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發布時間:2025-05-16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推薦十八篇)。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

一、推斷題解題技巧:看其顏色,觀其狀態,察其變化,初代驗之,驗而得之。

1、常見物質的顏色:多數氣體為無色,多數固體化合物為白色,多數溶液為無色。

2、一些特殊物質的顏色:

黑色:MnO2、CuO、Fe3O4、C、FeS(硫化亞鐵)藍色:CuSO45H2O、Cu(OH)2、CuCO3、含Cu2+溶液、

液態固態O2(淡藍色)

紅色:Cu(亮紅色)、Fe2O3(紅棕色)、紅磷(暗紅色)黃色:硫磺(單質S)、含Fe3+的溶液(棕黃色)

綠色:FeSO47H2O、含Fe2+的溶液(淺綠色)、堿式碳酸銅[Cu2(OH)2CO3]無色氣體:N2、CO2、CO、O2、H2、CH4

有色氣體:Cl2(黃綠色)、NO2(紅棕色)

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NH3(此氣體可使濕潤pH試紙變藍色)、SO2

有臭雞蛋氣味:H2S

3、常見一些變化的判斷:

①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硝酸或酸的物質有:BaSO4、AgCl(就這兩種物質)②藍色沉淀:Cu(OH)2、CuCO3③紅褐色沉淀:Fe(OH)3

Fe(OH)2為白色絮狀沉淀,但在空氣中很快變成灰綠色沉淀,再變成Fe(OH)3紅褐色沉淀

④沉淀能溶于酸并且有氣體(CO2)放出的:不溶的碳酸鹽⑤沉淀能溶于酸但沒氣體放出的:不溶的堿4、酸和對應的酸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酸性氧化物和酸都可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

CO2+2NaOH==Na2CO3+H2O(H2CO3+2NaOH==Na2CO3+2H2O)SO2+2KOH==K2SO3+H2OH2SO3+2KOH==K2SO3+2H2OSO3+2NaOH==Na2SO4+H2OH2SO4+2NaOH==Na2SO4+2H2O

②酸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酸:(各元素的化合價不變)CO2+H20==H2CO3SO2+H2O==H2SO3

SO3+H2O==H2SO4N205+H2O==2HNO3

(說明這些酸性氧化物氣體都能使濕潤pH試紙變紅色)

5、堿和對應的堿性氧化物的聯系:

①堿性氧化物和堿都可跟酸反應生成鹽和水:

CuO+2HCl==CuCl2+H2O

Cu(OH)2+2HCl==CuCl2+2H2OCaO+2HCl==Ca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②堿性氧化物跟水反應生成對應的堿:(生成的堿一定是可溶于水,否則不能發生此反應)

K2O+H2O==2KOHNa2O+H2O==2NaOHBaO+H2O==Ba(OH)2CaO+H2O==Ca(OH)2③不溶性堿加熱會分解出對應的氧化物和水:

Mg(OH)2==MgO+H2OCu(OH)2==CuO+H2O2Fe(OH)3==Fe2O3+3H2O2Al(OH)3==Al2O3+3H2O

二、解實驗題:看清題目要求是什么,要做的是什么,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一)、實驗用到的氣體要求是比較純凈,除去常見雜質具體方法:

①除水蒸氣可用:濃流酸、CaCl2固體、堿石灰、無水CuSO4(并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生石灰等

②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CO2)、NaOH溶液、

KOH溶液、堿石灰等

③除HCl氣體可用:AgNO3溶液(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石灰水、

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氣體雜質的原則:用某物質吸收雜質或跟雜質反應,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應,或者生成新的雜質。

(二)、實驗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點燃可燃性氣體(如H2、CO、CH4)或用CO、H2還原CuO、Fe2O3之前,要檢驗氣體純度。

②防暴沸:稀釋濃硫酸時,將濃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濃硫酸中。

③防中毒:進行有關有毒氣體(如:CO、SO2、NO2)的性質實驗時,在

通風廚中進行;并要注意尾氣的處理:CO點燃燒掉;SO2、NO2用堿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熱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氣體,要注意熄燈順序。(三)、常見意外事故的處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沖洗;堿流到桌上,用稀醋酸沖洗。②沾到皮膚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沖洗,再用3-5%NaHCO3沖洗;Ⅱ、堿用水沖洗,再涂上硼酸;

Ⅲ、濃硫酸應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四)、實驗室制取三大氣體中常見的要除的雜質:

1、制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

2、用鹽酸和鋅粒制H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鹽酸酸霧)(用稀硫酸沒此雜質)

3、制CO2要除的雜質:水蒸氣(H2O)、氯化氫氣體(HCl)

除水蒸氣的試劑:濃流酸、CaCl2固體、堿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無水CuSO4(并且可以檢驗雜質中有無水蒸氣,有則顏色由白色→藍色)等除HCl氣體的試劑:AgNO3溶液(并可檢驗出雜質中有無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體)、KOH溶液(或固體)

(五)、常用實驗方法來驗證混合氣體里含有某種氣體

1、有CO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CO2,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F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澄清石灰水要變渾濁。

2、有H2的驗證方法:(先驗證混合氣體中是否有水份,有則先除掉)

將混合氣體通入灼熱的CuO,再將經過灼熱的CuO的混合氣體通入盛有無水CuSO4中。現象:黑色CuO變成紅色,且無水CuSO4變藍色。

3、有CO2的驗證方法:將混合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六)、自設計實驗

1、試設計一個實驗證明蠟燭中含有碳氫兩種元素。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①將蠟燭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燒杯內壁有小水證明蠟燭個干燥潔凈的燒杯珠生成有氫元素②在蠟燭火焰上方罩一個蘸有澄清石灰水變渾證明蠟燭澄清石灰水的燒杯濁有碳元素2、試設計一個實驗來證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燒和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實驗步驟實驗現象結論圖把兩支蠟燭放到具有證明CO2具階梯的架上,把此架放階梯下層的有不支持在燒杯里(如圖),點蠟燭先滅,上燃燒和密燃蠟燭,再沿燒杯壁傾層的后滅。度比空氣倒CO2大的性質

三、解計算題:

計算題的類型有:①有關質量分數(元素和溶質)的計算

②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③由①和②兩種類型混合在一起計算

(一)、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

(二)、化合物(純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某元素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

某元素質量分數=100%溶質質量溶質質量分數=100%

溶液質量

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

(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計算

化合物的質量分數=100%

元素質量

化合物質量混合物質量

(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

混合物質量

某元素質量分數=100%

或:某元素質量分數=化合物的質量分數該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質量分數

(五)、解題技巧

1、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學方程式的先寫出化學方程式。找出解此題的有關公式。

2、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解題步驟:①設未知量

②書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

③寫出有關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2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

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2.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 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 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2)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熱穩定性等。

實驗儀器和操作

一、藥品的取用原則

1.使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觸藥品,不能把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得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2.取用藥品注意節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實驗室規定的用量,如果沒有說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要蓋滿試管底部。

3.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隨意丟棄,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實驗時若眼睛里濺進了藥液,要立即用水沖洗。

二、固體藥品的取用

1.塊狀或密度較大的固體顆粒一般用鑷子夾取。

2.粉末狀或小顆粒狀的藥品用鑰匙(或紙槽)。

3.使用過的鑷子或鑰匙應立即用干凈的紙擦干凈。

三、液體藥品(存放在細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體藥品的取用---用膠頭滴管吸有藥液的滴管應懸空垂直在儀器的正上方,將藥液滴入接受藥液的儀器中,不要讓吸有藥液的滴管接觸儀器壁;不要將滴管平放在實驗臺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別的試劑(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沖洗)

2.從細口瓶里取用試液時,應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防止殘留在瓶口的藥液流下來腐蝕標簽。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體積的液體藥品可用量筒量取。讀數時量筒必須放平穩,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讀數偏高,仰視讀數偏底。

B:量取液體體積操作:先向量筒里傾倒液體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線。注意:量筒是一種量器,只能用來量取液體,不能長期存放藥品,也不能作為反應的容器。不能用來量過冷或過熱的液體,不宜加熱。

C:讀數時,若仰視,讀數比實際體積低;若俯視,讀數比實際體積高。

四、酒精燈的使用

1.酒精燈火焰:分三層為外焰、內焰、焰心。外焰溫度最高,內焰溫度最低,因此加熱時應把加熱物質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燈使用注意事項:

A:酒精燈內的酒精不超過容積的2/3;

B: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滅;

C:絕對禁止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

D:絕對禁止用燃著的酒精燈引燃另一盞酒精燈,以免引起火災。

E:不用酒精燈時,要蓋上燈帽,以防止酒精揮發。

3.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有:試管、蒸發皿、燃燒匙、坩堝等;可以加熱的儀器,但必須墊上石棉網的是燒杯、燒瓶;不能加熱的儀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氣瓶。

4.給藥品加熱時,要把儀器擦干,先進行預熱,然后固定在藥品的下方加熱;加熱固體藥品,藥品要鋪平,要把試管口稍向下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試管而使試管破裂;加熱液體藥品時,液體體積不能超過試管容積的1/3,要把試管向上傾斜45°角,并不能將試管口對著自己或別人

五、洗滌儀器

1.用試管刷刷洗,刷洗時須轉動或上下移動試管刷,但用力不能過猛,以防止試管損壞。

2.儀器洗干凈的標志是:玻璃儀器內壁附著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3

提高化學成績的“三要素”是什么

一、上課要記筆記

1、化學雖然是理科偏向的學科,但是也是需要初中生動手記筆記的。想要學好化學,首先要了解這門課程主要講的是什么,那么就需要初中生在上化學課之前進行預習,預習時除了要把新的知識都看一遍之外,還要把不懂的地方做上標記。

2、初中化學雖然在學習上難點不是特別多,但是對于剛接觸這門學科的初中生來說,知識還是有些雜的,所以小編希望初中生們在學習化學的時候可以準備個筆記本,著重的記一些重要的化學知識點。同時記筆記也可以防止上課的時候溜號走神。

二、學生要經常復習化學知識

1、對于初中生來說,想要學好化學,那么在課后就要認真的進行復習,并且認真對待老師交代的化學作業,這對于提高初中化學成績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在復習化學的時候可以采用課下復習或者是類似于單元小結的方法,這樣才能夠牢固的掌握知識。

2、初中化學的課本中有很多個概念和原理等基礎知識,并且要求掌握的內容也很多,如果初中生們不能把這些化學知識點都記憶深刻,那么在做題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痛苦了。實在記不下來,那么就多看,“見面”的次數多了,初中生在腦海中就有對這種知識的印象了。

三、培養學習化學的.興趣

1、化學是需要學生們去主動發現的一門學科,并且初中化學中的很多實驗都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想要學好初中化學,首先要培養的就是學生對于化學的興趣,有了興趣才有動力去學習。

2、在學習初中化學的時候,小編希望初中生們能夠多重視化學的實驗部分,因為化學的很多定理公式都是通過實驗的操作總結出來的,學生們對于實驗操作要用到的儀器和步驟等都要熟悉,謹記。

化學知識記憶方法技巧

1.重復是記憶的基本方法

對一些化學概念,如元素符號、化學式、某些定義等反復記憶,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記憶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記憶的前提

所謂理解,就是對某一問題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質的結構后,還應理解這種結構的意義。這就容易記清該物質的性質,進而記憶該物質的制法與用途。所以,對任何問題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

3.以舊帶新記憶

不要孤立地去記憶新學的知識,而應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記憶。如學習氧化還原反應,要聯系前面所學化合價的知識來記憶,這樣既鞏固了舊知識,又加深了對新知識的理解。

4.諧音記憶法

對有些知識,我們可以用諧音法來加以記憶。例如,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順序:氧、硅、鋁、鐵、鈣、鈉、鉀、鎂、氫可以編成這樣的諧音:一個姓楊的姑娘,買了一個合金的鍋蓋,拿回家,又美又輕。

5.歌訣記憶法

對必須熟記的知識,如能濃縮成歌訣,朗朗上口,則十分好記。如對元素化合價可編成:“一價鉀鈉氫氯銀,二價氧鈣鋇鎂鋅,鋁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價上有氮磷,鐵二三來碳二四,銅汞一二價上尋”。又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要點可編成:先通氫,后點燈,停止加熱再停氫。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4

一、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

2、金屬的物理性質:

(1)常溫下一般為固態(汞為液態),有金屬光澤。 (2)大多數呈銀白色(銅為紫紅色,金為黃色) (3)有良好的導熱性、導電性、延展性 3、金屬之最:

(1)鋁: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2)鈣: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

(3)鐵: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鐵>鋁>銅) (4)銀:導電、導熱性最好的金屬(銀>銅>金>鋁)

(5)鉻:硬度最高的金屬 (6)鎢:熔點最高的金屬 (7)汞:熔點最低的金屬 (8)鋨:密度最大的金屬 (9)鋰 :密度最小的金屬 4、金屬分類:

黑色金屬:通常指鐵、錳、鉻及它們的合金。 重金屬:如銅、鋅、鉛等 有色金屬:輕金屬:如鈉、鎂、鋁等;

有色金屬: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

5、合金: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金屬與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

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

:一般說來,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蝕性能更好

合金

鐵的合金

銅合金

焊錫

鈦和鈦合

形狀記憶金

生鐵 鋼 黃銅 青銅: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銅鋅

合金 銅錫

合金

鉛錫

合金

鈦鎳合金

備注

不銹鋼:含鉻、鎳的

鋼 具有抗腐蝕性能

紫銅為純銅

熔點低

注:鈦和鈦合金: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

(1)熔點高、密度小優點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機械性能好

(3)抗腐蝕性能好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1、大多數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 2、金屬 + 酸 → 鹽 + H2↑

3、金屬 + 鹽 → 另一金屬 + 另一鹽(條件:“前換后,鹽可溶”) Fe + CuSO4 == Cu + FeSO4 (“濕法冶金”原理)

三、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動性就越強

(2)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稀硫酸中的氫(不可用濃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除K、Ca、Na)

四、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1、鐵的冶煉

(1)原理:在高溫下,利用焦炭與氧氣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鐵從鐵礦石里還原出來。

6CO + Fe2O3高溫2Fe + 3CO2

(2)原料:鐵礦石、焦炭、石灰石、空氣

常見的鐵礦石有磁鐵礦(主要成分是Fe3O4 )、赤鐵礦(主要成分

是Fe2O3 )

2、鐵的銹蝕

(1)鐵生銹的條件是:鐵與O2、水接觸(鐵銹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銅生銅綠的條件:銅與O2、水、CO2接觸。銅綠的化學式:Cu2(OH)2CO3) (2)防止鐵制品生銹的措施:

①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清潔、干燥

②表面涂保護膜:如涂油、刷漆、電鍍、烤藍等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5

一、基本概念

(一)物質的分類(要求:準確把握概念以及分類依據)

(二)物質的微觀構成和宏觀構成微觀:

1、微觀粒子有哪些

2、原子、分子的概念,表示方法,區別與聯系3、離子概念

4、原子的構成(等式、相對原子質量、原子結構示意圖、化學變化實質)宏觀:

1、元素概念

2、地殼中元素含量次序(養閨女貼心)

3、元素符號意義

(三)、物質組成的表示(化學式)

1、化學式的概念及意義

2、化合價(O、H、Fe等;化合價法則)

3、數字的意義(微觀)

(四)、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1、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

2、化學變化伴隨能量變化

3、會區分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

4、催化劑

(五)、化學反應類型

1、化合反應

2、分解分應

3、氧化反應(緩慢、劇烈)

二、身邊的化學物質

(一)空氣(混合物)

1、組成

2、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測定實驗

3、氣體用途

4、大氣污染指數項目

(二)氧氣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描述試驗現象)

(三)水

1、電解水試驗

2、純水與天然水的區別,水的凈化及過濾

3、硬水、軟水的區別與檢驗方法

4、水污染主要原因及水資源保護

三、化學基xx年xx月xx日本實驗與科學探究

(一)常用儀器名稱和用途

(二)基本實驗操作

1、托盤天平的使用

2、儀器的`連接順序

3、裝置氣密性的檢驗

4、常見事故的處理

5、過濾基本操作

(三)物質的制備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原理、發生裝置、收集裝置、裝置的連接順序、儀器的名稱、驗滿及檢驗的方法)

(四)物質的鑒別:氧氣、空氣、二氧化碳、氫氣

(五)科學探究:蠟燭實驗、呼出與吸入氣體、催化劑、電解水、空氣中成分測定實驗、氧氣的制法、分子的擴散

會寫實驗報告:實驗目的、實驗設計(步驟)、現象、結論四、化學計算

1、相對原子質量

2、利用化學式計算:求相對分子質量、求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求某元素的質量、求元素的質量比、求原子的個數比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6

一、分子和原子、元素

1、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原子、離子也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特點:分子的質量和體積很小;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分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分子間隔越大。

物質三態的改變是分子間隔變化的結果,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物質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的緣故,

2、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間有間隔,溫度越高原子間隔越大。水銀溫度計遇熱汞柱升高,就是因為溫度升高時汞原子間間隔變大,汞的體積變大。

例如:保持氧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保持CO2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CO2分子;保持水銀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汞原子。在電解水這一變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氫原子和氧原子。

原子中:核電荷數(帶正電)=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相對原子質量=質子數+中子數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是: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荷)。一切原子都有質子、中子和電子嗎?(錯!有一種氫原子無中子)。

某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某原子的質量/C原子質量的1/12。相對原子質量的單位是“1”,它是一個比值。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是“1”,一般不寫。

由于原子核所帶電量和核外電子的電量相等,電性相反,因此整個原子不顯電性(即電中性)。

2、①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種分子構成的物質一定是純凈物,純凈物不一定是由一種分子構成的。

③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

純凈物與混合物的區別是物質的種類不同。

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是元素的種類不同。

④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號的意義:表示一種元素,表示這種元素的一個原子。

⑥化學式的意義:表示一種物質,表示這種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表示這種物質的一個分子的原子構成。

⑦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 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金屬單質、稀有氣體、硅和碳。

由分子直接構成的:非金屬氣體單質如H2、O2、N2、Cl2等,一些氧化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由離子直接構成的:如NaCl。

3、決定元素的種類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即一種元素和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質子數不同或者核電荷數不同);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的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類別的也是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

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電荷數,如Fe、Fe2+、Fe3+因核電荷數相同,都稱為鐵元素,但最外層電子數不同,所以他們的化學性質也不同。

核電荷數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如Ne、HF、H2O、NH3、CH4。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

二、質量守恒定律

1、在一切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①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②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③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

小結:在化學反應中:

一定不變的是:①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②元素的種類 ③元素的質量 ④原子的種類 ⑤原子的數目 ⑥原子的質量;

一定改變的是:①物質的種類 ②分子的種類; 可能改變的是 ①分子的數目 ②物質的狀態

書寫化學方程式應遵守的兩個原則:一是必須以客觀事實為基礎,二是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等號”表示兩邊各原子的數目必須相等。

三、氣體的實驗室制取

1、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氯酸鉀加熱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CO2的發生裝置。

2、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或不溶于水且不與水反應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氣小且不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可用向下排空氣法。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7

化學方程式書寫、計算步驟

一、初中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1)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

(2)配:配平化學方程式

(3)注:注明反應條件

(4)標:如果反應物中無氣體(或固體)參加,反應后生成物中有氣體(或固體),在氣體(或固體)物質的化學式右邊要標出“↑”(或“↓”).若有氣體(或固體)參加反應,則此時生成的氣體(或固體)均不標箭頭,即有氣生氣不標“↑”,有固生固不標“↓”

二、根據初中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步驟

(1)設:根據題意設未知量

(2)方:正確書寫有關化學反應方程式

(3)關: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質量關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簡要的寫出答案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8

一、走進化學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

2、我國勞動人民商代會制造青銅器,春秋戰國時會煉鐵、煉鋼。

3、綠色化學-----環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

①四特點P6(原料、條件、零排放、產品)

②核心: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二、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1)發生裝置:

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

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生裝置。

(2)收集方法:

氣體的密度及溶解性決定:

難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三、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

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

(1)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2)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液體的蒸氣、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遇火種均有可能發生爆炸。

四、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混合物、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業的糧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煙塵等

(2)石油:“工業的血液”(主要含碳、氫元素);

汽車尾氣中污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3)天然氣是氣體礦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較清潔的能源。

五、兩種綠色能源

(1)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學式: CH4(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有機物)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可燃性CH42O2點燃CO22H2O(發出藍色火焰)

(2)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C2H5OH)

化學性質:可燃性C2H5OH 3O2點燃2CO23H2O

工業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業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優點(1)節約石油資源(2)減少汽車尾氣

(3)促進農業發展(4)乙醇可以再生

六、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氫能源、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氫氣是最理想的燃料:

優點:資源豐富,放熱量多,無污染。

需解決問題:①如何大量廉價的制取氫氣?②如何安全地運輸、貯存氫氣?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9

一、電流

1、形成: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

2、方向的規定:把正電荷移動的方向規定為電流的方向。

3、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

電路中有電源 電路為通路

4、電流的三種效應。

(1) 、電流的熱效應。(2)、電流的磁效應。(3)、電流的化學效應。

5、單位:(1)、國際單位: A (2)、常用單位:mA 、A

(3)、換算關系:1A=1000mA 1mA=1000A

6、測量:

(1)、儀器:電流表,

(2)、方法:

① 電流表要串聯在電路中;

② 電流要從電流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反偏。

③被測電流不要超過電流表的最大測量值。

④ 絕對不允許不經用電器直接把電流表連到電源兩極上,原因電流表相當于一根導線。

二、導體和絕緣體:

1、導體: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金屬、石墨、人體、大地、酸 堿 鹽溶液

導電原因:導體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動的電荷

2、絕緣體: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

常見材料:橡膠、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導電的原因:幾乎沒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3、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并沒有絕對的界限,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一定條件下,絕緣體也可變為導體。

三、電路

1、 組成:

①電源②用電器 ③開關④導線

2、三種電路:

①通路:接通的電路。

②開路:斷開的電路。

③短路:電源兩端或用電器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起來。

3、電路圖: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電路連接的圖叫做電路圖。

4、連接方式:

串聯 并聯

定義 把元件逐個順次連接起來的電路 把元件并列的連接起來的電路

特征 電路中只有一條電流路徑,一處段開所有用電器都停止工作。 電路中的電流路徑至少有兩條,各支路中的元件獨立工作,互不影響。

開關

作用 控制整個電路 干路中的開關控制整個電路。支路中的開關控制該支路。

電路圖

實例 裝飾小彩燈、開關和用電器 家庭中各用電器、各路燈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0

與氧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Mg+O2點燃====2MgO現象:燃燒、放出大量的熱、同時放出耀眼的白光

S+O2點燃====SO2現象:空氣中是淡藍色的火焰;純氧中是藍紫色的火焰;同時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C+O2點燃====CO2現象:生成能夠讓純凈的石灰水渾濁的氣體

2C+O2點燃====2CO現象:燃燒現象外,其他現象不明顯

4P+5O2點燃====2P2O5現象::生成白煙

3Fe+2O2點燃====Fe3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2H2+O2點燃====2H2O現象:淡藍色的火焰

2H2O2MnO2====2H2O+O2↑現象:溶液里冒出大量的氣泡

2HgO△====2Hg+O2↑現象:生成銀白色的液體金屬

2KClO3MnO2====2KCl+3O2↑現象:生成能讓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

2KMnO4△====K2MnO4+MnO2+O2↑現象:同上

跟氫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H2+O2點燃====2H2O現象:淡藍色的火焰

Zn+H2SO4==ZnSO4+H2↑現象:有可燃燒的'氣體生成

Mg+H2SO4==MgSO4+H2↑現象:同上

Fe+H2SO4 ==FeSO4+H2↑現象:變成淺綠色的溶液,同時放出氣體

2Al+3H2SO4 ==Al2(SO4)3+3H2↑現象:有氣體生成

Zn+2HCl==ZnCl2+H2↑現象:同上

Mg+2HCl==MgCl2+H2↑現象:同上

Fe+2HCl==FeCl2+H2↑現象:溶液變成淺綠色,同時放出氣體

2Al+6HCl==2AlCl3+3H2↑現象:有氣體生成

H2+CuO====Cu+H2O現象:由黑色的固體變成紅色的,同時有水珠生成

2Fe2O3+3H2 =====2Fe+3H2O現象:有水珠生成,固體顏色由紅色變成銀白色

跟碳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氧氣充足的情況下)現象:生成能讓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C+O2點燃====2CO(氧氣不充足的情況下)現象:不明顯

C+2CuO=====2Cu+CO2↑現象:固體由黑色變成紅色并減少,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3C+2Fe2O3=====4Fe+3CO2↑現象:固體由紅色逐漸變成銀白色,同時黑色的固體減少,有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CO2+C高溫====2CO現象:黑色固體逐漸減少

3C+2H2O=CH4+2CO現象:生成的混和氣體叫水煤氣,都是可以燃燒的氣體

跟二氧化碳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C+O2點燃====CO2現象:生成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Ca(OH)2+CO2===CaCO3↓+H2O現象:生成白色的沉淀,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CaCO3+CO2+H2O===Ca(HCO3)2現象:白色固體逐漸溶解

Ca(HCO3) △====CaCO3↓+CO2↑+H2O現象:生成白色的沉淀,同時有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Cu2(OH)2CO3△====2CuO+H2O+CO2↑現象:固體由綠色逐漸變成黑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2NaOH+CO2===Na2CO3+H2O(也可為KOH)現象:不明顯

CaCO3高溫====CaO+CO2↑現象: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跟一氧化碳有關的,但同時也跟二氧化碳有關:

Fe3O4+4CO====3Fe+4CO2現象:固體由黑色變成銀白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FeO+CO===Fe+CO2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銀白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Fe2O3+3CO====2Fe+3CO2現象:固體由紅色逐漸變成銀白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CuO+COO====Cu+CO2現象:固體由黑色變成紅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跟鹽酸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NaOH(也可為KOH)+HCl==NaCl+H2O現象:不明顯

HCl+AgNO3==AgCl↓+HNO3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這個反應用于檢驗氯離子

CaCO3+2HCl==CaCl2+H2O+CO2↑現象:百色固體溶解,生成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Na2CO3+2HCl==2NaCl+H2O+CO2↑現象:生成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NaHCO3+HCl==NaCl+H2O+CO2↑現象:生成能使純凈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Fe2O3+6HCl==2FeCl3+3H2O現象:紅色固體逐漸溶解,形成黃色的溶液

Fe(OH)3+3HCl==FeCl3+3H2O現象:紅棕色絮狀沉淀溶解,形成了黃色的溶液

Cu(OH)2+2HCl==CuCl2+2H2O現象:藍色沉淀溶解,形成黃綠色的溶液

CuO+2HCl==CuCl2+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生成黃綠色的溶液

Zn+2HCl==ZnCl2+H2↑現象:同上

Mg+2HCl==MgCl2+H2↑現象:同上

Fe+2HCl==FeCl2+H2↑現象:溶液變成淺綠色,同時放出氣體

2Al+6HCl==2AlCl3+3H2↑現象:有氣體生成

以上四個反應,鹽酸、硫酸都相似,后面兩類就不贅述了,讀者只需寫出配平即可;硝酸一般具有氧化性,所以產物一般不為H2

跟硫酸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2NaOH(或KOH)+H2SO4==Na2SO4+2H2O現象:不明顯

Fe2O3+3H2SO4==Fe2(SO4)3+3H2O現象:紅色固體溶解,生成黃色溶液

CuO+H2SO4==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Cu(OH)2+H2SO4==CuSO4+2H2O現象:藍色沉淀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H2SO4+BaCl2==BaSO4↓+2HCl現象:生成不溶于強酸的白色沉淀,用于檢驗硫酸根離子

CaCO3+H2SO4==CaSO4+H2O+CO2↑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現象:這三個反應現象同與鹽酸反應現象一致

跟硝酸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Fe2O3+6HNO3==2Fe(NO3)3+3H2O現象:紅色固體溶解,生成黃色溶液

CuO+2HNO3==Cu(NO3)2 +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Cu(OH)2+2HNO3==Cu(NO3)2+2H2O現象:藍色沉淀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NaOH(或KOH)+HNO3==NaNO3+H2O現象:不明顯

Mg(OH)2+2HNO3==Mg(NO3)2+2H2O現象:白色沉淀溶解

CaCO3+2HNO3==Ca(NO3)2+H2O+CO2↑

Na2CO3+2HNO3==2NaNO3+H2O+CO2↑

NaHCO3+HNO3==NaNO3+H2O+CO2↑現象:以上三個反應現象同與鹽酸反應現象一致

跟堿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NaOH+HCl(或HNO3、H2SO4)==NaCl+H2O現象:酸堿中和反應,現象不明顯

CaO+H2O==Ca(OH)2現象:放出大量的熱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現象:生成紅棕色絮狀沉淀,括號里面的反應過程相似,產物相對應就行了

2NaOH(KOH)+FeCl2(Fe(NO3)2、FeSO4)==Fe(OH)2↓+2NaCl現象:生成白色絮狀沉淀,括號里面的反映過程相似,產物相對應就行了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現象:生成藍色絮狀沉淀,括號里面的反應過程相似,產物相對應就行了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現象:有可以使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現象:生成白色沉淀,括號里面的反應過程相似,產物相對應就行了

NaHCO3+NaOH==Na2CO3+H2O現象:不明顯此反應的Na換成K是一樣的

Ca(HCO3)2+2NaOH==CaCO3↓+Na2CO3+2H2O現象:生成白色沉淀,此反應把Na換成K是一樣的

2NaOH+CO2==Na2CO3+H2O現象:無明顯現象此反應的Na換成K是一樣的

Ca(OH)2+CO2==CaCO3↓+H2O現象:產生白色沉淀,此反應用于檢驗二氧化碳

NaHSO4+NaOH==Na2SO4+H2O現象:無明顯現象

2NaOH+SO2==Na2SO3+H2O現象:無明顯現象

跟鋇鹽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2NaCl現象:有白色的不溶于強酸的沉淀生成

BaCl2+Na2CO3==BaCO3↓+2NaCl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但可溶于鹽酸和硝酸,其實也溶于硫酸,但生成硫酸鋇沉淀,不容易看出來

跟鈣鹽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CaCl2+Na2CO3==CaCO3↓+2NaCl現象:生成白色沉淀

CaCO3+CO2+H2O==Ca(HCO3)2現象:固體逐漸溶解

Ca(HCO3)2+Ca(OH)2==2CaCO3↓+2H2O現象:生成白色沉淀

跟幾種金屬及其鹽有關的化學方程式:

銅:

CuSO45H2O△====CuSO4+5H2O↑現象:固體由藍色變為白色

CuO+CO====Cu+CO2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同時有能使純凈的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生成

H2+CuO====Cu+H2O現象:固體由黑色逐漸變成紅色,同時有水珠生成

Cu+2AgNO3==Cu (NO3)2+2Ag現象:銅表面慢慢生成了銀白色金屬

CuCl2+2NaOH==Cu (OH) 2↓+2NaCl現象:生成了藍色絮狀沉淀

CuO+H2SO4==CuSO4+H2O現象:黑色固體溶解,生成藍色溶液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1

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

2、由分子構成的物質:例如水、二氧化碳、氫氣、氧氣等物質。

3、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稀有氣體、金剛石、石墨等物質。

4、物質構成的描述:物質由分子(或原子)構成。例如:鐵由鐵原子構成;氧氣由氧分子構成。

5、分子基本性質:

⑴質量、體積都很?。?/p>

⑵在不停地運動且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例:水的揮發、品紅的擴散;

⑶分子間存在間隔。同一物質氣態時分子間隔最大,固體時分子間隔最小;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就是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變小的緣故。

⑷同種物質間分子的性質相同,不同物質間分子的性質不同。

6、分子的構成:分子由原子構成。

分子構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構成。

例如:水分子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②一個分子由幾個原子和幾個原子構成。

例如:一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二個氫原子構成

7、分子含義: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例:氫分子是保持氫氣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8、從分子和原子角度來區別下列幾組概念

⑴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種類不變。

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種類發生了改變。

⑵純凈物與混合物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混合物由不同種分子構成。

⑶單質與化合物。

單質的分子由同種原子構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種原子構成。

9、原子含義: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氫原子、氧原子是電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10、化學反應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11、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六大營養素: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無機鹽和水等六大類。

12、蛋白質:

①作用:促進機體生長及修補受損組織。

②存在:肉類、魚類、乳類、蛋類、豆類等;

③CO中毒機理:CO與血紅蛋白結合,造成人體缺氧。

13、糖類:

①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②主要存在植物種子或塊莖中(如稻、麥、薯類、甘蔗);

③作用:放出能量,供機體活動和維持恒定體溫的需要。

14、油脂:是重要的供能物質,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備用能源。

15、維生素:

①作用:調節新陳代謝、預防疾病、維持身體健康的作用。

②存在:水果、蔬菜、動物肝臟、魚類、奶制品等。

③缺乏會引起夜盲癥、壞血癥等。

16、人體中含量較多的元素有11種,最多的是氧,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鈣。

17、C、H、O、N以水、糖類、油脂、蛋白質和維生素的形式存在,其他元素以無機鹽形式存在。

18、鈣可使骨骼和牙齒堅硬;缺鈣會得佝僂病、發育不良、骨質疏松等病。

19、K+、Na+可維持人體內水分和體液有恒定的PH,是人體維持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20、有機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含CO、CO2、H2CO3、碳酸鹽)

21、無機化合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CO、CO2、H2CO3、碳酸鹽)

22、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膠等。

23、三大合成材料:塑料(熱固性和熱塑性)、合成纖維(滌倫、錦倫、腈倫)、合成橡膠。

24、白色污染:廢棄塑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治理措施:

①減少使用;

②重復使用;

③開發新型塑料;

④回收利用。

25、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溶解某種絨織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26、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7、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意義在于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且可以相互轉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2

一、電壓

(一)、電壓的作用

1、電壓是形成電流的原因:電壓使電路中的自由電荷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裝置。

2、電路中獲得持續電流的條件①電路中有電源(或電路兩端有電壓)②電路是連通的。

(二)、電壓的單位

1、國際單位: V 常用單位:kV mV 、V

換算關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V

2、記住一些電壓值: 一節干電池1。5V 一節蓄電池 2V 家庭電壓220V 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三)、電壓測量:

1、儀器:電壓表 ,符號:

2、讀數時,看清接線柱上標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電壓值

3、使用規則:①電壓表要并聯在電路中。

②電流從電壓表的正接線柱流入,負接線柱流出。否則指針會反偏。

③被測電壓不要超過電壓表的最大量程。

二、電阻

(一)定義及符號:

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

2、符號:R。

(二)單位:

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

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

3、換算:1M=1000K 1 K=1000

4、了解一些電阻值:手電筒的小燈泡,燈絲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日常用的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實驗室用的銅線,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電流表的內阻為零點幾歐。電壓表的內阻為幾千歐左右。

(三)影響因素:

結論: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它的大小決定于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還與溫度有關。

(四)分類

1、定值電阻:電路符號: 。

2、可變電阻(變阻器):電路符號 。

⑴滑動變阻器:

構造:瓷筒、線圈、滑片、金屬棒、接線柱

結構示意圖:

變阻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

作用:①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阻,逐漸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和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②保護電路

⑵電阻箱。

三、歐姆定律。

1、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系。

結論:在電阻一定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2、歐姆定律的內容: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3、物理表達式 I=U/R

四、伏安法測電阻

1、定義: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出電路中某一導體兩端的電壓和通過的電流就可以根據歐姆定律算出這個導體的電阻,這種用電壓表電流表測電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電路圖: (右圖)

五、串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都相等。

字母:I=I1=I2=I3=In

2、電壓: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電壓之和。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串聯電路中總電阻等于各部分電路電阻之和。

字母:R=R1+R2+R3+Rn

六、并聯電路的特點:

1、電流:文字:并聯電路中總電流等于各支路中電流之和。

字母: I=I1+I2+I3+In

2、電壓:文字:并聯電路中各支路兩端的電壓都相等。

字母:U=U1=U2=U3=Un

3、電阻:文字:并聯電路總電阻的倒數等于各支路電阻倒數之和。

字母:1/R=1/R1+1/R2+1/R3+1/Rn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3

對于化學學習中鹽酸的知識點,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的內容。

鹽酸

1、酸是HCl的水溶液。純凈的濃鹽酸是無色。鹽酸具有揮發性,濃鹽酸在空氣里會形成白霧,這是因為從濃鹽酸里揮發出來的氯化氫氣體跟空氣里的水蒸氣接觸,形成鹽酸小液滴的緣故。(強調聞氣味的方法。)

2.用途:鹽酸(HCl)重要化工產品。

用于金屬表面除銹、制造藥物(如鹽酸麻黃素、氯化鋅)等;人體胃液中含有鹽酸,可幫助消化。

希望上面對化學中鹽酸知識點的總結學習能很好的提供同學們的復習學習,同學們認真學習,相信一定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同學們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知識還熟悉吧,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哦。

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

(1)發生裝置:由反應物狀態及反應條件決定:

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高錳酸鉀制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制H2的發生裝置。

(2)收集方法:氣體的密度及溶解性決定:

難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 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通過上面對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知識的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

下面是對化學中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知識的講解內容,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

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

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使燃料充分燃燒的兩個條件:

(1)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2)燃料與空氣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氣體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氣體、可燃性液體的蒸氣、可燃性粉塵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物遇火種均有可能發生爆炸。

通過上面對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內容知識的講解,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哦。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三大化石燃料

關于三大化石燃料的知識內容,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下面的知識。

三大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混合物、均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業的糧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燒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煙塵等

(2)石油:“工業的血液”(主要含碳、氫元素);

汽車尾氣中污染物:CO、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鉛化合物和煙塵

(3)天然氣是氣體礦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較清潔的能源。

以上對化學中三大化石燃料知識的學習,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很好的吧。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兩種綠色能源

下面是對化學中兩種綠色能源知識點的內容總結知識,希望同學們很好的掌握。

兩種綠色能源

(1)沼氣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學式: CH4 (最簡單的有機物,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有機物)

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于水。

化學性質: 可燃性 CH42O2點燃CO22H2O (發出藍色火焰)

(2)乙醇 (俗稱:酒精, 化學式:C2H5OH)

化學性質: 可燃性 C2H5OH 3O2點燃2CO23H2O

工業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業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優點(1)節約石油資源 (2)減少汽車尾氣

(3)促進農業發展 (4)乙醇可以再生

上面對化學中兩種綠色能源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給同學們的學習很好的幫助,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很好的哦。

化學會考知識點總結:最理想的燃料

關于化學的學習中,下面是我們對最理想的燃料知識的內容講解哦。

最理想的燃料

新能源:氫能源、太陽能、核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

氫氣是最理想的燃料:

優點:資源豐富,放熱量多,無污染。

需解決問題:①如何大量廉價的制取氫氣?②如何安全地運輸、貯存氫氣?

上面對化學中最理想的燃料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4

一、物質的學名、俗名及化學式

⑴金剛石、石墨:C

⑵水銀、汞:Hg

(3)生石灰、氧化鈣:CaO

(4)干冰(固體二氧化碳):CO2

(5)鹽酸、氫氯酸:HCl

(6)亞硫酸:H2SO3

(7)氫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鈉、火堿、燒堿:NaOH

(10)純堿:Na2CO3碳酸鈉晶體、純堿晶體:Na2CO3·10H2O

(11)碳酸氫鈉、酸式碳酸鈉:NaHCO3(也叫小蘇打)

(12)膽礬、藍礬、硫酸銅晶體:CuSO4·5H2O

(13)銅綠、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種氧化物的物質)

(14)甲醇:CH3OH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醋酸根離子)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氣:NH3(堿性氣體)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為常見的堿,具有堿的通性,是一種不含金屬離子的堿)

(19)亞硝酸鈉:NaNO2(工業用鹽、有毒)

二、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

1、白色固體:MgO、P2O5、CaO、NaOH、Ca(OH)、KClO3、KCl、Na2CO、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HgO、紅磷▲硫:淡黃色▲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鹽和堿):

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

②堿:藍色↓:Cu(OH)2紅褐色↓:Fe(OH)3白色↓:其余堿。(Zw5000.COM 作文5000網)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

液體:CH3OH

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三、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鉀、鈉、硝酸根、銨根的物質都溶于水

含Cl的化合物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

含CO32-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堿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堿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堿不溶于水。難溶性堿中Fe(OH)3是紅褐色沉淀,Cu(OH)2是藍色沉淀,其他難溶性堿為白色。(包括Fe(OH)2)

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 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堿性氧化物+水→堿)

四、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蛔钤邕\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宋朝應用);最早發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最早得出空氣是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五、初中化學中的“三”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資源豐富、發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1)金屬元素、(2)非金屬元素、(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1)FeO、(2)Fe2O3、(3)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1)均一性;(2)穩定性;(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化學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2)磁鐵礦(Fe3O4);(3)菱鐵礦(FeCO3)。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19、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可分為三類:(1)大部分固體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數物質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3)極少數物質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20、CO2可以滅火的原因有三個: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大。

21、單質可分為三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稀有氣體單質。

22、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礦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氣。

23、應記住的三種黑色氧化物是: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

24、氫氣和碳單質有三個相似的化學性質:常溫下的穩定性、可燃性、還原性。

25、教材中出現的三次淡藍色:(1)液態氧氣是淡藍色(2)硫在空氣中燃燒有微弱的.淡藍色火焰、(3)氫氣在空氣中燃燒有淡藍色火焰。

26、與銅元素有關的三種藍色:(1)硫酸銅晶體;(2)氫氧化銅沉淀;(3)硫酸銅溶液。

27、過濾操作中有“三*”:(1)漏斗下端緊*燒杯內壁;(2)玻璃棒的末端輕*在濾紙三層處;(3)盛待過濾液的燒杯邊緣緊*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氣體污染物:SO2、CO、NO2

29、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外焰、內焰、焰心,其中外焰溫度最高。

30、取用藥品有“三不”原則:(1)不用手接觸藥品;(2)不把鼻子湊到容器口聞氣體的氣味;(3)不嘗藥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32、工業三廢:廢水、廢渣、廢氣

34、可以直接加熱的三種儀器:試管、坩堝、蒸發皿(另外還有燃燒匙)

35、質量守恒解釋的原子三不變:種類不改變、數目不增減、質量不變化

36、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爆炸的三種氣體:H2、CO、CH4(實際為任何可燃性氣體和粉塵)。

37、煤干餾(化學變化)的三種產物:焦炭、煤焦油、焦爐氣

38、濃硫酸三特性:吸水、脫水、強氧化

39、使用酒精燈的三禁止:對燃、往燃燈中加酒精、嘴吹滅

40、溶液配制的三步驟:計算、稱量(量?。⑷芙?/p>

41、生物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種元素:O、C、H

42、原子中的三等式: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原子序數

43、構成物質的三種粒子:分子、原子、離

1、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元素氫氯鈉鉀銀,二價元素氧鈣鋅鋇鎂,三價金屬元素鋁和鐵;

可變化合價也不難,二,四碳硅,三五氮磷,二,四,六硫全齊全。

3、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盛裝藥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正氧負氫,正一負二”: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6、組成地殼的元素:養閨女(氧、硅、鋁)

7、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后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后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數值。

8、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口訣:

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后夾小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靠

酒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加熱杯和瓶;排水集氣完畢后,先撤導管后移燈

9、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按順序背誦)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10、“十字交叉法”寫化學式的口訣:

“正價左負價右,十字交叉約簡定個數,寫右下驗對錯”

11、過濾操作口訣:

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角一樣;過濾之前要靜置,三靠二低莫忘記。

12、實驗中的規律:

①凡用固體加熱制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

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②凡是給試管固體加熱,都要先預熱,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

③凡是生成的氣體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④凡是制氣體實驗時,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應露出橡皮塞1-2ml,鐵夾應夾在距管口1/3處。

⑤凡是用長頸漏斗制氣體實驗時,長頸漏斗的末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點燃可燃性氣體時,一定先要檢驗它的純度。

⑦凡是使用有毒氣體做實驗時,最后一定要處理尾氣。

⑧凡是使用還原性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一定是“一通、二點、三滅、四?!?/p>

13、反應規律:

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酸→鹽+氫氣

(2)金屬單質+鹽(溶液)→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復分解反應:

①堿性氧化物+酸→鹽+H2O②堿+酸→鹽+H2O

③酸+鹽→新鹽+新酸④鹽1+鹽2→新鹽1+新鹽2

⑤鹽+堿→新鹽+新堿

14、金屬+酸→鹽+H2↑中:

①等質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多少快慢)

②等質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

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

④在金屬+酸→鹽+H2↑反應后,溶液質量變重,金屬變輕。

金屬+鹽溶液→新金屬+新鹽中:

①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重,金屬變輕。

②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輕,金屬變重。

15、催化劑:一變二不變(改變物質的反應速率,它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的物質是催化劑)

氧化劑和還原劑:得氧氧化還原劑還原性,失氧還原氧化劑氧化性(奪取氧元素的物質是還原劑,失去氧元素的物質是氧化劑)

16、用洗氣瓶除雜的連接:長進短出

用洗氣瓶排水收集氣體的連接:短進長出

用洗氣瓶排空氣收集氣體的連接:密小則短進長出,密大則長進短出

17、實驗除雜原則: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氣

實驗檢驗原則:先驗水,后驗其它

18氫氣還原氧化銅

先通氫,再點燈,物質變紅,就撤燈;降至室溫再停氫

酒精燈“遲到早退”,氫氣“早來晚走”

“包公靜坐水晶房,清風拂面喜洋洋,突然烈火從地起,包公變成關云長,云長即令退烈火,只留清風吹暖房?!?/p>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5

1藥品取用的基本原則。

⑴實驗室取用藥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觸藥品;不要鼻孔湊到容器口去聞藥品的氣味;不能嘗任何藥品的味道。

⑵取用藥品注意節約:取用藥品應嚴格按規定用量。若無說明,應取最少量,即:液體取1~2mL;固體只需蓋滿試管底部。

⑶用剩的藥品要做到“三不”: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隨意丟棄,更不能拿出實驗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2.固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固體藥品的儀器:一般用藥匙;塊狀固體可用鑷子夾取。

⑵取用小顆粒或粉末狀藥品,用藥匙或紙槽按“一斜、二送、三直立”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取用塊狀或密度大的金屬,用鑷子按“一橫、二放、三慢豎”的方法送入玻璃容器。3液體藥品的取用

⑴取用少量液體,可用膠頭滴管。滴加到另一容器中的方法是將滴管懸空放在容器口正上方,滴管不要接觸燒杯等容器壁,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放、亂放或平放。

⑵從細口瓶倒出液體藥品時,先把瓶塞倒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瓶塞,污染藥液;傾倒液體時,應使標簽向著手心,以防瓶口殘留的藥液流下腐蝕標簽;瓶口緊靠試管口或儀器口,以免藥液流出。倒完藥液后立即蓋緊瓶塞,以免藥液揮發或吸收雜質。

⑶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常用量筒量取。量液時,量筒必須放平,倒入液體到接近要求的刻度,再用滴管逐滴滴入量筒至刻度線。讀數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保持水平。

注意:俯視則讀數偏大,仰視則讀數遍小。

1.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

2.物理變化與物理性質

【物理變化】

(1)定義: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

(2)特征: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

(3)形式:破碎、擴散、蒸發、凝固、熔化、升華、吸附、干燥等

【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顏色、狀態、氣味、水溶性、揮發性、密度、硬度、熔點、沸點等。

3.化學變化與化學性質

【化學變化】

(1)定義: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2)特征:生成了其它物質

(3)常伴隨的現象:發光、放熱、變色、變味、變質、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生銹等。

【化學性質】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

如 與什么物質反應、可燃性、受熱分解、氧化性、還原性、熱穩定性

4、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聯系和區別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本質區別是:是否有新物質生成。

化學變化中 一定 伴隨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中 一定不 伴隨化學變化

二氧化碳的性質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氣的大。加壓降溫易變為固體“干冰

用途:滅火,溫室里作肥料,干冰用于致冷和人工降雨,化工原料

2.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①跟水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生成碳酸 CO2 + H2 O =H2 CO3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石蕊試液變紅色;加熱又變為紫色

②跟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用澄清的石灰水鑒定CO2)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O2 + Ca(OH)2 = CaCO3 ↓+H2 O

現象:有白色沉淀生成(或: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二氧化碳跟氫氧化鈉反應:CO2 + 2NaOH= Na2 CO3 +H2 O(無明顯現象)

③通常情況下,CO2不支持燃燒,也不能燃燒。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6

化學物質顏色

1、白色固體: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除了有顏色的固體,其他固體一般為白色。

2、黑色固體:炭粉、鐵粉、CuO、MnO2、Fe3O4;注: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HgO、紅磷;注:硫磺:淡黃色。

4、溶液的顏色: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為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氨氣)、SO2、HCl(皆為無色);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空氣、稀有氣體注: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6、有毒的:氣體:CO。

化學反應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點燃=C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點燃=SO2

3、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4、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5、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Cu+H2O

6、木炭還原氧化銅:C+2CuO=高溫=2Cu+CO2↑

7、碳還原氧化鐵:3C+2Fe2O3=高溫=4Fe+3CO2↑

8、鐵和硫酸銅溶液:Fe+CuSO4=Cu+FeSO4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7

化學反應

1、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酸→鹽+氫氣;

(2)金屬單質+鹽(溶液)→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

(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2、復分解反應:

①堿性氧化物+酸→鹽+水;

②堿+酸→鹽+水;

③酸+鹽→新鹽+新酸;

④鹽1+鹽2→新鹽1+新鹽2;

⑤鹽+堿→新鹽+新堿。

必背化合價口訣

(1)常見元素化合價口訣:

一價氫氯鉀鈉銀;二價氧鈣鋇鎂鋅;三五氮磷三價鋁;銅汞一二鐵二三;二、四、六硫四價碳;許多元素有變價,條件不同價不同。

(2)常見原子團(根)化學價口訣:

一價硝酸氫氧根;二價硫酸碳酸根;三價常見磷酸根;通常負價除銨根。

(3)熟練默寫常見元素的常用的化合價

+1價:K+、Na+、H+、Ag+、NH4+;

+2價:Ca2+、Ba2+、Mg2+、Zn2+、Cu2+、Hg2+、亞Fe2+;

+3價::Fe3+,Al3+;

-1價:Cl-、OH-、NO3-;

-2價::O2-、S2-、CO32-、SO42-;

-3價::PO43-。

初三化學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1、奇偶配平法

(1)找出化學方程式左右兩端原子數最多的某一只出現一次的元素,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2)將此最小公倍數分別除以左右兩邊原來的原子數,所得之商值,就分別是它們所在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

(3)依據已確定的物質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推導并求出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直至將化學方程式配平為止。

2、歸一法

(1)找到化學方程式中關鍵的化學式,定其化學式前計量數為1,然后根據關鍵化學式去配平其他化學式前的化學計量數。

(2)若出現計量數為分數,再將各計量數同乘以同一整數,化分數為整數。

3、觀察法

(1)從化學式較復雜的一種生成物推算有關各反應物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和該生成物的化學計量數。

(2)根據求得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再找出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直至配平。

4、最小公倍數法

(1)找出原子個數較多,且在反應式兩邊各出現一次的原子,求它的最小公倍數。

(2)推出各分子的系數。

必背化學反應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C+O2=點燃=CO2;

2、硫在氧氣中燃燒:S+O2=點燃=SO2;

3、鎂在空氣中燃燒:2Mg+O2=點燃=2MgO;

4、鐵在氧氣中燃燒:3Fe+2O2=點燃=Fe3O4;

5、氫氣還原氧化銅:H2+CuO=△=Cu+H2O;

6、木炭還原氧化銅:C+2CuO=高溫=2Cu+CO2↑;

7、碳還原氧化鐵:3C+2Fe2O3=高溫=4Fe+3CO2↑;

8、鐵和硫酸銅溶液:Fe+CuSO4=Cu+FeSO4。

拓展閱讀:初中化學學習技巧方法

老師指點,短期補上關鍵知識點

盡快去找學老師指點最關鍵的知識點,短期內補上能更好接受新知識點。

要想進步,必須弄清楚導致這化學成績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常用的幾個公式、概念沒記住,還是很重要的幾個基本解題方法不能熟練應用,或者是初中的一些重點知識沒有理解透徹等等。

因此,要學好化學,必須做一定量的習題。實際上,研究完課本后,會做50%的題就不錯了,有30%的題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題根本就不會,這是正常現象。

但是,研究完課本不馬上去做題,過一段時間后再做,你不會的題目就會上升到60%。因此,看書固然重要,做題更重要??赐陼榜R上做題”是關鍵。

課堂多表現,講出自己的想法

現在的教學模式主要是“集體授課”。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進行“因材施教”。這對成績不很理想的學生來說是很不利的。

那么,身為“差生”的我,該怎么聽課呢?策略是:“搶答”。

在很多情況下,老師不一定知道學生哪里不懂?下面該著重講解哪一部分?是否該“再講一遍”?

如果你時刻在準備著進行搶答,你的注意力,一定會很集中,聽課的效率也一定會很高,學習就會逐漸變得輕松、有趣了。

上課堅決不能“走神”

統計結果顯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課走神造成的。

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師的思路,沒法搶答,沒法影響老師下一步的講解內容,只能成為被動的聽講者,無法成為課堂教學中主動的參與者。

因此,只有杜絕上課走神,你才能進步,才能走出“差生”的陰影,做一個快樂而輕松的學生。

準備一個“備忘本”,把知識記下來

每個學生都會出現“一錯再錯”現象,但是優秀學生“一錯再錯”的幾率要遠遠小于“差生”。

但是僅僅滿足于聽懂了,沒有把聽懂了的知識再寫出來,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就急急忙忙地去做下一題或干其他事情去了。幾天后考試時又遇到了這樣的題,下筆寫的時候,才發現寫不完整,有那么一點還沒有理解。

除此之外,備忘本上還可以記其他知識,如規律性的知識、你自己認為重要的和你認為容易忘的知識、一些物質的特殊性質。

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歸納 篇18

一、電功:

1、定義:電流通過某段電路所做的功叫電功。

2、實質:電流做功的過程,實際就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電能)的過程。

3、規定:電流在某段電路上所做的功,等于這段電路兩端的電壓,電路中的電流和通電時間的乘積。

4、計算公式:W=UIt =P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W= I2Rt= U2t/R

5、單位:國際單位是焦耳(J)常用單位:度(kwh) 1度=1千瓦時=1 kwh=3。6106J

6、測量電功:

⑴電能表:是測量用戶用電器在某一段時間內所做電功(某一段時間內消耗電能)的儀器。

⑵ 電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樣,分別表示:電電能表額定電壓220V;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5A;每消耗一度電電能表轉盤轉3000轉。

⑶讀數:電能表前后兩次讀數之差,就是這段時間內用電的度數。

二、電功率:

1、定義: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2、物理意義:表示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燈泡的亮度取決于燈泡的實際功率大小。

3、電功率計算公式:P=UI=W/t(適用于所有電路)

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P= I2R= U2/R

4、單位:國際單位 瓦特(W) 常用單位:千瓦(kw)

5、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⑴ 額定電壓:用電器正常工作時的電壓。

額定功率: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P額=U額I額=U2額/R

⑵ 1度的規定:1kw的用電器工作1h消耗的電能。

P=W/ t 可使用兩套單位:W、J、s、kw、 kwh、h

6、測量:伏安法測燈泡的額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電路圖:

三 電熱

1、實驗:目的:研究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那些因素有關。

2、焦耳定律: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跟電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成正比,跟通電時間成正比。

3、計算公式:Q=I2Rt (適用于所有電路)對于純電阻電路可推導出:Q =UIt= U2t/R=W=Pt

4、應用電熱器

四 生活用電

(一)、家庭電路:

1、家庭電路的組成部分:低壓供電線(火線零線)、電能表、閘刀開關、保險絲、用電器、插座、燈座、開關。

2、家庭電路的連接:各種用電器是并聯接入電路的,插座與燈座是并聯的,控制各用電器工作的開關與電器是串聯的。

3、家庭電路的各部分:

⑴ 低壓供電線:

⑵ 電能表:

⑶ 閘刀(空氣開關):

⑷ 保險盒:

⑸ 插座:

⑹ 用電器(電燈)、開關:

(二)、家庭電路電流過大的原因:

原因:發生短路、用電器總功率過大。

(三)、安全用電:

安全用電原則:不接觸低壓帶電體 不靠近高壓帶電體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