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bbc紀錄片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5-31

bbc紀錄片觀后感(精選8篇)。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1

《Planet Earth》——由BBC拍攝和制作的11集地球紀錄片。以前的我對這類自然紀錄片的興趣并不算太大,但是當我看到那一句著名的評語“空前絕后的地球禮贊”,以及豆瓣和IMDb上9.8的高分時,也不得不對這部片子好奇起來。8G高清版,看完之后,完完全全地嘆服了……Planet Earth的確不愧“空前絕后的禮贊”這一贊譽。

巨大的預算,前后5年的拍攝時間,高畫質的攝影,革命性的高超速攝影機,細膩的衛星畫面,使得這部紀錄片有了極度震撼人心的力量。奔涌河流,雄壯山脈,幽深洞穴,冰雪世界,蔚藍海洋,蒼茫沙漠,奇幻叢林,浩瀚草原……每一集都是一場絕對的視覺盛宴。David Attenborough爵士的解說很精彩,語氣和情緒都拿捏得非常到位,聲音也十分富有磁性,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在看畫面的同時看中文字幕稍稍分散了我的注意力吧。那些動人得讓人不敢相信的畫面,讓我看的時候甚至有著幾欲落淚的沖動。那種驚心動魄的美麗透過超清晰的鏡頭更加具有沖擊力,尤其是那些極其少見而珍貴的畫面。一旦念及這片子中幾十秒的鏡頭可能就意味著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幾百個工作人員的全天候付出,我就忍不住由衷地心生敬意。

影片中所述的地方,幾乎都是人類的影響力無法涉及的地區,也許正因為此,這些地方才能得以保存那種原始而豐饒的美景。這部紀錄片創造了很多項記錄,包括很多以前從未到達過的地區,以及首次被拍攝的動物。我想那些拍攝人員必定都是心懷著對自然的無比熱愛和崇敬,否則不可能能夠如此準確地捕捉到她每一瞬的靈氣和神韻。鏡頭下這些景色美得令人屏息,大自然豐盛而端莊的美讓人心生敬畏,只能頂禮膜拜,不敢興起玩味之心。

在這樣的大美面前,清晰地感到人類的渺小。

幾乎所有的動物一生最大的關鍵詞都是——覓食。說起來難以想象,絕大多數動物每天只為兩件事情活著:食物,以及為了獲取這些食物所做的準備。因為,在現在越來越惡化和貧瘠的自然界,找到食物已經越來越艱難。這使得每一次機會都不能有一絲一毫被浪費。一次降水、一場花開,甚至20xx年才一輪的蟬蛻,和海底的火山噴發,都會成就一場盛宴,帶來局部的暫時的生命繁衍。這是大自然不定期給予動物們的歆享。

除了這些之外,最震撼我的,就是動物的遷徙行為。為了溫暖、為了食物、為了水源、為了繁衍后代……各種各樣的原因,使得動物們長途跋涉,前往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旅途總是漫長而充滿兇險的,艱苦的天氣,透支的體力,還有最大的威脅——伺機而動、準備享受這季節性盛宴的天敵們。冒著無數的危險,它們上路了。有些是一生中第一次,而有些,是最后一次。

印象最深的遷徙動物:

蓑羽鶴。為了到達印度境內的越冬場所,每年都要進行一場地球上最有挑戰性的遷徙——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那被稱為“連鳥都飛不過去”的天塹;

鮭魚。為了從海洋回到它們的產卵地,它們穿越整個北半球,奮力逆游而上達數百英里,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洄游;

雪雁。它們在墨西哥灣越冬,到了春天便一路飛過北美洲前往已變綠的北極苔原,這就意味著它們要進行一場長達三千英里的馬拉松式遷徙,耗時達三個多月;

蒙古瞪羚。為了繁衍后代,跨越茫茫草原,這是一年一次地球上規模最大的遷徙,然而卻極少被人親眼目睹;

……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影片還有一個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音樂。George Fenton作曲及指揮的背景音樂,隨著畫面和情節的變動,或舒緩,或急促,或沉靜,或激昂,時而如萬馬奔騰,時而如珠落玉盤,時而如殺機暗顯,時而如九曲回腸,讓人隨著音樂不知不覺沉醉于其中。不,此時那已經不僅僅是背景音樂,而是融入這影片中成了不可缺少的靈魂。

然而在盡情感受這部紀錄片帶來的視覺享受之時,沉重的感受也時時刻刻壓迫著我。我親眼看著那些醉人的美,也親耳聽見了人類對自然所犯下的種種罪行,看見了那一連串殘酷的事實。有多少種生物因為人類對環境的破壞而瀕臨滅絕,它們中的許多并不是直接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是因為環境的惡化而活活餓死的。當看到我非常喜愛的北極熊因為氣候變暖引起的海面冰層提前融化而在海水里游了幾百英里去覓食,在筋疲力盡又一無所得的情況下不得不去攻擊擁有厚實皮層和尖利牙齒的海象,最后身受重傷躺下來時,我心里難受至極,眼睛發酸。不用把罪過推到所謂“人類”這樣一個概念上,你,我,他,我們都是兇手。

如最后一集,當述說了由于環境的惡化,使得藍鯨的數量由30萬頭銳減到不足9000頭時,結尾處所說。It's not just the future of the whale that today lies in our hands.It's the survival of the natural world in all parts of the living planet.We can now destroy or we can cherish.The choice is ours.掌握在我們手里的不僅是鯨的命運和未來,還有這個星球上所有生命的存亡。要么滅絕它們,要么關愛它們。這,取決于人類自己。

We can now destroy or we can cherish.The choice is ours.

Plant Earth,的確是一部集震撼之大成的佳作。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2

最近一直在看BBC于20xx年拍攝的經典紀錄片《行星地球》(又名《地球脈動》),一共11集,分為:兩極之間、雄偉高山、淡水資源、洞穴迷宮、奇幻沙漠、冰封世界、遼闊平原、季節森林、富饒叢林、多樣淺海、無垠深海?!缎行堑厍颉酚伞端{色星球》原班人馬制作。如果你看過紀錄片《藍色星球》,那么無需多言,你應該知道他們的水準,絕對是世界一流,有著令人心醉神迷的畫面,和難以想象的攝制難度。

今天看到了《行星地球》的第四集,我深刻的感受到:最危險、最令人恐懼的挑戰不是來自高山大海叢林,最痛苦的工作也不是在高原峭壁拍攝雪豹,或者與鱷魚、食人魚共游,而是探洞。

洞穴一直是人類最少涉足的疆域,這里棲息著地球上最奇特最鮮為人知的珍奇生物。只有最勇敢的探險者才敢于深入幽暗潮濕的地底世界,面對無際的黑暗和種種令人毛骨悚然的生物。這不是恐怖片,但給你造成的精神壓力比恐怖片更甚,因為你知道這不是編造的故事,這是真實的紀錄片。

這里所說的洞穴當然不是已經開發的那種類似奉節天坑、樂業天坑和打著光怪陸離燈光的巖洞,而是狹窄深邃、幾乎無人探索的世界級原始地洞。如果你曾在奉節地縫的邊上眺望過,如果走入過湖北利川騰龍洞未開發的黑暗部分(騰龍洞全長52公里,只開發了前7公里,之后后未安裝照明設施),你就能略微感受到一點從地底深處散發出來的那股震懾力量。

在這一集里,觀眾隨攝影師深入墨西哥境內地下400米的燕子洞,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地洞深井,可以容納下一整棟的帝國大廈;還去了新西蘭,看到洞中有種穴螢火蟲,從吻部腺體吐出一滴滴黏液,串成絲線從洞穴頂部垂降下來幾百條絲線,閃閃發光,再加上螢火蟲尾部發出的藍光在黑暗中像繁星,美極了,但卻是可怕的獵殺陷阱,它利用燈光和絲線誘捕昆蟲;還去了婆羅洲寬廣深闊的古曼東巖洞,它大到噴射客機都能夠飛越而過,令人驚嘆的3百萬只皺唇蝠,就在這里出沒。這個洞穴令我頭皮發麻:伸手不見五指的洞穴中堆積出了厚厚的蝙蝠糞便土墩,有100厘米高,可深及人的腰部,幾十萬只蟑螂群以全球最大的密度在糞便上爬滿了厚厚一層,以糞便和任何掉落下來的生物為食。在這個沒有陽光的世界,食物鏈的根基就是源源不絕的蝙蝠糞便,它滋養了許多生物,洞穴中充斥著死亡和腐臭的氣息,拍片小組必須要在這可謂世上最壯觀的糞便中工作一整個月時間,包括拍攝糞便的驚人規模。在里面拍片,太多設備會出狀況,只要你把鏡頭或攝影機放下,馬上就會被蟲子淹沒,又或者因為潮濕造成機器短路。為對付眾多的不明生物,他們穿著防護服,否則蟑螂會爬進脖子里,褲子里……這真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骯臟的工作環境。

鏡頭還帶觀眾看了墨西哥猶加敦半島上充滿了水的洞穴,從最后一次冰期開始,它們就完完全全與世隔絕,至今幾千年都沒有任何變化。在五百年以前,它們供應水源、養育了世上最偉大的文明之一——瑪雅文明。這個半島沒有河流湖泊或溪流,所以馬雅人唯一可依賴的露天淡水資源就是這些充滿地下水的洞狀陷穴,這些滿水的地道其實都是地下河流的發源地,最后都會注入大海。在漆黑的地穴水道中,只有借助現代高科技,我們才能夠意識到這些地道有多么重要,規模有多浩大,目前猶加敦已經有超過350英里的地下水道繪制成水道圖,不過還是沒人確切知道,這座地下水世界究竟有多么廣大。

為了拍攝記錄片,攝影師潛入滿水洞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最近的出口可能遠在幾百米外,在水中耗盡氧氣隨時會喪命,為了避免迷路,潛水人員會隨身攜帶一大卷纜繩。而深入地底100英里進行探索常常必須擠過狹窄的“夾身縫”,縫隙越窄,重要維生系統設備遭到破壞的機率就越高,潛水人員也很容易會迷失方向而致命。在墨西哥境內的菲拉路茲洞穴,由于流出來的水中含有硫酸,攝影師進入這個洞穴必須背帶氧氣筒,帶著監視器。因為有毒氣體驟升到致命濃度的速度太快,所以預警系統是很重要的……類似的危險有很多,雖然知道工作人員應該沒有事情,在觀看探洞過程中,我還是捏了把汗。

最后一個洞穴是美國沙漠深處的雷修古拉,它是全世界最長最深、最讓人驚嘆的洞穴,它的奧秘直到1986年才被揭開。為了拍攝這些鏡頭,拍攝團隊花費了9個小時,才抵達150英尺的洞底營地,擠身穿過只有一肩之寬的幽閉式狹窄通道,這是洞穴探險者的終極惡夢。在拍攝花絮中,攝影師對著鏡頭說:“要是你卡在這樣的洞中,他們就得打碎你的鎖骨,拉你出來,因為只有那樣才能彎曲人的身體?!痹诙粗斜浪膸r壁爬上爬下驚險無比,任何人都不能失足跌倒,哪怕不小心扭到腳踝,也要花費三天時間,合100多位洞穴探險家全力才能把人救出去。當地的專家建議,最多只能在地底下待五天,因為在沒有陽光和新鮮空氣的地底世界,很容易會神智不清。但是在地底拍片是很費時的事,他們足足花費了10天時間,每個人都日夜趕工,背負500公斤的攝影裝備,在狹窄地道網路中穿梭。

如此艱難險惡的過程,他們得到的回報也是巨大的。雷修古拉是全世界公認地球上最美麗的地底洞窟,它有著最奇異的礦物結構體。洞中的巖壁上全布滿了最為脆弱細致的晶體,綿延不斷長達好幾英里,它們是水晶!這些細致的水晶,耗時六百萬年才結晶而成,真是絕代風華。沒有人真的下來過這里,雷修古拉是世界上管制最嚴格的洞穴之一,光是申請許可就花了攝制組兩年時間。這是攝影團隊首度獲準帶著吊具進入洞穴拍攝,架設機器就花了3個多小時,因為每個動作都必須事先計劃好,避免對脆弱的水晶造成傷害。這也是雷修古拉洞管理單位最后一次準許人員進入洞穴中,因此這段影片將是大多數人能夠欣賞絕世美景的唯一渠道,雷修古拉洞以后將會恢復到最原始的狀態,成為地球上最美麗,最不會受到人為破壞的奇觀。

這個記錄片還剩下七集沒看完,我既想快點看完,又不想太快看完,因為這套記錄片是對地球最崇高的禮贊,是對我們所生存的環境最雄偉的審視,每次觀賞的過程都是視覺乃至心靈的享受和極大震撼,我對這個制作團隊有著深深的敬意。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3

在抗疫過程我國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體現“中國特色”,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信念,并注重國際衛生交流與合作,做到了信息公開透明,為他國做出表率,這體現了我國經濟、政治、科技等各個方面的能力,這也是我國能夠成承擔國際責任的前提。

我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者更是踐行者。并不止于此次疫情,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也會在積極應對突發性國際事件時,堅持人道主義原則,積極承擔國際責任,謀求合作交流,以事實回應質疑。

我國需要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這既是我國的大國擔當的體現,也是我國發展的動力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__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

現在由于新冠病毒的影響,我們面臨著疫情和脫貧任務的雙重挑戰。發展經濟是硬道理,而先富帶動后富、不斷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正是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之一。

因此,面對疫情和其他困難的阻撓,我們不能也不會失去信心,中國人民也一定會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努力落實脫貧任務,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4

4月29日下午5點仲愷中學在日新樓七樓會議室成功舉辦了校園疫情防控知識講座。學校邀請了仲愷人民醫院院感部主任林靜雯主講,學校行政、班主任、各班級衛生保健員、家長代表、保安、食堂廚工、校醫等人員參加聽取了此次疫情防控知識講座。

仲愷中學工會主席鐘錦山分析了目前疫情防控形勢,強調了預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性。鐘錦山主席對仲愷人民醫院院感部主任林靜雯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同時強調與會人員認真聽取講座。

林靜雯主任從物資準備,健康與疫情監測,個人衛生及防護,學校區域使用管理等方面進行了講解。林主任指出新冠病毒特征:對熱有中度抵抗力,紫外線照射有效,對化學消毒劑敏感。

(1)物資準備

林主任提示大家要準備好口罩,手套,消毒液,防護服等。其中消毒物資有84消毒液,酒精等。

(2)健康與疫情防控形勢

林主任強調每天要定時對學生測量體溫,并觀察是否有干咳、拉肚子、乏力等癥狀,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

(3)個人衛生及防護

依據《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文件粵疾控(20__)298號》文件要求做好個人防護。林主任還現場安排了一個醫生展示“七步洗手要訣”;戴口罩的“一戴、二扯、三壓”以及佩戴口罩的時機等。

(4)學校區域使用管理

一是嚴把出入關,每天必須對出入校園的師生進行體溫檢測,防止無關人員進入校園。二是室內空氣的消毒,一定要注意自然通風并在無人的時候采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三是對頻繁接觸的物體如桌椅,門把手等進行消毒。四是對于地面的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劑拖地,也可以用含氯消毒劑對廁所等進行消毒。最后學校要設立專門的隔離室,并對隔離室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鐘錦山主席提議與會人員對林主任的精彩講解致以熱烈的掌聲。鐘主席叮囑大家要嚴格按照專家的要求認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5

這是最黯淡無光的春節,新冠肺炎恣虐于神州大地,人心惶惶。這是最熱血高昂的春節,炎黃子孫守望相助,高歌無畏的家國無疆。

沒有硝煙,沒有炮火,有的只是在一個不經意間,侵入身體的病菌。1例,2例,10例……直至如今的接近10000例。在這疫情面前,我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眾志成城。不曾忘,鐘南山院士耄耋之年挺聲而出;不曾忘,請戰書上一個個鮮紅而堅定的手印,“不計報酬,不論生死”,寫滿了無數醫療工作者鏗鏘有力的內心誓言;不曾忘,風華正茂的女子褪去華裳,剪斷青絲,堅守戰場。他們何嘗不知疫情難料,但國難當下,血脈滾燙,他們的眼中只有危難的中國,啜泣的病患,因為他們知道,舍棄小我,是為了大國安然。

越是一發千鈞,存亡絕續之時,越能研讀人性的平凡與偉大。新年前夕口罩生產廠復工加班,流水線傳遞的是質樸的關懷;除夕夜火神山醫院工地的特殊的“年夜飯”,是無數工人們在萬家燈火里堅守著的戰場;全國各地紛紛打響一級響應,緊跟黨中央,擰成一股勁;全國各地的募捐浩浩蕩蕩,每一份物資都寄予著執著的信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疫情危急之時,有人愿意披上鎧甲,匆匆奔赴戰場,也有人一次為契,填補內心的陰暗:無良商家抬高口罩價格,將國難財視為高尚;不法分子借機造謠生事,人心惶惶是他們的目標;無能領導欺上瞞下,聲稱一切安好,百姓無患。此種蠅營狗茍之輩,無疑是人格的猙獰。

因此,當務之急是斬除違法作亂者的囂張氣焰,革除形式主義的官僚風氣,掃清痼疾的中華民族一定能再現國泰民安。

武漢是河流的分支,但絕不會被河流拋棄,暫時的封城只是為了防止疫情的擴散。我們堅信,環繞城市上空的終會是浪漫與熱愛。愿四海疫情已終,疾患永散,明年春天,我們再赴武漢,賞盡十里櫻花。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6

帕斯卡爾曾表達身為人的雙重惶恐:他的左邊是一個無限寬廣、巨大無垠的世界,右邊是一個極盡微小,卻依然無窮無盡的世界。而人處在中段,或者說,人因為同時意識到這兩者,而深感自己所處位置的荒誕。實際上這兩個世界是同一個。只不過它向左延伸至無窮,向右,延伸至無窮。

我曾經想象,從外太空遙望地球的話,一雙眼睛要怎樣才可以找到我。就身量而言我比細菌還細微,可即便巨大一如喜馬拉雅山脈又如何呢?出了太陽系,地球也就是一顆微塵。

于是,這里也同樣存在著雙重的奧秘,人,這微不足道的東西,卻擁有著即便不能超越宇宙,也至少如同一個宇宙般廣闊的思想空間——既是靈魂的次元,也是心靈的縱深。

如果沒有靈魂,那么我無非是一顆被淹沒在太空中的灰塵;如果沒有靈魂,而世界是一股風,時間是一股風,我從不曾存在,也不會被紀念,然而最可怕并不是這個。最可怕的是在這股風里存在著最黑暗的核心,里面不僅僅有生與死,還有如同黑洞般深邃的對生死的不解和敬畏。誰能夠設想呢?宇宙中微小如塵的這些存在,卻擁有自己的劇情片。他們在時間中上演著生死循環,悲歡離合,恐懼與希望。這真是一出無法形容的超級大片,同時涵蓋了科幻、驚悚、動作、倫理等等所有領域。

不知道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能不能意識到自己也是演員中的一名,因為它們沒有把它放上熒幕,只有人這樣做了。片里沒有出現人的身影(花絮除外),然而處處是人的眼睛,或者說僅僅是人的眼睛。地球是一個巨大的寬屏幕,你看,那些山,高空望下去它們如同被隨意放置的石頭,誰知道它們有多大?你看那片海,像不像一汪小水潭?云層被大風卷起,自這一半球刮至另一半球,它們就像時間飛逝,地上看來累月經年,實際上不過轉瞬之間。

當那雙眼睛自外太空慢慢逼近,穿過大氣層、落到橫亙無涯的山脈上,又從山脈上逐漸搖起,橫視廣大平原,再低,再近,一些不同于云塊的活物漸漸浮現,愈見清晰。它們成群、成團、成雙,或形單影只地走動,你終于看清楚了,那是一片鳥的海洋,一片地毯般遷徙的四足動物,一群疾速奔跑的掠食者,星星點點各式各樣的獸和蟲。最后,當視線落到某一只動物身上,你知道在它周遭,一個故事就此展開。

沒有一個故事因為太長或太短而不夠驚心動魄,沒有一只活物因為巨大或微細而不被注視,即使它身藏密林、埋伏進泥土里,或隱匿在深如地府般的黑暗海洋底部——是的,即使是一片草葉,一塊滾石,一爿因雨云來去而冒生隨即消逝的林地,都是同一出影片的一部分。當視線一下橫跨數千年,那些仿如曠世之初就頂天立地的巨大山脈,都被時間的風一股腦吹走。它們消失得那么快,以至看的人產生幻覺:仿佛整個世界確實是一股風,無非是一股風,風里只有來去無蹤的微塵,而風從不駐足。世界只是一層表皮,而被不斷地帶走、帶走、帶走。

可這股似乎沒有起頭也沒有盡頭的風里卻有故事。朝生暮老的皮囊那樣緊裹著一顆細小靈魂,就在被注視的短短一瞬間,風都不忍驚動,而聽任其破殼、張眼迎接第一縷陽光,展身落到蔥翠草地上,小靈魂蕩出了那么透澈凝惘的一束視線來,回望你。那一望仿佛就是永恒。正如即將闔攏的眼窩內奄奄透出最后一道光——所有即將熄滅的靈魂都不能使人無動于衷。

如果一出影片里只有風云山石深海和大漠,那么它只是一出風光片,再好看也不過是個二維的平面畫兒。動人的唯有劇情片。要有開端,有結局;有跌宕起伏,有涓涓細流;有生和生的歡悅,死和死的悲哀;有殘忍,有不忍;有問,有答。如果沒有那道視線像光一樣打亮它們,那么萬物都沒有輪廓。如果沒有一點思念惦記誕生和消亡,那么風來了,沙塵就把一切覆蓋了。如果沒有一縷靈魂曾渴望窮盡天和地,至大和至小的,如果不是那一個執著的意念想要問透生和死,那樣死死握住一點生機不放手,那樣對痛和離喪不堪忍受——宇宙也就是個平面。宇宙藉由靈魂的縱深而獲得了自己的縱深。

這一點執著,就叫人煙。

于是整出影片盡管謹慎到幾乎沒有出現人影,卻只能是因人而存在。從不曾有一個寬屏幕將地球的樣貌展現,也不曾有人那樣清晰地盯視一只蟲豕,雖然是借助了高科技,但若不是人想要去看,那么也永遠不會有所謂的高科被發明出來,使人看得到。唯有人想去看,因為唯有人想去問,唯有他既感到自己身處無垠的廣大中,同時亦置身無限的微小里,他自己正是這既廣大又微小的一分子。卻不僅僅如此。

廣大和微小依然是個物理的、物體性概念,人卻從里面獲得了靈感。什么是靈感?是當你望爬行的蟲子,你不僅看到物體移動,同時看到物體的消逝;當你望一雙同樣是活的、含蓄光芒的眼睛,你不僅看到眼球轉動,還能看到里面含有對食物的渴念、對存活的渴念,你看到它緊守子嗣不亞于緊守自己的生命,你看到它遇見掠食者時深深的絕望。人甚至為影片配上音樂,不是風吹過的聲音,不是云流逝的聲音,不是青草從泥土鉆起的聲音,也不是骨頭被嚼碎的聲音——而是,悲傷或喜悅,絕望和希望。

人使這出裸露在無涯時間荒漠里的故事,浸透了自己靈魂的色澤。當他借助尖端衛星自外太空回望地球,他看不到自己的身影因為那實在太微小;然而在這顆仿佛被一雙手奇妙涂抹著的星球上,唯有他,像惦記眼中的瞳仁般帶了深深的敬畏和眷念。

于是他想,我何嘗不是這樣一顆星球呢?從宇宙隨便一個角度看我,我都是個隱沒的;然而是什么使我那樣奕奕閃爍仿佛被光打亮了輪廓?是什么使我能夠去問仿佛確實有答案?是什么使我痛惜消逝的一切仿佛永恒是真的,在某一個次元中存在?是什么使我愛惜一絲半點生機,去愛同樣存在并將死去的活物,去愛一切流動并往返不息的、仿佛它們與我應答——我愛了,它們也給予我同樣的愛,即便我和它們之間不論是語言還是靈魂,都難以相通?是什么使我和任何一只蟲豕都不致被埋沒在時間和灰塵里,卻被注視,被看見,被發掘,被紀念?我永遠也忘不了自己曾經見過的無論它們能否活上一百萬年,那么,我也一樣。那道視線從遙遠的宇宙深處穿越過來,越過時間,越過云層,越過巨大或微小的一切,落在我身上。我就被打亮了。我是個被紀念的。存在過一次的必將永遠存在。因為靈魂是這樣一種東西:它藉著光在瞳孔上成像,既成了,就永不磨滅。

于是,唯有人有信心、有勇氣去拍一部關于地球的劇情片。因為也唯有他才真正相信永不磨滅。既不在無限廣大的左邊,也不在無垠微細的右邊,而就在中段。這里發端于一道視線——“我就是初,我就是終”,這初與終對人親口允諾說:

“耶和華遇見他在曠野,

荒涼野獸吼叫之地,

就環繞他、看顧他、保護他,

如同保護眼中的瞳仁?!?/p>

于是他的靈魂被聚攏在這眼窩子里,朝上望是無限,朝下看是無限,而他確實是宇宙的中心。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7

在觀看《為了和平》等愛國教育記錄片后,我倍感自豪,為那些最可愛的人們自豪,為我們國家的繁榮自豪。20__年正值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我們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展望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和平是人類永恒的期望,和平猶如陽光,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我們要珍惜和平,珍惜和平的前提是吾輩自強,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和平,和平的權利在我們人民的手中,當一個國家強盛了、民族精神上升了我們才能保證國安,民安。國家強盛的必要條件是我們青年人要時刻銘記歷史,把抗美援朝精神傳承好,要把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傳承好、發揚好。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學習是首要的,我們應當化知識為力量,化歷史為展望,努力的把自己培養成一名愛黨愛國的青年,和平不易,吾輩自強!積極的從我做起,積極的為未來播撒強國的種子。

bbc紀錄片觀后感 篇8

愛好和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我們珍惜和平,但從來不害怕戰爭??姑涝瘧馉幨堑蹏髁x強加給我們的,為了和平,我們不得不選擇戰斗?!翱姑涝⒈<倚l國”,一個激蕩時代的口號,深刻反映出中國人民的家國情懷、愛國精神。70年前的那場戰爭中,我們與以美國為首的十六國聯軍,歷經了2年9個月的浴血奮戰,萬千英雄忠骨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抗美援朝戰爭最終取得了偉大勝利。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禮。也可以說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立威之戰。新中國不再是唯唯諾諾點頭哈腰的晚清和民國,而是堅強、無畏、勇敢,敢于用鮮血去捍衛和平與尊嚴的新中國。

在抗美援朝中的志愿軍都堅信自己是正義的,為了占領尊嚴的高地,為了不再有親人哭泣,甘愿接受硝煙戰火的洗禮。沒有人是不怕死的,但為了和平的生活甘愿去奮斗犧牲。每一個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進入朝鮮都知道自己要面對什么,更明白自己為什么而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寧愿自己多吃一些苦,也要使人民感到幸福,為后世爭取尊嚴和平,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先烈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在當今,我們的新中國是由人民當家作主,所以我們必須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牢牢把握祖國的命運、黨的命運和社會主義的命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在抗美援朝70周年之際,學前教育學院通過此次活動,讓師生能夠更好地繼承先烈遺志,始終保持共青團員、黨員的先進性,愿學前教育學院全體師生、勇于擔當,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斗過程中奉獻青春的力量。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