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發布時間:2025-05-09最新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精選11篇)。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幫我們理順知識結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那么你知道總結如何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
1、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是指既有傳統高分子材料的機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
2、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的問題
⑴高分子結構與功能之間有什么關系?
⑵高分子應具有什么樣的主鏈?應該帶有哪種功能基?
⑶是帶功能基的單體合成?還是先合成高分子鏈,后引入功能基?
如高吸水性材料的合成研究啟示:人們從棉花、紙張等纖維素產品具有吸水性中得到啟示:它是一類分子鏈上帶有許多親水原子團——羥基的高聚物。
合成方法:
⑴天然吸水材料淀粉、纖維素進行改性,在它們的高分子鏈上再接上含強吸水性原子團的支鏈,提高它們的吸水能力。如將淀粉與丙烯酸鈉一定條件下共聚并與交聯劑反應,生成具有網狀結構的淀粉——聚丙烯酸鈉接枝共聚物高吸水性樹脂。
⑵帶有強吸水性原子團的化合物為單體進行合成。如丙烯酸鈉加少量交聯劑聚合,得到具有網狀結構的聚丙烯酸鈉高吸水性樹脂。
3、問題:學與問中的問題匯報:橡膠工業硫化交聯是為增加橡膠的強度;高吸水性樹脂交聯是為了使它既吸水又不溶于水。小結:高吸水性樹脂可以在干旱地區用于農業、林業、植樹造林時抗
旱保水,改良土壤,改造沙漠。又如,嬰兒用的“尿不濕”可吸入其自身重量幾百倍的尿液而不滴不漏,可使嬰兒經常保持干爽??膳c學生共同做科學探究實驗。
3、應用廣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
⑴高分子分離膜:①組成:具有特殊分離功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②特點:能夠讓某些物質有選擇地通過,而把另外一些物質分離掉。③應用:物質分離
⑵醫用高分子材料:①性能:優異的生物相溶性、親和性;很高的機械性能。②應用:
人造心臟硅橡膠、聚氨酯橡膠人造血管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人造氣管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腎醋酸纖維、聚酯纖維人造鼻聚乙烯有機硅橡膠人造骨、關節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造肌肉硅橡膠和絳綸織物人造皮膚硅橡膠、聚多肽人造角膜、肝臟,人工紅血球、人工血漿、食道、尿道、腹膜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2
1、組成元素、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氨基酸的種類取決于R基
2、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20多種
3、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蛋白質:肽鍵的書寫方式
有幾個氨基酸就叫幾肽
肽鍵的數目=失去的水=氨基酸數目-肽鏈條數(鏈狀多肽)
環狀多肽肽鍵數=氨基酸數=失去的水
分之質量的相對計算:蛋白質的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數-18(氨基酸-肽鏈條數)
4、蛋白質種類多樣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序以及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核酸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酸DNA,核酸的基本單位是核苷酸,每條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堿基,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RNA是由堿基(A、G、C、U),磷酸,核糖組成,DNA是由堿基(A、G、C、T),磷酸和脫氧核糖組成
追答: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核酸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所以核苷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苷酸(DNA基本組成單位)和核糖核苷酸(RNA基本組成單位)所謂的堿基(一般叫含氮的堿基)有6種{A(腺嘌呤)、C(胞嘧啶)、G(鳥嘌呤)、T(胸腺嘧啶)、U(尿嘧啶)}。組成DNA的堿基有ACGT組成RNA的堿基有ACGUT是DNA所特有的,U是RNA所特有的。兩者共有的有ACG。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3
1兩種氣體相遇產生白煙NH3遇HCl
2某溶液加入NaOH溶液產生氣體氣體一定是NH3;溶液一定含NH
3檢驗某白色固體是銨鹽的方法加入濃NaOH溶液并加熱,產生刺激氣味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則固體為銨鹽。
4某溶液加入H2SO4的同時加入Cu.銅溶解溶液變藍,該溶液中含有:NO3-
5濃_特性不穩定易分解、強氧化性、易揮發
6王水的成分及特性濃_濃鹽酸1:3體積比混合具有極強的氧化性(溶解金、鉑)
7能使蛋白質變黃的物質濃
火柴盒側面的涂料紅磷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4
鹵族元素
1遇淀粉變藍的物質I2(碘水、碘酒)
2使淀粉—KI溶液變藍的物質Cl2
3的含氧酸HClO4
4最穩定的氣態氫化物HF
5描述下列實驗現象:
(1)銅絲在氯氣中燃燒(2)H2在Cl2中燃燒(3)CH4與Cl2混合光照(1)產生棕_的`煙
(2)產生蒼白色的火焰(3)黃綠色變淺,瓶內壁有油狀液滴
6漂的有效成分Ca(ClO)2
7檢驗Cl-先加稀HNO3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5
1、鐵的物性與化性
物性:銀白色、(鐵粉為黑色)、有光澤、有良好導電導熱性、有延展性、密度大、熔沸點高。
注意:有鐵磁性。
化性:活潑金屬:Fe遇弱氧化劑:Fe-2eFe2+Fe遇強氧化劑:Fe-3eFe3+
2、鐵的`化合物
注意:Fe與HNO3(稀)反應情況分析:
a、Fe+4HNO3→Fe(NO3)3+NO↑+2H2逐漸加入+)
b、2Fe(NO3)3+Fe→3Fe(NO3)2
(a+b)得:3Fe(過)+8HNO3→3Fe(NO3)2+2NO↑+4H2OHNO3
當HNO3過量時:Fe+4HNO3→Fe(NO3)3+NO↑+2H2O
當Fe過量時:3Fe(過)+8HNO3→3Fe(NO3)2+2NO↑+4H2O
但不論是哪個反應,被還原的HNO3總是占全部HNO3的1/4。
(4)Fe2+與Fe3+的檢驗
用KSCN溶液檢驗:Fe3+遇KSCN溶液顯血紅色,Fe2+遇KSCN溶液不變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6
氮及其化合物
Ⅰ、氮氣(N2)
a、物理性質:無色、無味、難溶于水、密度略小于空氣,在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b、分子結構:分子式——N2,電子式——,結構式——N≡N
c、化學性質:結構決定性質,氮氮三鍵結合非常牢固,難以破壞,所以但其性質非常穩定。
①與H2反應:N2+3H22NH3
②與氧氣反應:N2+O2========2NO(無色、不溶于水的氣體,有毒)
2NO+O2===2NO2(紅棕色、刺激性氣味、溶于水氣體,有毒)3NO2+H2O===2HNO3+NO,所以可以用水除去NO中的NO2兩條關系式:4NO+3O2+2H2O==4HNO3,4NO2+O2+2H2O==4HNO3Ⅱ、氨氣(NH3)
a、物理性質:無色、刺激性氣味,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于水(1∶700),易液化,汽化時吸收大量的熱,所以常用作制冷劑
b、分子結構:分子式——NH3,電子式——,結構式——H—N—H
c、化學性質:
①與水反應:NH3+H2ONH3H2O(一水合氨)NH4++OH-,所以氨水溶液顯堿性
②與氯化氫反應:NH3+HCl==NH4Cl,現象:產生白煙
d、氨氣制備:原理:銨鹽和堿共熱產生氨氣
方程式:2NH4Cl+Ca(OH)2===2NH3↑+2H2O+CaCl2
裝置:和氧氣的`制備裝置一樣
收集:向下排空氣法(不能用排水法,因為氨氣極易溶于水)
(注意:收集試管口有一團棉花,防止空氣對流,減緩排氣速度,收集較純凈氨氣)
驗證氨氣是否收集滿: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靠近試管口,若試紙變藍說明收集滿
干燥:堿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7
1、制硝基苯(—NO2,60℃)、制苯磺酸(—SO3H,80℃)、制酚醛樹脂(沸水浴)、銀鏡反應、醛與新制的Cu(OH)2懸濁液反應(熱水浴)、酯的`水解、二糖水解(如蔗糖水解)、淀粉水解(沸水浴)。
2、常用新制Cu(OH)2、溴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銀氨溶液、NaOH溶液、
FeCl3溶液。
3、Cu(OH)2共熱產生紅色沉淀的):醛類(RCHO)、
葡萄糖、麥芽糖、甲酸(HCOOH)、甲酸鹽(HCOONa)、甲酸酯(HCOOCH3)等。14X(鹵原子:氯原子等)、—OH(羥基)、—CHO(醛基)、—COOH(羧基)、—COO—(酯基)、—CO—(羰基)、—O
C=C(碳碳雙鍵)、—C≡C—(碳碳叁鍵)、—NH2(氨基)、—NH—CO—(肽鍵)、—NO2(硝基)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8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2)、乙酸乙酯的水解(3)苯的硝化(4)糖的水解
(5)、酚醛樹脂的制?。?)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點:溫度變化平穩,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
(1)、實驗室制乙烯(170℃)(2)、蒸餾(3)、固體溶解度的測定
(4)、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5)、中和熱的測定
(6)制硝基苯(50-60℃)
〔說明〕:(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
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2)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3)含醛基物質(氧化)
(4)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5)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等)(氧化)
(6)有機溶劑(如苯和苯的同系物、四氯甲烷、汽油、已烷等,屬于萃取,使水層褪色而有機層呈橙紅色。)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9.能發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
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
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加熱條件下發生的反應有:
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纖維素的水解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
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醇、醛、酚。
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使蛋白質變性的物質有:強酸、強堿、重金屬鹽、甲醛、苯酚、強氧化劑、濃的酒精、雙氧水、碘酒、三氯乙酸等。
1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有機物:具有酸、堿雙官能團的有機物(氨基酸、蛋白質等)
17.能與NaOH溶液發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18、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
sxw9.com小編精心推薦:
- 高二知識點總結?|?高二必修知識點?|?初二知識點?|?[year+3:100]高一數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4.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9
1、SO2能作漂白劑。SO2雖然能漂白一般的有機物,但不能漂白指示劑如石蕊試液。SO2使品紅褪色是因為漂白作用,SO2使溴水、高錳酸鉀褪色是因為還原性,SO2使含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因為溶于不生成酸。
2、SO2與Cl2通入水中雖然都有漂白性,但將二者以等物質的量混合后再通入水中則會失去漂白性,
3、往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出現渾濁的物質:
第一種可能為與Cl-生成難溶物。包括:①AgNO3
第二種可能為與H+反應生成難溶物。包括:
①可溶性硅酸鹽(SiO32-),離子方程式為:SiO32-+2H+=H2SiO3↓
②苯酚鈉溶液加鹽酸生成苯酚渾濁液。
③S2O32-離子方程式:S2O32-+2H+=S↓+SO2↑+H2O
④一些膠體如Fe(OH)3(先是由于Fe(OH)3的膠粒帶負電荷與加入的H+發生電荷中和使膠體凝聚,當然,若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若加HI溶液,最終會氧化得到I2。
⑤AlO2-離子方程式:AlO2-+H++H2O==Al(OH)3當然,若繼續滴加鹽酸至過量,該沉淀則會溶解。
4、濃硫酸的作用:
①濃硫酸與Cu反應——強氧化性、酸性②實驗室制取乙烯——催化性、脫水性
③實驗室制取硝基苯——催化劑、吸水劑④酯化反應——催化劑、吸水劑
⑤蔗糖中倒入濃硫酸——脫水性、強氧化性、吸水性
⑥膽礬中加濃硫酸——吸水性
5、能發生銀鏡反應的有機物不一定是醛。可能是:
①醛;②甲酸;③甲酸鹽;④甲酸酯;⑤葡萄糖;⑥麥芽糖(均在堿性環境下進行)
6、既能與酸又能與堿反應的物質
①顯兩性的物質:Al、Al2O3、Al(OH)3
②弱酸的銨鹽:(NH4)2CO3、(NH4)2SO3、(NH4)2S等。
③弱酸的酸式鹽:NaHS、NaHCO3、NaHSO3等。
④氨基酸。
⑤若題目不指定強堿是NaOH,則用Ba(OH)2,Na2CO3、Na2SO3也可以。
7、有毒的氣體:F2、HF、Cl2、H2S、SO2、CO、NO2、NO、Br2(g)、HCN。
8、常溫下不能共存的氣體:H2S和SO2、H2S和Cl2、HI和Cl2、NH3和HCl、NO和O2、F2和H2。
9、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氣體:HF、HCl、HBr、HI、H2S、SO2、CO2、NO2、Br2(g)。
10、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NH3。有漂白作用的氣體:Cl2(有水時)和SO2,但兩者同時使用時漂白效果減弱。檢驗Cl2常用淀粉碘化鉀試紙,Cl2能使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先變紅后褪色。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0
1、中和熱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生中和反應而生成1molH2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2、強酸與強堿的中和反應其實質是H+和OH—反應,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H+(aq)+OH—(aq)=H2O(l)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堿電離要吸收熱量,所以它們參加中和反應時的中和熱小于57、3kJ/mol。
4、蓋斯定律內容:化學反應的反應熱只與反應的始態(各反應物)和終態(各生成物)有關,而與具體反應進行的途徑無關,如果一個反應可以分幾步進行,則各分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與該反應一步完成的反應熱是相同的。
5、燃燒熱概念:25℃,101kPa時,1mol純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化合物時所放出的熱量。燃燒熱的單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幾點:
①研究條件:101kPa
②反應程度:完全燃燒,產物是穩定的`氧化物。
③燃燒物的物質的量:1mol
④研究內容:放出的熱量。(ΔH<0,單位kJ/mol)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 篇11
1、反應熱:化學反應過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
焓變:在恒溫、恒壓的條件下,化學反應過程中所吸收或釋放的熱量(QP)。
2、符號:△H 單位:kJ/mol
3、規定:吸熱反應:△H > 0 或者值為“+”,放熱反應:△H < 0 或者值為“-”
4、常見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
燃燒、中和反應、金屬與酸反應、以及大部分化合反應是放熱的
大部分分解反應,電離、水解、高溫下碳還原金屬氧化物、碳與二氧化碳反應、Ba(OH)2與NH4Cl的反應等一般屬于吸熱反應。
5、反應物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總能量,放熱反應,體系能量降低,△H<0
反應物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總能量,吸熱反應,體系能量升高,△H>0
△H在數值上等于反應物分子斷裂舊鍵時所吸收的總能量與生成物分子形成新鍵時所釋放的總能量之差,△H=E生成物能量-E反應物能量=E反應物鍵能之和-E生成物鍵能之和
6、熱化學方程式:表示化學反應中放出或吸收的熱量的化學方程式。
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注意事項:
(1)反應物和生成物要標明其聚集狀態,用g、l、s、aq表示不同狀態。
(2)方程式右端用△H 標明恒壓條件下反應放出或吸收的熱量,放熱為負,吸熱為正。
(3)熱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前的化學計量數只表示物質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數或分數。
(4)對于相同物質的反應,當化學計量數不同時,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與計量數成正比,當化學反應逆向進行時,數值不變,符號相反。
7、蓋斯定律:不管化學反應是一步完成或分幾步完成,其反應熱是相同的?;瘜W反應的焓變(ΔH)只與反應體系的始態和終態有關,而與反應的途徑無關。
規律:若多步化學反應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學反應,則新反應的反應熱即為上述多步反應的反應熱之和。
8、燃燒熱:在101kPa時,l mol物質完全燃燒生成穩定的氧化物時的反應熱。
注意:
① 燃燒的條件是在101kPa;
② 標準:是以1mol燃料作為標準,因此書寫熱化學方程式時,其它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可用分數表示;
③ 物質燃燒都是放熱反應,所以表達物質燃燒時的△H均為負值;
④ 燃燒要完全:C元素轉化為CO2(g),而不是CO;H元素轉化為H2O(l),N元素轉化為N2(g)。
9、中和熱:強酸與強堿的稀溶液反應生成1mol的水所放出的熱量
KOH(aq) + 1/2H2SO4(aq)==== 1/2K2SO4(aq) + H2O(l);ΔH=-57.3 kJ?mol-1
-
推薦閱讀:
最新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精選11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精選11篇)
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實用9篇)
高一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必備8篇)
最新高考政治知識點口訣記憶
-
實習報告網小編為您推薦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專題,歡迎訪問:高二化學知識點總結(非常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