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落葉思作文

發布時間:2025-04-27

落葉思作文(分享13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抓落葉》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落葉思作文 篇1

教育箴言:

“用愛傾聽每一位孩子心底的聲音。”

歌德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一千個人之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協調?!?/p>

近期我閱讀了美國湯米·巴特勒的小說《抓落葉》,這本書講述了關于懂事、敏感又善良的男孩的故事,直擊心靈。故事中寫到:艾瑞特八歲那年為了讓哥哥高興,故意輸掉了抓落葉的比賽,從此就變成了他人生當中的每一天。他像觀察落葉一樣,也關注著周圍身邊每個人的,期待處處讓著哥哥,聽從父母的安排,選擇了穩定的工作。按部就班的戀愛,學習所有成功人士應該選的事情。只是,他不再理會自己的感受,不失望、不委屈、不難過、也不再快樂。

《抓落葉》就是艾略特一生的記錄,他從敢于夢想,到最后緘默寡言,學著按照他人的期待生活,隨波逐流成為了最安全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內心始終在掙扎著,永恒之境再也回不去,但他卻在生活中,逐漸有了一點自己的領悟。當他終于意識到,人活著不僅僅是為了快樂,我們要感恩擁有永遠比失去的多,而那些愛我們的人,他們用什么方式愛我們,可能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被愛,已經足夠幸運了。

艾略特的童年,是每個人童年的真實寫照。守護我們的童年,就是守護我們心中的凈土。書中還有非常多充滿哲思的語句,比如:為什么,人們總把快樂當做人生唯一的目標。人生就是要擺脫他人期待,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快樂不該成為我們生活唯一的追求,更不必以此為負擔,不快樂也真的沒什么關系,生命是一場旅程,不是每一片落葉都一定要抓住。

整本書文章較跳躍,需要用心去讀,才能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這本書,通過兩條平行的線索,描繪了兩個不同的世界,讓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來透視我們的人生。

這本書主要講了三條主線,相互交叉貫穿,形成一個完整的部分。第一部分,講得是人出生之前,第二部分,講得是人死后的故事,第三部分,講的是現實的人生。在我們的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事情,有些事情是我們自己想去做的,有些事情是為了迎合別人而去做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尋找自我。

有缺陷才是生活,不完美才是人生。每一個人都是一座寶藏,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有著無限的潛力和能力,不要去比較,而是通過不懈的努力來挖掘自己的寶藏,其實你就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這是容不得懷疑的,我們所需要做的就是欣賞自己,認清自己的價值,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學會欣賞生活中的殘缺美,才算是完整的人生。這本書帶你從另一個角度看世界,讓你正視自己的情緒,讓你發現生活中的美和愛,我們心里的洞要用什么去填補,讀完這本書也許會找到答案。

落葉思作文 篇2

暑假中,靜下心來認真讀了《福祿貝爾幼兒教育著作精選》,福祿貝爾是19世紀德國幼兒教育家,是近代西方幼兒教育理論的奠基人。閱讀本書有助于深刻地了解福祿貝爾重要的幼兒園教育理論和方法,也能更好地了解當代世界幼兒教育的發展,并且也能從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

書中講述的觀點理論性很強,有很多段文字我必須反復閱讀多遍,仔細咀嚼多次后才能體會其中的意思。但是就是在這樣反復閱讀、思考,努力理解、探索的過程中,不自覺地領略到了很多道理,同時也讓我不禁感嘆福祿貝爾在教育方面的高瞻遠矚,在那個年代就能對幼兒教育擁有這樣深刻獨特的想法,令人由衷佩服。

書中就福祿貝爾的一些經典著作做了精辟的分析和解讀,分別有《人的教育》、《幼兒園教育學》、《幼兒發展中的教育》、《母親:游戲與兒歌》等經典著作中的重點章節。

給我印象比較深的是這一章節:《絨球——兒童的第一個玩具》。福祿貝爾認為,球具有不同尋常的魅力,對兒童和青少年來說有恒久的吸引力,因此,它是童年時期無與倫比的最重要的玩具。球不僅對兒童具有意義重大的吸引力,而且是一件具有深刻意義的玩具和一種教育手段。兒童在玩絨球的時候,認識到,物體有時是被他自己抓住的、緊握的、可觸摸的,但有時候也是自由運動的。球讓兒童感覺到自身是一個整體,并遵循著人類的本性去發現他自己的命運,在生命的早期,兒童就去尋求并且必須去尋求、去注視、去抓住、去占有整體,即使是在無意識的階段也同樣如此。兒童尋求的這個整體也是通過絨球給予他的。

球是一切事物的象征(因為自身之中包含著一個整體),同時也是單個事物的特殊象征,例如,蘋果和其他球形的物體,在這些球形的物體中多樣性得以體現,就像谷物的種子中所蘊含的多樣性一樣。因此,球非常適合滿足兒童的這種探究欲望。福祿貝爾所說的絨球——或與之相同的圓球——實際上是其他一切形狀的基礎和本源,所以,一切形狀都可以通過某些確定的簡單法則從球體中符合邏輯地發展出來。如同球體本身是一個整體一樣,它也是每一個整體的象征和一般表現。兒童能夠在其中看到每一個整體和他自身,就像他能從中看到每一個整體和每一個物體一樣,他也能夠反復地將自己的影像印入其中,從而使他能與自身面對面。

書中反復強調福祿貝爾這樣的觀點,對于需要得到發展的兒童和促進他發展的成人而言,十分重要的是,他們不僅應該觀察而且應該激發他們的孩子正在覺醒的個體力量和個體活動,以及在幾乎不易覺察的開始之中及表露的細微跡象之中正在覺醒的精神。

人的發展(包括兒童的發展)的`中心、真正的基礎和起點是心靈和感情。但是,對行動和思想的訓練,肉體和精神經常不可分割地伴隨它們。思想必須轉化成行動,行動必須通過思想來決定和明確,這兩者的根源都在情感本質之中。這些論述對于認識、促進和保護兒童最初階段的發展和認得發展的規律是必要的。

當然,在談論兒童運用絨球游戲的時候,我們也要考慮所有的兒童玩具和游戲的共性,即兒童特別喜歡在每一個物體中發現整體以及從每一個物體中創造整體。許多中物體,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都能在兒童時代的生活環境中發現,特別是那些有生命的物體的來來去去會引起兒童的不隨意注意或者由于成人的提示而引起兒童的隨意注意。一般情況下,生命總是會吸引生命,就像生命喚醒生命一樣。兒童會看到狗和貓的走動,有時是大狗有時是小貓,兒童也會注意到鳥兒,籠中的鳥、窗前的麻雀,兒童還會注意到鴿子、公雞母雞等等。通過一個并且是同一個物體,甚至是一個無生命的物體(絨球),我們可以想象許多種物體,特別是有生命的物體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絨球提供給兒童觀察、創造和玩耍的僅僅是最基本的形狀,或者說,絨球是一切表現為整體并能自發行動的事物的素描。因此,可以用球體表現的一些現象,例如,呈現、分離、返回、尋找、發現、得到、接住、抓住、握住、滾動、滑動、轉動等,上述的每一個現象都能夠如球一樣地表現出來。正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才說,絨球對兒童而言是一個多么完美和有吸引力的玩具。

圓球始終是萬物的統一物和解釋物,因而也是聯系和理解萬物的真實途徑。正是通過圓球,將兒童與保育員和他周圍的環境聯系在一起。因為球是萬物的特征,是萬物本質特性的統一體和結合。球展現了容量、質量、物質、空間、形式、尺寸和外形,它自身蘊含著一種獨立的力量(彈力),因而它可以靜止和運動,也具有穩定性和自發性。它甚至可以提供色彩,至少可以引起聲音,它有重量,因為受到了重力的吸引,具備了萬物的一般特性。所以,絨球通過下落,通過或快或慢的運動,使兒童思考地球生命和自然生命中最重要的現象和規律,思考一般的引力——首先是地球的引力,特別是地球引力的規律和限度。

運用絨球的第一種游戲也實現了從不同方面對兒童智力的培養。通過絨球的運用,兒童不僅可以看到靜止的物體,而且也可以再不斷變換的現象中觀察物體。運用絨球進行的游戲喚醒并訓練兒童的智力,使它能夠在內部重現已經在眼前消失了的物體。這些游戲喚醒并訓練再現、記憶和在記憶中保持以前見過的物體的能力,也就是說培養記憶力。

絨球給予了兒童所有這一切和許多其他的東西,并且成為兒童所有玩具中的第一個。通過絨球的運用,兒童得以發展自己,加強了生命和本性的統一性,也相應地增強了身體和精神的統一性。正是在運用球的最初的游戲中,兒童知道了自己的生命以及作為統一體的外部世界。

福祿貝爾針對絨球和兒童的發展詳細地從人類發展層面、兒童發展層面、語言和游戲對兒童的影響以及精神的發展等都作了獨特而詳盡的思考和闡述。在沒有拜讀福祿貝爾的作品之前,我雖然一直從事幼兒教育工作,但是對于孩子們的各種球類玩具的認識和理解是多么膚淺啊,這促使我重新思考和審視自己對于球類玩具以及其它簡單玩具、民間玩具的看法,也不得不重新理解和定義玩具對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落葉思作文 篇3

疾馳的人生,捕捉的緣分,讓我們駐足觀望,多變的人生,繽紛的色彩,讓我們洋溢于流動的風景。人生如花,就讓她微笑著綻放在人海中,播撒芬芳。夜在微微的打著盹,風,卻時而輕輕的躲在樹后屏息傾聽。時而溫柔的拂過我胸膛它聽見了我的心跳。感覺到了我的熱情。春天就在我彷徨時已悄悄來到。當我激越地迎接時,腳步卻遲疑了。熱情的擁抱害怕捕捉不到,輕輕的依偎卻擔心溜走!我的心不知經歷多少個黑夜的忐忑,究竟在為誰而動? 遲疑中,我變得浮躁,變得易于懷想。忽然間停下的腳步讓我遇到你,才發現是你的名字在我的心中跳動。在這祥和的夜幕中,你是和煦的春風輕輕的撫過我悸動的心,讓我享受溫馨,柔和。在我溫柔的夢鄉里,你是清洌的山泉淙淙的淌過在我起伏的山崗,讓我體會清澈,純凈??晌覅s無法讓你作分秒的停留。但愿你的明眸能洞穿我屏蔽的思緒;但愿你的壑思能讀懂我心波瀾不興的`漣漪,并能接納我如蓮般盛開的心事……

人生的 長河匯聚許多酸甜苦辣的感情,這些分支充斥著人生的血脈,使其滾滾洪流,振濤拍岸!而真摯的情感撫平波濤,寧靜而祥和的送去一個小小的問候,一份深深的懷念,一片濃濃的情意,一股濃濃的愛意,一次甜甜的回憶。每到黑夜,結束了忙碌,我在期待你的消息,回憶分開時的背影,在那默默的瞬間你悄悄的把我的心帶走。從此,赤膽真誠的心就交給了你。但愿你能感覺到我悸動的心,領略到她的芬芳,直到永遠。夜,象是一張永遠也無法穿透的網。當我孤寂的心掀起煩惱和憂郁時,我最渴望的,你能變成一張網,把我迷失在水里的心撈起。天宇繁星,顆顆都在追逐著自己的軌跡,蒼茫大地萬物都各司其職,愿我們在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已的位置,心目中的世界也許會變得和諧而安寧。我愿意將我的思緒化作片片飛鴻,追向彼岸,我相信,那里的那顆善良的心,一定會給我最真摯、最深情的祝福。

心靈的觸碰撥動了心弦,盈盈的音符跳出和諧的旋律。你輕輕的回應讓我心陶醉!癡迷!欣慰!我聽到我的心靈在血脈里蕩漾,在柔柔的展翅,在輕輕的起舞,你的心靈觸動了我,指引了我,彈撥了人類最美的旋律……我會用彩云編織美麗繾綣的夢境,匯成一首詩篇,朝朝暮暮伴隨你,祝福你。讓我們默默地回憶那些流逝的美好時光。無論何時何地,請記住,還有一個我,在默默地思念著你,為你祝?!?/p>

落葉思作文 篇4

本周學習《給教師的建議》第78條:一個“差生”的“思維的覺醒”。很有感觸!

小孩剛出世,都是一張白紙。是誰在一些白紙上書寫了“差生”的一筆呢?都說關于“差生”形成是由于學校、家庭、社會造成的,者應該擔負責任。但是“差生”的這一帽子一般都是由老師有意無意間給戴上。就如文中的女教師一樣對工作我們不能說她不認真負責,但她是個合格的老師嗎?我表示質疑!

確實生活中也不乏有這樣的教師他能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但方法簡單生硬,面對學習困難的學生或者孤立、歧視,或者體罰,或者向家長或學校告狀之類的生硬簡單的辦法來教育孩子,導致的后果就是一個個早期的巴甫里克!我想說的是巴甫里克是幸運的,畢竟后來他遇到了那位植物學教師,如果不是這位老師的話,他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會怎樣呢?

一直以來都認為小學的孩子可塑性是最大的,因為他們畢竟還小,性格還在形成期,行為習慣還可以糾正!期間教師起的作用致關重要。我們常常聽到家長這樣的`說法,孩子在家不聽父母的,可老師的一句話他就當圣旨去做!雖有夸張,但足見我們教師對孩子的言行起到的作用也可想而知了!當教師將“差生”的帽子帶在某孩子頭上時,很容易導致這學生把暫時的不良看成是自己的習慣化行為:我很差,很笨!從而降低了自我上進的動機,隨之而來的極有可能的是自我放棄了。

給孩子貼上“差生”標簽是一種極不恰當的教育方式!作為教師該學一學那位植物學老師!從激勵入手,讓他們感到溫暖,樹立起信心,抬起頭來走路。用“激勵”的措施來轉化所謂“差生”!

落葉思作文 篇5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殘疾后在地壇的啟示下對生命產生新理解、新感悟的歷程。

2、理解母愛的深沉偉大和孩子痛悔。

3、品味文章深沉綿密的語言特色。

[教學重點]

1、體會作者筆下地壇寧靜肅穆、生機盎然的美。

2、咀嚼母愛對我的影響,體悟母親與地壇之間的同構性。

[教學設想]

這是一片課內自讀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速讀把握文章概要,通過細讀與反復吟誦重要語段體味語言的深沉綿密和領會思想的深邃。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人的生命異常脆弱,當病痛、殘疾猝不及防地降臨,命運殘酷地捉弄,人的身體、心理、精神都陷入無盡的痛苦、無奈與無助之中。當史鐵生以自己對世界獨有的感覺、體悟、認知為基礎,對生命存在進行本真的思索和審美的觀照時,"我"以外的世界就成為我的世界--獨語的世界。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史鐵生內心深處的世界,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之中掙扎而出的腳步。

二、預讀課文

1、作者簡介

史鐵生(1951~),生于北京,18歲去延安插隊。21歲時,因腿疾住進醫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從此他再沒站起來。他在做了7年臨時工之后,轉向寫作。1983年他發表《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一舉成名。

現為專業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代表作有《我與地壇》、《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插隊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歡樹》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國獲獎,并有英法日文譯本在國外出版。

史鐵生面對殘疾,曾一度彷徨苦悶,甚至于想到了自殺,但最后還是面對困難,勇敢的活下來,并拿起了筆走上了中國文壇,從殘疾到成為一名專業作家,史鐵生經歷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他的散文《我與地壇》借讀他對生命、對人生意義的參悟。對生命展開思考,是一個沉重的話題,但有時我們需要這份沉重,今天我們就需要這份沉重,所以希望大家上課時用心思考,用心感悟。(明確教學目標)

2、地壇:北京的一處古跡,明清時皇帝祭祀的場所。(展示圖片)

3、速讀--帶問題迅速閱讀課文第一部分,篩選信息,并歸納。

問題1:"我"進入地壇時的精神狀態如何?

頹廢、迷惘

指導:" 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

問題2、當時作者在地壇里思考著什么問題?結果如何?

他在想人為什么要出生,現在是否應該馬上去死以及如何活著的問題。

人的出生是上帝交給人的一個事實,不受人的控制,而且只要出生就必定會死亡,不必著急。從此,他擺脫了自殺的念頭,走出了死亡的陰影。

指導:

"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

"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這卻不是在某一個瞬間就能完全想透的、不是一次性能夠解決的事,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它多久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三、重點解析

(一)內容解析

1、“我”是不是經常去地壇?(是)

“我”為什么喜歡去地壇?(寧靜)

[在人口密聚的、喧囂的大都市,這世外桃源般的寧靜,不僅襯托了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當時需要的環境,它為作者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緒背景。“在那樣一個安謐、沉寂荒蕪的背景上,最容易展開對生命的思考”。]

2、地壇給了我什么啟迪?(找出關鍵句)

一個人,出生了,……死是一個必然降臨的節日。

我 雙腿殘疾 順應自然 不應消極

3、來地壇以前,由于雙腿殘廢而極端痛苦,有死的念頭,而來地壇,使我對生命有了新的理解。為什么地壇使我得到了這樣的啟示呢?地壇僅僅是荒蕪嗎?(“荒蕪 不衰敗”)

為什么說地壇荒蕪而不衰?。浚ㄕ页鲇嘘P的描寫,抓住一些關鍵詞)

小昆蟲 卑微

草木 競相生長

(二)領會語言的魅力

讀第5段。提問見課本。鑒賞:

1、“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p>

2、“園墻在金晃晃的空氣中斜切下一溜陰涼?!?/p>

3、“蜂兒如一朵小霧穩穩地……”

讀第7段,鑒賞六個“譬如”,寫出作者擺脫痛苦后對生命的熱愛和人生應有所作為的信念——只要這些美好的東西仍然存在,我們就應該好好地活下去。

[弱小的生命,甚至連生命都算不上的“露水”仍然勇敢頑強的活著,給了我生命的感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園中的小昆蟲和構成昆蟲生長背景的草木,它們全很卑微,可是它們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則生存著,它們不在意自己棲息地的"荒蕪",反而是由于它們的存在,到使這里不再衰敗,這些原來不能引人注意的現象讓作者發現了原先不曾想過的`樸素道理:即生不由自己決定,死也不該由自己決定,人活著就應順從自然。]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文中景物描寫部分和作者對生死看法部分。要求字跡工整、書寫規范,晚自習下課前上交。

2、預習文章第二部分。

⑴找出文中關于母親心理活動的語句。

⑵作者對母親的態度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珍愛生命、體驗母愛

2、展現內心世界的“輪椅視角”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史鐵生在觀察與反省個人的遭遇后,漸漸看清了生命個體中必然的真相: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當他在獲得頓悟之后,就逐漸地將眼光投射到他身邊的人上。此時,他發現其實母親所承受的苦難是自己的雙倍;他發現母親的愛原來一直像空氣一樣彌漫在他的周圍,供給他呼吸,而他卻毫無知覺。

二、體味母親的"苦"

1、請大家找出并輕讀母親的心理活動 。(檢查預習)

"她知道我心里的苦悶,知道不該阻止我出去走走,知道我要是老呆在家里結果會更糟,但她又擔心我一個人在那荒僻的園子里整天都想些什么。"

"母親知道有些事不宜問,便猶猶豫豫地想問而終于不敢問,因為她自己心里也沒有答案。她料想我不會愿意她限我一同去,所以她從未這樣要求過,她知道得給我一點獨處的時間,得有這樣一段過程。她只是不知道這過程得要多久,和這過程的盡頭究竟是什么。"

"……,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

"她有一個長到二十歲上忽然截癱了的兒子,這是她唯一的兒子;她情愿截癱的是自己而不是兒子,可這事無法代替;她想,只要兒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這條路呢,沒有誰能保證她的兒子終于能找到。--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2、為什么作者要說"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她理解兒子,知道在這種時候應該讓他自己出去走走,老呆在家里反而不好;她也知道有些事理 兒子需要自己去想,去斟酌,她不想驚擾兒子。但是 出于一個母親對孩子本能的、刻骨銘心的愛,她又無法不為兒子的生命擔憂,她幾乎是整日整夜處在痛苦、驚恐當中。只要兒子不在家,她就心神不寧坐臥難安;當兒子回家后,她想問兒子內心的想法到底怎樣,有什么打算,卻又害怕增加兒子的壓力而終于不敢問。同時,她還希望兒子能夠找到一條實現個人價值的路,走向他自己的幸福。但這其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可能呢?她的內心一直被這種矛盾反復糾纏而痛苦萬分。

"我"所承受的,是我自己的不幸;母親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還要承受不能將這種痛苦現于形色的痛苦。她不但要隨時準備接受兒子自殺的噩耗,還要想兒子今后的人生道路該怎樣走。因此,作者說"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三、依據以上示范分析,學生自己總結

1、文中的母親是一位什么樣的母親?[討論]

她是一位不幸的母親;

她又是一位堅韌的母親

本文刻畫了一位巨大痛苦,幫助雙腿癱瘓的兒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氣的母親形象,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的母愛深沉而豪不張揚,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親是堅韌的、偉大的。本文歌頌了母愛的崇高、偉大。

2.文章是怎樣展現母親的愛的?[討論]

從母親對我的理解這個角度來寫母親對我的關愛。母親理解我,她保證了我去地壇的權力;她甚至做好了一切母親都不愿意做的最壞打算,“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他真的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她獨自承受著兒子殘疾及由此帶來的痛苦,她活得很苦,但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p>

母親是苦難的,但很堅韌;“我”也是苦難的,那“我”該怎么辦呢?然而母親卻早早地離去了,在“我”剛剛撞開一條路的時候,她卻無福享受我的一點快樂??次恼孪嚓P部分,齊讀第14段?!坝帧毕氲嚼铎稀队菝廊恕贰靶亲蛞褂謻|風”寫出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悲痛。母親的死是我的至痛,至痛的心流淌出至情的語言。

[寫母愛,并不是母親直接表現的,而是通過自己心靈的對話,自問自思,從我理解母親對我的理解這個角度展開。這樣寫使文章尤為動人。寫母親,實際是寫“我”對母親的“理解”,寫史鐵生對“母親對待生命、對待命運的態度”的“理解”。]

四、思維拓展

欣賞滿文軍的《懂你》,如果我們以史鐵生的描寫作為拍攝MTV的素材,你會選取哪幾個鏡頭?體會親情。[討論]

今天聽這首歌,和以往是否有點不一樣。我們是否解讀過自己的母親,是否試著去解讀母親,是否去解讀所有愛我們的人,是否為愛我們的人更好的生活。

五、布置作業

課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不論是文字表達,還是表現手法,還是思想內容,都有我們應該學習的地方。課后認真閱讀的其他幾部分(在《讀本》上),請大家模仿本文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等刻畫人物的手法,寫一篇作文《重讀×××》,要求寫出真情實感。

落葉思作文 篇6

我們只能分享我們擁有的東西。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猜這本書大概是一個關于想象力失去的故事,這可能和家庭或者環境有一些關系。

我不是很喜歡書背的梗概,那樣可能會有些俗套,落入一些單純的情感輸出,就像我有的那樣。我還是希望學習到一些。

這邊是之前。

我在很早就說過,讀書和很多事情有個契機,在初始的時候只是抱著一種嘗試,直到某一段,某一句,某個情節,把自己吸引。如果是《罪與罰》,應該是羅佳殺人那一刻,如果是《荒原狼》應該是和女主相遇的那一刻,如果是《紅與黑》,應該是羅新璋譯本的那個楔子。

而《抓落葉》,大概就是醫生的宣告和家人的“背叛”。盡管我也很喜歡艾瑟爾對他說的那幾句話,但是前者才是我看下去的原因,“親愛的艾略特,我倒要看看你要怎么面對這樣的.事情?!?/p>

我在讀到這里的時候,我會設想,盡管有些矯情,我的做法是帶上面具,筑起墻壁,跑向“背叛”自己的那一側。我猜想他也是。

故事的時間線是斷斷續續的,艾略特參與了自殺干預小組,艾略特在哥哥手下干活,艾瑟爾在與艾略特的會面出了意外,艾略特經歷了一段比較糟糕的婚姻,艾略特差點自殺。

這些事情真讓人討厭呢,如果盯著這些事情簡直會說為什么日復一日都是這樣的一些事情。

沒有去自殺干預小組就無法認識班諾爾和莎沙,沒有在哥哥手下干活倒也可能沒什么壞處,艾瑟爾總是要離開的,我們不能太過于守舊,當然也不是無情,那段糟糕的婚姻好歹收獲了心愛的狗,這不,最后也活下來了嗎。

“我們太迷戀結尾了。這個世界有那么多偉大的生命和美好的愛可以見證和體驗,但是只要結局不盡如人意,我們立刻覺得這是悲劇。或者正好相反,只要結局有一刻的救贖,一生的不公和痛苦都可以忽略不計?!?/p>

頭腦有些亂,其實我覺得這個故事是高開低走的。與莎沙走到生命的盡頭,這是何等的運氣,甚至無限接近于零。我覺得這個結局是對上述的論證,而這段話,本來不被推崇。

人可以被救贖,但很難。

全文有兩句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一個是艾略特第一任女朋友評價的--你想要的只是活著的感覺,你對我的愛不過是活著的比喻。

另一個是老哥迪恩在人生晚年告訴艾略特的,是老爸說的,“你的經驗必須趕上你的想象力?!?/p>

事情終究只能在體驗過后才知曉嗎,這究竟是種天賦還是缺陷。

這本書其實是個科幻小說,人類大抵由高維創建,地球不過是一個樂園,人類體驗的一個空間。

艾略特不過是一個,其中之一,心臟旁邊缺少了一塊的人類。他們在歲月中感受虛無,無法被填滿。

抓落葉來自于艾略特小時候和哥哥比賽抓落葉,哥哥總是胡亂地狂奔。

樹葉不是直線平緩墜落,落葉不可預測,充滿活力,不循規蹈矩,不時懸空。暫停下降的過程,很難抓,但同時也是抓住它的最好機會。

這樣的人生著實很累,但是這就是艾略特的人生,也始終不可能學不會不會變成哥哥的人生。

故事太長總是會忘記主線,我是缺乏一些闡述故事的能力,對于高開低走的評價大多來源于妒忌。艾略特回回頭,便有人承接了他到晚年,而且他也愿意。

父親的鞋子店也讓我印象深刻,讓迪恩承接也讓我深刻。我想,也許是艾略特應該有更加適合自己的平臺,盡管自我感覺鞋店也不錯。

艾略特大概也這樣想。

有些人活著需要很大的能量。

落葉思作文 篇7

又要寫讀書心得了,最近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讀這本書之初,我是門外漢。讀完整本書,我開始對教師這份職業感到從未有過的敬佩??赐耆珪?,我也有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身的友誼。作為老師,也許應該有這樣一個信念——我需要讀書。書讀多了,心胸也就寬闊了;書讀多了,眼界也就跟著作者擴展了;書讀多了,心也明了。

我們要關心兒童身心的健康。我們都做過孩子,我知道那種渴望被關注被關心的心情。我小的時候,不管生病與否,不會請假不去上課。孩子們都有啟蒙早晚的問題,因此班級學生自然會存在參差不齊的學習能力,作為老師的我們該怎么做顯得很關鍵。自尊這個東西,不分種族,不分年齡,不分性別的實實在在的存在。

我們要學會去贊美孩子們。在學校里,學生聽的最多的是批評,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師怒發沖冠的樣子。凡受過贊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較于受人指謫,人們從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獎,大人都如此,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學生呢?學生需要通過表揚來豎立自己的自信心,體驗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價值。不管是差生,還是優秀生,都是需要表揚,也渴望受到表揚的。特別是差生,如果能多一些肯定,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他們的信心會慢慢恢復的,學習,多少是會好一點的。我們教師應該多贊美學生,讓學生的心里充滿陽光。

讀了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其中的新一百條建議都比較有其獨特的內涵,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以充實、以發展。

落葉思作文 篇8

你輕輕一句,永別了!撕破了我心底壓抑已久情愫,撕心尖陣陣作痛。我微笑著靜靜地,說聲———再見

我習慣于淡淡問候,習慣于淡淡閑談……君子之交淡如水,我覺得淡淡沁脾,淡淡溫肺,淡淡相交是一種持久,是一份問候,是一份祝福。慢慢慢慢,我們思想有了落差。是我心不夠誠,是我靈魂不灑脫,你飄向了云層。我思索了很久,我不知該用什么將你拽下……

我喜歡做夢感覺,放飛禁錮心靈,與你在風中,雨中,花中,淡淡散步……寂寥嘆夜長,肥夢恨天亮!我將你淡淡思念掩藏,我把掩藏著思念取出,晾干,洗凈,切細,研磨,煮一杯黑黑濃濃苦苦咖啡,慢慢慢慢

品味……

你將我刪了吧,刪了吧!除了一份淡淡問候,一份淡淡閑談,我將什么也不能給你。我不忍心,不忍心將你頭像移出,我會留著,向佛祈求,讓他轉世,顆顆茉莉花茶種。我會帶著淡淡思緒,親手撒入我農場,茉莉花開季節,我會泡一杯淡綠清澈透明沁透你心尖茶水,等待你路過靈魂……

我掩藏了久久等待,掩藏久久等待我,像是清晨荷葉上一滴露珠,清涼,透明,干凈……

你輕輕一句,永別了!我微笑著靜靜地,說聲———再見

落葉思作文 篇9

小松鼠糖萬萬和老鼠首相米多奔跑了大半個晚上,一直到黎明,它們才來到拉薩市江蘇路的一個巷子,在晨光中,它們看到兩扇藏式的紅門,紅門一側的墻上,掛著一個木牌子,寫著朗頓巷2號,下面是盲文無國界的標志。

看著這個標志,萬萬松了一口氣,說:終于找到了!一位鼠兔朋友把我帶到了一個人類的學校,讓我學會了認字,并有了不斷學習的本領。咱們現在到了這所人類的盲童學校,也跟他們學學看怎么教盲人孩子。

它們一起爬墻翻了進去。

院子里靜悄悄的,還沒有人起床。它們看到布告墻上貼著一些照片和說明,寫著他們的200多個畢業生的去向,他們有的.成了速記員,有的出國留學,有的當了按摩師,有的開了幼兒園。

他們來到樓上一間宿舍,宿舍里有很多三層的床鋪,一個小男孩已經醒了,熟練地從最上面那層床上爬下來,拿起放在床邊的棍子,用棍子點著地,快速走向衛生間。漸漸地,孩子們都起床了,他們熟練地洗漱后,來到一樓的食堂就餐,有的用盲棍,有雖然眼盲,但是不用盲棍,像正常人那樣行走。

雖然知道孩子們看不見,小老鼠和松鼠還是溜著墻邊走。就餐后,孩子們分成三個班上課。三個教室的門上,貼著漢語、藏語和盲文。

萬萬給米多輕聲解釋:那些字的意思是:老鼠班、老虎班和兔子班。兔子班的老師雙眼正常,他在給孩子們上計算機課;老虎班的老師是盲人,她在教孩子們用盲文打字機;老鼠班的老師也是盲人,她在給孩子們講自己的故事:老師三歲的時候變成了盲人,曾經以為沒有了歡樂的日子。然而,我后來正因為眼盲而來這里接受教育,又有機會去英國學習一年英語,再回來當老師,可以掙下一份工資,每個月寄錢給家里,每天都過的充實而幸福。我的健康的一個姐姐兩個弟弟卻還在山里放羊。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未來的你們有無限可能,要勇敢。眼盲不是缺陷,而是機會。

萬萬聽完故事,摸了摸墻上的一行字,那是一行盲文。

快中午了,它們從盲童學校出來,回到鼠王國,抖兒和日土興高采烈地奔過來和萬萬擁抱。米多向老鼠國王匯報了情況,國王點點頭自言自語:看來教育是唯一的方法。他對米多說:我們也要建一所小盲鼠學校,派一隊老鼠去盲童學校,學習盲文,然后回來教會我們的孩子。這件事由你負責。它又對萬萬說:請你們留下來,幫我們建好學校再走吧。

它們派了十只老鼠去盲童學校學習,又用了三天三夜的時間,把十間地下屋子打通,變成一個大的通透的地下院落,然后把小盲鼠們松綁,讓它們再這個空間自由的爬動,還讓三十多只大老鼠運來不同的食物,讓孩子們分辨不同食物的氣息,提高嗅覺來彌補視覺的缺陷。

在這個巨大的教室墻上,糖萬萬學盲童學校的樣子,用盲文寫下:能限制一個人的,不是眼盲,而是心靈。

落葉思作文 篇10

從前,有一只可愛的小松鼠,它一生下來就有一條蓬松的大尾巴??墒?,它一直不知道這條尾巴的用途。

一天,一只小兔子經過小松鼠家所在的樹下方。小松鼠看見小兔子的短尾巴,打心眼兒里羨慕,想著,我要是也有像小兔子一樣的短尾巴就好了。于是,小松鼠靈活地跳下樹,問小兔子:“你的尾巴為什么這么短?”小兔子微微一笑,不屑地說:“我要那么長的尾巴干什么?跑起來太礙事了!而且我告訴你,有一只狐貍就是因為擁有長尾巴才被老虎吃掉的?!毙∷墒舐犃送米拥脑挘D時嚇得全身發抖,又想了想,對啊,我要這條長尾巴有什么用?

小松鼠悶悶不樂地跑回家對媽媽說:“媽媽,我覺得這尾巴沒有用,可以剪掉嗎?”“傻孩子,這尾巴有很大的用處,你長大后就會知道了?!彼墒髬寢屨f完就去摘松果了。小松鼠獨自一人在家,越想越別扭,就拿起剪刀,“咔嚓”幾下,把身上那像紅圍巾一樣的.尾巴的毛給剪了。這時,小兔子又慢悠悠地走了過來,說:“這還不錯,沒有尾巴的小松鼠最美!”小松鼠聽了心花怒放,決定到地上走走,秀一下自己的美。

可它剛落地,一只花貓便眼疾手快地抓住了它,疑惑地說:“怎么看都像老鼠,尾巴最像了,但是耳朵不像,你到底是老鼠還是松鼠?”“我是松鼠!”松鼠大叫道?!拔铱茨憔褪抢鲜?!”花貓張嘴就要吃掉松鼠。還好小兔子趕來解圍,說它是松鼠,花貓才放了它。

此時的松鼠面如土色,被嚇得可不輕,它謝完小兔子,就怏怏不樂地回到了家。松鼠媽媽看了看松鼠的尾巴,生氣地說:“你這幾天在家好好休息,失去尾巴的松鼠就等于失去了生活的`權力。”松鼠聽了,點了點頭。

過了幾天,松鼠的尾巴又重新長了出來,就像紅紅的火焰。

這天,松鼠在樹上跳躍。這時,一只黃鼠狼流著口水,悄悄地爬上樹干。松鼠一下子不知所措。松鼠媽媽也嚇壞了,大吼道:“你快跳下樹!”當黃鼠狼爬下樹時,松鼠已經跑得無影無蹤了。

第二年春天,松鼠出門散步,它遇到了小雞。由于雨勢太大,松鼠就讓小雞躲到它的尾巴下方,此時的大尾巴就像一把雨傘,讓小雞免遭暴雨的侵襲。

夏天,烈日炎炎,蝸牛一邊慢吞吞地爬著,一邊抹著身上的汗水。松鼠見了,就熱心地用尾巴給蝸牛扇風。這下,松鼠覺得它的尾巴像扇子。

秋天,落葉紛飛,松鼠又在路上碰到了兔子。兔子正拿著掃把,在房前清掃落葉。松鼠見它如此吃力,就自告奮勇地說:“我來幫你?!彼梦舶鸵粧撸淙~都進簸箕里了。它又覺得自己的尾巴像掃把。

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凜冽,松鼠躲在家里睡覺。它用尾巴蓋在身上,感覺真暖和?。∵@回,松鼠又覺得自己的尾巴像一床厚厚的棉被。

松鼠發現自己的尾巴有許許多多的用處,所以更喜歡自己的尾巴了。

落葉思作文 篇11

一路跌跌撞撞,走走停停,何時才是盡頭。

兒時為了學業,年輕為了事業,中年繼承父業,老了忙碌家業,什么時候才是歸期,我很喜歡一句話,你沒有歸期,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離別并不傷感,真正傷感的是踏上人生這條路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了回頭可言,很多人都在問,也有很多人都在說,一切不還是可以重來嗎?其實,失去的不再回來,回來的不再完美。就像青春,真的`只有一次,當你明白什么才是青春的時候,其實青春已經走了,我們還是會像多數人一樣,為了生存忙碌一輩子,為了一切去奮斗,老了,卻也不過換來一杯黃土,一紙逝詞,我們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生活, 到了最后,才發現,其實,我們活得并沒有什么真正的意義,我們不過是在按照社會人的想法,按照世俗的眼光去存在。

說到這里,很多人都會問我,那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活著,我認為,活著,其實就是灑脫,就是自由,的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很多的責任與義務,我們往往會因為這些忙得不可開交,但是,我們完全可以換另一種方式去做,給自己點空間,我們都已經沒有了歸期,就別在讓自己活的沒有意義。

那么多的人都在勸你,要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生活,盡管生活不公平,都會說,雨后會出現在彩虹,在我看來,積極樂觀,說白了不就是變相的找個理由來安慰自己,來安慰自己這個世界其實并沒有那么不公平,人事紛爭,不清不明,所謂活著,就是一個看透人世的種種不公之后卻也要笑著面對的過程。

未來,總會需要我們自己去扛,到了那個年紀,就會懷念童年的美好,那時,我們無憂無慮,那時,我們還有依靠,那時,我們都還只是個孩子,等到了最后,總會有轉身的那么一瞬間,濕潤了眼角,仰天長嘆,一切,都已經回不到從前。

說不清楚這一路走來我們吃過多少苦,流過多少淚,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經歷,你有你的傷,我有我的痛,人生,就是這樣,不會完美,更不會公平。

何為歸期, 誰能給我一個完整的定義,在外漂泊了這么久,究竟何時才能尋到一份寧靜。

落葉思作文 篇1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

2.品位作者沉靜、綿密、抒情的語意。

3.學習、借鑒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飽含感情、充滿哲理的寫作方法。

4.體會作者截癱后十五年來生活中最重要的那些復雜難言的真切感受,從而體悟珍愛生命、珍愛健康、感悟親情、頑強求索的精神內涵。

5.體悟殘疾人的艱難,培養關愛殘疾人的人道主義精神。

導入:

史鐵生是一位作家,在他人生最燦爛的時光里,命運卻給他帶來了最沉重的打擊——雙腿殘廢。這對一個原本正常的人來說,是多么殘酷的捉弄。他不能再像我們一樣想站就站,想坐就坐。當遭到這變故時,史鐵生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一個”。于是,地壇——這個在他家附近的荒蕪冷落的古園,便成了他“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在這個園里,史鐵生浸泡了十五年,而他寫下的《我與地壇》,就是他在這里浸泡、思考后的結晶。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史鐵生的這篇散文《我與地壇》,走進史鐵生的內心世界。

教學設計:

一、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作者史鐵生和他的散文《我與地壇》。

史鐵生,中國著名編劇、小說家,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初中畢業,1969年赴延安插隊,三年后,也就是在他21歲的時候,因病造成雙腿癱瘓,返回了北京。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他創作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獲1983、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散文創作有《合歡樹》、《我與地壇》等,他的創作比較突出地表現出對殘疾人命運的關注,有些作品也反映了他對社會與人生的某些帶有哲理性的思考,語言優美,具有很強的表現力。

我們課文中節選的是《我與地壇》中的第一和第二兩個部分,在《我與地壇》一文中,除了我們在節選為課文的部分里所見到的內容外,作者還寫了古園中的見聞和所遇到的人和事,述說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還是抒發自己對命運的關注。

簡單介紹地壇

地壇的`正式名稱叫做“方澤壇”,坐落在北京老城的東北角安定門外,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皦敝傅氖羌漓胗玫呐_。

二、分析第一部分

史鐵生對于生死的感悟是和一個的特殊環境聯系在一起的,這個特殊的環境就是得天獨厚的地壇,下面就請同學們快速瀏覽本文的第一節,思索幾個問題:

(一)我為什么喜歡去地壇?

明確:原因:緣分。僅為著那是一個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作者突然殘疾無法正視現實)

地壇:

用一個詞來概括:荒蕪冷落

而此時的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齡上忽地殘廢了雙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失魂落魄?;氖徖渎洹Щ曷淦?/p>

地壇的破敗烘托了“我”的精神狀態,同病相憐。

(二)在地壇我整日思考什么問題?

明確:1、我該不該去死;2、為什么生;3、怎樣活。

那么他思考的結果怎樣?

明確: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帝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帝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

那也就是說,出生的事實人不能選擇,不可以辯論;而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是不必急于求成的。因此,對于“我”來說,“我”雖然殘疾,但不能一味地想到死,應豁達地面對死亡,平靜地看待死亡,從而獲得頑強的活下去的信心。

為什么我會受到這樣的啟迪,地壇真的僅僅是荒蕪嗎,同學們找一下,描寫地壇景色的是哪幾段?(3、5、7段)

(三)分析第3自然段:

也就是說映入作者眼簾的,不只是一座荒蕪的古園,同時里面也暗藏生機——“太陽循亙古不變的路途正越來越大,也越紅?!苯o人以希望。

(四)分析第5自然段:

主要描寫園中小昆蟲,這些昆蟲共同的特點即是“弱小”影射作者自身,因為殘疾,在社會上是弱勢群體。

小昆蟲們雖然卑微,弱小,且處于荒蕪之地,但它們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而是按照自己的生存方式活著,向人們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生命世界,正是因為有了它們,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作者由此感悟生死。

(五)分析第7自然段:

解決怎樣活的問題

作者在感悟生死后,仍在地壇中深沉的思索,這時候映入作者眼簾的景物發生了變化:

明確:落日光輝、雨燕高歌、蒼黑古柏、孩子的腳印

地壇在歲月中流露出永恒的一面,由此,作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與永恒。因此,“我”雖然經歷挫折,命運的打擊,仍要珍愛生命,保持樂觀精神。

長存物——生命永恒

人有悲歡離全,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在智者的眼中,月圓是畫,月缺是詩,快樂和悲傷都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風景。有句話說得好“苦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當然我們不必刻意制造苦難,但當苦難來臨時,要學會勇敢面對,永不屈服,

三、分析第二部分。

作者在地壇“想了好幾年”,終于找到答案,解決了生與死的問題,從殘疾的陰影中走了出來,而“怎樣活下去”是一個與生命相伴的問題,這個問題不是作者獨立完成的,他的每一次精神跋涉,都有人伴他同行,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是母親的愛與理解伴他風雨兼程。

“游子吟”中有說“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唯恐日遲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庇纱丝梢姡笎凼莻ゴ蟮?、無私的,更是艱辛的,是母親一滴一滴的汗水編織而成的。而把這樣的一份愛傾注到一個殘疾的兒子身上,那更是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背后。

(一)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第二節。

(二)我們看這段主要寫了什么事?

明確:我和母親——母親愛“我”;我理解并懷念母親。

〔問〕母親愛“我”,她都為我做了哪些事?

明確:我去地壇,母親準備;我去地壇,母親目送;

我去地壇,母親來找。

〔問〕那么,我對母親的理解呢?

明確:

1、設想母親心理。將一個關心愛護兒子,但在兒子最痛苦無助時卻不能在他身邊的母親的焦灼心情表現的淋漓盡致。猶其此時這是作者心中所想,是對母愛最深沉的理解。

2、寫小說報答母親。有感于母親生命的沉重與愛的偉大。

3、整日懷念母親。又是倦鳥歸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一句話:可是母親已經不在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4、痛恨自己的倔強與羞澀一種倔強與羞澀所釀成的苦果極其嚴重且無法彌補時的錐心之痛。

〔問〕結合上面的一些分析,體會課文中的母親是怎樣一種形象。

明確:“她不是那種光會疼愛兒子而不懂得理解兒子的母親,她給“我”獨處的空間,給“我”去地壇的自由。她甚至做了最壞的準備:反正我不能不讓他出去,未來的日子是他自己的,如果說他真要在那園子里出了什么事,這苦難也只好我來承擔。她承受兒子不幸的雙倍痛苦,情愿替兒子受罪,但她又確信:一個人不能僅僅是活著,兒子得有一條路走向自己的幸福。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問〕母親艱難的命運,堅忍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與偉大,使我領悟到生存的意義,價值,使我更堅強的活下去。

〔問〕本文的題目是《我與地壇》,但第二節好像有點脫節,講的是我與母親,同學們考慮一下,是不是第二節與第一節毫無聯系呢?那文中有哪句話將兩節聯系起來了呢:

明確:“這園中不單是處處都有過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p>

我雖然殘疾了,但母親和地壇教會我感悟生命,教會我勇敢的活下去,成為我重新站起來的支柱,使我成為一個靈魂健全的人。

落葉思作文 篇13

學習重點和基本要求:

一、通過層次結構的分析把握文章的總體思路。

二、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寫法。

作者介紹:

史鐵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

1979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陸續發表了《午餐半小時》、《我們的角落》、《在一個冬天的晚上》、《山頂上的傳說》等多篇小說。其中《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和《奶奶的星星》分別獲得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F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作者曾這樣解釋過自己的名字:“心血傾注過的地方不容丟棄,我常常覺得這是我的姓名的昭示,讓歷史鐵一樣地生著,以便不斷地去看它,不是不斷地去看這些文字,而是借助這些蹣跚的腳印不斷看那一向都在寫作著的靈魂,看這靈魂的可能與去向?!边@可以看作是對他作品最好的注釋。

查生字、詞,并注音:

1、宿命():

2、坍圮():

3、玉砌雕欄():

4、亙古不變():

5、頹墻:

6、肆意():

7、雋():

8、恪守():

9、捋():

10、熨帖:()

11、撅():

12、猝():

13、狼藉():

14、日沒():

15、():

第一課時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明確:

第一部分,前兩小節寫我與地壇的緣分;中間三節,寫“我”在“失魂落魄”中走進園子百無聊賴,卻又無所事事。最后兩節,寫“我”冷靜下來,專心致志地想到死和生:死是容易的,但關鍵是怎樣活的問題。園子中的一切在撞擊著我的心靈與情感,并從中找尋到活下去的勇氣。

第二部分,著重寫母親對“我”的影響和激勵,母親給“我”以生存的啟發,使“我”懂得怎樣生活。第一節為過渡段。第二至三節寫母親為“我”忍受巨大的痛苦,讓我們看到一個堅韌而偉大的母親形象。第四至第九節寫由一個作家談到他寫作的最初動機是“為了母親”、“為了讓她驕傲”,從而聯想到自己的創作經歷。“我”創作取得成功,而母親卻不能分享“我”的快樂。回憶母親多次到園中找“我”。第十節結束回憶。

小結:從內容上看,前一部分,可稱為“人與景觀”,后一部分可稱為“人與人”(“我與母親”)。

集體討論,整體感知第一部分

1、提問:作者是怎樣巧妙地將“我”與“地壇”聯系起來的?這樣的開頭有什么作用?

明確:一是“我家離地壇很近”,而且搬家是“越搬離它越近”;二是園子荒蕪冷落,而“我”也因殘廢而被生活拋棄,同病相憐,兩者都歷盡滄桑。這樣的開頭,為下文描寫、敘事、抒情打下了基礎。

2、提問:這部分有幾處關于地壇的景物描寫?這幾處描寫各有什么特點?

明確:三處。第一處特點是破敗、荒蕪、古舊。第二、三處特點是寧靜,充滿活力、生氣,體現這古老的園子生命依然頑強,洋溢著生命的律動。

3、提問:文中關于地壇的景物描寫(朗讀該部分),折射出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態?

明確:史鐵生在二十歲青春韶華時下不幸癱瘓,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時間里精神幾乎崩潰。正是在這不尋常的心境中史鐵生來到地壇。地壇由此而成了作者生命的組成部分,作者在幾處景物描寫中深情地抒發了這種人與對象物我不分的情境,如詩如歌,專情、美麗、傷感而又帶禪意。對四季的不同感受喻含對生命的不同況味的理解和咀嚼,而這不同的理解又一一與園中的景物相應。

4、提問:作者在癱瘓后,在十五年漫長歲月中,由“失魂落魄”到小說獲獎,思想感情經歷了一個怎樣的變化過程?這樣的變化,與地壇這個環境有怎樣的關系?

明確:作者的思想感情經歷了一個從苦悶、絕望到充滿希望的過程。正是地壇這種難以言傳的包孕著永恒與瞬間、古老與新鮮、沉寂與涌動、博大與纖細的雙重境界給了作家的心靈以強烈的震動。文章中的地壇概括地說,令作者感到的便是地壇在看似沉寂、荒涼、蕭瑟、幽深之中的那種醇厚沉重、超然博大的歷史滄桑和喧囂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識。用文中的話即為:荒蕪但并不衰敗。

總結:對這篇自讀課文,重在賞析。作者本文的`首要線索是“我和地壇”,即命運受到重創之后,作者面對地壇的思考。文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物我不分。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1、通過繼續分析課文,體會文章的第二條線索。

2、領會散文的創作方法,領會本文的語言特色。

一、分析第二部分,體會第二條線索

1、提問:該部分寫母親對“我”做了哪些事來體現她那偉大而又毫不張揚的愛?

明確:“我”上地壇,母親“送”;“我”在地壇,母親“憂”、“找”?!八汀薄ⅰ皯n”、“找”,寫盡母親的悲苦與操勞。

2、提問:母親的心理活動,作者何以知之?

明確:正是母親的行動,使作者在她猝然去世后,進行設想、體會。

3、文中第二節有一句話“只是在她猝然去世之后,我才有余暇設想,……”,“設想”對刻畫母親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種“設想”無論對寫作對生活都很有啟發。能作這樣的設想,才能充分理解母親的愛心。如果僅僅寫母親幫我上輪椅車,目送“我”上地壇,到園中來找“我”那還不足以表現母親的苦難與偉大。母親在家怎么樣,日日夜夜怎么想,寫這些,才能使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墒遣蝗ピO想,就不能懂得母親的愛心。

4、提問:作者在文中表達了對母親怎樣的一種情感?

明確:作者回憶母親,深深感悟到母親的苦難和偉大。作者痛感自己的母親是活得最苦的母親,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的母愛深沉而不張揚,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母親是堅韌的偉大的。

作者最為痛惜的是母親早逝,僅僅活了四十九歲,再也看不到到兒子的出息。作者對文學成就的追求,為母親也是一個動機,母親卻沒有看到兒子發表作品的一天,沒有看到兒子作品的獲獎的一天,未能分享兒子的快樂。作者對母親的悼念真是魂牽夢繞,痛切心肺。

5、提問:作者逐漸領悟到“母親的苦難與偉大”,領悟到創作也“并不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你認為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

明確:母親只是以她“艱難的命運、堅韌的意志和毫不張揚的愛”,在暗中默默地鼓勵我勇敢地活下去,找到一條“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6、怎樣理解文章最后提到的“這園中不單處處都有我的車轍,有過我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這句話?

明確:作者回到園子中認識到園中處處都有過“母親的腳印”,處處都有母親的牽掛與關愛。這樣的總結,暗示了“我”的成長時時處處離不開母親的啟發,母親與地壇已經合二為一,融為一體,也早與“我”融為一體。

二、思考:通過閱讀文章,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在寫散文方面的技巧呢?

1、回憶漫長歲月的日常生活要理出一條思路來。

“我與地壇”這個題目,設身處地想,很難寫。時間跨度十五年之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何從寫起?從文章節選部分來看,先寫自己,再寫母親。作者寫自己那一部分,以“我”殘疾了雙腿之后對生命的思考為線索,而將地壇的環境描寫分散掛在這條線上,既扣題目又顯示了生命的歷程。寫母親那一部分,則由“我”這一部分派生出來。

2、寫作,即可以反映客觀世界,也可以表現內心世界。

史鐵生不是那種依馬而立下筆千言的“高產作家”,但他是一個尋求文字分量的作家,一個值得重視的獨特的作家——他自己給自己決定了:他所傳達的思想意蘊在與人的存在處境的關聯方面,要比其他作家顯得更為密切,更為細致,也更為豐富深刻一些。從本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內心無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時也在這個人內心的起伏中解讀了寧靜。

3、散文應注重語言的優美、流暢,富有情感表現力。

在本文如月光般清純的敘述中讓人感到自己也變得純潔而多情。并不是說好散文一定要感化讀者,但是在史鐵生的筆下,無情的歲月似一張流走的臉龐,成為音樂、圖畫和夢幻,盡管憂傷像地壇一樣古老,但是母親身上那種真摯而堅韌的信念使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本文語言富有創新精神。例如文中對地壇的第一、二處的景物描寫等。

三、討論:從思想內容,本文值得我們借鑒吸收有哪些?

明確:

1、要頑強地開辟一條走向自己幸福的路。

2、要更加深切地感受母愛。

3、珍愛生命,珍愛健康。

4、要關心殘疾人。

結構圖解:

琉璃剝蝕

朱紅淡褪

高墻坍圮

雕欄散落

柏樹蒼幽

草藤茂盛

昆蟲活躍

落日燦爛

雨燕高歌

氣象萬千

珍惜生命,頑強生活

遠離死亡,走出自卑

無言準備

憂心祁求

悄悄尋找

焦灼牽掛

過早去世

兒子身殘,母親最苦

報答母恩,愿望難償

    想了解更多【落葉思作文】網的資訊,請訪問:落葉思作文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