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發言稿|少數民族發言稿(系列12篇)
發布時間:2019-02-15少數民族發言稿(系列12篇)。
★ 少數民族發言稿
一、基本鄉情
崇儒畬族鄉地處霞浦縣西北部山區,既是省定的少數民族特困鄉,又是老區重點鄉。全鄉下轄27個行政村、171個自然村,總戶數6287戶,人口25003人,其中畬族行政村7個,畬族群眾1087戶、4830人,占總人口的19.3%,為閩東畬族人口較聚居的鄉鎮之一。鄉域面積141.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204畝,其中水田18685畝,農地5519畝,人均占有耕地0.97畝,有林地面積15萬畝,草地2.5萬畝,茶園8600畝,果園6500畝.主要的種植業是水稻、甘薯、馬鈴薯、豆類、蔬菜、水果、茶葉、藥材、竹林、食用菌等,主要養殖業是豬、羊、牛、雞、鴨等畜禽,并有少量的茶、果、糧及木竹等農產品加工業,是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20xx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98元。
二、貫徹落實《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情況
20xx年以來,我鄉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關懷下,認真貫徹落實《福建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用黨的民族政策激勵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山區特色經濟,全鄉經濟社會得到較快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文化、教育、衛生、交通、通訊事業等都有很大進步。農村經濟日趨繁榮,已初步形成以茶葉、畜牧、蔬菜、水電等產業為重點的經濟格局。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
1、產業結構得到新調整。以農業產業為立鄉之本,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穩糧的基礎上,牢固樹立大農業觀念,以市場為導向,高優為重點,發揮地域優勢,突出資源特色,重點扶持發展種、養、加農業產業化體系,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和農民收入穩步發展。根據不同的地理、氣候等條件,進行區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了環溪邊洋的茶、菜、畜禽片區,霞柘公路沿線的菌、藥、果片區,霞柘線腹地的林、竹片區,建成了三個示范基地。一是綠竹基地:大力實施以種植綠竹為主的興竹富民工程,以霞浦縣東孚農莊有限公司為依托,在鞏固和發展崇儒綠竹豐產示范基地的基礎上,完成了霞柘公路沿線的低丘和沿溪地帶的千畝綠竹長廊續建工程,在溪坪村邊片種植綠竹1026畝,全鄉綠竹種植面積達3106畝。二是速生豐產林基地:現已在溪西、蘭下、亭頭等村發展速生豐產林350畝。在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三是菌草香菇生產示范基地:在溪西嵐下等村通過辦班培訓現場指導示范扶持的方式發展了200萬筒。
★ 少數民族發言稿
昆明元宵節偷菜
老昆明元宵節有個風俗:沒有結婚的男女,要在這天晚上去別家的田里偷點菜回家,“偷青”?!扒唷迸c“情”同音,據說偷了“青”能找到意中人。 到了民國年間,“偷青”變成了大規模哄搶昆明郊區菜農栽種的農作物的活動,惹出不少糾紛,政府不得不明令禁止。
大理白族歡歌載舞過元宵
大理白族對元宵節格外重視,正月十五當天往往要耍龍、舞獅,還組織“金花歌舞隊”大鬧元宵;而大理的彌渡縣的花燈唱元宵更是熱鬧非凡,讓人們充分領略云南民間文化的無窮魅力。“如今,大理的元宵節通常是白族、彝族、漢族一起歡度,不分彼此。”
德宏景頗族目腦縱歌節
又名目瑙縱歌,是德宏景頗族的傳統節日,意思是"大伙跳舞"。一般在農歷正月十五日舉行,節期四至五天。跳目瑙縱歌要在寬大的廣場或草坪上舉行。
目瑙縱歌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太陽神傳授的。景頗族有個創世英雄叫寧貫娃,他父母臨終前對他說:"我們去世后,你要跳起舞蹈舉行送魂儀式,我們才能變成大地,你才能變成人在上面繁衍、生存"。寧貫娃正想去太陽國學舞,卻看到鳥雀們在一株黃果樹下舉行目腦會,原來他們已經應太陽神的邀請學回來了。他便很快向鳥雀學會了舞蹈,把舞蹈套路畫在栗木柱上,并在喜馬拉雅山腳劃定舞場;舉行了第一場目瑙縱歌,從此傳到了人間。
白族青姑娘節
青姑娘節時間是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
這天劍川縣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婦女都要參加活動,她們紛紛捐錢,聚在一起,專門請人扎一個青姑娘的偶像,給她穿上白族的盛裝,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蕩秋千,眾人圍著她邊舞邊唱,娛樂一番,然后到海尾河邊舉行祭奠儀式。晚上,由一人舉著“青姑娘”偶像作前導,眾婦女隨后,繞遍村中的`大小街道,邊走邊唱敘事長歌《青姑娘》。隨后再回到村中的場地上,和“青姑娘”蕩秋千,直到深夜。最后把“青姑娘”送進海尾河里。
傣族燒白柴節
每年正月十五,為傣族燒白柴節,系南傳上座部佛教節日。事先由信眾砍來白柴,堆至寺中備用,節日之夜,將白柴堆架如亭,各寺比丘、沙彌集中念經,最后由長老點燃柴亭,一時間鞭炮大作,烈焰沖天,圍觀者人山人海,徹夜輝煌。集中念經的比丘、沙彌由長老率至村外林中修行七日。白天在樹下念經,夜晚在樹下露宿。七日期滿,又匯集廣場念經,通宵達旦。日出后節日結束,比丘、沙彌各回佛寺。
云南少數民族眾多,分布各地,還有許許多多各自元宵節習俗,比如云龍縣于元宵節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彌勒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橋,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據說可以去疾病。
彝族巴烏節
彝族的傳統節日巴烏節在農歷正月十五?!鞍蜑酢币鉃椤按颢C歸來”。見于云南鶴慶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區。時此節原本是歡慶狩獵歸來的習俗活動,無固定節日。
麗江棒棒會
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漢族的元宵節,在這一天,麗江納西族卻過著一個完全不同的節日,叫“棒棒會”。麗江納西族棒棒會也叫“彌勒會”或者“米拉會”,據傳最早在麗江玉皇閣舉行,當地喇嘛教徒朝廟念經,村民進香祭拜彌勒佛,后來漸漸演變成農具交易會,其中以用作斧頭把、鋤頭把、錘子把等的木頭棒棒最多,所以簡稱為“棒棒會”。納西語中有一句話叫“達哇納西努”,意思是一過年納西人就忙瘋了。年前瘋狂采購年貨,年中瘋狂吃喝玩樂,到了正月十五,則意味著年過完了,大家開始忙著準備春耕,需要添置一些新農具,這就是麗江棒棒會的由來。
楚雄永仁賽裝節
賽裝節即彝族少女的時裝表演,楚雄彝州有兩個地方有賽裝節。一個是永仁縣直苴村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日。一個是大姚縣三臺鄉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賽裝節為居住分散,平時很難有機會相聚相識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表白愛情的機會。而姑娘們最能顯示自己的魅力,就是看誰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裝,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繡,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兩年的時間。因此,誰的衣服多、花樣好,誰就會被看作是勤勞能干、心靈手巧的人。
★ 少數民族發言稿
似一汪清泉,在歷史的長河中汩汩流淌了兩千余年;若一朵性靈之花,經過一代代少數民族婦女的巧手培育,競相綻放在雄奇峻秀的貴州高原上,并且以它那永不凋謝的生命圖案,受到無數中外游客的青睞與喜愛……
這些年,貴州蠟染這種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手工藝品,名氣是越來越響了。凡到“多彩貴州”休閑觀光的游人,領略過神奇風光與古樸原生態民族文化,收拾起悠閑寧靜的心情即將離別這片真山真水之時,都要順便捎上幾塊蠟染工藝品,或悉心珍藏,或饋贈親友,或用于家居裝飾,從中不斷收獲閑情雅趣。蠟染已經成為許許多多人們生活的必備品。
蠟染古稱“蠟纈”,與絞染、扎染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染纈基本工藝”。早在《后漢書》、《新唐書》等史籍中就有關于它的記載。貴州蠟染這種古老的傳統印花紡染工藝,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年前的西漢時代。當時人們已會“用蠟繪于布面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蠟染似乎總與世代生活在山野村寨的少數民族婦女相伴。當今你做客貴州,徜徉在寧靜的鄉村間,就會看到農閑時的婦女們坐在家中點蠟、描楓香油,或持一柄銅制蠟刀,不一會兒就繪出各種花紋圖狀,將畫好的蠟片放入藍靛染缸里浸染,然后在沸水中退去蠟液,布面就出現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花紋。浸染時色料也會滲入蠟液風干的裂縫,布面呈現出裂紋(又稱“冰紋”或“龜紋”),形意各異的蠟染圖案就這樣妙然而成。勤勞樸實的少數民族婦女就是這樣借一方土布,盡情揮灑創作熱情,展示她們的靈感與才藝。而她們創造出的一件件精美的蠟染藝術品,其清新明快的圖案、秀麗灑脫的線條、濃郁粗獷的風味,無一不是在藍與白之間對所屬民族心路歷程的文化詮釋。
目前,貴州擅長繪制蠟染的縣(市)就有40多個,從事蠟染制作的能工巧匠達到70余萬人,不愧是我國名副其實的“蠟染之鄉”。苗族、布依族、水族、瑤族、仡佬族等少數民族的蠟染工藝很有名氣。蠟染圖案造型主要有行云流水、江河湖泊、花草魚蟲、鳥獸圖騰,無一不是取材于大自然或是先民傳說。這種多種多樣的題材以及對稱而多變的布局、夸張而得體的構圖、靈動而自然的線條,都包含著深刻的意蘊,借助令人眼花繚亂的文化符號,滲入本土民族的審美感受與文化認同,記錄著他們對文化圖騰的崇拜與理想的追求……
在黔東南丹寨縣,不僅擁有全省最多的蠟染民間藝人,而且他們描繪出的蝴蝶紋、魚鳥紋、蜈蚣紋等八大類蠟染吉祥紋樣,可謂首屈一指。丹寨苗族蠟染已被海內外公認為“中國東方第一染”。如果你有幸來到安順鎮寧自治縣石頭布依村寨,寂靜的河橋邊上,隨處可見布依族姑娘們點蠟、漂蠟的美麗身影。在她們身邊,你會不由得停住腳步,由衷地感嘆在這個石砌的村寨里,蠟染這種民族工藝不僅世代傳承,而且得到至純至美的再現。她們中的優秀代表、蠟染蠟畫大師楊金秀等民間藝人,前些年應邀出訪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國家,作蠟染蠟畫傳統技藝表演,她們用天然染料在家織布料上記載的歷史文化事象,以純樸手法描繪出的斑斕畫卷,被外國友人們稱譽為“珍貴的文化遺產”!
身處黔中大地,每逢重大節慶,看身著蠟染盛裝的民族同胞載歌載舞,是一種獨有的享受。此時此刻,在歌舞歡樂的海洋中,一幅幅五彩繽紛的圖像,在青山綠水掩映下變幻著,像是一片躍動的生命音符。面對此情此景,你的心瀾會不由自主地升騰起陣陣激情,腦海里浮現出“流光溢彩山水畫,云蒸霞蔚朦朧詩”的詩句。在貴州,無論過年過節,還是婚喪嫁娶,或是民間宗教活動,人們都要飾以蠟染。實際上,貴州民間蠟染成為了民間文化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與民族音樂、舞蹈、戲劇等文化活動一樣,成為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符號元素。
伴隨著人們審美觀念的日益多元化與時尚化,蠟染這一原本只屬于貴州少數民族地域的古樸手工藝品,也煥發出亮麗的光澤,逐漸被現代人所發現所認知所欣賞。蠟染時裝、蠟染壁掛、蠟染窗簾、蠟染桌布、蠟染手提袋等產品,正以獨特的文化元素與精致的藝術魅力,紛紛挺進國際國內市場。當今,在中國大多數城市和美國、日本、法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只要你稍加留意,定能尋覓得到這朵原本綻放在黔中大地民族藝術之花的美麗蹤影。
★ 少數民族發言稿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屠蘇沉凍酒。
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
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
醉鄉深處少相知,只與東君偏故舊。
春節特色: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顒迂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
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古時候,有一個怪獸叫“年”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人們因害怕,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位老翁利用“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趕走了年獸。給鄉親們除了大害。于是家家戶戶從此有了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的習俗,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 少數民族發言稿
青苗會是舊時漢族以及土、藏等少數民族農業生產風俗和民間農業祭禮活動。流行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華東等廣大地區。每年農歷四五月間,以村落為單位,由鄉老族尊負責主持舉行,以保護青苗,祈求豐收。事先請巫師擇定吉日,并曉諭村民。屆時,全體男性村民黎明即起,集聚村廟,煨桑叩拜,祈禱神靈各戶收集敬神物品,獻給山神土地,并筑神壇,下鎮物,插雨牌等,以避自然災害。莊稼收獲后,青苗會即自行解散,來年又重建。青海互助、大通等地,則成為土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至六月,由巫師擇日舉行。其源自明洪武年間龍王顯靈,庇佑土族牧民的.傳說。節日早晨人們先到廣福寺點燈焚香,頂禮膜拜,請出龍神轎桿、護法神箭,然后組成儀仗隊前行,隊伍排成單行,有的擊鼓鳴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隨行的眾人手持柳條,直到大東嶺休息,野餐,漫花兒(即演唱花兒),隨后登山踏青,巡視田禾,并借用神的名義約束鄉民不準在田地里放牧牲畜,不許砍樹踐踏青苗。此俗,實為保護農業生產的一項活動。
青苗會,是青?;ブh龍王山一帶土族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三月至六月,由巫師擇日舉行。源自1368-1398年(明洪武年間),龍王顯靈,庇佑土族牧民的傳說。 節日早晨人們先到廣福寺點燈焚香,頂禮膜拜,請出龍神轎桿、護法神箭,然后組成儀仗隊前行,隊伍排成單行,有的擊鼓鳴金,有的吹海螺牛角,隨行的眾人手持柳條,直到大東嶺休息,野餐,漫花兒,隨后登山踏青,巡視田禾,并借用神的名義約束鄉民不準在田地里放牧牲畜,不許砍樹踐踏青苗。此節,實為保護農業生產的一項活動。
★ 少數民族發言稿
活動目的:
1.加深對少數民族的了解,知道有關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等知識,有尊敬少數民族的情感。
2.鼓勵幼兒大膽地說。
活動重點:能運用語言大膽地說出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文化。
活動流程:師生交流幼兒競賽
活動過程:
一.師生交流
師:聽說你們知道很多關于少數民族的事情,你們愿意去考考他們嗎?
幼兒和老師交流
要求:大膽地考問老師。
二.幼兒競賽
師:剛才你們考了老師很多問題,現在老師也要考考你們。
(一)搶答題
如:云南地區有多少少數民族?
哪個少數民族喜歡吃手抓飯?
世界上時間最長的狂歡節叫什么民族?
要求:誰先搶到板誰回答。
(二)必答題
要求:每人抽取一張紙,每組輪流回答。
三.結束評價。
★ 少數民族發言稿
從目前情況來看,少數民族散居地區的高考加分政策有所“瘦身”。
譬如,北京市規定,從起,從邊疆、山區、牧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在高級中等教育階段轉學到本市就讀的少數民族考生,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檔案,由高校審查決定是否錄取。而在此前,北京市“少數民族考生”皆可在高考成績總分的基礎上增加5分向高校提供檔案。山東省則從20起正式取消少數民族高考加分。
各省市今年對少數民族高考加分政策的.調整,是對本地區招生改革方案的貫徹和落實。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月,教育部、國家民委等5部門印發《關于進一步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各地依據文件精神,先后出臺本地區招考改革方案。
因此,今年高考加分政策的調整,也符合公眾的政策預期。如山東省招生考試委員會在頒布的《關于調整我省高考加分項目的通知》中,便明確提出,“少數民族考生加分項目執行至,年取消?!?/p>
湖南省戶籍的少數民族考生、湖南省戶籍的少數民族自治州、自治縣、少數民族過半縣和少數民族鄉的漢族考生,外省戶籍考生不享受此優惠政策。
1.全國性加分項目:
少數民族自治州、自治縣和少數民族鄉的少數民族考生,加20分。
2.地方性加分項目:
①湖南省6個少數民族過半縣的少數民族考生,加10分;
②湖南省其他散居區的少數民族考生,加5分;
③少數民族自治州、自治縣、少數民族人口過半縣和少數民族鄉的漢族考生加5 分。
學校(報名點)領取表格→考生戶籍所在地派出所→縣(區)公安部門審核-→縣(區)教育部門審核(戶口有表格上所標注的遷移時)→縣(區)民族工作部門審核→市公安部門復查認定 →市統戰部民宗科審核、審查。
1.《湖南省普通高校招生享受民族優惠政策考生資格審核表》一式兩份。
2.考生本人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復印件)。
3.考生父母的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復印件)。
<<
★ 少數民族發言稿
1、搞好民族宗教政策宣傳,促進民族團結穩定。年初,按照上級關于民族宗教工作會議要求,我們社區及時召開社區民族宗教工作會議,全面傳達了會議精神,并在社區內采取各種形式,積極宣傳民族宗教政策法規。今年以來,我社區加強了對民族宗教政策宣傳,并在社區宣傳欄辦了民族知識園地專欄,按照上級的要求,搞好民族宗教政策法規的宣傳。
2、切實加強對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今年社區召開了幾次民族宗教工作領導小組專題會議,主要圍繞促和諧保穩定的工作大局,專題研究布置民族宗教工作。
3、對轄區內的少數民族群眾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準確的掌握了轄區內21名少數民族人員的基本情況。其中常住少數民族為17人,流動少數民族為4人。
4、為少數民族群眾服務好。社區在少數民族人員中開展走訪慰問,在建黨90周年之際,社區主任帶隊,走訪了居住在我社區的少數民族人員,給他們帶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
一年來,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和區民族宗教局的幫助指導下,我社區的民族團結和宗教穩定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人員少、經費緊,一些工作開展得不到位等問題,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改進,進一步提高工作質量,取得更大的成績。 社區
★ 少數民族發言稿
為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生活質量,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響應市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外工委和市民宗局的號召,無錫市廣益街道在所轄社區范圍內,對婚嫁少數民族婦女就業和生活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研,并形成報告如下。
一、基本數據
我轄區共有婚嫁少數民族婦女12名,平均年齡39歲,來自回、壯、滿、土家、布依等少數民族。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70%。其中大部分婦女從事制造業,少數從事第三產業。個人平均年收入2.9萬元,家庭平均年收入5.3萬元。均參加社保,但未被納入低保。
二、存在問題
根據調查所得的基礎數據分析,我街道轄區內婚嫁少數民族婦女在就業和生活上,綜合來說主要兩方面的問題:
(一)文化水平整體偏低
1、概況分析
受訪少數民族婦女中平均年齡低,但文化程度不高。僅有三人為大專及以上學歷,兩人為高中或職高學歷,其余均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據XX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我市XX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僅占43.43%,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占33.12%。與此數據相比,我轄區內婚嫁少數民族婦女的文化水平整體偏低。
2、成因分析
(1)地區經濟因素的制約
無錫作為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在教育上投入較多,居民文化素質普遍較高。但本轄區內婚嫁少數民族婦女多是外來務工人員,在教育上的投入與產出均不足。
(2)受教育者個體因素的影響
任何教育都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主體活動,化為自身自覺的要求,才能促進其發展。反映在少數民族婚嫁婦女上,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①缺乏學習動力。部分少數民族婦女安于現狀,滿足于眼前的短期利益,缺乏內在的學習求知動力。
②家務負擔繁重。受調查的少數民族婦女作為母親和妻子,家務負擔需要投入不少的勞動力,占據大量的業余時間,沒有充足的時間條件接受再教育。
③家庭經濟困難。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導致經濟收入偏低,家庭財政緊張,從財力上來說無法顧及。
(二)個人及家庭收入均偏低
1、概況分析
受訪的少數民族婦女,多為制造業工人或服務業從業人員。人均年收入僅為2.9萬元,家庭年收入也僅為5.3萬元。而據統計,我市XX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55381元,城鎮非私營單位企業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48727元,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為34682元。反觀我轄區受訪少數民族婦女,其收入是遠遠低于平均水平的。
2、成因分析
(1)教育程度導致的就業困難
現今社會,知識早已成為第一生產力。雖教育程度不能與知識技能直接掛鉤,但企業在用工時難免以之為參考因素。并且,在勞動力市場上,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多,面臨的競爭壓力相對也最大,選擇面則較小。因此,由于缺乏文化水平和技術能力,在就業時競爭力就明顯較弱,從事的多是條件比較艱苦、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則較低的工作。
另外,缺乏知識技能,在信息社會,容易導致的缺陷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不夠,利用各種求職信息和設施的`機會就相對減小。
(2)家庭負擔大、生活壓力重
分析數據可以發現,受訪婚嫁少數民族婦女的配偶也多從事待遇較低的工作,這直接導致家庭總收入也遠遠低于平均水平。而平均39歲的年齡段,又使得她們上有老下有小,既面臨孩子讀書教育,又要應對老人養老醫療,家庭開銷較大,面臨的巨大生活壓力。同時,又缺乏時間和精力去參加培訓教育,尋求待遇更加優渥的工作。
三、解決方法
針對這樣的現狀,作為基層政府要少講空話套話,多做實事好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來為本轄區內的婚嫁少數民族婦女解決好就業和生活上的困難。
1、搞好培訓及繼續教育
避免文化水平偏低、專業技能貧乏成為婚嫁少數民族婦女就業路上的“攔路虎”,就要從根本抓起,鼓勵她們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紤]到婚嫁婦女的家庭負擔較重,本轄區內企業較多的實際情況,可適當鼓勵就近就業。街道社區相關部門和培訓機構先與用工企業溝通,根據企業的需求,發動組織學員參加相關培訓并讓學員到企業進行實習操作,通過考核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和培訓證書后,再由用工企業安排就業,這樣不僅提高了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又解決了用工需求問題。
2、鼓勵多種形式的自主創業
在就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現狀下,鼓勵少數民族婦女利用自身優勢創業致富是明智之舉。街道可成立婦女創業指導中心,吸收金融、扶貧、工商、稅務、文教、衛生、計生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為婦女創業提供便利條件。此外,除實體創業方式外,充分利用崇安電商園的資源優勢,鼓勵婚嫁少數民族婦女與時俱進,在電商發展的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3、幫助解決家庭后顧之憂
由于婦女在照顧家庭、操持家務、孝敬老人、養育子女等方面承擔著主要職責,在社會支持不足的情況下,部分婦女便沒有了全身心投入社會工作的動力和基礎,影響了婦女的事業前途。因此,要幫助婚嫁少數民族婦女改變就業和生活的困境,政府要做的除了在教育及就業方面給與指導外,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社區的作用,為勞動婦女解決家庭的后顧之憂,從實際需求出發,解決合理需求。
★ 少數民族發言稿
不勞而獲的珍寶,不如勞動得來的羊羔。 (哈薩克族)諺語
財富的父親是勞動,財富的母親是大地。 (哈薩克族)諺語
清潔是健康的基礎,勞動是財富的基礎。 (哈薩克族)諺語
浩瀚海洋,源于細小溪流;偉大成就,來自艱苦勞動。(滿族)
金錢是一天的財富,勞動是用不完的財富。 (柯爾克孜族)諺語
偷竊得來的財富有腿,勞動得來的財富有根。 (哈薩克族)諺語
別人給的飯能飽一天,自己勞動得來的能飽一年。 (哈薩克族)諺語
勞動會給明天帶來歡樂,團結會給明天帶來勝利。 (哈薩克族)-諺語
勞動好,生活才會幸福;水草好,牛羊才會肥壯。 (塔吉克族)諺語
愚蠢的人幸福是錢和官,聰明的人幸福是勞動和貢獻。 (哈薩克族)諺語
艱苦的勞動會迎來戰斗的喜悅,辛勤的汗珠換來連年的豐收。 (柯爾克孜族)諺語
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獲。(朝鮮族)
夏天多流汗,冬天少挨冷。(蒙古族)
勞動暖身,空話冷心。 (壯族)諺語
不下功夫是得不一果實的。(錫伯伯族)
春季多流汗,秋季歌兒唱不完。(柯爾克孜族)
狩獵才能得禽獸,勤勞才能有收入。(鄂倫春族)
雨水使大地青綠,勤勞使人敬佩。(柯爾克孜族)
當廢墟上的國王,不如當果園的園丁。(哈薩克族)
肥料是土地的寶貝,汗水是豐收的蜜汁。(維吾爾族)
冬不節約春要愁,夏不勞動秋無收。 (錫伯族)諺語
辛勤勞動的'人,雙手是萬物的父親。 (哈薩克族)諺語
好逸惡勞千金也能吃空,勤勞勇敢雙手抵過千金。(納西族)
★ 少數民族發言稿
少數民族由于歷史上多次民族遷徙屯田、移民戍邊、朝代更迭等原因導致人口變動,現大多住在山區、高原、牧區和森林地區。使少數民族分布形成既雜居、又聚居、互相交錯居住的狀況。
有些少數民族既有一塊或幾塊聚居區,又散居在全國各地。大約有一千多萬人口散居在全國各省、市的大小鄉鎮和鄉村。各少數民族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僅相互影響,且都和漢族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物產資源豐富,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余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制定和實施民族團結統一工作也為讓各民族實現平等的權利,就開始下令組織力量對民族名稱與族群進行辨別。
經過努力,科學家理清我國民族大家庭的基本構成,確認56個民族成分。民族識別的順利進行,為開展民族工作提供依據打下基礎。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四條第一款規定: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
★ 少數民族發言稿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初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2、讓幼兒初步了解少數民族與漢族得不同之處,知道要尊重他們的習慣。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5、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中國地圖》,教學掛圖《少數民族》,《新疆舞曲》。
活動過程:
一、說說我們的國家。
1、出示中國地圖,請幼兒觀察并告訴幼兒我們的祖國很大,人口很多,有很多的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在我們國家還有幾十個民族,由于他們人口較少,所以我們一般稱他們為少數民族。
二、認識少數民族的特征。
1、出示圖片:這些人們打扮的.漂亮嗎?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的服飾,這個是維吾爾族的,他們喜歡戴一頂小帽子,女的穿黑色小背心、長裙子,梳很多小辮子,男的穿對襟長袍。維吾爾族人喜歡唱歌、跳舞、彈冬不拉,還喜歡吃烤羊肉,哈密瓜、葡萄干等食品。
2、引導幼兒觀察蒙古族人的服飾:蒙古人喜歡扎頭巾,穿斜襟的衣服,穿皮靴。許多蒙古族人住在蒙古包里,在草原上牧羊、牧馬,喜歡喝奶茶,拉馬頭琴,還喜歡摔跤、騎馬。
3、幫助幼兒了解內蒙古的一些特產。內蒙古出產羊毛,用羊毛可制成衣服、圍巾,還出口到世界各地。
三、結束活動。
帶領幼兒跟著音樂《新疆舞曲》高興地跳舞。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認識少數民族的社會活動,主要通過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動,萌發幼兒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情感。引導幼兒在比較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不同之處中,促進幼兒觀察力、分析能力的提高。初步認識維吾爾族和蒙古族的服飾,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知道他們是我國的少數民族。
-
想了解更多【少數民族發言稿】網的資訊,請訪問:少數民族發言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