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讀后感|詩經讀后感(集合十三篇)
發布時間:2017-10-19詩經讀后感(集合十三篇)。
詩經讀后感 篇1
【如初】
悠揚而婉轉的歌謠,唱盡了西周至春秋的風華,最為純潔而美麗的愛情,由此被頌揚,我們應當慶幸這一部《詩經》的流傳,因為讀詩,能讓我們的心靈純凈,回到最初的起點,無關于任何的事物,從此心境安寧,與塵世的浮華分離,獨享著心靈一隅的心安之處。
《詩經》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詩經》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它風格樸實自然,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的風俗,并率真的表達了思想感情,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由此可見《詩經》是一部可讀的可深入體會的儒家經典。
孔子有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薄对娊洝分写罅康年U述了純潔的愛情,有朗朗上口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朗朗上口;“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深情;有“榖則異室,死則同穴”的無怨無悔·;·;·;·;·;·;沒有任何的掩飾,這就是愛情的純潔與美好,而這恰恰反映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本質,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同這愛情一般美好,無謂世事的變遷,它依舊與《詩經》一般富有深沉而又簡單的含義,它是那樣的熠熠生輝,仿佛是夜空中那顆明亮的星,照亮我們前方的路,指引我們前行。
孔子又云:“不學詩,無以言。”《詩經》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那純潔美麗的愛情,更甚于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碰撞,《詩經》也教會了我們為人處世的道理。君子處事,應當投桃報李,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作為君子應當有如美玉一樣溫潤的性情,如“言念君子,溫其如玉”;當我們面對困難時,應當同仇敵愾,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詩經》中的品質,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品質,它猶如傲雪寒梅,在風雪之中傲然挺立,這是來自于中華民族骨子中的不屈不撓。我們的傳統文化由先人傳承,歷經曲折,卻依舊沒有埋沒于歷史的長流,因為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深遠的影響,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也許就在一詞一句中傳承下來的,由詩至詞而曲,漫長而悠遠的歷史歲月中,慢慢傳承、幾經沉淀。而以現代來講,傳統文化是璀璨的,但傳承是艱難的,因為現在的人們,由于生活在這繁華而喧囂的城市中,浮華早已改變人們,于是,人們的內心的浮躁毀了一切。所以,傳承傳統文化便越來越艱難,心中的平靜越來越難求,但讀《詩經》便可撫平人們內心的浮躁,因為《詩經》是最初始的。它沒有任何的華麗的裝飾,可它依舊是璀璨而華美的,依舊有著一種神奇的魔力,因為這就是它的本質,最具有文化傳承意義的本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于傳承傳統文化來講,初心是最為可貴的,亦是最難得的,若初心不忘,傳統文化便不會中斷。
《詩經》這一本書中,也許有著我們從未見過的字,有著難懂的意思和深遠的意味,但也許就是這些造就了它的不朽。靜心讀詩,你會有更深入的體會,會有來自于心靈深處的碰撞,這將給你的人生帶來一筆最為可貴的精神財富
四字成詩,四字成言,言盡一切,悠揚深遠,唯愿這一切美好如初。
詩經讀后感 篇2
中谷有蓷,暵其干矣。有女仳離,嘅其嘆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中谷有蓷,暵其脩矣。有女仳離,條其嘯矣。條其嘯矣,遇人之不淑矣!中谷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詩經《國風·王風·中谷有蓷》
魯迅說,人的悲歡并不相通。但是如果單單從表面上看,也許人們會有感到相互理解的時候,而不必產生對于對方煩惱的煩躁和厭惡感。
大多數的解釋對于中谷有蓷這首詩的看法是,一個女人遇人不淑,遭人遺棄,只得在山中感嘆不已。
但是也許事實并不如此,因為并不是人被打倒了就單純是被打倒了,痛苦也有其他的意義,比如說,詩經中有眾多的女子都是被遺棄了,那也不意味著消極,痛苦并非僅僅是摧毀,有的人反而勇敢對糟糕的過去說不,這也是相當好的經歷。
在詩經中,我們看到過很多女子都是被拋棄,有“氓”里面的女子勇敢地告別過去,還有“谷風”中女子也是被始亂終棄。
但是有一點相同的是,如果是要展現一個人的悲傷,心境的變化,這兩處都是從“我”的角度來寫的。
這里的說法并不是在胡亂解讀,因為從前兩首中,一個女子的喜悅,歡快,漸漸生出的緊張,哀痛,都是明顯可見的變化,但是在中谷有蓷這里,只是從另外一個人的角度看,他看到一個女子在那里,似乎有什么悲傷的事,他知道那女子發生了什么,但是他似乎無法真正地走近那女子,他不能隨便地去安慰,不能隨便地引起她的注意。
因為她的憂愁在那里,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要面對的事情,而那女子的經歷終歸是她自己的經歷,也許從這首詩角度,看過去的人“我”也正面臨了自己的困境,左思右想無法想出結論,于是就只能到山谷中躲起來,想要自己一個人安靜一下。
這樣看來,這首詩就沒有那么消極了,一個女子離婚了,她或許曾經有過美好的向往,或許對未來有過信心,總之,她正剛剛擺脫了一段不怎么好的經歷,現在正躲在山里,想要仔細思考這件事,也許沒有思考,但是不怎么想和其他人交流,因為必然會帶上自己的情緒。
在我看來,詩經的每部分應該都是相互聯系的,而“王風”里面的詩歌全部都是從“我”的角度去看的。那么即使說的是女子的嘆息,也離不開“我”的存在。
如果“我”也是遇到了無法排遣的事情,又遇到了一個有著自己的不好的經歷的人,會怎么樣呢?
在開頭所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把這句話放在這里,也許會產生非常好的反應。
兩個不認識的人,或者可以說完全沒有相同經歷的人,因為自己遇到了悲傷的事,發現了人的孤獨無法被同伴了解的事,于是想要躲避,想要逃避人世,可是在這種情況下,遇到了那個也是有著相同想法的人,也是想要躲著不見其他人,于是,人與人之間的親切和愛反而產生了。
人們在孤獨之中又重新發現了相似,而且構造了聯系,這種聯系真是不可思議,人在最本質上,的確就是這樣相似的。
詩經讀后感 篇3
最早接觸《詩經》,應該和大多數人一樣,是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開始的,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詩詞就連幾歲的孩童也能吟誦,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內涵的人卻是比較少的。其實,除了專家學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樣,從書架上隨意取下《詩經》,坦然自若地閱讀,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這也是我欣賞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說:懂得才能夠親近,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還有一種仿佛鼻尖輕碰的真實觸感。如此靈動的話語,非親身體會無以表達。
《詩經》的每一篇本質上都是潔凈的,沒有繁復的章法結構,沒有過度的語法修飾,沒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隱語。文字如一個獨立的天地,你立于門前,可看見喜怒愛恨如季節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間如花海蔓延的情與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現在天地之間,無拘無畏。
我真正注意到詩經,并且欣賞她是從《蒹葭》開始的。那是一種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边@一句寫愛情,達到了某種極致,如看著開在彼岸的蓮花——欲接近而不可得的絕望。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無論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潔,都為世所稀。
書中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安的獨特見解,那精辟的看法評論,精彩華麗的文字,語句,無一不將我們帶到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徜徉在詩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領略詩中主人公的羞怯、傷心、痛苦與快樂。毫無疑問,《思無邪》超越了一般讀詩之人的尋常范疇,帶給了我們很多不一樣的感受,讓我們逐漸享受起詩三百帶來的美好。細細品味,安所寫所品的精彩之處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來的一段也是經典。再難的詩句,在她的筆下就仿佛鮮活了起來,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準,如此讓人贊不絕口。個中的妙處,只有真正讀后才會有所體會。
詩經讀后感 篇4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于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狈驉傊厍笾?,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于“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云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癡人耶?夢境耶?每讀到此,不由喜《蒹葭》選自《詩經國風秦風》,大約是255年以前產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于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臍’、‘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低’?!凶尅?,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被蛑^:“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比恰皭矍椤闭f。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自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木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出兵護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平)。秦地包括現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域的民歌。
詩經讀后感 篇5
還沒讀完這本書,就忍不住想寫點什么。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書,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走進書里的詩叢里,和諧神秘的靛藍,自由雜亂的飛蓬,沉靜相思的艾蒿。我在記憶里搜索著與書中相似的植物的樣子。卻又想起韓育生作者說的,人們給這些屬于大自然的植物賦予名字,或適宜或不適,都不及植物本身所想要表達的深意。
作者的文筆干凈溫暖,這種來自詩經,熟悉的貼近心靈的松弛情緒,一次次安撫著最近郁悶躁動的我。
忍不住去做筆記,看著帶著自己個性的鉛筆跡重復著那些悠揚的詩句,內心也仿佛變得安然了,平靜了。
我至今還不知道詩經除了國風,王風,還有什么分類,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定會明晰。真的好喜歡詩經啊,那些穿越了前年飽含感情的詩句,很通俗或是優雅,都在灌溉著我,寵愛著我……給予我生而歡喜的力量
詩經讀后感 篇6
篇一:詩經》讀后感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 305 篇。原稱 “ 詩 ” 或 “ 詩三百 ” ,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 “ 毛詩 ” 。
關雎這是一首愛情戀歌,描寫一位癡情小伙子對心上人朝思暮想的執著追求。雎鳩的陣陣鳴叫誘動了小伙子的癡情,使他獨自陶醉在對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種種復雜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并存。
一位純情少年熱戀中的心態在這里表露得淋漓盡致。成雙成對的雎鳩就象恩愛的情侶,看者它們河中小島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詩人在這里采用了 “ 流 ” 、 “ 采 ” 等詞描述小伙子的心里變化過程。
其中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傳頌的佳句有 “ 窈窕淑女 ” ,既贊揚她的 “ 美狀 ” ,又贊揚她的 “ 美心 ” ,可說是前后呼應,相輔相成。又如 “ 輾轉反側 ” 句,極為傳神地表達了戀人的相思苦,后來白居易《長恨歌》 “ 孤燈極盡難成眠 ” ,喬吉《蟾宮曲 * 寄遠》 “ 飯不沾匙,睡如翻餅 ” ,都是從這里化出的名句。而最后一句 “ 鐘鼓樂之 ” ,又更是 “ 千金難買美人笑 ” 之類的》故事的原本。
透過無名作者的筆,我們被樸素的愛情和美麗如畫的風景深深打動
眾所周知,詩經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總集 , 是我國詩歌創作的源頭 , 它為后世的詩歌創作鋪墊了良好的基礎 , 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從《詩經》的表現手法看,賦、弼、行的運用是其最顯著的特點之一。 1.
賦,是直陳其事?!对娊洝分械拇蠖鄶滴恼露际褂眠@種技巧。如:
小雅中的采薇的詩句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它不僅有著鮮明的形象,而且通過情景對稱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興,是氣言托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如:
《陳風月出》中 ' 月出皎兮 ' 、 ' 月出皓兮 ' 、 ' 月出照兮 ' 等,使詩中人物更形象。 3. 比,顧名思義上打比方,典型篇章便是《魏風碩鼠》中利用 ' 碩鼠 ' 形象的揭示了深刻階級寄生蟲的本質。
總體來說,《詩經》中運用 ' 賦、比、興 ' 的手法是相當成功的。
《詩經》還富有現實主義精神,首推《國風》中的兩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諷喻詩。它們在內容上的主要特點是直面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藝術的主要特點是風格簡單、語言簡單、比較巧妙、人物真實自然生動、生活畫面友好動人等?!对娊洝吩趦热莺退囆g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傳統的主要特征,繼《詩經》之后,兩漢樂府民歌,魏晉南北朝詩歌,唐、宋、元、明、清文學,都繼承和發揚了《詩經》的現實主義傳統,出現了一些優秀的現實主義詩人和現實主義作品。
篇二:詩經讀后感
五百年的詩歌,三千年的歷史,儒家文化的傳承,在當今喧囂的世界,如清泉,純凈的姝心精神。
兩千年前,愛情在田園詩中生根發芽。不妨當個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于千頃沃野,彎下腰,采摘著屬于自己的快樂、憂傷,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加修飾,都能吟出動人的樂章。沒有直白的文字,對不起《詩經》原初的情感沖動,沒有含蓄的表達,難以讓《詩經》的愛情委婉動人。
本書以清新的筆調優游于《詩經》的田野中,采擷兩千年前田園牧歌里的快樂與甜美,那里有純真無邪的愛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詩經》,找回自然的和美與生活的快樂。
初夏的清晨,陽光明亮而柔麗地從樹葉間輕盈落下,碎碎地鋪滿翻開的《詩經》書頁里,異常美好。這顆善良的心在心底,生長蔓延,蜿蜒向窗外矗立的梧桐樹。在這個夏天,梧桐這種《詩經》中就有的遠古植物,在和風中落下清涼的樹蔭。
年少時候,覺得《詩經》就是一部愛情的詩歌,漢、溱、洧、淇之水,透徹清涼,我欲淌之;蕙、蘭、芷、蘅之花,招展美麗,我欲采之。在優美而濃密的詩句穿梭中,看著古河兩岸的男女,他們的歡笑與淚水、喜怒哀樂的愛情故事,讓人感動。
《詩經》中那么多的愛情真摯而生活化,沒有呼喊著偉大與高遠,但那些樸實無華的句子,讓人回味無窮。《關雎》中君子對窈窕淑女的熱切追求;《漢廣》中男子對游女的盼望與留戀;《擊鼓》里流傳千載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誓言;還有《木瓜》里不分貴賤的真愛饋贈,都是凡人真實的戀情,字里行間,樸素之美盡現。
除了愛,還有那個時代的工作和智慧。伴隨著繁星的隕落,先民們耕耘、狩獵、祭祀、園藝、結婚等,這是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的生活方式?!对娊洝肪褪悄莻€時代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
《詩經》的言辭是一幅幅質樸淡雅的國畫中最美的注腳?;蚴窃鹿馊缢囊雇?,或是彌漫芳香的田園,或是那叢叢纖塵不染的植物,莫不失古樸的意蘊。《詩經》的藝術形象,清純簡約,沒有任何粉飾,卻深深烙印在人的心里。
應該感謝《詩經》這部詩歌總集。在高樓大廈燈火通明的現代社會中,當我們開卷深讀《詩經》,一下子就回到了星點零落的古代村落。穿越過三千年的漫長時光,我們依然可以感觸到先秦諸民的生活。
阡陌盡頭的那個古樸小村,有雞鳴狗吠,也有男女談情說愛的身影,在水一方的“伊人”,逾墻的“仲子”,貽我彤管的“靜女”。戰事來了,便有了建功立業的豪情與馳騁沙場的雄姿,綿長的黑夜給思婦留下望穿秋水的悲涼,那一個個翹首盼望君歸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成為夢中的期許。
《詩經》中的男女是幸運的,他們生活在最樸素的地方。推門而出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與河流讓人心曠神怡。這個浩瀚的精神世界充滿了芬芳和風。人們采摘植物和自己的快樂、悲傷和希望。
生活的每一個片段都能夠唱出歌來,成為歌謠,也許這就是最高境界的詩歌,不加修飾,卻吟出最純粹的旋律。于是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在田野花草間,步行于美妙的大自然,聆聽純美的歌聲,執筆飛速記下每一個音符。
《詩經》這部記載著周朝到春秋時期長達五百多年歲月的詩歌總集,在歷史的長河中流淌而至,滿載著遠古意蘊,裊裊娜娜地走來。遠古時代的風吹過靈魂,感受著美麗的風景,在喧鬧的世界里,洗凈了清晰的**感。
中國是詩歌之鄉。在中國古代文學中,詩歌總是以其獨特的力量觸動著我們心中最動人的弦。而詩歌永恒的生命力,不是那些華麗的文字和美麗的風景,而詩那些至今仍難以磨滅的情感。如果時間的跨度也要征稅,那么詩經樂府中“清養的純愛”,唐詩宋詞里“公然走私的感情”,魏晉駢文中的人生心事,滲透古卷,撲面而來時,我們首先要交出大把大把的“心稅”,才能換回詩詞中最真摯的生命感悟。
“閱讀大中國”系列從內到外,莫不“蓄意征服”當下小資和都市白領的心思。柔美的風格,個性化的情感詮釋,清新典雅的封面,時尚的布局,精致的色彩插入,都捕捉著讀者激動的閱讀欲望。筆鋒所及,王侯將相達官顯貴的私人生活,百姓市井才子佳人的情感糾葛,一一融化在字里行間。
這里,關乎他年風月、關乎人生風流,關乎幸福的過去式。悠游于最美的詩詞,在詩詞中開釋心靈,靜享當下的愉悅。
篇三:詩經讀后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倫這三個古國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國的文明保留了下來,并得到了發展,在經過長期的歷史積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華文化,因此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在這無邊的中華文化大海中,有一顆金子之重在閃閃發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經總集?,F存的《詩經》共收錄詩歌305篇,包括西周初年都春秋中葉共500余年的名歌和朝廟樂章,傳統上分為風、雅、頌三類。西周到春秋中葉的民風較為開放,人們一般都用詩歌直白的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因此從《詩經》中可以窺得當時的民風民情。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他的愛情詩。
《關雎》是為人們所主旨的一首詩,“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好的女子是青年的好妻子,為此青年“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結果“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這首是描述了一個男子為追求心愛美好的女子使勁渾身解數,表達了男女之間最為純潔的愛情。類似表達純潔愛情的詩歌還有《靜女》、《木瓜》等,當然愛情不都是美好的,因此也有《氓》這類的怨婦詩。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歸,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這幾句詩出自《采薇》。男子很早就去戍邊守關,邊關的軍旅生活是艱苦的,性命沒有保障、生活條件差這些都是其次,更為難過的是無邊無際的》孤獨,在邊關沒人》慰問、沒人關心、沒有家人的消息,心是空的!等到終于可以回家時,一切已經物是人非,自己也不再年輕,心情是沉重的,開頭的幾句試形容的就是他的心情。
這首詩描寫了守衛邊疆的廣大士兵的辛酸。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幾句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他們都出自《鹿鳴》?!堵锅Q》是一首燕饗詩,帶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主人向嘉賓或君主表達自己的熱情和謝意,以及向人示好,暗示自己的忠誠。
因此詩也是一種政治工具。
《詩經》中還有其他主題,在此就比一一舉例列舉?!对娊洝窡o論在政治、經濟、文化,還是歷史、社會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文化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鬃釉浾f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教育部門應該把,《詩經》中更多的詩歌以各種形式編入教材,讓學生們從小學習,讓他們充分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性,提高學生們的思想深度。
詩經讀后感 篇7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古裝電視劇里常有的場面:一群小孩子在學校里搖頭晃腦地跟著夫子讀著書。我經常指著電視問:“媽媽,他們為什么總在讀這一句?”媽媽回答:“這是古代所有小孩讀的第一本書——《詩經》”。到了暑假,媽媽給我買來一本厚厚的《詩經》,說要和我一起讀。
一開始,我跟著媽媽讀《詩經》,只覺得讀起來非常別扭,很不通順,勉強跟媽媽讀了幾遍之后,覺得好難啊!一點點興趣都沒有了。到后來,等我完全明白這些詩歌的意思之后,就覺得它們是那么的優美,文字雖然簡潔精煉,卻能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當我讀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時,我仿佛看到一朵朵美麗的桃花燦爛地盛開著。當我讀到“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時,我仿佛看到了河邊的蘆葦青蒼一片,深秋的露水變成了白霜。每一首詩歌都精美絕倫。
后來,我能自己讀《詩經》了,慢慢地,我能理解這些詩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么是“風、雅、頌”,什么是“賦、比、興”?!对娊洝反罅窟\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從詩歌中,我了解到了古代人們關于愛情、勞動、戰爭等等故事,如《關雎》描寫了一個男子追求一個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寫了一個女子出嫁時的情景,《無衣》描寫了戰士準備出征的場景。每一首詩歌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現在,我能背誦《詩經》了?!扒嗲嘧玉疲朴莆倚摹?,“風雨凄凄,雞鳴喈喈”,這些朗朗上口的詩句讀起來非常有意思。我漸漸理解了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通過描述相互贈送禮物表達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過描寫婦女采車前草的場景,表達了人們熱愛勞動。我終于知道《詩經》為什么能流傳那么久,是因為它教會了人們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揚了真善美的情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誦著《關雎》,仿佛也回到了古代的學堂,搖頭晃腦地聽夫子講授《詩經》!
詩經讀后感 篇8
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下面是小編整理關于《詩經》讀后感。
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讀后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千古傳誦的佳句,讓我第一次認識《詩經》。讀完后,我不禁被它清新、典雅、和諧、神秘的氣質所吸引。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笔菓賽壑腥说牡湫托膽B;“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一位厭戰思妻士兵的內心獨白。
“豈不懷歸,是用作歌,將母來諗?!笔钦魅藢Ω改干钌畹乃寄?“誰謂河廣,一葦杭之?!笔巧碓谛l國的宋國人的思鄉之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對某種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兩髦,實維我儀,之死矢靡它?!鄙鷦拥卣故玖艘幻麍载懖磺呐邮乃篮葱l自己愛情的決心;“雖速我獄,亦不女從?!笔且晃慌詫Ρ扑麖幕榈馁F人的斬釘截鐵的答復。
“勿剪勿拜,召伯所說。”是人民愛屋及烏,對有德政的召伯的遺跡的珍重;“民之罔極,職涼善背?!笔窃娙藢栌垢瘮〉慕y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憂患。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笔侨嗣癫豢皠兿鲏赫?,忍無可忍,幻想投奔“樂土”的詩。
睿智、沉靜,是詩人的性格,含蓄,樸素而又精致,是詩的語言,詩人用詩的形式,抒寫的卻是他們并不平靜的心靈。對愛的獨立追求,對自由的渴望,對正義的崇拜,每一種感覺都那么強烈,那么真實;每一顆心都那么善良,那么虔誠。
閱讀《詩經》,我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我看到的盡是愛,智慧,自然,希望與陽光。所有美好的話語,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都充滿了每一首詩。如此和諧,如此執著,如此高尚,如此神圣,每首詩都是一首美麗的歌,每首詩都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每首詩都有一個美麗而高尚的靈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國已化為云煙;當年國色天香的羅裙已散入黃土……今天,真正觸動我的情感與靈魂的不是幾件博物館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經久不滅的人的故事。一首清新優美的詩講述了動人的故事。我似乎被帶到了一個遙遠的國家,歷史在我眼前重現:
恍惚,若隱若現,神秘而遙遠,我仿佛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隱約,斷斷續續,仿佛在告訴我一些事情,也許是歷史,也許是故事,也許是未來,也許是別的。
愛,自由,正義,是《詩經》永恒的主題,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題。閉上眼睛,靜靜地聽。你可以聽到來自遠古心靈的呼喚。
《詩經》讀后感自古讀書人常走兩個極端,一則出仕。二則仕途挫折后隱居林下,詩歌賦畫,更有成就者著書立說?!斑_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為什么只走兩個極端?因為它的肢體不多,它的五谷不分?因為它手腳無力,它為數百名工人感到羞恥?
是,也不是。表面上客觀、正確的問題不能回答中國傳統學者的品格問題。
如今的學者中間有更多的選擇:經商、參軍、自由職業等等。這固然是時代的進步,但傳統意義上的文人總是學究式的選擇一種極端,一輩子熱衷于愛和創造事物。
因此,他們中的佼佼者一直站在人類某一領域的頂端,成為不朽的大師,如李時珍、曹雪芹一生只寫過一本書。相比之下,當代名家充其量不過一巧匠。
所謂“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內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內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實際舉帝王之業,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書立說為最后,不得以后為之。
突然明白了相聲大師馬三立這個簡單名字的深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常常在《詩經》中這些令人陶醉的詩句中來回徘徊?!对娊洝繁痉Q“詩”,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經典之一。
《詩經》編成于春秋時代,共三百零五篇。詩的形式主要由四個字組成,用賦、比、興。它優美的篇章描寫得淋漓盡致,語言簡練優美,聲音自然和諧,富有藝術感染力。
在《詩經》里不但看不到古時人們的閉塞,愚昧與保守,而且應該說她所表現出來的純潔的愛情,過人的智慧,積極的生活態度,對現實的滿足和對未來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現代、超越時空的!
讀《詩經》足以靜心、凈心:《詩經》語言樸實,思想單純,沒有現代人們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閱讀《詩經》,就會被文字里的純凈所感動。
當我浮躁的時候,讀了幾章之后,我可以安心地安定下來,安心地學習和工作。
讀《詩經》足以踏實、專心:《詩經》教會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點滴,珍惜現在,努力工作,日久堅持才能成為富有者,只有專心致志、刻苦鉆研,才能成為成功者。
讀《詩經》足以返樸歸真:《詩經》猶如東方的圣經,記錄著農業文明最古老的光榮?!对娊洝穬鹊娜藗兩钤陔x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門前的原野、山巒、巖石,無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
人們傾聽著大自然古老的聲音和人類年輕的聲音,滿懷感激之情。他們遠離充滿欲望和喇叭的現代生活。這正是現代人所缺少的特質。
《詩經》讀后感《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有305 首詩,按內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風”和“雅”更貼近普通百姓,其內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愛的一首詩是《蒹葭》,全稱《國風。秦風。蒹葭》。全詩共有三段,皆以起興開頭。
全詩描繪了一位年輕人為了追求河那邊的“伊人”而不顧道路險阻的情景。
首句“蒹葭蒼茫,白露為霜”給人一種清新的感覺,無須過多的修飾,就能讓人遐想萬千。次句“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適時地點出了年輕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時暗示路途遙遠。第三句“溯洄從之,道路且長”表明了追求過程的艱辛。
第四句“溯游從之,宛在水**”寫出了年輕人認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尋“伊人”的過程是一個漫長而又艱難的過程,但年輕人卻始終執著地前進著,一種被稱為愛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給予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因為心里有你,再大的風雨也不畏懼,因為心里有你,苦一點也愿意,愛情的力量總是不可估量,它能夠讓你傾盡全力,即使失敗也不后悔。
如果僅僅是為了贊美愛情,那么此文不寫也罷,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為夢想,目標嗎?這是望深層次想,拋開表面的愛情來看,又有哪一點不吻合呢? 夢想總是在彼岸,總是在那遙遠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會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條追夢之路,即使路上滿是荊棘,即使伴隨你的常常是狂風暴雨,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呢?
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進的動力依然十足,有這些就足夠了,它不會讓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擁有它們,你就會一直堅持下去,對嗎?
這是《蒹葭》給予我的啟示,而《蒹葭》又僅僅是《詩經》中的一首,如果我們能細細研究每一首詩的內涵,取其精華,雖然會耗費一定的時間和精力,但那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有些人認為學***文化會讓國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錯特錯了,除去科技的進步外,對比古今作品,反倒覺得很多現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幾十字古文,現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靜不下心來,使得傳統的中國文學底蘊正逐漸流失。所以,我真的希望你能在業余時間多讀一些流傳千年的名家名著,讀真正的中國經典。
詩經讀后感 篇9
這是一首亡國之際抒發悲痛的詩。
本詩重章疊句,乍看起來似乎不知道在說什么。作者看著平原上大片隨風搖曳的莊稼,心中似乎有無限的情緒想要表達,但是又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只能反復哀嘆——懂得人自然會懂。
聯系“王風”的背景,我們可以推測到,這是西周滅亡、王室東遷之際,當時的亡國之民們悲涼哀嘆的詩句。
本詩最大的特色就是“郁結”,這種巨大的悲痛和無奈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即使表達出來也無法緩解,于是悲涼哀痛、酸甜苦辣各種情緒就在胸中縈繞不散,讓人非常痛苦。他只能夠咬著牙齦長言詠嘆不已。
有一種說法,說這是東遷之后有人路過曾經的故都,看著曾經繁華的城市、祖宗的宗廟舊址,現在已成了一大片田地,由此產生的懷古悲今之情。這并不是學界主流的看法,備此一說。
詩經讀后感 篇10
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與酸楚一讀《周南.卷耳》
這是一首結構很特別的歌。
在第一部分,只有一節。首先,我唱我妻子的思想: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妻子挎著淺淺的筐子采野菜,采了許久都不滿筐。為何會這樣?
因為她的心思并不專注在采野菜,而是在思念奔波在外長久未歸的丈夫,竟不由自主地走到大路邊上,放下淺筐,呆呆地望向路的盡頭,希望能看見丈夫的歸來。
在第二部分中,有三個部分,也被第一人稱用來歌頌離家出走的丈夫的艱辛和無助
“陟彼崔嵬”、“陟彼高岡”、“陟彼砠矣”,突現出遙遠的歸途山高路險、阻隔重重。
“我馬虺頹”、“我馬玄黃”,強調馬已跛足并已呈現病態,只能掙扎而行,這是無休無止、強行趕路的必然結果。
“我馬瘏矣”、“我仆痡矣”,終于,病馬躺在路旁,勞累過度的仆人也無法邁步(這時的主人,又能好到**?)
“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同樣疲憊不堪的主人只得借酒澆愁,反而激起更強的思念和更濃的悲傷。這里不同于四字的基本句型,出現了六字、五字的句型,為的是強調那種無力后的無奈,那種無助中的辛酸。
特殊結構分為兩個獨立部分:
夕陽西下的土路,一個失望的女聲滑落在草叢深處。
暮色漸濃的山路,一個無助的男人的聲音在陡峭的深谷回蕩。
期待安居,卻常常奔波在路上;渴盼相聚,卻常常天涯各一方。
兩個聲音遙相唱和,傾吐生命奔波在路上的艱辛、無奈和辛酸,三千年后,又雙雙穿越歲月的塵埃,在我們心中回蕩。
詩經讀后感 篇11
沒有過多的雕刻,沒有華麗的裝扮,剩下的都是真實。洋溢著古樸之韻,這,便是《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古代詩歌的開端。初逢此書,遠不如唐詩那樣朗朗上口,細細品讀,深深得觸動了我內心的'情感,我似乎走進了歷史現實……
《七月》這篇文章,反映的是社會底層人民與奴隸主的關系?!捌咴铝骰?,九月授衣,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無衣無褐,何以卒歲?”沒有衣服,更沒有糧食,只得挨餓受凍,這在古代便是勞動人民之中最常見的情景。但他們自力更生,用雙手開辟了一方天地,生活樸實而不過于繁華,充實而不平庸,勤奮而不慵懶。雖日子并不好過,卻仍樂觀地面對一切。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貍,為公子裘”,他們把好的獵物給了地主,自己分不到什么好獵物,整日進行著高強度的勞作——造宮殿,收割,打獵……這一切都是為了公家,自己卻叫苦不堪,住著破房子,看著老鼠上躥下跳,只能吃些野菜來維持什么,而這一切的終止,也只有等到年末,這無疑是歷史之中的悲劇。
“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高官貴族貪得無厭,不斷索取——為什么打獵也能得到獵物?為什么不耕種也能收獲千斤糧食?這早已成了底層人心中的疑惑。自己付出了,得到的是“空氣”。而他們,作為貴族,并不能一味享樂,過著安逸的生活,更要懂得付出,可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仰天長嘆,又有何人能助己?
古代的美好,也不過如此罷了。人民的憤怒早已勝過了平靜,一個時代的開始,另一個的結束,都是因他們而改變。古之典雅,在人們身上完美地展現出別樣的風采。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深刻的反應出了當時地主主義的黑暗,現實的殘酷,民眾生于水深火熱之中,人心不定,整天除了干活別無選擇,無糧食可食,無好房可住,只得叫苦連天,可又有誰能改變這一形式——人民。田鼠偷吃著農作物,而作者更是無法忍受這一生活,渴望來到那不愁吃喝的天堂,享盡人間繁華。勞動人民從來就是歷史的推動者,在那個年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詩經》中體會的淋漓盡致,我贊美他們,他們勤勞,樸實!
古之韻香,在勞動之人手中,悄然彌漫在心房。
詩經讀后感 篇12
寒假里,媽媽說,推薦我讀一本好書,可以讓我感受古代的真實生活,身臨其境。我興致勃勃地接過來,《詩經》?帶著疑問,我踏著春秋之風,走進《詩經》的田野,感受到了別樣的樂趣。
《詩經》是由孔丘等整理的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粹。誕生于先秦時期,收錄了自西周到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年間的詩歌,計有305篇之多,以抒情為主,有《風》、《雅》、《頌》三部分。
讀《詩經》,我仿佛看到了那個時代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走進了那個時期人們的心靈世界,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有描寫當時社會底層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國風·唐風》中,“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有表達對親人、家鄉的深深思念,如《國風·魏風》中,“陡彼岵兮,瞻望父兮?!庇薪韫胖S今的,如《雅·小雅》中,“鼓鐘將將,淮水湯湯,憂心且傷,淑人君子,懷允不忘。”有表達對愛情的美好祝愿,如《國風·邶風》中,“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薄?/p>
媽媽告訴我,她曾聽人說,閱讀《詩經》的最高境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古代那種樸實而真切的意境美:春日之燕燕于飛,夏日之習習谷風,秋日之蒹葭(堅加)蒼蒼,冬日之杲(搞)杲出日;可以感受到十五國風輕漫過身邊,可以傾聽到先秦詩人的感嘆之聲拂過耳邊。
我為自己是個中國人而驕傲,為中華五千年文化而自豪,《詩經》正是這燦爛文化中的瑰寶。我還沒有那樣高的意境,可是,我對《詩經》卻真的迷上了。每當翻開它的時候,總會被它古樸的辭章、豐富的想象、奔放的情感所深深吸引。
當我們身處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偶爾也可以回過頭去,穿越歷史長河,感受西周春秋年代的歲月往事,一起去領略圣賢的千年智慧——《詩經》的無窮魅力。
詩經讀后感 篇13
砌壺清茶,點支香煙,捧一本《詩經》陪伴著窗外皎皎的月光,心,已隨著不羈的思緒飛越千山萬水、踏盡關山疊嶂。從報國從軍的壯志,建功立業的希翼,金戈鐵馬的雄姿,醉臥沙場的豪情,到月下的“佼人”,逾墻的“仲子”,墻偶的“靜女”,在水一方的“伊人”……在淚水與歡笑相伴、怨恨與幸福交織的遠古的愛情世界里,他們的嗔笑怒罵、喜怒哀樂,演繹著的一個個故事,或郎情妾意,或纏綿悱惻,或心傷欲絕,或望穿秋水……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向往、令我感動。
從見而傾心、愛而求之,到相攜游樂、相親相愛,經過不知多少次的悲歡離合,多少回的輾轉反側,詩人有情人在最后終是成了眷屬?!瓣P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币磺秶L關雎》道出了千百年來天下男子追求異性的心聲:對雍容華貴的愛情追求和對理想幸?;橐龅目释<词棺非髸r因“求之不得”而“輾轉反側”,卻還是滿懷希翼地“琴瑟友之”再“鐘鼓樂之”,為博伊人一笑,傾家蕩產又何妨?為成大好姻緣,失去江山亦甘心!
男女最初的相悅往往緣于一次偶然的相遇,在一定的環境里,一個不經意的動作,甚至驚鴻一瞥,電光火花的瞬間愛的種子便萌生了;《鄭風》中的《野有蔓草》描繪出了一青年男子在郊野邂逅一位請清純秀麗女子,因其“清揚婉兮”的雙眸而“與子皆臧”的故事,當中,綠意濃濃、生趣盎然的景色和詩人邂逅相遇的喜悅交相輝映,人類至純至真的原始情感在這里徹底的爆發了;《溱洧》中的情調更是爛漫十分:綠草如茵、百花齊放的春日,在廣闊無垠的郊外,清流潺潺的溱洧水邊,成雙入對的青年男女,在一起游戲,在一起戲水,他們打情罵俏,他們嬉戲追逐,到處都是開懷的笑聲,到處都是青春的笑靨……以心相許是愛的升華,以身相報是愛的高潮,而對于這些青年男女來說,臨別是以一根根的芍藥相贈便是他們愛情的見證了。在這里,最簡單最原始的示愛成了最爛漫最感人的玫瑰色的.故事,成了永恒的歲月流痕!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痹诩拍迩锏脑绯?,在煙波浩淼的湖畔,詩人獨自徘徊、往返尋覓,心中的“伊人”卻遠隔秋水,而“伊人”的身影容顏更是似有若無、隱約飄渺,所實在的,唯有掛滿露珠在風中搖曳的蘆葦。一種淡淡地憂愁包在空中彌漫,仿佛中,哪片蘆葦和秋水之外的伊人正緩緩地向我走來,我慢慢地伸出雙手……
在遙遠漫長的歲月里,周王朝自他崛起的那一刻便不斷與周邊的國家進行著大大小小的戰爭,于是,有了戰士馳騁沙場、浴血殺敵,便有了思婦翹首引頸、望穿秋水,一個個凄美悲涼的故事在遙遠的年代不停的演繹著、流傳著。從征夫們披上戎裝的那一刻起,家中便有了形單影只的妻子在為他們祈禱盼望他們歸來,到了乍暖還寒的早春,過了驕陽如火的酷暑,凄風蕭瑟的深秋、雪花飛舞的寒冬轉瞬又過了,“愿言思伯”使她們“首如飛蓬”(《衛風伯兮》)。女為悅己者容,然而,所愛的人不在面前,梳妝打扮還有什么意義呢?“首如飛蓬”癡情女子“未見君子,憂心靡樂”(《秦風晨風》),而她們所能做的只是為遠方的征夫祈禱和向蒼天發問“道之云遠,曷云能來?”(《鄴風雄雉》)。秋水望穿,空悲愴,獨惆悵。
“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在我看來,這便是世間最為悲涼的詩,生與死,離與別,碌碌如我輩的人又如何能去支配它呢?德國詩人席勒認為,真正的愛情,是絕望的!這種絕望,是一種無法躲避、無法克服的命運。但是,站在茫茫的人海里默默地凝視最久遠的時間、最遙遠的國度,我看到的卻是雅典娜的微笑和丘比特的神箭。我想,倘若真正的愛是絕望的,那么,愛情會因絕望而美麗,絕望也會因愛情而更加神圣。
-
想了解更多【詩經讀后感】網的資訊,請訪問:詩經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