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鑒史問廉觀后感

發布時間:2025-03-21

鑒史問廉觀后感(集合3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能光會看哦,寫3篇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紀錄片《鑒史問廉》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鑒史問廉觀后感 篇1

近日,我認真觀看了由中央電視臺、河南省紀委、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制的8集文化紀錄片《鑒史問廉》。詳實的史料,讓人警醒的故事,振聾發聵,震撼人心,使我深受教育,備受啟發。在當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勢下,央視播出《鑒史問廉》,無疑是對當前全國反腐敗斗爭形勢的有力配合,是從文化根源上對我們反腐倡廉進行的總結和認知。作為一名紀檢干部,《鑒史問廉》使我更加增強了反腐倡廉的責任擔當和憂患意識。

《鑒史問廉》善于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讓我們在娓娓道來的故事講述中,得到警示和啟迪。尤其是隨著劇情的不斷深入,在背景音樂的映托下,片子里多次出現的"清勤慎"匾額總能震撼人的'心扉,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清勤慎"三字,出自晉武帝司馬炎訓長吏之言:為官者,當清、當慎、當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意思是說,當官的如果能做到清正廉潔、勤勉政務、謹慎處事,國家哪有不長治久安的呢?宋代以后,清、勤、慎三字即成為官場普遍流行的當官箴言,多置匾額懸于衙署,以警戒為官者。在《鑒史問廉》中我們得知,包拯當政的開封府衙門外,甚至刻有"清勤慎"的墻雕銘文。

"清勤慎"雖是封建官吏的為官標準,但卻如一股政治清風,亙古千年綿延至今,與我們一些黨員干部普遍存在的"庸懶散"、"懶官懶政"、"為官不為"等渾濁之氣形成鮮明對比。"清勤慎"中的"清"指的是清正、清醒、清廉,它對應的是"庸懶散"中的"庸":昏庸、平庸、庸腐;"勤",指的是勤官勤政,有擔當,它對應的是"懶":懶官懶政,不作為;"慎",指的是謹慎、用心、善始善終,它對應的是"散":自由、散漫、得過且過。"清勤慎"與"庸懶散"宛若官風的兩極,為官者秉持任何一方,帶來的施政成效確是天壤之別。

河南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尹晉華指出,"為官不為"也是腐敗,"懶官懶政"照樣禍國殃民??v觀歷史,凡是吏治嚴明、官風清正的朝代,必然繁榮昌盛;凡是吏治混亂、官風墮落的朝代,必然衰敗不堪,甚至走向滅亡。正是因為魏徵、房玄齡等一批賢臣能吏,清廉節儉,勵精圖治,才會有空前盛世的"貞觀之治";正是擁有李沆、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等清廉功臣前赴后繼,勤政有為,才會有舉世富裕的宋家王朝。而對于一些為官不為,只顧斗玩蟋蟀的賈似道之徒,卻只能置百姓于水火,推國家于深淵,引萬世唾罵。

當前,我們三門峽正在下猛藥治理"懶官懶政"和"為官不為"。我認為,治理"慵懶散",應當倡導"清勤慎"。因為,"清勤慎"是一劑良方,倘若我們黨員干部能常思之念之并落實到行動中,定能保證政治清明有序、政府清廉有信、干部清正有為。

"清"能治"庸"。"清"是為官的品質,提醒我們黨員干部要講道德,重品行,不逾矩。首先要以"清廉"治理貪庸。把牢欲望閘門,堅守心靈"防護堤",不貪不義之財,不存非份之想,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抵制各種物欲的誘惑。其次要以"清醒"治理昏庸。要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善于明辨是非,遇大事不糊涂,遇邪惡不低頭,與不良風氣和違紀違法行為作堅決的斗爭。同時要以"清正"治理平庸。要以人民利益為重,敢于說真話,辦實事,執法客觀公正,做人辦事公道正派。最后要以"清靜"治理庸俗。要志存高遠,保持平常心,常懷敬畏,遠離是非,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

"勤"能克"懶"。"勤"是為官的責任,"實干興邦、空談誤國",它告誡我們黨員干部多想事、多干事、干實事、干成事。曾國藩稱"勤之道有五,為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和心勤。五者皆到,無不盡之職。"當下,我們黨員干部惟有勤勉工作,沉下心、沉下身、沉下力,不懈怠,不膚淺,多解群眾難題,多為民辦實事,才能談得上履職盡責。

"慎"能祛"散"。"慎"是為官的態度,警示我們黨員干部為官就應小心謹慎,面對人民的重托,要有如履薄冰、如臨身淵的感覺,不能自由散漫,隨波逐流??謶稚?,理智存。只有時刻感受到人民的監督,感受到權力的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才能用好權、掌好權和管好權。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曾諄諄告誡我們:即使獨立工作,無人監督也要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這種慎始善終,就是我們黨員干部應當恪守遵循的一種美德,一種品行,惟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維護好、發展好、實現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為官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一種負擔。如果我們所有黨員干部都能以"當清,當勤,當慎"為座右銘,那么政治生態必將引領社會風氣,"何患不治乎"也就不是一句古人的喟嘆和百姓的期望了。

鑒史問廉觀后感 篇2

清官,歷來是百姓的追求與信仰。因為百姓總是那么的善良,那么的易于滿足,只要能被官吏幫到哪怕是一點點小忙,他們都會到處傳揚官吏的好處,即使別人不認同,他們也會堅定的信任下去。所以,成為一個清官,成為一個好官很容易,幫人民群眾辦好事這就夠了。然而,要想成為一個名垂千古的清官廉吏,這就難了。因為光辦好事不行,還得把辦好事當成一種習慣,還得能解決百姓的困難,還得能公正的'處理糾紛,還得讓自己和家人不貪不占,直到生命的終點。這樣的清官是人人追捧的,因為的確很難得。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江湖好漢來投奔,王朝和馬漢在身邊。”相信二十多歲以上的人,絕大多數都對這句歌詞異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鐵面無私,為民解憂,不畏權勢,大義滅親,讓千年后的我們仍然感懷這位古人,仍然對他持有崇高的敬意。很多人都說中國古代的百姓有一種清官情結,希望他們那個朝代有能為民請命的廉官能吏來守護他們,其實現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結,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村長,一個街道辦的主任,只要是能幫助老百姓解決生活中的小麻煩,他們都會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人民心中的守護神。所以,清官還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為政的崗位上,認認真真,兢兢業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或許,每個人都有一個清官夢,只是因為后來選擇的不同,而走了不同的道路,但清官的清結肯定是有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免不了要和政府部門的人打交道,所以跟他們打交道時多少都希望他們能很負責地幫自己的忙,而不耽誤自己的時間。過去風氣很不好,總有人把人民群眾不當人,把自己當人,以至于人民和政府之間起了隔閡,有了矛盾。本來和諧的社會,被這些渣滓壞了風氣。這樣一來,人民對清官的期望就更強烈了,更希望清官出現,來造福一方。如今的中央領導,利劍一揮,先懲貪腐,順勢提拔清正之官,讓我們對自己的國家越來越充滿希望,對自己的未來也充滿了希望。大家不再害怕什么了,敢在媒體或者街頭舉報貪官污吏了,這無疑讓清廉之官能夠嶄露頭角,讓他們來維持我們國家的和諧安定,讓人民群眾能夠真正的奔小康了。所以說,生活在今天,我們是幸運的。

打擊貪腐,肅清風氣,讓清官不再是人民群眾的追求,而是變成一種新常態吧!

鑒史問廉觀后感 篇3

有思想的人讓人崇敬,而有道德的人則讓人尊敬!鑒史問廉第四集中,通過一系列廉吏面對利誘時的選擇,生動鮮明的給我們展現了道德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強大的,這種力量是可以感染、可以傳播的。這種力量,有時可以立竿見影,有時可以潤物無聲,甚至可以化干戈為玉帛。道德是社會關系的調節器,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的向導。隨著“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華十大慈孝人物”、“中國好人”等有關道德節目的出現,越來越多的道德模范不斷涌現,讓廣大人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道德楷模們平凡的名字和平凡的面容背后,卻是不平凡的堅持和不平凡的勇氣,他們的善良讓人感動,他們的勇氣讓人欽佩。他們或助人為樂,或見義勇為,或誠實守信,或敬業奉獻,或孝老愛親,他們是我們道德之路上的前行者,是時代精神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社會的發展需要道德的調節,人類的進步需要道德的支撐。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那些恪守為官之德的政治家們用自己的選擇和堅守,譜寫了中華文明的不朽篇章。在漫長的歷史中,那些面對利誘、黑暗和不公拍案而起的浩然正氣,已經成為中國人精神家園里的一座豐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作為一名黨員,作為政府機關工作人員,作為人民的公仆,更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將明德守法作為自己做人做事的首要準則,真誠的對待每個人民群眾,這樣才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溫暖,去自覺的弘揚社會主義美德,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愿我們能夠高舉“道德”這面精神大旗,在全社會大力宣傳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和高尚品德,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追求先進、崇尚先進、學習先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進一步提高,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作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要不斷加強修養,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踐行,讓道德的力量溫暖每一個人。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