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養豬實習月總結

發布時間:2025-04-03

養豬實習月總結(合集8篇)。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1

時間飛逝。轉眼間我們的實習生活也進行了四十天,我的實習單位是廣西楊翔。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去豬場實習,一點實習經驗也沒有,除了學校里老師教授的那些理論知識,我對豬的養殖管理幾乎不知道多少,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我不僅在知識和實踐上得到了補充,在生活上也得到了不少體會。

在實習的這段時間內,我所在崗位為母豬后備區、懷孕區、產房。所以對這三個生產區內的日常工作進行總結:

一、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1、選種

⑴在仔豬30—40日齡時,凡符合品種特征,發育良好,乳頭多(6對以上)且排列整齊的仔豬,均可留種。

⑵在4月齡育成母豬中,除有缺陷、發育不良或患病外,健康的均可留作種用。

⑶在7—8月齡時,應選體型長、腹部較大而不下垂,后軀較大,乳頭發育好的母豬留作種用。

⑷初產母豬中乳房豐滿、間隔明顯、乳頭不沾草屑、排乳時間長,溫馴者宜留種。

⑸母豬產后掉膘顯著,懷孕時復膘迅速,增重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母瘦仔壯。在哺乳期間,食欲旺盛、消化吸收好的宜留種。

2、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指標

⑴配種時合理體重:100—135公斤;⑵配種時月齡:7—8月齡,不超過10月齡;⑶配種時發情次數:2—3次;

⑷配種時背膘厚度:16—18毫米。 3后備母豬的分階段飼喂

⑴生長育肥前期的飼養管理(30—60kg):采用生長育肥期飼料,自由采食;

⑵生長育肥后期的飼養管理(60—100kg):采用后備母豬專用飼料,自由采食。100kg以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減飼喂量。

4、查情

后備母豬在6月齡時進行換圈或合圈,然后每天讓它們成熟的公豬鼻與鼻相接觸。誘情時把公豬趕到母豬圈內,每圈的母豬數量最好為6—8頭。誘情前公豬要先喂飽,同時確保母豬圈內地板不能太滑和潮濕、料槽和飲水器不會引起公母豬受傷;誘情公豬和后備母豬接觸的時間應為15分鐘,一天兩次,間隔8—10個小時,如果同圈內的母豬數量較多,那么和公豬接觸的時間需要更長一些。

5、發情鑒定

⑴壓背出現靜立反射;

⑵耳朵豎立,目光呆滯,食欲減退;

⑶外陰紅腫,并有粘性液體流出。如果表現為接受公豬爬跨,則可以確定為發情。

二、妊娠母豬的飼養管理

1、隨著妊娠天數的增加,妊娠母豬對營養物質的需要增多,特別是產前20多天需要量最多,其中以蛋白質,鈣磷的需要量最多;因此,在妊娠母豬的飼養上,一般把母豬妊娠期分為三個個階段,前三十為妊娠前期,30—90天稱為妊娠中期,后20—30天稱為妊娠后期,以便在飼養上予以不同的飼養,既要保證母體健康,又要保證胎兒得到充分發育。妊娠母豬是飼養原則為“低妊娠,高泌乳”。

(1)妊娠前期的營養需要。妊娠前期胚胎發育緩慢,需要的營養不多。精料喂得太多容易胚胎的早期死亡。因此,一般采取與空懷母豬的飼養標準。妊娠中期可根據母豬背膘厚度,適量增加飼喂量。

(2)妊娠后期的營養需要。妊娠后期尤其是后30d,胎兒生長速度加快,母體的營養貯備難以滿足胎兒的需求,因而要提高飼料營養水平,這對胎兒的發育,提高產仔的質量,增加母體內營養物質的貯備和產后泌乳需要都大有益處。

2、妊娠母豬的管理

妊娠期管理的工作中心任務是:做好保胎工作,創造有利環境,減少外界環境變化,防止應激產生;對患病母豬及時治療、護理,防止因為用藥產生的流產;減少母豬運動,避免母豬打架等;主意豬舍衛生,保持地面干燥,及時清理糞便。

三、產后母豬的飼養管理

母豬分娩后,生殖器官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抵抗力明顯下降,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以后的正常生產,因此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來幫助其恢復健康。

1、母豬的體力恢復母豬在臨產前常會采食停止,而其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體力,機體體液損失也大,所以產后的母豬會非常疲勞和口渴,此時可給予補適量的能量物質以助體能的恢復。在母豬產子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與水分,且此時機體是出于抵抗力最弱的時候。在母豬產下4到6頭時,通過靜脈注射對母豬進行補液、補能量并消炎。

2、母豬的飼喂方式:分娩后的母豬消化機能比較差,常會產生代謝障礙,為了防止此類情況發生,一般產后當天不喂飼料。以后每天用水拌飼料飼養,飼喂量逐步增加以滿足營養需要,使其恢復體能和適應胃腸消化功能,在7天左右,母豬恢復正常采食。期間可以給每頭母豬每天飼喂5g拜有利(阿莫西林),降低母豬炎癥的發生。

四、斷奶前仔豬的飼養管理

斷奶前的仔豬飼養管理至關重要,如果斷奶前仔豬生長發育不良,則直接影響育肥豬的增重和延后出欄。

1、加強初產仔豬護理

(1)接產:接產前用熱毛巾將母豬乳房、外陰、臀部洗凈,再用0.1%高錳酸鉀清洗。仔豬出生時,立刻清理鼻、嘴里面的羊水粘液,保證仔豬能自由呼吸。檫干凈仔豬身上的粘液,掐斷并系好臍帶,涂抹碘酊,放入保溫箱,等身體干燥即可吃初乳。對產下假死的仔豬,應及時救護。如果及時消毒產房,保證產房清潔。環境清潔衛生、干燥保暖,可防止仔豬腹瀉。

(2)盡早吃上初乳:初乳中含有抗體、維生素、微量元素可以提高仔豬的免疫力。仔豬3d內人工固定奶頭,可使仔豬生長整齊,防止弱仔產生。

2、科學調教寄養:對于產后7d內的仔豬,調教仔豬吃奶,回保溫箱。飼養員在當母豬站起喝水時,應該及時將小豬趕回保溫箱,防止壓死。寄養母豬應該性情溫順、母性好,奶水充足。寄養一定要吃到初乳。

3、及時補料

一般仔豬生后7d開始,在欄內放置乳豬顆粒飼料,讓仔豬自由拱食。另外,要給仔豬補飼一定的礦物質。注意補料衛生,防止仔豬發病。

4、防止仔豬腹瀉

腹瀉是仔豬最常見的疾病,對仔豬危害較大,主要有仔豬黃痢、白痢、紅痢等,應進行綜合防治。除按常規的衛生管理外,還可以使用疫苗預防。對已發生的病例及早治療,如口服使用恩諾沙星、注射氧氟沙星等。

5、仔豬的保健、驅蟲

(1)產后3d注射富來血15ml補鐵,14~20d再補鐵1次。

(2)生產當天注射施美芬3ml,增加仔豬抵抗力,減少胃腸疾病。

(3)針對仔豬口服藥物球必清,以減少寄生蟲性、細菌性、病毒性以及應激性等各種原因引致的腹瀉。

豬場實習中,常見的幾種疾病以及發病原因:1肢蹄?。喊l病原因可以排除營養方面。由于水泥地板太過于堅硬,母豬蹄部在潮濕環境下,更容易受傷。潮濕環境中母豬蹄部細菌更容易滋生,所以在此環境下的母豬肢蹄病很難治愈。

腸炎(拉?。撼赡昴肛i一般很少有腸炎。在后備母豬區,由于是半開放是飼養,環境溫度變化大,所以母豬經常患有肢蹄病。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2

0xx年7月15日~~20xx年6月20日我和我同學在湖北托佩克種豬有限公司進行為期近一年的關于豬場生產管理的的實踐工作。湖北托佩克種豬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資企業,總部在歐洲的荷蘭。在湖北安陸設立一個有基礎母豬500頭,公豬20多頭的曾祖代核心場。仔豬年產量約10000頭,種豬年產量在4000頭左右。在豬場里,我們每周都會參加養豬方面的專業的培訓,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進入豬場經過2天3夜的隔離后我們進入了生產區,開始實習工作。根據豬場的`養殖程序,豬場分為配懷舍、產房、保育舍、待售舍這幾個生產線。我被分配到待售舍去肥豬。豬場為了生物安全,采用封閉式管理,防止外來病菌感染,。所以我們每次上下班都務必要洗澡、換衣服和踩過腳踏盆(消毒液)消毒。

我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視豬群,查看豬舍的溫度、濕度、豬群的采食情況,飲水、健康狀況,如果溫度過高要馬上調整簾子。剛來第一天我是跟同事學習鏟豬糞、喂料等一些基本工作。第二天就是我一個人飼養一棟豬舍(約500頭豬),每天從上班一直忙到下班,每次回到宿舍,人基本累倒那樣子了,炎熱的夏天更是汗流浹背。第一次體會到鏟豬糞也那么有學問的,怎么鏟、向那個方向鏟、怎么才鏟得快、怎用力等。后來我用厚鐵皮做一一個長方形的鏟子,鏟糞的速度變快了,圈舍也較干凈了。在待售舍做了一個多月,我被調到了產房,母豬在預產期前一周由配懷舍轉到產房,每間產房有12個產床,容納12頭母豬。母豬分娩前幾個小時都會表現出一些臨產的癥狀,負責那一間的飼養員要做好接產準備、給小豬剪牙、斷尾、補鐵、打疫苗等。母豬的飼喂由主管負責,飼喂量分產前產后,產前為懷孕后期料3kg/天,預產期前三天由懷孕后期料過度為哺乳料,產后第一天為1.5kg-2.0kg,以后每天增加0.5kg,直到增加到最大喂料量。最大喂料量=2.0+0.4*n(n為母豬所哺乳的小豬數)。在產房工作一個多月又被調到配懷舍,在配懷舍學會了人工受精、母豬的發情鑒定、懷孕母豬的測孕、測母豬的背膘,公豬的調教、公豬的采精、稀釋等。在配懷舍工作了兩個月,被調到保育舍做主管,負責斷奶到70日齡的仔豬飼養管理。我做主管時保育舍的死亡率都在1%左右,保育舍的獎金最高拿到570元(以前最高200元)。我在保育舍一直做到20xx年6月份,實習結束。

這一年來,我覺得只要我們用心去學,認真踏實的去做,沒有養不好的豬,我們雖然不能做的完美,但我們今天肯定要比昨天做的好,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的出色。養豬雖然很辛苦,很枯燥,但養豬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3

一轉眼,我的校外實習已經結束一個多月了,雖然時間不長,但對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因為在這段時間里,我學到了一些在學校里學不到的東西,而且這些東西是非常實用的。它不但豐富了我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提高了我的實際動手能力。

我是在20xx年8月29日去陸川縣大發養豬場實習的。大發養豬場成立于19xx年,占地面積達XXXX平方米,有員工三十多名。經過多年的努力,它從只有一百多頭母豬發展到現在有一千多頭母豬,現在,這個養豬場已經完全發展成為了一個擁有自己獨立的生產模式的豬場,而且場區布局合理,分為生活區和生產區,其中生產區主要有育肥舍、妊娠舍、保育舍、產房、消毒室等。該場實行全封閉管理,員工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能允許外出,員工的日常生活包括飲食、起居等都在養豬場的員工生活區內進行,這樣不僅保證了員工能夠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而且還可以減少外來病菌的傳播。在我實習的這段時間里,場里的每個人幾乎都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了我極大的幫助和愛護,我非常感謝他們。

剛到養豬場第一天,由于我對養殖的不懂以及豬場的情況不了解,場長首先派人帶著我熟悉了一下豬場的環境,參觀了各個豬舍,然后向我講解了工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項!通過參觀,真是讓我大開眼界,并且使我對養豬業的觀念有了完全的改變。以前我認為豬舍肯定都是很臟很亂的,但是在這里看到了豬舍還算比較干凈的,因為有專門人員管理,豬舍保持的非常干凈,這樣做有利于豬的生長,使它們不容易生病。

通過對豬場的參觀,我對豬場的情況以及各種流程有所了解,但基于沒有任何工作經驗,場長讓我與同行的'同學從喂豬開始。我們的主要工作場所是在育肥舍和后備母豬舍,育肥舍是我去的第一個地方,在這里飼養的是育肥豬,由于采用的是自由采食,我的主要工作也就是每天給育肥豬上一次飼料。每個豬舍有十九個豬欄,育肥的大豬每天要投喂40公斤的飼料,小豬投喂20公斤飼料,我們管理的兩棟豬舍平均每天要投喂一噸左右的飼料。在飼養的這段時間,我感到很辛苦,可是我還是堅持到了實習結束,我為自己感到開心。在育肥舍這段時間里,使我認識到飼養固然重要,但觀察也必不可少。觀察是為了防止有一些育肥豬生病等不良狀況的發生,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觀察主要從豬的精神狀況、糞便、行走狀況等方面著手。

在我做完本職工作后,我經常喜歡到產房幫其他工作人員的忙。我認為,想要學到東西就應該主動,只有主動才能學得更多,更好。剛接觸產房,我很好奇,因為以前從來沒看見過母豬生產,產房是母豬生產和養育剛出生的小豬的地方。產房里的每頭母豬都有一個產床,小豬有自己的小窩。母豬放到產床上可以防止小豬在吃奶時被母豬壓到,導致其死亡。在產房里,對母豬的飼養與妊娠舍的一樣,除此之外,我還學到了,在母豬產完小豬以后,要打保健針和消炎針,防止母豬有炎癥;在小豬出生一兩個小時后,對小豬進行剪牙和剪尾巴,剪牙是為了防止小豬在吃奶時咬壞母豬,剪尾巴是為了防止尾巴生長,由于擺尾時需要消耗能量。

我實習的時間雖然不長,可是我喜歡我經常走動,所以對小豬的飼養和管理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保育舍生長的主要是從產房出來的小豬,它們在這里需要待兩個月左右。為了使小豬更好的生長,也是采用自由采食飼養的方法,只是飼料和育肥豬不同。這時的小豬,對于選擇飼料非常重要,如果飼料選擇不好,對于后期生長影響非常大。

由于是夏天,對豬舍進行降溫是必不可少的。我在實習的這些天里,基本上每天都要對自己負責管理的豬舍進行沖水,沖水是為了給豬降溫。由于各種豬對溫度的適應不一樣,沖水的量也不一樣。育肥豬沖水最多,因為育肥豬只有在適宜的溫度下才能生長的更快更好,對于小豬,它的適應溫度較高,所以可以適當沖水即可。

我在豬場里這段時間,除了學到了飼養和管理方面的東西外,還知道了消毒對豬場來說也是很重要的,而且消毒必須經常,大發豬場每周進行兩次全場消毒。這樣是為了防止細菌和病毒的傳播,以免使豬場里的豬感染疾病,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另外我還學到怎樣給豬打針。我第一次拿針的時候總是不敢下手。但是師傅總是給予鼓勵,多練習就能好好掌握了。每次師傅叫跟他去巡豬欄的時候,我都很樂意。因為在巡欄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患病的豬,師傅總會給我耐心講解以及教我如何治療。

讓我獲益不少。短短一個多月的校外實習,我深深地感覺到,通過實習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而且使我學到了一些很實用的東西,但是這些對于我來說是不夠的,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另外,我通過和這里的員工們交流,在學到專業知識的同時還提高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實習已經結束,但我會珍惜這次實習,把所學的知識牢記在心,運用到將來的實際生產中去。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4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在這兩個多月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感覺到自己在學校里的時候,只是掌握了理論知識,卻沒有把基礎的專業技能學好,實際應用的專業知識的很匱乏。在xx教授的指導下,我在廣西農墾xx畜牧集團xx有限公司進行生產實習和畢業課題實驗。在為期70天的生產實踐中,我學到的不僅僅是技術,也學到了管理。

我要去實習的豬場是xx豬場,位于cc農場xx分場,占地總面積65畝,有11棟欄舍,面積為5309平米,該豬場是可存欄4000頭育肥豬的農戶場。在實習期間,我主要是負責協助技術員的工作和實驗豬的飼養管理。現將實習所積累的經驗和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豬場的飼養管理技術。

(1)鏟糞、沖欄工作。

在收集豬糞的豬場,鏟糞是沖欄前的必要工作。鏟糞講究速度快、不傷豬,用鏟子將散落在各處的豬糞推至豬欄后面。在推糞的過程中要避免鏟子傷到豬蹄,而且鏟糞的速度要快,每欄豬至多2min,這樣就可以避免豬過來拱人。最后,將鏟至一堆的豬糞再鏟至糞道上,這里講究借力、省力,勿用蠻力。之后便開始沖欄,沖豬時欄由前往后沖,對于跑到豬欄后面的豬,對準其豬屁股沖水,刺激肛門,讓它有想拉糞便的感覺,那么豬就會記住在這個位置是可以排糞的,這對與三角定位有一定的輔助作用。沖欄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將水直接沖到豬頭上,防止其著涼。沖欄的過程中有一個省時間的技巧,應先將整棟豬舍里的豬欄潤濕一遍后,再認真沖洗一遍,該方法節約時間半小時左右。

(2)扛料、解料袋、喂料。

作為一名實習生,扛料、解料袋、喂料是其基本工作。首先,扛料。用料車將飼料拉至料槽旁,位于料車最上層的那袋飼料直接推至料槽上即可,而位于最低層的那袋料,應將料袋的一端緊靠自己的腹部,兩只手用力拉起料袋另一端,將料袋180度一個轉袋拋出即可搬到料槽,該法很省力。緊接著,解料袋。觀察線頭,呈三角形的那一段便為解口,用一長釘子將該解口的線拉斷即可。最后,喂料。喂料講究喂量,平時一定要注意觀察每欄豬大概半天能吃多少飼料,再投以適量飼料。不可使料槽盛料過滿,這易使豬在拱食飼料的過程中,將料槽拱出料槽,掉在地面上的飼料往往很難再利用,從而造成浪費。

(3)日常消毒。

豬場一周進行常規消毒兩次,這對于防止疾病的傳播有一定的效果。該豬場常規消毒所用的消毒劑是威特,按1:200的比例兌水。給豬舍消毒時,講究立體消毒,不留死角。在消毒的過程中,向空氣中噴灑消毒液,以地面剛好濕潤為止,特別注意墻角、料槽邊角、屋梁背面等死角。

(4)配藥、打針、洗針、煮針。

配藥是一名技術員每天的常規工作,要嚴格按照藥品的.使用說明配伍藥品。之后,便開始打針。打針時要注意三點,第一,人生安全為第一位;第二,針頭不能對準人;第三,打針要準。給豬打針的正常注射部位是耳根后2-3指之間,盡量不要偏移,不能打在脂肪里,不然易起泡,導致豬生病,適得其反。在進行全群打針時,在打針之前應不喂料,采摘適量紅薯藤。紅薯藤放在豬欄門口,開始投放飼料后,便可以打針,依次從在豬欄門口吃紅薯藤的豬開始打起,可以不進入欄內就可打3-10頭。這樣給豬打針可以省時省力,方便快捷。緊接著,洗針。拆卸針管時,注意戴上手套,既可以增大摩擦力拆卸,也可以保護手。然后用水沖洗干凈即可。最后,煮針。煮針不要放太多水,不需要沒過最上層的針管。因為水少,易煮干,產生的蒸汽足以起到滅菌作用。大概蒸煮30min左右,切記勿煮過久,因為鐵制針管里的膠塞高溫易老化。

二、畢業實驗過程總結

(1)大豬采血。

在給大豬采血的過程中,豬的站姿很有講究。采血是否順利往往取決于站立式保定的好壞,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給豬保定的過程中,應保證豬的后腳直立,前腳要一前一后,用力拉金屬保定繩,使豬的仰頭,以暴露豬的胸前窩。采血針頭刺入該凹陷,其方向呈近似垂直并稍向中央及胸腔方向刺入,同時做抽吸動作,如果針頭扎到前腔靜脈血液隨著抽吸快速流入針管,如果未見血液調整進針深度,見有回血即穩住注射器,慢慢抽吸。

(2)收集糞便。

實驗用的豬糞必須是新鮮的、未落地的豬糞,這就要求我們快速用袋子接住豬正在拉的糞便。接豬糞的過程中若豬不排糞的話,可以驅趕豬運動,讓豬在豬欄內跑動后聚集在一個角落,便可觀察豬屁股,靜待豬排糞。若有條件的話,可利用豬場內廢棄物品(大的可樂瓶、長的小棍子、鐵線)制作一個長手柄的勺子,將接豬糞的袋子套在勺子上即可,那么收集豬糞就變成了干凈衛生的工作了。

三、個人心得體會。

(1)關于該豬場的工資制度。

該豬場共有飼養員5名,雜勤人員2名,其工資是固定工資1700元。固定工資這種模式的優點是對于飼養員工來講,安全感和穩定性比較高,缺點是工資固定,對員工的激勵性較差,而且飼養員工資和豬場效益的關聯度較低,不利于控制人工成本,增加豬場利潤。就豬場飼養員工作中散漫的態度而言,我建議該豬場調整工資制度,固定工資和浮動工資的比例適中,浮動工資與其所管豬舍的效益相關聯。這樣既能保證飼養員對于安全和穩定的追求,又能有效提高飼養員勞動積極性,也利于控制人工成本。

(2)關于該豬場硬件設備問題。

該豬場的水管都是暴露于空氣中的,這導致在炎熱的天氣中,水管里的水是熱的,豬的飲水量自然減少,采食量也隨之下降,最終導致日增重下降。建議其改建水管,用隔熱物資包裹住水管,達到隔熱的目的。

料槽設計有缺陷,豬在采食飼料時,易將飼料拱出料槽,從而造成浪費。建議在改建料槽的前提之下,要求飼養員一天多次投料,每次投料量以豬不易將飼料拱出為適量。

(3)關于防疫制度。

該豬場由于是育肥場,防疫制度不是很嚴格。飼養員可以隨意進出豬場,外來人員也不用嚴格隔離,第二天即可進入豬場工作。特別是有一個技術員服務員兩個豬場,這極易導致豬場間疾病的交叉傳播。建議該豬場一定要嚴格管理,按制度操作。

(4)個人問題。

①和場里員工交流和溝通不到位,人際交往的能力不夠,飼養員地方口音較重,有時聽不懂;

②鏟糞、沖欄、扛料的活比較繁瑣,不能適應工作的強度;

③個人理論知識掌握不熟,不能運用到實踐中。

建議:

①加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學會做人,融入集體,多虛心向飼養員學習;

②勤快,細心,多動手,多思考,認真負責自己的任務;

③返校后加強對豬飼養、豬病防治的學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未來的生活中,我將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積累實踐經驗,以百倍的信心和萬分的努力去迎接更大的挑戰,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在養豬業譜寫更美好的明天!

非常感謝豬場給我這次學習機會,讓我不僅學到了技術,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5

為了完成畢業課題實踐,將大學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于實踐中,我選擇了豬場實習,參與豬場的日常豬病常規防治和飼養管理工作。

剛到豬場的時候,感覺很陌生,覺得這就是現代化的豬場了。心里有點緊張,但接待我們的廠長是一個很親切的人。當我得知廠長的年齡我們相近的時候,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很多。第一天先安排自己的住宿和生活,然后學習進場前的一些規定。進場前先要隔離3天。第一天進場,通過嚴格的消毒,具體是先去淋浴,后換工作服、換鞋、噴霧消毒、洗手消毒。所有進出場的人員都要做好簽到和離場的登記記錄。同時進出每棟豬舍道要消毒鞋子。通過廠長的介紹我們花了一個多小時,終于把這個豬場的各個情況有了個大概的了解。

根據種豬場的養殖程序,這豬場分為配種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和公豬舍。我和另一個同學被分配到分娩舍進行實習工作,分娩舍的主管負責指導我們。起初,我對母豬和仔豬的養殖技術的了解僅僅局限與書本上,實踐方面還有所欠缺,實踐能力還有待提高。一開始,我們在母豬和仔豬的日常飼養管理方面還無從下手。比如一天要喂多少料、分幾次喂,發病母豬如何醫治、特別是仔豬拉稀等許多問題一下子擺在了我面前。后來通過飼養員和師姐的親手和耐心的示教,我才逐漸了解和掌握飼養和管理分娩舍的技術。分娩舍的飼養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主要是豬舍的環境衛生和仔豬的保溫工作,每天早上7:30進場,首先是飼喂母豬,產前三天逐漸減料,產仔當天不喂料,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4天后喂兩餐(觀察母豬的剩料,不夠填料剩料少加,每天喂6斤左右)。同時觀察母豬的進食情況和精神狀態,出現情況及時報告主管獸醫并且自己動手幫忙解決問題。由于產床是定位欄,喂食母豬的時候一定要把母豬趕站起來,以防母豬產后癱瘓。

這點據我觀察蠻重要。在母豬產前我們做好了準備,安裝好保溫燈、墊布、毛巾、碘酊等各種藥品和器械。產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洗干凈母豬的外陰部、乳房,同時搞好產床衛生,提供干凈衛生的分娩環境,就等著小豬的出生啦。以前沒見過母豬分娩,所以當我第一次看見小豬生下來的時候,有點高興,又有點緊張。我們先把小豬身上的粘液擦干凈。然后拔出臍帶,報小豬放到保溫箱后,過幾分鐘后,斷臍帶,上消毒水!就這樣我們接產一窩一窩的小豬。當母豬分娩第一頭仔豬后,就給母豬靜脈注射葡萄糖和抗生素以及催產素。據主管獸醫介紹這里每個季度輪換一次抗生素。當時,我們也遇到了母豬難產需要助產的情況,其中場長為我們演示了助產的全過程。遇到這種情況后的母豬,都要馬上注射抗生素。

在這實習期仔豬的拉稀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24小時內我們就完成了稱重、斷牙、斷尾。第2天和第10天的時候我們就對仔豬進行補鐵。并且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出生后的仔豬根據產期相近、仔豬大小和母豬的有效乳頭數的多少做好拼窩,弱小的仔豬拼給乳汁足的母豬。我們做實習的時候是9月多,天氣多變,要求注意了仔豬的.保溫工作也特別注意了,但是仔豬的拉稀還是隨天氣的變化而發生了。小豬比較愛跑,當剛出生2-3天小豬吃完奶之后,一般愛睡在保溫箱外面,這時就要把小豬趕回保溫箱防止感冒,就這樣直到它們學會自己跑回去為止!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仔豬的固定乳頭工作,確保每頭仔豬能吃上初乳,前三天我們把仔豬關在保溫間內,定時放出(沒一小時一次),定時哺乳,人工輔助固定乳頭。當整棟仔豬都達到7日齡的時候進行了公豬的去勢。7日齡仔豬開始教料誘食,加料的時候少量勤添,保持飼料的新鮮。有時還會強行教料!一直到仔豬達到21日齡后我們就斷奶,并于斷奶后2天轉入保育舍。平時上班,先喂豬,后認真觀察豬群的情況,時常得注意保持豬舍環境的清潔衛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清除豬糞。起初我認為鏟豬糞是一項很累、很讓人煩心的工作,后來我才懂得鏟豬糞其實是很重要并且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清除豬糞可以使豬舍清潔,又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特別是仔豬拉稀)。天氣炎熱,可以采用高壓水槍進行沖欄。既可以清洗豬舍,又可以降溫,以防中暑。但是無法解決,及時請示廠長,廠長組織進行解決。每天上班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保證豬群健康地生長。一直到我們的仔豬轉上保育舍,宣告我們的實驗圓滿成工。此時生產實習時間已經用去了30多天,在最后的幾天了我去了配種舍和保育舍。因為時間比較短,這兩個地方的生產環節并沒有全部參加,其中在配種舍,動手操作了配種的過程,以及趕公豬去試情等。平時勤于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同時我還記錄了常用藥有何用途,針對何種病。根據發病豬的病情,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偶爾去看死豬的解剖!

實習收獲:

1:加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學好做人處事的方法,多虛心向員工們學習。每到一個新的地方都要快速地融入集體中,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2:勤快一點,細心一點,多動手,多思考。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計劃好的事情!

3:從對豬的飼養到豬病的防治,都需要扎實理論知識的支撐。所以要學好基礎知識,認真觀察和研究,遇到問題要多問,刨根問底深入調查。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6

xx年7月15日~~20xx年6月20日我和我同學在xx托佩克種豬有限公司進行為期近一年的關于豬場生產管理的的實踐工作。xx托佩克種豬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資企業,總部在歐洲的荷蘭。在xx安陸設立一個有基礎母豬500頭,公豬20多頭的曾祖代核心場。仔豬年產量約10000頭,種豬年產量在4000頭左右。在豬場里,我們每周都會參加養豬方面的專業的培訓,學到了許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

進入豬場經過2天3夜的隔離后我們進入了生產區,開始實習工作。根據豬場的養殖程序,豬場分為配懷舍、產房、保育舍、待售舍這幾個生產線。我被分配到待售舍去肥豬。豬場為了生物安全,采用封閉式管理,防止外來病菌感染,。所以我們每次上下班都務必要洗澡、換衣服和踩過腳踏盆(消毒液)消毒。

我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視豬群,查看豬舍的溫度、濕度、豬群的采食情況,飲水、健康狀況,如果溫度過高要馬上調整簾子。剛來第一天我是跟同事學習鏟豬糞、喂料等一些基本工作。第二天就是我一個人飼養一棟豬舍(約500頭豬),每天從上班一直忙到下班,每次回到宿舍,人基本累倒那樣子了,炎熱的夏天更是汗流浹背。第一次體會到鏟豬糞也那么有學問的,怎么鏟、向那個方向鏟、怎么才鏟得快、怎用力等。后來我用厚鐵皮做一一個長方形的鏟子,鏟糞的速度變快了,圈舍也較干凈了。在待售舍做了一個多月,我被調到了產房,母豬在預產期前一周由配懷舍轉到產房,每間產房有12個產床,容納12頭母豬。母豬分娩前幾個小時都會表現出一些臨產的癥狀,負責那一間的'飼養員要做好接產準備、給小豬剪牙、斷尾、補鐵、打疫苗等。母豬的飼喂由主管負責,飼喂量分產前產后,產前為懷孕后期料3kg/天,預產期前三天由懷孕后期料過度為哺乳料,產后第一天為1.5kg-2.0kg,以后每天增加0.5kg,直到增加到最大喂料量。最大喂料量=2.0+0.4*n(n為母豬所哺乳的小豬數)。在產房工作一個多月又被調到配懷舍,在配懷舍學會了人工受精、母豬的發情鑒定、懷孕母豬的測孕、測母豬的背膘,公豬的調教、公豬的采精、稀釋等。在配懷舍工作了兩個月,被調到保育舍做主管,負責斷奶到70日齡的仔豬飼養管理。我做主管時保育舍的死亡率都在1%左右,保育舍的獎金最高拿到570元(以前最高200元)。我在保育舍一直做到20xx年6月份,實習結束。

這一年來,我覺得只要我們用心去學,認真踏實的去做,沒有養不好的豬,我們雖然不能做的完美,但我們今天肯定要比昨天做的好,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的出色。養豬雖然很辛苦,很枯燥,但養豬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7

20xx年01月10日,我滿是期待的來到了二道灣子鄉二間樓村養豬場,開始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我將和那里的員工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剛到豬場的時候,心里有點緊張,心想我能夠做好這次社會實踐調查嗎?接待我們的吳廠長是一個很親切的人。第一天先安排自己的住宿和生活,然后學習進場前的一些規定以及聽廠長說一下養豬的一些狀況!

初來乍到,一切到不熟悉,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和虛心的討教。根據種豬場的養殖程序,這豬場分為配種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和公豬舍。其中妊娠舍、保育舍、公豬舍各有一組人負責,育肥舍、分娩舍由兩組人負責,實行的是聯產計酬責任制。同舍對比,多勞多得。我被分配到分娩舍進行實習工作,并且進行課題實驗,分娩舍的主管獸醫廖阿姨負責指導我。

剛到分娩舍,我對母豬和仔豬的養殖技術的了解僅僅局限與書本上,實踐方面還有所欠缺,實踐能力還有待提高。第一次進場的時候,剛好碰到他們進行仔豬轉欄,由于具體不知道如何操作,我就負責抽藥水,師傅們打針速度真的很快,我都差點抽不過來。這里豬場仔豬轉欄的時候都注射氨芐西林鈉,目的是防應激!下午我們就按照畢業課題實驗設計,選好了母豬開始了可也課題實驗和生產實習!雖然只有7天時間跟著廖阿姨,但是我在她那里學到了很多。

一、母豬和仔豬的日常飼養

一開始,我們在母豬和仔豬的日常飼養管理方面還無從下手。比如一天要喂多少料、分幾次喂,發病母豬如何醫治、特別是仔豬拉稀等許多問題一下子擺在了我面前。后來通過飼養員和師姐的親手和耐心的示教,我才逐漸了解和掌握飼養和管理分娩舍的技術。

二、豬舍的環境衛生和保溫工作

分娩舍的飼養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主要是豬舍的環境衛生和仔豬的保溫工作,每天早上7:30進場,首先是飼喂母豬,產前三天逐漸減料,產仔當天不喂料,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4天后喂兩餐(觀察母豬的剩料,不夠填料剩料少加,每天喂6斤左右)。同時觀察母豬的進食情況和精神狀態,出現情況及時報告主管獸醫并且自己動手幫忙解決問題。由于產床是定位欄,喂食母豬的時候一定要把母豬趕站起來,以防母豬產后癱瘓。這點據我觀察蠻重要。在母豬產前我們做好了準備,安裝好保溫燈、墊布、毛巾、碘酊等各種藥品和器械。產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洗干凈母豬的外陰部、乳房,同時搞好產床衛生,提供干凈衛生的'分娩環境。就等著小豬的出生啦。

三、分娩舍的工作流程

整個分娩舍的生產環節,大部分工作都是我親自動手參與(飼養員和黃師姐負責指導),從趕妊娠母豬上產房到仔豬的出欄,這是第一次正規的豬場,以前沒見過母豬分娩,所以當我第一次看見小豬生下來的時候,有點高興,又有點緊張。我們先把小豬身上的粘液擦干凈。然后拔出臍帶,報小豬放到保溫箱后,過幾分鐘后,斷臍帶,上消毒水!就這樣我們接產一窩一窩的小豬。當母豬分娩第一頭仔豬后,就給母豬靜脈注射葡萄糖和抗生素以及催產素。據主管獸醫介紹這里每個季度輪換一次抗生素。

四、產后仔豬的護理

當時,我們也遇到了母豬難產需要助產的情況,其中吳場長為我們演示啦!助產的全過程。遇到這種情況后的母豬,都要馬上注射抗生素。在這實習期仔豬的拉稀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24小時內我們就完成了稱重、斷牙、斷尾(其中斷尾由專人負責并且記錄好產子數目);第2天和第10天的時候我們就對仔豬進行補鐵。并且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出生后的仔豬根據產期相近、仔豬大小和母豬的有效乳頭數的多少做好拼窩,弱小的仔豬拼給乳汁足的母豬。我們做實習的時候是1月多,天氣寒冷,要求注意了仔豬的保溫工作也特別注意了,但是仔豬的拉稀還是隨天氣的變化而發生了(關于治療一般我們都是灌服為主,打針為輔,當時我們用的灌服藥是環丙沙星,打針則是青霉素)。小豬比較愛跑,當剛出生23天小豬吃完奶之后,一般愛睡在保溫箱外面(9月天氣有時候比較熱),這時就要把小豬趕回保溫箱防止感冒,就這樣直到它們學會自己跑回去為止!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仔豬的固定乳頭工作,確保每頭仔豬能吃上初乳,前三天我們把仔豬關在保溫間內,定時放出(沒一小時一次),定時哺乳,人工輔助固定乳頭。當整棟仔豬都達到7日齡的時候進行了公豬的去勢。7日齡仔豬開始教料誘食,加料的時候少量勤添,保持飼料的新鮮。有時還會強行教料!一直到仔豬達到21日齡后我們就斷奶,并于斷奶后2天轉入保育舍,斷奶時4公斤以下的豬定為不合格小豬。一般都會被廠長敲死!

五、豬舍的定期清理及消毒

平時,先喂豬,后認真觀察豬群的情況,時常得注意保持豬舍環境的清潔衛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清除豬糞。起初我認為鏟豬糞是一項很累、很讓人煩心的工作,后來我才懂得鏟豬糞其實是很重要并且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清除豬糞可以使豬舍清潔,又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特別是仔豬拉稀)。另外,養豬場要定期對豬舍及其周邊環境進行消毒,還要按照疫苗免疫注射計劃按時對豬進行疫苗注射,遇到突發情況,一時還無法解決,及時請示廠長,廠長組織進行解決。每天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保證豬群健康地生長。一直到我們的仔豬轉上保育舍,宣告我們的實驗圓滿成工。在最后的幾天了我去了配種舍和保育舍。因為時間比較短,這兩個地方的生產環節并沒有全部參加,其中在配種舍,動手操作了配種的過程,以及趕公豬去試情等。保育舍的話,一直跟著比我年齡還小的小朱主管,觀察保育豬的情況,發現病豬及時給藥并且要合理用藥。平時勤于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同時我還記錄了常用藥有何用途,針對何種病。根據發病豬的病情,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零思考方案網 wWW.zHE135.com)

六、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一)在這次社會實踐中由于和場里員工交流和溝通不到位,人際交往的能力不夠,遇到很多麻煩,導致了在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誤,耽誤時間。

(二)產房的活比較繁瑣,沒有事先熟悉工作流程,不能適應工作的強度,在豬場的工作是辛苦和勞累的,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還有很多活沒有做到位。

(三)發現豬場管理挺混亂,摸不到頭腦,但是因為實踐經驗的缺乏,缺少社會閱歷,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的所在。

七、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加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學好做人處事的方法,增加社會閱歷,多虛心向員工們學習。我覺的去到每一個新的地方都要快速地融入集體中,有團隊意識、集體感,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勤快一點,細心一點,多動手,多思考,對所要做的事情進行全面的具體的系統的分析,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計劃好的事情!

(三)我的體會之一“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從對豬的飼養到豬病的防治,都需要扎實理論知識的支撐。所以要學好基礎知識,認真觀察和研究,遇到問題要多問,刨根文帝深入調查。比如我們幾乎天天去拉死豬(母豬),大部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去。還有有時候居然一組人養的仔豬,居然少了幾十頭。有些員工在報表的時候居然作假!公司有明確的操作規范,并沒有認真完全去執行!我覺得廠里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

在這10多天的生產實習中,感觸比較多的是理論和實際結合啦。增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另外,重要的是在和場里員工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全面接觸社會。我們在實習中初步地了解豬場的經營管理理念及其技術,在學到專業知識之余,也拓展了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知識。真是難忘的生產實習!

養豬實習月總結 篇8

XX年01月10日,我滿是期待的來到了二道灣子鄉二間樓村養豬場,開始了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我將和那里的員工一起工作、生活和交流。 剛到豬場的時候,心里有點緊張,心想我能夠做好這次社會實踐調查嗎?接待我們的吳廠長是一個很親切的人。第一天先安排自己的住宿和生活,然后學習進場前的一些規定以及聽廠長說一下養豬的一些狀況!

初來乍到,一切到不熟悉,需要我們認真地學習和虛心的討教。根據種豬場的養殖程序,這豬場分為配種舍、分娩舍、保育舍、育成舍和公豬舍。其中妊娠舍、保育舍、公豬舍各有一組人負責,育肥舍、分娩舍由兩組人負責,實行的是聯產計酬責任制。同舍對比,多勞多得。我被分配到分娩舍進行實習工作,并且進行課題實驗,分娩舍的主管獸醫廖阿姨負責指導我。

剛到分娩舍,我對母豬和仔豬的養殖技術的了解僅僅局限與書本上,實踐方面還有所欠缺,實踐能力還有待提高。第一次進場的時候,剛好碰到他們進行仔豬轉欄,由于具體不知道如何操作,我就負責抽藥水,師傅們打針速度真的很快,我都差點抽不過來。這里豬場仔豬轉欄的時候都注射氨芐西林鈉,目的是防應激!下午我們就按照畢業課題實驗設計,選好了母豬開始了可也課題實驗和生產實習!雖然只有7天時間跟著廖阿姨,但是我在她那里學到了很多。

一、母豬和仔豬的日常飼養

一開始,我們在母豬和仔豬的日常飼養管理方面還無從下手。比如一天要喂多少料、分幾次喂,發病母豬如何醫治、特別是仔豬拉稀等許多問題一下子擺在了我面前。后來通過飼養員和師姐的親手和耐心的示教,我才逐漸了解和掌握飼養和管理分娩舍的技術。

二、豬舍的環境衛生和保溫工作

分娩舍的飼養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主要是豬舍的環境衛生和仔豬的保溫工作,每天早上7:30進場,首先是飼喂母豬,產前三天逐漸減料,產仔當天不喂料,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4天后喂兩餐(觀察母豬的剩料,不夠填料剩料少加,每天喂6斤左右)。同時觀察母豬的進食情況和精神狀態,出現情況及時報告主管獸醫并且自己動手幫忙解決問題。由于產床是定位欄,喂食母豬的時候一定要把母豬趕站起來,以防母豬產后癱瘓。這點據我觀察蠻重要。在母豬產前我們做好了準備,安裝好保溫燈、墊布、毛巾、碘酊等各種藥品和器械。產前用高錳酸鉀溶液洗干凈母豬的外陰部、乳房,同時搞好產床衛生,提供干凈衛生的分娩環境。就等著小豬的出生啦。

三、分娩舍的工作流程

整個分娩舍的生產環節,大部分工作都是我親自動手參與(飼養員和黃師姐負責指導),從趕妊娠母豬上產房到仔豬的出欄,這是第一次正規的豬場,以前沒見過母豬分娩,所以當我第一次看見小豬生下來的時候,有點高興,又有點緊張。我們先把小豬身上的`粘液擦干凈。然后拔出臍帶,報小豬放到保溫箱后,過幾分鐘后,斷臍帶,上消毒水!就這樣我們接產一窩一窩的小豬。當母豬分娩第一頭仔豬后,就給母豬靜脈注射葡萄糖和抗生素以及催產素。據主管獸醫介紹這里每個季度輪換一次抗生素。

四、產后仔豬的護理

當時,我們也遇到了母豬難產需要助產的情況,其中吳場長為我們演示啦!助產的全過程。遇到這種情況后的母豬,都要馬上注射抗生素。在這實習期仔豬的拉稀是比較難解決的問題。24小時內我們就完成了稱重、斷牙、斷尾(其中斷尾由專人負責并且記錄好產子數目);第2天和第10天的時候我們就對仔豬進行補鐵。并且按照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出生后的仔豬根據產期相近、仔豬大小和母豬的有效乳頭數的多少做好拼窩,弱小的仔豬拼給乳汁足的母豬。我們做實習的時候是1月多,天氣寒冷,要求注意了仔豬的保溫工作也特別注意了,但是仔豬的拉稀還是隨天氣的變化而發生了(關于治療一般我們都是灌服為主,打針為輔,當時我們用的灌服藥是環丙沙星,打針則是青霉素)。小豬比較愛跑,當剛出生23天小豬吃完奶之后,一般愛睡在保溫箱外面(9月天氣有時候比較熱),這時就要把小豬趕回保溫箱防止感冒,就這樣直到它們學會自己跑回去為止!還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就是仔豬的固定乳頭工作,確保每頭仔豬能吃上初乳,前三天我們把仔豬關在保溫間內,定時放出(沒一小時一次),定時哺乳,人工輔助固定乳頭。當整棟仔豬都達到7日齡的時候進行了公豬的去勢。7日齡仔豬開始教料誘食,加料的時候少量勤添,保持飼料的新鮮。有時還會強行教料!一直到仔豬達到21日齡后我們就斷奶,并于斷奶后2天轉入保育舍,斷奶時4公斤以下的豬定為不合格小豬。一般都會被廠長敲死!

五、豬舍的定期清理及消毒

平時,先喂豬,后認真觀察豬群的情況,時常得注意保持豬舍環境的清潔衛生,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清除豬糞。起初我認為鏟豬糞是一項很累、很讓人煩心的工作,后來我才懂得鏟豬糞其實是很重要并且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清除豬糞可以使豬舍清潔,又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特別是仔豬拉稀)。另外,養豬場要定期對豬舍及其周邊環境進行消毒,還要按照疫苗免疫注射計劃按時對豬進行疫苗注射,遇到突發情況,一時還無法解決,及時請示廠長,廠長組織進行解決。每天要認真負責地做好每一項工作,保證豬群健康地生長。一直到我們的仔豬轉上保育舍,宣告我們的實驗圓滿成工。在最后的幾天了我去了配種舍和保育舍。因為時間比較短,這兩個地方的生產環節并沒有全部參加,其中在配種舍,動手操作了配種的過程,以及趕公豬去試情等。保育舍的話,一直跟著比我年齡還小的小朱主管,觀察保育豬的情況,發現病豬及時給藥并且要合理用藥。平時勤于觀察,培養觀察能力,同時我還記錄了常用藥有何用途,針對何種病。根據發病豬的病情,必要時進行隔離觀察,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六、在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

(一)在這次社會實踐中由于和場里員工交流和溝通不到位,人際交往的能力不夠,遇到很多麻煩,導致了在工作中出現了一些不必要的失誤,耽誤時間。

(二)產房的活比較繁瑣,沒有事先熟悉工作流程,不能適應工作的強度,在豬場的工作是辛苦和勞累的,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還有很多活沒有做到位。

(三)發現豬場管理挺混亂,摸不到頭腦,但是因為實踐經驗的缺乏,缺少社會閱歷,并不能及時發現問題的所在。

七、需要改進的方面

(一)加強自己的交際能力,學好做人處事的方法,增加社會閱歷,多虛心向員工們學習。我覺的去到每一個新的地方都要快速地融入集體中,有團隊意識、集體感,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二)勤快一點,細心一點,多動手,多思考,對所要做的事情進行全面的具體的系統的分析,加強自己的認知能力,具體問題具體分。秉著認真負責的態度去完成計劃好的事情!

(三)我的體會之一“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從對豬的飼養到豬病的防治,都需要扎實理論知識的支撐。所以要學好基礎知識,認真觀察和研究,遇到問題要多問,刨根文帝深入調查。比如我們幾乎天天去拉死豬(母豬),大部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死去。還有有時候居然一組人養的仔豬,居然少了幾十頭。有些員工在報表的時候居然作假!公司有明確的操作規范,并沒有認真完全去執行!我覺得廠里缺乏嚴格的監管制度!

在這10多天的生產實習中,感觸比較多的是理論和實際結合啦。增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另外,重要的是在和場里員工交流的過程中,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全面接觸社會。我們在實習中初步地了解豬場的經營管理理念及其技術,在學到專業知識之余,也拓展了自己的其他方面的知識。真是難忘的生產實習!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