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5-01-18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熱門七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提前進行細致的方案準備工作,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主題活動方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并了解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2、通過實踐操作活動,感知粽子的形狀和品種,鼓勵幼兒與同伴進行交流和合作,培養幼兒創新意識。

【活動準備】

1、故事錄音

2、各種形狀的粽子,粽葉若干、米、皮筋、點心盤、毛巾等。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

老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嗎?誰能告訴我端午節是什么時候?在這一天,我們會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師也為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的粽子,請你拿一個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說一說。

活動介紹: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端五、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有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小結:粽子的形狀真有趣!

二、品嘗粽子,并講述。

1、認識粽葉。

老師:粽子的形狀真有趣,我們來聞一聞,香嗎?你們知道這陣清香來自哪兒?是從粽子外面的這片葉子上散發出來的,它叫粽葉。

2、幼兒品嘗。

老師:你們吃過粽子嗎?你吃過哪些粽子?今天老師也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粽子,我們來吃吃看,跟你吃過的一樣嗎?

3、幼兒講述粽子的餡及它的味道。

小結:原來粽子的品種這么豐富啊!

三、請小寶寶們表演朗讀端午節的兒歌。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農歷是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文化,對特有的民間節日感興趣。

3、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4、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5、了解節日中應注意的安全和衛生,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活動準備:

實物:扎好的'艾葉與菖蒲,彩色絲線,香囊,咸蛋,粽子

照片:賽龍舟,粽子,懸掛艾葉和菖蒲,彩色絲線,掛香囊,咸蛋,涂雄黃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小朋友,你們知道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節日嗎?”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特有的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那你們知道端午節有那些習俗嗎?”

二、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及習俗

“老師這里有兩張拼圖,里面就藏著端午節的習俗。你們想來拼拼看嗎?”

請兩名幼兒同時到黑板前拼圖

“你們看出來了嗎?這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那你們知道賽龍舟和吃粽子的習俗是怎么來的呢?”

播放幻燈片并小結:賽龍舟和吃粽子習俗傳說和屈原有關,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除了這兩個習俗,你們還知道別的端午節習俗嗎?

“還有許多習俗就躲在旁邊的小籃子里,你們去找一找,看一看,說一說,你們認識這些習俗嗎?”

幼兒自由分組進行討論

“哪一組來說說,你們看到的是端午節中的哪個習俗?”

幼兒邊說邊觀看幻燈片,說出來給幼兒掛上相應的實物。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許許多多,每個地區都有他們不同的慶祝儀式。你們喜歡過端午節嗎?這些習俗中你最喜歡哪個呢?”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也來慶祝一下吧。你們想按那種習俗過端午節?”

“那就讓我們用最熱鬧的方式來慶祝吧!”

三、幼兒游戲,增進對端午節習俗的認識

幼兒分成兩組進行“龍舟競賽”

幼兒就地坐下,兩腳分開,手搭住前一幼兒的肩膀。再請兩名幼兒做鼓手。

“玩的開心嗎?老師還為你們準備了粽子,一起來嘗嘗吧?!?/p>

活動反思:

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設計并組織有關端午節的主題教育活動,是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端午節,感受端午節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中國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中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具體直觀形象,本活動開始部分我讓幼兒初步感知一些中國民俗文化,出示了粽子、龍舟、香袋等,激發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興趣和情感,使孩子有一些感性的認識。然后活動的主要部分就是以屈原的故事為主展開從而了解端午節的來歷,屈原這個人物對于幼兒來說不熟悉,更不了解這個人物,所以我結合掛圖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屈原的故事,從而使幼兒產生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熟悉包粽子過程的基礎上,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并隨音樂合拍地進行表演。

2、能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相應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

2、幼兒觀察過包粽子,了解包粽子的過程。

活動過程: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激發創編興趣。

(1)欣賞音樂,感受音樂旋律。

指導語:

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覺?

你想干什么?

(2)隨著音樂自由地表現包粽子的過程。

指導語:

這段音樂表現了包粽子的過程,怎么包呢?

我們聽著音樂試著做一做。

2、遷移包粽子經驗,嘗試創編洗葉、裝米、壓米、扎線等包粽子動作。

指導語:

包粽子要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用什么動作表現洗葉?

用什么動作表現裝米?

3、嘗試隨音樂合拍地表演包粽子。

(1)聽音樂自由匹配動作。

(2)交流隨音樂表演時的經驗與問題,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節奏及旋律等變化匹配動作。)

(3)聽音樂,完整進行表演。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4

一、設計思路: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節日的氣氛,將開展以“歡慶元旦”為主題的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一月一日是元旦,我們小朋友用自己的方式歡歡喜喜地享受節日的快樂。

二、活動時間:20xx年12月30日

三、活動地點:xx市第四幼兒園操場及各班級

四、活動目的:

1、通過元旦親子迎新年活動增進家園的聯系,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和聯系,增進彼此的`感情。

2、讓幼兒通過合唱、游戲等活動來表現自己,體驗到努力就會有成功的快樂。

3、讓幼兒感受元旦節日的氣氛,共同分享歡樂和喜悅。

活動組織者:xx市第四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

五、活動準備:

主持:曹萍

班級準備:設計好班級活動及計劃、布置教室和,營造新年氣氛。

后勤準備:根據班級計劃要求提供各班級所需材料,大中班需餃皮、肉餡(食堂煮),小班湯圓面、各種餡(教師煮),電磁爐,禮花,氣球(一班一包)。

辦公室準備:拱形門、音響、音樂、攝像、拍照、聯系媒體、場地布置營造濃濃新年氣氛

六、注意事項:

1、參加活動不擁擠、要排隊進場。

2、活動時,不高聲喧嘩,不亂丟垃圾。

3、活動中三位老師分工負責,要注意幼兒的安全。

七、活動過程:

1、主持人開場

2、歐xx園長致辭

3、本園教師舞蹈《龍騰迎新》伍濤負責

4、全體熱身操(小雞嗶嗶等)王慧老師負責

鐘聲響起帶領全體小朋友一起舞蹈,一起唱起新年歌曲(要結束時放禮花)

5、請幼兒回到班上參加班級活動

八、食物大驚喜

一、評審團人員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比賽內容及規則

1、全園共分成小班組、中班組、大班組。

2、每班教師、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需要參賽的食物。

3、10:30把完成的作品送到會議室進行評比。

4、評審人員開始品嘗,待評審人員品嘗結束之后,進行評分比。

5、評委根據菜的色、香、味按組分別評出,最佳創意獎1個,最佳造型獎1個,最佳特色獎1個。

5、與制作老師、家長及朋友頒獎、合影獎留念。

xx市第四幼兒園

20xx年12月30日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活動,感受龍舟競賽齊心協力、相互競爭的緊張、熱烈氛圍。

2、大膽地用語言講述賽龍舟的精彩場面,表達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準備:

1、幼兒觀看過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2、賽龍舟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自由結伴交流賽龍舟的情景。

指導語:

你們看過賽龍舟嗎?請小朋友們互相說一說自己看到的情景。

2、觀看賽龍舟的錄像,講述賽龍舟的精彩場面。

(1)觀看賽龍舟錄像,感受龍舟競賽齊心協力、相互競爭的緊張、熱烈氣氛。

指導語:

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感覺?

(2)觀看錄像片段,講述參加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情。

指導語:

人們是怎么賽龍舟的?他們的姿勢、動作、表情是怎樣的?

(3)觀看錄像片段,講述兩岸觀眾吶喊助威的熱烈場面。

指導語:

現場的觀眾是怎樣為選手們加油的?

(4)交流自己的心情與感受。

指導語:

看到這樣的場面,你的心情怎么樣?

你覺得怎樣才能在賽龍舟中取得好成績?

3、拓展講述,了解賽龍舟已由傳統民俗活動逐步變成國際性的體育文化活動。

指導語:

你還在哪里看到過賽龍舟?為什么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喜歡賽龍舟?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6

一、主題說明:

春節是中國的重要節日之一,是中國人家庭團圓的日子,人們吃團圓飯、逛商店、買年貨、貼春聯、掛年畫等。本主題圍繞春節組織和安排教育活動,整個主題活動分為寒假前、寒加中、寒假后三個階段。寒假前主要是經驗準備階段,寒加中主要是體驗性活動階段,寒假后主要是見聞交流階段。經歷這幾個階段,使幼兒在多樣的活動中學習中華民族農歷新年的禮儀及風俗習慣,并豐富以下經驗:①春節為農歷正月初一,是農歷新年的開始,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②春節前,人們常常要逛商店、買年貨、掛年畫、貼春聯等,除夕要吃豐盛的年夜飯。③春節,小孩子會受到許多壓歲錢,壓歲錢代表了大人對孩子的心愿與美好的祝愿。④春節有許多特殊的食品,如:糖果、年糕等。⑤春節有許多特殊的活動:拜年、走親戚、舞獅、舞龍等。

二、主題目標:

1.知道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到了,自己又長大一歲了,了解春節的一些習俗(拜年、壓歲錢等)。

2.感受春節的歡樂氣氛,體驗與人們共慶春節的快樂。

3.參加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用連貫完整的語言講述春節中的所見所聞。

三、活動網絡圖:

四、預設內容安排:

語言:①談話:年畫和春聯②詩歌:賀年卡數學:①區分上中下②邏輯關系音樂:①歌曲:新年好②音樂欣賞:鈴兒響叮當科學:美麗的冰花紙工:剪窗花社會:你給誰拜年體育:卷炮仗健康:保護皮膚五、環境創設:

1.窗上張貼各種喜慶的圖案、春聯,窗戶上貼窗花。

2.主題墻飾:張貼具有代表意義的年畫,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關于春聯的來歷、傳說、習俗等。

3.語言區:①提供有關春節的圖書、圖片資料,供幼兒自主閱讀。

②收集有關新年的相片、故事圖片,互相介紹,講述相關的故事。

③學習人們互相拜年和祝賀的話。

4.生活區:收集各種窗花、圖案,幼兒嘗試剪貼;用福字、阿福、燈籠等裝扮教室,營造新年氣氛,感受新年的快樂。

5.表演區:準備各式服裝、頭飾、音樂磁帶等供幼兒演唱歡快歌曲、表演歡慶舞蹈。

6.美工區:準備皺紋紙、剪刀、糨糊、各色彩紙、水彩筆等供幼兒使用。用剪刀剪各種形狀的窗花,用彩紙設計制作賀年卡,讓幼兒感受中華民族的風俗。

六、家園共育:

1.家長在孩子制作的賀年卡上,用文字記錄幼兒講述的祝賀語言,讓孩子帶到幼兒園交流分享。

2.帶領孩子逛市場,欣賞或購買年畫、春聯、剪紙等,感受過年的民俗氛圍。

3.給孩子講解《年的故事》,介紹關于過年的各種民間風俗習慣。

活動一:詩歌《賀年卡》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兒歌,理解兒歌內容,發準兒歌語音。

2.根據已有地生活經驗,嘗試仿編詩歌。

3.樂意閱讀賀年卡上的.語言,產生關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準備:

各種賀年卡、幼兒用書人手一份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賀年卡。

1.教師聽幼兒講述賀年卡上的內容,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交流自己的賀年卡。

--師:你帶來的賀年卡上有什么?賀年卡里說了什么?

2.教師有表情地朗讀詩歌。

--師:詩歌里說了什么?

二、幼兒閱讀《賀年卡》。

--師:打開書本,看看詩歌里講了什么?小雪花有幾個瓣?它們飄到哪里去了?又變成了什么?這張賀年卡是送給誰的?上面寫了哪些祝福的話?

--教師帶領幼兒一起朗誦詩歌,在幼兒朗誦時,注意提醒幼兒發準兒歌話音。

三、引導幼兒仿編詩歌。

--師:假如你有一張賀年卡,你想送給誰?在賀年卡上寫上哪些祝福的話?

--鼓勵幼兒將賀年卡送給不同的人,說出不同的話。

--教師引導幼兒將他人編的兒歌一起讀一讀。

活動二:談話:年畫和春聯活動目標:

1.知道年畫和春聯都是迎新年時用的吉祥物,它們預示著人們對新年美好的祝愿。

2.了解年畫和春聯的特點和含義。

3.初步產生多民族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收集的年畫和春聯。

2.白紙人手一張,蠟筆人手一盒。

3.有關過新年的錄像。

活動過程:

1.看錄像觀察人們喜洋洋迎新年的場面,體會過年的喜悅之情。

--師: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呢?

--師:你看到畫上有什么?看了年畫,你有什么感覺?

--師:你知道春聯上寫的什么嗎?春聯為什么是紅色的?人們一般喜歡在春聯上些什么?為什么會寫這些內容呢?

2.將錄像定格在年畫和春聯的鏡頭上,并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討論。

幼兒園端午節活動方案 篇7

一、設計理念:

1、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聯系在一起的,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歌深入人心,也成為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之一。

2、通過開展傳統節日教育,弘揚傳統美德,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隨著西方文化對中國本土文化的沖擊,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國人面前出現了逐步淡化的趨勢,學生對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已表現出嚴重的“營養不良”,為此,非常有必要加強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

二、主持策劃:

三、班會過程:

1、主持人介紹有關端午節由來等知識:

端午節簡介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端午節由來

關于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主要介紹以下一種。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請同學們展示搜集的人們紀念端午節的詩篇:七律。

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午日處州禁競渡(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3、請社區的`杜阿姨教同學們包粽子:

杜阿姨教的用心,同學們學得積極,剛剛開始時,同學們還有點不敢動手,在杜阿姨的鼓勵和講解下,大家紛紛嘗試,包出一個又一個長相有點怪的粽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果實,大家開心哦!老師把同學們包好的赤豆粽帶回家煮熟,端午節的第二天中午,同學們第一次吃上了自己親手包的粽子。

這次班會與以往的不同之處是:學校請社區的杜阿姨來教同學們包粽子,有外來的交流活動,孩子們從杜阿姨身上學到了勤儉節約,樂于助人等很多優秀品質。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