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面人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5-18雙面人觀后感(范例十篇)。
雙面人觀后感 篇1
在這個假期里,我讀了《海底兩萬里》這本書,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翻開《海底兩萬里》這本書,跟隨著作者天馬行空的想象,體驗著曲折奇特的故事情節,感受著妙語橫生的語言魅力,我開始了在海洋深淵中的一次絕妙旅行。
這是一本科幻小說,作者是儒勒·凡爾納?!逗5變扇f里》的主要內容是敘述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在深海旅行的故事。故事的起因是1866年所發生的一件鬧得滿城風雨的怪事。他主要講了:有許多人在海上發現了“獨角鯨”,當時不少航行船只在海上發現了一頭大“海怪”,并有船只遭到“海怪”的襲擊?!蔼毥泅L”多次把輪船撞毀,給人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了威脅。出于對航海安全的考慮,也是在公眾的呼吁下,由美國派遣了一艘戰艦對“海怪”進行追逐。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參加了這次追逐行動。
于是阿龍納斯教授與其他人一起到海上去尋找“獨角鯨”。這是一次危險的旅行,但阿龍納斯教授是一個熱愛科學、甘愿為科學獻身的人。他們歷盡艱險,經過3個月的航行,終于找到了“獨角鯨”。但這時,他們遇到了大風浪,阿龍納斯教授和康塞爾、尼德。蘭掉進了海里,被出來透氣的尼摩船長發現了,成了船長的俘虜。原來,“獨角鯨”是尼摩船長的“鸚鵡螺”號潛艇。尼摩船長要進行一次海底兩萬里的航行,是為了實施他的復仇計劃。教授和另外兩位他的朋友由于成了船長的俘虜,逃脫不掉,只好跟著尼摩船長進行了一次危險而奇妙的海底旅行。這次旅行,遇到了一連串千奇百怪的故事。我們跟著船長、教授一起觀賞了美麗的珊瑚王國,領略了太平洋下四千里罕見的魚群等海底的奇妙美景。其中,美麗的海底平原一章,作者生動的描述讓我們如同身臨其境——海底巖石上鋪滿了色彩絢麗的植蟲動物,發著磷光、成群結隊的水母……讓人感覺實在是太美了!
在航行中,會遇到許多危險。雖然尼摩船長做了一些令人不可理解的事(如撞毀船只),但在危險時刻,他還是表現出了善良的一面。一次,他們遇到了章魚,有一位船員被章魚卷了起來。尼摩船長奮不顧身的和其他人一起盡力援救,但是最后,這名船員還是葬身海底,使得尼摩船長悲痛欲絕,呆呆地站著,淚水盈滿了他的眼眶,讓我感覺他還是滿有愛心的。
結果,追逐怪物的戰艦反被怪物追逐,并遭到“海怪”的兇猛襲擊。阿龍納斯教授和他的兩位同伴落水,被“海怪”所救,此后便跟隨“海怪”周游四海,探盡海底秘密,歷盡艱辛和風險。最后,他們因不堪海底世界過于沉悶的生活,又設法逃走,重回陸地。
現在回味起這場旅行,是既驚險,又恐怖,景色既美麗,又讓人舒暢。海底的世界,那么奇妙,字里行間里,描述了一場華麗的冒險。兩萬里的距離是那么遙遠,兩萬里的海底旅行,更顯得撲朔迷離。隨著尼摩船長和他的“鸚鵡螺”號載著3位不速之客,走入一場奇幻神秘的冒險?!胞W鵡螺”號忽而浮起,忽而沉底,忽而同大頭鯨搏斗,忽而在海底森林打獵,忽而在南極,忽而又轉向地中海,在太平洋、大西洋、紅?!涣b的游覽著,冒險著。有時遭土人圍攻,有時又被暴風雨阻攔,有時還被當成獨角鯨遭捕殺。他們乘著“鸚鵡螺”號四處欣賞風景,四處探索奧秘。在他們之間,雖然有時計劃著逃跑,但友誼深厚、主仆忠心。在兩萬里旅行中,是那么的奇幻,仿佛是一場夢,當他們醒來時,已在漁人的木頭房子里。
最讓我喜歡的是尼摩船長。他是個謎一樣的人物,他性格陰郁,卻又知識淵博。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地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陸地的人; 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采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尼摩船長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滿無盡的痛苦,卻也是一個善良的人。他對海洋的熱愛,對海洋生物的`鉆研,對海底世界的探尋,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使他建造出了“鸚鵡螺”號。他在海洋上漂流,在海洋上生活,他是一個狂放不羈的人。再看那“鸚鵡螺”號上的圖書,12000本書,想必尼摩船長的知識儲量是很多的。再看尼摩船長平時是那么豪放,但在同伴遇難時,死灰色的臉陰沉著,著急的心亂蹦著,黯淡的眼神呆滯著,傷心的淚珠悄然滑落。他對友誼的重視,對朋友的關心熱愛,無不體現出他的品質。他勇敢,他馳聘于各大海各大洋中,他穿過各種海底隧道,他在海洋中飛奔著……
雖然文章的結尾讓我有些恍惚,但是我是真地沉浸在這部優秀的作品中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讓我十分震撼,在當時人類還沒有發明潛艇,可作者卻在文中把潛水艇描繪的栩栩如生。而且在幾十年后,人類發明潛水艇時 ,發現文中的潛水艇與現實中的幾乎一模一樣。我真是十分的佩服作者。
合上這本書,一場夢幻之旅也結束了,奇幻的冒險在海洋深處漸漸消失……
書中的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不是嗎? 在這本書中,編者會隨著故事發生的經歷增加一些旁注和拓展。所以我和阿龍納斯教授同樣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知道了潛水服為了抗拒深水中的巨大壓力,潛水服的布料經過特殊處理,氧氣筒中裝的也是50個大氣壓的氣體,這種壓強能把很多東西壓扁,我們生活空間中只有一個大氣壓。我了解到潛艇的結構,知道有一種很有用的儀器叫羅盤,它可以用來測定方位。使航海家在茫茫大海上能知道自己的方位。
這本書成了我在暑假里看過書中最好看的一本,它不僅是一本小說,還是一本科普書有些知識我已經看了第二遍了,如果有時間的話,我還會上網查找資料,對書中提到的技術做進一步了解。這本書中,作者將撲朔迷離的故事情節、瞬息萬變的人物命運、豐富詳盡的科學知識融為一體,使人感覺他們活靈活現。讓我們一同坐上這艘潛艇,一起在海底遨游吧!
雙面人觀后感 篇2
150億年前,一個溫度高得不可思議的能量奇點突然爆裂,造就了這個充斥著大大小小星際物質的浩瀚宇宙。而且,這一爆炸過程至今仍在進行著,因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運動,它必將會被自身的引力所滅亡,所以說運動是絕對的。宇宙的萬物,大至一個星體,小至一粒塵埃,都是由原子所組成的,只不過是在原子的數目上有差異。而原子又由一些更小的微粒因受到微妙的力平衡而構成,微粒再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究竟有沒有最小的不可分的微粒以構成這個宇宙,至今科學尚未發現。但可以相信,只有未被認識的事物,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終究有一天,科學必將揭示整個宇宙的奧秘。
那么宇宙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辯證唯物主義哲學概括其是無限的。而這種無限性又是其本質和現象、共性和個性的辯證統一。眾所周知,宇宙在本質上是物質的,于是無限的物質以運動作為自已存在的根本方式,沒有運動就無從顯示物質的客觀存在。
而作為統一物的宇宙,一方面在任何時刻都將有自己的無數特定的具體形態,而每一種具體形態卻都受特定時空等條件的具體限制,因而呈現出宇宙的相對靜止性和有限性;另一方面,宇宙的任何具體形態都因其內在矛盾決定而將不斷地被否定,從而顯示了宇宙的絕對變動性和無限性。于是,宇宙在上述兩個方面的對立統一中,達到了這樣的局面:“無限時間內宇宙的永遠重復的連續更替,不過是無限空間內無數宇宙同時并存的邏輯補充?!?/p>
我們知道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統治世界,但是這樣一個龐大的物種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也許這也說明了必將有更高級的生命來統治世界。之后人類便出現了,接著人類學會了運用自然規律,學會了耕種,學會了把自然的改造為適合人類的,人類的智慧就這樣不斷地被開發。地球也慢慢的按照人類的意志被改造的越來越生機勃勃。人類已然學會了趨利避害,也許恐龍滅亡的悲劇絕不會在人類身上上演。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都應該辯證的去看待。就像影片中說的“宇宙已經把物質智能交給了我們,但是精神的道德準則卻要靠我們自己來建設,否則,文明的級別越高,毀滅的概率也就越大”。
不過,人類作為歷史上產生的具體的物質形態,是宇宙自然的產物,也必然服從宇宙自然的法則。不管它有多大的智慧和創造能力,也不能違背辯證哲學的法則。不管它世世代代延續得多么久遠,不管它將來適應性多強和如何發展,更不管它在所居星球毀滅后遷移到了哪些星球,其滅亡總是必然的,這點不應諱忌。從長期來看,人類發展就是一個從邏輯原點走向相對無限發展、直到消亡的歷史過程。
雙面人觀后感 篇3
今天看了百家講壇,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講的是“合縱連橫”,說實話,剛剛聽到這個詞的確有點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來說說什么叫合縱連橫吧!
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并推行的外交和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于趙而欲攻秦”(《戰國策·秦策》三),他游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張儀曾經游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東西相連,故稱連橫。
講一個關于合縱連橫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國的使臣張儀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秦王愿意和大王結成兄弟之國。大王如果能同齊國斷交,秦國愿獻地六百里,兩國永遠和好?!背淹趼犃朔浅8吲d,便一口答應下來,并派使者同張儀一起來到秦國,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剛入秦國境內,張儀就假裝從車上摔下來,稱病不出,拒絕會見楚國的使者。楚懷王見秦王遲遲不肯獻地,以為秦王擔心楚與齊的斷交不夠徹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罵齊王。齊王被惹怒了,堅決和楚國絕交,并且與秦國建立了聯盟關系。當楚使再次向張儀索討獻地時,張儀卻說:“哪有六百里地獻給你們,一定是聽錯了,只有六里寬嘛?!背淹醢l覺上了當,決定發兵攻秦,結果受到秦、齊兩國夾攻,楚國大敗而歸。接著,在藍田交戰中,楚國又被秦國打敗,割給秦國兩個城市。從此,楚國就一蹶不振。這就是張儀采用連橫政策,幫助秦王離間敵國聯盟,擴張秦國勢力的典型例子。
合縱連橫就是一種外交的國策選擇,關系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其歷史作用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是智慧的一種表現。
雙面人觀后感 篇4
《海底兩萬里》這本書是新課標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叢書之一。因為這本書的知識很多,我連續讀了兩遍,我學到了很多海洋知識,收獲真大?。 綟ANwen.Hao86.COm 好工具范文網】
海底有很多珊瑚群,在不斷的石化過程中,就形成了石質森林。各種海藻、花草纏繞環節在一片片低矮的白色森林中,奇形怪狀的貝殼分布在海底,各式各樣的魚類在水里自由地穿行,海底看起來真象無邊無際的、會動的美麗畫卷啊!
你知道紅海為什么是紅色的嗎?那是因為束毛藻。束毛藻可以分泌紅色的粘膠物質,它很小,四萬個才占一平方米。
大家都知道貝殼是硬的,不過它卻是軟體動物。貝殼就象是珍珠的媽媽一樣哺育著珍珠長大,它能分泌出很多黏液,這些不斷分泌出的黏液就是供珍珠日夜長大的營養。大的珍珠可以長到像一個椰子那么大呢!
海底就象一個巨大的寶盒一樣,里面裝著很多神奇奧妙的海洋生物和無數的寶貝。
尼摩船長是書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個善良、勇敢機智、觀察力很強、杰出的船長。
他在海底發現了不少的財寶,是從上千個運輸金銀財寶的船只沉沒地點找到的。他把這些財寶打撈上來,并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資助世界上更多的`窮人。
有一次,一條大章魚的角質下顎被絞入了他的潛水艇的葉片中,船無法行駛。但是子彈對軟體動物大章魚不起作用,后來,尼摩船長帶領著一部分船員、作者和他的伙伴果斷地用斧頭砍斷了章魚的觸手,潛水艇終于得救了!
尼摩船長的觀察力是非常強的。他的船從紅海到地中海,正常來說是要繞過好望角,沿著非洲兜一圈,那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呢,不過,他只用了短短三十分鐘就到達了。原來他發現了兩海之間的一條海底通道!
他發現紅海和地中海之間生活著許多相同的魚類,他就想到兩海之間可能是相通的。于是,他就把在紅海撈到的魚,套上銅環做記號,過了幾個月,他在地中海的海岸發現了帶銅環的魚,這證明了兩海之間是相通的。于是,他就開始尋找并最終找到了這條海底通道。尼摩船長真是一位觀察力很強的人,我真佩服他呀!
尼摩船長身上發生了這么多神奇的故事,那都離不開他有一艘完美的“鸚鵡螺”號潛水艇!
這是一艘設計精致的潛水艇。它的外形就象一顆導彈,是流線型構造,外表很光滑,可以大大地減少“鸚鵡螺”號潛水艇在水中航行的阻力。船體很堅固,船殼是雙層的,兩層之間用T形鐵條連結。它的速度真是驚人,最快可以每小時達到50海里!
“鸚鵡螺”號上的設備在那個年代來講,真是先進無比。船上有羅盤、六分儀、氣壓計、風暴警告計等常用的儀器,也有很多特別的儀器,比如流體壓力計、溫度側定儀等。甚至發電的機械,是用比鋅的動力要強大得多的鈉來發電。船上供人呼吸用的空氣,是貯存在密封罐里的。
“鸚鵡螺”號的功能十分齊全。它是靠加水就潛入海里,排水就能浮出水面。它有一個150噸的貯水倉,還有一個百噸的補水倉,調節進水的水位,船就可以沉入到大海的不同深度了。
它是流線型設計的,所以排水很快,因此可以隨時隨地浮出水面進行換氣,更換空氣的方式和鯨一樣,只是“鸚鵡螺”號可以壓縮空氣并貯存在密封的罐里,而鯨不行?!胞W鵡螺”號的船舵后裝有強光的探照燈,可以照亮半海里內的水域,方便它在黑暗中行駛。這的確是一艘了不起的船!
假如我有一艘“鸚鵡螺”號,我希望用它來搜尋海底的財富,讓那些躺在海底默默無聞的金銀財寶重新恢復它們的作用。讓沒有飯吃的人有飯吃,沒有房子住的人有房子住,那該多好?。?/p>
我還要用“鸚鵡螺”號來探索人類能否在海底建造海底城市。海底看起來很美,但也有無處不在的危險,如果人類在海底建造城市的話,會面臨鯊魚、海蜘蛛等海洋生物的攻擊,還有怎樣解決人類在海底自由地呼吸的問題,我希望能用“鸚鵡螺”號為科學家們提供有用的信息,來解決建造海底城市的種種難題!如果成功的話,將來,人類就會有兩個家,一個在陸地,另一個在海底。以后,海洋生物不就可以成為小孩子們的親密伙伴了嗎!
雙面人觀后感 篇5
我是《百家講壇》一名忠實的小“壇友”,收看這個節目已經兩三年了。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個節目增長了我的知識,開拓了我的視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節目是河南大學的王立群教授講的“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有人說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暴虐無道,也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聽了王教授精辟的講解和獨到的見解,我對秦始皇有了新的認識,也了解了許多這位“始皇帝”鮮為人知的故事。
世人對秦始皇的功過評說不一。他有許多偉大的功績,像眾所周知的滅六國、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統一車軌、修建馳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國,由于沒有聽取老將軍王翦的意見,而是派遣了沒有經驗的李信,李信大敗而歸,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親自去王翦家認錯,請王翦親征伐楚。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錯就改的品質和他寬厚的胸襟氣度。
當然秦始皇犯的錯誤也不少,他增加稅賦,刑法嚴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甚至聽信術士的邪說歪道,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使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他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雖然保衛了領土,并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遺跡,卻也埋葬了無數的生命,家喻戶曉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就是百姓們對秦始皇暴政的控訴。
王立群教授還告訴我們,“焚書坑儒”這個典故也是有爭議的。“焚書”應該是指焚燒經書,“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讀書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經書,坑術士”,這是后人對秦始皇的誤解。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與秦朝有關的“奇貨可居”、“指鹿為馬”、“圖窮匕見”等成語的由來,真是令我受益匪淺。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個節目呢?那么每天中午12點45分,我們就相約《百家講壇》吧!
雙面人觀后感 篇6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雙面獵犬》,本書主人公“白眉兒”從豺群中地位最低的苦豺,在喪失母愛的童年中痛苦地生活著,年幼無知的它在豺王的驅趕下到了獵虎寨,卻在主人的指引下成了偷雞賊,一連串的問題在考驗著它,但是歷經艱辛成了獵戶寨最棒的獵犬。
通過這本書,由此我想到到我自己,我們現在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從小就生活在蜜罐里,家里會有一群人圍著我們轉,得到的也是父母最無私的愛和老師耐心的教導呵護,可以說生活無憂無慮。但是在我遇到一些困難的時候卻總會有些退縮,這一點我覺得很慚愧。例如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一點難題時,我總是想著找媽媽幫我解決問題,稍微動動腦筋都不愿意,“媽媽,我不會”經常都是我的口頭禪,想著反正我不會還有家長幫我解決,有時候干脆放棄了。媽媽總對我說,困難總是會有,就看你如何看待,媽媽工作上也是經常有困難,媽媽該怎么辦呢,也放棄嗎?如果你想辦法戰勝它,你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媽媽說的很對,學習上一點小困難都不能克服,那如果以后我長大了,遇到工作中或生活中的困難,這該如何處理呢?所以,我要把學習上的困難當做前進的動力,就像白眉兒一樣,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失敗是成功之母,不要因為失敗而喪失信心,勇往直前,做一個戰勝困難勇敢的學生。
雙面人觀后感 篇7
前幾天我在家里讀完了一本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寫的《雙面獵犬》。
《雙面獵犬》講述的是在滇北的日曲卡雪山,一只公獵狗和一只名叫達維婭的埃蒂斯紅豺生的幼崽,叫白眉兒,達維婭產下白眉兒不久,便一病不起。為了能讓出生僅半個月的白眉兒活下去,達維婭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巧設毒計,瞞天過海,讓白眉兒有了養母。不幸真相泄露,白眉兒成了整個豺群的異己和罪孽。它受盡白眼、鄙夷和屈辱,在苦難的煎熬中一天天長大,成了埃蒂斯紅豺群排序最末端的“苦豺”,在豺群里無依無靠,艱難生活。可是它的高大健碩的雜交優勢引起了豺王夏索爾的猜疑和嫉恨,幾次三番陷害它,并被無情地逐出豺群,成了一匹無依無靠的流浪豺。中間經歷了種種挫折,為了活命,它去投奔人類,無奈的接受了一位山民給的食物,做了獵戶寨的獵狗。但獵狗也不好做,它被冤成偷雞賊,被抓獲并被出售。到后來,幾經周折,它換了主人,并終于洗清冤屈,苦盡甘來,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白眉兒經歷的苦難,令人同情。幼年失去母愛,豺群里無親無友,是一個苦豺,流浪,被冤——可能經歷的它都經歷了。我對白眉兒的童年感到可憐,但他堅持下來了,終于撥云見日。讓我懂得了苦盡甘來的不易,那是必須有勇氣有毅力才能做到的。
雙面人觀后感 篇8
在這部紀錄片里主要還是圍繞在浩瀚的宇宙中選擇了銀河系,太陽系,地球作為生物產生的地點,并且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發展,終于產生了人類這種生物,并且在地球上發展出了人類文明這種相對于動物更高等更發達的文明。事實上憑借我們現有的手段和技術是完全不能確定宇宙中是否還存在其他高等生命體的。多少年來不斷有人試圖在廣闊的宇宙中發送信號以獲取其他文明的痕跡。很難說這是正確還是錯誤的,但無論是發現了比我們更加高等的文明還是找到了其他低等碳基生物生存的星球或星系,對于人類文明都將會是巨大的沖擊。在影片的開頭就經由浩瀚的宇宙到地球講述了人類文明出現的巨大偶然性和稀少性。我們這樣的文明出現無論如何說都是十分困難的,帶有極大偶然性的。人是如此的渺小,人的出生到死亡是如此的短暫,人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整個的宇宙的空間里,人又是那么的神氣。我想起了一句古詩“你在橋上看風景,觀風景的人在橋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痹诤芫靡郧暗臅r候,就已有如此富有哲理的詩句,把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寓意其中,把整個宇宙和人深深的聯系在了一起,。人在宇宙的一個小小的星球上,人在觀宇宙,人用人的思維,欣賞著宇宙空間的美,人裝飾了地球,地球裝飾了宇宙的夢,反而,宇宙又裝飾了誰的夢呢?人的智慧是很偉大,相對于宇宙又是那么的狹窄,可謂宇宙是如此的神秘。
同許多其他這種類型的紀錄片一樣,這部片子并沒有脫出以人為主體,以渺小的人類的眼光觀察我們生活的星球和我們存在的宇宙,以人類所獨有的帶有無盡欲望和野心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這個表現的并不顯著,但的確是大多數該類型的紀錄片必然帶有的色彩。人有聰明才智的大腦,卻不可以改變世界萬物的命運。相對于宇宙人的力量又是如此的渺小,人的認識能力又是如此的短淺,宇宙偉大的神秘,讓無知的人們只有用神來神化了!沒有辦法用科學解釋的,也只能把創造宇宙者的高級智能物來崇拜了!宇宙為何而存在?智能物為什么來創造宇宙呢?人只能用自己狹隘的想象來編織美麗的神話和傳說來解釋無法解釋的東西。
人用狹隘的思維來判斷宇宙的起源與整個宇宙的命運,來推斷對與錯,是與非,人不能相信違科學,不能相信迷信,探索了再探索,研究了再研究,沒有神的存在,我想真的有神的存在的話,他可能讓你發現它嗎?它創造宇宙一定有它自己一目的,造物主既所謂的神———————————高級智能物,它既然有能力創造如此高級的宇宙與和像人類一樣聰明的種子,它怎么會愚蠢到被渺小的人類所發現呢?誰都無法明確的證明宇宙是自然而存在的,人自然存在的,事事物物是聯系在一起的,宇宙是個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整體,整個宇宙是否與宇宙之外的某一物也緊密聯系在一起呢?如果有的話!那某一物是什么呢?另外某一物之外還有空間的存在嗎?還有多少個另外某一物呢?宇宙神秘的面紗何時才能被完全揭開呢?等到宇宙赤裸裸的擺在人們的面前時,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如果人的思維能力,人的智慧,高于智能物的話,那肯定智能物的頭銜也被聰明的人類所取代了,到那時整個宇宙的操縱權也被人類所控制。我想它們是沒有那么愚蠢的!
雙面人觀后感 篇9
上周的馬克思課,老師讓我們觀看了一部科教片《宇宙與人》。在將近一個小時里,我通過這部科教片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到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這個星系,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雖然這些了解都是很淺層的,但是卻讓我掌握了一些關于宇宙包括物種起源的基礎知識。身為一個人類,一個大學生,也許這些有關宇宙的知識對我們的學業,生活沒有任何幫助,但是我還是覺得自己很有必要擁有這方面的知識,它們潛移默化地影響我的人生觀,世界觀。
比如,在科教片中介紹到陸地物種起源于海洋物種的時候,曾說到,那些古老的海洋生物,它們之中大無畏的勇敢者爬上了陸地,勇往直前,最后就進化成了各種陸地生物,人類就是其中某些勇敢者的后代,因此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其實,之前有關勇敢的勵志故事或者勵志名言,但是還是遠不如這句“人類的身體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來得有感染力。勇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所以我們要激發這種天性,去面對那些橫亙在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才不愧對那些造就了我們的勇敢者的饋贈。
行星,恒星,宇宙的生命長度都是動輒以億年來計,而人的生命長度最多不過區區百多年,相比而言,人的生命長度可以忽略不計。雖然,人類的生命長度是有極限的,但是生命的寬度卻沒有人知道它的極限所在。所以,我們人類所該追求的不是如何延長生命的長度,而是在有限的生命長度里,拓寬生命的寬度。生命的價值不在其長度,而在其面積。所謂生命的面積,在我看來,是指其對這個社會或者這個社會的某個組成部分所產生的影響。當然,所謂的影響必然是推進社會發展的正面影響。
人類在這個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是極其渺小的存在,但我們的出現卻是宇宙的饋贈。我們應該珍惜,珍惜我們的生命,珍惜孕育生命的地球。
雙面人觀后感 篇10
藍色,夢幻的色彩;海洋,神秘的存在。對于這樣的事物,誰不心生好奇,誰不為之向往呢?早在100多年前,“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在《海底兩萬里》中,對于海洋,就已經做了一番暢想。書里豐富多彩的想象深深地吸引了我,他那大膽超前的幻想深深地感染了我。
1867年,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克斯教授為了弄清楚“黑色龐然大物”的真正秘密,他和仆人孔塞依、魚叉手尼德·蘭一同登上“林肯”號軍艦。不幸的是,他們遭到了“怪物”的撞擊而落入大海,被關進了牢里。之后他們知道這個“怪物”原來是一艘潛艇,利用海洋發電的“鸚鵡螺”號。船長尼摩因不想他們泄露秘密而把他們留了下來,一起進行神秘的海洋歷險。在歷險中,他們接觸了不為世人所知的海底世界,經歷了匪夷所思的奇特遭遇:海底森林打獵、受到土著人圍攻、在珊瑚石林中埋葬死去的船員、與鯊魚殊死搏斗、穿越阿拉伯隧道進入地中海、發現傳說中的大西洋洲、第一次踏上南極、遭遇章魚襲擊,等等。最后,“鸚鵡螺”號被卷入大漩渦,銷聲匿跡。
在這次神秘的海底歷險中,我結識了一個個“新朋友”:對知識永遠不滿足的阿隆納克斯教授,忠心耿耿的孔賽依,脾氣暴躁而勇敢善良的尼德,還有自信沉穩、聰明善良、為了朋友奮不顧身的尼摩船長。我還領略了從前不曾認識的海底世界:海底森林、珊瑚組成的石林、紅海中名為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各種各樣的魚類等等,凡爾納都描寫地形神俱備、栩栩如生,讓人身臨其境。特別是那艘“鸚鵡螺”號潛艇,它誕生在真正的潛艇出世之前,讓讀者如癡如醉,驚嘆萬分。它還為日后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們建造真正的實用潛艇給以有益的.啟發和幫助。這一切都令我們驚嘆不已,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凡爾納大膽奇特的想象,凡爾納不是自然科學家,卻充分利用了19世紀資本主義上升發展時期的科技成果,通過巧妙的構思和詭譎多變的情節,將幻想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并且借助幻想,表達對科學大發展的熱烈探索和強烈追求。
現在,我們中間還有多少同學擁有這樣天馬行空的幻想呢?但其實,當每個人都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都懷有同樣豐富多彩的幻想和不可抑制的好奇心,但在成長過程中它們或多或少都被抑制或扼殺了,這樣做等于親手掰掉了孩子茁壯成長的嫩芽。因為依我個人的看法,幻想建立在好奇心的基礎上,幻想比現成的知識更加重要百倍。愛因斯坦有一句話說得好:“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p>
是的,“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中國人難以摘取諾貝爾獎項——因為,“諾獎”青睞的是好奇!但是,我們國家的應試教育讓學生們的好奇心日漸退化。某文章提出,在我國,應試教育不僅成了一種體制,更成了一種文化,文化是一種進入骨髓深入靈魂的集體無意識。因此,我們必須明白:學生時期的成績好壞并不是決定一生命運的東西。過度注重分數會使學生們失去獨立思想和自由精神,隨之失去的還有我們寶貴的好奇心和探索心。這并不是說應試教育有錯,適當的當然是必要的,但是一旦過度,就會變成殘忍的“好奇心殺手”。被這個“殺手”所“改造”出來的考生,為了考試而學習知識,汲汲于功名,思維格局非常有限。怎么指望“考生”能有創造性的思考呢,怎么指望他們能摘取“諾獎”呢?
好奇心真的很重要。不信你瞧——成績平平的牛頓因為對一個蘋果產生好奇,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對燒水壺冒出來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機;曾經被懷疑智商低下的愛因斯坦在小時候對羅盤有很強的好奇心,不停向家長發問,長大后成了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因為對吊燈的搖晃好奇,后來發現了單擺……我還記得,有一位著名化學家李比希把氯氣通入海水中提取碘后,發現剩余的母液中殘留有一層紅棕色的液體。他感到很奇怪,但是沒放在心上,很武斷的認為那不過啊碘的化合物,只是貼了紙標簽。后來一位法國科學家證實那些殘留物是新元素溴,李比希這才恍然大悟。這些名人們的事例難道沒有向我們證明,好奇心和探索心的重要地位嗎?
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想象是人們插上翅膀的思維。讓我們以這本名著為伴,帶著思維的翅膀,永遠翱翔在幻想的藍天吧。
-
更多精彩的雙面人觀后感,歡迎繼續瀏覽:雙面人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