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硫酸的教案

發布時間:2025-02-23

硫酸的教案(實用6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硫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硫酸的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探究硝酸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酸性、強氧化性、不穩定性)。

2.通過學生實驗手段,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3.在濃硝酸和稀硝酸的對比學習中,滲透“量變和質變”的辨證規律。

4.通過介紹化學家的故事,使學生樹立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品質,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硝酸的不穩定性和強氧化性

【教學難點】

硝酸的強氧化性

【教學過程】

[故事導入] 玻爾巧藏諾貝爾金獎章

丹麥有位叫玻爾的科學家,37歲時他獲得了1922年的諾貝爾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玻爾被迫離開即將被德軍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他決定將諾貝爾獎章留在實驗室。玻爾把金獎章溶解在盛有王水試劑瓶里。后來,納粹分子竄入玻爾實驗室,那個試劑瓶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后,玻爾從王水中把金還原出來,并重新鑄成獎章。而玻爾配制王水的主要組成之一是“硝酸”。

一、硝酸的強氧化性

[設疑]硝酸有酸性,能否與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演示]濃硝酸與Cu反應

[講解]從實驗現象“紅棕色氣體生成”判斷生成物中是N02而非H2.進一步從氧化還原反應說明反應的本質是+5價的氮得電子能力比H+1強。

[學生實驗]比較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

[記錄并討論]

反應現象

產物

濃硝酸+Cu

1.Cu片:有大量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為綠色

3.氣體顏色: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劇烈

5.觸摸容器外壁:很熱

Cu(NO3)2、NO2和H20

稀硝酸+Cu

1.Cu片:有氣泡產生

2.溶液顏色:無色變為藍色

3.氣體顏色:無色

(打開止水夾后)無色變為紅棕色

4.反應劇烈程度:緩慢

5.觸摸容器外壁:溫熱

Cu(NO3)2、NO和H20

1.與金屬反應:

Cu +4HN03(濃)=Cu(NO3)2+ 2NO2↑+2H20

3Cu +8HN03(稀)3Cu(NO3)2+ 2NO↑+ 4H20

[講述]除金、鉑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能與所有金屬反應;當濃硝酸與濃鹽酸按體積比為1:3混合時,就配制成玻爾的“王水”溶液,王水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可以溶解金。鉑等不溶于硝酸的金屬。

[設問]比較濃硫酸的性質,濃硝酸能否與非金屬反應?

[練習]與非金屬反應:C+HNO3(濃)S+HNO3(濃)P+HNO3(濃)

2.與非金屬反應:

C+4HNO3(濃)=CO2↑+4NO2↑+2H2O

S+6HNO3(濃)=H2SO4+6NO2↑+2H2O

P+5HNO3(濃)=H3PO4↑+5NO2↑+H2O

[提問]硝酸與哪些金屬及非金屬反應?產物是什么?硝酸濃度與還原產物有什么關系?

[小結]反應規律:

①除Au、Pt等少數金屬外,硝酸幾乎可能氧化所有的金屬。

②常溫下Fe、Al等金屬在濃HNO3中發生“純化”。

③硝酸越濃,其氧化性越強。如稀HNO3可使石蕊試變紅,而濃HNO3可使石蕊試液先變紅后褪色。

④一般來說,活潑金屬與HNO3反應不生成H2,濃HNO3的還原產物為NO2,稀HNO3的還原產物為NO?;顫娊饘倥c極稀HNO3反應時,還原產物復雜,可為NO、N2O、NH4NO3等。

⑤非金屬單質可被HNO3氧化為最高價氧化物或其含氧酸。

⑥王水(濃HNO3和濃HCl按體積比1:3配制)具有更強的氧化性,能溶解Au、Pt。

[強調]反應物或條件不同,硝酸產物發生變化:NO2、HNO2、NO、N2O、N2、NH3 。

如:4Zn+10HNO3=4Zn(NO3)2+N20+5H2O

注意:4Zn+10HNO3(?。?4Zn(NO3)2+N20+5H2O

[設疑]濃硝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是否也劇烈?

[學生實驗]濃硝酸十鋁片

[講解]鈍化原理: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表面被氧化為牢固的氧化物薄膜,阻止酸與內層金屬進一步反應。

3.鐵、鋁與冷的濃硫酸或濃硝酸常溫下發生鈍化。

[提問]濃硝酸的運輸和貯存可用何種物質制的容器?

[展示]一瓶呈黃色的濃硝酸,問為什么呈黃色?

4.不穩定性

4HN03 == 2H20+ 4NO2↑+02↑

[提問]硝酸應如何貯存?

[設疑]有人認為,“比較濃硝酸和稀硝酸的還原產物的化合價,濃HN03中的氮從+5降為+4而稀HN03,中的氮從+5價降為+2,從化合價變化可以判斷稀硝酸的氧化性比濃硝酸強。”這種看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提示]從濃硝酸、稀硝酸分別與Cu反應的反應條件。劇烈程度分析。

[講述]硝酸用途 :硝酸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炸藥、染料、塑料、硝酸鹽等;在實驗室里,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學試劑。

硫酸的教案 篇2

[解答上節課課后思考題]

組裝一套實驗裝置,驗證木炭與濃硫酸反應的產物。

[師]上節課我們的課后思考題中,發生的反應是什么?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

[學生板書]2H2SO4(濃)+C CO2↑+SO2↑+2H2O

[問]根據該反應的反應物特點及反應條件,我們應選用哪種反應裝置?為什么?

[引導學生從已學過的氣體發生裝置中選?。?/p>

[生]因是固、液反應且需加熱,故應選用實驗室制氯氣的發生裝置。

[問]炭與濃硫酸反應的三種產物應分別用什么試劑一一鑒出?

[生]檢驗CO2用澄清石灰水,檢驗SO2用品紅溶液,檢驗H2O用無水硫酸銅。

[問題探究]現三種物質是混合在一起的,要把它們一一檢出,就存在先檢出什么,后檢出什么的問題。那么,應先檢出哪一種物質?為什么?

[生甲]應先檢出水蒸氣。因為不先檢出水蒸氣,在檢驗其他氣體時會從溶液中帶出水。

[生乙]用石灰水檢驗CO2時,因SO2也會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在檢驗CO2前必須除盡SO2氣體。

[問]采取什么措施先除盡SO2氣體呢?

[引導]請大家根據SO2的有關性質進行分析、討論。

[學生討論,回答]

用溴水或KMnO4溶液來除去SO2,它們可把SO2氧化為H2SO4而留在溶液中。

[問]SO2為酸性氧化物,我們在除SO2氣體時,常采用堿液吸收的辦法,為什么此處不用呢?

[生]因為CO2也為酸性氧化物,也能被堿液吸收,若用堿液吸收SO2,CO2將同時被吸收,而無法檢出CO2。

[師]大家分析得很好,根據我們剛才的分析,我們可設計以下裝置來達到實驗目的。

[投影]

[問題探究]

盛品紅溶液的裝置為什么要用兩次。

[生]C裝置中的品紅溶液是檢驗有無SO2產生,E裝置中的品紅溶液是用來驗證氣體產物中的SO2是否被除盡,以防對下一步檢驗CO2造成干擾。

[問]實驗中哪些現象分別證明產物中有水、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

[生]無水硫酸銅的顏色由白變藍,C裝置中的品紅溶液褪色,E裝置中的品紅溶液不褪色,最后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分別證明有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

[師]很好。以上裝置圖中的E裝置是我們在設計該實驗時最易忽略的。它提醒我們在解答綜合類題目時,一定要注意思維的嚴密性,即問題從局部出發進行思考時,最后一定要回歸到整體中去再認識,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

[問]上述木炭與濃硫酸的反應,體現了濃硫酸的什么性質?

[生]強氧化性!

[師]濃硫酸除了強氧化性外,還有吸水性、脫水性等特性。它與稀硫酸的性質相差很大,稀硫酸主要表現出酸的通性。

[問]我們研究硫酸性質的最終目的是什么?

[生]使其為人類更好的服務。

[師]那么,硫酸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有哪些應用呢?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硫酸的用途。

[板書]第三節 硫酸(第二課時)

(一)硫酸的用途

[師]請大家閱讀課本P131圖6—9,總結硫酸的用途。

[投影]硫酸用途的樹狀圖

[師]物質的用途取決于物質的性質,以上硫酸的用途主要與硫酸的哪些性質有關?

請大家討論,并回答。

[學生活動,回答]

利用硫酸的難揮發性,實驗室用它作制取揮發性酸的試劑,如實驗室制氯化氫氣體;硫酸是強電解質,其溶液能導電,故可作為蓄電池的電解液;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可用于酸洗,如鐵器除銹,還可用于制H2、化肥等;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實驗室常用其作干燥劑。

[師生共同歸納,教師板書]

難揮發性 制易揮發的酸

強電解質 蓄電池

酸 性 酸洗、化肥

吸水性 干燥劑

強氧化性 制炸藥

[師]我們此處列舉的僅是硫酸用途中的一部分。事實上,硫酸的用途要廣泛得多。由于硫酸是世界上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化工基本原料之一,故素有“化學工業之母”之稱。

[過渡]硫酸和可溶性硫酸鹽溶于水時,都會電離產生硫酸根離子,那么如何檢驗硫酸根離子是否存在呢?

[板書]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師]請大家回憶初中知識,回答應該怎樣檢驗SO ?

[生]用BaCl2或Ba(NO3)2試劑檢驗,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問]該白色沉淀是什么?你知道它有哪些性質嗎?

[生]白色沉淀是BaSO4,其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

[師]下面,我們按組來做課本實驗6—6,請大家注意各試管中現象的異同。

[學生實驗](按小組進行)

取兩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取少量硫酸和硫酸鈉溶液,向其中各滴入幾滴BaCl2溶液,觀察發生的現象,再加入少量稀鹽酸(或稀硝酸),振蕩、觀察。

[現象]兩試管中均產生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或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學生實驗]取少量Na2CO3溶液并滴加少量BaCl2溶液,觀察現象,再加入少量稀鹽酸(或稀硝酸),振蕩、觀察。

[現象]生成白色沉淀,加稀鹽酸(或稀硝酸)后,沉淀消失,同時產生無色氣體。

[問題]請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H2O+CO2↑

[提問]向某溶液中加BaCl2,產生白色沉淀,能否證明該溶液中一定有SO ?為什么?

[生]不能證明,因為CO 也能和BaCl2反應產生白色沉淀。

[問]怎樣才能進一步確認被鑒液中有SO 呢?

[生]加硝酸檢驗,看沉淀是否溶解,若不溶,則證明原溶液中含有SO 。

[師]很好!請大家根據所學知識,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若未知液X 白色沉淀 沉淀不溶。則X中一定含有SO 嗎?

[學生討論后回答]不一定。因為若溶液X中含有Ag+,也能出現上述情況。

[師]若仍然是上述試劑,應怎樣操作才能確認待測液中是否含有SO ?

[引導學生從所加試劑的順序上去尋求答案]

[回答]先加鹽酸可排除Ag+的干擾。即先向待測液中加鹽酸,若無白色沉淀,即說明待測液中不含Ag+,此時再用BaCl2檢驗即可。

[師]先加鹽酸,不但可以排除Ag+的干擾,還可排除CO 、SO 的干擾,因為鹽酸可將CO 、SO 轉化為氣體(CO2、SO2)。

于是,我們得出下面的結論:

[板書并講解]

試劑:可溶性鋇鹽和稀鹽酸。

方法:先用鹽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討論:檢驗SO 時,能否用稀HNO3酸化。

[補充實驗]Ⅰ.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Na2SO3溶液,一支先加HNO3,再加BaCl2;另一支先加BaCl2,再加HNO3。

現象:兩支試管中均有白色沉淀。

Ⅱ.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Na2SO3溶液。一支先加HCl,再加BaCl2;另一支先加BaCl2,再加HCl。

現象:第一支試管中加HCl有氣體,再加BaCl2無明顯現象;第二支試管中加BaCl2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HCl沉淀消失,且有氣體生成。

[講解]實驗Ⅰ中沉淀不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所加HNO3為強氧化性酸,它可以把Na2SO3中的SO 和BaSO3氧化成SO 和BaSO4,從而造成誤檢。

實驗Ⅱ說明檢驗SO 時,用鹽酸可克服SO 的干擾。

因此,在檢驗SO 時,要注意:

[講解并板書]

1.加入鹽酸酸化以排除CO 、SO 、Ag+等的干擾。

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 被氧化成SO 而造成干擾。

[練習]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該溶液

A.一定含有SO B.一定含有Ag+

C.一定含有SO D.一定含有Ag+或SO

E.可能含有Ag+或SO 或SO

答案:E

[討論]

課本P133,如何用實驗方法鑒別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種溶液?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投影]實驗步驟:

1.用四支潔凈的試管,分別取四種溶液少許,再分別滴加BaCl2溶液,產生白色沉

淀者原溶液為Na2SO4和Na2CO3,無明顯現象者為NaCl和NaNO3溶液。

2.往產生白色沉淀的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稀鹽酸(或稀硝酸),振蕩,沉淀溶解并產生氣體者原溶液為Na2CO3,另一種是Na2SO4溶液。

3.用兩支潔凈試管分別取另兩種原溶液,再分別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者原溶液為NaCl,無明顯現象者是NaNO3溶液。

[投影]

有關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SO +Ba2+====BaSO4↓

CO +Ba2+====BaCO3↓

BaCO3+2H+====Ba2++H2O+CO2↑

Cl-+Ag+====AgCl↓

[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硫酸的用途及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希望我們對上節課后思考題的分析及本節課對SO 檢驗的討論能給大家一些啟示,即在設計化學實驗時,一定要‘瞻前顧后’,考慮全局。

[布置作業]

課本P134三、四

●板書設計

第三節 硫 酸(第二課時)

一、硫酸的用途

難揮發性酸 制易揮發的酸

強電解質 蓄電池

酸 性 酸洗、化肥

吸水性 干燥劑

強氧化性 制炸藥

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試劑:可溶性鋇鹽和稀鹽酸

方法:先用鹽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1.加入鹽酸酸化以排除CO 、SO 、Ag+等的干擾。

2.不用硝酸酸化,防止SO 被氧化成SO 而造成干擾。

●教學說明

本課時的重點為SO 的檢驗。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特意在本節課開始講解了一個有關實驗設計的例題。同時,在學習SO 的檢驗知識時,也是以實驗為主,并和本節課的伊始相呼應,以求學生在提高實驗設計、分析能力的同時,其思維的嚴密性與科學性也能得以提高。

硫酸的教案 篇3

教學準備

1.教學目標

1.掌握氨和銨鹽的性質、用途

2.學會氨的實驗室制法

2.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氨和銨鹽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實驗室制氨的化學反應原理

3.教學用具

燒杯、燒瓶、鐵架臺、滴管、導管、玻璃棒、試管、酒精燈、酚 酞試液、棉花、試管夾、NH3、HCl、NH4Cl、Ca(OH)2

4.標簽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新聞導課]

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生氨氣泄漏:

20xx年4月20日上午10時,杭州市一制冷車間發生氨氣泄漏事件,整個廠區是白茫茫的一片,方圓數百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濃烈的刺激性氣味,進入廠區呼吸都感到困難。廠區內寒氣逼人。市消防中心接到報案后立即制定方案,出動上百名消防隊員,十余量消防車…。

[問題]

1、為什么在氨氣泄漏時工廠里會寒氣逼人?

2、如何吸收彌漫在空氣中的大量氨氣?

3、被圍困在污染區的群眾怎樣做才能保證不吸入氨氣?

[板書]二、氨

1、NH3的物理性質:

[展示]一瓶氨氣:無色,有刺激性氣味,密度<空氣,易液化,可作致冷劑。

[實驗4-9] 成功關鍵:燒瓶干燥、密封。

現象:形成紅色噴泉。證明:氨極易溶于水,水溶液顯堿性。

[講解]:體積的水約溶解700體積的氨氣,氨的水溶液叫做氨水。

[板書] 在通常狀況下,氨是無色氣體,有刺激性氣味,比空氣輕。氨易液化,極易溶于水。

[過渡]氨的水溶液是堿性的,但其中的水是中性的,氨分子也沒有氫氧根離子。氨水為什么會顯堿性呢?

[板書]2、氨的化學性質:

(1)NH3與水的反應:

[分析]H2O其中一水合氨很不穩定,受熱會分解 NH3

[板書]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

[思考]:分析NH3溶于水存在的過程,討論氨水中的成份:分子、離子。

[板書](2)NH3與酸的反應:

[ 演示實驗]氨與氯化氫反應

[觀察]現象:大量白煙生成。

[思考]:生產Cl2的化工廠常用濃氨水來檢查生產設備和管道是否漏氣,如有白煙生成,則說明已發生漏氣,這是為什么?

[板書]化學方程式: NH3+HCl=NH4Cl

NH3也可與其它酸反應,例: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講解] NH3在一定條件下可于O2、NO、NO2等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板書](3)NH3與O2的反應: 4NH3+5O2 4NO+6H2O

[演示實驗]實驗室制取氨氣:

[板書]3、NH3的實驗室制法:

[講解]原理:在實驗室里常用銨鹽和堿加熱的方法來制取NH3。 儀器:固+固加熱(同制氧氣);收集:排空氣法。

[板書]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儀器:固+固加熱(同制氧氣);收集:排空氣法。

[提問]:

1 能否濃硫酸干燥NH3?

2 能否使用NH4HCO3、NH4NO3 、NH4Cl?為什么?

3 使用堿石灰代替消石灰有什么優點?

[過渡]氨與酸反應形成氨鹽,我們下面分析氨鹽的性質。

[板書]4、氨鹽

[講述]銨鹽是銨根離子(NH4)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銨鹽都是晶體,能溶于水。 +

主要化學性質:

[板書](1)銨鹽受熱易分解:

[實驗]加熱NH4Cl觀察現象,是否時升華?

[板書]化學方程式:

NH4ClNH4HCO3 NH3↑+HCl↑、

NH3+HCl= NH4ClNH3↑+H2O+CO2 ↑

Na2SO4+2NH3↑[講解]銨鹽能與堿反應放出氨氣,例:(NH4)2SO4+2NaOH+2H2O

[板書](2)銨鹽與堿的反應:(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

+[強調]這個性質是一切銨鹽的共同性質,實驗室可利用這個性質來檢驗NH4的存在。

[注意事項]: 實驗條件:濃溶液或固體,加熱。

較稀溶液中銨根離子的檢驗方法:先濃縮,后檢驗。

[板書]5.NH3的用途:

[講述]可用于氮肥工業及其它化工產業上(如:制純堿),制冷劑。

[思考交流]自然界中氮的循環:

[點擊高考試題]

1下面能實現人工固氮的是( )

A.豆科植物根瘤菌 B.用燒堿溶液吸收NO2

C.合成氨車間 D.閃電

解析:選C。豆科植物根瘤菌、閃電均能將游離態的氮轉化成化合態,該過程屬于自然固氮,A、D錯誤;燒堿溶液吸收NO2不屬于氮的固定,B項錯誤;合成氨反應為N2+3H22NH3,屬于人工固氮,C正確。

2.下列不屬于銨鹽的共同性質的是( )

A.易溶于水 B.與苛性鈉共熱產生NH3

C.都是晶體 D.受熱分解都產生NH3

解析:選D。銨鹽都是晶體,均易溶于水,與NaOH共熱都能發生NH4++OH-NH3↑+H2O而產生NH3;部分氧化性酸對應的銨鹽受熱分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不產生NH3。如NH4NO3。

3.為了更簡便地制取干燥的NH3,下列方法中適合的是( )

A.NH4Cl與濃H2SO4混合共熱,生成的氣體用堿石灰進行干燥

B.N2+3H22NH3,用燒堿進行干燥

C.加熱濃氨水,氣體用堿石灰干燥

D.加熱NH4HCO3,氣體用P2O5干燥

解析:選C。A選項中的兩種物質反應不生成氨氣,B選項在一般的實驗室中是不能實現的,C選項利用了濃氨水的揮發性,同時可選用堿石灰干燥,D選項中的P2O5是不可以干燥氨氣的。

硫酸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分析濃、稀硫酸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用途,掌握SO4 2- 的檢驗方法。

重難點 :

濃H2SO4的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酸性和濃H2SO4的工業制法。

教法 :

學生先預習,后師生討論。

教學設計:

一、復習稀硫酸的性質(各寫一個化學方程式)

1、 稀H2SO4的通性

①、稀硫酸和酸堿指示劑作用:

②、稀硫酸和活潑金屬的置換反應:

③、稀硫酸和堿性氧化物的中和反應:

④、稀硫酸和堿的中和反應:

⑤、稀硫酸和某些鹽反應生成新鹽和新酸:(注:生成物之一必須是不溶的)

2、SO42-的檢驗方法: 。

二、硫酸的工業制法介紹

4FeS2 + 11O2 = 2Fe2O3 + 8 SO2 (條件為煅燒)

2SO2 + O2 = 2SO3 (條件為V2O5作催化劑、500 0C)

SO3 + H2O = H2SO4 (在吸收塔內用濃H2SO4 吸收)

工業生產設備: 沸騰爐、氧化室 、吸收塔。

三、濃硫酸的特性:

⒈ 濃硫酸的物理性質:

⒉ 濃硫酸的吸水性:

⒊ 濃硫酸的脫水性:

⒋ 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Cu + 2 H2SO4(濃) = CuSO4 + SO2 ↑ + 2H2O (加熱)

C + 2 H2SO4 (濃)= CO2 + 2 SO2 ↑ + 2H2O (加熱)

S + 2 H2SO4 (濃)= 3 SO2 ↑ + 2 H2O (加熱)

2P + 5 H2SO4 (濃)= 2 H3PO4 + 5 SO2 ↑ + 2 H2O (加熱)

分析上述四個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辨認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⒌ 濃硫酸的酸性:

2 Fe + 3 H2SO4(濃) +3 H2SO4 = Fe2(SO4)3 + 3 SO2 ↑ + 6 H2O (加熱)

( ) ( ) ( ) ( ) ( ) ( )

小結:上述反應中怎樣辨認氧化性、酸性?

四、濃H2SO4使Fe 、Al 、Co 、Ni 等鈍化,加熱條件下,能繼續反應。

五、練習題

1、下列各組氣體中,能用濃硫酸干燥的是( )

A、H2S HCl CO2 B、H2 HCl CO2 C 、CO2 SO2 NH3 D、 O2 H2S CO2

2、關于硫化氫氣體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 有劇毒 B 、 又臭雞蛋氣味 C 、 可排入大氣 D 、是大氣污染物

3、關于硫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俗稱硫磺 B 、不溶于水 C 、 密度比水小 D、易溶于CS2

4、為了檢驗SO2中是否有CO2氣體雜質,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先通入水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紅溶液 C、通入酸性KMnO4溶液,在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發現氧氣的科學家是( ) A、拉瓦錫 B、舍勒 C、普利斯特里 D,門捷列夫

6、下列物質無毒的是( ) A、NaNO3 B 、HPO3 C、 BaSO4 D 、 P4

7、要使溶液中的Ba2+ Al3+ Cu2+Mg2+ Ag+等離子逐一沉淀出來,選擇試劑及加入順序正確的是( )A、H2SO4→HCl→H2S →NaOH→CO2 B、HCl→H2SO4→H2S→NaOH→CO2 C .NaCl→Na2SO4→Na2S→NaOH→CH3COOH D. NaS→Na2SO3→NaCl→NaOH→HCl

8某稀酸B與鹽A反應,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C,C可以與NaOH反應生成A,C氧化成D,D溶于水生成B,則A?D的化學式為:A▁ B▁ C▁ D▁。. C與NaOH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9、有一白色粉末X,進行如下圖的實驗:

適量NaOH 加BaCl2 白色 加HCl 沉淀

氣體 ② 溶液 ③ 沉淀 ④ 溶解

① 加H2SO4 加溴水 溴水 加BaCl2 白色

X 加熱、濃縮、蒸發 ⑤ 褪色 ⑥ 沉淀

由以上實驗現象及結果推測: (1)X的名稱及化學式。▁▁▁▁▁▁▁▁▁

(2)寫出①、②、③、④、⑤、⑥各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0、有一種不溶于水的固體物質A,A與H2反應生成化合物B,A與O2反應生成化合物C,B與C都是溶于水形成酸性溶液的氣體,這兩種氣體反應后生成固體物質A,將A于鐵粉混合后加熱,生成不溶于水的黑色物質D,D溶于鹽酸,產生氣體B,B能使濕潤的藍色石蕊試紙變紅,用化學式表示出A、B、C、D各是什么物質。

11、三元素A、B、C,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7,質子數之和為31,A與B同周期相鄰,B與C同主族相鄰,可知A在周期表上位于▁▁周期▁▁族,B的原子結構示意圖是▁▁,A的氫化物與C的氫化物等物質的量反應的化學式為▁▁▁▁▁▁▁▁▁▁▁▁▁,其中存在的化學鍵▁▁▁▁種。

12、Na2SO3在空氣中會因氧化而變質,反應為;2Na2SO3 + O2 = 2Na2SO4,某學生對一份亞硫酸鈉試樣進行下列實驗,取試樣配成水溶液,將溶液分成三份:一份中加入Br2水,振蕩、溴水褪色;一份中加入濃硫酸,產生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一份中加入用HNO3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產生,同時有氣體生成。根據以上實驗,該學生得出結論:此Na2SO3已變質。請分析該結論是否正確,說明原因。

硫酸的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包括硫酸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兩部分。硫酸是在初中學過稀硫酸的化學性質的基礎上討論濃硫酸的化學性質和硫酸的用途。濃硫酸的特性主要介紹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教學中特別強調濃硫酸的吸水性與脫水性的不同,通過實驗對濃硫酸的還原產物進行有效檢驗。在介紹硫酸的用途時,教給學生讀圖方法,認識性質與用途的關系。關于硫酸根離子的檢驗,在已有的離子反應、稀硫酸檢驗及氯離子檢驗知識為基礎,學會硫酸根離子檢驗的一般原理及方法。

教學目的與要求:

1.使學生掌握濃硫酸的性質;

2.使學生了解硫酸的用途;

3.使學生掌握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原理和方法。

教學重點:濃硫酸的性質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教學難點:濃硫酸的氧化性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述法、比較發現法、例舉法

教學用具:實驗用品

課型:新課

課時:2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

新課的準備:

復習稀硫酸的性質,指出具有硫酸的一切通性。引出課題。

新課進行:

第三節硫酸

一、硫酸

比較:純硫酸、濃硫酸、稀硫酸

發現:純硫酸中只有硫酸分子,濃硫酸中為水合硫酸分子,稀硫酸中有氫離子及硫酸根離子。(重點學習濃硫酸)

1、純硫酸的物理性質

無色油狀液體,常見的濃硫酸質量分數為98.3%,沸點為338℃,高沸點難揮發性。

說明:濃硫酸的稀釋方法。

2、濃硫酸的化學性質

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氧化性

⑴硫酸的吸水性

三種形式:①與水任意比例混溶,溶于水劇烈放熱;②吸收氣體中水蒸氣干燥劑,不能干燥硫化氫、溴化氫、碘化氫、氨氣;③與結晶水合物反應。

【實驗】濃硫酸與膽礬反應,由膽礬藍色變為紅色說明吸水性。

⑵硫酸的脫水性——炭化(變黑)

【實驗6-3】潮濕的紙屑、棉花、木屑中分別滴入幾滴濃硫酸。

【實驗6-4】蔗糖(加幾滴水)中加入濃硫酸。

結論:這幾種有機物均變黑,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強調:①C12H22O1112C+11H2O;

②吸水性與脫水性的根本區別;

③濃硫酸具有強腐蝕性,沾上皮膚如何處理?

⑶硫酸的強氧化性

說明:稀硫酸與銅、木炭均不反應,與濃硫酸反應不反應呢?

【實驗6-5】濃硫酸與銅反應,要求學生注意反應現象,分析反應產物存在的依據。

化學方程式:Cu+2H2SO4=CuSO4+SO2↑+2H2O

強調:硫酸所起的作用(氧化劑與酸的作用)。

敘述:濃硫酸也與木炭反應,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C+2H2SO4=CO2+2SO2↑+2H2O

強調:鈍化現象及有關應用(分別舉Al、Fe、Pt、Au,說明不同)。

3、濃硫酸的用途,指導學生讀135頁圖示,說明硫酸的用途。

新課的延伸:

1、足量的銅與50ml18mol/L硫酸在加熱條件下反應,反應停止后,被還原的硫酸為

(A)0.45mol(B)o.45~0.9mol(C)0.9mol(D)<0.45mol

2、設計一個實驗,檢驗碳與硫酸反應的氣體產物的方法。

教學小結:

濃硫酸具有高沸點難揮發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作業:P137二、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新課的準備:

1、回答:濃硫酸的特性:高沸點難揮發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比較吸水性與脫水性的不同?

2、濃硫酸與銅反應時,起氧化劑與酸作用的硫酸物質的量比為多少?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比為多少?

3、濃硫酸與碳反應時,氧化劑與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比為多少?

4、提問:檢驗Cl-方法。

新課進行:

二、硫酸根離子的檢驗

設問:硫酸與硫酸鹽溶于水時都會產生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可以發生反應,能否利用這個反應來檢驗硫酸根離子呢?

【實驗6-6】要求學生注意比較實驗現象?

稀硫酸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三支試管Na2SO4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Na2CO3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按課本要求,填寫表6-2

加入BaCl2溶液、加入鹽酸或稀硝酸、稀硫酸

現象:

化學方程式:Na2SO4

現象:

化學方程式:Na2CO3

現象:

化學方程式:

強調:①BaSO4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②檢驗SO42-的方法,可溶性鋇鹽+稀鹽酸或稀硫酸。

化學反應方程式:

H2SO4+BaCl2=BaSO4↓+2HCl

Na2SO4+BaCl2=BaSO4↓+2NaCl

Naa2CO3+BaCl2=BaCO3↓+2NaCl

BaCO3+2HCl=BaCl2+CO2↑+H2O

說明:實驗室通常用先酸化再加入可溶性鋇鹽的方法來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存在。

討論題:如何用實驗方法鑒別NaCl、Na2SO4、NaNO3與Na2CO3溶液?

介紹選學內容:

硫酸鈣CaSO4·2H2O2CaSO4·H2O,石膏繃帶、調節水泥凝固時間;

硫酸鋇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不被X射線穿透,“鋇餐”、白色顏料。

新課的延伸:

檢驗硫酸根離子的方法有以下多種選擇,哪些是可行的?

①稀硝酸+硝酸鋇溶液②稀鹽酸+硝酸鋇溶液

③稀硝酸+氯化鋇溶液④稀鹽酸+氯化鋇溶液

⑤硝酸鋇溶液+稀硝酸⑥氯化鋇溶液+稀硝酸

⑦硝酸鋇溶液+稀鹽酸⑧氯化鋇溶液+稀鹽酸

教學小結:

①硫酸根離子檢驗的一般方法;

②硫酸根離子檢驗的化學原理。

作業:P137一、課堂鞏固

三、四作業:

課后小結:

硫酸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性;了解硫酸的用途;使學生掌握槍檢驗硫酸根離子的原理和方法。

能力培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進行"現象與本質"、"量變與質變"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科學品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在實驗和觀察的基礎上通過科學抽象來研究問題,學習化學。

重點、難點 掌握濃硫酸的強氧化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興趣;使學生學會運用科學抽象學習化學。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提問:現有濃硫酸、濃鹽酸各一瓶(無標簽,試劑瓶大小一樣,酸的體積相同),不用化學方法怎樣識別?根據是什么?觀察、回憶、思考。學生到講臺操作,并講根據。

1.用手分別把試劑瓶提起,重者是濃硫酸。

2.把試劑瓶提起,搖動,呈油狀者是濃硫酸。

3.分別打開瓶蓋,瓶口無酸霧者是濃硫酸。復習、鞏固濃硫酸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創造性。

提問: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學性質?為什么具有這些性質?思考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為硫酸在水中能電離出H+。復習稀硫酸的化學性質。

引言:硫酸是一種強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濃硫酸與稀硫酸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呢?

板書:第四節 硫酸

一、硫酸傾聽、回憶、思考。

明確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積極性。

演示:在試管中放入一些膽礬,再加入少量濃硫酸,振蕩。觀察固體和溶液的顏色變化。

提問:生成的灰白色固體是什么物質?

提問:膽礬失去的結晶水是否成為溶劑了?觀察并描述現象:固體由藍色變為灰白色;溶液仍為無色。

回答:是無水硫酸銅。

猜想:可能成為溶劑了。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觀察能力。

激疑、探索。

繼續探索。

追問:溶液為什么不變藍?

講解:膽礬失去的結晶水與硫酸分子結合,生成了硫酸水合物。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演示:取10g蔗糖放入小燒杯中,用2mL水調成糊狀,再加入1mL濃硫酸,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物質的顏色、體積變化并聞味。

提問: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物質?引導學生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給出蔗糖的化學式:C12H22O11

提問:以上兩個實驗反映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

評價:濃硫酸使膽礬失去結晶水,反映了吸水性;使蔗糖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組成比脫去,反映了脫水性。

板書:(一)濃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 2.脫水性

引導討論:濃硫酸的吸水性和脫水性有什么區別?啟發學生從以上兩個化學方程式分析、比較,得出結論。迷惑不解。

傾聽,寫出化學方程式:CuSO4·5H2O+H2SO4(濃)=CuSO4+H2SO4·5H2O

觀察并描述現象:生成黑色固體;體積膨脹,呈疏松多孔狀;有大量蒸氣冒出;有刺激性氣味氣體生成。

思考并回答:黑色固體是碳單質。寫出化學方程式:

思考、比較并回答。有的學生辨別不清。

傾聽。

記憶并記錄。分析化學方程式,討論出:吸水性是指濃硫酸直接與水分子結合;脫水性是指濃硫酸將許多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按水的比例脫去。激發求知欲。

揭示反應本質。

激發興趣。

培養觀察能力與描述現象能力。

揭示反應本質。

引起回憶,發現問題。

糾正錯誤,明確認識。加深記憶。

培養學生概念之間比較的能力。

提問:銅與稀硫酸能反應嗎?為什么?

設問:銅與濃硫酸能反應嗎?

演示:在試管里放入一塊銅片,注入少量濃硫酸,觀察是否反應。給試管加熱,用潤濕的品紅試紙檢驗放出的氣體。把試管里的溶液和固體倒在盛有少量水的小燒杯中,觀察溶液的顏色。

引導討論:

1.銅片與濃硫酸能否反應?反應的條件是什么?

2.根據反應現象你認為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試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劑、還原劑。反回答:不能。因為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銅排在氫的后面。

猜想:不能。

觀察并描述現象:不加熱時,無明顯現象。加熱時,產生的氣體使潤濕的品紅試紙褪色。小燒杯中溶液呈藍色。

分析、思考并回答:

1.加熱能反應。

2.潤濕的品紅試紙褪色說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激活舊知識。

激發好奇心。

培養觀察能力、敘述能力及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

樹立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

應中濃H2SO4表現出什么性質?

3.稀硫酸是否具有氧化性?濃、稀硫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啟發學生從濃、稀硫酸的成分及與金屬的反應分析。液稀釋后呈藍色說明生成了硫酸銅。

O4+SO2↑+2H2O,銅是還原劑;濃硫酸是氧化劑。

濃H2SO4表現出氧化性和酸性。

對比、討論出:稀硫酸也有氧化性。但濃硫酸的氧化性是由于分子里的+6價硫引起的;稀硫酸的氧化性是由于它電離出的H+引起的。H+的氧化性比+6價硫的`弱。使學生深入認識濃、稀硫酸氧化性不同的實質。

設問:濃硫酸是否也能氧化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氫以前的金屬呢?

演示實驗:把鐵條放入盛有少量濃硫酸的試管中,觀察現象。

設問:為什么濃硫酸能與銅反應,而鐵放入其中無明顯現象呢?

講解:對,若加熱就會發生反應。但是沒加熱就沒發生反應嗎?不是的,這是由于濃硫酸具有強氧化性,它可使某些金屬如鐵、鋁等表面"鈍化"。解釋"鈍化"現象。

提問:濃硫酸與金屬活動性順序氫以前金屬反應是否也生成氫氣呢?為什么?推理并回答:能。

觀察:無明顯現象。

陷入沉思,猜想:沒加熱。

傾聽,領悟,形成正確認識。

推理并回答:不能。因為濃硫酸與金屬反應是由于+6價硫引起的。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激疑。

激發求知欲。

解惑,加深對濃硫酸強氧化性的認識。

培養推理、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小結并板書:3.氧化性

(1)氧化大多數金屬↑+2H2O

歸納出:加熱時,濃硫酸能與大多數金屬反應,但都沒有氫氣生成;常溫下,濃硫酸可使鐵、鋁等發生鈍化。及時總結,將知識統攝成規律。

過渡:加熱時,濃硫酸還能氧化一些非金屬單質。

組織討論:濃硫酸與碳反應后的生成物是什么?試寫出化學方程式。

板書:(2)氧化某些非金屬單質+2H2O

組織討論:設計一個實驗檢驗碳與濃硫酸反應的生成物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二氧化硫。

啟發學生從檢驗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特征試劑入手,結合其它有關知識找到可行方案。對討論過程中學生可能發生的錯誤給予及時糾正;對學生提出的合理方案給予及時肯定和鼓勵。推理、思考并回答:濃硫酸是強氧化劑,把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同時生成水。

回憶有關知識,互相啟發,互相補充,提出可行方案。最后統一認識:必須先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然后將二氧化硫吸收干凈(可用溴水或高錳酸鉀溶液等);

再用品紅溶液檢驗二氧化硫是否被吸收完全;最后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也可用氫氧化鋇溶液)。培養推理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實驗的能力。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嚴密性、廣闊性、創造性。

組織討論:濃硫酸和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歸納出:稀硫酸具有酸

類的一般通性,其實質是H+的性質,因為在稀硫的形式存在。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脫水性和強氧化性等特性,因為在濃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進一步理解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投影:課堂練習(見附1)討論并完成。鞏固新知識。

講述:硫酸是最重要的基本化工產品之一。掌握它的性質可以更好地認識它在工農業生產和國防上的重要用途。

板書:(二)硫酸的用途傾聽。滲透性質決定用途的化學思想。

指導閱讀: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第80頁有關硫酸用途的內容,歸納出硫酸的用途。啟發學生思考硫酸的各種用途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質。

閱讀課文,歸納出:

1.利用它的高沸點:制取揮發性酸。

2.利用它的酸性:去金屬表面的氧化物;制取硫酸鹽;制造化肥。

3.利用濃硫酸的吸水性:做干燥劑。培養自學能力。

作業:課本第82~83頁,第1,2,3,4題。

隨堂檢測:1.下列變化反映了濃硫酸的哪些性質?

(1)濃硫酸滴在紙上,過一會兒,紙變黑____;

(2)敞口放置的濃硫酸久置增重____;

(3)食鹽與濃硫酸反應可制取氯化氫____;

(4)濃硫酸不能用來干燥硫化氫____。

2.向50mL濃度為18mol/L的硫酸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銅片并加熱,被還原的硫酸的物質的量為( )。

(A)等于0.9mol(B)大于0.45mol小于0.9mol

(C)等于0.45mol(D)小于0.45mol考察學生對硫酸的性質,尤其是濃硫酸的特性的理解、掌握情況。

附1:投影

1.為什么可以用鐵桶貯存,運輸濃硫酸?

2.在蔗糖與濃硫酸的實驗中濃硫酸表現出的性質有____、____、____。

3.濃硫酸為什么不能用來制取HI?

附2:課堂練習答案

1.常溫下,濃硫酸可使鐵鈍化。2.吸水性、脫水性、氧化性。3.具有強氧化性的濃硫酸能把具有強還

原性的碘化氫氧化。

隨堂檢測答案

1.(1)脫水性,(2)吸水性,(3)難揮發性,(4)強氧化性

為了您方便瀏覽更多的硫酸的教案網內容,請訪問硫酸的教案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