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集合12篇)
發布時間:2022-09-27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集合12篇)。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教學目標
1.分享文學作品的主要內容,交流時做到語言簡明,表達流利。
2.借鑒本單元故事梗概的寫作方法,學習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原文主要內容,保留原文主要情節,使它成為通順連貫的短文章。
3.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4.能根據別人的反饋,對梗概進行修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原文主要內容,保留原文主要情節,使它成為通順連貫的短文章。
2.借鑒本單元故事梗概的寫作方法,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教學策略1.閱讀理解以《魯濱遜漂流記》為例,帶領學生品味經典,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在此基礎上學以致用,學會寫故事梗概,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和精煉的語言表達能力。
2.表達運用通過分享交流閱讀習作例文,讓學生學會欣賞他人作文的長處,將所學的作文技巧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并以此修改總結作文,從而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教學準備
1.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提前完整地閱讀完一本書。
教學課時
2課時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交流文學作品梗概,交流時做到語言簡明,內容充實連貫。
2.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入新課
1.復習導入:本單元我們學了幾篇外國文學名著,誰來簡單說一說《魯濱遜漂流記》的梗概?
2.板書課題:同學們,通過閱讀作品梗概,我們能更快地理清作品脈絡,加深理解。會寫故事梗概便于我們將自己喜歡的書籍推薦給別人。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交流寫作品梗概的方法。
【設計意圖】“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積極調動學生概括總結本單元課文,用所學課文的事例引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總結方法
1.寫故事梗概要注意什么呢?
2.交流明確:
(1)不改變原作品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
(2)語句簡潔、通順、連貫。
3.請同學們回憶自己最近讀的一本書,寫故事梗概,然后總結自己的寫作方法。
4.小組內討論交流,探討交流寫作方法。
5.全班交流,總結、歸納故事梗概的寫作方法。
第一步:讀懂內容,把握脈絡。理清書籍內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點。
第二步:篩選概括,合并成段。保留主干,去除枝葉。用簡明的敘述性語言概括每個章節的內容。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去掉具體描寫的部分,以及說明原文主要人物所經歷的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第三步:錘煉語言,表達連貫。將抽取出來的部分連接起來,適當補充內容,自然過渡,使語意清楚、連貫,成為一段通順的話。
三、運用方法,書面表達1.通過交流分享,總結作品梗概的寫作方法。
第一步:讀懂內容,把握脈絡。
第二步:篩選概括,合并成段。
第三步:錘煉語言,表達連貫。
2.我們清楚了作品梗概的寫作方法,現在就請大家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寫一寫、說一說最近讀的一本書的梗概。
3.學生交流分享,教師點評。(點評中要關注故事的主要內容、主題和語言)四、回顧寫法,布置作業1.談談收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2.布置作業:請同學們回家用今天所學到的方法,寫一寫最近讀的一本書的梗概。
寫好作文,要選取適當的素材,然后通過教師的指導,明確自己的行文思路,這其實就是訓練學生擬提綱,梳理文章層次脈絡的能力。
第2課時?課時目標1.學會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運用歸納、整理的方法寫梗概。
2.學會欣賞他人作文的長處,并能根據別人的反饋,對梗概進行修改。
1.范文賞析。
《格列佛游記》故事梗概1699年,外科醫生格列佛隨“羚羊號”出航南太平洋。不幸中途遇險,格列佛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國),被小人捆住。利立浦特人用專車把體積巨大的格列佛運到京城獻給國王,他的出現幾乎吸引了小人國所有人的注意力。格列佛溫順的表現逐漸贏得了國王和人民對他的好感,他也漸漸熟悉了小人國的風俗習慣。當時,另一個小人國不來夫斯古帝國準備從海上入侵利立浦特帝國,格列佛涉過海峽,把50艘最大的敵艦拖回利立浦特國的港口,立了大功。但是格列佛不愿滅掉不來夫斯古帝國,使利立浦特皇帝很不高興。這時,皇后寢宮失火,格列佛急中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撲滅,誰知卻讓皇后大為惱火。于是,小人國君臣沆瀣(xiè)一氣準備除掉格列佛。格列佛聽到風聲,趕快逃到不來夫斯古帝國,后來平安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不久,就隨“冒險號”再次出海,不幸又遇上風暴,船被刮到布羅卜丁奈格(大人國)。格列佛被一位高達20米的農民捉住。農民帶格列佛到全國各大城市展覽,最后來到首都。這個農民發財心切,每天要格列佛表演10場,把他累得奄奄一息。當這個農民眼看無利可圖時,便把格列佛賣給了皇后。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宮廷中非常得寵,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鳥等動物的侵襲。面對國王,格列佛沾沾自喜地介紹了英國各方面的情況及近百年來的歷史,但都被國王一一否定。
格列佛在該國的第三年,陪同國王巡視邊疆。由于思鄉心切,他假裝生病,來到海邊呼吸新鮮空氣。天空中的鷹錯把他住的箱子當成烏龜叼了起來。幾只鷹在空中爭奪,箱子掉進海里,被路過的一艘船發現,格列佛獲救后,乘船回到英國。
在家待了一段時間,格列佛又隨“好望號”出海。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海盜劫持,格列佛僥幸逃脫,被“勒皮他”飛島上的人救起。飛島上的人相貌異常、衣飾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國王和貴族都住在飛島上,老百姓則住在巴爾尼巴比等三座海島上。格列佛離開飛島后,來到巴爾尼巴比進行訪問,并參觀了島上的“拉格多科學院”。這所科學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誕不經的課題,結果造成全國遍地荒涼,房屋坍塌,人民無衣無食。
接著,格列佛來到巫人島。島上的總督精通魔法,能隨意召喚任何幽魂,格列佛因此會見了古代的許多名人,結果發現史書上的記載很多不符合史實,甚至是非顛倒。爾后,格列佛又游覽了拉格耐格王國,見到一種長生不老的人“斯特魯布魯格”。離開該國后,格列佛來到日本,然后乘船回到英國。
格列佛回家五個月后,受聘為“冒險家號”船長,再次乘船出海。途中水手叛變,把他囚禁了幾個月,然后把他放逐到“慧骃(yīn)國”。在這里,格列佛遭到一種形狀像人的名為“耶胡”的畜生的圍攻。幸虧一匹具有智慧的馬——“慧骃”來給他解了圍。原來馬是該國有理性的居民和統治者,而“耶胡”則是馬所豢養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舉止言談在“慧骃國”的馬民看來是一只有理性的“耶胡”,因此引起了他們的興趣。格列佛很快學會了該國語言,應主人的邀請,他談到在世界其他地方馬是畜生,而像他那樣的“耶胡”則具有理性,并且是馬的主人。這些話使“慧骃”感到很震驚。
在“慧骃”各種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國。然而“慧骃國”通過決議要消滅那里的“耶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無法實現。無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離開該國打道回府。格列佛懷著對“慧骃國”的向往,一輩子與馬為友。
2.評一評:說說這篇作品梗概寫得怎樣。
3.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評價。
4.學生交換欣賞習作:寫好后讀給同桌聽,看他們是否能明白書的大意。
5.學生自主修改習作:根據同桌的反饋,對寫得不好的地方進行修改。
6.二次交流分享:根據同學們的反饋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再次交流分享。
7.全班展示優秀習作。
8.收集優秀習作,創編班級習作集。
9.小結:鼓勵學生課后多讀課外書,堅持寫作品梗概。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1.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時我首先回顧所學的知識,揭示課題;
其次引導學生自主提煉方法;
接著實戰演練,拓展提升;
最后總結收獲,由課內到課外。這樣設計的初衷是引導孩子們鞏固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并能依據作品的不同類型進行合理運用,由課內到課外,由易到難,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注重語言表達,提升寫作水平。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寫法,在寫作過程中運用寫作方法,使學生每次習作都有收獲。課堂上根據同學們的反饋修改自己的故事梗概,讓學生在評改的過程中,體會雙重角色,提高作文評改效果,從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學會詩詞中出現的生字,能結合注釋理解詞義。背誦這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
(二)過程與方法:能結合插圖,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詩詞的韻律美,語言美。
重點難點
品位詩句,指導朗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整體誦讀古詩三首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朗讀古詩,聽聽是否讀得既正確又通順。
3、借助詩文注釋,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⑴敬亭山:你能說說古詩的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那你能背一首李白寫的古詩嗎?
⑶景物描寫:眾鳥、孤云、敬亭山
二、分步解讀,感悟詩情
1、學習“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⑴、畫一畫這兩句。
⑵、理解“眾鳥”:說一說為什么畫好多只鳥?
⑶、理解“孤云”:說一說為什么只畫一片云?
⑷、理解“盡”和“去”:看一看老師的畫面(空白的畫面)。⑸、品析:
并不是同學們畫錯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現的是動態的畫面,而我們所畫的是靜止的畫面,可見作者用字的精妙。
過渡:眾鳥飛走了,孤云離去了,現在只剩下詩人李白一個人了,難怪題目里是──“獨”坐敬亭山。
2、品讀“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⑴、悟:原本陪伴在李白身邊的景物都離李白遠去了,李白看起來非常?(板書:獨)
⑵、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出孤獨的味道:
過渡:前兩句看起來李白很孤獨,后兩句還是寫孤獨嗎?難道李白心里真的很孤獨嗎?讀后兩句。
三、學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⑴、理解“相看”: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見這里的“相看兩不厭”是誰和誰互相看不滿足呢?
⑵、理解“看不厭”:
①看敬亭山為什么看不滿足?──景美
②李白僅僅把敬亭山當作一個景物來看嗎?
⑶、品析:
李白把敬亭山當作了──神,所以看不厭,而敬亭山看李白看不厭,
這又是為什么呢?敬亭山也把李白當作了──神。而神總是“超凡”的,神總是“脫俗”的。
⑷聯系《夜宿山寺》和《望廬山瀑布》更深地體會超凡脫俗、寄情山水。
四、品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還孤獨嗎?這時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⑵品析:
那《獨坐敬亭山》中的“獨”是不是作者用詞不當?。恳浴安华殹睂憽蔼殹庇质亲髡擢毦呓承闹帯?/p>
⑶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帶著高興的心情讀。
五、表情朗讀,升華詩意
1、古詩是激情和想像的藝術。只有用你的激情與想像去品讀,“詩的感覺”才會噴涌而出。《獨坐敬亭山》看似寫景,實在抒發作者的感情,就讓我們也帶上作者的感情來讀一讀這首詩吧。
2、背誦全詩。
3、默寫全詩。
六、回顧總結,受之以漁
以前,我們通過老師的講解,同學們的討論,或者是畫詩、表演來學習古詩,今天,我們又是怎樣學詩的呢?學生自己總結:曉詩題──知詩人──明詩意──悟詩情,還有畫一畫的方法。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表面)獨(內心)不獨
第二課時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你知道洞庭湖嗎?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你能用上一些詞來形容看到的景物嗎?)
4、老師送一組詞: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二、精讀會意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p>
(1)理解“湖光秋月兩相和”。
相:相互。和:和諧、協調。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2)理解“潭面無風鏡未磨”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沒有磨拭過的銅鏡給人怎樣的感覺?朦朦朧朧、模模糊糊。)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看一看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第三課時
一、導入,簡介相關資料
1、背誦有關描繪春天景色的詩句。
2、齊讀詩題:憶江南
3、介紹詩人和創作背景:
二、初讀全詩,感知詞的特點
1、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讀流暢。
2、初步感知詞的特點:
3、指名讀。(重點提示“諳”這個生字的讀音)。
三、自學交流,探究詩意
四、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五、作業布置
展開想象,把“日春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边@兩句詩所描繪的景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寫,也可以畫。)
【板書設計】
贊美
憶江南────好詞
思念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評課是同伴互助的重要形式,也是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還是專家引領的重要陣地。評課既要反對只講好話,相互奉承,也要反對只說缺點,相互詆毀。評課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既要看到成績,也要指出不足,更重要的要提出建設性的建議,與授課人共同進步。
評課前要充分準備,理清思路,抓住要點。切忌面面俱到、輕重不分、條理不清。重點要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得失,提出改進意見。
(一)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
1、教學目標設定,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是指教學目標的設定,不能只設定單一的知識能力目標,還應在感情態度、學習策略等方面設計明確的目標;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課標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難易適度。
2、教學目標達成,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一節課下來,教學目標達成度如何,是評價這節課效果的重要指標。
(二)教學資源整合
教學資源的整合,即我們通常說的教材處理。但教學資源整合較之教材處理具有更豐富的內容。對教材、教學輔助材料和其他教學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檢驗教師教學能力的一把尺子。評課時要從教師對現有教學資源的取舍、整合等方面進行分析,特別是教學內容的前后銜接、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把握、教學資源的合理取舍、學生現有經驗的有效利用、課內外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是評價一節課成敗得失的重要依據。
(三)教學程序展開
教學過程的評價要點,既要看教學過程的預設,還要關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調整、應變、生成與發展。
1、教學思路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
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評教學思路,一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二看是否符合教學內容實際,是否符合學生實際;三看是否有一定的獨創性,能否有效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五看預設的教學思路是否根據教學實際及時有效地進行調整和發揮。
2、教學結構
課堂結構主要指教學環節或步驟。教學指導思想的科學性,教學環節的完整性和時間安排的合理性是評價教學結構的主要內容。
教學指導思想,是否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以問題為核心”。
教學環節是否完整?以講授新課為例,通常應有復習鞏固、新課導入、教師啟發、師生互動、學生思考、教學小節、課堂訓練(練習)等環節。
時間安排是否合理?應十分注重給學生的參與、思考、討論、練習安排較多的時間。如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整節課教師的講授控制在10-15分鐘,學生的自學、自悟、討論時間安排15—20分鐘,學生的課堂練習時間安排5—10分鐘。也有學校規定,課堂練習必須完成課本上的所有習題,并完成配套教輔上的部分練習。
同時,還要觀察和評價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如是否突出重難點,是否前松后緊或前緊后松,是否有效的前后轉換與連接,是否根據課堂突發情況合理調整教學時間與環節等。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運用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條件和手段校際差異大。因此,評價教學方法與手段應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方法的適切性。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對象,應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沒有最好的教學方法,只有最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量體裁衣、優選活用。
2、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教學方法最忌單調死板。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即使同一節課,也要根結不同的教學環節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評析教師的教學方法既要評常規,還要看改革與創新,尤其是評析一些素質好的骨干教師的課。任何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探索階段總會有許多瑕疵和不足,對于教學方法的創新嘗試,評課人要給予積極的鼓勵,而不要囿于慣性思維橫加指責。
4、教學手段與工具的運用。既要積極鼓勵教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與手段,同時也要肯定不具備條件的教師使用傳統的有效的教學工具和技術。要客服片面強調使用現代教學技術的傾向,不能“為使用而使用”,更不能為裝潢門面而濫用。教學條件和工具的運用,關鍵要看是否適時、適當、有效。
(五)教師基本功
“臺上10分鐘,臺下10年功”。課堂教學的好壞,歸根結底取決于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教師評課,要透過教學過程,看到授課人內在的教學基本功。
1、板書:一是看板書設計的合理性,是否言簡意賅,條理清晰,畫龍點睛;二是看板書字跡,是否工整美觀,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師,更要強調書寫的規范、美觀;三是看簡筆畫,是否具備必要的簡筆畫技能。
2、教態: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熱愛學生、師生情感交融,是合格教態的基本要求。對教態的較高要求,教師還應該儀態優雅,富有表演力和感召力。
3、語言:準確清晰、精當簡練、語調適宜、快慢適度,是教學語言的基本要求。較高要求:語言優美、富有詩意或哲理、激情奔放、具有較強的感染力和幽默感。
4、操作:看教師運用教具,操作投影儀、錄音機、微機等熟練程度。
(六)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效果是評價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據。課堂效果評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看課堂教學效率,即單位時間取得績效,達成同樣的教學目標,使用的時間越少越好、學生學得越輕松越好、學習過程越快樂越好、學習負擔越輕越好。
二是看目標達成度,主要看是否實現既定教學目標。這里要強調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不僅看學了多少知識,提高了哪些能力,還要看學生在思想教育、情感體驗、實際操作等方面收獲。
三是看學生受益面,要關注全體學生的收益狀態,從不單要看優秀學生的發展,還要看中等生和學困生的進步,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各上層樓。
對教學目標達成度的評價,可結合聽課時當堂測試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以確保評課有理有據、客觀公正。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教學目標:
1、細致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說詞寫句,并連成段。
2、指導學生標點符號的運用。
3、根據具體的情境,先說后寫。
教學重點:
根據圖畫恰當地寫幾句完整的話,把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
教學難點:
從整體入手,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能力和概括能力,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學過程及
一、圖畫展示,根據圖畫內容進行情景模擬,找幾名同學到講臺前現場展示,激發學生興趣。
二、看圖說詞語(關聯詞和人物的心情詞語)。
1、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開開心心、高高興興、難過、悲傷……
2、簡單的動詞:抓、蹦、喊……
3、關聯詞:一邊……一邊,如果……就
三、看圖寫話指導。
(一)指導觀察圖畫(先練習說話)。
師:仔細觀察圖畫,圖上畫的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人物?發生了什么事情?想一想他們會說什么?我們的觀察順序是事件發展的前后順序。觀察整幅圖畫,你知道這幾幅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嗎?請用幾句話把圖上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在黑板上板書: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想像。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講述圖畫的內容)
(二)指導寫話。
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1、圖畫中的天氣怎么樣?
2、小白兔在做什么,心情怎么樣。
3、發生了什么事情,小白兔為什么哭了。
4、誰出現了,幫助了小白兔。
5、他們之間會進行怎樣的對話。
(邊提出問題,邊引導學生作答,并將學生的回答板書在黑板上)
(三)寫話訓練。
師:出示例句(描寫心情與動作的詞語)
有一天,小白兔()地()氣球。
(學生學說句子)。
師:說得真好!
師:出示例句(關聯詞)
小白兔()唱歌,()蹦蹦跳跳地向前走。
(學生學說句子)。
(四)學生看圖寫話。
1、寫話。
師:出示圖片,開始寫話。
(學生寫話)
師:師巡視,并作個別指導。
2、寫話完畢,老師逐個閱讀并批改。
3、指名讀一讀寫的話。
師:誰愿意讀自己寫的`一段話?
(學生讀話)
師:寫得真好!
(對學生進行表揚,針對每篇寫話的具體情況,指出優點以及要改進的地方。)
(五)小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可認真啦!學到了看圖寫話的好方法,讓我們說一說看圖寫話要注意什么。(對照板書講述)
附:范文
氣球又回來了
一天,免媽媽在玩具店里給小白兔買了一個五顏六色的花氣球,小白兔十分喜愛?;氐郊依?,小白兔拿著氣球一會兒跳到沙發上,一會兒跳到它爸爸面前炫耀……
小白兔對媽媽說:“媽媽,我可以帶著的氣球出去玩嗎?”媽媽說:“可以?!毙“淄眠B忙拿著自己的氣球出去玩了。
小白兔來到離家不遠的樹林里,它在樹林里活蹦亂跳。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小白兔沒有拿緊氣球上的繩子,氣球飛走了。小白兔焦急地看著在天空上越飄越高的氣球,它心里急得連耳朵都變成“八字”形了。就在快看不見氣球的身影時,小鳥姐姐飛來了,她正想找小白兔玩。小鳥姐姐看見小白兔著急的樣子,就問小兔是怎么回事,小白兔把事情的原因告訴了小鳥姐姐,小鳥姐姐說:“我可以幫你?!?/p>
說完,小鳥姐姐拍打著翅膀,箭一般地飛上了天空。過了一會兒,小鳥姐姐咬著氣球的線回來了。小白兔看見了它心愛的氣球,它那紅紅的眼睛就仿佛變成了一顆晶瑩的紅寶石,小白兔的耳朵也豎起來了。它非常感謝小鳥姐姐,便說:“謝謝你,小鳥姐姐。”小鳥連忙說:“不客氣”。于是,它們在樹林里高興地一起玩著氣球。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9個詞語,認識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二小是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光榮犧牲的小英雄。教育學生熱愛小英雄,學習小英雄。
【教學重點】
重點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斗爭的。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本課生字。
難點是有些詞語學生不容易理解。
【課前準備】
1、掛圖或投影片。
2、生字詞卡片。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八路》講的是一個勇敢的、愛學習的小八路。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講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機智勇敢地和敵人作斗爭的課文。
你們知道什么是兒童團嗎老師告訴你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建立的少年兒童的組織,叫兒童團。參加兒童團的孩子叫兒童團員。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團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后,在課文中畫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2、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讀音,提醒學生注意“王”的韻母是后鼻音?!俺!钡穆暷甘锹N舌音,韻母是后鼻音?!败姟?、“前”、“面”三個字的韻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范讀:(或放朗讀課文的錄音)
討論:
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體上說正確就行。)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掛圖)。提問:
王二小正在干什么?
(板書:放牛、放哨)
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兩件事同時做,書上用了什么詞把它們連起來(用“一邊……一邊……”連起來。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兩件事同時做。這么做不耽誤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護,幫助八路軍放哨,監視敵情。)
4、指導朗讀:
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放牛,一邊幫助八路軍放哨?!币x出贊揚的語氣。
5、輕聲自由讀第2自然段:
討論:
敵人為什么叫王二小帶路(敵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敵人以為王二小是個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給八路軍放哨。)
結合學生看過的影視片,理解“掃蕩”。
2自然段。
4自然段。著重提示理解如下幾個問題:
⑴ 哪個詞語最能體現王二小機智勇敢的精神(“順從”是聽從的意思?!把b著順從”是假裝聽從。這是為了讓敵人想念他。這樣就能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然后消滅掉。)
⑵ “埋伏圈”是指周圍有八路邊埋伏的地方?!八拿姘朔巾懫鹆藰屄暋?,說明周圍都是八路軍,敵人被包圍了。
⑶ 為什么稱王二小是小英雄(他為了幫助八路軍消滅敵人而光榮犧牲了,所以稱他是小英雄。)
8、指導朗讀:
“王二小裝著順從的樣子/走在前面,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奔狱c的詞要重讀。要表現出王二小暗中喜悅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殺害了……”要讀得低沉,表達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齊讀第5自然段,要讀出八路軍取得戰斗勝利喜悅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齊讀、指名讀)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鉤”和“橫斜鉤”,認識兩個偏旁“反犬旁、寶蓋頭”。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后、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了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边@句話。
教學準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學生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游戲,觀察自己和同學影子的變化。
2、太陽光和影子關系的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1.通過理解課文,了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小學語文:《凡卡》教學設計。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一)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以“信”為線索,給課文分段。
(一)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了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后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贊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系,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么事?這件事發生在什么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么?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制成。
崽子:常用來稱幼小的動物,這里是對老板幼兒的貶稱。
郵差:郵遞員的舊稱。
盧布、戈比:沙俄時使用的貨幣單位。一盧布等于一百戈比。
(學生討論后,老師小結: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爺爺,小學語文教案《小學語文:《凡卡》教學設計》。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這事發生在圣誕節前夜臨睡之前的一段時間里,凡卡寫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訴爺爺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
(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后。)
(第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臺上”。第2段:從“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第3段:從“他很滿意”到課文結束。)
1.抄寫詞語。(課內完成)
2.仔細閱讀課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一)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一)了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文章是通過什么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圣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里,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么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么?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贊美的心情來朗讀。)
這一部分關于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綠線中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解釋“落葉歸根”。
2、板書: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3、從這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及不理解的詞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檢查自讀情況。
(1)讀生字詞,相機正音。
(2)指名試讀課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詞語掌握情況。
霧靄:霧氣。
疾馳:馬車奔馳。
催人奮起:叫人趕快行動‘
吶喊:大聲喊叫助威。
亡國:國家滅亡。
消逝:消失。
肺結核?。悍尾康囊环N傳染病,由感染了結核桿菌引起,通稱肺病。
3、默讀課文,思考回答:“我”是誰?文章哪一部分告訴我們的?
補充介紹:
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華沙郊區熱拉佐瓦沃拉。父親原籍法國,母親是波蘭人。他是個異常早熟的孩子棗六歲就寫詩棗他的音樂天才很快就證明他注定成為“莫扎特的后來人”。九歲時,在音樂會上公開演奏,散場后,他更關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領,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對母親說:“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領,媽媽?!?/p>
中學畢業后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同時開始了早期創作活動。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過了后半生。從此肖邦永遠未能回國。當時,正值波蘭民族解放運動高漲的年代,反對外國奴役、爭取自由獨立的民族斗爭對青年肖邦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從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愛國熱忱。
1837年他嚴詞拒絕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國皇帝陛下的首席鋼琴家”的職位。舒曼稱他的音樂象“藏在花叢中的一門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滅亡”,足見他拳拳愛國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臨終時囑咐親人死后將自己的心臟運回祖國波蘭。
三、精讀指導
1、默讀第一段,思考:你還知道什么?
(1)交流:肖邦為什么離開自己的祖國‘
(2)指讀有關語句。
幫助理解:瓜分、深淵。
(結合列強侵略時,百姓被欺凌、被壓迫的悲慘遭遇來幫助理解)
2、指導朗讀。
正當這個富有才華的音樂家為祖國和人民施展他的音樂才能時,他卻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該是多么悲憤!
體會肖邦當時的悲憤之情。-
朗讀時要求語調低沉、激憤,語速稍緩,重讀“不得不”。
范讀、指名讀、齊讀。
四、指導書寫生字
板書設計: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1][2][3]下一頁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生字
2、讀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3、指名讀第一段。
過渡:既然是不得不離開祖國,那么離別的情景定是令人難忘的。
二、繼續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段。
(1)默讀第二段,弄清文中寫了告別的哪幾個場景。
(2)交流:
①詠唱送別曲
②老師的叮囑
③贈送銀杯
(3)自由讀對這三個場景的描寫,看看哪兒特別感動你,為什么。
(4)交流并指導朗讀。
①埃斯內爾和同學們在肖邦懷著凄涼而又悲憤的心情離開首都華沙時來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這從“突然”一詞可以看出,而且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是老師“特地”為他譜寫的。
想象師生詠唱送別曲時,是怎樣的神情。
指名讀有關語句,體會深厚的師生之情。
②埃斯內爾“緊緊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說的話“……無論……都不要……啊”是何等懇切!
想象埃斯內爾此時的激動神情。
自由讀、女生讀,體會老師語氣之殷切。
③老師把祖國的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使他激動萬分,實在感人。
a.出示:埃斯內爾又捧過一只閃閃發光的銀杯,深情地對肖邦說:“這里裝的是祖國波蘭的泥土,它是我們送給你的特殊禮物,請收下吧!”
思考:埃斯內爾為什么把泥土作為“特殊禮物”送給肖邦?
(提示:聯系前面老師說的話思考)(老師要肖邦走到哪兒都不要忘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和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人民)
b.朗讀體會埃斯內爾的深情。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動呢?指名讀有關語句。
(5)朗讀全段,體會師生間真摯深厚的情感。
(6)過渡:肖邦帶著祖國的泥土,告別了親人,離開了他深愛著的家園,上路了。
2.學習第三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出示:悲憤欲絕(讀)
①查字典,解釋“絕”:氣息中止。
②說說詞語的意思:悲痛憤怒到了極點。
(2)引讀:什么消息令肖邦悲憤欲絕?肖邦是怎樣做的?
(3)想象波蘭人民起義失敗,一個個倒在敵人槍口下的情景和波蘭人民聽到《革命進行曲》,振奮精神,重新拿起武器抗爭的情景。
(4)從肖邦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熾熱的愛國情感,身在國外,心系祖國)
(5)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寫了什么。
(6)交流。
理解“徹夜”。(通宵,整夜)
比較句子:1、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2、他勉勵自己要工作,工作,再工作。
朗讀體會肖邦忘我工作的精神。
自由讀、指名讀。
(7)思考: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交流,出示:
肖邦日夜思念著祖國。他把亡國的痛苦和對祖國前途的憂慮,全部傾注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之中。
朗讀體會肖邦思念祖國的情懷。重讀帶點的詞。
(8)引讀:所以,“他……時間……可是他……”
看插圖,肖邦就是這樣夜以繼日地在鋼琴前工作、工作。思鄉情,亡國恨,隨著琴聲從他的作品里流淌出來。因此,這個時候,肖邦無論在鋼琴演奏還是在音樂創作方面,都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9)小結:這一段寫什么?(肖邦日夜思念祖國,將一腔熱血化成音符,忘我地進行音樂創作)
三、試背第二段,想想如何記憶。
板書設計:
3、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不得不離開
肖邦————波蘭
日夜思念忘我工作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人
1.我們精讀了文章前三段,說說分別寫了什么。
2.讀讀你最喜歡的一段,說說為什么。
二、鞏固背誦第二段,交流記憶方法
1、討論記憶線索:
告別親人離華沙,
師生詠唱送別曲。
老師叮囑送禮物,
肖邦接杯登車去。
2、同桌互背,指名背。
3、小結:背誦也要講究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
三、繼續精讀訓練第四段
過渡:時間在肖邦的緊張工作中飛逝。
1.指名讀。
2.出示:彌留之際,肖邦緊緊握著姐姐路德維卡的手,喃喃地說:“我死后,請把我的心臟帶回去,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p>
(1)什么叫“彌留之際”?
(2)肖邦為何病得這樣重?
(3)肖邦彌留之際哪來的力量“緊緊握著”姐姐的手?(積聚全部的力量,請求姐姐一定要記住他的遺言)
(4)朗讀肖邦的話,看看表達了他怎樣的思想感情。(至死不忘祖國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想象肖邦此時在想什么?(我的災難深重的祖國呀,整整18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您,努力做著一個赤子應該做的一切……我生不能回到你的身邊,死后也要長眠于你的懷抱……)
4.引讀第6自然段。
(1)出示“與世長辭”:
①查字典,解釋“辭”。(告別)
②說說它的意思。(永遠離開人世)
(2)讀一讀,比—比,說說有什么不同。
肖邦就是這樣與世長辭了。
肖邦就是這樣帶著亡國之恨在異國他鄉與世長辭了。
當時他39歲。
當時他才39歲。
交流,小結:
兩組中的第二句話突出了肖邦的悲憤之情,亡國之恨。
5.用緩慢的語速,低沉的語調齊讀第6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朗讀全文
課文講波蘭音樂家肖邦身在異國他鄉不忘亡國之恨,彌留之際請求把心臟帶回祖國,表達了他對祖國強烈的愛。
(指課題)“把心臟帶回祖國”,肖邦彌留之際的請求是他靈魂深處的吶喊,是他愛國情懷至極的表現。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一、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讀課文,掌握生字的讀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課時《雪地里的小畫家》。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四種動物腳趾的不同特點及青蛙冬眠的習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二、課前準備
課件小動物圖片學生課前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有關動物冬眠的`知識,搜集動物腳趾形狀的信息或圖片等。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理解第一句。
(1)(課件出示正下雪的雪景圖)你想說什么?
(2)是啊,下雪后,大地一片潔白,樹木、房屋、群山都披上了銀裝;下雪后還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這時你心情怎樣?(高興)請你高興喊一喊,告訴大家下雪的消息。
出示句子:下雪啦(1a),下雪啦(la)!。
(3)指導朗讀。啦是輕聲。
指名讀??梢约由蟿幼髯x。一起喊一喊。
2、揭示課題。
有一群小畫家聽到小朋友的喊聲,來到了雪地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雪地里的小畫家》。(出示課題)指名讀。齊讀。
(二)初讀課文。
1、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并找出生字。
2、教師范讀,學生用心感受語言的美。
3、再自由讀課文,數數有幾句話。
4、指名分句讀課文,師生評價。
5、齊讀課文,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三)學習課文。
1、預設學路1,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第一課時《雪地里的小畫家》》。
(1)你知道了什么?師板貼: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圖)
(2)小畫家畫了什么?欣賞課件。
(3)書上哪句話寫了這幅情景?出示句子: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méi)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
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議,明確要有起伏。四人小組讀。
(4)請你擺一擺雪地上留下的畫。一生板貼:竹葉梅花楓葉月牙(圖)其余人完成課后讀讀連連。
(5)看著黑板上的圖片一起說一說。
2、預設學路2。
(1)你還知道什么?
(2)出示句子:青蛙(w?。椋╳èi)什么沒參(cān)加?它在洞(dòng)里睡(shuì)著啦!
(3)指導朗讀。
①要注意問的口氣,青蛙睡得真香,小朋友輕輕地讀一讀,別它吵醒了。
②師生一問一答。同桌一問一答。
(4)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冬眠?還有哪些小動物也會出來畫畫,畫什么樣的畫?
①小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搜集的圖片等。
②全班交流。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編兒歌。
3、預設學路3。
(1)你還知道什么?出示:不用(yòng)顏料不用筆,幾(jǐ)步就成(chéng)一幅畫。
(2)指導朗讀。我們畫畫要用什么呢?(顏料和畫筆)小動物們可真有本領,靠自己的
小腳就能作畫,多神氣呀,請你神氣的讀讀這句話。指名讀,齊讀。
(四)寫字教學。
(1)師范寫“幾”,注意豎撇。
(2)師范寫“用”,注意豎在豎中線上,學生書空筆順。
(3)生寫在課后田字格里。
(4)師生評議。
(五)鞏固生字。
1、課件出示生字:啦、梅、用、幾、成、蛙、為、參、加、洞、睡
指名讀??凑l喊得快。
2、“蛙”你是怎么記的?“睡”你是怎么記的?
3、給“成”組詞。給“加”組詞。
(六)小動物們在雪地上無憂無慮得畫畫,小朋友想去玩嗎?(想)老師把課文編成了一首歌,我們一起來唱一唱、跳一跳。學生做動作。
(七)擴展作業
用你自己手印、腳印畫一幅畫好嗎?
附板書:
小雞、小狗、小鴨、小馬(圖)
竹葉、梅花、楓葉、月牙(圖)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z c s三個聲母,讀準音,認清形,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準確拼讀z c s和單韻母組成的音節。
3、學會zi ci si三個整體認讀音節,會讀它們的四聲。
(二)能力目標
認識5個生字,正確讀詞,會讀兒歌。
(三)情感目標:激發學習漢語拼音興趣,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二、教學重點:
z c s的發音,zi ci si的整體認讀和認識漢字。
三、教學難點:
z c s的發音。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游戲法問答法
五、教學媒體:
教學掛圖,四線格小黑板,拼音卡片,生字卡片,課件
六、教學時間:
四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一些聲母,記不記得是哪些?(學生說),今天我們繼續聲母。
二、學習聲母z c s的認讀
(一)學習聲母z
1、看圖,看一看圖上有什么?(狗熊在黑板上寫字)那個字的形狀,就像聲母z
2、板書z
3、學習z的發音,讀準音,認清形。
(1)讀準音:老師范讀z,邊讀邊講發音方法,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發z時,舌尖向前平伸,抵住上齒背,憋住氣,然后舌尖稍稍離開,形成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不顫動。寫字zzz
(2)認清形,z長什么樣?Z象數字2。
(3)教兒歌,教兒歌,記憶z的音和形
寫字zzz,小2就像zzz
(二)學習聲母c
1、看圖,看一看圖上有干什么?(一只刺猬)刺猬組成了一個形狀,就像聲母c
2、板書c
3、學習c的發音,讀準音,認清形。
(1)讀準音:老師范讀c,邊讀邊講發音方法,學生觀察、模仿,體會發音要領。c的發音部位、方法跟z大體相同,只是吐出的氣流較強。刺猬ccc
(2)認清形,c長什么樣?一個左半圓。
(3)教兒歌,記憶c的音和形。
刺猬ccc,一個半圓ccc。
(三)學習聲母s
1、看圖,看一看圖上有什么?(一只蠶在吐絲)吐出的絲的形狀,就像聲母s
2、板書s
3、學習s的`發音,讀準音,認清形。
(1)讀準音:老師范讀s,發s時,舌尖向前平伸,靠近上齒背,形成一條狹縫,讓氣流從中擠出來,聲帶不顫動。蠶絲sss
(2)認清形,s長什么樣?半個8字就是s
(3)教兒歌,記憶s的音和形。
蠶絲sss,半個8字就是s
(四)zc s也叫平舌音。
三、朗讀練習
(一)指導看書讀。
指導看書: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內容在書上什么地方?
看書,指著讀。
(二)一課一領讀
z c s
(三)我會讀:學生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學生自己讀三遍
四、聲母zcs鞏固朗讀
開火車游戲:學生依次讀下去。
五、動手擺一擺
用你手中的鞋帶擺一擺今天學的拼音,叫你的同桌認一認。
六、書寫聲母zcs
(一)書寫指導聲母z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橫左斜橫。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伸出你的右手指和老師寫三遍
2、在四線格上的書寫
(1)老師邊寫邊示范。z占中間格,橫左斜橫,一筆寫成。
(2)描紅
(3)學生在拼音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二)書寫指導聲母c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左半圓。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伸出你的右手指和老師寫三遍
2、在四線格上的書寫
(1)老師邊寫邊示范。c占中間格,左半圓,一筆寫成。
(2)描紅
(3)學生在拼音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三)書寫指導聲母s
1、筆順
(1)首先,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用手書寫筆畫,s,它是從右上起筆,先向左半圓,再向右半圓,像阿拉伯數字8的半邊,要寫正,不能歪。
(2)老師邊寫邊示范。
(3)伸出你的右手指和老師寫三遍
2、在四線格上的書寫
(1)老師邊寫邊示范。s占中間格,從右上起筆,先向左半圓,再向右半圓,像阿拉伯數字8的半邊,要寫正,不能歪,一筆寫成。
(2)描紅
(3)學生在拼音本上書寫,老師巡視指導。
(四)看看誰最棒
老師讓學生去黑板上書寫,講評,比一比誰最棒。
七、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以下內容
1、通過看圖,學習聲母zcs認讀。
2、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書寫聲母zcs
八、下節課我們干什么?
下節課我們學習整體認讀音節zi ci si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一、教材簡析
《月球之謎》是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蘊含了豐富的科學知識,可讀性強,趣味性強。全文緊扣?謎?來寫,可謂?謎?象叢生。開篇從?遐想?入手,引出一連串的問題,首寫?謎?。接著寫人們對月球的了解,以及開展的實驗,看似在?揭密?,其實,處處生?謎?,用一個自然段的省略號,留下無窮無盡的?謎?。正因為如此,課文為讀者留下了無限的空間,讓讀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這是一篇激發學生探索熱情的好教材。與《太陽》相比較,兩文在寫法上各有特色?!短枴芬晃挠兄f明文清晰的表現方式,用舉例子、列數字、做比較等說明方法來介紹太陽,但《月球之謎》卻是緊緊扣?謎?字,把與月球相關的若干不解之謎以疑問或表述的形式介紹出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有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與奧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四、教法學法
教法:創設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在探究中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的開展,展現一個小組
集體智慧的結晶,培養了學生質疑的能力。
學法:情景激趣法、朗讀感悟法、發散訓練法。遵循?激趣——質疑—探疑?的思路,重點放在激趣和探疑這兩部份。重在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引導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去收集、查找、選擇、組合信息,在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探究、自讀自悟,以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五、教學程序
一、自讀課文 理清思路
1、導入揭示課題
導語:神秘的太空,月球是我們的近鄰,對于它,人們充滿太多的好奇與幻想,為此,這月球對于人類而言就如謎一般。古往今來,為了探索月球的奧秘,人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的——《月球之迷》(板書課題,齊讀)現在就讓我們跟隨這兩名宇航員乘坐?阿波羅?號宇宙飛船向月球出發,準備好了嗎?
預習探究
(1)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中向我們講述了哪些謎?
(2)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詞語想辦法弄清楚。
合作交流
交流讀書收獲
(1)出示本課詞語及生字。
夜幕降臨 懸掛 奧秘 登上 任何 曾經 估計 年齡 神秘 探索
自由認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2)、以?令人費解?的理解為引線,再次讀文,熟悉課文
二、品讀重點,讀中悟寫
(一)、月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課文寫了月球的哪些沒有解開的謎?
(1)讓學生初知課文大意后,教師在教學中主要運用想象、資料交流、質疑等各種方法強化學生對月球整體認識。
(2)讓學生重點品讀第一自然段,抓?。磕丘嵉脑鹿庠鹑藗兌嗌倜篮玫腻谙??這個句子引導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基礎上交流各自對月亮的認識。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謎。
宇航員們把月球上的塵土和巖石帶回了地球作進一步的實驗和研究。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
?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主要寫作者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經過一個告示牌,引起了作者的好奇心。按照告示牌的指引,作者找到了小木屋和一片桃林,這里的桃子按籃收費,沒有人看管,顧客自己采摘自己付錢。作者在這里感受到了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教學目標
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體會課文中每個細節所體現出來的人與人之間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3、進行個性化閱讀理解。談談自己對信任的理解。
教學重點:通過文章細節體會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教學難點:進行個性化閱讀理解。教學過程
一、課前小游戲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我來說一句,你學著老師說一句也說一句。
二、新課導入
1、剛才我們進行了照樣子寫句子的練習,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填空練習,仔細看看這個句子,你能把它補充完整嗎?出示課件
句號、感嘆號、省略號,知道老師為什么在這里寫了一個問號嗎?
3、老師希望同學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在閱讀中,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對自己的想法多畫幾個問號。在問題得到解決的時候,你的認識就更深刻了。
4、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桃林里的那間小木屋。立起小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大家畫問號了么?
三、初讀課文
1、第一次讀課文首先把自然段標出來,然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把讀不準的字圈畫一下,可以問問同桌,也可以問問老師。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次。
2、開火車多生字學生跟讀,
3、講解饞涎欲滴出示圖片讀文,找出關于饞涎欲滴的句子。
4、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請師:誰來說說課文寫了什么?結合提示來先來練習說說。
四、精讀課文
說說從哪里你體會到了“信任”?
2、品讀字條。課件出示句子:
A、“朋友,歡迎你。每籃桃子5元錢,請自己摘,然后把錢放箱子里。祝您愉快!”
B、“朋友,歡迎你。每籃桃子5元錢,請自己摘,一定把錢放箱子里。祝您愉快!”
C、“每籃桃子5元錢,請自己摘,然后把錢放箱子里?!?/p>
3、讀小狗的作用。那兩條狗看著我,在我身邊走來走去。同學們這里的“看”是個多音字,“kān” “kàn ”,你認為應該讀什么?為什么?
4、讀付款的方式我把錢放進錢箱,旁邊的大花貓“喵喵“地叫了兩聲,似乎是在和我說再見呢。你還從哪里可以看出這“信任”?
5、導讀文章的結尾。這節課同學們學會了一個閱讀的方法,當我們要理解一篇文章的時候,我們要從中心入手,當我們要理解一個句子的時候,我們可以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大家可真了不起。還記得課前老師給大家出的補充句子嗎?現在老師把它改變了一下,你還能把它補充出來嗎?
6、齊讀最后一自然段。感受“人與人之間被信任的喜悅?!?/p>
五、個性化閱讀理解。
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在你的生活中遇到過哪些信任與不信任的事?
六、總結。
板書設計:
桃林那間小木屋
主人——信任——顧客(喜悅)
-
想了解更多【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網的資訊,請訪問: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