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發布時間:2025-04-25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收藏十一篇)。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1
左思立志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壇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游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后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里、籬笆旁、廁所里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并反復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于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余,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2
標題:志不強者智不達
【開頭段】宋代思想家、教育家程頤曾說過:“順理則裕,從欲惟危?!弊月桑粌H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也是為了社會的安定與幸福。
【論證段】
1.自律乃是行萬事的前提。
2.自律乃是成功的捷徑。
3.對于我們學生來說,自律和他律必須雙管齊下。
【結尾段】回顧歷史,不乏曠世奇才,他們這些人無一不是自律自強之人。蕓蕓眾生幾乎都會遇到上天的考驗,但當我們堅守本心,登上勝利的頂峰后,我們就會深刻感受到“志不強者智不達”的深刻內涵。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3
貝多芬只有一個有一天,幾個侵入維也納的拿破侖的軍官,發現了大名鼎鼎的音樂家貝多芬,就要求給他們演奏。貝多芬拒絕了,可是,李希諾夫斯基公爵為了逢迎這些侵略者,竟強迫貝多芬演奏。貝多芬憤怒到了極點,他一腳踢開大門,回到住處,立即把公爵送給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為公爵,只不過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為貝多芬,卻完全靠我自己。公爵在過去有的是,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
分析:貝多芬的拒演,體現了一名愛國者的民族氣節以及個人的尊嚴。
話題:“人格的尊嚴”“自尊與他尊”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4
郊行即事
[宋代]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注釋]
(1)恣行:盡情游賞。恣:任意放縱。
(2)遙山:遠山。
(3)興:乘興,隨興。亂紅:指落花。
(4)游衍:是游玩溢出范圍的意思。
[譯文]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游玩,春色已到遠山,四周一片碧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死飄搖的小巷;感到困倦時,對著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休要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極宜游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程顥簡介
程顥(1032-1085),北宋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洛陽(今屬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監察御史里行。反對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命題,認為“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知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便須“以誠敬存之”(同上)。倡導“傳心”說。承認“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程顥學說在理學發展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其親撰及后人集其言論所編的著述書籍,收入《二程全書》。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5
標題:聽從己心,無問西東
【開頭段】龔自珍曾言:“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边@個“狂”字的背后,體現的是灑脫、率性。這也是龔自珍聽從自己的內心、對人生不設計的注腳。
【論證段】
1.精彩的人生無須設計。人生中最美的風景往往在那不斷延伸的坐標軸上未知的那片領域。
2.被設計的人生失去了生命的自由,難以收獲輝煌的成就。
3.不設計的人生,才能讓人們在未來因時而變,順時而動,打破慣性。
-
sxw9.com小編精心推薦:
- 文學作品句子摘抄?|?文學小說作品摘抄?|?文學作品片段賞析摘抄?|?文學作品封神句子摘抄?|?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結尾段】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將少年比作朝陽、乳虎、春前之草、長江之初發源。所以,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不能只將自己的人生設計在一條考重點中學、上大學、找穩定工作的路線上,而是要敢于突破成規陳說,遵循自己內心的選擇,選擇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奮斗一生,這樣才能收獲成功與幸福,也才能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6
海倫·凱勒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可是這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亮的色彩。
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 篇7
清明
[宋代]王禹偁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譯文
我是在無花可觀賞,無酒可飲的情況下過這個清明節的,這樣寂寞清苦的生活,就像荒山野廟的和尚,一切對于我來說都顯得很蕭條寂寞,昨天從鄰家討來新燃的火種,在清明節的一大早,就在窗前點燈,坐下來潛心讀書。
注釋
興味:興趣、趣味。
蕭然:清凈冷落。
新火:唐宋習俗,清明前一日禁火寒食,到清明節再起火,稱為“新火”。
王禹偁簡介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體詩人、散文家。字元之,漢族,濟州巨野(今山東省巨野縣)人,晚被貶于黃州,世稱王黃州。太平興國八年進士,歷任右拾遺、左司諫、知制誥、翰林學士。敢于直言諷諫,因此屢受貶謫。真宗即位,召還,復知制誥。后貶知黃州,又遷蘄州病死。王禹偁為北宋詩*新運動的先驅,文學韓愈、柳宗元,詩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會現實,風格清新平易。詞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積極用世的政治抱負,格調清新曠遠。著有《小畜集》。
-
我們精彩推薦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專題,靜候訪問專題:辭藻優美的文學家作品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