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優選11篇)
發布時間:2017-10-07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優選11篇)。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觀點是:19世紀以前,中西方沒有外交關系,原因有二。
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
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現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敗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鄙視西方。
有人想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也有人批評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不可能輕易消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當時,李鴻章認為日本是中國的強敵,總有一天會進攻中國,于是他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略失誤,中國輸給了日本。中日戰爭失敗后,李鴻章曾嘗試各種外交途徑尋求他國援助,但均以失敗告終??墒嵌?,法,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
**借給我們很多錢,自稱是中國的朋友,幫助中國修建鐵路,其實想占領華北。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當時,孫中山從國內外來回奔走,倡導復興計劃。最后,他推翻了滿清王朝,成為一個主要的共產黨,趕走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中國近代史》是蔣廷黻先生的經典著作,他以冷靜客觀的態度,敘述了從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這段時間的中國歷史,對中國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以學術的形式表達了關切,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翻開這本書的封面,內文插圖赫然是一張著名的《時局圖》,令我過目不忘。圖中虎代表英國、青蛙代表法國、鷹代表美國、太陽代表日本,它們正在瓜分中國,這就是悲慘的中國近代情形。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到達了幾百個。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
這也是一段不屈不撓的抗爭史。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盡管有人低頭服軟、賣國求榮,可是廣大的愛國官兵進行了英勇的戰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后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材無所畏懼,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除了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下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哪里,就在哪里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許多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勢力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19爆發的震驚中外的義和團運動,是一次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群眾為捍衛民族獨立而展開的反帝愛國運動。雖然它失敗了,但表現出的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征服性。
這是中國人民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一部探索史。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提高。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后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在歷經浩劫后,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盡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可是洋務運動在必須程度上促進了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快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甲午戰爭后又興起了“戊戌變法”運動,可最終還是失敗了。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改良主義道路不能救中國。此后,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在19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墒切梁ジ锩]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爆發的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隨著.....的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已久的正確方向。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并不斷開創著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
讀完這部經典著作,我深刻地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一個人如果不思進取,夜郎自大,總有一天會被其他人超越,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而一個國家如果不圖強,整日閉門造車,輕則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出讓利益,重則被分裂甚至亡國。清政府長時期沉浸在自以為是強國的美夢中,卻不知西方列強早已在多方面遙遙領先,這種強弱差距造成了這樣一段坎坷的歷史。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自強不息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使中國越來越強大,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血雨腥風醒中魂,巨龍騰飛驚乾坤
中國近現代史為讀者提供了一個歷史的框架,通過這個框架,我們可以說出救國強國的道路。鴉片戰爭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因為西方那時已擁有了先進了軍事裝備,他們在世界范圍內謀求更大的利益,而中國正在閉關鎖國,政治,軍事統統在中古時期,軍事所依托的科學技術在大清朝還沒有萌芽,所以那些小國就用炮彈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第一次鴉片戰爭,我們失敗了,這當然是個錯,但最錯的,卻是我們不能在戰爭之后尋求救國之路,依然實行撫夷之策,依然以**自稱,而那時候我們離世界已經慢慢地遠了。甲午戰爭時,我們的海軍世界第八,日本雖然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導致國力大增,但倭寇的海軍也還在11位,倘使我們能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后能尋求革新之路,那歷史又將會改寫。
辛亥革命前,中國有三次救國運動。
一是李鴻章和左宗棠的自強運動。通過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來**西方人,師夷以制夷,可惜學習不徹底,而且缺少真正了解西方的領袖。
第二,甲午戰爭后康有為領導的戊戌變法。取消八股文而考政治經濟,這意味著全國上下所有讀書人前功盡棄從頭再來;簡化衙門剝奪了士大夫的根本利益;最終這次來勢猛烈的變法只維持了百日,在西太后為中心的頑固勢力下謝幕。
三是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清朝還能再扶起來嗎?義和團運動主張廢除一切先進技術,如鐵路、電力線等。這種駕駛和倒車的動作能撲滅海洋嗎?
中華民族必須學習科學和機械,廢除家庭和家鄉的觀念,成為一個現代化的民族國家。也就是說,在外,要發展科學技術,戰時具備實力來抵御與擊敗外敵入侵,平時可用來發展國家經濟。在內,提高國民素質與民族的凝聚力,戰時可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平時可專心發展經濟,強大國家。
英國發動的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中國歷史的發展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此后,帝國主義列強發動了一次又一次的侵華戰爭,激起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反抗,救亡圖存,成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面臨的神圣使命,從太平天國運動到義和團運動,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從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中國的志士仁人正是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和民族意識,歷盡千辛萬苦,不怕流血犧牲,去挽救中華民族危機。這些斗爭和探索,粉碎了帝國主義把中國變成附庸的目的,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新的希望。
虎門賣煙的偉大壯舉,拉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序幕。無數愛國官兵以他們的勇敢精神,譜寫了一首英雄頌歌。廣東海軍司令員關天培、鄭國鴻、王錫朋、葛云飛、定海三將裕謙、兩江總督、吳淞陳化成等。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沽堡守軍奮起反抗,迎擊入侵者。 中法戰爭爆發以后,聶士成主動請纓赴臺灣抗敵,劉銘傳更是短衣草履親臨前線,與士兵同飲同食。中日戰爭爆發后,在平壤戰役中,陸軍將領左貴堅守陣地,視死亡為死亡。
黃海海戰中,丁汝昌、鄧世昌、林永升等官兵英勇抵抗,嚇退敵人。八國集團聯軍侵略中國時,中國官兵也勇敢無畏地迎戰敵人。 三元里抗英、黑水黨抗英、香港民眾的抗英活動、太平軍抗擊外國侵略者、臺灣人民抵抗外敵、東北人民的抗日斗爭、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中國人民以各種方式進行反侵略:
抵制美國貨物運動,努力收回道路和地雷的權利等
西方殖民者用鴉片戰爭的槍聲喚醒了閉關自守的中國人民。這種學習,經歷了從睜眼看世界,到物質技術的學習,政治制度的借鑒,再到思想文化的探尋四個階梯式的躍進過程。
最早開眼看世界的是林則徐。1839年,林則徐作為帝國大臣,領導了廣州的禁煙運動和反英斗爭。他一改清****鄙薄夷人、惟我獨尊的觀念,對西人進行實地了解。
他組織翻譯英文《廣州周報》而編成《澳門月報》,他還特別組織編寫了《四洲志》以了解世界形勢。為了外交和軍事斗爭的需要,林則徐還組織選譯了《各國律例》等書和大炮瞄準法、戰艦圖式等資料。通過了解,林則徐認識到,外國船只和槍支遠遠高于中國。只有學習西方人民的技能,才能改變敵人的強弱局面。
基于這一認識,他曾購買外國大炮裝備清軍,并在現場做了中國大炮的研制和改進工作。他甚至上奏道光皇帝,建議用關銀的l/10做經費仿造外國船炮,他還對俄彼得大帝微服出行、學習西方技術的行為表示了贊賞。
魏源在民族痛苦的刺激下,繼承了林則徐的思想,并將其闡述到理論層面。他在林則徐《四洲志》的基礎上著成《海國圖志》,明確闡述“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外夷者,外夷制之”的道理。他提出中國當以俄羅斯彼得大帝為榜樣,勵精圖治,趕上“西海之國”。
魏源的“師夷長技”思想,固然有攘外之急需,但絕非皮毛之見,它包含著深刻的革新思想,已顯示出他用世界眼光思考中國問題的遠見卓識。
洋務運動的興起是中國人學習西方長期技能的正式開端。洋務派在認清敵強我弱的技礎上,試圖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強船強炮的技術,以維持清朝的統治。這些人在**以奕訢為代表;在地方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為代表, 設立了總理衙門管理對外事務,衙門內設有英、法、美、俄四股,以后又增設海防股;在總理衙門之下,設有南、北洋通商大臣,分管南、北口岸的通商和交涉事務。
為了培養翻譯人才,總理衙門還成立了北京同文博物館學習外語。這些制度的建立,為洋務運動創造了條件。洋務運動前期以“求強”為目的。
洋務派在創辦軍事工業的過程中,或是經費不足,或是煤鐵等能源不濟,這使洋務派原先創辦軍事工業時的躊躇之志頓減大半,無法回避的困難,令洋務派備受困擾。他們終于明白,單靠建立軍工企業是不可能成為強國的;西方的強大不僅在于其堅船利炮,更在于其國與民的富足,思想認識上的轉變和深化,必然外現于行動。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洋務運動進入了寓強于富的“求富”階段。
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種種行為,反映了中國人民與時俱進的勇氣。但是,他們想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單靠引進先進技術來挽救國家危局,這是不可能的。中日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強國夢的破滅。
中國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改變政治體制,才能有效地研究物質技術。這種不斷上升的改革趨勢最終演變成了一場全國性的政治運動,即1898年的改革運動。戊戌維新是在“救亡圖存”的吶喊聲中拉開帷幕的。
它從一開始就把學習西方的著眼點放在政治制度上,希望通過政治制度的變革,來挽救中國任人宰割的危局,真正實現中國的自強自主。這場運動的代表人物有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中國要想強大,就必須改變舊體制,實行西方君主立憲制。
梁啟超、嚴復、譚嗣同都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光緒皇帝頒發了維新變法的要旨: 在政治方面,設立制度局,改革舊機構,裁撤冗員,澄清吏治,廣開言路,允許自由設立學會、報館,給予言論、出版自由。
在經濟方面,要保護和獎勵工商業,設立國家銀行,設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國家礦務鐵路管理局。在文化教育方面,要廢除八股文,轉變戰略理論,派人出國留學。在軍事方面,要減少綠營,完善陸海軍,實行征兵制,用西方的方法訓練軍隊。
改革的核心是通過改變舊體制,逐步使中國成為君主立憲國家,從而達到強國的目的。最終,由于變法維新觸動了慈禧及守舊勢力的利益而遭到鎮壓。以孫中山為代表的中國人,繼續努力向西方學習,改變中國。
他們認為:靠溫和的改良是不能實現變革圖強的理想的,只有運用暴力革命的手段徹底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才能真正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推翻封建**,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資產階級思潮十分盛行。
一大批革命的報刊、團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介紹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宣傳資產階級共和思想的大潮在中國興起。1911年武昌起義激起了全國規模的革命,腐朽的封建君主**統治被革命所顛覆,資產階級的共和制度在中國誕生。然而,資產階級共和國革命的成果最終被袁世凱偷走,整個中國成了大小軍閥的戰場。
要使中國走上正確的道路,必須從提高人民素質入手,深入批判封建思想文化,樹立新的文化觀念。
一場影響深遠的思想啟蒙新文化運動應運而生。以李大釗、陳獨秀、魯迅為代表的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的傳統文化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徹底批判。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邀請德先生和賽先生,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
對民主和科學的熱烈追求,體現了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已經深刻認識到中國的變革,必須從器物及制度的移植向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及價值取向方面轉化。他們認為,民主不僅僅是一種政體,而且還是一種文化,舉凡一切與封建主義相對立的觀念形態,如自由、平等、公正、人權、個性解放等教育可以德先生即民主代表,民主是合乎理性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是自由、公正、平等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精神。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人也意識到科學與**是對立的,因為**皇帝的思想是無知和迷信的背后;只有樹立科學精神,用科學方法研究一切問題,才能真正擺脫迷信,轉變愚昧,使人民素質發生質的變化。
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們以自己如火的熱情,深沉的理念和勇敢的精神,為中國人接納、吸收人類進步文化鋪就了平坦的大道。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各種西方思潮正是由此如潮涌入,以致五四以后的中國思想界異說競起,百家爭鳴。最后,經過思考、論證和比較,先進中國人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改造中國的意識形態。
總之,中國人在學習西方的過程中,經歷了由物質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艱難探求和辛苦跋涉,最終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確定的客觀真理。新中國成立之前,飽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眾為救亡圖存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新中國成立之后,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此后,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對世界各國奪取反法西斯的勝利,維護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人民渴望實現和平、民主,為建設新中國而奮斗。
由此,我們得出這樣的經驗教訓,落后就要挨打,**是戰爭的重要因素,卻不是決定的因素,起決定作用的是人,而中國正是因為武裝的落后和領導者的腐敗錯誤方針政策,才使落后的中國和人民大眾置身于火熱之中。近代歷史有力地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是指引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和團結中國各民族人民不斷取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新勝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康莊大道。我們要始終保持清醒大腦,居安思危,牢記中國近現代的歷史及其基本經驗,繼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深刻認識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科學分析和妥善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切實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項建設事業全面地推向前進。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而努力奮斗,中國人民建設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美好理想,就一定會實現,使中國成為屹立于世界的一顆璀璨的紅星!使中國人民成為世界的驕傲!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圓明園的雄偉壯麗,還在于她豐厚的歷史底蘊。從康熙到咸豐,她見證著大清一切的興衰榮辱。她見證了牡丹叢中,垂暮之年的康熙與聰穎靈巧的弘歷相會,見證了案牘之后,勤奮治國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頂峰。
她也見證了萬花陣里,驕奢淫逸的乾隆觀看宮女們爭先恐后地穿過迷宮,拜倒在他的面前,當然她還見證了,咸豐帝出逃承德的狼狽不堪,還有那場恬不知恥的搶掠和那之后讓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圓明園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驕傲和榮耀,但更多的是一段悲傷和屈辱的回憶。當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竟只有二十個太監進行抵抗。我不禁感嘆,這樣一個偉大帝國的最后榮耀應該由二十個太監保衛!
當園中無數珍寶被士兵們洗劫一空,又公然拍賣,當聯軍火燒圓明園,渾然不知自己將300名宮女太監活活燒死時,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想批評英國和法國的野蠻報復。我只想找到自己的理由:這個人口、農業和工業gdp一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國,為什么在短短的一百年時間里被西方列強踩在鐵蹄下?
當英法聯軍打開圓明園的秘密倉庫,發現他們送給清朝皇帝的歐洲最先進的槍支都裝飾得像裝飾品時,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當英法聯軍的堅船利炮將仍舊騎馬舞槍的八旗軍打得七零八落時,咸豐帝卻正在宮中沐浴享樂——這一幕雖有夸張之嫌,卻也不失為當時中西方歷史發展的縮影。我們關上了門,對自己創造的輝煌感到沾沾自喜,但西方人迅速崛起: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國被遠遠拋在后面,但我不知道。
當時的中國,真如馬格爾尼所說,是“一艘破爛的頭等戰艦”。從先進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簡單,傷痛也是如此地深。
落后就要挨打,這是通俗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中國希望崛起,這樣恥辱的歷史就不會重演。只有自覺和自強,才是強國之路。
牢記歷史,面向未來。這八個字被很多人當作又一條空洞的標語。圓明園,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腳。
孟子曾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現在的中國在崛起,在逐漸趕上發達國家的腳步。我只愿,不管何時,我們都能銘記這一段歷史。
重蹈覆轍的國家必定會受到歷史更沉重地懲罰。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三、統治者的腐敗昏庸。社會制度的腐敗和經濟技術的落后,導致了鴉片戰爭和未來100年中國對外戰爭的失敗。慈禧時代的清王朝更是把腐敗發揮到極致。
朝廷里的毒瘤根深蒂固,朝廷內**當道,搜刮民脂民膏,極端奢侈,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奢侈生活蒙蔽了當權者的眼睛,磨滅了他們的血性,甚至忘記了最基本的反抗本能。
妖孽侵,天下亂;天下亂,梟雄出。當社會矛盾發展到極致,就會出現反叛者,動蕩的時代就會造就英雄。中國也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
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運動、義和團運動。。。都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血脈。我想當時太平天國和義和團出的都是梟雄,因為梟雄和英雄的區別在于梟熊魯莽,英雄不敢魯莽。英雄不敢跨越正統“正義”的約束,把自己的人格中忠義光明的一段放大化而隱藏了其人性的陰暗面;梟雄則不受任何拘束,霸道自我,只貫徹自己所定義的“正義”而無視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約束。
所以英雄比之梟雄更容易的民心得權勢。也正是這點,導致了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
但是,亂世造就的不僅僅是梟雄,而更多的是英雄。1919年5月4日開始,英雄的時代來臨。
雄獅蘇醒??!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披荊斬棘,中國的復興之路
在何方?
歲月流逝,洗不凈你的錚錚鐵骨,
浪里淘沙,留下了一個又一個你的風流,
這就是你——中國共產黨的魅力。
1840年6月28日,英國對中國發動了計劃已久的鴉片戰爭。由于清政府的腐敗和無能,如此龐大的中國在英軍的鐵蹄下被任意蹂躪。戰爭的結局也是以中國的慘敗而告終,于是,就有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此后,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已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時此刻,災難接踵而至。西方列強趁火打劫,迫使中國與它們逐一簽署不平等條約。
中國主權危急!中國危急!中華民族危急!
面對亡國滅種的巨大危機,救亡圖存已成為全民族最緊迫的任務。無數有志志士明白,此時此刻中華民族面臨著兩大歷史任務:一是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
只有完成這兩項歷史任務,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此,英勇不屈的中國人民進行了前仆后繼的斗爭。
然而,中國社會的各個階級、階層、派別和集團的代表人物曾為如何救亡圖存而苦思焦慮、奔走呼號,以自己的認識和實踐交出了一份又一份答卷。他們提出的各種方案和道路,無一例外都是以救亡圖存為重點的社會實踐所檢驗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坎坷歷史,是帝國主義和中國封建主義把中國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各族人民落后挨打、受盡屈辱、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國各族人民反抗帝國主義以及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為振興中華而前仆后繼、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的歷史;也是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救國方案,一再試驗又一再碰壁,最后從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中看到新時代的曙光,將信任票投給馬克思主義的歷史。
在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國人民為了救亡圖存,曾進行過多次抵抗戰爭,如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84年的中法戰爭、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反對八國聯軍戰爭;掀起過多次革命高潮,如1851年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1900年的義和團反帝風暴、1911年的辛亥革命。其中,又穿插著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戊戌變法。這些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斗爭,雖然不屈不撓,英勇無畏,但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了。
在這期間,地主階級改革派外抗夷敵、內求變革的思想,沒能救中國;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主張,沒能救中國;農民階級平均主義的訴求,沒能救中國;資產階級改良派的變法維新,沒能救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三民主義,也沒能救中國。一個接一個的思想和計劃經不起社會實踐的檢驗,不能滿足中國人民救國救亡的需要,不能改變中華民族的屈辱地位和中國人民的悲慘處境。那么,中國向何處去?
-
實習報告網-sxw9.cOm精品必存:
- 思想匯報8篇?|?課程總結?|?課程總結模板?|?課程實習總結?|?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在哪里?
正當人們徘徊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之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敝袊冗M的知識分子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帶來了新的希望,中國革命的面貌也發生了變化。
毛澤東同志曾以史詩般的語言寫道:“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一百年來,其優秀人物奮斗犧牲,前仆后繼,摸索救國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才發現馬列主義的最好真理世界放我們民族的最好武器,中國共產黨才是拿起這一武器的倡導者、宣傳者和組織者。
”歷史充分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把億萬人民引向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開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使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進入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廢除了帝國主義列強同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中國人民的崛起,中華民族被屠殺和奴役的歷史永遠不會重現。
后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通過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中國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使中國通過新民主主義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入21世紀,中國的面貌必將發生更大的變化。黨的十七大為我們描繪了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宏偉藍圖:到那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再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是一個極具感召力的奮斗目標。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就將迎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回顧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歷史,我們得到了許多教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的領導者。這個領導者必須代表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和整體意志,有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指導,能夠正確把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善于集中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和實施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豐富的斗爭經驗和崇高的政治威望,可以團結和帶領全體人民為偉大事業而奮斗。
在中國,能夠擔當這個歷史重任的只有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向世界表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民族獨立和解放,就沒有民族繁榮和共同繁榮,就沒有民族繁榮和復興。
中國共產黨90年的奮斗歷程,將永遠記錄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同學們,建設幸福中國,就是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過上幸福的生活。作為少年兒童,能快樂的學習,健康的生活,在家有爸爸媽媽的呵護,在學校有老師同學的.關愛,在社會有好人的熱心幫助,就是一種幸福。
今天,我要講一位好民警褚媽媽的故事。她叫褚少華,是一位交警大隊的女警察,在她們當地有一個叫玲玲的小學生,她父親因病去世后,母親又得了重病,不幸讓玲玲家中一貧如洗,上學遇到了困難。當民警褚少華得知這個情況后,心揪得緊緊的,來到玲玲家說:“孩子上學是一輩子的大事,千萬不能耽誤啊!”于是,她決定用自己的工資資助玲玲上學。每到開學的時候,就按時給玲玲送衣服和學習用品。有一年的冬天,天氣突然變冷,玲玲還穿著單薄的衣服,褚少華立即買來一件羽絨服、一雙旅游鞋及學習用品,專程送到玲玲的學校。玲玲從民警褚少華手中接過羽絨服,感動的留下了眼淚,哭著說:“媽媽,穿上您送來的羽絨服,我又能上學了……”之后,褚少華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外一個村,為劉良、趙玉琴等家庭特困兒童送來棉衣。3年來,褚少華還先后資助了4名失學兒童,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這位民警阿姨“褚媽媽”。
在我們國家有許許多多像褚媽媽這樣的好心人,讓不幸的兒童體會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中國人的幸福。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能做好“幸福中國”的建設者。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現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可是俄,法,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后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初中作文頻道小編[冰淚紫茉]今天給大家整理了《《中國近代史》讀后感》的優秀作文,這篇《中國近代史》讀后感共有750字,是一篇很優秀的原創作文,這篇《中國近代史》讀后感很值得大家參考和學習。
寒假里,我讀了《中國近代史》,作者是蔣廷黻,讀的比較吃力。主要講的是:在19世紀以前,中西沒有邦交,此中有兩個緣故。1。中西相隔很遠2。中國覺得外國人是蠻夷之邦。但外國人認為,中國是很好的國家,竭力與中國訂立邦交,可中國人仍覺得他們是應該向我們跪下的小人,英國人就這樣在一開始就和中國關系變差了。而且,當時在中國的外商發現鴉片是利潤較多的貨物,在中國銷售鴉片,但遭到許多中國人反對,更加惡化了中英關系,最后和英國打了起來,失敗后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戰敗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輕視西方了。有些人要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一些人就批評說中國數千年的文化,不可以輕而易舉的滅亡。洪秀全領導一些人組成的起義軍很快攻下了許多城市,可是到后來,起義軍變得驕傲自大,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敗了。
不過好幾場對外戰斗的失敗,令更多的中國人知道中國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后,很多人向外國人購買先進的武器,學習科學技術,受到推薦的李鴻章提出了許多維新方案,他希望中國步步向前進,但他做的不徹底,許多人不聽他的話,很多建的廠都在和法國打仗時被毀了。
這時李鴻章覺得日本是中國的勁敵,有朝一日會攻打中國,于是在高麗進攻日本,但由于戰略錯誤,中國敗給了日本。和日本戰爭失敗以后,李鴻章用各種外交辦法想得到其他國家的援助,但都失敗了。可是俄,法,德三國卻在后來自愿援助我國,想從中獲取一些代價。俄國借給我們很多錢,聲稱要和中國為友,幫助中國修鐵路,實際上要占領中國北方。最后,中國許多地方被瓜分了。孫中山這時在國內外來回奔波,提倡復興方案,最后推翻了滿清,當上了大總統,趕跑了不友好的外國人。
我讀了這本書之后覺得應該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樣,我們不能歧視有困難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氣,不能為一點點小事而鬧得越來越大,應該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一、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1840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古老的、落后的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戰敗了,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后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后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英法俄又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尤其是沙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國又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又簽訂了《中法新約》,列強取得了在中國修筑鐵路的權利。1894年中國又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賠款達到兩億兩白銀,帝國主義強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然而帝國主義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進一步控制中國,19--年八國聯軍又共同反動了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本息超過10億兩白銀,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加重
? 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
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曾國藩”……
風一頁頁地翻動著歷史書,掠過了一個個字眼、一張張**……
——這只是一個個名字嗎?這只是一條條曾經鮮活的生命嗎?不,這是中華民族屈辱、血淚的歷史!
在這里,世界看到了一個泱泱大國的沒落:《南京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英國,法國,**,日本直至八國聯軍——疆域領土百萬百萬地割讓,****百萬百萬地流失,奇珍異寶一批批地被掠奪——往昔的輝煌一去不返——土地,金錢,財寶……都可以失而復得,但堂堂華夏民族的尊嚴,和有著千年悠悠歷史的華夏文明啊,怎容得他們隨意蹂躪?
而清**呢卻悠閑自在,只知享樂,享樂,享樂,即使擔心憂慮也是為了自己的寶座,他們早已名存實亡,跟傀儡政權并無差異。是一無所知還是漠不關心?他們把黎民蒼生的死活拋之腦后,在外表的興盛繁榮下,百姓們其實活得很苦,很苦——不僅是因為列強們霸道的入侵,或是肆無忌憚的燒殺搶掠。
更因為,天上沒有眼睛,金鑾堂的王座竟然坐著一個奴隸!更是因為,他們要眼睜睜地看著,腐朽的朝政要把千年積淀,奴顏婢膝地拱手贈與敵人!
但是,世界難道沒有看到過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為祖國、為人民、為全世界而奮斗嗎?民族英雄林則徐大笑道“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驅之”,譚嗣同為變法大義凜然歩上斷頭臺,愛國青年當街游行**吶喊“外爭國權,內懲**”……
歷史雖然不是現在,但畢竟不是歷史。但歷史曾經是現在,它終將成為歷史。歷史影響現在,現在它重復歷史。也就是說——百年滄桑盡管終究不是嶄新的二十一世紀,但是它和二十一世紀終是有著驚人的相似。
我們的學習很匆忙。我們在不到半個學期的時間里完成了一個多世紀的學業。但在這背后,有多少鮮為人知,甚至不為人知的故事?當嗅著那熟悉的墨香奮筆疾書時,或許我們又會義憤填膺,又會攥緊拳頭,想要侵略曾經萬般**我們的那些國家。
現在我覺得這是愚蠢和不切實際的。不管以什么理由或是什么心情去發動戰爭,都是有百弊而無一利的,況且侵略我們的不是無辜的人民啊,飽受戰爭之苦的中國人民向來熱愛和平、堅持和平,怎么會再去做這種蠢事呢?想成為一個大國,就必須有一個大國應有的氣度和胸襟——既然犯錯者愿用淚水洗滌盡他心靈的污垢,懺悔畢生的罪孽,何不原諒呢?
古人早就說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早說過在昏庸的君主統治下,“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興衰交替是歷史發展亙古不變的規律,而再多的哀嘆也不能將歷史改寫。
往事如煙,讓它在歷史的語境中靜靜地流淌,靜靜地安息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我們必須深深地感謝上蒼!上帝給了我們這么多苦難,沒有苦難的民族就不會成功!
我們必須狠狠地努力和奮斗!我們不僅不能讓歷史重蹈覆轍,更應該在雪前羞愧!我們更要讓蒼茫大地聽到,沉睡雄獅的怒吼終將響徹天地!
我們要讓蕓蕓眾生看到,浴血鳳凰終將在曙光下華美重生!
-
更多精彩的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歡迎繼續瀏覽:中國近代史課程思想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