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發布時間:2025-05-29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匯總14篇)。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1
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
先用一個因數的個位與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再用這個因數的十位與另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依次相乘,乘到哪一位,積的個位就與哪一位對齊,哪一位滿十就向前一位進“ 1”,再把兩次相乘的積加起來。末尾有0時,把兩個因數0前面的數對齊,并將它們相乘,再在積的后面添上沒有參加運算的幾個0。中間有0時,這個0要參加運算。
2、因數和積的變化規律: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若干倍,積也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
3、因數是兩、三位數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先把兩個因數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數省略,求出近似數,再把這兩個近似數相乘。
補充知識點:
1·估算方法:用四舍五入法進行估算。估算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也就是估算的方法問題;
2·利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注意,第二步的乘積末尾寫在十位上。
3· 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
中間有0也要和因數分別相乘;末尾有0的,要將兩個因數0前面數的末位對齊,用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之后在落0,有幾個0落幾個0。
實際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估算是往大估還是往小估?)
a、350名同學要外出參觀,有7輛車,每輛車有56個座位,估一估要幾輛車?
b、橋在重量3噸,貨物共6箱,每箱重285千克,車重986千克,這輛車能過去嗎?
知識點:
估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要將因數估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估算時注意,要符合實際,接近精確值。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7頁及相應練習
教材分析
該課內容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第一課時,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本節課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樣的。該課也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知識的遷移,自主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的筆算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并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原理。
教具準備
學生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2分鐘口算練習
一、情境導入
播放北京標志性景點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暑假你們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們乘車所用的時間都是12小時,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時
李叔叔
火車
平均145千米/時
教師:他們是從同一個城市去的么?
教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學生列出算式:7812
學生列豎式計算,交流、匯報。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離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4512
1.運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離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呢?
說一說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準確結果,還得用筆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2.探究算理
學生嘗試筆算,教師巡視,挑選出幾種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們先請剛才板演的同學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據學生匯報,演示)
1 4 5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時行的路程,即290個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時行的路程,即145個10)
1 7 4 0
我們想知道這個結果是否正確,有什么好辦法呢?(一是與估算結果比較,二是通過驗算。)
3.討論交流
大家四人一組討論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樣的,互相說一說。
4.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7頁做一做橫著第一排。
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教師巡視發現典型現象,請其板演。
集體訂正。
2.算理選擇題
(1)在計算23435的時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計算,選擇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練習八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3
說教材:
本課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是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為基礎,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和算法都將直接遷移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中來,因此,學生對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會感到困難。但是,由于數位的增加,計算的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計算中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情況,如:進位和連續進位、因數中間有0等。因此,這一課的學習對學生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在安排這一部分內容時,有這樣一些特點:
1、創設與教學內容相融的學習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學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都能在生活找到它的原型。
2、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
3、加強估算,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說教法:
本節課是計算教學,傳統的計算教學往往只注重單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訓練,學生深感計算枯燥,錯誤百出。計算本身是有很強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內容常常是現實的,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本節課在教學法指導上著重突出以下幾點:
1、情境教學促感悟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要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本課借助情境窗創設的情景,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根據自己的體驗,感悟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自主探索體現主體性
新課程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探索過程,指出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間。因此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幫助不斷積累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和體驗。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理解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2、在探究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活動一:復習導入,引入新課:
1、口算:
14×3 49×220×30 400×20 14×20
12×5 16×460×40 100×70 21×4
2、筆算
43×12 26×17 32×6070×50
【本環節復習了舊知識,同時為新知識的學習架起橋梁?!?/p>
活動二: 創設人文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20__年奧運會在中國北京舉行,青島作為北京的合作伙伴,將承辦帆船項目,因此,迎奧工程建設現在成為了青島城市建設的主旋律,其中道路建設著墨最多。同學們請看(出示情景圖)
【此環節能使學生感受到:原來生活中蘊含許多數學信息,學習數學能為生活服務,從而自覺的去學習數學。】
活動三:自主探究-----發現數學問題:
師:認真觀察情景圖,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學生從情景圖及文字提示中可能了解到以下信息:
1)一期工程歷時15個月
2)平均每個月修建213米
3)二期工程12個月
4)平均每個月修建260米
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在黑
板上,本節課尚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入問題口袋)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數學問題:
1)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2)高速公路二期工程全長多少米?
3)一期工程比二期工程長多少米?
4)這條高速公路全長多少米?
活動四:合作交流-----提出并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真厲害,提出了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這節課我們先來解決前面兩個問題。先觀察第一個問題,你想怎樣列式? 你會計算嗎?
把自己的想法與同位交流一下。(教師巡視,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算法。)
全班交流:出現兩種算法:
1)估算:213×15≈200×15=3000
2)筆算:
2 1 3
× 1 5
1 0 6 5-------------213×5的積
2 1 3-----------------213×10的積
3 1 9 5
(請一生到講臺上講解)師:告訴同學們,你是怎么算的?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個位時,積的末尾為什么要寫在6的下面?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最后算什么?
2、接下來我們來解決第二個問題,你想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迅速在練習本上計算出來。。
請兩位持不同意見的同學板演。
2 6 0 2 6 0
× 1 2 ×1 2
5 2 0 5 2
2 6 0 2 6
3 1 2 03 1 2 0
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兩個豎式的計算過程進行比較,使學生通過觀察、討論,
明確第二種算法比較簡便,從而使學生理解:利用“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能使計算簡便。
3、引導學生說出本節課所學內容。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筆算方法,并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進而探討出筆算的基本方法。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知識,培養了自主探索的精神?!?/p>
活動五:鞏固練習
1、試試身手:
174×30 348×27308×52180×40
2、火眼金睛辨對錯:教材57頁第8題
【此環節設計了兩道有針對性的題目請學生練習,目的是鞏固新知識。】
活動六:拓展應用
“254×36”三個同學算出的答案分別是:9142、9194、9148,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說出哪個結果是正確的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請學生做課本56頁第4題。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p>
活動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是怎樣學會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讓學生回想如何學會三位數乘兩位數,引出遷移的學習方法,授人以漁。】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4
一、教學目標
1.能結合具體的情境,估計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積的范圍。
2.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能利用乘法運算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二、教學重點:探索乘法豎式運算法則。
三、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當時,正是我國神州六號載人航天衛星發射升空的時候)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國最近發生的一件大事嗎?神州六號載人航天衛星升空了,兩名宇航員所乘坐航天衛星上繞著地球轉了21圈,他們只知道轉一圈需要14分鐘,請問他們要在太空上飛行了多少時間?
2.獨立估算,交流探索
(1)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
114×21=
(2)請你估計一下,需要飛行多少時間?把你估計的數字寫下來,然后請四人小組交流,你是怎么估計。指名讓學生匯報,你是怎么估計的?和小組成員交流之后,你有什么收獲?(3人)
(3)到底他們飛行了多少時間呢?你們想知道嗎?自己算算看。
指名讓學生匯報:
比如:114×20=2280,114×1=114,2280+114=2394。他說的有沒有道理?
比如:114×7×3=789×3=2394。你覺得如何?
比如:
114
×21
───
114…………114×1
228 …………114×2
───
2394
我們發現他的答案肯定是正確的。那你是怎樣想的?又是怎么根據什么這樣豎式計算的?請大家仔細觀察計算的過程,你能說出114表示什么?(114×1)228又表示什么呢?(114×2)
再仔細觀察這個計算的格式,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注意數字的位置要一致)
3.鞏固練習
(1) 出示例題:135×45
先別忙著做,以很快的速度估計一下他們的積是多少?把它寫下來。然后按照豎式計算的方法,把它算好。請一位同學上黑板演示。(分析,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森林醫生
例一 請你用手中是手術刀,把“病人”的病根找出來,然后,進行動手術(看誰的醫術高明)
121
×14
───
484
121
───
605
例二
304
×28
───
272
68
───
952
(3)練習三 同學們,現在請你自己編一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并進行計算,試試看。做好以后,請同桌幫忙檢查一下。(修改設計一個讓學生編題的環節)
138×54 126×25 47×210 25×309
學生在草稿紙上完成,要求注意書寫格式以及卷面清楚。
(4)實際問題
商店從工廠批發復讀機每臺140元,共80臺,商店要付給工廠多少錢?
假如,商店在賣出70臺復讀機后,開始降價銷售,如果商品全部售出,你認為商店是賺錢還是虧損?與同學進行交流?(原價:160元,現價:138元)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5
年級四年級課題課時教材頁碼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p45-52例1及相應練習審核修改 沈波學科數學案別主 教 案個 性 教 案教學目標 包含教材分析1、 使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進一步掌握讓學生掌握用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2、 通過問題情境自主掌握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能正確、熟練地口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積在100以內)或幾百幾十的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重點難點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正確解答應用題。理解應用題中有關數量關系。 教 學 過 程 一、自主探索口算方法。1.課件分別出示45頁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引導學生理解用復合名數表示的數學術語“速度”的含義。2.根據圖里的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3.“人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讓學生獨立口算。16×3=(師巡視,注意統計不同口算方法的種類)4.匯報交流。二、引導學生對比不同算法的特點。1.出示題目:特快列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160×3= ,獨立計算后小組交流。2.引導學生對比16×3= 和160×3= ,讓學生從16和160的關系中,總結出幾百幾十與一位數相乘的口算方法。3.將第1題增加1個條件“30小時行多少千米?”16×30=4.讓學生在與“16×3”的對比中歸納出簡便算法。三、鞏固練習。1.練習六第1題。讓每位學生獨立口算,將得數寫在該題(樹葉)的旁邊,然后讓部分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生口算情況。2.練習六第2題。可向學生展示兩種花卉的部分品種,引發學生的生活美感。3.練習六第3題。(開放題)在反饋時,引導學生學會有序思考的方法。還可利用本題資源,擴大解題視野。四、課堂小結。(略) 教 學 過 程(一)復習1.投影出示第4題:2.問:你能說一說口算時是怎樣想的?學生口算3.比一比,誰算得快?(小黑板出示第八題)學生比一比誰算的快并說一說口算的過程 (二)綜合練習1.要求學生完成第5題。你說出口算的過程嗎?學生表述口算的過程(多名學生說一說)。2.觀察這道題你發現了什么特點?學生先填空后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小結:一個因數擴大若干倍,另一個因數不變,積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三)提高練習1.要求學生完成第6、7題。(學生在書中完成第6、7題,說一說解題的思路。)①第6題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②做7題時先讓生讀題,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引導學生跳出常規思維進行創新16÷4=4(元),理由:“買3送1”相當于買4少收16元,則平均每棵少收4元。2.小結。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過 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2.獨立列式:145×12=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圍。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后算什么。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二、鞏固練習1.課本49頁“做一做”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2.練習七第3題。164×32= 54×145= 254×36=217×83= 43×139= 328×25=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3.練習七第2、4題。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后,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一、 三、課堂小結。0 ] (一)復習1.小黑板出示筆算題:134×16 246×34學生筆算(兩名學生板演)。讓學生筆算過程。2.口算:14×7 25×3 160×5 23×10060×70 21×300 18×50(二)練習1.投影第2題: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繞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鐘,繞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鐘?比5天時間長些還是短些?2.問:怎樣列式表示什么?5天時間有幾分鐘?學生試做(一名學生板演)。114×59=6726(分鐘)114× 5960×24×5=72007200>6726問: 59 114×114和 × 59比,哪一種計算更簡便?多名學生回答(個別學生會列這種式子:。 59× 114學生比較后得出:114× 59筆算時比較簡便。1.練習:完成4、5題。 學生練習(兩人板演)2.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二、作業:練習十三:8-11題。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6
第一課時:口算乘法(例1)
一、教學內容:課文第45的例1,相應的“做一做”,及練習六的第1-3題。
二、教學流程圖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積在1000以內的進位乘法)。
2、技能目標
會口算兩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積在1000以內的進位乘法)。
3、情感目標
(1)感受數學探索活動的樂趣。
(2)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學會協助與合作,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四、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整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五、教學難點
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學會協助與合作,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六、教學策略
1、本單元內容以啟發式教學、實踐活動、探究、檢驗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使學生會口算兩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積在1000以內的進位乘法)。
2、輔助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能夠創造較為真實的模擬情景,產生“身臨其境”的直觀效果,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實用性。
3、準備材料:多媒體課件、卡片、學生上課的練習題。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懶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它想同學們給它一些建議)
2、你們想知道一些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嗎?
(出示六種交通工具的時速的圖片)
【設計意圖】
以學生們喜愛的動畫片中的人物喜羊羊創設情景,能迅速吸引學生,引起他們的注意。
(二)探索計算方法
1、 出示例1:
故事情節:懶羊羊出發時給灰太郎看見了,于是灰太郎去追喜羊羊。
我們來看看灰太郎能不能追上懶羊羊。
出示:灰太郎騎自行車追,1小時約行16千米。
懶羊羊坐在特快列車上,1小時約行160千米。
師:同學們能追上嗎?
(1)灰太郎騎自行車3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2)懶羊羊坐特快列車上,3小時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3)灰太郎馬上回家,改坐飛機。(飛機每小時飛800千米)
灰太郎3小時可以飛行多少千米?
提問:計算這道題時怎樣想?怎樣列式?如何計算?
小組交流討論。小組匯報
問:30小時行多少千米?
(4)最后灰太郎抓住了懶羊羊。
2、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口算方法。(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還是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動畫中的人物,情節吸引學生進行枯燥的計算,目的使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有趣。
另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把兩位乘一位數的口算乘法遷移到新課三位數乘兩位數中去。
(三)嘗試練習。
1、懶羊羊給灰太郎抓住的消息傳到喜羊羊那,于是喜羊羊馬上出發去營救。它來到灰太郎的家。可是門鎖著。要打開這把密碼鎖必須要同學們幫忙。同學們愿意嗎?
出示P46做一做(密碼就是這些題目的答案)
同學們完成后展示多煤體把灰太郎的房子門打開。
2、門開后經過花園,花園里的花朵擋住了喜羊羊的路,喜羊羊須要同學們幫忙。
P47練習六第1題(每算完一棵花,就倒下讓路)
【設計意圖】
有了上面例題的講解和訓練,也因為有了舊知識一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乘法,所以教師把練習的重點放在引起學生興趣方面做,讓學生在計算學習、練習中減少枯燥的情緒。
(四)鞏固新知
1、經過花園,前面就是關著懶羊羊的房間,在但是前面共有三個房間,同學們我們一起找,好嗎?
(一起完成P47練習六第2、3題)
【設計意圖】
鞏固練習通過具體的各種情境,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進行鞏固,感受我們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也讓知識得到一個升華。
(五)課堂作業
調查我們身邊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體會三們數乘兩位數口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設計意圖】
通過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情境,讓學生對本節課所學進行鞏固,感受我們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八、教學檢測安排
教師準備的口算練習題
九、相關練習
書本上練一練和練習六中相關練習題
十、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口算乘法
灰太郎:
163 =48 8003 =2400
1630 =480 80030 =24000
懶羊羊:
1603=480
16030=4800
第二課:時口算乘法練習課
一、教學內容:P47練習六,第4、5、6、7、8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練習,讓學生進一步熟練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或整十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2、技能目標
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3、情感目標
(1)感受數學計算的樂趣。
(2)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學會協助與合作,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合作學習的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
三、教學重點
會口算兩位數、幾百幾十乘一位數(積在1000以內的進位乘法)。
四、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口算習慣。
五、教學策略
1、本節課內容主要以比賽形式完成。吸引學生計算的興趣。
2、輔助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補充一部分的練習 。
3、準備材料:多媒體課件、學生上課的練習題
六、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書本P47練習六,第4題。
揭示課題:口算乘法練習課。
2、P48第5題。
【設計意圖】
復習上節的內容,作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做到鞏固的作用。
(二)理解提高
1、第6、7題
【設計意圖】
通過這兩題的練習讓學生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意義與以前所學的乘法意義相同。加強鞏固乘法意義的學習和理解。對今后乘法應用掌握有良好作用。
(三)拓展練習
第8題和思考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是提高題,不要求所有的同學都能掌握,所以教師講解分析針對在課堂教學中“吃不飽”的同學。
(四)課堂作業
教師準備的口算練習。
【設計意圖】
鞏固本節課所學,并作為檢測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的手段。
(五)板書設計
(板書有關的練習題解答)
第三課時: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設計
板芙鎮板芙小學 彭亞燕
【教學內容】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9頁例1
【教學目標】
1、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索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1.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 正確規范地計算和書寫乘法豎式。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舊知鋪墊,憶舊引新
列豎式計算: (1)1452=(2)4512=
學生先說一說列豎式計算乘法要注意哪些問題?再計算。最后再說說計算這兩道題時分別運用了哪些舊知識?計算這兩道題時有什么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與體驗,從類結構上為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教學做鋪墊。)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教學例1
(一) 課件呈現題目: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每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提問: 該城市離北京有多遠?怎樣列式?
(二)、估算。
你能運用估算知識估一估:該城市離北京大約有多遠嗎?
(三)、探究筆算算理和過程。
1、學生獨自嘗試筆算。
2、學生小組交流:(1)要先算什么?積的末位數要寫在什么位置?
(2)再算什么?積的末位數要寫在什么位置?
(3)最后算什么?
3、指名學生上黑板,邊講解計算過程邊完成板書。
4、找出學生一對一錯的例子,進行正反對比辨析,明確需要注意的問題。
5、溝通聯系,歸納算法。
比較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
(設計意圖:遷移類推的辦法,不僅是一種有益的聯想,也是解決問題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思路。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并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類比遷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1、翻牌游戲:找找紅色的兩個數字相乘的末位數字藏在哪張牌下面。
2、三級跳:列豎式計算16321時,要先算( ),再算( ),最后算( )。
3、筆算競技:比一比,哪組算得又快又準。
13412 25116
24123 21742
4、 火眼金睛:先判斷對錯,再改正。
5、 腦筋急轉彎:不列式計算,你能很快找到正確答案嗎?
(設計意圖:新課程使課堂具有活力與溫度,但課堂教學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與溫度,練習題設計還必須有一定的層次性和趣味性,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對數學本身感興趣。)
四、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讓你計算四位數乘兩位數,你有辦法嗎?下課試試看。
(設計意圖:四位數乘兩位數表面看只是對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計算的一次拓展,但實質是對學生是否掌握計算法則的一次檢測,是對學生遷移類推能力的再次訓練。)
第四課時:《因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教學設計
板芙鎮板芙小學 楊忠華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3頁。
【教學目標】
1、 探索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及簡便寫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殊性,培養遷移類推及概括等能力。
2、 能用簡便的豎式寫法正確地計算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3、 會選擇合適的算法來計算和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逐步形成優化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及簡便寫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 觀察下列算式中兩個因數有什么特點?
出示:6050 24020 (板書:因數末尾有0)
2、 你能口算嗎?你是怎樣算的?
生: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數一數兩個因數中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3、學生猜一下,我們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進行筆算呢?請看以下例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與體驗,從類結構上為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教學做鋪墊。)
二、運算知識遷移,構建新知
1、 出示材料,特快列車每小時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車每小時可行106千米。
讀材料,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鼓勵學生提的問題,并評價,抓住有用資源引出問題。)
老師能提一個問題嗎?大家思考老師的問題包含了幾個問題啊。
出示例題問題:它們30小時各行了多少千米?(重點讓學生理解“各”字在問題中的意義)板書子問題:特快列車30小時行了多少千米?普通列車30小時行了多少千米?
2、交流“特快列車30小時行了多少千米”的算法。
(1)、怎樣列式?
(2)、怎樣計算?
(3)、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
A、寫豎式時,如何處理“0”和非“0”數字的對位?
B、怎樣確定積的末尾的“0”的個數?
(4)通過對比,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遷移類推的辦法,不僅是一種有益的聯想,也是解決問題時經常采用的一種思路。讓學生經歷探索因數末尾有零的筆算方法的過程,并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培養學生類比遷移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交流“普通列車30小時行多少千米”算法。
(1)學生獨立列式,用豎式的簡便寫法怎么寫?因數有什么特點?(板書:因數中間有“0”)
①3為什么和6對齊?
②十位3和十位0相乘這一步可以省略不寫嗎?
③明明30=0,百位上卻寫1,為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和探索;在交流和探究的過程中,碰撞思維,學會表達;在不同思維的表達與碰撞中,收獲和發展;在收獲和發展中,進一步學會學習與思考。)
(2)同學們這么聰明,我們就來練一練。
22040 10660 36025 58012
三、鞏固計算,提升技能
1、完成教材練習八第3題。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修正。修正時,可以讓學生說說解題的思路。
3、 課件出示課前的交通工具時速集合圖片,讓學生自主選擇素材,提出相關問題,同桌互考互查。
(設計意圖:新課程使課堂具有活力與溫度,但課堂教學要想保持持久的活力與溫度,練習題設計還必須有一定的層次性和趣味性,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對數學本身感興趣。)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什么技巧嗎?你今天學得開心嗎?
六、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練習八的第2、4題。
第五課時: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54頁的內容,練習八的5—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理解速度的含義,學會用復合單位表示速度,并學會用統一符號來表示速度。
2、使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時間、速度和路程之間的關系,并能用它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在交流評價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科技事業的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速度、時間與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速度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看搭載天宮一號火箭發射實況,讓學生感知速度.
師:近段時間發生在中國的航天科技大事是什么?
9月29日21時16分,搭載著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的長征二號FT1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科學家們經過精確的數學計算,把天宮一號準確的送到太空。我們用數學的眼光看這個短篇,火箭的速度快嗎?
(觀看視頻)。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認知視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科技事業的情感?!?/p>
2、關于速度,你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了解學生的學習起點】
3、揭示課題(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確學習內容】
二、探究新知
1、 速度的含義
出示圖片,介紹交通工具的運行速度,自然界一些動物的運動速度等等。
引導學生說出速度包括每分、每時、每秒、每天等時間單位,還要有在這些時間里行的路程。(單位時間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驗可以用速度來比較快慢,建立時間單位的表象,再通過交流每一個速度分別可以表示什么,深刻理解速度的含義。】
2、速度的統一表示
(1)小組討論:速度的寫法,讀法。
10米/秒 讀作:10米每秒 10米/時 讀作:10米每時
(2)了解在生活中的速度。
獵豹 (圖片)追捕獵物時的速度是120千米∕時.
火車(圖片)全速行駛的速度高達2千米∕分
長征三號甲火箭(真實圖片)的速度是8千米∕秒
嫦娥一號(真實圖片)的飛行速度是8000米/秒
光的速度是298000千米∕秒(打雷時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聲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體會出學習速度的統一寫法的必要性。而不是把速度的統一寫法直接的灌輸給學生。】
3、速度、時間和路程之間的關系
出示例3:(1)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米?
學生先獨立理解題意,獨立解答。
學生匯報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
(1)802=160(千米)
(2)22510=2250(米)
【設計意圖:從現實情景入手,探究求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4、總結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式
在題(1)中,80千米/小時叫速度,2小時叫時間,行的距離叫路程,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先在小組內說一說,然后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總結出:速度時間=路程
怎樣求時間?(路程÷速度=時間)
怎樣求速度?(路程÷時間=速度)
教師講解:有關速度、時間、路程之間關系的問題,叫行程問題,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行程問題。
【設計意圖:梳理、小結知識點,讓學生思路更清晰。】
三、鞏固新知
1、練習八的第5題
(1)、獵豹奔跑的速度可達每小時110千米,可寫作( )。
(2)、蝴蝶的速度每分鐘500米,寫作( )。
(3)、聲音傳播的速度是每秒鐘340米,寫作( )。
2、練習八第8、9題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速度的理解,鞏固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梳理、總結知識點,讓學生思路更清晰?!?/p>
五、布置作業
1、用統一符號表示下列速度
(1)天蛾是一種昆蟲,它飛行的速度每小時可達53千米,可以寫作 。
(2)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叫尖尾雨燕,它的飛行速度每小時可達120千米,可以寫作 。
2、小強每天早上跑步15千米,他的速度大約是120米/分,小強每天大約跑步多少米?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做作業,加深學生對速度的理解,鞏固速度時間=路程這組數量關系,并應用它去解決問題?!?/p>
板書設計
例3 (1)一輛汽車的速度是80千米/時,2小時可行多少千米?
802=160(千米)
答:2小時可行160千米。
(2)李老師騎自行車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鐘可行米?
22510=2250(米)
答:10分鐘可行2250米。
速度時間=路程
路程÷速度=時間
路程÷時間=速度
【總評】路程、時間與速度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是學生今后學習行程問題應用題的基礎。通過本課時的教學,把學生原有一些感性認識和一些生活經驗進行概括總結,讓學生理解掌握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本節課教學,先讓學生看嫦娥一號飛行的實況錄象,讓學生感知速度。再比較小軍和小剛的速度及了解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總結出求速度的數量關系。讓學生自己研究出速度統一寫法的必要性。通過比較不同的速度,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知道的速度,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又加深對速度的理解。
對于這節課,學生已經對速度有一定的認識,這節課主要是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理解速度與路程、時間的關系。四年級屬小學中年級學段,學生開始對“有用”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安排與呈現都能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在教學中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很適應合作學習,也很注重老師的評價。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學生在發展上也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學生善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推理,有的善于動手操作,分組活動、分工合作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獲得成功的體驗。
第六課時: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 上冊第58頁例四,59頁練習九。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探索并掌握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也乘(或除以)幾的變化規律;能將這規律恰當地運用于實際計算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經歷積的變化規律的發現過程,初步獲得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方法和經驗。
3、通過學習活動的參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4、培養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觀察事物的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發現并運用積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積的變化規律的探究策略。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玩游戲?請聽游戲規則:老師說第一句,你們說第二句。看誰的腦子轉得快!(開火車形式)
師:1只青蛙 生:4條腿。
師:2只青蛙 生:8條腿。
師:( )只青蛙 生:( )條腿。
…… …
2、那么在游戲中藏著什么數學知識呢?讓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剛才同學們是怎么算出2只青蛙8條腿的?誰能列式?(41=4,42=8,43=12。。。。。。)
3、等號左邊的兩個數叫什么?等號右邊的數又叫什么?(因數、因數 積)
[設計意圖]: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青蛙“對對子”游戲這一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行為產生強大的內張力,并以高昂的情緒投入學習。接著得出的這組算式,是給學困生表現的機會,給他們成功的體驗。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出示例4
62= 204=
620= 104=
6200= 54=
2、通過觀察算式找出積的變化規律: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積也會乘幾
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除以幾,積也除以幾。
[設計意圖]:在學生探究規律的過程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在學生匯報交流時,我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展示學生的推理過程,從而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思維的條理性,接下來讓學生舉例驗證規律,在驗證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更趨于嚴謹與理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3、學生舉例子,驗證規律。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交流、概括,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對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設計意圖]:讓學生舉例驗證規律,在驗證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更趨于嚴謹與理性,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3、嘗試練習:
(1)在45=20中,如果4不變,5乘 2倍,那么積也( )。
(2)在68=48中,如果8不變,6除以 3倍,那么積也( )。
[設計意圖]:對積的變化規律進行應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相應的問題,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做一做:根據850=400,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650= 3250= 825=
2、根據積的變化規律,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413=52 24300=7200
4130= 2430=
41300= 243=
4013= 12300=
40013= 6300=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訓練學生應用積的變化規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說一說變化的規律,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3、大貨車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時的速度行駛,4小時可以行( )千米。小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速度是大貨車的2倍,小轎車用同樣的時間可行( )千米。
4、下面這塊長方形綠地的寬要增加到24米,長不變。擴大后的綠地面積是多少?
5、算一算,想一想。你發現什么規律?
1824=432
(18÷2)(242)=
(182)(24÷2)=
規律:一個因數乘幾,另一個因數除以幾,積不變。
四、課堂小結: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本課知識點進行歸納小結,對重點知識進行回顧和思考。
五、作業布置:練習九第3題
板書設計:
積的變化規律
一個因數 另一個因數 積
不變 乘幾 也會乘幾
: 不變 除以幾 也除以幾
乘幾 除以幾 積不變
(0除外)
第七課時《乘法估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解決具體問題的情境中能應用合適的方法進行估算,養成估算的習慣。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靈活運用估算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解釋估算過程,并能對估算結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斷。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他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
【教具】主題圖、課件、游樂項目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鋪墊孕伏
師:學校將要組織同學們去秋游。你想去嗎?在秋游前,學校安排老師去買一些飲料和水果。(出示圖片)
問:誰能用一句話表達圖中的數學信息。
生:“老師買酸奶用去153元,買果汁用去102元;買蘋果用去101元”。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買飲料和水果大約用了多少錢?
生:153+102+101≈350
150 100 100
師:如果老師剛好帶350元,你認為夠了嗎?指名生說理由。
師:剛剛我們在計算時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的(加法估算)?在實際生活中我們還會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來解決的問題(板書課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怎樣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此環節的設計意圖:1、讓學生回憶加法估算的方法;2、初步理解估算結果的意義。)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學例5。
師:這次秋游,我們將要乘車去游樂場玩(出示課本60頁主題圖)請大家仔細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了解到什么數學信息?(每套車票和門票49元,四年級一共需要104套票)
師: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準備多少錢買票比較合適?)(此環節的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2、準確把握題意。)
師:誰來把這道題完整地給大家說一說。(指名學生讀)
師: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
2、學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
師: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一種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1)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并作指導。
(2)指名學生匯報交流,反饋學生不同的計算方法。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估算情況與大家交流一下。
學生可能的回答有:
方法一:49 104 ≈ 5000(元)
50 100
方法二:49 104 ≈ 5500(元)
50 110
方法三:49 104 ≈ 5250(元)(此種情況較少出現)
50 105
3、引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
師:肯定同學們的方法之后拋出問題: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更切合本題題意?為什么?請你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見。(此環節目的在于:1、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2、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3、培養學生針對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
4、指名學生匯報交流,并說明理由。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愿意把你們組討論的情況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A:我認為第一種方法比較適合本題,因為它把第一個因數看成整十數、把第二個因數看成整百數,計算又快又簡便。生B:我認為第三種方法好,因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來的錢數更接近準確值。生C:我認為第二種方法比第三種方法好,因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計算。生D:我認為第二種方法比較適合本道題目。由于把104估成110,這樣算出來的5500元肯定超過準確值,如果學生在活動中發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樂項目,老師還可以應付得了。這個同學考慮問題真周到,大家給他鼓鼓掌)
師:剛才兩位同學都說到了準確值。那么我想知道準確值是多少?(5096)請同學們自己算一算。
5、教師對學生的交流進行評價,歸納總結。
師:現在大家明白為什么比較多的同學都認同第二種方法了嗎?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第一種方法估算出來的錢數比準確值小,錢帶少了就有同學上不了車,去不到游樂場,第二、第三種方法由于把兩個因數都看大了,估算出來的錢數肯定夠,但這兩種方法中,第二種方法比第三種方法計算更簡便。今天我們所學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最合適的估算方法解決問題。所以,以后我們再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什么時候應估大些,什么時候應估小些,應視實際情況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來取近似數。這個道理你弄明白了嗎?
三、創設情境,輕松一刻
師:門票和車票的問題終于解決了,我們趕快走進游樂場吧。(出示圖片)這些是游樂場部分的游玩項目,有摩天輪??????,你喜歡玩哪一個?
指名學生匯報交流。(此環節的設計依據是:1、四年級學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時間是有限的,課中要注意調節;2、四年級學生仍然傾向于直觀、形象的事物,對抽象的東西不感興趣。)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解決游玩中的數學問題。
師:既然大家都想玩這些游樂項目,你們的愿望馬上就可以實現!
(1)必答題:摩天輪最大載重量4000千克,四年級學生平均體重是28千克,四年級104名學生可以同時乘坐摩天輪嗎?
師:摩天輪的問題解決了,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選擇你喜歡的游樂項目,并從中選擇一道數學問題,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解決。
(2)自選題。
A:旋轉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滿坐),上午運行19次,上午玩旋轉秋千的游客大約有多少人?
B:玩超速風車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級104名學生,需要準備多少錢買票?
2、解決返程的數學問題。
師:秋游活動即將結束,我們準備乘車返回學校,請同學們算一算:從游樂場到學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學們乘車返回時,客車每小時行63千米,3小時能否返回學校。
五、反思回顧,自主總結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參與了“秋游活動”,請大家談一談你有哪些收獲?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第33、34頁,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
教學提示
本部分的教學是口算乘法,包括:整百數乘整十數、幾百幾十的數乘整十數。這些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有關整數口算乘法的教學目標,它是作為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口算乘法技能的基本要求。教學時,要注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能自主學習,掌握整數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
教學目標
理解整百數乘整十數和幾百幾十的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算理;掌握合理的口算方法。能正確進行口算,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促進思維條理化。
過程與方法
經歷過口算步驟的推導,初步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結合形式多樣的練習,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淀數學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人人參與口算,是學生養成積極動腦、認真口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整百數乘整十數和幾百幾十的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合理的口算思考過程,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
學生準備:課前小研究,學習用品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復習回顧,談話導入
學生開火車,直接說出得數。教師隨機選兩題,說一說口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整百數乘一位數的乘法口算,幫助學生回憶口算的方法,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出示信息窗,找出數學信息。
出示情境圖信息窗一,讓學生欣賞圖片,搜集數學信息
談話:請大家仔細欣賞圖片,并要認真閱讀下面的文字,看你從圖中能得到哪些信息?誰能發表你的看法?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根據信息提出問題。
談話:根據我們得到的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把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提出學習目標:同學們提的問題還真多,我們本節課重點研究這幾個問題,以完成這樣的學習目標。
(1)整百數或整百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2)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根據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你找到的數學信息,你想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探索整百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1)一組共發放了多少份宣傳資料?指名學生列式:400×20(板書)得數是多少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指名小組代表交流
預設1:根據4×2=8,推算400×20=8000
預設2:根據400×2=800,再算800×10=8000預設3:先算4×20=80,再算80×100=8000
(3)比較異同,優化算法
其實這幾種算法都是轉化為我們學習過的算式進行計算。幾種算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
交流討論,讓學生發現兩個因數末尾0的個數與積末尾0的個數的關系,通過對比,讓學生體會到確實用添0的方法來計算這些題最簡便,那添0法到底是怎么樣的?讓學生分小組去歸納:只要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加上幾個0。
(4)即時練習:自主練習第一題,算一算,比一比,體會算法。
探索幾百幾十乘整十數的口算。
(1)教材34頁紅點問題:二組一共發放了多少份宣傳資料?
指名列式:210×30(板書)
又該怎樣計算呢?
(2)把你的算法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指名小組代表交流。
預設1、先算21×3=63,再推算210×30=6300
預設2、先算210×3=630,再推算630×10=6300
(3)優化算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然后看兩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加上幾個0。
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整數乘法口算的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同時在對比中歸納出簡便算法。
(4)即時練習:自主練習第三題
(三)鞏固新知:
自主練習1和3,直接寫得數。
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講一講,集體訂正。
重點讓學生說算法:怎樣算?
自主練習2,解決問題。
學生說思路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可以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四)達標反饋
口算,我最棒!
400×30=90×600=
50×200=30×300=
250×40=490×20=
160×50=70×130=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讓學生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應寫在什么位置上。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同學們,車白泥小學一年一度的計算大賽即將開始,你們有信心贏得比賽嗎?
一、賽前熱身
1、牛刀小試
哪兩位同學愿意請戰?
白板出示豎式筆算:24×12=19×12=
同學們說一說計算方法,豎式計算乘法要注意哪些問題?
2、脫口而出
口算怎么又快又準確的得出答案呢,能分享一下你的計算秘籍嗎?
如果是142X12這樣的三位數乘兩位數,又該怎么算呢?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請同學們以同桌為小組,開展合作學習,動筆試一試……
指導并指名學生匯報,參照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計算三位數乘與兩位數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你能說一說嗎?
團結協作的力量無窮大,看來,這個賽前熱身對同學們來說,真的是小菜一碟,接下來的項目你們還敢繼續挑戰嗎?看招。
二、東想西算
情境導入:
(白板出示)
普者黑風景區位于文山州丘北縣境內,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是國家5A級景區。這不,家住廣州市的李桐和爸爸慕名而來。
1、白板出示題目:火車行駛了12小時,每小時行駛195千米。廣州市到普者黑景區有多少千米?
2、你想怎么列式?195×12=(千米)
3、195X12,怎樣來計算?
(1)你能運用估算知識猜一猜嗎:廣州市到普者黑景區大約有多少千米?說一說你的想法?
(2)你能用豎式計算出準確答案嗎?試著做一做,在計算時,想一想這道題與142X12相比較,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①學生獨立思考,自己試著在練習本上算一算。嘗試算出195×12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②巡回指導,特別關注計算有困難的學生。
③交流匯報、歸納解題策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學生互相說算法。
5、你想提醒大家筆算時要注意那些問題?(引導學生說出做題過程中的易錯點)
6、驗算。你會驗算嗎?你有沒有什么好的想法愿意和同學們分享?
三、計算接力賽----誰是計算大王
接下來這個項目就對我們班同學團結協作能力的考驗了,要贏得此項比賽,就要有賴于同學們的默契合作了。我們即將選出六位驍勇善戰的計算能手來出戰。
結論:仔細觀察上面的各道算式,想一想:三位數乘兩位數積是()位數或()位數。
四、加時賽:
1、134×12176×47 425×36237×82
2、文山市思源實驗學校平均每個班有32人,共有116個班,思源實驗學校一共有多少人?
通過我們全班同學的努力,我們贏得了此次比賽的勝利,恭喜同學們!
五、課堂總結,學以致用
回顧一下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想和大家分享嗎?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7頁
教學目標:
1、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學習成功的快樂,激發探索計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探索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
2.正確規范地計算和書寫乘法豎式。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口算
32×2=/23×3=/23×30=
180×3=/16×30=/240×4=
2、9月7日—9日,我們學校參加了青愛工程九九公益日“愛的教育”主題活動,我校平均每班籌款145元,平均每位教師籌款45元。
問題:
1、四年級8個班共籌款多少元?
2、四年級16位教師共籌款多少元?
(生列式解答)
同桌互相檢查,并說出自己的計算過程
師:大家做的很好,讓我們來解決更具挑戰性的問題。
出示:
3、我們學校三四年級16個班共籌款多少元?
生列式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
板書:(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嘗試練習
(1)列出橫式:145×16=
(2)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
給學生留有討論時間
2、學生討論
(1)小組內討論算法
(2)展示學生嘗試練習中的幾中做法
(3)說一說:誰做的`對?誰做的錯,錯在哪里?
生:甲乙兩位同學計算正確,丙同學做錯了,因數十位上的1乘145,得數的末位5應該與因數的十位對齊。
師引導說:為什么與十位對齊?
2、理清法則
(1)回顧
老師帶領同學回顧計算過程
(2)提問
第一步先算什么?
第二步再算什么?
最后再怎樣?
4、對比例題,歸納法則
(1)觀察45×16/145×16
(2)比較兩位數乘兩位數,兩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計算順序。
(3)歸納法則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1、課堂小練
134×16/246×34
2、教材47頁“做一做”
3、火眼金睛:先判斷對錯,再改正。
4、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學校準備購置足球和籃球各14個,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四、課堂總結,課外延伸。
1、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2、如果讓你計算四位數乘兩位數,你有辦法嗎?下課試試看。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10
在這兩周里把第三單元的教學任務給完成了,進行了第三單元的考試。并用了一節課的時間把前面兩個單元的知識復習了一下,然后進行了期中考試。第三單元和期中考試的成績都并不是十分理想,我想可能是計算的練習還不夠,但我總是以為一定是不小心才會算錯的,有的同學把上面一行的數字看下來就變成另一個數字了,有的同學把題目中的數字抄下來就變成另一個數字了,一個錯,全盤皆輸,心疼分數也沒有用。期中考有一個班的成績拖到很后面去了,另一個班還算勉強。前一個班的孩子,考完后很不安分,總是希望早點出去了。在考完試的第二天,我就開始批評哪些孩子:才四年級怎么就學著人家考完就出門了呢?況且這么多的計算題,能算全對的同學少之又少。
在教學過程中,因數中有零的計算方法似乎都聽得不是很明白,對于我那句“零前面的數對齊”也總是有學生一知半解的,更有甚者,沒有零的數的計算也亂對位了,不知道哪個數究竟對哪位。
積的變化規律這一課,僅僅是“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或縮小幾倍,積也跟著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我將之書寫在黑板上了,有的學生還是不會就這讀出來,請了好些位同學對著例子來講過了,就是不清楚他們究竟懂了沒有,而事實上,練習中有很多種涉及到規律的應用的題目,我想如果當初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讓學生先思考,你遇到這類題目會用什么方法做,效果可能會更好一點。有的學生可能會提出,我會列豎式計算,也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會用剛學過的積的變化規律來做,最后可以總結出來,用積的方法做更簡單一點,可以自由采用方法,也可以提醒學生,在考試的時候,如果遇到這類題目,你做完試卷還有時間的,你可以再列豎式來驗算一次,以保證萬無一失。列豎式算出得數,這是最聰明的方法,也是最保險的方法。
學到驗算的時候,我曾經多次強調,可以用計算器驗算,可是真正聽的同學沒有幾個??偸呛芟矚g偷懶,如果每次你計算完畢都用計算器驗算了,就可以及時地知道自己究竟錯在哪里了,不僅可以及時地發現錯誤,也能夠及時地將錯誤改正過來,減少老師作業再批改的量和時間,提高自己作業的質量。
最后說學到估算的時候,總有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我想一般估算一個數,看的是他的近似數,然而近似數很多,最早采用的一種方法是四舍五入。但是在遇到實際問題的時候,比如說帶錢出去旅游,或者出去買東西,應該把錢估得大一點,避免出現錢帶不夠的現象。本身的模棱兩可性導致老師難教,學生難學。有的同學,給你一道橫式以及一個括號請你填估算值的,都不明白題目什么意思。更有人先把答案算出來,再把算出來的得數進行四舍五入得到估算值,估算是為了在沒有計算器的幫忙下跟自己計算所得的數進行比較,如果相差太大就表示你計算錯了,還是總有一些學生估的數比較復雜,加大計算量的。。種種很多。。
我想只能在以后的日子中慢慢切磋,慢慢學習,和學生共成長。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兩位數乘兩位數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知識的遷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讓學生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中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應寫在什么位置上。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1. 激情導入
孩子們,在今天上課之前,請孩子們仔細看大屏幕上的題,你們會計算嗎?大屏幕呈現4512
誰來列豎式計算出結果呢?你們計算對了嗎?
這是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我們讓他來說說它的計算過程。說的很清楚,值得表揚!
你們是這樣想的嗎?這是我們三年級學過的內容,現在稍作改動,你還會嗎?板書14512
這兩道題有什么區別?
這節課,我們就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基礎上討論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 明確目標
請看今天的學習目標:
(1)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計算。
(2) 養成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我們找一名同學來讀今天的學習目標。
3. 預期效果
通過剛才的表現,我相信你們一定能達成今天的目標,你們有信心嗎?
二、 民主導學
1.任務呈現
請看任務一
師:根據題目中的數學信息,如何列算式呢?
生:14512
師:為什么要這么列算式呢?
生:火車每小時行145千米,從該城市到北京用了12小時,求該城市到北京的距離,就是求12個14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師:你的表達很清楚,讓大家一聽就懂。誰來說一下14512大約是多少呢?
生1:15012=1800
生2:15010=1500
生3:14510=1450
師:看來14512的積大約在1500至1800之間,更接近于1800.那么14512的準確答案是多少呢?面對新問題,我相信同學們各有高招,現在進行小組討論,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方法準確的算出計算結果來。好,開始吧!
2.小組討論。
3.展示交流。
師:今天的討論很激烈,小組意識很強,參與的人數很多,老師為你們有這樣的表現感到驕傲。下面我們先請最先舉手的小組來說。
組1:我們是組,下面由我代表我們小組來匯報。我們是這樣算出來的。把12拆分成10和2。計算結果如下:
14510=1450 1452=290 1450+290=1740
師:你們組的創意很獨特,把掌聲送給你們組。其它組還有嗎?
組2:我們是組,下面由我代表我們小組來匯報。我們是這樣算出來的。把12寫成26的形式。計算結果如下:
1452=290 2906=1740
師:你真聰明,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決了今天的問題。還有嗎?
組3:我們是組,下面由我代表我們小組來匯報。我們是這樣算出來的。把12寫成34的形式。計算結果如下:
1453=435 4354=1740
師:你們組的想法很妙,我很佩服你們。
組4:我們是組,下面由我代表我們小組來匯報。我們是這樣算出來的。把100拆分成100+45,計算結果如下:
4512=540 10012=1200 1200+540=1740
師:你們的表述很清楚。還有嗎?
組5:我們是用列豎式的方法寫出來的
你能說說你的計算過程嗎?
師:同學們挺清楚了嗎?哪位同學也看著豎式說說計算過程呢?生說。
師:你真勇敢。大家看著這道題把計算過程說給同桌聽,好嗎?
師:一道題,大家想出了這么多的解法,你們真是一群愛動腦筋的孩子。這么多的算法,你更喜歡哪一種呢?
法2和法3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兩位數就拆不成兩個數相乘的形式。比如13713,這樣的算式很多。
法1實際上和法5是有聯系的。
列豎式的好處是方便,好用。在小學階段學習的筆算,通常是列豎式來計算的。
你聽清楚了嗎?
要想知道大家算的結果對不對?我們可以用計算器先來算一下。下面老師請一位同學當正人,用計算器算出結果。
看來大家筆算的結果都很準確,我們再做較大數的運算時,可用計算器來驗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實際上,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式非常多,誰來舉個例子。生說。
列豎式計算以上題目,觀察積是幾位數?可以找其中的一道算式的計算過程講給大家聽嗎?想想計算時應注意什么?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積可能是幾位數。
現在開始核對答案。我們找一個小組說說他們的結論。
任務二
實際上,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在生活中的用處還是蠻多的,大部分同學了解摩天輪,其實摩天輪里也有數學問題,請看任務二。
大家通過剛才的練習,大家掌握的都不錯。這節課馬上接近尾聲了,你敢不敢接受老師的挑戰呢?
三、 檢測導結
1. 目標檢測。請拿出檢測題卡,時間為3分鐘。
2. 結果反饋?,F在同桌互換,核對答案。全對請舉手。錯的知道自己哪兒錯了嗎?不會的請對的同學幫忙。
3. 反思總結。
課已結束,現在說說你這節課的收獲吧!短短的四十分鐘,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希望大家帶著自己的收獲去數學王國里追尋屬于自己的樂園!好這節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第47頁及相應練習
教材分析
該課內容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第一課時,在三年級學生已經學過多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本節課是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其乘法算理是一樣的。該課也是小學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后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知識的遷移,自主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的筆算方法。
2.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體驗知識遷移的過程,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和概括能力。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并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能夠正確進行筆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原理。
教具準備
課件、學生用計算器
教學過程
課前2分鐘口算練習
一、情境導入
播放北京標志性景點的圖片。
教師:同學們,暑假你們都去哪里玩了呢?王叔叔、李叔叔暑假去了首都北京旅游,他們乘車所用的時間都是12小時,想知道他們是怎么去的呢?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
王叔叔
旅游大巴
平均78千米/時
李叔叔
火車
平均145千米/時
教師:他們是從同一個城市去的么?
教師:根據提供的信息,你能算出王叔叔所在城市到北京多少千米么?指明學生列出算式:78×12
學生列豎式計算,交流、匯報。
二、探究新知
李叔叔所在的城市離北京又有多少千米呢?如何計算呢?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45×12
1.運用估算
能不能估一估李叔叔住的城市離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呢?
說一說估得方法。
要想知道準確結果,還得用筆算。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板書課題)
2.探究算理
學生嘗試筆算,教師巡視,挑選出幾種不同思路的算法到黑板板演。我們先請剛才板演的同學說一說他是怎么算的吧,每一步的算理。(根據學生匯報,課件演示)
1 4 5
×? 1 2
2 9 0? ——表示什么?(表示2小時行的路程,即290個1)
1 4 5?? —表示什么?(表示10小時行的路程,即145個10)
1 7 4 0
我們想知道這個結果是否正確,有什么好辦法呢?(一是與估算結果比較,二是通過驗算。)
3.討論交流
大家四人一組討論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什么樣的,互相說一說。
4.學生匯報。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7頁做一做橫著第一排。
學生獨立計算完成,教師巡視發現典型現象,請其板演。
集體訂正。
2.算理選擇題
(1)在計算234×35的時候,2×5表示(?? )
a. 2×5?? b. 20×5?? c. 200×5?? d. 200×50
(2)下面(??? )算式中2×5表示的意思是200×50
a. 209×15? b. 205×52? c.325×52?? d. 152×5
3.不計算,選擇答案。
425×19=(??? )
a.3825?? b. 8020?? c. 8075?? d.46325
425×219=(??? )
a.93075?? b.68000?? c.46325?? d.80000
4.練習八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13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一)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8頁例1,第79頁上的議一議及課堂活動,練習十五第1~2題。
【教學目標】
1.經歷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的探索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掌握做工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感受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口算。121×2=121×10=216×1=301×2=304×10=304×10=112×30=112×40=
學生完成后,集體訂正,并抽兩道題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算的。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用這些知識來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點評:通過相關?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初步計算。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1情境圖,并注明“張阿姨每時采摘123kg臍橙,她在果園里工作了32時;李叔叔每天包裝324筐臍橙,他在果園里工作了27天?!?
教師:從圖中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1:張阿姨32時采摘臍橙多少千克?
學生2: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
教師:解決第一個問題應怎樣列式?
學生:123×32。
教師:你能估一估張阿姨32時大約采摘臍橙多少千克嗎?
學生1:把123看作100,32看作30,我估計大約3000kg。
學生2:把123看作120,32看作30,我估計大約3600kg。
教師:張阿姨實際采摘的臍橙比3000kg多還是少呢?
學生:略。
教師:通過估計,可以判定她采摘的臍橙至少也在3000kg以上,但是,張阿姨究竟采摘了多少千克臍橙,123×32的積又是多少?大家會算嗎?你準備怎樣計算?
學生1:我用的是口算,先用123×30=3690,再用123×2=246,3690+246等于……
教師:的確,要讓每個同學口算出123×32的積,實在有些困難,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2:的方法是用筆算。
教師:為了計算更加準確,我們常用豎式計算,這也是這節課我們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2)嘗試筆算
教師:以前在我們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那么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該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你們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嘗試計算一下123×32的積,遇上困難可以向老師和同學求助。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演算過程:①123②123 ×3234×6322463693936369615學生討論,同意第一種算法。
(3)探究明理。
教師:能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算嗎?
引導學生說出:把32分成30和2,用2乘123得246,再用30乘123得3690,把兩次乘積加起來,就知道123×32的積是3936了。教師相機完善板書。
教師:在乘的時候明明123×3的積是369,為什么不與個位對齊,而與十位對齊?學生:因為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123×3得369,表示的是369個十。
教師:這是筆算乘法中容易出錯的地方,同學們要注意。這個準確值和剛才估算的結果相比,差異大嗎?
學生:有一定差異。
教師:所以有時我們需要精確數時,就要用到筆算乘法。
[點評:這個教學片段一是突出筆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感受筆算的應用價值;二是讓學生先估算,再筆算,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三是有效借助舊知,讓學生利用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自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
算方法,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讓學生體驗探索成功的喜悅;四是關注容易出錯的一些細節,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
(4)學生嘗試自學第二個問題:李叔叔一共包裝臍橙多少筐?注意引導學生和前一道題進行對比,計算時遇到了什么新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再抽一個學生的作業到視頻展臺展出,讓該生說說自己的做法,強調進位,
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把進位的數記在心里,也可以用很小的數字把它標出來,相加時不能加表示進位的這個小數字。
(5)小結。
教師:比較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與兩位數乘兩位數在計算時有什么聯系和區別呢?
引導學生說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相同的,只是每一步乘的位數要多一位。
教師:從上面的問題中你發現了怎樣的數量關系呢?
引導學生說出要求的都是工作總量,而每時采摘的千克數和每天包裝的筐數都是工作效率,32時和27天都是工作時間,所以在做工問題中,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點評:這個教學環節一是讓學生在筆算不進位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上,嘗試自學要進位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二是讓學生總結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兩個小問題,讓學生抽象概括出做工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
三、鞏固練習
內化新知學生獨立完成第79頁課堂活動,強調計算要認真仔細。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1~2題。
(本案例由袁登維提供,由彭承志點評)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西師版)四年級上冊第79、80頁上的例2、例3,議一議及相應的課堂活動,練習十五第3~6題。
【教學目標】
1.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2.掌握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感受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多
媒體課件、視頻展示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計算下面各題。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
學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筆算,如果用筆算的可進行板演。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三位數乘兩位數中間、末尾沒有零的筆算,那么中間、末尾有零的又該怎樣計算呢?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2。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學生獨立思考,解答,抽一個學生板演。
(2)匯報思考過程及結果,在視頻展臺上展出學生計算的豎式,可能有以下兩種:24024 0×30000×3 072 00720
7200
(3)討論:這道題和我們前面研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有什么不同?以上兩種算法哪種更簡便?這道題為什么可以這樣來計算?
學生討論,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重點圍繞豎式的簡便寫法進行討論。如果學生探討有困難,則可用以下的教學設計。
教師:第二個豎式把240和30分成兩個部分,一部分是24乘3,另一部分是兩個0,24×3和240×30的結果一樣嗎?
學生:不一樣。
教師:哪一個算式的乘積小?
學生:24×3
教師:算一算24×3的結果。
學生算出24×3=72。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72與7200相比,縮小了100倍,為了保持積的大小不變,我們把積擴大了100倍。
配合學生的回答,教師作如下板書:教師:誰能完整地說一說這個計算過程?
學生:略
教師:你認為末尾有0的乘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引導學生歸納出: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乘完后,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多少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4)及時鞏固,算一算課堂活動的第2小題的前兩小題:230×40,380×87。
2.教學例3。 多媒體課件出示例3題目。
(1)根據題意,學生列式:108×18。
(2)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有什么特征?
學生:因數中間有0
(3)學生獨立思考
計算,抽一學生板演。
教師巡視,重點圍繞豎式的書寫,從而歸納出中間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方法、要點。
3.結合兩個例題,小結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
教師:在這兩個題目中,王師傅每分行240m和列車平均每時行108km都叫做什么?
學生:速度
教師:30分和8時都叫做什么?
學生:時間
教師:要求路程,你發現了怎樣的數量關系?
師生共同歸納得出:速度×時間=路程。
[點評:這個教學片段主要展示學生以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自主遷移出因數中間、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并歸納出行程問題中的基本數量關系。這個過程主要由“發現、探索、小結”三個環節構成。這三個環節層層相扣,體現了學生探索新算法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
4.課堂活動。
(1)怎樣用豎式計算34×386?
學生按書中的程序計算完成后,通過兩個豎式的對比,討論得出:三位數和兩位數相乘的時候,為了計算簡便,我們更習慣于把位數多的因數寫在上面。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的后面兩個小題:65×408,207×20。
三、鞏固練習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第3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小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4~6題。
(本案例由袁登維提供,由彭承志點評)
三位數乘兩位數課件 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49頁例1、做一做及練習七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基本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的聯系,能主動總結、歸納三位數乘以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培養類比及分析,概括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3、情感目標:
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培養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掌握算理和計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的算理和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豎式中,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時,積的末尾要與十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復習舊知,導入新知
師:李叔叔在哈爾濱工作,過中秋節了,他很想念家中的親人,決定在中秋與國慶雙節期間回北京老家一趟,他買了12斤月餅,每斤45元,請同學們算一算李叔叔買月餅一共花了多少錢?
(1)、讓學生理清題意,找出題中的已知量和所求量。
(2)、根據已知量和所求量列出算式
(3)、全班齊做,然后指名板演并說說其計算過程。
回顧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出示幻燈片,學生讀一讀)
談話引入例1
師:在回老家的時侯,李叔叔為了節約錢,決定不坐飛機,坐火車,當他到家時,他算了算,從哈爾濱到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行145千米。那你們幫李叔叔算一算從哈爾濱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1)由學生列出式子,師板書:145×12
(2)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45×12與145×12什么不同?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三位數乘兩位數
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估算
師:那你認為哈爾濱距離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呢?現在同學們來估算一下(學生動筆算)師:你是如何估算的?誰愿意把你的估算過程和想法跟我們分享一下呢?
讓學生說說,教師隨機板書學生的估算方法。
2、筆算
師:現在我們已經估算出來了,145×12大約是在1500至1800之間,那么如何準確算出145×12的積呢?同學們一起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算一算好不好?
學生動筆算,教師巡視,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
(如果有用豎式算的就指名板演,并說出自己的計算方法;如果沒有教師試著提示。)師:用豎式計算也就是筆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掌握的內容: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補充板書)
教師講解,板書145×12用豎式計算的過程
師:你認為三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和筆算的順序與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有聯系嗎?
3、小結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課件演示)
(1)、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三位數的每一位,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
(2)、再用兩位數十位的數去乘三位數的每一位,得數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
(3)、然后再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4、鞏固練習
教材第49頁做一做。(分組完成,集體訂正)
三、仔細琢磨,細心計算,鞏固新知
1、數學醫院,判斷正誤
(幻燈片出示題目,讓學生觀察,找出錯誤的地方,并改正過來。)
2、50頁第一題。(分組完成,集體訂正)
3、解決問題(50頁第二題)
四、仔細想想,談談收獲,歸納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什么?
生: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乘法
師:那現在哪個同學可以來幫我們小結一下三位數乘兩位數豎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五、作業布置:練習七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