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發布時間:2025-06-03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匯總9篇)。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1

簡 易 方 程

目標預設:

1.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義和驗算的方法,能正確解方程。

2.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和再創造意識。

3.培養學生認真審題,自覺檢驗的良好學習習慣。

過程預設:

一、情境創設

六一兒童節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學生用品大展銷,這里是選取其中的幾件。

商品上標價分別為(字母表示的為商品價格不知道的):

上衣 65元巧克力 y元

鋼筆 40元皮鞋60元

書x元   文具盒 20元

如果拿100塊錢去買商品,用錢的結果會有哪幾種不同的情況?

(三種情況,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請你自己購物的話,你準備選擇什么

把你的購買情況與用錢結果用式子表示出來。純茨隳芐炊嗌伲?br>選取生列出的算式:65+40=10065+x<100 y+60  x+y等等

二、觀察討論:把上面的式子分類,你認為可以怎么分?

1.小組討論,介紹如何分。

2.教師指出:像這些用等號連起來的算式我們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師板書。

3.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方程。(板書課題)

4.提問: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寫出一些方程來嗎?試試看,在隨練本上寫出一個方程。

5.匯報:說說你寫的方程是怎樣的?

提問:如65+x是方程嗎?為什么?

由此看出:具備方程的兩個條件是什么?

師:65+x=100、65+58=123都是等式,一個是方程,一個不是方程,方程和等式之間有什么關系?

可以用一句話或者圖來表示嗎?

三、方程史話

說起方程,老師這兒還有一個故事呢:我們都知道《九章算術》是我國著名的《算經十書》之一,是十部算經中最重要的一部?!毒耪滤阈g》共收有246個數學問題,絕大多數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中方程術是《九章算術》最高的數學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統地總結了方程的解法,比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希臘丟番圖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術》反映出我國古代數學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取得在全世界領先發展的地位,作為一部世界科學名著,它在隋唐時期就已傳入朝鮮、日本?,F在,它已被譯成日、俄、德、法等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廣泛流傳。

聽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想?

四、解方程

1.師:大家知道這些方程中的未知數的值是多少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練習求未知數,指名板演。(兩題)

師講解:這是我們學過的求未知數x,當x=?時這個方程兩邊才相等,所以我們把x=?就叫做是這個方程的解。提問:另一道方程的解是多少?

剛才我們求這個方程的解的過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們在解方程時寫個“解”字。師補充寫解。

其實我們以前求未知數x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解方程。

2.選出方程的解,并畫上橫線。

x+8=30 (x=38 x=22)

x=5是方程( )的解。15x=3 6x=30

12-x=8 (x=4 x=20)

提問:你是怎樣找出方程的解的?

3.檢驗

師:我們在解方程的時候,也可以用這種代進去的方法算一算,如果它的等式結果和右邊相等,說明是正確的,這種就是方程的檢驗方法。

請大家把書翻到80頁,看一下方程的檢驗過程。

需要注意的是檢驗的格式,自己任意挑選一題進行檢驗。

五、鞏固練習

做個游戲,好嗎?

1.分組出五題判斷題,寫出式子,可以是方程,也可以不是方程的,考考其他組,看看哪個組編的題最好。

2.求出最好這組中的兩道方程中的解,并檢驗。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2

教材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系,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今后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天平一只,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只。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游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并且無論是生活中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煉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么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說明。

(2)什么叫解方程?請舉例說明。”改變了以示范、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依賴于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于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采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范書寫格式。

四、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于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說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于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①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2倍.

②梨樹比蘋果樹的3倍少15棵.

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④把兩根同樣的鐵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 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 =660 或者, 90 +75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 或者(90 + x )×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 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 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

一、復習(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3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①、讀題,學生試做。

②、學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75)=?

②方程

解: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660或者,90+75=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②、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4x=660或者(90+x)×4=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53

=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139.5

=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農業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客船開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客船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

五、課后作業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5

地點:五年級教室

授課人:夏常松

聽課人:唐義紅孔奎華夏維貴鐘華林汪宜松

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3頁例5、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5題,思考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2、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轉化“轉化”思想,培養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難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筆算相應的小數除以小數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5情境圖。

你了解了什么信息?

根據這些信息你可以想到哪些問題?

媽媽買雞蛋用去7.98元。買雞蛋多少千克?應怎樣列式?

你是根據什么列式的?(總價÷單價=數量)

7.98÷4.2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共同來研究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板書課題:一個數除以小數。

二、教學新課

1、出示例5。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樣計算7.98÷4.2?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活動,巡視指導。

4、分組匯報。

(1)把7.98元和4.2元都轉化成單位是角的數,79.8角÷42角,再計算。

把7.98元和4.2元轉化成角,其實就是把被除數和除數都乘了幾?

(2)把7.98和4.2都乘10,就轉化成79.8÷42,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我們已經學過了。

79.8÷42的商與原來7.98÷4.2的商相等嗎?根據是什么?

5、小結。

我們想的這兩種方法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把除數4.2轉化成整數,因為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它問題都可以解決了。

6、出示豎式。

你能看懂這個豎式嗎?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應該先劃去哪個數的小數點?劃去4.2的小數點變成42,小數點其實是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

7.98的小數點為什么也要劃去,并且在9后面點上小數點呢?

指出:也就是被除數和除數的小數點同時向右移動一位,商不變。

7、獨立完成計算,集體核對。

說說商中小數點的位置是如何確定的?(對齊被除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8、歸納方法。

在小組中說說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乘法?

(先劃去除數的小數點,將除數轉化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再按照一個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計算。)

9、驗證結果。

怎樣驗證這個結果是否正確呢?(用1.9×4.2看看是否等于7.98)

學生驗證方法的正確性。

10、完成練一練第1題。

獨立填寫。

0.3到3,小數點向右移動了幾位?被除數呢?

11、完成練一練第2題。

指名板演。

說說是怎樣把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2.6÷0.2可以轉化成什么?

指出:口算一個數除數小數,也要把它轉化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完成練習十七第2題。

計算正確嗎?錯誤的原因是什么?

3、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

獨立計算,再比較。

從上往下看,商是怎樣變化的?變化的原因是什么?你發現什么了規律?

4、完成練習十七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計算,集體評講。

5、完成練習十七第5題。

讀題,理解題意。

獨立完成,集體評講。

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6、完成思考題。

(1)如果用電正好是100千瓦時,則應付電費0.52×100=52元。

(2)小明家實際付了64.6元,說明用電量超過100千瓦時。

就必須先求出超出的用電量是多少:

64.6-0.52×100=12.6元

(3)根據超出用電量的錢數÷單價=超出的千瓦時。

12.6÷0.6=21千瓦時

(4)再求出總千瓦時:21+100=121千瓦時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又收獲了哪些新知識?能說說怎樣計算一個數除以小數嗎?感覺今天自己的表現如何?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2頁,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系。

2.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相等關系,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圖(兩邊沒有砝碼)。

提問:認識天平嗎?天平是用來做什么的?

2.在天平的兩邊加上砝碼。

提問:你看懂了什么?

學生可能想到:一邊托盤內放了兩個重50克砝碼,一邊放了一個重100克的砝碼,兩邊一樣重。

追問:不看兩邊托盤內放的東西,你知道兩邊一樣重嗎?能用語言描述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

學生回答后,提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板書:50+50=100)

追問:為什么用等號連接?

指出:像這樣用等號連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關系。

二、認識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圖中的指針部分局部圖(第一幅圖)。

提問:看到這時的指針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來表示,還會選用等號寫等式嗎?為什么?

2.出示完整的天平圖。

提問:你能用語言描述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嗎?怎樣用式子表示?(板書:x+50>100)

追問:x表示什么?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圖。

要求:先用語言描述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x+50=150,x+50<200。

4.出示:2x=200。

提問:根據這個式子,想一想天平兩邊的物體是怎樣的?你能描述出來嗎?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出示教材第1頁例2的第四幅天平圖。

5.將式子分類,認識方程。

引導:我們來看剛才根據天平圖所寫的幾個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現5個式子的卡片: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02x=200

談話:你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嗎?請大家獨立思考,再在小組里先說一說。

學生的分類可能出現下面兩種情況:

①將式子按照不同的連接方式(大于號、小于號或等號)分成三類。

引導: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嗎?

學生口答,教師請學生根據他們的發言在黑板上移動式子卡片,將式子分類。

指出:根據大家的意見,我們可以把這些式子分成三類,也可以把這些式子分成兩類,一類是用等號連接的式子,都是等式;還有一類是用大于號、小于號連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師對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調整:

50+50=100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

②將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兩類。

指出: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數。

讓學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類排列,并指導學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數

x+50=150

x+50>100

x+50<200

2x=200

在學生交流了兩種分類方法之后,教師引導學生對照黑板上所分類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兩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嗎?

學生對黑板上的式子進行調整。教師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標注類別序號。

談話:同學們通過思考、交流,把這些式子分成了四類。請觀察這幾類式子,說一說每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學生描述后,教師指出:正如你們所描述的,像第③類式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練一練”第1題。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學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斷,并說明理由。(在學生對“60+23>70”做出判斷后,教師將這道式子板書在算式卡片的第②類中)

出示第1題的其他式子,學生判斷哪些是方程。接著,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等式。結合學生的判斷,教師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數,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據剛才的練習,你發現等式與方程有什么關系?學生在小組里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用課件結合“練一練”第1題進行動態演示:先是將所有的等式畫上集合圈,再閃爍顯示其中的方程式,將方程式畫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漸漸淡化直至消失,出現文字“等式”與“方程”,如右圖:

教師引導學生再結合黑板上對式子進行的分類,理解:方程是一類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寫一些方程,再在小組里交流。

三、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思想

1.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圖略)。

學生先用語言表述圖中告訴了我們什么,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再列方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學生先用語言描述圖中的等量關系,再列方程。

四、課堂總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一第1~3題。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7

教材內容:

《解簡易方程》是九年義務教育中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九冊第四單元第二節內容。

教材簡析: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方程的定義,方程的性質和利用方程性質解方程。

從知識結構上看: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一定的算術知識(如整數,小數的四則運算及其應用),已初步接觸了一些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及其運算定律)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關鍵。本節課的內容又為后面學習解方程和列方程解應用題做準備。這為過渡到下節的學習起著鋪墊作用。

從認知結構上看:本節課在初等代數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學生在學習代數的整個過程中,幾乎都要接觸這方面的知識,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所以它又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根據等式的性質,使學生初步掌握解方程及檢驗的方法,并理解解方程及方程的解的概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滲透代數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重點:

根據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解簡易方程》這節課在整個教材中將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利用方程性質解未知數,它是后續知識發展的起點,學生對未知數的理解對今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起著決定作用,另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弄清方程和等式的異同,正確設未知數,找出等量關系是很困難的所以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及難點是: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學學情:

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 但有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并輔導。

教法學法:

在教學中,學生往往更習慣運用算術方法解題,這是因為他們之前長期用算術的思路思考問題,再學列方程時,往往會受到干擾。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過渡和對比,克服干擾,多讓學生體會列方程解題的優越性。而在整節課的設計上,我想著重突出這么幾點。

1、通過創設有效的情境串,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根據題目中信息的敘述方式,通過順向思考列出數量關系。由于是剛接觸方程,列出文字性的數量關系對于學生正確地列出方程是很重要的。

2、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課堂討論法。在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不同難度的問題,提問不同層次的學生,面向全體,使基礎差的學生也能有表現機會,培養其自信心,激發其學習熱情。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啟發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明確的學習目的,老師應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來自學生主體的最有力的動力。借助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等形式,因勢利導、適時調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拋出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了方程的意義,你還記得什么叫方程嗎?

(生: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舊知識,鞏固舊知識,引出方的解、解方程的定義。結合引導復習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

師:你能判斷下面哪些是方程嗎?

(1)a+24=73 (2)4x<36+17 (3)234÷a>12

(4)72=x+16 (5)x+85 (6)25÷y=0.6

(生:1、4、6是方程。)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它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

【設計意圖】在老師啟發引導下,運用問題解決式教法,師生交談法,圖像信號法,問答式教法,課堂討論法。鞏固方程的性質,承接后面利用方程的性質解方程的應用。

二、探究新知

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1)看圖寫方程

師:說的真好,那么請同學觀察這幅圖(P57主題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來是250克。)

師:你能根據這幅圖列出方程嗎?

生:100+X=250.(板書)

【設計意圖】運用知識遷移,結合直觀圖例,應用方程的性質,讓學生自主探索列出方程。

(2)求方程中的未知數

師: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請同學們同桌交流,說說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后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

生1:根據加減法之間的關系250-100=150,所以X=150.

生2:根據數的組成100+150=250,所以X=150.

生3:100+X=250=100+150,所以X=150.

生4:假如在方程左右兩邊同時減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

【設計意圖】這樣的提問,有多種回答,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效的開發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驗證方程中的未知數,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算出X=150,那么它對不對呢?

生:對,因為X=150時方程左邊和右邊相等。

師:這時我們說“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剛才我們求X的過程就叫做叫解方程。(板書:方程的解、解方程)請同學在書中找到這兩個概念(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解出方程的解的過程叫解方程。)并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齊讀的時候,把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板書在黑板上,并且在學生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加深印象。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兩個概念

師:你們能說出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區別么?討論一下,然后匯報。

生:方程的解是未知數的值,它是一個數,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數的過程,是一個計算過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

【設計意圖】通過組內交流,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區別,提高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和小組合作精神。

2、例1解析

師:(出示例1圖)圖上畫的是什么?你能列出方程嗎?

生:x+3=9(板書:x+3=9)

(1)引導學生思考怎樣解方程。

師:怎樣解這個方程?我們可以借助天平(電腦顯示)

師:我們解方程的目的是求想x,怎樣使天平一邊只剩x呢?

生:天平兩邊同時減去3個球。(電腦顯示)

師:天平兩邊還平衡嗎?怎樣反映在方程上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3。(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師:為什么同時減3而不是其它數呢?

生:方程兩邊同時減3就可以使方程一邊只剩x。

(2)檢驗方程的解。

師:X=6是不是方程的解呢?

生:是,因為X=6使方程左邊是6+3=9,右邊是9,左右兩邊相等,所以X=6是方程X+3=9的解。

師:以后解方程時,我們要養成檢驗的習慣,力求計算準確。

【設計意圖】自學思考匯報交流既有利于每個學生的自主探索,保證個性發展,也有利于教師考察學生思維的合理性和靈活性,考察學生是否能用清晰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3)強調解方程的格式步驟

解方程要注意:(1)先寫“解”,等號要對齊。

(2)做完后要注意檢驗。

【設計意圖】再一次強調,可以讓學生加深印象,掌握解方程的正確格式和步驟,再今后的解題中不會出現格式錯誤的問題。

3、鞏固練習

師:你會學老師這樣解方程嗎?

請同學們解方程x+3.2=4.6, x+19=30。

先獨立完成,再招學生板書練習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在理解例1的解法后再完成本題,鞏固對同種題型解題方法的認知,使學生對知識掌握的更牢固。

4、小組討論怎樣解方程x-2=15,x-1.8=4

師:剛才的題同學們都做的非常好,那么下面的題你們會解么?(出示題目:x-2=15,x-1.8=4)請同學們小組討論怎樣解方程x-2=15,x-1.8=4并說出你這樣做的根據。

學生小組討論并解出上面兩道方程,并板書、匯報自己的解題過程。

師:在這個過程中哪些是解方程,哪些是方程的解。

生:我們計算的過程是解方程,而x=17和x=5.8是方程的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出不同類型方程的解法,讓學生享受到自學的樂趣,明白解這類方程就是要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者減去一個相同的數,讓方程的左右兩邊仍然相等。與此同時再復習鞏固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含有( )的( )叫方程。

(2)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 )叫方程的解。

(3)求( )叫做解方程。

(4)x-15=20 這個方程的解是( )

指名學生口頭回答。

2、解下列方程

x+0.3=1.8 x-1.5=4

x-6=7.6 x+5=32

學生獨立完成并集體訂正。

3、列方程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列方程解答,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請同學們思考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運用解方程和知識幫我們解決問題,把你想到的和同伴一起分享。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8

科目:數學

年級:五年級

授課者:張尊敬

課題:方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我們去菜市場買東西用什么稱呢?

學生:秤、電子秤

老師:那你見過這樣的秤嗎?出示天平

二、介紹天平

它有兩個托盤,中間有刻度,兩天刻度相等,中間刻度為0.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觀看課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兩邊放入砝碼,左盤:20克和30克,右盤:50克,中間刻度指向0,那么說明天平平衡了。

提問:你能根據此列出一個式子嗎?

學生:20+30=50

2、觀看課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為等式?學生一起說: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舉例:60+x=8070+20=9050-20=30

4、總結:我們剛剛說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關系,等式是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

5、舉反例:5x>2930<70是等式嗎?

學生:不是。

6、齊說兩遍等式的概念。

(二)方程

1、像30+x=80、x+20=70、2x=100這樣的式子又叫什么呢?

學生:方程

老師:看來這位學生已經預習了本節內容,值得表揚。

2、對,就是方程,像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復讀。舉方程的例子。

3、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

(三)板書

20+30=50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30+x=50

x+20=70

2x=100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四、練習

1、判斷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為什么?

2、看圖列方程,并說一說表達的意思。

五、總結:何為等式?方程?

表示相等關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聽課意見:

1、從生活中事物導入,來吸引學生們的眼球。

2、在課堂安排上具有邏輯性:等量關系——→等式——→方程

3、在板書上,注重用彩筆區分,清晰的描繪出了概念。

4、在課堂中照顧到了大部分學生,能做到一視同仁。

5、在強調重點時,采用多讀、多念的方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實際問題與方程》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尋找等量關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兩、三步計算的簡單實際問題。

2.從不同角度探究解題的思路,讓學生學會在計算公式中求各個量的方法。

3.讓學生初步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學習在計算公式中求各個量的方法。

2.讓學生體會利用等量關系分析問題的優越性。

教具準備:

配套教與學的平臺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解方程

8x ÷ 2 =28 7(x+3)÷ 2 =28

2(x +17 )=40 6(5+x)÷ 2 =36

2.任意選擇一題進行檢驗。

3.復習以前學過的公式:C=2(a+b)

C=4a S=ab S=ah÷2 S=(a+b)h÷2 ……

4.揭示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1)

[說明:復習部分安排解方程,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方程的合理解法;另一方面也對方程的檢驗格式稍作復習,便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驗算習慣。同時,適當地幫助學生整理與復習計算公式,這樣導入新課比較自然,也有助于展開后續的學習。]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題:用一根長為28厘米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是8厘米,寬是多少厘米?

(1)學生嘗試。(抽生板演)

(2)分析、交流

先設這個長方形的寬是x厘米,

再找等量關系來列方程。

(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就是一個等量關系。)

(3)板書:解:設這個長方形的寬是x厘米。

2(8 +x )=28

8+x =14

x =6

答:這個長方形的寬是6厘米。

(4)比較算術與方程的解法。(建議學生,選擇方程的方法。)

(5)檢驗。

2.補充例題:一塊三角形土地的面積是90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底邊長多少米?

問:(1)這道題已知條件是什么?要求什么?

(2)能不能直接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算出高。

(3)可以利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列方程,未知數高怎樣表示?

學生練習并交流。

3.小結:根據計算公式列方程解應用題。

[說明:讓學生通過嘗試、分析、交流、比較的探究活動,進一步體會用方程解的優越性。探究活動開始,先讓學生嘗試練習,學生會出現方程和算術兩種解法;后小組比較、大組交流,讓學生自己來解決問題。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方程與算術解法的比較,讓學生體會用方程解的優越性,特別是列方程時的優越性。]

三、鞏固練習

1.只列方程不求解

(1)有一個長方形的面積是3600㎡,寬是40m,長應是多少米?

(2)已知長方形的周長是26厘米,它的長是8厘米,它的寬應是多少厘米?

(3)已知正方形的周長是100厘米,它的邊長是多少厘米?

2.練一練:列方程解應用題

(1)長方形游泳池占地600平方米,長30米,游泳池寬多少米?

(2)面積為15平方厘米的三角形紙片的底邊長6厘米,這條底邊上的高是多少厘米?

(3)一塊梯形草坪的面積是30平方米,量得上底長4米,高6米,它的下底長多少米?

(學生練習并交流。)

3.總結: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2.布置作業:練習冊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