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州詞古詩教案
發布時間:2025-05-06涼州詞古詩教案(必備9篇)。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通過讀這首古詩,感悟邊關將士悲苦的生活。
教學重點與難點:品讀悟詩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題,解題,讀題
(解題)涼州詞:為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歌)配的唱詞,不是詩題,而是一種曲調名。當時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二、初讀感知
1、出示合作學習要求:
(1)將這首詩讀給同桌聽,要求讀準,讀通。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將自學中不懂的地方標出來或寫下來。
2、學生按要求學習
3、匯報
(1)指名讀文,齊讀課文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3)質疑。
三、賞析
詩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遠眺望黃河的特殊感受,描繪出“黃河遠上白云間”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黃河竟象一條絲帶迤邐飛上云端。寫得真是神思飛躍,氣象開闊。詩人的另一名句“黃河入海流”,其觀察角度與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黃河之水天上來”,雖也寫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卻又由遠及近,與此句不同?!包S河入海流”和“黃河之水天上來”,同是著意渲染黃河一瀉千里的氣派,表現的是動態美。而“黃河遠上白云間”,方向與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遠流長的閑遠儀態,表現的是一種靜態美。同時展示了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不愧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出現了塞上孤城,這是此詩主要意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體部分?!包S河遠上白云間”是它遠大的背景,“萬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川高山的反襯下,益見此城地勢險要、處境孤危。
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
四、拓展延伸
1、學生交流背誦其他的邊塞詩(略)
2、教師推介
五、作業:
1、默寫。
2、積累其他的邊塞詩。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2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3
黃河遠上白云間⑴,一片孤城萬仞山⑵。羌笛何須怨楊柳⑶,春風不度玉門關⑷。
【注釋】
⑴黃河遠上:一作”黃沙直上”。⑵萬仞(rèn):極言其高峻。仞,古時八尺為一仞。⑶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種樂器。楊柳:《折楊柳》的簡稱。北朝樂府《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坐吹長笛,愁殺行客兒?!贝司浠闷湟?。⑷玉門關:在今甘肅省敦煌縣西。
賞析
王之渙的這首詩被稱作曾被人譽為七絕壓卷之作。詩起于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羌笛所奏乃《折楊柳》曲調,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離愁了。此句系化用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歌辭》“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的詩意。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系。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征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強烈的,而以“何須怨”的寬解語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尋味。這第三句以問語轉出了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征人離思有關。《后漢書·班超傳》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后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戌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課文中的圖畫展開聯想,理解詩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惡戰爭的情懷。
3、借此課的學習,對唐代邊塞詩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積累。
(二)過程與方法:
1、釋題,整體感知。
2、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3、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4、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少年真誠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準備布置學生預習,搜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送別餞行的詩?這些詩都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邊塞詩人寫的為戍邊戰士餞行的詩,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感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唐代邊塞詩人王翰寫的《涼州詞》(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準,流利。
3、自讀理解,借助課后注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回指導)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場:戰場。
5、匯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正要開懷暢飲,忽然,錚錚的琵琶聲從馬上傳來。醉就醉吧,醉臥在戰場上有什么呢,請不要見笑,從古至今征戰的人有幾個是活著回來的。)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情境。
3、請學生描述情境,引導學生把想象的情境說具體、說生動。
4、再說說從這些情境中,你獲得的新感受。
5、互動交流,教師小結:(這是一首反戰的詩,但它不正面描寫戰爭,卻通過戰爭前飲酒這件事來表達將士厭戰的悲痛情緒。正如《唐詩別裁集》說此詩“故作豪飲之詞,然怨戚已極”。)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豪放詼諧、視死如歸的曠達和厭戰的情懷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邊塞詩人的作品,請讀給大家聽聽。?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5
涼州詞
[唐]王之渙(huàn)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rèn)山。
羌(qiāng)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釋:
涼州詞:又名《出塞》。為當時流行的一首曲子《涼州》配的唱詞。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十九《近代曲詞》載有《涼州歌》,并引《樂苑》云:“《涼州》,宮調曲,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知運進。”涼州,屬唐隴右道,治所在姑臧縣(今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遠上:遠遠向西望去。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河”一作“沙”,“遠”一作“直”。
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于七尺或八尺(約等于213厘米或264厘米)。
羌笛:屬橫吹式管樂。羌笛在漢代就已經傳入甘肅、四川等地了,是唐代邊塞上常見的一種樂器。何須:何必。楊柳:《折楊柳》曲。古詩文中常以楊柳喻送別情事。
譯文: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古詩的學習,體會將士們為國捐軀、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
2.體會詩的韻律美,感受中國古代詩詞的美好。
3.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字。
4.背誦并默寫這首詩。
教學建議
(一)教學準備
1.查找有關詩人王翰的資料。
2.準備三至五首題為《涼州詞》的詩對比、拓展學習。
(二)教學過程
1.識字與寫字
要求認識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讀音是平舌音“cu”。
要求會寫的生字中要注意“葡”“臥”字的寫法。另外,“葡萄”“琵琶”兩個
詞語在構詞方式上比較特殊,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類似的詞語,但不必和學生
講構詞的方法。
2.閱讀教學
學習這首古詩的主要任務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背誦積累,理解詩意,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中解決問題。在了解邊塞詩的風格的同時,體會全詩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體建議如下:
(1)通過查工具書、閱讀書后注釋等,加深對詩意的理解,進而體會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過程中,可以配樂讀詩,可以給詩配畫,把古詩改編成一個小故事,上網查找資料,還可以用多媒體展示意境等,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感悟。
(3)要調動學生之間進行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用多種形式理解詩意。
3.活動提示
(1)“背誦這首詩”。這道題旨在促進學生對古詩的積累。教師要根據教材的指示,指導學生朗讀背誦的方法。教學過程中還可以與學生總結更多的朗讀背誦的方法。
(2)“讀一讀,想一想,寫一寫”。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詞語,進行詞語的積累??梢砸龑W生認識這類詞語的特點,但不必講構詞的方法。
(3)“討論交流”。這道題為學生創設了一種學習理解詩意的學習情境。學生可以根據詩的前兩句,展開想象,畫一畫邊關將士在一起舉行盛大筵席的情景;根據詩的后兩句,想象將士們在一起互相勸酒的語言,寫一段對話;還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學之間互相解答。
(4)“讀一讀,比一比,說一說”。這里列出了三個句子。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會發現這三句詩都渲染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自古以來,有多少人在戰爭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戰爭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帶給人們無盡的災難。
(5)“積累”。這道題旨在引導學生積累另一首《涼州詞》。這也是一首邊塞詩,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渙。這首詩寫了出塞遠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壯蒼涼,表
現了詩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詩歌第一、二句勾勒出涼州蒼茫遼闊而又寂寞荒涼的景象。接著,第三句筆鋒一轉,寫出了戍邊士兵處境的孤危和思鄉的情緒。在這時,忽然傳來羌笛聲。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殺行客兒”的《折楊柳》曲。唐代盛行折楊柳送別的風俗,因此楊柳容易引起離別的傷感。“何須怨楊柳”,按字面解釋,是不必怨楊柳的意思,而實際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邊士兵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歌以“春風不度玉門關”句結尾。玉門關這荒涼孤寂的塞外,連春風都不會吹到,還有誰來關心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詩人對戍邊士兵的無限同情。
4.課時安排:建議2課時。
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對策
教學中,學生對于詩意的理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例如:“欲飲琵琶馬上催”一句中的“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聯想到“出發”,以為這是在催促將士們馬上出發去打仗。其實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來就是騎在馬上彈奏的。在這里,“琵琶馬上催”,是著意渲染一種歡快宴飲的場面。教師在教學時對這句詩的
理解應予以關注。
5.相關資料
涼州詞:樂府舊題。
夜光杯:相傳是周穆王時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猶如“光明夜照”,故稱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7
涼州詞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譯文:
新釀成的葡萄美酒,盛滿夜光杯。
正想開懷暢飲,馬上琵琶聲頻催。
即使醉倒沙場,請諸君不要見笑。
自古男兒出征,有幾人活著歸回?
注釋:
欲:將要。
沙場:戰場。
君:您。
莫:不要。
古來:自古以來?!?h2 style="font-size: 16px;height: 40px; line-height: 40px;background-color: #f8f5ff; text-indent:20px;">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8
王之渙是盛唐的詩人,他寫西北風光的詩篇頗具特色,大氣磅礴,意境開闊,熱情洋溢,韻調優美,朗朗上口,廣為傳頌。其詩用詞十分樸實,然造境極為深遠,令人裹身詩中,回味無窮。為盛唐邊塞詩人之一?!包S河遠上白云間”,僅七個字,祖國壯麗山河景色躍然紙上。可惜他的詩歌散失嚴重,傳世之作僅六首,輯入《全唐詩》中。
雖然王之渙今僅存六首詩,但是他有兩首詩極負盛名。一首是《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此詩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昂揚。其中“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备乔О倌陙恚巳私灾拿跃?。這首《登鸛鵲樓》在中國就連三歲的孩子都能背誦。全詩四句二十個字,無一字生僻,無一句難懂,但給讀者展現出一幅一瀉千里、氣勢磅礴的畫面,這不能不說是才子佳作。王之渙一首《登鸛雀樓》,也成就了千古名樓鸛雀樓。他的另一首《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此詩短短28個字,詩景恢弘廣闊,壯觀蒼涼,詩風慷慨激昂,沉雄渾厚。此詩當時即被配樂傳唱,流傳甚廣。
開元年間,郭知運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并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后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如王之渙、王翰。
涼州詞古詩教案 篇9
一、導入:
1、同學們,我們曾經學多那些描寫春天的古詩?背一背。
2、回憶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
自由讀→看圖想意思→朗讀背誦
二、學習《涼州詞》:
1、出示第二首古詩,用上面的方法自學。
2、檢察自學情況。指名朗讀,糾錯互評。
3、質疑問難,詩中哪個詞的意思你不太懂?
點撥:萬仞、楊柳、玉門關
4、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大意?
5、啟發感情,了解作者及其邊塞的風格。
簡介:王之渙,盛唐邊塞詩人。
這首《涼州詞》描寫了邊塞怎樣的環境?你能想象當時戍邊戰士的生活嗎?
6、有感情地按七絕節奏朗讀詩歌。
7、組織背誦。
三、學習寫字:
1、出示要寫的3個字。提出好的寫字建議。
2、練習寫字。
3、互相評價。
四、小結。
五、作業:
請收集王之渙的其他邊塞詩,讀一讀。
-
實習報告網小編為您推薦涼州詞古詩教案專題,歡迎訪問:涼州詞古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