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端午節古詩

發布時間:2025-04-05

2025端午節古詩(精選12篇)。

端午節古詩 篇1

《已酉端午》

明·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午日觀競渡》

明·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五日·選一》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臥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

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

斗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

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

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

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

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

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

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

寶觥交勸殷勤愿,把玉腕、彩絲雙結。

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

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游人強生區別。

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

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

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端午節古詩 篇2

1、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2、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陸游《三峽歌》

3、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翁K軾《浣溪沙端午》

4、艾虎釵頭,菖蒲酒里,舊約渾無據。輕衫如霧,玉肌似削,人在畫樓深處?!茏现ァ队烙鰳贰?/p>

5、細纏五色臂絲長。――舒[小重山端午]

6、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獧嗟螺洝抖宋缛斩Y部宿齋有衣服彩結》

7、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獏俏挠ⅰ对杼m香·淮安重午》

8、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钪畠x《南鄉子》

9、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10、仙宮長命縷,端午降殊私?!]叔向《端午日恩賜百索》

11、條脫閑揎系五絲。——李清照《端午》

12、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K軾《浣溪沙》

13、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14、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王充《滿江紅》

15、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髨蚍锻荻宋纭?/p>

16、石榴一樹浸溪紅。零落小橋東。五日凄涼心事,山雨打船篷。諳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訴衷情》

17、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18、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懹巍兑颐匚逶姟?/p>

19、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20、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惻c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21、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22、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赜^失調名《端午》詞斷句

23、稽古堂前,恰見四番端午又來江上,聽鳴鼉急鼓。棹歌才發,漠漠一川煙雨?!鶓椤秱餮杂衽?/p>

24、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髨蚍抖宋缛铡?/p>

25、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小重山端午]

26、空惆悵,誰復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27、紅藕絲,白藕絲,艾虎衫裁金縷衣。釵頭雙荔枝。鬢符兒,背符兒,"鬼"在心頭符怎知?相思十二時。——宋李石《長相思重午》

28、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29、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出處:李隆基《端午》

30、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31、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鎏帲禾K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32、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鎏帲禾K軾《浣溪沙端午》

33、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4、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獎⒖饲f《賀新郎·端午》

35、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獧嗟螺洝抖宋缛斩Y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36、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萬俟詠《南歌子》

37、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38、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

39、嘆家亡國破,汨羅歸處。志潔行廉爭日月,辭微文約傳千古。子沉江,鶴駕淚淫 淫,何其苦?!醭洹稘M江紅》

40、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41、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懹巍冻恰?/p>

42、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螐堮缡д{名《端午》詞斷句

43、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獪@祖《午日處州禁競渡》

44、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癡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許及之《賀新郎》

45、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許文通《端陽采擷》

46、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惻c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47、幽歡一夢成炊黍,知綠暗,汀菰幾度。竹西歌斷芳塵去,寬盡經年臂縷。梅黃后,林梢更雨。小池面,啼紅怨暮。當時明月重生處,樓上宮眉在否?吳文英《杏花天重午》

48、細纏五色臂絲長?!鎏帲菏骖E《小重山端午》

49、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鎏帲宏惻c義《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50、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K軾《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51、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贫鸥Α抖宋缛召n衣》

52、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53、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54、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55、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R肇《競渡詩/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56、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57、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58、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吳文英《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59、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 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60、碧艾香蒲處處忙?!骖E《小重山·端午》

61、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S文通《端陽采擷》

62、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獏俏挠ⅰ对杼m香·淮安重午》

63、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巍堮缡д{名《端午》詞斷句

64、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65、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盥』抖宋缛钛缛撼继降蒙褡帧?/p>

66、便收拾銀瓶,當壚人去,春歇旗亭。淵明權停種秫,遍人間,暫學屈原醒。——羅志仁《木蘭花慢》

67、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68、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69、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滿江紅端陽前作

70、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71、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72、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爾。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榮,但是死者貴?!奶煜椤抖宋纭?/p>

73、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李之儀《南鄉子》

74、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鸥Α断e行》

75、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在,只留《離騷》在世間?!巍堮纭逗投宋纭?/p>

76、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鎏帲哼呚暋段缛沼^競渡》

77、六幺令天中節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78、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墩率逡埂?/p>

79、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80、便收拾銀瓶,當壚人去,春歇旗亭。淵明權停種秫,遍人間,暫學屈原醒。——羅志仁《木蘭花慢》

81、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82、深院榴花吐。畫簾開,束衣紈扇,午風清暑。兒女紛紛夸結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靈均標志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誰言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83、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84、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李隆基《端午》

85、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獧嗟螺洝抖宋缛斩Y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86、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X琦《竹枝詞》

87、已酉端午(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88、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懹巍冻恰?/p>

89、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獜堥啊赌钆珛伞?/p>

90、斗輕橈,斗輕橈,雪中花卷棹聲搖。天與玻璃三萬頃,盡叫看得幾吳舫?!S公紹《瀟湘神》

91、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鸥Α抖宋缛召n衣》

92、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93、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

94、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95、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页枴段褰z》

96、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97、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蘭容若《虞美人》

98、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六首其六》

99、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翖壖病耳p鴣天》

100、教人無處寄相思,落花芳草過前期,沒人知。——孫光憲《虞美人·好風微揭簾旌起》

101、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S景仁《綺懷詩二首其一》

102、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K武《留別妻》

103、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獨W陽修《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

104、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煸偎肌墩酃鹆睢?/p>

105、冰合井泉月入閨,金缸青凝照悲啼?!畎住兑棺鳌?/p>

106、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諏χ?,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107、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

108、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歐陽修《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109、半身風雨半身傷,半句別恨半句涼。

110、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埔兑患裘贰?/p>

111、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112、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獎⒂礤a《竹枝詞四首其二》

11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对娊洝りP雎》

114、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鞈c馀《近試上張籍水部 / 近試上張水部 / 閨意獻張水部》

端午節古詩 篇3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這一年端陽節,友人邀請歐陽修去做客,席上,歐陽修作了這首詞。該詞的上片描寫端午節的.風俗,用“榴花”、“楊柳”、“角粽”等端午節的標志性景象營造了端午節喜悅的情緒,下片描寫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雄黃酒驅邪的場景。全詞反映出詞人過節時的恬淡閑適的生活情態,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端午節古詩 篇4

一、《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三、《六幺令·天中節》

宋·蘇軾

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門前艾蒲青翠,天淡紙鳶舞。

粽葉香飄十里,對酒攜樽俎。

龍舟爭渡,助威吶喊,憑吊祭江誦君賦。

感嘆懷王昏聵,悲戚秦吞楚。

異客垂涕淫淫,鬢白知幾許?

朝夕新亭對泣,淚竭陵陽處。

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

四、《賀新郎·舊俗傳荊楚》

宋代·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癡兒騃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薰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

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厥转毿讶撕卧?,空把清尊酹與。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端午節的古詩詞大全(關于端午節的詩詞有哪些)

五、《和端午》

北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六、《端午三首·其三》

宋代·趙蕃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

七、《端午即事》

南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八、《己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端午節的古詩詞大全(關于端午節的詩詞有哪些)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必備內容。唐代,賽龍舟十分盛行,萬人競渡的場景,著實壯觀。

九、《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十、《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十一、《午日觀競渡》

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十二、《競渡詩》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噼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唿霹靂驚,竿頭彩掛虹蜺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橈。

瘡眉血首爭不定,輸岸一朋心似燒。

只將輸贏分罰賞,兩岸十舟五來往。

須臾戲罷各東西,競脫文身請書上。

吾今細觀競渡兒,何殊當路權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會到摧車折楫時。

十三、《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端午節的古詩詞大全(關于端午節的`詩詞有哪些)

吃粽子、宴飲游樂也是文人墨客最喜愛的端午活動。在詩詞中,我們似乎能聞到千百年前的粽味飄香。

十四、《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十五、《菩薩蠻·包中香黍分邊角》

唐·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锶幕?。

十六、《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十七、《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十八、《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十九、《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二十、《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浙皭潱l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端午節古詩 篇5

1.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鲎詮堥暗脑姟赌钆珛伞?/p>

2.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出自李之儀的詩《南鄉子》

3.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鲎蕴K軾的詩《浣溪沙端午》下闋

4.有意莊嚴端午,不應忘卻重陽。菖蒲九葉,金英滿把,同泛瑤觴。——出自朱翌的詩《朝中措》

5.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奸當道,謠言布;遭放逐,悲難訴?!鲎酝醭涞腵詩《滿江紅》

6.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鲎詮堥暗脑姟赌钆珛伞?/p>

7.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鲎晕男愕脑姟抖宋纭?/p>

8.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出自錢琦的詩《竹枝詞》

9.梅夏暗絲雨,春秋扇浪風。香蘆結黍趁天中。五日凄涼千古.與誰同?——出自萬俟詠的詩《南歌子》

10.我游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系掛猿枝。云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鲎躁懹蔚脑姟度龒{歌》

端午節古詩 篇6

1、已酉端午

作者: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2、乙卯重五詩

作者: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3、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

作者: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4、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作者: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5、和端午

作者: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端午節古詩 篇7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兼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

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石榴花開得季節,楊柳被細雨潤濕,枝葉低低沉沉地垂著。人們用五彩的絲線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進鍍金的.盤子里,送給閨中女子。

《同州端午》

唐·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

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

卻問何方是故鄉。

離家已經整整三十五個年頭,白發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長,小孩子見了很高興又很驚訝,卻問哪個方向是故鄉?

《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宋·黃庭堅

君家玉女從小見,

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

萱草石榴偏眼明。

在端午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送別友人,或是還鄉,或是感慨于時光的流逝,總是滋生異樣的深情。

端午節古詩 篇8

重五

[宋]朱松

異鄉逢午節,臥病此衰翁;

竹筍迸新紫,榴花開小紅;

山深人寂寂,氣潤雨蒙蒙;

煮酒無尋處,菖蒲在水中。

端午

[宋]朱淑真

縱有靈符共采絲,心情不似舊家時。

榴花照眼能牽恨,強切菖蒲泛酒卮。

端午月山主人酒邊即事

[宋]黃庚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銀瓶。

自無飲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獨醒。

一日沈湘悲楚客,千年吊古讀騷經。

他鄉記節聊隨俗,艾虎朱行掛戶庭。

端午

[宋]趙蕃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羅。

何意更觴昌歜酒,為君擊節一長歌。

端午節古詩 篇9

1、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2、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3、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盥』抖宋纭?/p>

4、競渡齊登杉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歸來落日斜檐下,笑指榕枝艾葉鮮?!X琦《竹枝詞》

5、已酉端午(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6、浣溪沙(宋·蘇軾)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7、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8、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9、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页枴段褰z》

10、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11、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2、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出處:李隆基《端午》

13、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鎏帲禾K軾《浣溪沙端午》

14、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15、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16、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17、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懹巍冻恰?/p>

18、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許文通《端陽采擷》

19、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R肇《競渡詩/及第后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20、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

21、碧艾香蒲處處忙?!?《小重山·端午》

22、榴花三日迎端午,蕉葉千春紀誕辰。

2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啤抖宋缛召n衣》

24、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25、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小重山端午]

26、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S文通《端陽采擷》

27、重午佳辰獨掩門?!钪畠x《南鄉子·端午》

28、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

29、已酉端午(貝瓊)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30、和端午(張耒)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31、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鸥Α断e行》

32、六幺令天中節虎符纏臂,佳節又端午。

33、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褚朝陽《五絲》

34、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R肇《競渡詩》

35、汨羅江渚,湘累已逝,惟有萬千斷腸句。滿江紅端陽前作

36、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

37、競渡詩(唐·盧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38、乙卯重五詩陸游(南宋)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39、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40、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41、明詔始端午,初筵當履霜?!獌怍恕洞?得長字韻時任安宜尉》

42、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43、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巍ぺw蕃,《端午三首》其二

44、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45、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我欲于誰論許事,舍南舍北鵓鳩喧。趙蕃《端午三首》其二

46、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47、千載悠悠,成習俗,天中端午。逢佳節,粼粼波上,百舟爭渡。

48、碧艾香蒲處處忙。——舒頔《小重山·端午》

49、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S文通《端陽采擷》

50、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w蕃《端午三首》

51、端午(唐·李隆基)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52、七律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53、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不能洗得直臣冤?!啤の男恪抖宋纭?/p>

54、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55、重午佳辰獨掩門。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障蛄洪g覓宿痕。——李之儀《南鄉子》

56、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鸥Α断e行》

端午節古詩 篇10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端午日賜衣唐》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

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端陽采擷》

【宋】許文通

玉粽襲香千舸競,艾葉黃酒可驅邪。

騎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婦把景擷。

《已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七律·端午》

【現代】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節古詩 篇11

一、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二、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三、端午日賜衣(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四、競渡詩(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同州端午(唐·殷堯藩)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六、端午(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五絲(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八、端午日禮部宿齋有衣服彩結之貺以詩還答(唐·權德輿)

良辰當五日,偕老祝千年。

彩縷同心麗,輕裾映體鮮。

寂寥齋畫省,款曲擘香箋。

更想傳觴處,孫孩遍目前。

九、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唐·杜甫)

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咸京。

向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圖畫鴻雁行,紫極出入黃金印。

尚書勛業超千古,雄鎮荊州繼吾祖。

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

向卿將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

卿到朝廷說老翁,漂零已是滄浪客。

十、屈原廟(唐·崔涂)

讒勝禍難防,沈冤信可傷。

本圖安楚國,不是怨懷王。

廟古碑無字,洲晴蕙有香。

獨醒人尚笑,誰與奠椒漿。

描寫端午節的`經典古詩詞2

十一、《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十二、《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十三、《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十四、《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十五、《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十六、《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十七、《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十八、《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十九、《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二十、《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描寫端午節的經典古詩詞3

二十一、《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二十二、《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二十三、《謝人送粽》

唐·楊巨源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槃角黍細包金。

二十四、《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二十五、《漁家傲》

北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二十六、《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二十七、《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二十八、《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二十九、《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三十、《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三十一、夏夜宿江驛

(唐)姚合

竹屋臨江岸,清宵興自長。

夜深傾北斗,葉落映橫塘。

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

卻愁南去棹,早晚到瀟湘。

三十二、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三十三、乙卯重五詩

(宋) 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三十四、歸州重五

(宋)陸游

斗舸紅旗滿急湍,船窗睡起亦閑看。

屈平鄉國逢重五,不比常開角黍盤。

三十五、重五

(宋)朱松

異鄉逢午節,臥病此衰翁。

竹筍迸新紫,榴花開小紅。

山深人寂寂,氣潤雨濛濛。

煮酒無尋處,菖蒲在水中

三十六、五日

(明)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三十七、端陽十詠“粽子”

(明)高啟

香茭裹秫炊,投祭楚江湄。

頗恨饞蛟橫,君忠竟不知。

三十八、端午食賜粽有感

(明)莊昶

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繩萬縷紅霞光。

天恩敕賜下丹陛,璚璿侑以黃金觴。

東南米價高如玉,江淮餓莩千家哭。

官河戍卒十萬艘,總向天府挽飛粟。

君門大嚼心豈安,誰能持此回凋殘?

三十九、節令門·端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四十、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四十一、端午日賜衣

作者:杜甫【唐代】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四十二、澡蘭香·林鐘羽淮安重午

朝代:宋代

作者:吳文英

盤絲系腕,巧篆垂簪,玉隱紺紗睡覺。銀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約。為當時曾寫榴裙,傷心紅綃褪萼。黍夢光陰,漸老汀洲煙蒻。

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薰風燕乳,暗雨梅黃,午鏡澡蘭簾幕。念秦樓也擬人歸,應剪菖蒲自酌。但悵望、一縷新蟾,隨人天角。

四十三、謝張仲謀端午送巧作

作者:黃庭堅【宋代】

君家玉女從小見,聞道如今畫不成。

翦裁似借天女手,萱草石榴偏眼明。

四十四、小重山·端午

作者:舒頔【元代】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細纏五色臂絲長??浙皭?,誰復吊沅湘。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四十五、端午日

作者:殷堯藩【唐代】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四十六、五絲

唐 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四十七、端午日賜衣

唐 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四十八、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四十九、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端午節古詩 篇12

《浣溪沙·端午》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謝人送粽》

唐·楊巨源

來時三月春猶在,到日端陽節又臨。

珍重主人意勤腆,滿角黍細包金。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漁家傲》

北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驪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端午日賜衣

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屈原塔

宋代: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

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

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屈原古壯士,就死意甚烈。

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決。

南賓舊屬楚,山上有遺塔。

應是奉佛人,恐子就淪滅。

此事雖無憑,此意固已切。

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

名聲實無窮,富貴亦暫熱。

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節。

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乙卯重五詩

宋代: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午日處州禁競渡

南鄉子·端午

宋代:李之儀

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端午遍游諸寺得禪字

宋代:蘇軾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

盆山不見日,草木自蒼然。

忽登塔,眼界窮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澤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

幽尋未云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我們精彩推薦端午節古詩專題,靜候訪問專題:端午節古詩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