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式教案
發布時間:2025-05-08小學數學式教案。
小學數學式教案 篇1
回家路上(2~5的乘法口訣的應用)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逐步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2-5的乘法口訣,能比較熟練地用口訣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2~5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難點:運用口訣解決數學問題,熟練掌握口訣。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展現信息。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動物學校去看一看(出示主題圖)。真巧,正好趕上小動物們放學。他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蹦蹦跳跳地往家走。
1、仔細看圖,你能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嗎?
2、自己在下面練習說一說。
3、同桌互相說一說。
4、指名說。
二、利用信息提出問題。
1、根據這幅圖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2、小組合作寫出所提的問題看哪一小組提的問題多,同時找一組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所提問題。
船上有幾只小動物?4×4=16(只)
河里有多少條魚?3×4=12(只)
一共有多少只小鳥?5×3=15(只)
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多花?2×6=12(朵)
岸上一共有多少只小動物?3×3=9(只)
3、同學們真聰明,提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那么你們會解答嗎?
三、運用信息解決問題。
1、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茨膫€小組解決的問題多。
2、你解決了哪些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3、有沒有不會解決的問題?
4、同桌合作,你問我答。
四、聯系生活拓展應用。
1、基本應用。讓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中的1~3題。
(第2題組織學生交流時,讓學生講清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列出算式。)
2、拓展應用。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教室,你能否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并請你喜歡的同學幫你解答問題。
(引導學生應用口訣解決現實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也便于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口訣,自覺地記憶口訣。)
五、走出課堂,感受數學的價值。SXW9.Com
1、在我們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在商店中你留心看就會發現很多的乘法問題。
2、出示一箱酸奶,誰能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3、下課后,請同學們走出教室,到我們的教學樓內找一找、到操場上找一找;放學后,我們走出校園到大街上找一找、到商場中找一找……你一定會有許多欣喜地發現。
小學數學式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填寫百數表,使學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構建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深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感。
2、通過觀察,分析百數表,探究100以內數的規律,并培養學生探究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發現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的一般規律。
2、初步構建數之間的關系,建立數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由小精靈帶來一張藏寶圖引出“百數表”
二、解構百數表,探索數的規律。
1、觀察百數表,找規律。
出示41頁百數表第一、二行所給的數,觀察:這些數有什么特點呢?按照這個順序,你能填出它們之間的數嗎?
依次出示兩支特殊的數隊伍(兩個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數你能填出來嗎?(學生按一定順序把百數表填完整)。
2、涂色,找規律。
(1)完成41頁例4(1)的涂色活動。并交流涂色中發現的規律。
(2)你還發現哪些新的規律了嗎?
自己觀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說一說。
全班交流。
3、課堂小結。
三、依據規律,拓展提升。
1、給數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頁“做一做”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式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交流中經歷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多種方法。
2.歸納并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確運用“>”“<”“=”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確應用“>”“<”“=”。
難點:理解并掌握比較100以內兩個數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與學法:引導與探究法。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5○7 20○12 15○15(學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數,會比較大小嗎?這節課老師與大家一起學習100以內兩個數的大小比較。(板書課題)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問題,比較十位數字不同的兩位數。
(1)大家當裁判:誰贏了?
小紅和小明跳跳繩,小紅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誰跳得多?用什么符號連接?
(學生獨立思考)
(2)交流比較的方法。
預設:
①根據數的順序來比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據數的組成來比較。42由4個十和2個一組成,37由3個十和7個一組成。4個十比3個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圖,一對一對應擺放,發現42夠4個十,37夠3個十,第4個十就不夠了,4個十比3個十多,所以42>37。
小結:十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誰的十多誰就大。
④42夠減37,所以42>37.
42>37,換個說法什么?(37<42).
2.比較十位相同,個位不同的兩位數。
如果老師把42改成32,32和37哪個數大?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預設:
(1)32<37,因為2小,7大。所以32<37。
為什么直接比較個位數字?
(十位數字相同)
小結:十位數上的數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上的數大的,這個數就大,個位上的數小的,這個數就小。
(2)按順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計數器,十位上珠子一樣多,個位上珠子多的數就大。
用計數器,怎樣比較42和37?
數學上規定:滿十進一,42十位上有4顆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顆珠子,所以32<37。
3.歸納比較的一般方法。
同學們,剛才大家比較數位上的數是比較大小常用的方法。齊聲朗讀。
比較數的大小,一般先比較十位上的數,十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如果十位數字的數相同,就比較個位上的數,個位數字大的,這個數就大,個位數字小的,這個數就小。
小學數學式教案 篇4
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
教學目標:
1、結合“擺筷子”的具體情境,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已學過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編制2的乘法口訣,掌握2的乘法口訣,會用2的乘法口訣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利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在家里會做家務嗎?(出示主題圖)
2、星期天,家里來了好多客人,爸爸媽媽都忙著招待客人,燒菜、做飯,小明也過來幫著做家務活,你們看小明在做什么呢?
3、這節課,我們就通過“做家務(擺筷子)”這一情境來學習2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做家務)
二、操作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說一說。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小明擺碗筷這幅圖,從圖中你發現了什么?(同桌互相說說,再匯報。)
(2)請同學們看看小明是怎樣擺筷子的呢?你們能幫助小明把其余的筷子擺好嗎?
2、擺一擺,數一數。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想一想:共要擺幾次。(9次)要求邊擺邊說: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2)學生自己動手擺,邊擺邊說。
(學生活動,教師指導幫助,請個別同學示范。)
(3)你擺了幾雙筷子?共幾根?你是怎樣數的?
(4)比一比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數:1,2,3,4,…,18根;有的學生兩根兩根跳著數:2,4,6,8,…,18根。)
先讓每個學生看著擺的小棒與同桌互相說,然后全班閉著眼睛說,小組內說,個別說。
3、填一填。(用小黑板出示這個表格)
幾雙筷子 1 2 3 4 5 6 7 8 9
幾根筷子 2 4
(1)觀察思考。這個表格表示什么意思?
(2)試一試。獨立把書上的表格填完整。
(3)你填的數是幾?為什么填這個數?說說你的算法。
4、試一試。
(1)根據表格寫乘法算式。
①1雙筷子2根也就是幾個2?(1個2),那么1個2是2,用乘法算式表示,你們會嗎?(同桌交流、匯報。老師板書:1×2=2。)
②2雙筷子呢?(2個2)2個2是4,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又是怎樣的呢?
(交流、匯報。老師板書:2×2=4。)
③同學們很聰明,那你們能根據表格寫出3雙、4雙、5雙……9雙所對應的乘法算式嗎?
(2)根據乘法算式,編一編乘法口訣。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已學了5的乘法口訣。想一想,5的乘法口訣是怎么編的呢?你們能根據這9個乘法算式編出對應的2的乘法口訣嗎?(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
(3)交流訂正。讓個別學生說說他們的想法,其他小組同學補充,根據學生的回答按順序寫出乘法口訣。
(4)學生齊讀乘法口訣。同學們真不簡單,自己編出了“2的乘法口訣”;仔細觀察,同桌討論“2的乘法口訣”有什么特點。(學生口述發現的規律,老師用彩色粉筆圈注。)
5、讀一讀、記一記。
(1)按順序齊背。
(2)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對口令。
(3)教師指表格中任一組信息,學生說口訣。
三、鞏固新知、拓展思維。
1、游戲(對口令)。兩道乘法算式與一句口訣對。如,2×3,3×2,對口訣二三得六。
2、圈一圈。觀察這些圈起來的數,你發現了什么?沒有圈起來的數呢?
3、比一比,看看誰棒!每一個同學先獨立完成第15頁第3題。
4、綜合拓展題(15頁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然后反饋訂正,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請小朋友談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小學數學式教案 篇5
買衣服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面值的人民幣。
2、通過購物等活動,體驗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
3、在具體的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面值的人民幣。在具體的購物情境中進行簡單的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圖片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師:同學們,知道今天咱們要去哪轉轉嗎?今天咱們一起去服裝店看看吧。
圖片出示:教材第1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了解了哪些數學信息?
學生可能會說:
我知道了一套連體衣的價錢是41元。
我知道了長袖上衣的價錢是26元,短袖上衣的價錢是31元。
我知道了一條裙子的價錢是23元。
笑笑還告訴我們,今年暑假,她的媽媽給她買了1件長袖上衣和1條裙子。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獲得的數學信息真不少。
二、自主探究
1、認一認。
師:你認識這些面值的人民幣嗎?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教師依次出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幣樣張,讓學生回答問題,介紹自己能認識這些人民幣的依據。
2、媽媽買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樣付錢?
師:如果笑笑的媽媽買一件短袖上衣,可以怎樣付錢?用你手中的人民幣樣張擺一擺,然后說一說。
學生在小組內說,然后抽生答。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就要予以肯定。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師:你還能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學生提出不同問題后,可以當場引導學生回答,有難度的就引導學生在小組內探究解決,或給予適當的提示。
三、總結提升。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練習設計:教材第11頁
-
欲了解小學數學式教案網的更多內容,可以訪問:小學數學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