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4-25采桑子讀后感(模板九篇)。
采桑子讀后感 篇1
采桑子讀后感 篇2
西湖風光好,荷花開后清香繚繞,劃船載著酒宴來賞玩,用不著旌旗儀仗,自有紅花為幢綠葉為蓋隨船而來。
彩畫游船駛進了荷花叢的深處,金杯上泛起加了荷香的酒香。傍晚煙霧夾著微雨,在一片音樂歌聲里,船兒載著醉倒的游客歸去。
采桑子讀后感 篇3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游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后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云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于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后俯視湖水,只見白云朵朵,飄于船下。船在移動,云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翱账熙r”一句,本于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云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凈。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云”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云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耙墒呛袆e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采桑子讀后感 篇4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賞析】
詞以一個問句引出——“誰翻樂府凄涼曲”,“翻”,是演奏、演唱的意思;“樂府”,在這里是泛指一切入樂的詩歌。整句說,是誰在演奏這凄涼的樂曲呢。當然,此問并不求結果,只是一個感傷的引子罷了。“風也蕭蕭,雨也蕭蕭”兩句,描寫的是感傷的環境,這是一個風雨瀟瀟的夜晚,本就凄涼難耐,又聽到樂府哀曲,詞人的孤獨寂寥心境自不待言。值得注意的是“風也蕭蕭,雨也蕭蕭”中的“也”是一個“襯字”,是表示語氣、口吻的虛字,小令所用的襯字較少,套曲則比較常見。
“瘦盡燈花又一宵”,是詞人看著燭芯慢慢燃盡散作燈花,就好像一個人漸漸消瘦的樣子。其實瘦掉的又豈止是燈花呢?詞人徹夜未眠,燈花瘦盡,人亦神傷消瘦。古時的燭芯燃燒一段時間后,需要減掉,叫做“剪燭”,唐李商隱“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詩句,后以“剪燭”為促膝夜談之典。詞中雖未言明,卻隱含此意,所以詞的下片開始懷人。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辈恢篮问驴M繞心懷,清醒時意興闌珊,沉醉也難掩愁情。無論是清醒或是沉醉,始終都難以放下無聊的心緒。最后一句“夢也何曾到謝橋”,悄悄透露了這是由于對一位女子的相思所致?!爸x橋”指代心儀的女子,“謝橋”和“謝家”都是由謝娘衍生出來的美麗詞匯,指代“謝娘”所在的地方。此句收束全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梁啟超認為此詞有“時代哀音”,“眼界大而感慨深”。
擴展閱讀:納蘭性德的文學成就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v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贝送?,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納蘭詞》在納蘭容若生前即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后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家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王國維贊其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寫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p>
采桑子讀后感 篇5
此詞中表面上說“恨君”,實際上是思君。表面上說只有月亮相隨無離別,實際上是說跟君經常別離。下片借月的暫滿還虧,比喻他跟君的暫聚又別。這首詞的特色富有民歌風味。民歌是感情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白描。
這首詞正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白描。民歌往往采用重復歌唱的形式,這首詞也一樣。不僅由于《采桑子》這個詞調的特點,像“南北東西”,“暫滿還虧”兩句是反復的;就是上下兩片,也有加以變化的重復,如“恨君不似江樓月”與“恨君卻似江樓月”只有一字之差,像民歌中的重疊一樣。還有,民歌也往往用比喻,這首詞的“江樓月”,正是比喻。
詞中“江樓月”的比喻,很具有藝術特色。錢鐘書曾講過“喻之二柄”、“喻之多邊”。錢鐘書所謂二柄:“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修詞之學,亟宜指示?!崩纭绊f處厚《大義禪師碑銘》:”佛猶水中月,可見不可取‘,超妙而不可炔,猶云’高山仰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是為心服之贊詞。黃庭堅《沁園春》:’鏡里拈花,水中捉月,覷著無由得近伊‘,猶云’甜糖抹鼻子上,只教他舐不著‘,是為心癢之恨詞?!巴瑯舆@首詞用水中之月作比喻,一個表達敬仰之意,一個表示不滿之情,然而感情不同,稱為比喻的二柄。鏡喻于月,如庾信《詠鏡》:“月生無有桂‘,取明之相似,而亦可兼取圓之相似王禹偁《龍鳳茶》:”圓似三秋皓月輪’,僅取圓之相似,不及于明,‘月眼’、‘月面’均為常言,而眼取月之明,面取月之圓,各傍月性之一邊也?!埃ü澮浴豆苠F篇·周易正義·歸妹》如例子中所講同用月做比喻,可以比圓,又可比明亮,這是比喻的多邊。
這首詞用“江樓月”作比,詞人上片里贊美“江樓月”,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說的是人雖到處漂泊,而明月隨人,永不分離,是贊詞。下片里也用”江樓月“作比,”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說的是月圓時少,缺時多,難得團圓,是恨詞。
同樣用“江樓月”作比,一贊一恨,是一篇中用同一事物作比喻而表達不同感情,從而具有二柄。還有,上片的“江樓月”,比喻“只有相隨無別離”;下片的“江樓月”,比喻“待得團圓是幾時”。一首詞里,同用一個比喻,所比不同,構成多邊。象這樣,同一個比喻,一首詞里,既有二柄,又有多邊,這是很難找的。因此,這首詞里用的比喻,修辭學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這樣的比喻,是感情自然流露,不是有意造作,被詞人用得非常貼切,這是此首詞更為難能可貴的特點。
這詞的想象跟后漢徐淑《答夫秦嘉書》的想象頗有相似之妙處。徐淑說:“身非形影,何能動而輒俱;體非比目,何能同而不離。”徐淑雖用了兩個不同的比喻,“何能動而輒俱”,“何能同而不離”,但與該詞想象一致,所以這兩人也可以說千載同心了。
采桑子讀后感 篇6
這首詞借月亮抒發離別之情。“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是說,可恨你不像江邊樓上高懸的明月,不管人們南北東西四處漂泊,明月都與人相伴不分離。詞中表面上說“恨君”,實際上是思君;表面上說月亮相隨無離別,實際上是說與君經常在別離之中。詞中“江樓月”的比喻,很具有藝術特色。詞人在上片里贊美“江樓月”,說的是人雖到處漂泊,而明月隨人,永不分離;下片里也用“江樓月”作比,說的是月多缺少圓,是埋怨之語。此外,上片的“江樓月”,比喻“只有相隨無別離”;下片的“江樓月”,則比喻“待得團圓是幾時”。在一首詞中,同樣用“江樓月”作比,一贊一恨,情感有別;同以“江樓月”作比,本體卻各不相同,這在詞中是很罕見的,在修辭學上是非常突出的。而且,這樣的比喻,不是有意造作,十分貼切自然,將感情抒寫得淋漓盡致。
這首詞,語言質樸,情感自然流露,上下兩片在重復中有變化,有回環復沓之美,極富民歌風味。
擴展閱讀:呂本中的文學思想
其曾祖公著,祖希哲、父好問,皆當世名儒,少受家學。又從師游酢、楊時等諸名儒。"不名一師","不私一說"的治學路徑已形成家風。
創紫微學派,主要弟子有林之奇、李楠、李樗、汪應辰、王時敏、周憲、王師愈及其從子呂大器、呂大倫、呂大猷、呂大同等。提倡學者應當熟究《孝經》、《論語》、《中庸》、《大學》,然后再遍求諸書,這樣必有所得。諸子百家之長處,可皆為吾用。
后生學問,須理會《曲禮》、《少儀》、《儀禮》等,學習灑掃、應對、進退之事,及學習《爾雅》訓詁等文字,然后可以語上。這樣下學而上達,自然有所得,可度超諸子。否則,終無所成。提倡"治心養性","正心誠意",認為"反身而誡,富有之大業";至誠不息,則日新之盛德。人立節非一朝一夕之事,而在于平時的修養。為事不可,不與人爭常多得利。退一步者常進百步,取之少者常得之超過其初,約于今者則必有垂于后,不能忍者必敗,此實是未知利害之分,賢愚之別。民生在勤,勤勞為立身為善之本。民能勤勞,則無凍餒之患;懶惰,必有饑寒之憂。故后生處身居業,應以勤勞為先。
采桑子讀后感 篇7
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
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
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蝶戀花
巧語嬌鶯春未暮,楊柳風流,恰過池塘雨。
芳草滿庭花滿樹,無情蝴蝶飛來去。
睡起小奩香一縷,玉篆回紋,等個人分付。
桃葉不言人不語,眉尖一點君知否。
減字木蘭花
去年今夜,同醉月明花樹下。
此夜江邊,月暗長堤柳暗船。
故人何處,帶我離愁江外去。
來歲花前,又是今年憶去年。
生查子
雙雙小鳳斜,淡淡鴉兒穩。
一曲渭城歌,柳色饒春恨。
離觴洗別愁,酒盡愁難盡。
寶瑟雁縱橫,誰寄天涯信。
生查子
殘春霧雨余,小院黃昏后。
說道覓新詞,把酒來相就。
酴醿插髻云,歲歲長如舊。
不是做詞遲,卻怕添伊瘦。
生查子
人分南浦春,酒把陽關盞。
衣帶自無情,頓為離人緩。
愁隨苦海深,恨逐前峰遠。
更聽斷腸猿,一似聞弦雁。
如夢令
海雁橋邊春苦,幾見落花飛絮。
重到柳行西,懶問畫樓何處。
凝佇,凝佇,十頃荷花風雨。
西江月
渺渺風吹月上,蒙蒙霧挾霜回。
百年心事老相催,人在夕陽落外。
有夢常嫌去遠,無書可恨來遲。
一杯濁酒兩篇詩,小檻黃花共醉。
西江月
酒罷悠揚醉興,茶烹喚起醒魂。
卻嫌仙劑點甘辛,沖破龍團氣韻。
金鼎清泉乍瀉,香沉微惜芳薰。
玉人歌斷恨輕分,歡意厭厭未盡。
采桑子
亂紅夭綠風吹盡,小市疏樓。
細雨輕鷗,總向離人恨里收。
年年春好年年病,妾自西游。
水自東流,不似殘花一樣愁。
長相思
要相忘,不相忘,
玉樹郎君月艷娘,幾回曾斷腸。
欲下床,卻上床,
上得床來思舊鄉,北風吹夢長。
南歌子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
短籬殘菊一枝黃,
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
只言江左好風光,
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宣州行
小溪篷底湖風重。吹破凝酥動。
一枝斜映庾門深。
冷淡無言香泛、月華清。
已經輕瘦誰為共。魂繞徐熙◇。
恥同桃李困春容。
肯向毫端開發、兩云中。
浪淘沙
柳色過疏籬,花又離披。
舊時心緒沒人知。
記得一年寒食下,獨自歸時。
歸后卻尋伊,月上嫌遲。
十分斟酒不推辭。
將為老來渾忘卻,因甚沾衣。
清平樂
柳塘新漲,艇子操雙槳。
閑倚曲樓成悵望,是處春愁一樣。
傍人幾點飛花,夕陽又送棲鴉。
試問畫樓西畔,暮云恐近天涯。
采桑子讀后感 篇8
本詞作于熙寧四年(1071年),這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的身份辭職,回到潁州。暮春時節來到西湖游玩,心生喜悅而作《采桑子》十首。
采桑子讀后感 篇9
西湖:指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西湖。歐陽修晚年退休后住在潁州,寫了一組《采桑子》(十首)。
旌(jīng)旗:古代旌旗儀仗。
幢(chuáng):古代的帳幔。
蓋:古代一種似傘的遮陽物。
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笙(shēng):簧管樂器。
-
實習報告網小編為您推薦采桑子讀后感專題,歡迎訪問:采桑子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