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教師工作轉正總結(熱門十六篇)
發布時間:2018-06-22高中英語教師工作轉正總結(熱門十六篇)。
?1?高中英語教師工作轉正總結
總體來說,試題如大家所料,與往年保持基本平穩。新題型有三類。如第一題音標題中,agriculture,loss兩詞的音標有少數同學判斷錯誤,其他幾個較簡單。補全對話、單選、完形填空、閱讀理解題均屬常規題型;再有就是七選五的任務型閱讀,雖然也屬于新題型,但其實它是閱讀題的一種新形式,本質上沒有什么變化,只是今年的七選五中有個別題的選項較難確定,學生需三思后慎重選擇。單詞部分也無難度,所考單詞基本上屬高頻單詞,且形式變化不多;此外,改錯雖在一定程度上屬于新題型,但難度也不算大。至于寫作,也基本上沒有大的難度。
所以分析整套試卷,我們認為整體來說,試題是一套以基礎考點為主,有層次、有梯度的高質量試題。作為新課改施行以來的第一年高考試題,它能夠貫徹“改革中求穩定”的特點。試卷所涵蓋的內容,我們平時已練習過,學生做起來,應該沒有什么困難。
但就學生做題后的反饋來看,我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有:語音題、七選五閱讀、單詞等,其實這些部分,我們在考前也有所發現。只不過,這些部分的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積累來準確地掌握和運用。
針對學生對試卷的反饋,我對自己教學的反思。
首先對于我所授課的重點班----懶散的現象。也許是由于后期各科的訓練量都加大了,學生深感理綜、數學難度過大,有些拿不下來,而相對來說,英語的成績已基本穩定,所以他們后期做題、復習有明顯敷衍的心理。我認為這種態度一定程度上讓他們不能夠做到盡善盡美、精益求精地來認真鉆研英語,以提高英語成績。對此,我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
(一)前期的復習應該更扎實,同時加大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因為我發現,其實我們一輪、二輪復習時,有很好的復習資料------《優化方案》、《吸收,后一節的內容又來了。所以以后務必做好基礎復習。同時,要重視小測驗,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畢竟,學生聽課是一回事,但將課本知識轉化為自己腦子里固化的語言又是另一回事。而且這后一步更加重要。畢竟高考檢驗的是學生學習掌握了多少,而非老師教過多少。
(二)要抓好分層次教學。重點班大約有抓不住重點,以至于自己沒玩沒了地講個不停。其次,在作業布置上也有所不同。這樣有目的、有針對地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可能效果會更好。
(三)還要抓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要打消好學生的驕傲自滿的心理,督促他們追求更高;同時穩定中等生的心理,安撫差學生,要讓差生意識到:只要他們在努力一些、再堅持一些,英語成績的提高并非不可能,老師應給他們更多的自信。
其次,對于我所任班主任兼授課教師的普通班來說,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相對重視一些,但由于底子薄弱,所以成績上不太令人滿意,對此我也有經驗教訓可以汲取。
(一)狠抓英語基本功的強化。由于普通班學生英語學習整體程度不高,他們單詞量較少,英語感受能力較差。同時長期記憶的方法不得當,所以學習起來較困難。即使學生在思想上已很重視英語的學習,并且在時間上也付出了很多,但很多人仍發現,他們的成績提高的較慢。對此,我總結認為,他們應反復復習、多多練習基本語言點、語法點,將英語的基本語法真正弄通,將高頻單詞真正背會且會靈活運用。同時堅決放棄對一些偏題、難題的深究。這樣既可減少對寶貴時間的浪費,同時又可提高學習的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信心。
(二)加大考練力度,應堅決避免趕進度的現象。,但以后寧可放棄一些不講,也不應匆忙囫圇吞棗式地復習,畢竟那是一些無用功,尤其對于普通班學生來說,有太多的知識點他們都聽過,但其實并未掌握,所以熟題但不得分的現象很嚴重。對此要真正落實堂堂考練、以考位練,強化學生學習效果的檢查和鞏固。
對于班主任工作,我也有得有失。
得:
(一)我能認真落實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得我所帶的20xx屆6班整體上有有一個良好的狀態。
對于高三以來的甲流的預防,我不斷地督促學生注意個人衛生,堅持每天量體溫等,以確保我們班沒有因為甲流而停課;同時對于學業水平考試補考、高考考前網上報名、高考體檢扥也都一一認真對待,沒有出現一次紕漏。對于高三學生紀律散漫的問題,我也做出了許多的努力以避免它,如不斷給學生強化到校、上課、晚自習、衛生等紀律,督促他們認真落實,所以我們班學生未出現明顯違規違紀的現象。在學校領導的幾次抽查中,我們班還出現了零遲到的好現象。這些好的做法促使形成了我們學風。
(二)我以自己認真的工作態度,良好積極地心態,給學生樹立了好的榜樣。
無論作為班主任還是代課教師,我對工作都有著滿腔的熱忱和一絲不茍的態度。例如,每天下午的考練課,有要求班主任監考的,我都在班里和學生一起。學生考試,我備課。這樣一方面監督了學生的考試,另一方面我可以準備完善自己的教學,與此同時,我還在考練中,觀察發現學生的問題。如個別學生考練時總打瞌睡等。發現問題,我及時當堂解決,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其實,在和學生相處的日子里,我也切身地感受到了高三學生的艱辛,所以我將心比心體諒學生,經常鼓勵學生,給他們以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勵與支持。所以我對高考良好的心態相信對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影響。
失:
(一)當然作為第一次當高三的班主任老師,我也存在著經驗不足、對問題預見性不強等缺點。所以即使我也常常虛心地向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習,但總體來說由于經驗欠缺,有些事情的處理上還顯毛糙和不成熟。如家長會上對有些家長關心的問題未能清楚答復等。
(二)作為經驗欠缺的班主任,有時顯得有些急躁,與學生溝通不夠,給學生的心理支持、安慰不夠。其實,看到有些學生趴在課桌上睡著了,我本應理性地分析:也許該生前一晚復習得太晚,所以今天上課睡覺,可是,我常常會急躁地指責學生還不抓緊時間,所以有時的關心變成了批評,讓學生難以接受;有時看到學生學習狀態不好,我也想找他們聊聊,可我總害怕和他們溝通耽誤了他們的考練時間或上其他課的時間,所以總是將許多的關心、擔心放在自己的心理,導致師生溝通較少。
總結過去,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工作。相信我會在這一屆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好好把握現在,以成就未來名師的風采。
?2?高中英語教師工作轉正總結
1.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戰,向弱項挑戰,向懶惰挑戰,向陋習挑戰!
2.抓緊最后的時間,為高考做好最后的準備,爭取考入理想的大學!
3.將來,無論我成為參天大樹,還是低矮的灌木,我都將以生命的翠綠向您祝福,我的老師!
4.徹底失去的痛我嘗過,所以終其一生我還是無法走出絕望的邊緣。
5.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6.祝白同志有車的`生活像鮮花一樣紅火,“開優質的中國車,做最自豪的中國人”,同時愿您的有車的生活一生吉利、一生平安。
7.冬天的雨,大多是伴著雪,一齊降下來,就好像耐不住寂寞;冬天的雨,大多都是小雨,就像手一樣撫摸這我們的頭頂。傘頂;冬天的雨總是在一個地方逗留一兩天,像一個頑皮的孩子賴在那里不走。
8.放下包袱開動腦筋,勤于思考好好復習,祝你取得好成績!
9.與時間競跑,你將跑出人生精彩,收獲成功喜悅;與生命競跑,你將跑出生命輝煌,追逐永遠夢想。奔跑不停息,生命就不停息。
10.社聯文化傳校園,再為河職添新姿。
11.信念告訴我的人生,沒有比腳更長的道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峰。
12.幸福就像一杯清水,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但有時我們往往忽略它的存在。
13.就算最后失敗了,我也不會后悔我曾這樣堅持過。
14.我的祝福,不是最早,不是最好,但是最誠;我的祝福,不求最美,不求
15.我覺得我暗戀你已經很久了。人們說:愛一個人是不求回報的。但是我卻要你給我回報——-讓我在有生之年把我的愛全部送給你!
16.如果再見不能紅著眼是否還能紅著臉。
17.看遍大江南北,始終覺得你最美。
18.祝福你們旗開得勝,取得夸姣佳績。平心對待高考,你們是最棒的!
19.法定代表人由執行董事擔任,喪失董事資格的;
20.如果缺少破土面出并與風雪拼搏的勇氣,種子的前途并不比落葉美妙一分。
?3?高中英語教師工作轉正總結
一年對于整個歷史長河來說,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對于人的整個生命來說也只不過是幾十分之一。但是,我們每個人卻可以把它賦予不同的含義。
__年9月,我作為一名新教師進入了上溪小學任教。如今,我已在這所學校工作了一年,回首這一年來的點點滴滴,我實在感慨頗多。
從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我就深刻體會到了一句老話:萬事開頭難。在工作的初期,我確實感到了很大的'困難。面對新接手的語文教學工作,面對一個班的班主任管理工作,使得剛站在教師崗位的我,感到壓力很大。在這些困難面前,我明白只有選擇堅強,選擇努力,選擇勇敢面對這一切。于是,我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并不斷給自己打氣,重新審視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量。
作為新老師,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文章的重點和難點,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去上課。對此,我的心里十分著急,生怕因為課上得不好而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對這門課的興趣。(特別是我的第一節課,我不但覺得自己上得吃力,發現學生也聽得困難。)所以,我每次都很認真的備課,查找相關資料,課下還及時反思,積極請教辦公室的老師,盡量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聽課是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的一個好方法,新老師只有多聽課才能夠逐漸積累經驗。所以對每一次聽課的機會我都十分珍惜,并認真吸取經驗,化為自己內在的東西。我自己也上了學校的公開課,校長,教務處主任以及語文組的成員也都聽了我的課。他們都為我提供了寶貴的指導意見,我很感謝他們,也因為他們的幫助,我逐步掌握了一些駕馭課堂的技巧。
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新人就是新人。由于經驗的缺乏,我的教學水平與其他有經驗的老師相比是有差距的,這一點在考試中就顯現出來了。在上學期一學期的考試中,我班的成績與老教師教的班級相比還是有差距。為此,我感覺很失落。所以,我自身感到壓力也很大。從上期的考試中,我認真總結了經驗和教訓。在下學期中,我更加努力,嚴格要求學生,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終于使我班的成績提高了一些。
通過一年的工作,我認識到,作為一個沒有經驗的新老師,只有不斷努力,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完善自我,才有可能上好課,教好學生。經過一年的努力,可以說緊張忙碌而又收獲多多。以下就是我與大家分享的經驗和教訓: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我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講講、說說說,通過一年的培養,我班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認真備好課
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樓大廈一樣,必須要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1)抓好寫字訓練。
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能讓每一個學生寫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特別注意對學生寫字的要求。首先,要讓學生寫好字,作為他們的語文老師,我更注重自己在課堂板書、給學生的留言等方面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甚至影響到用眼衛生和骨胳發育。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2)抓好讀書訓練。
如何讓學生能從“閱讀”變為“悅讀”是一個關鍵。首先,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是最為重要的,在課堂上,我經常設立各種各樣的讀書比賽,小組讀、男女讀、抽生范讀、教讀等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其次,我注重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盡量引發學生能打開想象的翅膀,讀出自己的感受出來。第三,注重自己的示范性。由于一年級的學生模仿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生讀課文之前,我都要特別注意這篇課文的字音、語速、語調、語感等方面,盡可能地為學生作出很好的示范。
四、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五、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欲給學生一滴水,老師先要有一桶水,尤其是在當今知識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為更好地適應教學工作。我明白: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工作,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就是為了更好地干好教育工作。教到老,學到老,才會永遠站在教育領域的前端。在教學中,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六、存在的不足:
1、雖然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但是學生因為年齡問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他們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應該多給予指導,交給學生學習方法。
2、同學們的作業,個別書寫質量太差,作業本保護的不夠好,個別同學對字的筆順、筆畫掌握的不好,錯別字比較多,還沒有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3、教師駕馭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面對課堂上學生不同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注意預設和生成。
4、注意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能力或智力差的學生要求層次要適當地降低,讓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減少壓力,縮小學生間的差異。
5、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語言條理性,完整性,減少地方方言、口語。
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努力開發、充分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要與教材內容有一定聯系,可以將游戲、唱歌、猜謎語、表演等引進課堂。
2、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對課文的重點、難點進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多組織一些班級活動,如:朗讀比賽、說話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體榮譽感差的同學受到啟發教育,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3、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不斷更新思想觀念,以適應新形式下教學發展的需要。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決心認真研究教材,尋求更加適合學生的方法。充分重視學生動手動腦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做為一名新教師,我曾今是那么的手足無措,如一只無頭蒼蠅,不知從何做起。經過將近一年的新教師培訓,一下子讓我有了信心,因為他給了我一種方向,給我引了一條路。以使我漸漸清楚應該如何使用交通工具,怎么樣完成這段旅行。我深深領悟到,身為一名人民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水平,勢在必行。時代的腳步永遠都不會停留,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活到老,學到老。在這里,我要深深的感謝教育局給我們這次培訓的機會,也要感謝來給我們上課的那些優秀教師,更要感謝馮老師對我們的教誨。馮老師我想對您說:您辛苦了!
?4?高中英語教師工作轉正總結
篇1:高中英語教師反思<\/h2>
以前,本人教的都是職高類的教材。2______年9月始,首次接觸新課標高一新教材,一轉眼,高一的教學即將結束?;仡櫼荒陙淼慕虒W歷程,發現體驗頗深,這包括在教學上以及和學生的交流相處??偟膩碚f,感受最深的兩點是:高中英語教學要一氣呵成,不能忽視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要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密切注意學生的思想變化。下面從教學和備課兩方面談談所積累的經驗和發現的不足。
一.教學方面
常規教學中求創新
1、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伊始,我們通過入學考試了解學生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匯、語法、句型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了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后還加強了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2、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
“讓游泳者到水中去?!边@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語言學家毛魯曾說過:“To learn it, do it… only by practising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can we learn to communicate.” 意思是,要學,就得實踐。貫徹交際性原則亦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①.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如一進課堂我說:“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It’s fine today, isn’t?/How are you today?”星期一上課問:“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in the weekend?”學生會作出不同的回答,引出更多的對話,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②.盡量堅持讓學生作duty report。這一做法初中就經常采用,然而到了高中我仍然堅持讓學生繼續做,實踐證明duty report是鍛煉學生開口的好方法。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③.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④.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興趣小組;演講比賽等。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⑤.每周一至周五傍晚進行15分鐘的黃金背誦,每單元做一份周報或雙語報,及時鞏固學生所學知識。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求學生人人盡量買本英漢詞典、高考必備、及學法頻道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熟悉解題方法及加強預習。
4、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學習中產生兩極分化。我的做法是把語言教學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上課時有目的講解一些西方背景知識和趣事。課后我還多和學生交流接觸,了解學生的需要,適當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
通過如上的舉措,本期學生在英語學習的大部分環節取得了進步,也增強了信心。但是這半年的教學中還存在的問題是,在進行speaking這一塊時學生不太樂意開口;還有就是對于學困生成績的提高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二.備課方面:
我們高一普高備課組共3位老師。其中龔君艷老師是市級名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季水花老師是高級教師,而且有著帶過幾屆高中班的經驗,同樣都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這給我的學習帶來很大的便利及好處。
我們在個人鉆研教材的基礎上加強集體備課,發揮群體優勢,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重點解決怎樣教會學生,突出教法。每堂研討課突出一個主題,如解決學生的聽力問題。雖然我們的嘗試可能非常幼稚但我們在努力。盡量擯棄老的,不符合潮流的教法。盡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一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知識結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后寫好教后感,不斷總結得失。
我們將再接再厲,創造更好的教育教學成績。
篇2: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h2>
從事英語教學五年,筆者接觸兩種不同新教材——人教版和人教新課標、雖然執教時間不長,卻頗有感觸、特別是九月份開始接觸人教新課標這本教材,深深感覺到教學永遠是形影不離的、高中英語教學給我的印象是:與時俱進;一氣呵成;環環相扣,步步為贏;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學生永遠是主體,教師是漁夫,授學生與漁、
作為授漁者,要了解授漁的漁具、教師首先必學對新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對其指導精神了如指掌、在筆者眼里,新教材本著”以人為本”,要求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學習,具有以下特點:話題與時俱進,語言地道自然;;教學理念先進,倡導體驗學習;引導探究學習,編排體系合理;設計圖文并茂,留給創造空間;單元生詞大幅增加,語法進度大步加快、
作為教授者,要了解授漁的對象、筆者執教于一所縣城中學、大多數學生來自農村,往往都具備這樣的特征:英語基礎薄弱,底子差,深受”語法”為中心的傳統教學的影響,只關注語法和單詞用法,聽力口語零階段、同時,由于條件的限制,大多數學生見識少而學習態度不端正,認為學習英語就是考試會做題、總之,對英語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學習方法且自尊心特強、
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取了以下嘗試:
一、教學過程中,注重常規教學中求創新,注意高一年級與初中的銜接過渡:
高一新學期開始,我們可以通過入學考試等了解學生的大致水平,及時給學生彌補初中的缺漏知識。利用開學后一月左右的時間從語言、詞匯、句型、語法等方面幫助學生系統復習。盡快使學生適應高中英語教學,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堅持盡量用英語授課,要求并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根據高考要求,從高一年級開始就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會學生一些閱讀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另外,課后加強與學生接觸,盡快和學生熟悉起來。
二、重視語言知識的教學,不玩花架子
1、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高中英語教學要始終貫徹交際性原則,強化學生主體意識:“讓游泳者到水中去?!边@是交際語言教學理論的思想核心,貫徹交際性原則也就是要把教學活化為實際,我的做法是:
⑴建立“課前五分鐘會話”,培養課堂交際氛圍。
⑵如果有可能的話,盡量堅持讓學生開口。具體是讓當天值日生在講臺前向同學們介紹當天日期、天氣、出勤等情況,也可以讓他們講故事,并允許他們隨意挑選同學回答問題。
⑶適當讓學生表演對話或課文內容。針對近期所學內容,布置學生課后進行討論排練,然后再搬上課堂表演。
⑷定期舉辦英語課外活動,如:辦英語小報,舉行英語晚會。這些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充分調動學生開口參與交際的積極性。
3、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我的具體做法是: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各種方法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于學生課外大量的獨立的閱讀,于是高一我們就要求學生人人盡量有一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他們勤查字典。
4、認真抓好英語早讀:外語教師下班級認真抓早讀課,除了對學生起督促鼓勵的作用外,還能及時發現學生的發音、朗讀、理解課文及語法概念上存在的問題,并及時給予糾正、示范和指導,從而掌握了學生實際水平的第一手資料。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各階段的教學計劃及具體教學安排,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早讀課不像上正課那樣規矩嚴格,師生之間的交流也不拘形式,這樣有助于密切師生感情。而這時情感的產生往往在激發學生學習外語興趣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早晨是人的記憶高峰期。在這個時期明讀外語、拼讀單詞、背誦課文或練習語音語調等,能在短時間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以上的做法,學生的興趣明顯增強,信心也增強了,學習變得主動了、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筆者也對教材的使用存在有不少困惑:
1、生詞量大,學生難以掌握、新課標要求的詞匯量:修完1—5本必修課本,詞匯量為2400—2500個,達到七級要求;達到八級要求,即修完1—8本教材,詞匯量要求為3300個;九級要求的詞匯量是4500個、鑒于這樣的安排,每個單元的詞匯基本是在50—60之間。對于我們農村中學的學生來說,難度頗大。
2、聽力材料多而長,設題較難不便使用。新教材每個單元中的聽力內容比較多,連同練習冊中的至少有三個聽力材料與練習,盡管所選材料都與本單元話題密切相關,但是總體難度都很大。我們曾在教學第一單元時,按照要求給學生聽第六頁的短文,后讓學生完成相應練習,結果學生普遍沒聽明白,不但浪費了一節課,還容易使學生喪失信心。
3、Workbook部分包括有利于鞏固或進一步提高知識與技能的練習和活動,容量幾乎和主教材相當。有的教師惟恐不周,為了趕進度,只好加班加點,走馬觀花過一遍。有的教師以課時有限、學生消化不了為由放棄Workbook。只有少數教師根據需要有選擇地使用練習冊的內容。
4、教學內容多,學生積極性不高。學生進入高中,對新學期的生活充滿期待,對英語學習也是如此,無論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剛開始都是精神飽滿,信心百倍。可是一兩個星期的教學過后,發現學生們的精神狀態開始逐漸走下坡路,究其原因:1、教材難度大,內容多,應接不暇;2、課堂所學的內容似乎和考試脫節,試題不會做,沒有成功感;3、學生本身意志力薄弱,碰到困難極易退縮、
雖然新教材使用還不到一個學期,也能感覺到學生在學習習慣和熱情方面有明顯變化、所以筆者認為,不論英語教材如何改變,文章對我們教師如何的陌生,只要我們抓住主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以往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不斷自我學習自我提高,與時俱進。
篇3:高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h2>
1、教師的提問語的基本導向仍停留在學生重復或重現事實要求,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提問比例還極小。動腦程度低的和非個性化的“全班說”的課堂活動還占相當大的比重;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于注重教師的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系,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收獲的關注。有些課顯然沒有符合學生的能力實際,導致教學目標無法達成。這與新課程標準的“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發展“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精神”以及“展現個性,發展心智”等教學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和高考對高三英語課堂的要求也是不符合的。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沒有進行效地取舍、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高考熱點和高考難點的“三點”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容量偏小,內容單一;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節奏過慢,課堂氣氛沉悶,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甚至沒有。
3、對高考的研究不夠,對高考的考試范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了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于復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在自主建立系統的英語知識體系與網絡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獲,有多大收獲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么”,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么”和課后反思“學生還想學什么”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我雖然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高三英語課堂的實施與總體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還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能為學生的英語發展能力和輕松面對高考作好準備。
篇4:高中英語教師反思周記<\/h2>
作為一線的英語教師,我歷經了多年的教學研摩,同時也經歷了多次新舊教材更變,也領略了新舊教學理念的交替變化,潛心教學中深深地感悟到幾點,值得與同行一起反思、咀嚼,共同切磋,共同進步,以適應新課標,應對新挑戰。
培養學生熱愛英語語言的美好情結,樹立持久的學習信念
英語教學新理念注重以人為本,倡導快樂學習,自主學習效應。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學習才更具自主性,學習效果才更佳。教師們是深諳此道理的。然而,真正切實做到,卻并非易事。英語教師們在教授學生知識過程中,應該明確,學生們只有熱愛英語這門語言,并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語言學習的快樂,語言的學習才能持久,自覺地達到。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熱愛英語語言的美好情結。
現行的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特點而編寫,它的選材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充分考慮到學生年齡特征和他們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要。例如,名人、音樂、體育、文學、藝術、語言文明禮貌友誼飲食文化幽默等題材能夠激發青年學生學習的興趣,而教材中許多鮮活的人和事都足以引起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地以教本為依據,為我所用。
首先,教師可從各個方面,運用各種方式讓學生感受體驗英語語言的美妙豐富并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授english poetry這一課文之前,我先給學生介紹了幾篇英文小詩,先吊起了學生們的“胃口”,接著以時間為線索,將英國和中國歷史上同一時期的詩人進行列表對比,并特別提問學生,從課文中抽出一個有趣的對比。其中william wordsworth, george gordon byron,john keats三位詩人與中國古代著名詩人杜甫和李白,而john donne與蘇東坡詩歌作品的相似講到詩歌和文學是東西方的橋梁,學生豁然明白了結尾mu dan的那句英文詩的深遠含義:
quietly, we embrace
in a world lit up by words。
學生們的心融進了那美妙的詩句中。在學習領略了英國的詩人和詩歌后,快結束課程時,我將課本后的那首英文原創歌曲right here waiting 教授給他們,他們一個個興高采烈,情緒激昂,深深領略了英文的美妙聲音。之后,我把握時機,還利用課余教會他們淺顯的英文歌如take me to your heart。學生們經過老師的精心組織,學習語言的興趣與日俱增。
在講授freedom fighters這一單元時,我將martin luther king的著名演說i have a dream打印出來,分發給大家。在課文教學后段,我先簡潔地概述了這個演說內容及大致情況,接著,播放英文原版的演說錄音,同學們興致高昂地聆聽著,感受著美國歷史上那位神圣偉大的為爭取自由平等權利的馬丁路德金那充滿磁性的極富感召力的演說,在極富渲染色彩的氛圍中,領略著馬丁·路德·金鏗鏘有力的英文獨白,同時他們的心靈被一偉大博愛的革命家深深地震憾著,真正體驗著英語語言的那份魅力。索繞在他們的耳畔,令他們永遠不能忘懷演講中馬丁·路德·金發自肺腑的感慨、渴望。
a、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on the red hills of georgia,the sons of former slaves and the sons of former slave owners could sit down together at the table of brotherhood。
b.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my four children will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they will not be judged by the color of their skin but by the contents of their character。
以此,學生們的思想情操受到熏陶,也使他們加強了對語言的熱愛。從此,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濃了,信心也更足了。
再而,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我還讓學生去領略發現那些有趣的語言差異和文化差異,發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進對語言的酷愛。如在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單元中,我將voa和bbc的兩段錄音分別錄制下放給學生聽,讓他們先對兩者的語音差異有一些感性認識,再而討論總結美式和英式英語的不同之處,進而促使學生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從而結合課文,進一步了解美式和英式英語的差異,加深了他們的印象,加強了學習效果。
在body language一單元中,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先把一些表示性格差異的詞匯列在黑板上,如outgoing ,easygoing,kind, reserved,independent,straightforward,open-minded ,conservative, warm-hearted, cold等等,再把英、美、阿拉伯、中國等國名列出,讓學生配對,看誰做得恰到好處。接著,導入課文,來了解人們交流時,人與人站立距離的遠近差異,也體現了心理上的距離及交友、待客、生意洽談等方式的差別,并讓學生進行了簡單的情景表演。以此方式,學生們既增長了見識,豐富了語言,又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
提倡任務型英語教學,要使學生清楚、明確語言學習目標,加強學習語言的目的性,減少盲目性。
盡管學了幾年英語,不少高中生在發言中,口頭表述上及書面表達上常會出現舍本求末,主次不清,離題萬里的現象;有些學生甚至連基本的實用性文章如書信、介紹性、申請書、通知、說明書等體裁都分不清,更不用說流暢地用英語自如地表達自己了。
究其原因,大家不難看出,這不是一時半會造成的結果。應該看到,長期以來,學生們口頭上、書面上未受到系統全面的語言訓練,造成學生語言學習目標不明確,不清晰,甚至不知曉自己所說、所寫的項目是什么,真正該怎樣表達。新教材的每個單元前面都呈現了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教學任務,表面上看,學生學習的目標性更明確了,盲目性減少,更具有指導性,更利于他們的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但認真思索,教師的指導、點撥、點透對學生們明確學習目標、要求仍不可缺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進行語言表達的系統訓練,以使他們更加清楚、明確語言學習目標,加強學習語言的目的性。誠然,訓練步驟宜嚴謹有序、有條不紊?!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在這方面,我首先讓學生清楚自己要做什么。我經常組織學生用英語進行話題討論,口述作文。如在good friends這一單元中,我讓學生口頭表述他的一位好友,開始時,我問了他兩個啟發性問題:
a.what qualities should a good friend have?
b.should they be rich, loyal or handsome?
再將一些表述人性格品質的形容詞列舉在黑板上,這樣,他介紹朋友時,更具目標性,更輕松簡單了。在讓學生描述一系列正在進行的畫面時,首先,我讓他們確定了主體時態,隨即,根據這些畫面上的人物動作,把主要的重點詞匯讓學生事先概括展現在黑板上,繼而讓學生添加上適當的時間標志的過渡詞,如first, next, then,finally或first, second, third, last等。最后,讓學生進行完整的口頭表述。對于發議論,講述看法、觀點的表述上,我預先教授他們一些過渡詞如first, secondly, thirdly, last;for one thing,for another;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 however, besides, what‘s more , so , therefore, because等等。這樣一來,他們往日羞于開口的一幕不見了,學生們踴躍回答,學習氣氛更濃了。
課堂上,除進行特定專門的口頭訓練以外,在課前五分鐘及課后時間,我也不放松對他們的語言訓練。課前5分鐘,我要學生輪流用英文做值日快報,天氣變化,好人好事,校內外,國內外重大新聞等小報道。課后,我定期布置學生寫英語 周記,英語命題作文。特別是與高考接軌的英語命題作文,我限定學生進行特定體裁的英文寫作。在每周的命題作文之前,我總是事先把體裁的類型及類似的范文預先介紹給學生,再而是該文相應的主體時態及重點詞匯給學生逐項列出。學生們的作文規范多了,老師最難批閱的東西,學生們最懼怕的一項改變了,學生和老師都體會到了學和教的輕松和喜悅。一段時間下來,學生們對各種體裁的作文都了如指掌了,口頭上、書面上的英文表達也更條理、規范化了。
與學生構建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現代教學新理念提倡師生共建和諧關系,利于創建輕松、明快的學習氛圍。這個提法看似簡單,而要真正辦到,實則不易。試想一個純粹動輒板起面孔說教、動輒粗暴訓斥、惡語傷害學生與學生關系緊張的教師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心理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也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睂嵺`證明,情感是教育中最美麗的花朵。因此,教師因勢利導,持之以恒地巧設“情感支點,”定能以情動人。教師若能真正從心底里愛護學生,在學習上、生活上幫助他們,定能拉近與學生心理上的距離,與他們成為知悉的朋友,與學生構建輕松和諧的關系。我作高二文科尖子班的班主任。當時的那個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都屬于“留守孩子”,即父母常年出外打工,而將子女一人留在家中或交給老人看管,這樣的孩子問題往往是最多的,特別典型的就是孤僻,缺乏管束、懶散,而我對他們以誠相待,在生活上關愛他們,在學習上傾注全部的心血幫助他們。除了在學習目的,人生觀的教育之外,我始終以身作則,堅持早晚跟班追蹤管理,總是最早到、最晚走。生病了也一如既往走上講臺,帶病講課輔導學生;經常向鬧情緒的學生誠摯講述自己在校求知的感受,教育他們珍惜青春,激發他們為國家、自身發憤讀書。最后我硬是贏得了同學們的信任,贏得了他們的愛戴。至今,那個班的學生還念念不忘師恩,屢次打來電話,問候老師。
現代的教學理念,倡導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內部動機,使他們能積極參與學習。這就要求新型的教師應極具親和力、富于幽默風趣的人格魅力,以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與此同時,又可培養學生大方得體善與人溝通的能力。若一位教師古板、生硬、不為言笑,學習氣氛沉悶緊張,學生的情緒受到抑制,很難想象學生會思維活躍,富于創建性。反之,一位教師外表端莊,衣著整潔,和藹親切,又輕松活躍,學生才會覺得可愛可近可信,縮短了師生的心理差距,學生們看到談吐大方,待人熱情,穿著樸素的老師,在課堂上,他們能不輕松愉悅,才思泉涌嗎?
幽默,是學識與智慧聯姻后的精品,是調劑人際關系,聯絡感情的潤滑劑,倍受當代人歡迎。如今學生心目中的理想老師是少不了“幽默”這點的。在緊張的學習中,適當地幽默調侃一下是必要的。在今年我帶的高一年級,大多女生都較害羞,回答問題不主動,我時不時添些幽默調味品,使她們心理上輕松下來,她們更樂于回答問題了。
教師充滿人格魅力的又一特點是多用鼓勵性語言在口頭上及課業上激勵學生的英語學習,使學生們堅定學習信心。我在課堂上注意多用恰當的鼓勵性的語言如:great,well-done,a good idea, wonderful,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success等等鼓勵學生,激發他們熱愛學習.課業批改上,我也愛用些鼓勵性的話去勉勵學生,使他們樹立學習信心.有時,提問題,學生如被卡住了,我則會注意降低難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使他們有話可談.教師應從各個方面知悉學生,關愛他們,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他們,做他們學習上的引路人,生活上成為他們可以信賴的朋友。
堅持課文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概括綜合思維能力;兼以復述能力的培養來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講求語言教學的整體性、完整性,而避免孤立、單一。中國很大一部分英語學習者學了幾十年的英語,除了會說零星的支離破碎的詞匯,幾句簡單句子,根本無法做到用英語與人進行自如地交流溝通,更不用說研讀高深的英文文學科技篇目,顯然學習者缺乏語言的概括能力,缺乏語言的整體意識。教師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以文段、整個名子,以意群來識記語言,而不是僅僅單純的孤立的及支離破碎的單詞、詞組。
1、堅持整體教學,培養學生的概括語言能力及綜合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授一個語言項目,一篇課文時,應以整體而不是局部呈現語言,指導學生以意群而不是簡單的個別單句識記語言。課堂上要貫穿整體教學原則,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語言的能力,而不是單純地、孤立地、簡單機械的零星詞匯的展示。在課文整體教學時,要弱化瑣碎零星的語言知識點講解,要給學生以一木見一林之感,讓學生形成完整的成為一體的語篇理解。
如在going places 這一單元課文adventure travel教學中,我采用提綱概括式進行教學。首先,我以幾個貫穿連綴全文的問題發問學生。
why do people like traveling?
what kinds of adventure travel have been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s hiking ? what’s rafting?
what safety tips have been given for hiking and rafting?
然后,叫學生總結各段主題大意,綴成提綱。
outline
1、1)the reasons why people like traveling
to see other countries and visit places of interest
to meet new friends
to try new kinds of food
to experience life in the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simply to get away from cold weather
2)the reasons why people like adventure travel:
to have a new experience from their travels
to have an advernture
2、1)hiking :fun,exciting,is easy to do and doesn’t have to be very expensive
people can get close to nature and take exercise at the same time
basic equipment;good shoes,clothes,a backpack
places: in the mountains, a forest or along a river, in the city
possible dangers: dangers such as spiders , snakes or poisonous
plants, sunburn
2)rafting: exciting , adventurous,more expensive,a good way to experience nature
a. normal rafting
b. whitewater rafting
basic equipment:raft, good clothes, lifejacket
places: a stream,a river
possible dangers: rocks , fallen trees,falling into the water
最后再總結一些語言點及兒個特殊句式。一節課下來,學生對主題有了更完整的認識,而不是零星、孤立的幾個詞、詞組的學習,培養學生語言的概括能力。
以復述能力的培養來提高學生運用高級詞匯、高段句子結構進行表述的書面表達能力。
嚴謹有序、有條不紊的復述能力的培養即是運用語言,將口頭表達能力進而遷移到書面表達能力上的一個重要過程,因此,精心組織好復述課文是提高學生整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關鍵。
要組織好復述,首先應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授學生課文時,常先概括性口述課文內容,讓他們感知課文材料,理解課文的主旨大意。接著常以貫穿全文的幾個問題提問學生,先可是一些概括性的問題,再而是一些具體的稍難的細節性問題,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逐漸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接著,要求學生進行“泛讀”即瀏覽一下課文,進一步感知課文材料,進一步弄懂課文內容;最后,可將課文中的重點句型、詞匯、慣用法,盡可能以提綱式具體呈現,先口述后板書在黑板上,以便學生進一步復述有所借鑒。
在復述方式上,可根據課文的難易程度,課文不同的體裁,而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
機械性復述:如課文難度較大,可大致借助課文內容進行復述。此外,還可利用課文的有關插圖或教師自制圖畫進行。
靈活性復述。盡可能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內容、情節重新組織復述出來。如教師可讓學生改變課文的體裁進行:將對話戲劇改成故事;用改變人稱的方法進行復述等。這實際上是一種寫作實踐,這樣會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創造性復述。它要求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主觀能動作用,進行合理的想象。對課文內容,情景作重新按排,然后復述出來。如在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單元中,可運用課文中的一些句型和短語,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難忘經歷,創造性地將課文與親身經歷結合進行復述,這不失為一篇好作文。
因此,整體的課文教學及復述能力的培養不失為提高學生概括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有益方法。
五、讓學生積極利用課外機會捕捉語言習得。
課外學習是課堂學習的延伸,只有積極主動地積攢課外時機,深化語言學習,才能真正扎實掌握語言。
高中學生的每日時間安排得很緊,我就給他們組織了一周一次碰頭的英語興趣小組,教師專門來進行組織點評。平日則由學生們自己安排,他們互相交流學習方法,心得,互幫互助,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勁頭;我堅持創設新型課業,一改傳統的筆頭作業方式。如我經常要求學生去農村、城鎮等部門進行社會調查,或在報刊、網絡等上面查尋信息、資料。用英文寫調查表,科學觀察小論文,或電影、電視劇、書籍評論,我進行專門批閱,再由學生向全班同學朗讀匯報,以提高他們的課外語言實踐能力。這些活動的開展,增加了學生練習語言技能的機會,學生們的潛力得以發揮,長處得以發揚,而個別學生的學習困難也在課外活動中得到了解決。
教師應堅持貫徹用英語教學,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并積極拓寬加深自身的業務素質。
新的教學理念提倡教師要為學生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貫徹實施用英文教學,利用課堂這塊重要陣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濃郁的語言環境和學習氛圍,讓學生形成用英語思維,時時處處說英語、用英語的好習慣?!笆炷苌伞保晳T變成自然,學生們在課堂上會情不自禁地想說英語,愛說英語。
現在我執教的高一年級,平時我注重用英語與他們進行交流,課堂上幾乎不講漢語,長此以往,許多最初不敢說不愿說英語的同學慢慢地也習慣了用英語交流,先是簡單的詞、單句、詞組,現如今,很多同學會以長句、段與我交流??粗麄兠恳淮蔚倪M步,他們那一雙雙由于成功而閃閃發光的眼睛,我更加堅定了信心。
日本諺語云:提燈的人要永遠走在隊伍的前面。而教師即是如此。隨著新的教學理念的深入課堂,教師的觀念也應隨著調整轉變,我們的知識也應及時更新,自身及時充電才能跟上時代。我們每一位英語教師,只有不斷地積極地拓寬,加深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才能適應新教材的嚴要求,才能輕松應對新的機遇和挑戰。
篇5:高中英語教師反思周記<\/h2>
這一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英語教學交流會。教學經驗豐富老師在英語教學方面的成績和方法真是令人敬佩。作為一為英語教師,要有飽滿的精神狀態,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去帶動學生;取長補短是每位成功人士的必備素質。因此多聽課,多看優秀的教學視頻是極有幫助的;傳授知識要深入淺出,自己深入理解,然后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教給學生,這非常需要功夫;要樹立新課改的意識,切實貫徹自主、合作、探究學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真正的主人,教師當導演,學生唱主角,把學生推向課堂前臺,推進素質教育;要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不說一句廢話,句句針對教學目標;抓兩頭,促中間,實施分層教學。
聽了優秀老師的一席話,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英語課,總覺得沉悶了些,于是我決定要嘗試改變——讓學生自己來講!我試了幾節課,效果還不錯。課堂氣氛很活躍,沒有一個睡覺打瞌睡的,學生們都很興奮,上來講課的學生也很有小老師的風范。美中不足的就是給他們準備的時間比較短,講的時候學生有些緊張,知識點基本用法都能講到,但給出的例句較少,這說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還是不行,以后要多給他們時間準備,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篇6:高中英語閱讀教師教學反思<\/h2>
閱讀教學傳統模式常常是單一的自下而上模式,只是把課文作為單純向學生傳授語法及語言知識的載體,重在老師的講解,忽視了培養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傳統的閱讀理解提問方式也常常停留在對所閱讀文章的表層理解層次上。如何借助這些課文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水平呢?這是一個需要師生互相合作的工作。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程序,讓學生的閱讀和討論交流相互交叉進行,從而使閱讀課既達到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效果,又能較好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接受的信息轉變成交際實踐的內容。通過使用交際化的手法進行閱讀教學,為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學過程由教師、學生、教材、方法四要素組成,這四要素所組成的六對關系只有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才能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在進行閱讀課教學設計時,不能只考慮教師的意志,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思考,讓學生有話可說,并樂于說。
一、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閱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欲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二、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英語閱讀教學中要突出“學”字,從讓學生“學會”轉到培養學生“會學”,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指導學生認真預習
高中閱讀課文長,難度大,抽象概念內容多,形象思維內容少,語法現象較復雜。因此,對學生來說,認真預習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學生沒任何準備走進課堂那么學習肯定是被動的,教師講解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演示什么,學生就看什么。這樣的學習有什么主動性呢?預習看起來是學生的事情,但教師精心指導是十分關鍵的。教師要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指導學生認真預習,并寫出自學筆記、提出自學中遇到的疑難問題。譬如安排學生針對有關問題做些準備,要求學生課前利用工具書預習生詞??梢越o學生布置問題回去思考。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接受新知識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更好地做到知識的遷移,并使學生受益終身。
2.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學生踴躍參與,最關鍵的是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充分發揮教學民主,為此,教師要妥善引導,要盡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去。為此,要做到:
要營造寬松、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盡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盡量讓學生動。
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閱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閱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閱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閱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閱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閱讀材料采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由于閱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閱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增加語言實踐量,延伸英語閱讀空間
高中每單元一篇閱讀課文所選的文章都是好文章,他們內容豐富,涉及面廣,課文中所反映的中外文化習俗、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比賽、飲食衛生習慣等等都喚起高中生的注意和興趣。但是,從培養閱讀能力的角度來看,僅限于課文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狹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每周選擇三到五篇難易適中、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讀物,打印出來發給學生課后閱讀,并要求他們做相應的閱讀理解題。
四、英語閱讀教學應滲透人格教育
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當前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高中英語閱讀教材是一套集思想性、科學性、趣味性與實用性于一體的好教材,具有很強的思想性。閱讀教學應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因此,教師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滲透思想品德以及愛國主義教育。
此外,在教學中還可根據教材需要利用討論等方式進行教學,融德育教育于教學中,這不僅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這不正是素質教育的宗旨和目的。當然,在閱讀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最重要的還是教師正確地認識英語閱讀教學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
篇7:高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h2>
“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是外語學習者成功之首要因素。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過程中影響學習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學習者的情感控制。認為自己“民主、開放、平靜、體貼、樂于助人、聰明、富于邏輯性和考慮”的人,一般來說,其學習外語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與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極大的學習者。另外,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學習者會出現焦慮、沮喪煩躁不安等情況,外語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注意對外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和控制。
外語學習區別于嬰兒學習母語過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是“情感”。一般來說,嬰兒學習母語是一個自然的社會過程,語言學習是學習一種表達情感的方法,而外語學習則涉及到角色轉換等諸多的社會心理因素,有時甚至涉及到個人尊嚴、倫理道德等方面的問題。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計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建立靈活的課程目標體系,使之對不同階段與不同地區的英語教學更具指導意義;建立多元,開放的英語課程評價體系,使評價真正成為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建立規范的英語教材體系以及豐富的課程資源體系,以保障英語課程的順利實施。因此,根據高中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與學業發展的需求,高中英語課程應該強調在進一步發展學生綜合語言能力運用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與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與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未來發展與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就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在:
首先,教師要不斷進行教學反思。廣泛的反思性教學實際上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對教學不斷反思、對業務不斷提高、對自我不斷發展,以促進教師發展朝終身化方向發展。反思將強化教師的創造性、激勵個人成長愿望、有益于傳授主要知識和培養課堂技能,養成教師的專業氣質。以高標準進行反思性教學的教師將逐漸形成敏銳的專業判斷力,使英語教師更加專業化。這就要求教師要克服一次性學習的觀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使每一堂課的教學都成為教師反思和提高的機會。那么受益的學生就遠不只一堂課、一個班級。自我發展的終身化就要求知識必須不斷更新,那么英語教師的備課就要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隨班級、學生的不同而變化。這就意味著要求教師的每一堂課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陳出新,無形中培養了教師終身學習、終身發展的意識。英語教師要力圖把每一堂課都當作提高自己教學質量、指導課堂教學、拓寬自己專業眼界的機會。因為無論一個教學過程多么好,都可以改進或改革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需要。
其次,分析自己的教學經驗,寫教后感,有規律地反思成功或失敗的經驗。還要經常分析教學實踐與學生學習之間的關系,以開放的心態對待創新,把學生的需要與長期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一旦養成終身的自我評估習慣,教師將不斷地挑戰自己,發展自己,從而把專業的成長與發展和賦予課堂教學以活力當作自己的責任。
挖掘學生和當前語言教學的知識深度、開拓他們知識的內容廣度、促進學生和教師的認知發展。要明確地認識到英語教學是一個發展的領域,所以英語教師要經常研究教學實踐,精通專業人文知識,同時還要了解英語教學的前沿問題,跟上學科的發展。通過創新,通過各種方式主動研究自己的教學,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領域,自覺養成終身研究的習慣。再次,英語教師要不斷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質量,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形成自己教學行為原理,促進終身自我發展。還要經常與同事交流、參加集體備課和研討課,以類似的研究強化終身型的學者氣質。另外,為更新自我知識,還要積極地與其它學科教師進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學習,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以教師和學習者的身份繼續發展自己。同時,參與同行教師的教學、歡迎同事以他們的觀察幫助自己做自我評價,或學習其他在教學上富有經驗的教師。從而提倡內部合作與團隊精神,實現跨學科、跨層次教學。新課程要求我們從以知識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認識高中英語課程的目標與定位。長期以來,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的都是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目的是為了高考能夠出好成績。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帶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語言對青少年進行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陡咧杏⒄Z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是培養公民素質的重要過程,它既要滿足學生心智與情感態度的發展需求以及高中畢業生就業,升學與未來生存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滿足國家的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高中階段的外語教育有多重的人文與社會意義”。從這里可以看出,新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與創新精神為目標,共同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教師要樹立新的學生觀。我們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重新認識師生關系。過去我們教師把自己作為中心,要學生圍著自己轉。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素質教育的精神要求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情感,個性,需要與發展的愿望。因此我們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要鼓勵他們的創新精神,采用有利于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的教學思路與方法,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同時,要尊重學生中的個體差異,盡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總之,語言學習得是終身的過程,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語言能力,讓他們效仿或超越自己;并終身致力與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的技能?!敖毯蠓此肌边@一活動使我們的教學工作不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不斷提高和深化的過程。教師在“思”中學,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和創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名副其實的擔當起宣傳新課標的重任。
篇8:高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h2>
在日常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困惑:一節課自己認為備課充分,知識講解透徹,應該有好的教學效果,而事實上呢?學生一個個無精打采,興趣不濃,教學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經科學證明,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續地高度集中,如果課堂乏味,很容易導致學生精力渙散。第二,老師一節課從頭講到尾,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導致學生大多處于事不關己的淡漠心態之中。第三,老師沒有利用多種有效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我在教學中采用一種新的教學方法——課堂生活化,即教師應在《新課標》指導下,努力創設生動和真實的語言環境,形成在動態真實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活動的積極性,讓生活走進課堂。
在有效的英語課堂里,老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課堂上,教師的滿堂灌會導致學生的懶惰。要使課堂有效,學生就得勤快——動起來。手動:勤做記錄;眼動:跟著老師走;耳動:認真聽;腦動:勤思考。只有學生親自去思考、實踐,才能給他們帶來最大的益處。我們教師應是引導學生動起來。
有效的英語課堂里缺少不了教師的積極調動。教師情緒的高漲、教師的鼓勵及贊賞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是有效課堂里不可缺少的因素。有效的英語課堂里少不了孩子們的朗朗讀書聲。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語言的輸出。語言的記憶離不開朗讀。書讀百遍,其意自見。有效的英語課堂還應留有讓學生思考的時間。當然,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還包含很多其他的方面:
一.課前準備很關鍵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非常重要,老師必須要有效的指導,制定好教學目標,重難點,花更多時間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展示導學案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如果我引導得好,學生學習就很積極,主動,他們不僅訓練了某一方面的技能,也學到了重難點。但是如果我沒有充分做好備課準備,或者引導不切合學生實際的話,課堂效果就不好,不能調動全班同學參與。
二.課堂提問應具有啟發性
教師課堂提問一定要有啟發性,能使學生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在內容上要和重難點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印象,解決疑難,提到課堂效率。要在教學生長處設問,以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在形式上要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三.訓練應少一些常規訓練,多一些問題解決
教室選擇訓練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應選擇,開發,收集和創造實際問題情景來為教學服務,可以通過游戲,對話,編故事等來達到訓練重難點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
此外,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教師自身的要求相當的高。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了解學生,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必須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1、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首先,教師要有激情。充滿激情、富有詩意,用全部心血和智慧去教書育人,應該成為我們每一個英語教師的座右銘。
其次,教師要有幽默感。適當地運用幽默,能夠縮小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就能把一些抽象的、復雜的教學內容以一種生動的形式表現出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師要會傾聽。傾聽同行的聲音;傾聽孩子們的聲音;傾聽自己的聲音。
第四,教師要有智慧。語言簡練、明確、有彈性。把握好學生學習興趣和英語知識學習的切入點,創設適合知識學習的情景,使英語課堂教學永遠保持一種清新的感覺,讓學生絲毫覺察不到教師人為的痕跡。
第五,教師要會表揚。適時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運用恰當的語言表揚他們,使他們產生積極而愉悅的心理。
2、了解學生,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講授新課時要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做到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小組活動為學生主要活動方式,面向全體學生,要求所有的學生通過活動來完成所給的任務。新課標要求注重語言的輸入更注重語言的輸出,語言就應該是在“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習得”與“學得”結合,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3、要靈活處理教材,創新教材
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活動。本課創設真實的語言環境,通過用圖片制作課件、學生表演、使用多媒體來組織課堂活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適當地增補、調整教學內容,使其符合現實、有趣和富有挑戰性。使英語課堂教學充滿真實性、趣味性、直觀性、形象性、有效性,使分散的知識系統化,書本知識交際化,課堂活動生活化。
4、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英語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對英語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學好英語知識,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從而實現育人的宗旨。英語新教材寓思想性、教育性于一體,在實際教學中,我一般會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以豐富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鞏固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以上是本人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思考。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圍繞素質教育開展,實施素質教育,培養適應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當前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只有不斷地反思,才能真正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篇9:高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h2>
成功的地方:能在教學之前充分地備好課。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一、關于備課
1、備學材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地備好上課的學習材料和老師的教學材料,所設計的學材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要有統一性,也就是說,所備的材料要與課堂的教學目標相一致性,學材的內容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要有針對性,即有深度,這里所指的學材的深度并不是說我們教師所準備的上課素材一定要難倒學生,而是應該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適合的材料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要有有效性,即我們所準備的材料應該能夠滿足不同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需要,以求達到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有效的進行操練和取舍。
2、備學生
作為一線教師,備好學生是上課好壞的關鍵所在。要想學生學習得好,我們就應該最大地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平等的學習機會。
3、備突發事件
有時侯,課堂上都會發生一些事先可能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但是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做到未雨綢繆。把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都想在前面,這樣,即使發生了意外的時候,我們也能坦然面對而不是束手無策,并且因此而導致課堂的效率降低。
4、備教學設備
這也是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的事情。譬如,我們已經把要去上的課都做成了漂亮的PPT??墒且蛔哌M教師室,才發現今天教室里的多媒體壞了,不能使用了。
以上都是我們在上課前,也就是備課必須考慮的事情。我在十幾年的教學過程中,都充分地考慮了以上這些。
二、上課
課堂上,我充分地遵循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些指導性的理念:圍繞三惟目標去開展課堂的一些教學設計和活動。其實,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無時不刻地貫穿于整堂課中。只要我們在課堂上能充分的考慮到這些目標,有了目標意識,那么再加以巧妙的課堂任務設計,讓學生參與其中。這不難做到,同樣,這樣的課堂沒有學生不喜歡。十幾年來,沒有學生說不喜歡我上的課。甚至有的學生上大學了,最后工作了,電話里還是說:SHEILA,真想回去再聽聽你給我上課,久違了!
三、課堂和課后作業
我聽了不少課,有的老師布置作業和課堂練習,缺乏兩個原則:統一性,層次性。所謂統一性,設計的練習與上課的總教學目標不吻合,脫離目標,那就叫做無的放失,你說這樣的練習設計能有效率,能提高學習的英語水平嗎?
能提高學習學習的興趣嗎?否也!同樣地,作業設計沒有層次,就不能滿足有些學生的需求。長期以往,將會是學生厭學煩學,老師苦教而低效,學生越來越成為英語低能而不思進取,望而生畏,逃之夭夭!
篇10:高中英語教師個人教學反思<\/h2>
教學貴在反思總結,這是在教學不斷取得進步的重要一環。教學也是一種藝術,我也一直把這句廣告詞作為激勵自己的座右銘。要想作到更好,就必需對過去的工作進行不斷的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查漏補遺。與文科班學生相處一年多,尤其是到了高三的最后幾個月,我們更要做好總結反饋,分析學生,分析學情大打好最后的攻堅戰。
(一)對英語教學的重新認識
1、學習外語與情意的關系。外語課堂教學既是一個掌握外語的認知過程,也是一個激勵情意的過程。課堂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包括情意和意志。情意包括動機、興趣、態度、氣質、性格和良好的習慣等。學生在學習、掌握外語的過程中伴隨著傳遞情意的活動,學習外語和交流情意相互間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組成一個整體。情意的產生受學習外語認知活動的影響,學習外語的認知活動能促進情意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由低層次向深層次發展。在高三階段,隨著高考的臨近,學生的壓力日益增加,心理上有經常的波動很正常。這就更要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緒,在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創造良好的心理學習環境。學生初學外語時,會產生一種好奇心,好奇心不斷獲得滿足,從而又產生了求知欲;求知欲不斷獲得滿足,進而樹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不斷增強,并與崇高遠大的理想相聯系和強化,可使興趣發展得更豐富,從而形成認知興趣。因此,教師在外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掌握語言知識和運用語言能力目標的完成,又要重視情意目標的實現。但是,當前有些外語課堂教學還未把情意目標提到教學議事日程上來,或者有意無意地把它忽視了。
2、語言知識與交際能力的關系。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為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這種能力只能通過實踐訓練才能獲得。語言知識的傳授不能代替聽說讀寫技能訓練和為交際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在教學中將掌握語言知識、培養言語技能和為交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學習了“天氣預報”這一課后,我除了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所學句型自由對話外,還找來多期China Daily,讓學生參閱天氣預報這一版進行對話。學生在自由交談中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擴大吸收了書本外相關的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在交際活動中還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讀、寫和語言交際的能力,達到了多元培養目標。
(二)教學理念的反思
面對新教材,首先思想觀念要轉變,有了新的觀念才能接受新事物。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應。因此,為了適應新課程,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觀。教學活動以學生在課堂上做事為主,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助和監控,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能力的發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人?!耙磺袨榱藢W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主體觀。
(三)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業務水平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學習的社會,社會科技日新月異,不懂得的東西太多,要學習的東西更多。我每天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現實性、前瞻性的教育教學理論,進行學習研究,并在自己的工作實踐過程中運用理論,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益。
教育是一種愛心的奉獻,來不得半點的虛假,教育沒有失敗只有成功。因為我所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一群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生命給予我們的只有一次,既然選擇了,就踏踏實實的走下去!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篇11:教師工作反思總結<\/h2>
首先,自覺反思是教師成長的精華所在。我們應該明白這樣一個事實:單憑在師范院校的書本上學到的有限知識和工作的熱情,來做好教育工作是遠遠不夠的。同樣,單憑若干年教學經驗而確定一個人具有做好教學的能力在邏輯上也是不嚴密的。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1989年提出著名的教師成長公式“成長=經驗+反思”,“反思”比“經驗”權重更大,“反思”是心理學上較高層次的批判性思維活動,自覺的反思是教師成長的精華所在。校長更需要反思。
其次,從反思中尋找支撐。你能常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嗎?如果他的回答是“NO”,就要勸他改做教師以外的新職業了,他可能沒有資格從事教師職業。因為,你的教育行為有可能太盲目,行為思想的支撐太模糊,而且嚴重缺少反思精神,這是最致命的。教師天生就是個反思性職業,沒有反思習慣,正如戰士上戰場沒有帶槍一樣危險,你每天的行為含有太多冒險成分。有的教師說:“我們班里學生的成績高?!边@可能對于教育外行來說是有說服力的,但教育內行有理由懷疑你的學生高分低能,懷疑你的學生在強大的考試壓力下的心理是否健康,懷疑你的學生是否用青春期的身體健康換來了高分……
最后,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線”網上發表了《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開業啟事》,投保條件為:“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皆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來小公司?!崩碣r辦法為:“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躋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賠百,即現投萬元者可成百萬富翁或富婆?!边@是我所看到的最具特色的“保險公司”,它在相信人的巨大潛力的同時,又內含了一個“持之以恒,十年不止”這樣一個必備的條件。兩者的結合,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許多教師的成長經歷表明:讀書、思考、寫作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也是改變廣大教師生存狀態的最佳投資。讀書,可以使教師的精神不再貧乏,生命不再貧弱,人生不再孤獨;思考,可以使教師的精神不再空虛,生命不再蒼白,人生不再無奈;而寫作可以使教師的精神更加專注,生命更有意義,人生充滿希望。這二者,對每位教師而言,都是能夠做到的。
篇12:教師工作反思總結<\/h2>
這個學期開始的幾個星期,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都無精打采,都疲倦不堪,上課的時候,學生聽得很辛苦,老師上得也很是辛苦。為此,我嘗試著各種的方法,想盡快調動他們的各方面的積極性和興趣。而我自己也要求付出在短時間內能收到成效。有時自己也會感到疲累,因為老不見太大的成效。但心里更多的是焦慮。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后,我開始使出渾身解數。慢慢地,我發現學生真的在進步了。而我,也突然領悟,原來自己在前段時間里一直缺乏對學生的耐心和信心。教育需要耐心和信心作為調味,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在這個月里,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資源,使其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從而調動學生上課的興趣。比如說,在學習第六單元的《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時候,我運用音頻資料對毛主席的歌唱導入,使同學們初步感受人民對毛主席的愛戴;在學習〈王二械的時候,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學生在悲切的氛圍中感受二小的偉大;在學習〈快樂的節日〉時,我又和學生們一起學習歌唱〈快樂的節日〉,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信息技術資源的利用使得課堂變得很活躍,學生學起來也更容易融入課文的情境,從而促進對課文的學習。
在這個月中,我也盡量給時間學生思考,給學生信心,給學生耐心。比如說,我在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因此我們班分了8個小組。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合作起來總是很亂,每當這時候,我總是皺起眉頭,然后喊停,然后重新說一次要求。慢慢地,學生們基本上可以適應這種合作方式,而且他們會自發地選出一個負責人,在我沒有要求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小組互助學習。這不僅大大提高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更加有效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而我也在從中認識到,自己一味追求眼前的成效,沒有完全相信學生的能力,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耐心。世界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果,都是在不斷地進步發展中逐步成長完善。
這一年來,在校領導的帶領和各位老師的配合下,我認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積極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任務。下面我把本年度的工作做簡要的反思并對下一學年的工作做如下設想:一、本年來工作基本情況:
1、廉政建設。本人在工作中嚴格約束自己,淡泊明志,廉潔從教樂于奉獻,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不收取學生及其家長的任何財物。
2、師德師風。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熱愛教育事業,關愛學生,注重小節,修煉人格,尊重家長,服務家長,廉潔從教,不謀私利。
3、教學實績。-第二學期擔任四六年級班主任及語文學科教學工作,無安全事故發生,無學生流失。2012-度第二學期六年級語文在鎮組織期中檢測獲得第一名。2012-20第二學期四年級語文在鎮組織第二次月考中獲得第一名。
4、教育教學方面。備好課,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考慮教法;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積極參與聽、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
二、批評與自我批評:
1、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面現象,沒有從實質上進一步進行深入研究。因為帶的學科不是自己本專業,所以對于教材研究不夠透徹。
2、教研力度不夠。多年來只是備課、上課、聽課、批改作業,只注重課堂教學,教研力度不夠。
3、對于班級管理還缺少得力的方法。三、下年度工作設想:
通過深刻查找剖析,針對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今后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將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做好以下幾點:
加強自身建設,提高素質。
1、在政治理論素養上下工夫,加強對政策理論水平的提高。2、在業務,在專業知識、法律法規方面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全面發展。
強化責任,提高效率。樹立強烈的時間觀、效率觀、質量觀,同時變壓力為動力,積極促進自身能力的不斷提高。開拓創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在工作中勤觀察、勤思考,全心全意做好教育教學各項工作。
總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獻。
篇13:教師工作反思總結<\/h2>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凸顯。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個維度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學前臺。但是,從筆者所聽過、看過的教學觀摩課中,也產生了一些疑惑,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對課堂流行語的反思
隨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這些流行語的產生本身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學對人本的回歸、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
1.“請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課堂上,教師言罷,教室里立刻人聲鼎沸,場面極為熱鬧。但學生喜歡的方式真的只有大聲朗讀么?這跟教師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在小學階段,教師比較強調高聲朗讀,因為,這樣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師檢查。但是,其他的閱讀方式學生難道就不需要掌握了么?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就明確提出了要“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退一步說即使學生已經掌握了各種閱讀方式,也不要總強調“用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學生不喜歡的方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隨心舍棄了。比如默讀和瀏覽,要求學生將字碼直接譯為意碼,這是一種高心智的活動。《語文課程標準》對默讀提出了具體的分段要求:第一學段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第三學段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學習、運用默讀。但在學生自主選擇時,往往避難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歡的方式讀,極易讓學生產生遇難逃避的不良心理。
2.“你學懂了什么”。
教師話落,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場面熱烈感人。教師或全盤肯定,或蜻蜓點水式評價,不深究,聽之任之。仔細品評,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是多層次、多角度、多側面的,可謂競相紛呈。然而遺憾的是,教師的種種表現常缺乏針對學生語言表達加以點撥、引導及在情感體驗上體現“撥云見日”的功力,給人以“神龍見首不見尾”之感。更令人遺憾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的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下一環節的教學幾乎又是從“零起點”開始,很少去考慮學生已經獲得了哪些信息,造成資源浪費。
3.“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
如同在語文課堂中設置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敘事、或狀物、或說理。結構或并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
4.“你真棒”。
現在教師視批評如越雷區、如履薄冰,似乎稍有批評就會扼殺一個“牛頓”,夭折了一個“愛迪生”。殊不知,一味這樣只會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溫柔殺手”。當課堂上激烈爭論的學生期待教師的明辨是非時,教師所給予的“你們都有一定道理”“你們都很聰明”就會弄得學生摸不著頭腦,不知自己的觀點到底對不對,這種不分是非、不置可否的賞識,只會對學生正確理解知識造成誤導。用鼓勵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種方式。然而,我們在提倡表揚、獎勵、賞識的同時,一定要注意賞識的分寸。
二、對課堂學習方式的反思
1.“自主”與“自流”。
“你喜歡學哪一段?”“你想先學什么?”“你想怎么學?”讓學生自讀課文、自定學習內容、自選學習方法已是當今閱讀課上的“流行曲”。的確,它能高揚學生的主體精神,是物本向人本的提升,是認識活動到生命活動的提升。然而凡事都有個度,當新的課文還沒有成為學生產生強烈閱讀欲望的“誘因”、學生還沒有對閱讀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內驅力時,便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還有,在匯報時,學生匯報什么,教師就教什么,自己沒主見,教學無主次,完全處于被動應付地位,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學習離不開教師,自主學習的確需要寬松的教學氛圍,但為了讓學生去自主,教師讓出“平等中的首席”,甚至不去組織學生學習,退出教學的舞臺,成為一個旁觀者,這實質上是把自主學習異化為了放任自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只有一個地球》,在學生初讀后問學生:“此刻你心中有什么滋味?是不是覺得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接著讓學生說感受,談體驗。學生一會兒說酸,一會兒說甜,一會兒說苦,東一榔頭西一棒,雜亂無章,學生說到哪兒,教師就跟到哪兒,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主導權,對教學無組織,對學生不引導,弄得學生和聽課的教師如墜霧中。我們既反對教師牽著學生鼻子走,也反對教師跟著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2.合作學習“拉郎配”。
“合作學習”目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欲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匯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于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一種裝飾。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曼谷的小象》,一節課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后,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后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小象拉車、洗車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小象怎樣,哪些詞語表現了小象的聰明、乖巧?小象為什么會這么聰明、乖巧?”第三次大組交流:“假如不要小象幫忙,我們還有哪些辦法把車拉出來?”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余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我們認為合作學習不只是一種外在的東西,而是一種精神和內在的品質。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合作學習要把握契機,精心設計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求、呈現的方式、學習的組織等。不要大事小事必合作,每一次合作學習都要有合作學習的必要、合作學習的價值,否則這種合作學習就會浮于表面。
課堂教學中以下幾種情況比較適宜使用合作學習:一是出現了新知識,需要培養探索、合作能力時;二是遇到大家都企盼解決的問題,而依靠個人能力又不能實現時;三是學生意見不一致且有爭論時。
三、對語文課堂學習內容的反思
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比欢?,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
有的課堂注重知識內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這較多出現在教學常識性課文時。
例如,一位教師教學人教版第七冊的《新型玻璃》一課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么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后向大家匯報。”學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于課文是如何借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說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專挑“科技含量高,網上資料多”的課文讓學生研讀,但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征,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
例如,某教師教學《家》時,這樣活躍課堂,進行學科整合:1.白云、小鳥、魚兒、種子的家都在哪里?它們的家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張開想象的翅膀,當一回小畫家,畫一畫它們的家吧。2.讓我們再來當一回小音樂家,唱一唱《娃哈哈》和《大中國》,邊唱邊做動作。
我們不能否認,繪畫、唱歌、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松、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么時機走進語文課堂,學科之間究竟以什么方式整合,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服務,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為整合而“湊合”,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瞻前顧后不好,裹足不前不好,邯鄲學步也不好。擁有可貴的靈魂思想,善于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鑒的同時,減少在左右搖擺中的機械追隨與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語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現在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上驳氖?,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凹とぁ睒O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所謂的“開放的課堂”不是我們所認為那種放手讓學生自由去學的課堂,而是應該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學習的課堂。
篇14:教師工作反思心得<\/h2>
一、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
1.探尋適合學生的教學思路。
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根據預習提綱閱讀教材、提出問題,再通過設置適量的、能夠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情境或案例,讓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用口表達,使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認知、體會,進而獲得新知、品嘗成功。
2.確立適合學生的學習原則。
我要求學生在學習中多觀察別人、對照自己、不斷總結,用自己的腦思考、用自己的眼觀察、用自己的耳聽、用自己的嘴說、用自己的手操作,即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經歷來學習,在親身感受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此,我給學生總結了一個原則,就是“善于總結、學會欣賞、正視不足、修補遺憾”,并在教學中始終不渝的地貫徹它。
3.打造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我常常把書本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把典型的事例恰當地運用于教學中,我還告訴學生,多觀察社會,多留意生活,“處處留心皆學問”,要求他們平時多觀察、多積累。這樣,他們的知識就會越來越豐富,書本上的東西學起來就會越來越容易。
二、搞好教學的調整與優化
適合學生的教學需要不斷探索和完善。在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效果如何,路子對不對,還得由學生來定論。為了讓學生學得更好,我經常在學生中以個別座談、課堂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據調查結果,我及時調整教學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逐步確定了一套可操作的教學流程:通讀教材—提出問題—教師點撥—閱讀思考—交流展示—對比總結—彌補不足—鞏固提高。
三、影響教學的幾個因素
1.學生與學生的差異較大。一些學生綜合素質較差、基礎不好,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難度。
2.家庭教育的錯位和缺失,導致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難以有效銜接,學生行為習慣差,厭學現象嚴重,這些情況給教學目標的落實帶來了一定困難,需要引起注意。
總之,我今后在教學實踐中應考慮更多的可能影響教學的因素,逐步優化教學環境,創造一種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
篇15:教師個人工作反思<\/h2>
本人____省教育學院??飘厴I,教齡7年了,中學二級教師,長期擔任中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通過我校這次師德師風的學習教育,我對師德師風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較明確的認識,對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內容也更熟悉了。對照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認識到,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準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自我剖析我所存在的問題有:
1、在依法執教方面,盡管我能夠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能夠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沒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但學習和宣傳教育政策不夠深入,有時候還存在消極的教育言論、行動等問題。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師從嚴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職業行為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這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首要準則,我有時候放松了或不注意這個準則。
2、在愛崗敬業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熱愛教育、熱愛學校,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傳播有益學生身心健康思想。愛是教師職業的基礎,愛崗敬業是教師處理與教育事業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基礎前提。但有時候我對待工作還不夠盡職盡責;在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等方面,偶爾有敷衍塞責現象。
3、在熱愛學生方面,我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導,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在平等、公平對待學生,特別是要求學生方面,還不夠嚴格。熱愛學生是教師處理與學生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全部教師職業道德的精髓。愛是教育的萬金油,當教育之愛成為普照的春暉,師生之間愛的能量就會在交換與互動中不斷裂變,釋放能量,產生一個個教育的奇跡。如何激發愛心、永保愛心,我尚待努力。
4、在嚴謹治學方面,我注意樹立優良學風,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師德的基礎是愛,核心是專;我注意嚴謹治學,提高業務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缺乏長期性,教育教學方法還缺靈活性和改進力度,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還不夠快。教師自身的學識與道德水平即師德,在潛移默化中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學生,也影響著學生對我的看法,進而影響著師生關系,所以我必須不斷學習。
5、團結協作是教師處理與同事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優化校內育人環境的關鍵因素。這是教師的職業特點所決定的。在團結協作方面,我基本上能夠做到謙虛謹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學習、相互幫助還不夠理想;我能夠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也關心集體,積極維護學校榮譽,但對如何更好地共創文明校風,還缺乏智慧上的協作;我應當通過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
6、尊重家長是教師處理與學生家長之間關系的準則,是促進教育合力的形成,提高育人效果的重要環節。在尊重家長方面,我愛聽取學生家長意見和建議,取得支持與配合,但由于本單位工作特點,決定與學生家長聯系相對減少;在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方面還不夠積極。
7、廉潔從教是教師處理教育教學活動與個人利益之間關系的準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應當注意保持的品德。在廉潔從教方面,我堅守高尚情操,講奉獻,不謀取私利,但在自覺抵制并反對社會不良風氣影響方面,顯得不夠有力。
8、在為人師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會公德,注意處理個人職業勞動與自身人格塑造之間關系的準則,衣著整潔得體,語言健康,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作風正派;但身教注重不夠,律己不夠嚴格,語言規范性有優待加強,缺乏對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9、在優秀教師的為師三態:敬業、愛業、精業方面,我沒有堅持“敬業——愛業——精業”這個教師職業成長的基本主線,也沒有政治把教師的“紅”與“?!苯豢椇靡员阕约焊斐砷L。
10、在走優秀教師的精業階梯方面,快樂的心態我還沒有更好地養成,所以不好脫俗,更難超人。如何養成、永葆快樂的心態,是自己健康的成長過程的藝術時空的光與色。
11、人最好的素質是習慣。優秀教師的良好習慣我還沒有具有。比如,學生中心的確立;行為、道德兩種示范的發揮;事業的感情、對象的熱情、生活和工作的激情等三種情懷的葆有;教學對話、公平待生、政工藝術、自身學習四種理念的提升等等良好習慣,都有待我的努力養成。
二、我存在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是:
1、現代教育理論、政策法規學習不夠深入,放松了依法治教這個準則。
2、愛心沒有很好的培養和樹立,因而愛心的激發、永保不夠而出現敷衍塞責現象。
3、缺乏刻苦耐勞精神和態度,因而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還不夠快。
4、缺乏協作精神,因而依靠集體的力量,群體的智慧,合作創共贏方面就軟弱。
5、沒有理解社會辦學,全民教育思想,因而正面宣傳教育思想和方法不夠積極。
6、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標準,缺乏對為人師表是教育事業對教師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7、缺乏對優秀教師的為師敬業、愛業、精業方面的“紅”與“?!钡男逕?
8、放松了對世界觀的改造,不注意養成并永葆優秀教師所具有的快樂心態和良好的教育習慣。
三、我就以上存在的問題的改進措施:
對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如何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和對優秀教師的要求,我擬定如下6項整改措施:
1、堅持理想,堅定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信念。
思想上清醒、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理論要強。為此,我必須做到:切實加強黨教育理論學習。約束自己,認真整改;繼續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先進而純潔的現代教育觀。
2、完善學校教育管理,增強制度的嚴肅性。
注意加強學校教育制度的宣傳工作,虛心聽取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增加自己對教育不良現象做斗爭的勇氣,樹立良好教師的自我形象。
3、轉變作風,積極工作。
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地做好教育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嚴格要求,自我加壓,始終保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教育、為人民服務。
4、加強語文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綜合素質。
我必須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一是從實踐中學,向廣大的教職工學習,學習他們先進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從書上學,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業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訓學,不斷加以改進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豐富人生。
5、我必須搞好培訓網站,利用“三網”教育資源為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為學校謀發展,為同學們服務、為老師們服務。始終記住“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名句。
6、我還要繼續正確地對待群眾提出的各種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從群眾意見中看清自己平常沒有察覺或沒有引起重視的缺點和不足,虛心接受群眾的意見和建議,解決好自己的師德問題。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再提意見,批評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