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5-24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經典八篇)。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1

我喜歡這本書中的主人公香草,她是一個善良、勇敢的小姑娘。在她和她的朋友、家人們中發生了許許多多感人的故事。

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一個癡迷于戲曲的弟弟香晏。香草很愛她的弟弟,她總是沒法拒絕把收音機給香晏,當然,在香草生病期間,香晏也會給她講戲曲故事,逗她笑。

香草有一個好朋友,她叫對對,對對為香草撒了她人生中第一次的謊,香草就努力把謊言變成事實。記得有一次,小牛用小青蛇嚇對對,香草就送給小牛一份“報禮”,里面裝滿了小螞蟻,爬滿了小牛的桌椅。沒錯,香草就是這么一個善良,愛打抱不平的、勇敢的孩子。

可是,這也給香草帶來了麻煩,小??偸侨窍悴萆鷼?,陳老師也對香草充滿了偏見,所以,香草決定退學,爸爸讓她再上三天學,做三天好孩子,香草答應了。前兩天都非常順利,可是,到最后一天時,小牛又把香草惹怒了,結果被送到了校長室,和藹可親的張校長并沒有懲罰香草,只是寫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學會與人相處是幸福成功的最大功課”,張校長就讓香草回去上課了。正是因為張校長的平易近人,她的好說話、禮貌、懂小孩心思,讓香草覺得學校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并不知不覺忘記了這個只去三天學校的約定。

香草還特別有愛心,她和弟弟一起去了流浪狗校園,收留了一條黃毛的草狗,叫小賴,小賴很忠誠,一看不見主人的身影,就會急得腿軟,一看見他們,就會高興地蹦起來。

發生在香草家里的與香草身邊的一切故事都十分的有趣,作者把每個人物都描寫得生動形象,這里的童年每個孩子都向往:有跟著音樂跳舞的向日葵;有為童年畫上金子光彩的老師;有為孩子們撐起幸福雨傘的爸爸媽媽。讓我也在欣賞書本的過程中學會付思考與創造,讓童心、愛與歡樂同在。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2

人總是親近于和自己有相同點的人,總是對和自己生活比較貼近的文字多一份興趣。我也是一樣。但《一個人的村莊》是個例外。我生活在東南沿海,劉亮程則在西北內陸。我在城市長大,他卻當過農民。我這里柳絮紛飛的時候,他眼前是漫天的黃沙。劉亮程卻將他居住的村莊寫出了世外桃源的味道。他說他沒有天堂,只有故土。

他告訴我們一個普通的村落在一些無法消磨掉的東西里可以站成永恒。

劉亮程是個智者,又是個普通的人。他看穿了榮華富貴,在他眼里,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他甚至愿作一棵長歪的樹,一頭拉車的驢。他生活在一個人畜共居的村莊里,他熱愛腳下的黃土,熱愛眼前的自然。他寫一匹馬戴著套具跑掉了;他寫一窩螞蟻用一夜時間繞過人為的障礙回到屬于自己的墻根;他寫一只鳥停在他鐵鍬的把上聲音沙啞地對他說了很久的話;他寫一棵被壓彎的.樹遭到人的遺棄……他似乎只是把他看到的一切記錄下來,再加上些仿佛脫口而出的語句,便賦予了一個村莊以生命和活力。如果讓我在鄉村與城市之間選擇我肯定會選后者。我以為在繁華的鬧市里有舒適的學習環境,以后能有個好工作就是幸福的人生了,但劉亮程告訴我,我已缺乏一顆感恩大自然的心。

我們感恩親人賜予我們生命,感恩朋友帶給我們快樂,卻忘記了我們世世代代生存的這片土地。如今,我看到一只麻雀都會有莫名的抗拒,見到蟲子就想打死,牲口更是不愿去碰的。我在不經意間給人和其他動物劃分了層次,但事實上我們之間沒什么等級之分。劉亮程不記恨咬過他的狗、叮過他的蟲,只懷念為他勞作了一生的驢和牛?!兑粋€人的村莊》讓人感受到自己多么自大。其實即使身處城市,大自然依舊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被燈紅酒綠弄花了眼,忘卻了生命真正的色彩。我面對一場雨一場雪一片落葉一樹繁花也會有萬千感慨,但我感到的只是我一個人的寂寞,我的愉悅也只是我在自娛自樂罷了。我把自己的感情加之于大自然,卻沒有讓自己融入她并真正地感受自然萬物的喜怒哀樂。我從未想過雨是不是同我一樣孤寂,花是不是與我一道歡喜。我沒有躺在一塊土地上聆聽過大地的心跳,也沒有認真嗅過一朵花、看過一棵草,更沒有長久注視過一蟲一鳥。然而她是真的沒有感情么?近年越來越多的災害,不就是她對我們的怒吼?災難帶給我們很大的損失,我們感嘆不幸時是否想過,這是天災,還是人禍?我們因災難而流淚,當我們抬頭看見灰色的天空,當我們再也看不到成群的鳥兒時,我們心中也再為自然而流淚么?我們的淚腺,為何會如此荒蕪……

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樹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蟲的鳴叫也是人的鳴叫。這正是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所表達的。

我真的很期待一陣風吹過整個世界,吹過所有繁華,吹過我的胸膛。然后一切重新開始。

讓我躺在大地上仰望藍天,在我永恒的一個人的村莊。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3

我是在讀《一個人的村莊》的時候想起那個問題的。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某一個讀書日,報紙上發起一個討論:如果讓你在大海上漂流一年,只能帶一本書,你會選擇哪一本?

回答眾說紛紜,當時我的選擇早已不記得了。捧著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那個答案突兀地閃現:手上的這一本便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如果讓我用一個字形容讀這本書的感受,我會選擇“靜”。這些樸實得有如黃土的文字里,藏著一股寧靜的力量,靜到一低頭就能看見長長的過往,靜到能聽見天地之間最清晰的心跳聲。

我驚異于字里行間的靈氣,而我得知作者只讀過五年書后,我感到了理所當然。只有這樣的人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就像他腳下的土地,木訥無言卻寬厚溫存。那是寧靜到極致后具有的深沉的力量,它迫使我心中的喧囂沉寂,一寸寸壓低我的靈魂,直至趴伏在大地上感受風的私語和大地的呼吸。

劉亮程是村莊的兒子。他寫狗。寫馬。寫蟲子,他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觀察螞蟻搬家。寫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對頭的。寫房子,他津津樂道著他曾荒廢了不少時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門、土墻、墻邊的樹、樹旁的煙囪和悠然的炊煙。寫煙、寫風景、寫木老頭;寫夢、寫死亡和新生。從冬天寫到下一個冬天,寫每一個人每一堵墻、每一塊土皮都將歸去的歲月,和天空。

他是整個村莊最閑的人,他也是整個村莊最忙的人。他蹲在田壟上研究風的心情,他為一所房子擔憂能否曬到陽光,他聽見一朵野花吟吟的笑聲像個傻瓜似的一個人在荒野中笑出來, 他覺得屋后的那個榆木疙瘩是村莊的頭顱。

劉亮程以他孩童般的眼光注視著大地的一切,同時他又以先知般的悲愴預言了生命中吹徹的風和一年年累積的冬日。他是一個隨性的赤子,任由自己飄蕩在每一個司空見慣而不為人知的角落,就像一陣風、一場夢。

那是他的幸運,也是我們的不幸。

拿起這本書,在浮躁的世界里獲得暫時的澄澈 。我愿意帶著這個美麗的妄想,一個人在無邊的海洋上流浪。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4

劉亮程素有農民作家之稱,前半生作為一個徹徹底底的農民,寫作也許只是他的副業。讀了他的散文集《一個人的村莊之后》,鄉土氣息迎面撲來,仿佛在這浮躁的社會中看到一塊綠洲,讓人眼前一亮。

作者從各個角度來描寫村莊,寫作的對象包括村子里的居民,牲畜,植物,野外的動物以及村子里發生的各種事情。整本書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和高深的思想做包裝,僅展現了作者對生命的原始體驗和本質的回歸。通過這些散文,作者打開了我們村莊的記憶,平淡而又單調的村莊生活,生命在其中慢慢的流逝,村莊的.居民接受了這一切,沒有燈紅酒綠,沒有抱怨,沒有鄉愁,沒有苦難,沒有悲傷,只有一絲溫暖和無奈。換一個視角,也許我們更能體驗到生命的真諦。就像作者描寫的那樣:“他過著一生中又一個平平常常的日子,擺在眼前的活,還和昨天一樣多、一樣重,也一樣輕松。生活就是這樣,并不因為你生活了多少年日子就會變得好過。農活更是如此,不是你干掉一件它就會少一件?;钍歉刹煌甑?,你只有慢慢地干著活把自己的一生消磨完?!?/p>

這本散文集是劉亮程一個人的史詩。他的成長記憶都濃縮在這一段段的文字里。在描述狗馬蟲螞蟻牛人麥子風樹田這些村莊里的組成部分時,透露著生命的對生命流逝的無奈和淡淡的憂傷。人總會老去,村子也終歸會荒蕪,村口的麥田,高高升起的炊煙,被風吹彎的老樹都會消失。但是作者留下的這段樸素的鄉土記憶,會保留在文字里長存。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5

藍天、白云、一眼看不到邊的荒野、拼命才得以出人頭地的葵花苗,貧瘠但種滿希望的黃土地……想必大家讀完《遙遠的向日葵地》都想把大地當家,把向日葵當枕頭,把自己變成風箏放飛空中,或者縮小再縮小直接融入雞鴨狗兔牛的大家庭吧!

語意飛揚,妙筆生花!極具畫面感的景物描寫是全書的一大亮點,讓人不知不覺走入畫中不舍離開?!盀鮽惞藕訌臇|往西流,橫亙阿爾泰山南麓廣闊的戈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濃烈的一抹綠痕?!蔽闹虚_頭由烏倫古河引出下卷,其中的“拖拽”一詞用得很驚險,像一把利刃,瞬間讓原本荒涼的景物一下子活了過來。綠的那么刺眼,仿佛我們也跟著李娟來到了故鄉!“和烏倫古河谷的綠意不同,田野的綠如同離地三尺一般飄浮著,遼闊,纏綿,又夢幻”作者巧妙地將烏倫古河和田野作對比,從“綠”入手,由遠及近,悄無聲息地將讀者帶入似夢非夢的廣闊天地,綠得恰到好處,忽隱忽現,無與倫比的美!

“文采斐然,活潑靈動”,幽默風趣的筆風,配上那些無厘頭的小動物們,整個小說好似一場歡鬧的'動物大會。每天都有各種意想不到的“小品”上演,不知道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總之在你不經意間,突然一個未化妝的“演員”就上臺了,天性自然,無拘無束,他們是可愛的雞、鴨、狗、兔、牛還有臨時串場的貓等等……李娟筆下的小動物們全部是有個性的小生靈,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溝通和表達方式,也有與眾不同的嗜好,有害人精丑丑也有小可愛賽虎,我們甘愿被他們俘虜,時而撲哧一下笑出聲,時而失控哈哈大笑,這種久違的快樂像泉水從書中一點一點流出,滲透人心!“鴨子們分成了二個團伙,整天為爭地盤吵得不可開交。他們站在水邊發愣,象征性地擦擦澡。鴨叫聲遠比雞叫啊狗叫啊什么的更蠻橫,更富響亮的生命力”從李娟的筆下,我們看到的不是普通的鴨子,他們升級成了高情商的密探,知道爭地盤,知道裝模作樣,更知道用叫聲震懾對手,讓人又愛又怨,但眼睛不舍離開一步!

“文筆清新,寓意深刻”,真實樸素的人物形象,不用著色,毫無隱藏,但看后定會過目不忘,這正是李娟的又一大成功之處?!八把┒鴣恚澈蟊骋粋€大包,左右肩膀上各挎一個大包,雙手還拎一只大包,像是一個被各種包劫持的人”李娟巧妙地將“劫持”一詞貶義褒用化,瞬間將一個力大無窮,愛心滿滿的媽媽呈現在了大家眼前。轉了三趟車,費盡周折地大包夾小包,只為給女兒帶來一堆食物和二根細棍子。如此威猛高大的形象,估計唯有“媽媽對女兒的那份不用言表的愛”才可以解釋這種超乎尋常的“神話”。

“情感深刻,發人深思”,飽滿的人物語言和動作描寫,文情并茂,不經意間戳中淚點。“咱們的葵花苗能不能承受這次的沙塵暴……老子!現在正站在一個最高的地方。走了好遠好遠才找到這么高的地方,唯一能收到手機信號的小土堆上!電話那頭她一字一頓,竭聲大喊與風力抗衡從母親撕心裂肺的呼喊聲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堅韌不拔不肯向命運低頭的母親,就像剛剛長出的葵花苗,雖然飽經滄桑,但最終都活下來了。

活著就有希望,李娟正是圍繞葵花,將一大串生活敘事不漏聲色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處,一篇一章,天衣無縫。

回望當下,我們感謝李娟深情的敘述,更要學習文中母親那種樂觀和面對任何挫折都不放棄希望的勇氣和決心!現如今很多孩子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但內心卻脆弱無比,一點挫折都想退到九霄云外,甚至封閉自己的內心。

最糟糕的是有的學生竟然為了“手機”拿生命做賭注?!安蛔屚媸謾C就不想活了”。每每看到新聞上那駭人聽聞的大黑字標題,我的心都會非常難受,從濱江市的15歲女孩因為父母不讓玩手機就從19樓跳到三樓,當場失去了生命,到前不久的14歲男孩因為父母沒收了手機就自殘,再轉到10歲的男孩……我都不忍心看下去了,一件件悲哀的事件讓我們不得不深思,為什么面對一點困惑就會立即“折斷”生命?

要知道在困難面前,只有強者才可以生存!就像《遙遠的向日葵地》中的葵花苗,經歷無數次阻撓依舊選擇活下去,因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6

打開《遙遠的向日葵地》書本,迫不及待看作者簡介,作者—李娟,看著這名字,心里一楞,猜想,實名制,挺少見的,人一定很實誠吧。再看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七師,成長時期輾轉于四川新疆兩地,高中畢業后一度跟隨家庭進入阿爾泰深山牧場,有過一段阿勒泰牧場上的生活經歷,與逐水草而居的哈薩克牧民共同生活。作者與自己同一個年代,突然倍感親切,然而又比自己少了將近10歲,這么年輕,高中畢業,成為散文作家,心中陡然對她升騰起一股敬意,嗯,了不起的李娟。這一切都引起了我濃厚的閱讀興趣。

文中第一句“烏倫古河從東往西流,橫亙阿爾泰山南麓廣闊的弋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濃烈的一抹綠痕。”“拖拽”一詞是多么生動形象呀,一下子便被李娟的文字淪陷了,于是便愛不釋手癡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用明亮輕快的筆調、幽默灰諧風趣的語言、細膩深情的文字,把她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及自己一家人在北疆烏倫古河南岸的廣闊高地-----阿勒泰戈壁草原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種植向日葵生活的點點滴滴一一呈現給我們。

不管是寫春播,夏耕,秋收艱辛的勞動場面,還是寫荒野、戈壁荒漠、旋風等惡劣的自然環境,抑或是寫深藏的美景,秋收的壯觀景象,人物形象的刻畫、內心情感的各種體驗,雞鴨兔狗牛等動物的描寫,都寫得生動形象,栩栩如生,精彩致極,總之把萬事萬物寫得各具特色。李娟的文風既有李白式的豪情奔放,又有杜甫式的悲憫細膩,既有毛主席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般的自信,又有朱自清般的素樸真摯,讓人覺得溫暖、親切、真實、灑脫、大氣。

特別是寫媽媽,寫大紅花,寫得如木三分,還有寫丑丑,塞虎,神貓,寫得趣味橫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能給人啟示。盡管大地廣闊無物,荒涼,但在她的筆下,依然充滿靈性、生機勃勃、熱氣騰騰。她寫美景寫秋天豐收的盛況,寫得令人恨不得馬上放下手頭的工作朝著北疆那“遙遠的向日葵地”奔騰而去。在此,是不是有種貓須般輕輕觸碰胸腔般的感覺呢?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7

看了《一個人的村莊》,這是繼沈從文和汪曾祺之后,我第一次看到當今中國作家如此具有靈性和才華的文字。他就是劉亮程。

劉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純粹,他的文字歌頌大自然,帶有純凈的詩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戰火和硝煙,看不到歌舞和繁華,只有村莊和河流,似乎一個人走在大地上,太陽照著你,風永遠吹著。

我想起了梭羅的《瓦爾登湖》,當代最有才華的浪漫主義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的時候,懷里揣著《圣經》和《康拉德小說遜,還有一本就是《瓦爾登湖》,海子把它當成命運之書。梭羅說:一億人中只有一個人活的詩意而神圣。只有讀過《瓦爾登湖》的人才會了解瓦爾登湖是多么的深邃純凈。我一直覺得,大師就象深邃純凈的湖泊。

一個優秀的抒情的詩人,他們的作品永遠都有一個鮮明的特征--永恒主題,那就是對某樣美好的事物的反復歌頌,很多詩人飽含深情的反復歌頌落葉和露珠。這一切來源于熱愛。

劉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題就是村莊。他筆下的村莊,似乎賦予了生命,我想,身臨其境也不過如此吧。他文字敘述所帶來的美感甚至遠遠超越了村莊本身。

村莊生活是很苦的,我去過很多村莊,一般都是看到他們的貧窮和落后,還有漫天飛揚的黃土。我到達村莊之后想念城市的精致物質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莊的安靜和安寧,還有清新空氣。

如果讓我當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我是不會去的。我寧愿在城市之中當個平庸的小職員,隨波逐流。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意識到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缺乏的,是一顆感恩的心,是一顆詩意的,對生活無限熱愛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劉亮程作品中所表達的。

這是我的生活么?每天在物欲橫流的都市中心力交瘁的廝殺。無法擁有那種簡簡單單的生活。記得自己十六七歲的時候,離大自然是很接近的,一場雨或者一場雪,都能使我感動。記不清上一次在雨中飛奔是什么時候了,似乎很多年以前,上個世紀吧。真的那么久了?我從十七歲開始蒼老?,F在無論看雨還是看雪都沒有最初的心境了。雨雪不會再給我帶來任何的感動。我失去了很多,還有那份簡簡單單的快樂。

劉亮程《一個人的村莊》是屬于他自己的,他靜靜的講述著自己的生活,講述著自己的美學理念,講述著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個微小角落生活著的人,只能從心里無比向往。

這發現,使我深深的悲哀。

海德格爾說:人,詩意的安居。

海子說: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如果能夠,我真的愿意每天面對著暮色蒼茫的水面??鞓返亩冗^每一天。我也喜歡看,可我寫不出如此優美的評論。

遙遠的村莊讀后感 篇8

金黃金黃的麥田、戴斗笠的農夫,一切都如童話般的唯美,讓人的心中有絲絲的顫動,這便是我的最初感覺,于是我開始沉浸在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中。里面有狗啊,馬啊,驢啊,他們在劉亮程的筆下是那么可愛,那么具有靈性。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狗的這一輩子》。狗的一生并不長,只有十多年,但一條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狗年輕時,稍一馬虎便會被人剝了皮燉了肉;年老時,無人問津它多病的肉體,脫毛的皮,像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把自己交給時間和命。

記得小時住在農村的外婆家時,有一條全白的母狗,自我有記憶以來,它的'睫毛都是白的,生有一群的小狗,每次看到它斜躺在家門口,哺乳著自己的孩子,都能讓我感受到母親的偉大,我曾經也是被這樣呵護著成長,瞬間想為母親做點事,填補自己的感恩之心。每到夜晚,那些小狗見到陌生人便吠,它只是匍匐在門邊,在眾狗狺狺的夜晚,默不作聲的肯定的一條老狗,但那也一定是只忠心耿耿的狗,它從未離開自己的崗位,不忘職責。后來,我再次回到那時,它已經不在了,有些失落,外婆說,它的命只有這么長,那時我還舒服了許多,至少年輕時威武過,老了又有自己的一群孩子,這輩子還算做到了本分。這就是我曾見過的狗的后半輩子。

但非所有的狗都能有這么幸運。

狗年輕時,是個守衛,是把門的。來人并非找狗·,卻要與狗先較量,主人聽到狗叫,會開門瞧瞧,想見到人就開,不想見的便假裝聽不見;若非見不可的貴人,主人一趟子跑出來,打發走狗,罵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會沒趣地躲開,稍慢一步又會挨棒子。其實這也是很多人養狗的原因,避免不想見卻又難開口的尷尬。在我印象中,有些狗,剛剛懂得它存在的意義,因太盡忠職守,就進了人家肚子。

那年,隨著父母來到他們工作的地方,從老家帶了只土狗,每周放學回家,它就搖著尾巴向我沖來,跳起來往我身上撲,那叫是一個激動勁啊,趕也趕不走,雖然有些嫌棄它的唾液,但心里還是暖暖的。不料,就在一個下午,它便消失了,媽媽告訴我,下午一輛黃面包車來,小狗叫了幾聲,就被一個麻袋套走了,她追都沒追上,看來人家是早有準備的,是賣狗肉的。頃刻間,我非常氣憤,往地上重重的跺了一下,以后沒它迎接我回家了,如今想想的懷念有它在的日子。這便是我見過的不幸的狗的前半生。

把書看著看著,想到了與書中如此相似的我的這兩個伙伴,他們不忘自己的本分,自己的初心,至死都堅守著,甚至為此付出生命。他們永遠如此簡單,如此快樂,只要有精力就不停歇。他們簡單就快樂,我們世故就變老,愿在城市的喧囂中,我們能像他們一樣簡單的表達自己情感,執著的保留自己的初心。

一本書的閱讀,總能讓我的心靈又得的一絲絲滿足,因而感謝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