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發布時間:2025-04-09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分享六篇)。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考物理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
電磁波的發現
1、電磁場理論的核心之一: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在變化的磁場中所產生的電場的電場線是閉合的(渦旋電場)
(1)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穩定電場
(2)非均勻變化的磁場產生變化電場
2、電磁場理論的核心之二: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麥克斯韋假設:變化的電場就像導線中的電流一樣,會在空間產生磁場,即變化的電場產生磁場◎理解:
(1)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穩定磁場
(2)非均勻變化的電場產生變化磁場
3、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理解:
恒定的.電場不產生磁場
均勻變化的電場在周圍空間產生恒定的磁場
振蕩磁場產生同頻率的.振蕩電場
4、電磁場:如果在空間某區域中有周期性變化的電場,那么這個變化的電場就在它周圍空間產生周期性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在它周圍空間產生新的周期性變化的電場,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是相互聯系著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這就是電磁場。
5、電磁波:電磁場由發生區域向遠處的傳播就是電磁波。
6、電磁波的特點:
(1)電磁波是橫波,電場強度E和磁感應強度B按正弦規律變化,二者相互垂直,均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2)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電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茲的電火花:赫茲觀察到了電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現象、,他還測量出電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這樣赫茲證實了麥克斯韋關于光的電磁理論,赫茲在人類歷首先捕捉到了電磁波。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2
svt速度公式:
物理量單位stv公式變形:求路程svt求時間
v速度m/skm/hs路程mkmt時間sh單位換算: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1min=60s
物理量單位重力與質量的關系:G重力NG=mgm質量kgg重力與質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
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線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F=F1-F2[同一直線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計算]
密度公式:
物理量單位單位換算:mρ密度kg/m3g/cm31kg=103g1g/cm3=1×103kg/m3V
m質量kgg1m3=106cm31L=1dm31mL=1cm333V體積mcm
物理量單位浮力公式:
F浮浮力NF浮=GF
G物體的重力N
F物體浸沒液體中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N
G排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NF浮=G排=m排g
m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質量kgF浮=ρ水gV排
物理量單位F浮浮力Nρ密度kg/m3V排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體積m3F浮=G
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物理量單位
壓強公式:
Fp=S
F浮浮力NG物體的重力N提示:[當物體處于漂浮或懸浮時]物理量單位p壓強Pa;N/m2注意:S是受力面積,面積單位換算:指有受到壓力作用的1cm2=10--4m2F壓力N那部分面積1mm2=10--6m2S受力面積m
液體壓強公式:物理量單位p壓強Pa;N/m2p=ρgh
ρ液體密度kg/m3
h深度m
g=9.8N/kg,粗略計算時取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體內部某一點到自由液面的豎直距離;F1F2F1S1SSFS22或2帕斯卡原理:∵p1=p2∴1
物理量單位提示:應用帕斯卡原理解題時,只要代入的單位相同,無須國際單位;提示: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題時,L1、L2的單位只要相同即可,無須國際單位;杠桿的平衡條件:F1動力NF1L1=F2L2F1L2F或寫成:2L1
滑輪組:
1F=nG總
L1動力臂mF2阻力NL2阻力臂m
物理量單位F動力NG總總重N(當不計滑輪重及摩擦時,G總=G)n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
s=nh
物理量單位對于定滑輪而言:∵n=1∴F=Gs=h對于動滑輪而言:∵n=2∴F=1/2Gs=2h
機械功公式:
物理量單位W=Fs
W動力做的功J
F動力N
s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m
功率公式:物理量單位WP=t
P功率WW功Jt時間ss動力通過的距離mh重物被提升的高度mn承擔物重的繩子段數提示:克服重力做功或重力做功:W=Gh單位換算:1W=1J/s1馬力=735W1kW=103W1MW=106W
機械效率:
物理量單位
W有用W總×100%
η機械效率W有有用功JW總總功J提示:機械效率η沒有單位,用百分率表示,且總小于1W有=Gh[對于所有簡單機械]W總=Fs[對于杠桿和滑輪]W總=Pt[對于起重機和抽水機]熱量計算公式:物理量單位物體吸熱或放熱Q吸收或放出的熱量J提示:c比熱容J/(kg℃)Q=cm△t當物體吸熱后,終溫t2高于(保證△t>0)m質量kg初溫t1,△t=t2-t1△t溫度差℃當物體放熱后,終溫t2低于燃料燃燒時放熱物理量單位初溫t1?!鱰=t1-t2Q放=mqQ放放出的熱量J提示:m燃料的質量kg如果是氣體燃料可應用Q放=Vq;q燃料的`熱值J/kg物理量單位★電流定義式:IQt
I電流AQ電荷量庫Ct時間s提示:電流等于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
物理量單位I電流A歐姆定律:U電壓VR電阻Ω同一性:I、U、R三量必須對應同一導體(同一段電路);同時性:I、U、R三量對應的是同一時刻。IUR
提示:物理量單位
電功公式:
W電功JU電壓VW=UItI電流At通電時間s
(1)I、U、t必須對同一段電路、同一時刻而言。(2)式中各量必須采用國際單位;1度=1kWh=3.6×106J。(3)普遍適用公式,對任何類型用電器都適用;W=UIt結合U=IR→→W=I2RtW=UIt結合
U2I=U/R→→W=R
如果電能全部轉化為內能,則:Q=W如電熱器。電功率公式:物理量單位單位P電功率WkW
P=W/tW電功JkWht通電時間sh
P=IU
U2P=RP=I2R只能用于如電烙鐵、電熱器、白熾t燈等純電阻電路(對含有電動機、日光燈等非純電阻電路不能用)
物理量單位
串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在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表達式:I=I1=I2
電壓:電路兩端的總電壓等于各部分電路兩端電壓之和。表達式:U=U1+U2分壓原理:U1/U2=R1/R2串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與電阻成正比。表達式:P1/P2=R1/R2
并聯電路的特點:
電流:在并聯電路中,干路中的電流等于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表達式:I=I1+I2分流原理:I1/I2=R2/R1
電壓:各支路兩端的電壓相等。表達式:U=U1=U2
并聯電路中,用電器的電功率與電阻成反比。表達式:P1/P2=R2/R1
P電功率WI電流AU電壓V只能用于:純電阻電路。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3
1、如果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但具有能量的物體不一定正在做功。
2、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或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勢能有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
3、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物體運動的速度,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靜止的物體動能為零,勻速運動的物體(不論勻速上升,勻速下降,勻速前進,勻速后退,只要是勻速)動能不變,加速運動的物體動能增大,減速運動的物體動能減小,物體是否具有動能的標志是:它是否運動。
4、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是物體的質量和被舉高度,水平地面上的物體重力勢能為零。位置升高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升高)重力勢能在增大,位置降底的物體(不論勻速升高,還是加速升高,或減速升高,只要是降底)重力勢能在減小,高度不變的物體重力勢能不變。物體具有重力勢能的標志:相對水平地面,物體是否被舉高。
5、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影響彈性勢能大小的因素是彈性形變的大小(對同一個彈性體而言),對同一彈簧或同一橡皮來講(在一定彈性范圍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物體是否具有彈性勢能的標志:是否發生彈性形變。
6、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非勻速運行,當衛星從近地點向遠地點運行時(相當于上升運動)動能減小(速度減小)勢能增大(距地球中心的高度增加),這一過程衛星的動能轉化為勢能,當衛星從遠地點向近地點運行時(相當于下落運動)動能增大(速度增大)勢能減小(距地球中心的高度減小)這一過程中衛星的勢能轉化為動能。在近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大,動能最大,距地球最近,勢能最小。在遠地點上,衛星運行速度最小,動能最小,距地球最遠,勢能最大。
7、分析下列事例中能的轉化:
(1)水平面靜止的物體: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2)加速升空的火箭或氣球: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3)下坡時剎車的汽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4)勻速上升的`電梯: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5)勻速下落的跳傘運動員: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6)水平地面上剎車的汽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7)出站的列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8)光滑斜面上滾下的鋼球: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9)不計阻力時上拋的石塊:動能重力勢能機械能。
8、當物體中空中自由運動時,若物體上升,則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若物體下降,則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若在轉化的過程中無阻力,則機械能的總量保持不變。當物體在外力作用下運動時,若物體勻速上升,則動能不變,勢能增大,機械能增大,這時,不時動能轉化為勢能,而是外力對物體做功,使物體機械能增加,若物體勻速下降,則動能不變,勢能減小,減小的勢能沒有轉化為動能,而是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
9、皮球彈跳過程可分為四個過程:上升過程(皮球從高處下落到剛好要著地)是把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皮球剛要著地的瞬間動能最大);壓縮過程(皮球與地面間發生相互作用,到皮球形變最大)是把動能轉化為彈性勢能(當皮球形變最大時,彈性勢能最大);恢復原狀過程(皮球恢復原來形狀到剛要離開地面)是把彈性勢能轉化為動能(在剛要離開地面的瞬間,它的速度最大,動能最大);上升過程(從離開地面到上升至最高處)是把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然后又要下落,重復以上過程。
10、自然界中可供人類利用的機械能源有水能和風能,大型水電站通過修筑攔河壩來提高水位,從而增大水的重力勢能,以便在發電時把更多的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1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包括:1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2組成物質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3分子之間同時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2、分子的直徑是用10-10m來量度的(或百億分之幾米)分子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
13、不同物質互相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叫擴散,擴散現象主要說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無規則的運動,其此還說明分子之間存在著間距(間隙),擴散現象可以發生在氣體之間、液體之間、固體之間,擴散現象之所以能發生,主要原因是分子無規則的運動,能說明無規則運動的事例有:1氣體很容易被壓縮(另一原因是分子間作用力很小)2水和酒精相混合總體積減小。3裝有油的鋼筒在高壓下外壁滲出了油
14、物體難以被壓縮是因為分子間存在著斥力,物體難以被拉長是因為分子間存在引力,氣體分子可以到處漂移,是因為氣體分子間距離很大,分子引力非常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計。
15、當分子間實際距離大于平衡間距時,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4
1、光(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質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都要慢
2、15℃的空氣中聲速:340m/s,振動發聲,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一般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最快,液體中次之,氣體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水的沸點:100℃,冰的熔點O℃,水的比熱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說明時可取10 N/Kg
5、一個標準大氣壓=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幾個電壓值:1節干電池1.5V,一只鉛蓄電池2V。照明電路電壓220V,安全電壓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時(kwh)=3.6×106J。
8、常見小功率用電器:電燈、電視、冰箱、電風扇;
常見大功率用電器:空調、電磁爐、電飯堡、微波爐、電烙鐵。
透鏡:至少有一個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要求會辨認)
1、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的透鏡,如:遠視鏡片,照相機的鏡頭、投影儀的鏡頭、放大鏡等等;
2、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的透鏡,如:近視鏡片;
薄透鏡:透鏡的厚度遠小于球面的半徑。
焦點(F):凸透鏡能使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
-
實習報告網(sxw9.com)小編精心推薦:
-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中考數學知識點歸納?|?高考知識點歸納語文?|?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焦距(f):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主光軸:通過兩個球面球心的直線。
光心:(O)即薄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5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度也認為是3×108米/秒。
光的反射
1.我們能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這些物體反射的光射入了我們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漫反射和鏡面反射一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鏡成像
1.平面鏡成像特點:
(1)平面鏡成的.是虛像;
(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
(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2.平面鏡應用:
(1)成像;
(2)改變光路。
3.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造成光污染。
4.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車輛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電筒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
(1)為什么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
便于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能夠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怎么移動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怎么找到A的像的位置?
挪動蠟燭B直到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的現象。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
透鏡
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實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點實驗
(1)等高共軸調節: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三者中心調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射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機,晶狀體相當于照相機的鏡頭(凸透鏡),視網膜相當于照相機內的膠片。
2.近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鏡;遠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鏡。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6
1.分子動理論的內容是:
(1)物質由分子組成的,分子間有空隙;
(2)一切物體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
(3)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擴散:不同物質相互接觸,彼此進入對方現象。
3.固體、液體壓縮時分子間表現為斥力大于引力。固體很難拉長是分子間表現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5. 湯姆遜發現電子(1897年);盧瑟福發現質子(1919年);查德威克發現中子(1932年);蓋爾曼提出夸克設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銀河系是由群星和彌漫物質集會而成的一個龐大天體系統,太陽只是其中一顆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個有層次的天體結構系統,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定:宇宙誕生于距今150億年的一次大爆炸,這種爆炸是整體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質及時間、空間,爆炸導致宇宙空間處處膨脹,溫度則相應下降。
9. (一個天文單位)是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
10. (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進一年所經過的距離。
-
推薦閱讀:
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總結(優選2篇)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集錦8篇)
最新高考生物必考知識點及題型歸納(系列2篇)
初中數學函數知識點歸納總結(精華6篇)
初中數學知識點歸納(范例七篇)
生物中考必背知識點(經典11篇)
-
欲了解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網的更多內容,可以訪問:中考物理必考知識點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