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讀后感|巍巍中山陵讀后感(集合十篇)
發布時間:2021-04-04巍巍中山陵讀后感(集合十篇)。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暖和的陽光射進了火車的窗子里,吵鬧的聲音,把我吵醒了。這時,我已坐在去南京的火車上,因為爸爸說,要帶我和媽媽一起去南京玩,并讓我開闊眼界。
到了南京,爸爸的同學許叔叔給我們安排好了住處,就帶我們去南京的著名景點中山陵了。
我剛進中山陵,就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偉所吸引了。我向上望了望,看見臺階很高,就像爬上去就能登上天似的。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登上中山陵。過了一會兒,我們就開始登了。走到一半,我向上看了看發現,映入眼簾的只有臺階,沒有平臺。我再回頭往下看時,卻只能看見平臺,看不見臺階了。我問叔叔:“中山陵的臺階設計得這么巧妙,可有什么含義呢?”叔叔說:“從下往上看,只有臺階,寓意著前面的路很艱辛。而從上往下看,全是平臺,寓意著當經過了艱辛和磨難以后,看自己走過的路,發現過去的路也很平坦?!甭牭绞迨暹@么說,我想起當自己鋼琴考級的時候,不也是這樣嗎?每當考級前,我總是非常緊張,擔心考不好,但考完以后,又覺得很輕松。
參觀了中山陵,我的收獲很大。因為我知道,只有經過艱辛和磨難之后,再回頭看看走過的路,覺得也很平坦。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金色的光柱透過建筑,灑落在南京市瀝青的柏油路上。
天空湛藍、湛藍,藍得使人心醉。白色的云絮輕輕從樹頂掠過,鳥兒格外歡躍。汽車在鋪滿金色的落葉上碾過,帶起一片沙沙聲。汽車馳離新街口鬧市,我們乘坐的客車便來到了寧靜的石子路,這兒雖仍屬市區,但空氣顯得清醒多了。
我第一次來中山陵,總怕會坐失良機,耽誤了可貴的游覽時間,因為我是出差路過,第二天就得離開這一有名的石頭城。正當我想問詢同座的游人時還要多少時間才能到中山陵,突然,汽車“咯”的一聲煞住了,大家忙向前探望,發現對面來了輛客車。石子路太窄了,交車不得不受阻礙。當前面的車緩緩而過,我們的.車才“嗚嗚”地開足油門向前駛去。然而,那“嗚嗚”的怪叫聲并沒使車身動起來,駕駛員回頭請求了:“同志們下車幫我推一推吧!”
接著女售票員也拉開嗓門喊到:“下車吧,大家幫幫忙。車子年代久了點,發動不起來了,請大家原諒!”游人們三三兩兩地下車了,我也下了車,為了看一眼全景,我跨過石子路,站在小山林下欣賞了幾分鐘的推車景象,不免想笑,當我發覺那位女售票員分明是用眼瞪著我時,我立即笑著也加入了推車行列。
真是人多力量大,推出十幾步遠,車身便發動起來了,駕駛員高興地叫道:“行了,謝謝大家,上車吧?!鄙狭塑嚕冶慵敝鴨栁业耐骸暗街猩搅赀€遠嗎?”“不遠了,前面就是?!蔽也欧判牡乇M情觀賞起秋景來,正欣賞著在方向盤的右側出現幾位外賓時,車子也隨即“嘎”的一聲停下了。同座告訴我:“中山陵到了,都下車了。”我后面的同伴也說:“已到啦!”我們便陸續下了車。
我們站在上“中山陵”的石階上,回顧眺望四周,一片蒼松、翠柏、絢花麗菊。天地也突然顯得廣闊起來。心情舒暢極了。停留了片刻,我們便拾級而上,迎著藍天,白色的階梯象簾子一樣從最高處的“中山陵”懸掛下來,更顯得陵墓的莊嚴肅穆。一道道蘭色琉璃瓦脊的“中山門”的建筑,象一道道屏風似的清秀。兩邊的青松、綠樹仿佛是忠實的衛士,佇立在石階兩旁,迎送著中外游客。越向上,越感到氣勢不凡。越走人越多,上面的游人有的在照相,也有的在休息。
我們一口氣便來到“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前了。當我們進去時,圓臺周圍擠滿了人,外賓的照相機不時閃光,和那圓頂上鑲嵌著的五彩珠玉般地圖案參差呼應。我們觀賞了石雕和墓碑。走出來時,時間還早,午后的天空更加晴朗豪爽。舉高臨下,一種雄偉氣魄震撼心扉。在石凳上稍坐片刻,看著兒童在大人身邊嬌聲學語,不能不想到,孫中山先生對革命的偉大貢獻。那些辛亥革命流血犧牲的勇士以及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生的英雄。
中山陵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東郊鐘山中部第二峰茅山南坡。為孫中山的陵墓。建于1928年??偯娣e31平方公里,其中風景林區3.2萬畝,游覽地區5100畝,苗圃800多畝,果茶園360畝,古樹名木和觀賞樹木近2.5萬株,森林覆蓋率為63.3%。整個陵園占地133公頃,前臨平川,后擁青嶂,左鄰孝陵,右毗靈谷,依山而筑,氣勢雄偉。陵園由建筑師呂彥直設計,呈警鐘形圖案,自陵墓大門至墓室,高差70米,平距700米,有平臺10個,臺階392級,墓道840多米,包括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等建筑。祭堂大廳有意大利雕刻家保羅阿林斯基所塑孫中山全身坐像,祭堂東西兩壁刻有孫中山遺著《建國大綱》。墓室石壙中央安放著捷克雕塑家高琪所塑孫中山臥像,孫中山遺體埋在其下的紫銅棺內,墓前廣場之南,矗立著寶鼎一座,系戴季陶及中山大學同學所捐建。游人至此,但見蒼松翠柏,碧瓦銀墻,瞻仰遺像,浩氣盈懷,無不從心底發出對孫中山先生的崇敬緬懷之情。
陵墓入口處有高大的花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金字。祭堂的門楣上刻有孫中山手書“天地正氣”四字。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高4.6米,逼真生動,是世界名雕刻家保羅蘭竇斯基的杰作。像座東西四周有反映中山先生革命事跡的浮雕。祭堂東西護壁大理石刻著中山先生手書的遺著《建國大綱》。堂后有墓門二重,上有中山先生手書“浩氣長存”橫額。二重門為獨扇銅制,門上鐫有“孫中山先生之墓”石刻。進門為圓形墓室,直徑18米,高11米。中央是長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漢白玉臥像,下面安葬著孫中山先生的遺體。墓穴深5米,外用鋼筋混凝土密封。光化亭是陵區最精美的一座紀念性建筑物。亭為八角形,重檐飛角,全部用花崗石構建,不用一釘一木,設計與建造匠心獨運,具有典型的民族風格。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10月2日我和同學相約去南京游玩。這是我第1次去南京,因此我特別興奮,恨不得現在就飛到南京去。
到了南京,我們去了中山陵,明孝陵,美齡宮,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玄武湖,新街口等地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山陵,那里不僅環境幽美,還有偉大的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于此。
中山陵位于紫金人的東峰,是最高峰。左邊是天堡山,右邊是茅山,中間的中山陵被映襯得異常雄偉。站在山腳下,仰望中山陵,猶如天空之城般神秘,讓人想一探究竟。我們一路向上走,路邊都是一棵棵法式梧桐樹,一眼望不到頭,地上一張張梧桐樹葉和天空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融在一起,顯得格外美麗。蜿蜒的小道看不到盡頭,讓疲憊的我想要放棄,可為了看到更好的風景,我決定繼續前進。前行中想到學習也是如此,學習的路很長,沒有盡頭。這一路上,有人會選擇放棄,也有人會選擇堅持,就同眼前的風景一樣每前進一步都會看到不一樣的美景。在不斷的互為鼓勁中,我們登上了山頂。站在山頂,山下景物盡收眼底,疲勞感頓消。雖說已是秋天,但一眼望去,還是綠樹成蔭,百花飄香,給人種錯覺春天依然還在。繼續向前走一兩分鐘,就是中山陵的守護者--博愛坊,高大寬闊,雄偉氣派!往前看,一座屋頂藍色,中間白色,像教堂一樣的房子巍然聳立在那。心想:那就是中山陵吧!我終于來了!孫中山先生,我來看您了!中間漫長的臺階,就像是中國的變化,一步一步的在往上走,一步一步的從弱變強,從被別人欺負到現在被別人羨慕,這是像你一樣的先輩們用自己的熱血和生命換來的。進入教堂首先印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的孫中山先生的像,他手拿書卷,眼看遠方,雙眼炯炯有神。兩旁印著孫中山先生寫的文書,個個散發的金光。石像的底部畫的孫中山先生平時工作的情景有跟同事們討論的;有在講臺上發表講話的;有在書房伏案工作的……
走出中山陵,我懷著沉重的心,再次回望,心中默默地說:中山先生,您放心,我們的祖國強大了,人民越來越幸福了,我們也會好好讀書,接過你們手中的旗幟讓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好!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俗話說,到了南京,如果沒去中山陵,可以說你只看到了半個南京城。盡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眾多名勝古跡,但中山陵無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個。 中山陵的墓址是偉大的革命家孫先生生前選定的。這里視野開闊,氣象雄偉,的確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說是南京城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當年為了迎接孫先生靈樞,南京修筑了第一條柏油馬路--西起中山碼頭,東至中山門,長達24里的中山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同時改造翻修了明代城門朝陽門,并改名為中山門。在中山門到中山陵之間還修筑了一條陵園路。如同巴黎人以香榭里舍大道為驕傲,紐約人為第五大街而自豪一樣,南京人對自己城市美麗的林蔭大道最是得意。而這條長達3公里的陵園路無疑正是南京林蔭道的最佳代表。在這條綠蔭長廊兩側,種植著南京最主要的行道樹--梧桐。人們習慣上稱它為法國梧桐,但追根溯源起來,它可是我們中國的土特產。只因當年法國人將它從云南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現在這么一個土洋結合的名字。
車出中山門,沿陵園路行駛,終點便是中山陵前的半月形廣場。大家請朝南看,廣場正南是一座八角形石臺。臺上那尊雙耳三足的紫銅寶鼎,重5000公斤,高4.25米,腹徑1.23米,是中山陵紀念性裝飾之一。此鼎鑄于1933年秋,由廣州中山大學全體師生和戴季陶捐贈。鼎一面鑄有智、仁、勇三個字,是中山大學校訓。鼎內豎有一塊六角形銅牌,上刻戴母手書《孝經》全文。
中山陵中最著名的景點就要數博愛坊了。
由廣場踏階而上,迎面是一座四楹三闕門的沖天式石牌坊。這座牌坊建于1931~1933年,高12米,寬17.3米。建坊用的都是大塊福建花崗巖,但采用的卻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形式。大家抬頭可以望見坊額正中金光閃閃的博愛兩字。這兩個字是孫先生的手跡,原出自唐韓愈《原道》博愛之為仁一語。據說孫先生生前最愛題這兩字送人。孫先生畢生以偉大的博愛精神致力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民族的獨立自由奮斗不息,可以說博愛二字正是對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寫照。
現在正是暑假,炎熱的氣息撲面而來??墒侨ブ猩搅暧瓮娴娜诉€是很多。這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瞻仰,也充分表明了:中山陵真是古城南京的一座代表性建筑?。?/p>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在上《巍巍中山陵》這一課的時候我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通過幾個問題連結,雖然也是用的模式,有小組合作,有交流評價。但是由于我對于學生的控制痕跡太重,整個課堂有點枯燥,學生雖是一貫地積極,但是在聽的學生明顯感覺到他們的心不在焉。學生的回答被我限定在了一定的范圍。比如:在講“文中有哪些地方從中山陵建筑本身直接表現它“巍巍”的特征的?”學生的答案好多都不是建筑本身直接表現的,而是通過一些側面的說明孫中山的精神。我上課的時候總要強調是“建筑的`本身直接”這幾個字。但是上完之后我發現,那些間接表現的內容對文本的解讀也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講解這個問題的時候會在無形中讓學生忽視這些文本中的信息。
于是,在上另一個班的時候,我調整了策略。我想“巍巍中山陵”中的巍巍是本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的說明對象的特征。我就問學生巍巍是誰的特征?學生第一反應是中山陵,在我等待過后,我的學生開始認為是孫中山了。我就讓他們分別找哪里體現中山陵的巍巍,哪里體現孫中山的巍巍。在交流中,幫他們區分直接和間接。我覺得這節課才上出了味道。《巍巍中山陵》也可以不那么枯燥了。
在上這課的時候,還有一得,就是讓我感覺到了提問方式的重要性。我在講孫中山為什么選擇鐘山作為墓地的問題時,沒有說明要從文中找答案。然后有一個學生就說南京對孫中山而言十分重要,我認為他的回答本身并沒有錯,但是脫離了文本。但是我當時太急了,說他的回答是錯誤的,后來課后我想想他說的也有道理,于是課后找到了他,和他又進行了交流。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中山陵各位朋友,來到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你們一定想去看看當地最有名氣、最具特色的景點吧。到了南京,如果沒去中山陵,可以說你只看到了半個南京城。盡管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稱,擁有"金陵四十景"等眾多名勝古跡,但中山陵無疑是其中最具吸引力、最有知名度的一個。
說起中山陵,當然要提到它的主人--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孫先生本名孫文,字逸仙。外國友人都稱呼他為"孫逸仙博士"。因為他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用過"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國內被尊稱為孫中山先生。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少有大志,先后求學于檀香山、香港等地,畢業后在廣州、澳門等地行醫。后來他棄醫從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組織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提出了"驅除按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著名綱領,及"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學說。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后,孫先生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并于次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職。此后,經歷了"袁世凱竊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風風雨雨,1921年他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在1924年1月廣州召開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應馮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討論國家大計,終因積勞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中山陵的墓址是孫先生生前選定的。這里視野開闊,氣象雄偉,的確是建造陵墓的好地方。你們也許會問;孫先生出生于廣東,逝世在北京,畢生為革命奔波于各地,為什么要選擇南京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呢?
據說,早在1912年孫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靈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薦過這塊"前臨平川,后擁青嶂"的風水寶地。當年3月31日,中山先生為求南北和平統一,毅然辭去總統之職。4月初的一天,他與胡漢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帶打獵,來到現陵墓所在地休息。
孫先生環顧四周,對左右說,我將來死后,想向國民求得這塊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辭世后,愿向國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當然,紫金山的氣勢風水還不是孫先生作此決定的根本原因。孫先生臨終前囑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盡管孫先生在南京停留時間并不長,但南京對于孫先生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他選擇南京紫金山為墓址,從根本上說,是為了紀念辛亥革命,激勵革命同仁。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游中山陵 游中山陵,瞻仰孫中山先生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年五月,又去中山陵游玩,欣悅之情溢于言表。 中山陵正好是在鐘山腳下,鐘山位于南京城東,古稱金陵山,漢代始稱鐘山,自古被稱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頁巖,每當旭日東升,或殘陽斜照,紫氣升騰,變幻莫測,故又稱為紫金山。我敞開綠肺,呼吸著這新鮮的空氣,心情自然舒暢。因為瞻仰孫中山先生是我的夙愿,一到假期我就獨自一人來到了中山陵。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我從博愛坊進去,蹬至臺階再到陵門,經過三百多余級臺階,直抵紫金山中山陵,蹬至石階盡頭的祭殿從側門跨入墓室,只見中央砌有圓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臥像,據說當年孫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專車將靈柩運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園舉行大典。直至今日來瞻仰先生的人群還是絡繹不絕。抬頭望去,上面是繪有國民黨黨徽的陵頂,在燈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莊嚴肅穆。我不由想起剛才在陵門處看到的無字碑,那是孫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偉績刻在石碑上,后人自由評說。我就更加敬佩先生。心中翻涌著中國近代史上那段風云變換的歲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從陵殿慢慢出來,向眼前望去,漫山碧綠,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加之陵園都是用青藍色的琉璃瓦和銀灰色石壁砌成,滿目冷清色調,觀之更加的莊嚴肅穆。據說是蔣介石為中山先生選擇的墓址,看來他今生也算做了一件好事讓先生在此安息。我拾級而下,看到這一勝景心情豁然開朗起來,一切生活煩惱早已隨風而去。 南京是六朝勝地,十代古都,這座虎踞龍蟠的古城,不僅古跡多,風景也是特別的怡人。僅鐘山地區就有明孝陵、靈古寺、頭蛇嶺、白馬公園加上中山陵五大勝景。在其他處更有夜游秦淮、夫子廟等好多游覽去處。 中山陵不愧是旅游圣地,有時間的話我下次還要去。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新春佳節,爸爸媽媽決定帶我去南京中山陵游覽。汽車行駛了一個半小時進入了南京,下了高速我們就進入了叢山環抱中的中山陵風景區。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假期里的中山陵景區人真多??!放眼望去,山路上到處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
步入陵園大門,拾階而上我被中山陵的高大和雄偉所吸引了,我們首先來到了陵園廣場。廣場四周屹立著一棵棵高大挺拔的蒼松,它們看上去是那樣的青翠欲滴,那樣的生機勃勃。它們象征著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永遠不倒,又恰似革命事業萬古長青,生生不息。沿石階繼續往前走,一座巍峨聳立著的牌坊便映入眼簾,抬頭仰望,由孫中山先生題寫的“博愛”兩個大字赫然顯現在牌坊中央,這蒼勁有力的兩個字告誡人們,做人應只求奉獻,不求索取;要用大海般的胸懷去關愛天下每一個人 。
從牌坊仰望山頂的祭堂,映入眼簾的除了臺階還是臺階,看了介紹,才知道原來臺階有394級之多!我有點想打退堂鼓了:那么多臺階,我肯定走不上去的。媽媽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遇到困難怎么能退縮呢?你一定可以的!”我才勉強答應走上去。
大概走了200級,我再也走不動了。抬頭望去,似乎只有漫長的臺階,而且這臺階沒有個盡頭。我扭身一屁股坐下來,像泄了氣的皮球對媽媽說:“我不走了,你上去吧,我在這里等你。”媽媽卻笑笑:“你上下看看這臺階發現有什么特點嗎?”我抬頭向上只見臺階向上延伸,而當我回頭往下看時,臺階沒了!眼睛所見竟是一片整體的平臺?!捌婀职?!”我問媽媽:“這是為什么???”媽媽說:“中山陵的臺階設計得這么巧妙,可有深層意義的哦!從下往上看,只有臺階,寓意著前面的路很艱辛。而從上往下看,全是平臺,寓意著當經過了艱辛和磨難以后,看自己走過的路,發現過去的路也很平坦?!眾W,我明白了:其實學習也是一樣,會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一旦你弄明白了,才感覺并不是那么難。我終于鼓氣勇氣一口氣登上了頂端。
來到了中山祭堂前。中山陵的祭堂為仿宮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門,正門門楣上刻有“民族,民權,民生”橫額。祭堂內的大廳里坐著一個人,我再走近點,是孫中山的雕像,他正看著前方,我順著他的目光看去。哇!太壯觀了!站在這里,可以俯視全部臺階和遠處的美景,臺階上,有些人正休息,也有些人正努力地邁出腳步……
我忽然有所感悟,這或許就是造這么多級臺階的原因。孫中山先生想讓我們明白:成功之前一定有困難,只有堅持不懈的人,最終才能收獲成功的喜悅。我又看了一眼孫中山先生的雕像,他的嘴角微微上揚。啊,他在笑……
這次春節游覽中山陵,我頗有收獲。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堅持不懈,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才能走向成功。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區棲霞山麓,是中國近代偉大領袖、民族英雄孫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中國近代歷史和革命文化的重要象征和見證。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有幸來到中山陵,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了解和體驗。
初到中山陵,我首先驚嘆于它的規模和建筑風格。中山陵體育蘇州泰山、河南嵩山的形制風格,加之其莊嚴肅穆的布局和精美的細節處理,令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之情。從大門入口起,沿著寬廣的廣場前行,直視中山陵的主體建筑——像太陽花開的大殿,給人以朝氣蓬勃和無窮希望的感覺。而在進入大殿內部,更是讓人嘆為觀止。墻上鑲嵌的單色花崗巖拼成的巨幅壁畫、“天大地大中山大”的巨型浮雕、高7.16米的青銅孫中山雕像、大理石砌成的中山胸像、立柱上的300雕刻千面圖、天花板上的大型彩畫,無不表達出對孫中山先生崇高的崇敬和深切的敬仰之情。
在參觀過程中,我還了解到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革命實踐。孫中山是中國革命的先驅,創辦了同盟會和國民黨,領導了推翻封建專制、打敗帝制和建立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為中國現代化奠定了偉大的基石。其“三民主義”思想和“平民主義”觀念,進一步推進了中國民主和社會進步的事業。在面對日本侵略和內部腐敗的時候,他始終堅定不移地為人民和國家的利益而奮斗,以自己的愛國主義精神,長期宣傳民主改革思想,促進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除了對孫中山先生的頂禮膜拜,實踐活動還讓我們領略了中山陵所融合的中西文化。中山陵的設計者、建筑師艾德生,是當時著名的英國建筑師,他在設計中山陵時,充分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西方建筑風格,使得陵園建筑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不失現代化和國際化。來自西方各國的學者、建筑師,也是中山陵的重要建設者和實踐者。他們與中國的建筑大師共同努力,創造了一座既有中國色彩又有西式風格的陵墓,為兩國文化交流、溝通和交融打下了基礎。
經過這次實踐活動,我們對中山陵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更加清晰地認識到了孫中山先生和中山陵在中國近現代歷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感謝這次實踐活動,讓我們更加懂得了愛國主義情懷,更加珍惜和維護偉人的英名和歷史留下的寶貴遺產。
? 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
今天,我們學校出去秋游。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就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中山陵。我們先去了里面的游樂場,玩了海盜船,非常刺激,海盜船起航了。它一滑,就飛上了天,從天下來的時候肚子有點癢,癢的我們哈哈大笑。飛上天的時候,我們被驚嚇地放聲大叫。坐過了驚險的海盜船我們有趣忘了青蛙跳。當我們坐上去的時候,青蛙就升到半空中,然后就開始往上跳。正在休息的`同學告訴我,要抓緊繩子,不然就會被彈下來。青蛙一跳一跳的,我的心都快要被彈出來了。玩過了游樂場,我們去了博愛。老師告訴我們,那里的樓梯有392層,把我嚇了一跳,老師叫我們走到最上面,我更是目瞪口呆。走了一半,就已經累得氣喘吁吁。到了頂端,我累得都快爬下來了。雖然我們累了一天,但是收獲很多。啊,今天的秋游好快樂。
-
我們精彩推薦巍巍中山陵讀后感專題,靜候訪問專題:巍巍中山陵讀后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