到由此而引發的后果,從此人隔兩地的同時也隔絕了兩顆相愛的心。按照當時的風俗,媳婦被婆家趕回家也就相當于被休棄了。在這種風氣的時局下,經過了漫長而又消沉的歲月中,男主人宮當時鑒別時給她的誓言和希望,猶如殘留的燭光一樣越來越暗。在家人的再三勸說讓她重新再嫁下,與處在當時環境的她心里萌生的.懷疑,種種的疊加之下,她終于還是支持不下去了。心神不定的她糊里糊涂的答應了家里人說的再嫁一事。也許當時的她只僅僅為了知道他還是愛她的,他馬上就會來接她的,她是在為了確定什么還是在試探什么呢,在我看來,這場愛情皆因此而暗淡下去。如果那個熟悉的聲音再次傳來時,那種雨過天晴、心花怒放的心情怎么能不使她欣喜若狂,此時的他們深情對望著,她的心結不復存在。但男主人宮的話卻深深的刺痛了她,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這時后悔不已的她面對另外一個誤解,她無能為了了。在她認為只有死以證明她對他的愛之深,愛之烈。結局是美滿的,他們完成了他們認為最能保留這段愛情的唯一方式。在最后他們臨死前,心中不再疑惑什么,不再猜忌、沒有誤解。那些曾經讓他們嘗盡心酸的事情將永遠不會再撼動他們的愛情了。他們可以相愛到永遠。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3
《孔雀東南飛》全文都用5言的句式,讓人讀起來朗朗上口。情節緊緊相連,扣人心弦,回味無窮。結尾也秉承了這類歌頌愛情古文的一貫風格,將原本悲傷的結局巧妙地轉化為一個虛幻美好又引人深思的結尾。
《孔雀東南飛》在人物的塑造上善于運用人物的語言來塑造一個人物的形象。就如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僅僅用對話就把蘭芝不亢不卑,堅強堅貞,以及對焦仲卿的摯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雖然缺少一些動作、神態、外貌描寫,但這也更加突出了文章的語言描寫。
本文意在控訴了宗法禮教、家長統治和門閥觀念的罪惡,表達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愛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劉蘭芝對愛情忠貞不二,她對家長專制和宗法禮教所作的不妥協的斗爭,使她成為文學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婦女形象,為后來的青年男女所傳頌。男主人公焦仲卿雖然性格有點軟弱,但他身上那男子的骨氣與剛強讓他勇于反抗,最后自縊殉情??偠灾?,《孔雀東南飛》在當時表達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渴望與追求,勇于反抗整個社會背景,在當時是具有先進意義的。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4
愛情,這本是個最最古老的話題,不想字字句句讀下來,眼眶里不覺間竟還是有股酸澀在滾動。
當日,劉蘭芝這樣立下誓言“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蹦某上耄@一日她收獲的卻是焦仲卿的如此指責“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p>
“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這對苦命的鴛鴦能在二三里外就聽出了故人的馬蹄聲,內心里的那份愛戀呵,它該是怎一個深字了得?!
然而,別人不明了劉蘭芝的心倒也罷了,連心中念念不忘的愛人也這樣指責于她,試問劉蘭芝除了說出“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又還能怎樣?!
相愛卻不能相守。癡癡苦等著情郎早日實踐“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的誓言。然而,辭過了縣令又來了個太守……媒人一個接一個地上門,他的誓言卻始終沒有做到……母親的抱怨兄長的責難,身為被遣回家的一個“棄婦”,她又該何去何從?!
“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臨去的那剎那,她的心應該是解脫的吧?她的面容應該是微笑的吧?她是不是已經和他再次攜手于奈何橋畔,即便做著四處游蕩的孤魂野鬼也始終不肯喝下那投胎轉世的“孟婆湯”?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后人看到的總是他們雙宿雙飛的美好景象,卻不知道,為了這一天,他們付出的卻是永遠不能再續寫的生命代價,連同對愛的誓死捍衛……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5
昨晚讀了《孔雀東南飛》這首詩,很是氣憤。古代同是婦女,為什么當媳婦和當婆婆的地位會有那么大的差別呢?劉蘭芝可謂是有才又有德的女孩子,嫁給作為府吏的焦仲卿滿可以配得上的,夫妻兩人恩恩愛愛,感情甜蜜,為什么當婆婆的就那么不能忍受小夫妻倆的感情呢?
難道是因為媳婦剝奪了孩子的愛,自己吃醋了?盡管劉蘭芝很孝順婆婆,可是婆婆還是要對劉蘭芝挑三揀四,雞蛋里挑骨頭,可見媳婦難做啊!為了孩子的事業,婆婆要兒子放棄對妻子的愛,住在辦公室里。
過生日的時候,兒子為妻子買一朵花,婆婆都不愿意,難道對妻子的愛和對母親的愛是矛盾的嗎?夾在媳婦和母親中間的焦仲卿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啊?兒媳婦在現在社會看來已是很標準的好媳婦了,婆婆還是不滿意,最終落得個被休的惡名,真是有冤無處訴?。》饨ㄉ鐣膼浩牌趴梢娨话摺?/p>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6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取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齊,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于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敝偾洹吧跻似淦蕖保@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此刻小夫妻昵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杯具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其二,焦母守寡多年,獨獨地守著這么的一個寶貝兒子。深閨一貫孤獨寂寞,自我的日子不好過,也便見不得別人比自我幸福。時下,卻忽然地瞧見兒與媳的卿卿我我,如膠似膝,好不恩愛。不論是嫉妒也好,忌恨也好,反正,她憤怒了!
你聽我說,這并非謬論。張愛玲的《金鎖記》里,主人公七巧就是翻版焦母。七巧出身低微,嫁入豪門。丈夫卻是患有骨癆,離不得床半步的。且豪門是非多,這樣的生活,盡管七巧非善男信女,與幸福大概也沾不上邊吧。守到大女長安長大了,要嫁人了,七巧還困著女兒不放。別人以為是愛女心切吧。推掉了幾個忠實信徒,長安步進了尷尬的年紀,最后遇了那么的一個男人,她以為幸福就要到來了!這時,七巧卻輕手輕腳地從陰森的木梯上吱吱地走下來。應對著準女婿,她也許只要輕輕地問候一聲,甚至僅是牽動嘴角的一絲笑就能夠了。然,她沒有,輕輕地張口,微微地笑道:“長安還在上方吸著煙呢,再等一下吧,或是……”幸福的水晶蘋果讓七巧輕輕地一抹,碎片散落一地。天明白,為了這男人,可憐的長安早已戒掉煙了!
曹七巧,這母親,她到底怎樣了?難說不是仲卿的母親心里懷的鬼胎在曹七巧身上還魂了。
終究,蘭芝還是穿著新娘妝向清池赴身而去了。這與祝英臺葬身梁山伯的墳里不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身的嫁妝,漫天的通紅,本該都是洋洋喜氣的一片,然而這輕輕的一躍,那“生不偕老,死求同穴”的追求卻教這一切都于瞬間停止了,這美麗舉動如流星被定格,在數千年的時間荒野里,數億人的心靈深處,是瞬間,也是永恒!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仨懹诙?。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 篇17
當癡情的焦仲卿踏著沉重的步伐,手握發紫的絲繩,兩滴多情的淚水從他空洞的雙眼中流露出來,從他蒼白的臉盤上滑落下去,他的心徹底的碎了。當淚水滴落到他抖動的雙手時,他已經感受不到淚水的溫度,身體已失去知覺,只在腦海中反復回想著一幕幕與蘭芝生活的美好時光。
落葉黃昏,夕陽無限好。在黃葉密布的大樹下,流波蕩漾的河水邊,兩人相約在此。嬌艷多姿的女子默守在樹下,亮麗可人;俊俏的男子,衣服華貴,拿著扇子,步伐飄逸,果真風流倜儻。女子舉目四望,尋覓著瀟灑的身影;男子趕快步伐,希望早見佳人。當焦仲卿與劉蘭芝站在河邊雙手牽握,說說笑笑之時,草也綠了,花也開了,河水激蕩起甜蜜的浪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過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卻得不到美好的結果。蘭芝“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才貌雙全,卻被阿母所排斥。美好的姻緣,就因為一家之言所毀了!
當蘭芝被逼婚,想起自己曾經的誓言,至死不改嫁。“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終于“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愛情就像一朵玫瑰,外表看上去美得誘人,使得多情的人不禁去采摘它,最終卻被花莖上的刺傷痛了,才知道,這就是愛情。
傷心欲絕的仲卿,為愛情努力了,卻受到了莫大的創傷。當聽聞伊人的殉情,堅強的男人也會流下癡情的淚,淚水流淌在愛情的河流中……
這次他握著發紫的絲繩,再次來到那樹下,那河邊。樹已枯黃,河已干枯,鳥語花香的天堂已從這世界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一次次回想著往事,徘徊在寧靜的樹下。
他一次次的流淚,一次次的回想,一次次的徘徊不定。
淚,流盡了。
癡情的男子,抖動著雙手,將絲繩無力地套在了枯黃的樹枝上。
他在悲傷中殉情了。
當他醒來時,卻身處在一個鳥語花香的天堂,樹木枝繁葉茂,那一條河流起伏著,在他的視線中出現了那個嬌艷多姿的身影。
他興奮地奔跑過去,牽住了蘭芝的雙手。
在一道黃光之中,情侶化作了一對鴛鴦,在那遙遠的夢境中,快樂地飛翔……
-
想了解更多孔雀東南飛讀后感的資訊,請訪問:孔雀東南飛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