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范本十三篇)_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發布時間:2024-09-12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范本十三篇)。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極大。雖然在思想內容上得不到歷代主流意識的推薦,但從藝術和詩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詩。此詩在喜歡喝酒的廣大群眾中影響是不同凡響的。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短圃妱e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 (701—762年),生于公元7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極大。雖然在思想內容上得不到歷代主流意識的推薦,但從藝術和詩的.角度看,仍然是一首十分完美的詩。此詩在喜歡喝酒的廣大群眾中影響是不同凡響的。
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浪漫主義的詩人自屈原之后雖不能說乏善可陳,但后來的詩人也不過是天際劃過的流星,到了李白才異峰突起,和屈原隔代相望,成為中國詩歌史上的兩顆閃耀的明星。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將《將進酒》列為講讀課文,大有深意。不僅因為它是李白的作品,更主要的是他出現于李白政治上失意,內心極度苦悶的時期??梢哉f一個詩人在政治上的失意恰恰是他創作上更臻成熟的時期,是應該是一個文學創作上的規律。歷數古代有成就的詩人,概莫能外。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為“勸酒歌”,古詞有所謂“將進酒,乘大白”的句子。該詩約寫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他與朋友岑勛在元丹丘的穎陽山居喝酒,三人常登高宴飲,詩人因感嘆時光流逝,自己功業無成,“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悲憤填膺,在酒酣胸膽開張之時,借《將進酒》之調,吟出此千古絕唱,浪漫的詩風,奔放的語言,充分展示出他傲岸和狂放不羈的個性,抒寫了他不合時宜而又慷慨自信的情懷?!扮姽酿傆癫蛔阗F,但愿長醉不復醒”二句,是詩的主旨,有統攝全詩的作用。詩中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頗具特色。學習這首詩,要先把握本詩的整體內容,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弄清詩的基調,然后探究詩人的藝術手法。本單元選編的這幾首詩,目的在于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唐代詩歌,其中對李白作品風格的把握是一個重點,要讓學生更進一步認識詩人李白淡于富貴、傲視圣賢的品質,氣勢磅礴、豪放不羈的詩風,以便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本詩時而奔放,時而深沉,豪壯的酒話背后是如波濤洶涌般郁結的情感。全詩大起大落,詩情由悲轉樂,再轉狂放,再轉憤激,最后如火山般地爆發,氣勢如大江奔流。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但跳出了前人的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一樂府詩題以新鮮而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
(二)教學目的:
依據大綱要求,語文學科要突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結合本課實際,擬定如下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掌握重點詞語,進而把握詩意;
2.思想教育目標:了解詩人的精神品質;
3.能力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的古詩誦讀能力,培養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教學難點:把握本詩的詩意。
二、學生情況分析:
許多語文老師都有這種體會,就是我們的學生由于外環境的影響,往往很難將學習的注意力集中到書本上來,尤其是古典詩歌,很少能一如過去那樣親近她,了解他,欣賞他。學生寧可在網絡與游戲中忘乎所以,也不愿與古圣先賢同喜同悲,只既是語文教學的矛盾,也是語文老師每每遭逢的尷尬所在。為此,作為教師,只有盡量通過多種途徑,利用各種手段,多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可能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三、說教法
1、誦讀法
本人長期堅持示范性朗讀,所以首先利用聲情并茂的美讀,激發興趣,繼而按照“音讀,意讀,情讀,美讀”的閱讀過程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并在閱讀中去審視文章的思想內容。
2、導讀法
教師在大量收集資料的基礎上,講述背景,引導學生了解詩歌的主旨。重點放在詩人豪縱狂放的外在形象和憂憤郁怒的內在情感的理解上。
3、比較法
比較李白前后創作風格的變化。通過對李白個人經歷的交代,尤其是三年的翰林供奉生活使李白人生理想受挫的介紹,使學生認識到李白由對統治階級的幻想到與統治階級決絕的人生選擇,從而增強學生對的興趣。
四、說學法
1、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
2、通過課上閱讀和學習,培養學生興趣,進而使學生向課外延伸,自覺閱讀古典詩歌,培養應有的學習習慣。
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自稱臣是酒中仙,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為另一位大詩人畫的一幅漫畫。畫面上主人公桀驁不馴,豪放縱逸,才高八斗,一副傲視封建王侯的形象。這就是李白。然而,李白雖然看似活得瀟灑,其實滿心悲苦,他的“花間一壺酒,對影成三人”不正是內心孤獨的體現嗎?盡管他縱酒高歌,但“舉杯銷愁愁更愁”的他,內心一直有一股抑郁不平之氣,他將愁情或借酒,或托月(我寄愁心于明月),拾入詩囊,遂成為著名的《李太白集》。《將進酒》就是酒助詩興,筆酣墨飽的豪放之作。
說明:《將進酒》是鮮明表現詩人個性的勸酒詩,導入時將詩和酒聯系起來,既關照了全詩內容,又感受了詩人飲酒悲歌的形象,更主要的是突出李白的悲而不傷,憂而不愁的開闊、曠達,對李白的個性風格有一個初步的感受。
(二)多媒體播放古琴曲《關山月》并配以相關的畫面,教師朗誦全詩。
說明: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通過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又將學生帶入詩歌的情境和感情中。
(三)學生準備后,指名朗讀詩歌
(四)師生研討,完成教學目標
師:《將進酒》中的“將”是什么意思,從內容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首什么詩?
說明:學生根據注解和預習提示首先明確這是一首勸酒詩,這樣才能照應導入,也讓學生有整體認識,還可以讓學生學會讀書,從注解、預習提示、課后習題、補充知識等篩選有用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師:雖然是勸酒詩,詩人一落筆卻先不寫宴飲過程,而是陡然以黃河奔流起勢,詩人在描寫時視角是什么樣的?山巔俯瞰詩人聯想到什么?
說明:這一問題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慷慨生悲并不是沒來由的,而這來由與悲嘆構成了詩歌的“興”的手法。讓學生通過具體分析感受“興”的手法的特點:“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p>
師:整日窮愁并非李白本性更何況白發如絲悲無益,所以詩人的情感頓起變化,哪個詞表明詩人從悲嘆中跳出來,這個“歡”字控制到哪句?
師:“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不同于凡夫俗子的一醉方休,你怎樣理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說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中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此問意在讓學生通過討論,透過現象看到詩人的這種蔑視權貴、建功立業的心志和報負。
師:待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酣暢淋漓地向友人一吐為快,李白狂歌的12句話根據感情的不同可以分為哪兩個層次
說明:讓學生以感情為標準劃分層次,還是繼續體會詩人感情上的起落,只不過由悲到歡這一感情變化過程很明顯,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而這兩個層次中作者的激憤與狂放并沒有明顯的語言標志,問題難度的加大會讓學生知難而進,深入探究,準確與否畢竟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如不準確或不到位可做如下啟發:
師:第一層次中直接表明詩人態度的詞有哪些?(“不足貴”和“不復醒”)“鐘鼓饌玉”指什么,“鐘鼓饌玉”真的不足貴嗎,詩人說富貴不足貴是出于什么,詩人為什么愿長醉不醒?請大家聯系背景思考這個問題。
說明:電腦屏幕打出寫作背景。這首詩大約安史之亂前四五年光景,當年唐玄宗眈于女色,先后將政事交給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官場一片黑暗,豪門貴族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社會腐敗到了無以復加的地位。詩中也流露出詩人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他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豺狼當道,奸臣弄權,他只有用飲酒的辦法使自己從懷才不遇的苦悶中解脫出來。
師:所以這兩句集中表現了詩人的什么情感。(激憤)
師:詩人的激憤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和自己命運相同的古來圣賢,古來圣賢皆寂寞,豈止寂寞,為人民苦難疾呼甚而拋灑熱血的經天緯地之才大有人在,請請舉出你崇敬的抑郁不得志的古來圣賢。
說明:通過此環節激發學生對那些有經天緯地才能的大圣賢如孔子、孟子、屈原、賈誼等人的深刻理解,感受他們壯志難酬的苦惱。
師:既然古來圣賢如此之多,何以偏舉陳王?
說明:此環節讓學生體會作品中作者所用材料的典型性。在遭遇排擠,抑郁不得志的圣賢中曹植記不得意于乃父,又不見用于乃兄,備受猜忌,此其一;陳王與酒聯系較多,此其二。陳王詩才出眾,七步詩即為明證,與詩人更加相似,此其三。
師:第二層次的內容是什么:“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氣魄?
師: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激憤,轉狂放,最后結穴于“萬古愁”,但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什么?
說明:在這一環節中明確什么是感情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感情色彩或氛圍。這首詩初讀一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占主導地位,確切的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激憤。
(五)體會藝術特色:
詩人好用夸張寫法,這和他的浪漫氣質和狂放性格有關,所以不使人感到言過其實,試從這首詩中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說明: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與他是用夸張手法不無關系,使中多處用了巨額數字以表現豪邁詩情,例如:“一飲三百杯”表現豪爽,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另外還用了想象性夸張,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暮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詞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六)拓展遷移:
詩圣杜甫不贊成李白飲酒過多,曾寫到:“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蹦銓畎淄达嬁窀栌惺裁纯捶ā?/p>
(七)再次指名朗誦全詩
說明:學生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能更準確地把握詩人的形象,最后一次的朗讀應是再現詩人形象最好的時機。
六、鑒賞要點
1.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悲。
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保ā段髟涝婆_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一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看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真是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人生”以下六句寫歡。
但詩人深知“白發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渲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階級所用。詩人說他們“寂寞”,不是否定他們,而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真是狂放到了極點。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2.夸張的寫法
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黃河之水天上來”極言黃河源頭之高,“朝如青絲葛成雪”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橫放杰出,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
附板書設計:
將進酒
李白
黃河白發(起興)悲
金樽千金烹羊宰牛歡(樂)
鐘鼓饌玉長醉不醒憤激
馬裘美酒狂放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根據老人與鯊魚的搏斗情節,可把全文劃成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后來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與第一次與一頭鯊魚的搏斗。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約四十磅”~他連一只鳥兒也看不見),寫老人殺死一條鯊魚之后的心理活動。
第三部分(他已經在海里走了兩個鐘頭~也許結果會很好的),寫老人與兩條星鯊的搏斗。
第四部分(“下一個來到的鯊魚是一條犁頭鯊”~“鯊魚才又向他撲來”),與犁頭鯊的戰斗。
第五部分(“老頭兒看見兩上褐色的鰭”~“即使現在也能行”),老人又與另兩條星鯊搏斗。
第六部分(“他不愿再朝那條死魚看一眼”~“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們斗呀”),寫筋疲力盡的老人的心理活動。
第七部分(“可是到了半夜時候”~“沒有其重無比的東西在旁邊拖累它了”),與群鯊的搏斗。
第八部分(“船還是好好的”~結尾),與鯊魚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桑提亞哥是古巴的一個老漁夫,他年輕時非常出色,強健有力,他曾經和一個黑人比賽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終于戰勝了對手。到了晚年,他的經歷和反應都不如從前,老婆死后,他一個人孤獨地住在海邊簡陋的小茅棚里。
有一段時間,老漁夫獨自乘小船打魚,他接連打了84天,但一條魚也沒有捕到。本來一個叫曼諾林的男孩子總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曼諾林的父母認為老頭悖運,吩咐孩子搭另一條船出海,果然第一個星期就捕到三條好魚。孩子每次見到老頭每天空船而歸,心里非常難受,總要幫他拿拿東西。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一、說教材
《將進酒》是編排在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主要是學習李白和杜甫兩位詩人的詩歌。主要教學目標是:通過對比學習,了解李白和杜甫的創作風格。李白、杜甫是唐代詩壇上雙子星座。李白的詩飄逸豪放、語言流轉自然,具有浪漫主義風格;杜甫沉郁頓挫、語言極其精練,具有現實主義風格。其中李白的《將進酒》是張揚個性的一首勸酒詩,學習此詩有助于同學更進一步理解詩人的思想及其詩風,由于此詩易有及時行樂、悲嘆人生的消極思想,如何看待這種思想,如何理解詩人的狂歌痛飲。通過對詩歌的學習,對同學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三階段的語文學習,特別是古詩詞的學習,不僅要求要讀懂,還要求學生學會鑒賞。因此,根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和《高中語文考試大綱》,要求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念態度。據此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為: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體會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鑒賞詩歌中比興、夸張等浪漫主義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聲情并茂,準確傳達情感的朗讀能力;
(2)背誦課文,積累古詩文名篇名句;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珍惜現在的時光,培養學生勇于發表自己見解的勇氣,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說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閱讀詩歌、背誦詩歌、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2)鑒賞此詩的比興、夸張等藝術特色。
2.教學難點:
這首詩整體基調是豪放的,但是詩中詩人的情感是復雜的,詩中一方面大喊“鐘鼓饌玉不足貴”表現出蔑視權貴世俗的人生態度,一方面又高呼“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抱負,學生對此又是怎樣看待的,由此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學生發表自我見解,加深對詩歌的主旨理解。
四、教法和學法
1.教學方法:我采用朗讀法,提問法,討論法,對比法等,使學生動口動腦,積極思考,踴躍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教學手段上,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制作七個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2.學法:先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帶著問題讀這些方式使學生在整體上進五、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杜甫的《飲中八仙歌》(展示課件一)導入
(二)解題:將字的讀音、字義并聯系《詩經衛風氓》詩句“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中將的意思加深對詩題的理解。
(三)解題之后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李白的這首詩,讓其他同學注意他朗讀時的字音和節奏,明確個別字詞讀音。(展示課件二)
(四)討論的問題,理解詩意和詩人情感變化
1.讓學生依據詩歌的內容作一個大膽的分析:宴飲后的李白可能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并說出你的依據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
形象:大醉,酣臥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薄皩⑦M酒,杯莫停?!薄爸魅撕螢檠陨馘X,徑須沽取對君酌?!薄拔寤R,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展示課件三)
2.李白為什么要這么狂喝痛飲啊?從詩歌的內容里,你能找出原因嗎?(詩歌中的哪一句話集中而鮮明的表明了這一原因?)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
①能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②“銷萬古愁”,也就是借酒消愁。
3.好友相聚,本來是人生快事;宴逢知己,更應該把酒言歡。李白卻為何有違常情,不喜反愁呢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寫作背景進行解釋
4.播放朗誦錄音(展示課件四)讓學生找出李白的愁懷在詩中具體表現為怎樣的情感變化過程?及相關的句子
學生討論后老師明確并板書
5.課堂總結
全詩緊緊圍繞一個“酒”字,感情跌宕起伏:悲傷——歡樂——憤激——狂放,而這所有的情感又都是基于一個“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嘆時光易逝,因愁而縱酒作樂,因愁而慷慨憤激,也因愁而狂放失態。讀李白的這一首《將進酒》飲酒詩確實能讓我們產生的審美感受,但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還是一種消極行為。這種豪放不羈的灑脫一但與酒結緣是要以付出生命的健康為代價的。所以,敬其人,好其詩,卻不可模其行。正所謂美酒誘人,可不要貪杯呦!
6.課堂練習(展示課件六)
7.課后練習(展示課件七)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此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富有生活氣息;以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觀滄?!肥墙ò彩辏?07)九月曹操北征烏桓,消滅了袁紹殘留部隊勝利班師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觀滄海譯文和中心思想 ,歡迎借鑒!
這首四言詩借詩人登山望海所見到地自然景物,描繪了祖國河山地雄偉壯麗,既刻劃了高山大海地動人形象,更表達了詩人豪邁樂觀地進取精神,是建安時代描寫自然景物地名篇,也是我國古典寫景詩中出現較早地名作之一。
原文: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譯文: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觀賞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碣石山高高聳立在海邊。 碣石山上樹木叢生,各種草長得很繁茂。 秋風颯颯,海上涌起巨大地波濤。 日月地運行,好象是從這浩淼地海洋中出發地。 銀河星光燦爛,好象是從這浩淼地海洋中產生出來地。 真是幸運極了,用歌唱來表達自己地思想感情吧。 注釋 (1)臨:登上,有游覽地意思。 (2)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現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碣石山。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烏桓時經過此地。 (3)滄:通“蒼”,青綠色。 (4)海:渤海 (5)何:多么 (6)澹 澹(dàn dàn):水波搖動地樣子。 (7)竦 峙(sǒng zhì):高高聳立。竦 ,通聳,高。 (8)蕭瑟:草木被秋風吹地聲音。 (9)洪波:洶涌澎湃地波浪 (10)日月:太陽和月亮 (11)若:如同.好像是. (12)星漢:銀河。 (13)幸:慶幸。 (14)甚:極點。 (15)至:非常, (16)幸甚至哉:真是慶幸。 (17)詠:歌吟 (18)詠志:即表達心志。 (19)志:理想 (20)歌以詠志:以詩歌表達心志或理想。 最后兩句與本詩正文沒有直接關系,是樂府詩結尾地一種方式。 翻譯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 樹木和百草一叢一叢地,十分繁茂。 秋風吹動樹木發出悲涼地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地波浪。 太陽和月亮地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地海洋中出發地。 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地海洋中產生出來地。 慶幸得很哪,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賞析: 曹操這首《觀滄?!窚蚀_生動地描繪出海洋地形象,單純而又飽滿,豐富而不瑣細,好像一幅粗線條地炭筆畫一樣。尤其可貴地是,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地形象,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句句寫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現了大海,也表現了詩人自己。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地摹擬,而是通過形象,力求表現海洋那種孕大含深、動蕩不安地性格。海,本來是沒有生命地,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這樣才更真實、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地面貌。 《觀滄?!肥墙杈笆闱?,把眼前地海上景色和自己地雄心壯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觀滄?!返馗叱狈旁谠姷啬┪玻馗星榉浅1挤?,思想卻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寓情于景。因為它含蓄,所以更有啟發性,更能激發我們地想像,更耐人尋味。過去人們稱贊曹操地詩深沉飽滿、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全詩地基調為蒼涼慷慨地,這也是建安風骨地代表作。 從詩地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東臨碣石,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觀滄?!钡匚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地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坝^”字起到統領全篇地作用,體現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地特點。 前四行詩句描寫滄海景象,有動有靜,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與“水何澹?!睂懙厥莿泳?,“樹木叢生,百草豐茂”與“山島竦峙”寫地是靜景。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地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地輪廓。在這水波“澹?!钡睾I希钕扔橙胙酆煹厥悄峭回B柫⒌厣綅u,它們點綴在平闊地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地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體寫竦峙地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地季節,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剡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地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作者面對蕭瑟秋風,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地“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边\用作者地想象,寫出了作者曹操地壯志情懷。前面地描寫,將大海地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在豐富地聯想中表現出作者博大地胸懷、開闊地胸襟、宏大地抱負。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地胸襟?!靶疑踔猎?,歌以詠志?!边@是合樂時地套語,與詩地內容無關。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地。 教學目標 1.通過李白“借酒澆愁”的虛無消沉的消極反抗,以及他自信和對現實的憂患思想,了解“酒”在中國文化中的特殊涵義。 2.鑒賞“將進酒”的意境及在矛盾中展示內心的詩歌特色。 3.體會李白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點,即大膽的夸張和豐富的想象。 教學重點: 1.了解李白的生平事跡及其人格魅力,理解作者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握本詩的題旨。。 2.把握本體意境張揚、夸張大膽、想象豐富的浪漫主義的手法。 教學難點:體會李白詩歌“豪放飄逸”的詩美特點并對其內涵有所了解。 教學方法:賞析與討論 【教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在中國文學史上,詩與酒相從相隨,幾乎有一種天然的緣分。中國詩人大多愛喝酒,且多半是因為“愁”了才喝酒,為何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業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詩人因酒忘卻人生的痛苦憂愁,因酒在自由的時空盡情翱翔、因酒而丟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傳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詩人李白尤為突出,他是“詩仙”,有自稱是“酒中仙”,時人也號之為“酒圣”。古時酒店都愛掛上“太白遺風”、“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現在。 杜甫的《飲中八仙歌》中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2、唐詩是中國詩歌的頂峰。在燦若群星的詩人中,李白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為耀眼奪目。李白一生詩酒相依,杜甫贊嘆:“李白斗酒詩百篇”。杜康造酒,真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否則,生活將缺多少情趣,詩人將缺多少靈感,人類將缺多少美文詩篇。酒與詩,好像天生就結緣,酒催詩生,詩隨酒發,相伴而留香千古。同學們都知道哪些詠酒的詩句? 二、寫作背景 約作于天寶十一載(752),此時距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有八年之久。此時,詩人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之際,于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將進酒》,樂府舊題,內容多寫飲酒放歌時的情感。 三.誦讀感知 1.詩中一會兒“高堂明鏡悲白發”“與爾同銷萬古愁”,一會兒又“人生得意須盡歡”“烹羊宰牛且為樂”,到底是“悲愁”還是“歡樂”? 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喜、轉狂放、轉激憤、再轉狂放,最后歸結于“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縱橫捭闔,力能扛鼎。于豪放不羈之中深蘊情才不遇、時光易逝之深沉悲哀。所以讀的時候要于狂飲縱歌之中把握好詩人深沉的愁緒。 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感慨時光流逝,應該用什么語調來讀? 深沉悲愴,但“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要有氣勢。 3.“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才必有用,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應該怎樣讀? 這幾句是李白自信、狂放的體現,于深沉的悲緒中洋溢著暫時的歡樂,應讀得充滿喜悅,而且是稍帶夸張的喜悅。其中“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四個三字句,酒酣之時,喜悅之至,短句疊用,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要讀得充滿喜悅之情,節奏要快,聲音有力。 4.“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后兩句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李白在詩中表明志向的主旨句,該怎樣去讀?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是明志的主旨句,表達了蔑視榮華富貴的高潔志向,也滿懷著懷才不遇的悲情,因而前句要斬釘截鐵,后句要深沉悲愴。 5.“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如何讀? 這幾句又恢復了詩人的狷狂和豪放,要讀出狂放的情感來。 6.最后“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收束全文,大家討論該怎樣讀才能充分地表現出詩人的情感? “與爾同銷萬古愁”與狂放轉入深沉的悲哀,應悲愴深沉。 四、通讀全詩,描畫出詩人情感的變化曲線圖。時光易逝→自信狂放→志向高潔→古來圣賢→同銷萬古愁(悲壯)→(喜悅)→(決絕)→(狂放)→(悲愴)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鑒賞詩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1.用長句開篇,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詩人是怎樣營造這種氣勢的? 選擇“黃河水”和“海”兩個意象,用“天上來”和“奔流”兩詞修飾,運用夸張的手法,為我們營造了一幅黃河之水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的雄渾壯闊的畫面,有挾天風海雨而來之勢。 導語:《飲酒》是晉末宋初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一組五言詩。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飲酒陶淵明中心思想,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飲酒陶淵明中心思想 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寫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組詩以酒寄意,詩酒結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層的本然狀態,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 創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陶淵明的時代,是門閥士族的時代,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禍,他痛感世道的險惡,生活的艱辛,又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終于在義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歲時,當了八十余日的彭澤令后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再出仕,親執耒耜,躬自勞作。由于社會的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再加上統治者的荒淫奢侈,許多敢于批評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動輒被無辜殺戮。因此,當時文人們懼談政治,盡是躲開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隱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學清談等方式來表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統治者猜忌,以招來人身傷害。橫禍難料的黑暗現實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破落貴族出身的陶淵明。他從二十九歲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歲解去彭澤令,前后幾仕幾隱,實際做官時間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這樣在黑暗現實里稍縱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語言,指責黑暗社會,揭露政治危機,鄙棄虛偽世俗。 組詩《飲酒二十首》前有小序,這是研究陶淵明的思想和創作的重要資料。“閑居寡歡”、“顧影獨盡”,可見詩人是在極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寫《飲酒》詩的?!凹埬於?,辭無讓次”,可見這中間有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并非一時所作,而是詩人把他平時積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這個最恰當的時機抒發出來的。 關于《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歷來大致有六種說法:元興二年癸卯(403年)說、元興三年甲辰(404年)說、義熙十年甲寅(414年)說、義熙二年丙午(406年)說、義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說、義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說。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稌x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文章內容有哪些?一起來了解一下!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萬春園和長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圍。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的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所以,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煙云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圓明園位于北京西北郊。原為清代的皇家御苑。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慶、道光、咸豐三代屢有修繕擴建,歷時150多年。全園占地5200余畝,方圓20多華里。全園建筑總面積超過故宮。人們習慣上所稱的圓明園,實際上是圓明、長春、綺春(后改名“萬春”)三園的總稱,占地甚廣。圓明園是一座水景園,水面占全園面積一半以上。在山環水繞之中,分布著145處景觀,有些景觀的命名,直接以水為主題。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曲院風荷”,都來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仿瞻園的“茹園”,仿孤山放鶴亭的“招鶴蹬”等等,匯集了天下勝景和名園精華。在圓明園的鼎盛時期,這里既是具有空前規模的皇家園林,又是清代皇帝發號施令、行使權力的統治中心。從康熙到咸豐,6個皇帝每年總有三四個月在此居住,并處理政務和進行各種政治活動。當年的大宮門兩旁,曾設置了內閣、六部、軍機處等中央政府部門的辦公處。在西北面的一片廢墟殘跡中,仍能尋找到幾組規模宏大的宮殿遺址。有上朝聽政的“正大光明殿”、舉行盛大宴會的“九洲清宴”、供奉歷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宮”和藏書樓“文源閣”等等。 在建筑藝術上,圓明園還形成了一種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長春園的北端,原建有一組園林化的歐洲式宮苑 ,其中有座“西洋樓”,由意大利傳教士、畫家郎世寧等外國專家設計,創建于清乾隆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細刻的石材,主要景區裝置了多種形式的水池和機關噴泉。園路鋪飾、綠籬修剪,以及圍墻、石雕、銅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樓頂卻鋪上了中國特有的琉璃瓦,墻壁上鑲嵌著琉璃磚,同時采用了中國傳統的迭石技術和磚雕工藝。這在當時,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兼有東西方風格的園林建筑群。園內還收藏了極為豐富的舉國珍寶、稀世文物,堪稱是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藝術價值極高。1860年10月6日至17日英法聯軍劫掠園中珍寶11天,并縱火焚毀三天三夜。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資修整,萬春園、福海、萬花陣(歐式迷宮)等逐步恢復,定名為“圓明園遺址公園”。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闡明了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與文章的結尾提到的“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首尾呼應,作者的痛惜、憤怒之情躍然紙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詳盡地介紹了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貴,再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宏偉壯觀。最后一個自然段用精練、準確的語言介紹了圓明園毀滅的經過。 《木蘭詩》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這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講述了一個叫木蘭的女孩,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在戰場上建立功勛,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團聚的故事,熱情贊揚了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質、保家衛國的熱情和英勇無畏的精神。全詩以“木蘭是女郎”來構思木蘭的傳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詳略安排極具匠心,雖然寫的是戰爭題材,但著墨較多的卻是生活場景和兒女情態,富有生活氣息;以人物問答及鋪陳、排比、對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態,刻畫人物心理,生動細致,神氣躍然,使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唧唧復唧唧1,木蘭當戶織2。不聞機杼聲3,惟聞女嘆息4。問女何所思5,問女何所憶6。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7,可汗大點兵8。軍書十二卷9,卷卷有爺名10。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11,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12,南市買轡頭13,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14,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15。旦辭黃河去16,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17。 萬里赴戎機18,關山度若飛19。朔氣傳金柝20,寒光照鐵衣21。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22,天子坐明堂23。策勛十二轉24,賞賜百千強25??珊箚査?6,木蘭不用尚書郎27,愿馳千里足28,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29;阿姊聞妹來30,當戶理紅妝31;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32。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33。當窗理云鬢34,對鏡帖花黃35。出門看火伴36,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37;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8? 唧(jī )唧:紡織機的聲音。一說為嘆息聲,意思是木蘭無心織布,停機嘆息。首句一作“唧唧何力力”。 可汗(kèhán):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對君主的稱呼。大點兵:大規模征兵。 軍書十二卷:征兵的名冊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確指。下文的“十年”、“十二轉”、“十二年”,用法與此相同。 爺:和下文的“阿爺”一樣,都指父親。當時北方呼父為“阿爺”。 愿為市鞍(ān)馬:為,為此(指代父從軍)。市,買。鞍馬:馬匹和乘馬用具?!缎绿茣け尽份d:起自西魏的府兵制規定從軍的人要自備武器、糧食和衣服。 但聞:只聽見。胡騎(jì):胡人的戰馬。胡,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啾(jiū)啾:馬叫的聲音。 關山度若飛: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度,越過。 朔(shuò)氣傳金柝: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軍中用的一種鐵鍋,白天用來做飯,晚上用來報更。一說金為刁斗,柝為木柝。李善注:“金,謂刁斗也。衞宏《漢舊儀》曰:晝漏盡,夜漏起,城門擊刁斗,周廬擊木柝?!?/p> 寒光照鐵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寒光:指清冷的月光。鐵衣:古代戰士穿的帶有鐵片的戰衣。 明堂:皇帝用來祭祀、接見諸侯、選拔等所用的殿堂。 策勛十二轉(zhuǎn):記很大的功。策勛,記功。轉,勛級每升一級叫一轉,十二轉為最高的勛級。十二轉:不是確數,形容功勞極高。 賞賜百千強(qiáng):賞賜很多的財物。百千:形容數量多。強,有余。 不用:不為,不做。尚書郎:官名,魏晉以后在尚書臺(省)下分設若干曹(部),主持各曹事務的官通稱尚書郎。 千里足:可馳千里的腳力,指好馬。一作“愿借明駝千里足”,均指愿得良騎速回故鄉。 郭:外城。扶:扶持。將:助詞,不譯。以上二句是說父母互相攙扶著到城外來迎接木蘭。 霍(huò)霍:磨刀迅速時發出的聲音。一說,刀光閃動疾速貌。 帖(tiē)花黃:當時流行的一種化妝款飾,把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額上,或在額上涂一點黃的顏色。帖,同“貼”?;S,古代婦女的一種面部裝飾物。 “雄兔”二句:據說,提著兔子的`耳朵懸在半空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辨認。撲朔:形容雄兔腳上的毛蓬松的樣子。迷離: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樣子。 “雙兔”二句:當兩只兔子一起在地上跑時便區別不出它們的雌雄。傍(bàng)地走,指在地上跑。以上四句通過雄兔雌兔在跑動時不能區別的比喻,對木蘭的才能和智慧加以贊揚和肯定,傳達了一種“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觀念。 嘆息聲一聲接著一聲傳出,木蘭對著房門織布。聽不見織布機織布的聲音,只聽見木蘭在嘆息。問木蘭在想什么?問木蘭在惦記什么?(木蘭答道)我也沒有在想什么,也沒有在惦記什么。昨天晚上看見征兵文書,知道君主在大規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冊,每一卷上都有父親的名字。父親沒有大兒子,木蘭(我)沒有兄長,木蘭愿意為此到集市上去買馬鞍和馬匹,就開始替代父親去征戰。 在集市各處購買馬具。第二天早晨離開父母,晚上宿營在黃河邊,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黃河水流水聲。第二天早晨離開黃河上路,晚上到達黑山頭,聽不見父母呼喚女兒的聲音,只能聽到燕山胡兵戰馬的啾啾的鳴叫聲。 不遠萬里奔赴戰場,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飛起來那樣迅速。北方的寒氣中傳來打更聲,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鎧甲。將士們身經百戰,有的為國捐軀,有的轉戰多年勝利歸來。 勝利歸來朝見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論功行賞)。給木蘭記很大的功勛,得到的賞賜有千百金還有余。天子問木蘭有什么要求,木蘭說不愿做尚書郎,希望騎上千里馬,回到故鄉。 父母聽說女兒回來了,互相攙扶著到城外迎接她;姐姐聽說妹妹回來了,對著門戶梳妝打扮起來;弟弟聽說姐姐回來了,忙著霍霍地磨刀殺豬宰羊。每間房都打開了門進去看看,脫去打仗時穿的戰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當著窗子、對著鏡子整理漂亮的頭發,對著鏡子在面部貼上裝飾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們很吃驚,(都說我們)同行數年之久,竟然不知木蘭是女孩。 (提著兔子耳朵懸在半空中時)雄兔兩只前腳時時動彈、雌兔兩只眼睛時常瞇著,所以容易分辨。雄雌兩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個是雄兔哪個是雌兔呢? 《木蘭詩》產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據其最早著錄于陳釋智匠所撰的《古今樂錄》,可證其產生之時代不晚于陳。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皆在北方,則其產生之地域在北朝。詩中有“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語。黑山即殺虎山,在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去黃河不遠。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據此,《木蘭詩》中之戰事,當發生于北魏與柔然之間。柔然是北方游牧族大國,立國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間,與北魏及東魏、北齊曾發生過多次戰爭。而最主要之戰場,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帶。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北史·蠕蠕傳》,蠕蠕即柔然。) 此詩收入《樂府詩集》的《橫吹曲辭·梁鼓角橫吹曲》中,至唐代已廣為傳誦,唐人韋元甫有擬作《木蘭歌》,可以為證。因此,學者們大都認為,民歌《木蘭詩》產生于北朝后期。 飲酒陶淵明中心思想 這二十首詩借酒為題,以飽含憂憤的筆觸,表達了作者對歷史、對現實、對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寫了作者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充分表現了作者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組詩以酒寄意,詩酒結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層的本然狀態,體現出一種獨特的審美境界。 創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陶淵明的時代,是門閥士族的時代,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禍,他痛感世道的險惡,生活的艱辛,又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終于在義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歲時,當了八十余日的'彭澤令后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再出仕,親執耒耜,躬自勞作。由于社會的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再加上統治者的荒淫奢侈,許多敢于批評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動輒被無辜殺戮。因此,當時文人們懼談政治,盡是躲開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隱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學清談等方式來表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統治者猜忌,以招來人身傷害。橫禍難料的黑暗現實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破落貴族出身的陶淵明。他從二十九歲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歲解去彭澤令,前后幾仕幾隱,實際做官時間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這樣在黑暗現實里稍縱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語言,指責黑暗社會,揭露政治危機,鄙棄虛偽世俗。 組詩《飲酒二十首》前有小序,這是研究陶淵明的思想和創作的重要資料?!伴e居寡歡”、“顧影獨盡”,可見詩人是在極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寫《飲酒》詩的。“紙墨遂多,辭無讓次”,可見這中間有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并非一時所作,而是詩人把他平時積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這個最恰當的時機抒發出來的。 關于《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歷來大致有六種說法:元興二年癸卯(403年)說、元興三年甲辰(404年)說、義熙十年甲寅(414年)說、義熙二年丙午(406年)說、義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說、義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說。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晉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理清詩歌情感變化線索,理解貌似消極行樂實則渴望用世的復雜情感。 (2)背誦全詩。 2、能力目標體味詩歌頗具特色的起興和夸張手法的運用,領會李白淋漓暢快的浪漫主義詩風。 3、情感目標:了解相關的詠酒詩篇及酒文化。 4、教學重點:探究詩歌的藝術手法。 5、教學難點:體味詩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教學方法:師生探討法 導入新課 請大家猜一個簡單的謎語:酉時下大雨?!熬啤笔且环N文化,它與中國古代詩人似乎結上了不解之緣。他們或仗酒力助發豪興,舉杯而靈感紛來;或借酒來排遣愁緒,飲酣而筆底奔騰。無數名句佳篇都與滟滟美酒相互輝映。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痹凇恫灰姟愤€用“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來概括他的一生?,F在就讓我們來欣賞李白的一首勸酒詩《將進酒》。(朗誦全詩) 一、整體感知 《將進酒》是漢樂府曲名,意即“勸酒歌”,多以飲酒放歌為內容。將,請、愿之意,《詩經·衛風·氓》中有“將子無怒”句。這個“將”與詩句“呼兒將出換美酒”的“將”音義不同。李白這首詩雖用了舊題,卻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創新意,把飲酒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結合起來,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這個歷來被許多詩人歌唱過的詩題以積極的內容,這是值得重視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飲畢竟是一種消極行為,但這是他的傲世態度和豪放不羈的個性所使然,是無法改變的。杜甫在結識他之初就看出了這一點,曾試圖說服他,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贈李白》)杜甫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但我們也不可忽視李白的飲酒詩中仍包含著積極的內容。 (給學生五分鐘朗誦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變化。) 二、鑒賞要點 1、三種主要情感: (1)、顯示了詩人對未來充滿無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意。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3)、表達詩人蔑視權貴,盡吐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這首詩中,詩人感情的發展變化極快,可分四個層次: 開頭四句寫感傷之情。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這里的“高堂明鏡”并非指母親,而是懸于高堂之上的鏡子。 詩人一落筆就寫黃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這是非同尋常的。詩人寫黃河,頗能顯示它的宏偉氣魄和浩大聲勢,如“黃河如絲天際來”“洪波奔流射東海”(《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公無渡河》)等,其基調是壯;這次則不同——詩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巔,頃刻間就著遍了它的萬里流程,因有“不復回”之嘆,盡管也寫出了黃河的氣魄之大,其基調卻是悲。由此聯想人生,詩人頭腦中便出現了這樣一幅圖景:高堂之上,人們對鏡自視,兩鬢斑斑,真是“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間一樣短促??!至此,詩人的悲意更濃了。 但詩人深知“白發如絲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轉悲為歡。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轉而寫歡。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盡管詩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間的聚會也同樣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興興地痛飲一場呢!想到這,他頓生豪情,相信自己將來必能作出一番事業,對區區金錢也毫不在意。于是連呼“烹羊宰牛”(此處用典:“烹羊宰牛且為樂”語本曹植《箜篌引》),準備像東漢大學者鄭玄那樣“一飲三百杯”?!扒覟闃贰本褪枪们易鳂?,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丟開不想。(提問:詩人的這種歡樂是真實的嗎?僅僅為了一醉方休嗎?)詩人這種歡樂感情是真實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圖一醉方休,因為他說出了“盡歡”的正當理由。 “鐘鼓”以下六句寫憤激之情。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鐘鼓”本意指樂器,這里做“擊鼓作樂”解;“饌玉”指精美的食品。“鐘鼓饌玉”在這里是富貴利祿的代稱。 待到酒宴開始,詩人舉杯勸飲,他的感情突然由歡樂轉為憤激,這是因為他要借此把長期郁積在胸的不平之氣一齊宣泄出來。他鄙棄那結黨營私、排斥賢能的豪門貴族集團,因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他憎恨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徑,因而說“但愿長醉不復醒”—一這兩句詩可以說集中地表現了他自離開長安至今的憤激之情。但這又不僅是為了一己遭遇,他還想到了“古來圣賢”(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類人,也有屈原、賈生一類人),他們有經天緯地的才能而不為統治者所用。(提問:詩人說他們“古來圣賢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們呢?)不是!這是為他們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贊揚曹植的豪華酒宴,其實是為曹植的懷才不遇抱恨終生而嘆惋,兼以自況。這就加深了詩人的憤激之情,為結尾說的“萬古愁”埋下了伏筆。(這里要注意,此處用典:“陳王昔時宴平樂”語出曹植《名都賦》:“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結尾寫狂放之情。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 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五花馬:唐朝開元天寶年間講究馬的裝飾,會把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馬,五瓣的就叫五花馬。在這里指名貴的馬。 這一層寫詩人要將一切價值昂貴之物都拿來“換美酒”,而且是“徑須沽取”,要毫不猶豫的去買,這就反客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極點。(提問:這種狂放是不是可信的,為什么?)這是可信的,因為上文說過“千金散盡還復來”。這種狂放,從實質上看,是詩人的悲之重、歡之濃和憤激之深的集中表現。至此,再用“同銷萬古愁”來結束全詩,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給學生十分鐘,練習背誦。注意作者的感情。) 提問: 1.基調,指的是一篇作品整體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圍。基調常??梢詰{直觀被感知,但只有經過分析才能得出確切的結論。例如這首詩,初讀一兩遍,會覺得它豪氣十足,但弄清詩人感情發展的脈絡以后,就會看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是占主導地位的。確切地說,豪放只是它的外殼,而內核則是憤激。 2.首先要正確理解“古來”二句的意思;“圣賢”,不是單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無所施”的賢能之士;“飲者”,決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賢”中逃之于醉鄉的人。說圣賢“寂寞”,并非貶抑,不過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說飲者“留名”,固屬偏激之辭,表現了詩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強調飲酒的意義,也是可以理解的。這樣來解釋這兩句,則詩人以曹植為例的意圖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張的運用是李白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啟發學生對此作一點比較深入的分析,從詩人的思想性格、氣質修養等方面了解這種寫法的實質。這首詩具有震撼古今的氣勢和力量,與夸張手法的運用不無關系。詩中的有些夸張寫法是憑借數字來表現的,例如用“一飲三百杯”表現豪飲,用“斗酒十千”表現酒價的昂貴,用“萬古愁”表現愁的深廣;有些則屬于感覺的夸大,如“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作者似乎一下子就把讀者指引到波濤洶涌的黃河岸邊,觀賞水從天來,東流入海的壯觀景象,“朝如青絲暮成雪”則極言人生短促。諸如此類的夸張句都有力地說明詩人飄逸不群,用辭大膽,他人莫及,也表現了他那豪放飄逸的詩風,我們在領略詩句內涵的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藝術魅力。 (提問:學了這首詩,大家覺得李白是個什么樣性格的人?學生回答后,說一下李白在華陰縣的逸事。)李白的“痛飲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現,學生對此可能有各種不同的見解,讓他們說出來比不說好。教師可以有選擇地看幾篇,做一個小結,幫助學生認識詩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負面影響。 作業: 背誦該詩;完成練習冊該課內容;預習《兵車行》。?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實習報告網SXW9.Com刷屏必備: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 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
推薦閱讀:
紀伯倫中心思想總結(匯編十六篇)
蝙蝠和雷達中心思想總結(匯總10篇)
語文閱讀的中心思想總結(通用十五篇)
金色的魚鉤中心思想總結(實用14篇)
戶外活動中心思想總結(經典十八篇)
寫景記敘文中心思想總結(匯集11篇)
更多精彩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內容,請訪問我們為您準備的專題:將進酒中心思想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