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發布時間:2025-01-21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錦集8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為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1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云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準格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口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氣候界線:

(1)1月0℃等溫線(也是亞熱帶與暖溫帶及高原氣候區分界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2)800毫米等降水量線(濕潤區和半濕潤區界線):沿著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3)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半干旱區界線):從大興安嶺西坡經過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脈東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半干旱區與干旱區界線):大致通過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到岡底斯山一線。

河流界線:

(1)外流區和內流區的界線:北段大體沿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分水嶺:巴顏喀拉山脈~秦嶺。

(3)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南嶺。

(4)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5)長江流域與東南沿海諸河流域的分水嶺:武夷山。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2

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溫

B海陸位置:

例如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溫差小,濕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于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溫減濕;暖流增溫增濕)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溫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溫、降水

以溫定帶——月均溫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15度,為氣候

月均溫最低在0以下,溫帶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干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氣候分為兩種:

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干

溫帶氣候分為三種:

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溫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布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對策

溫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干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制冷設備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制新型制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筑物和文物古跡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3

1、意大利工業小區模式:

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有比較穩固的協作關系和產供銷體系。它的基本特點:

①以中小企業為主;

②以輕工業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

④生產高度專業化;

⑤企業分布于小城市甚至農村,實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產過程分散。

2、傳統工業區當前發展狀況: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污染嚴重;

(2)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衰落,急需改造。

3、德國魯爾工業區:

(1)主要區位條件: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較少,需由法國和瑞典進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廣闊的市場。

(2)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過于單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

(3)整治措施:

①調整產業結構;

②發展第三產業;

③調整工業布局;

④完善交通網絡;

⑤消除污染,美化環境。

4、新工業區基本特征:

(1)時間新:出現于二戰后;

(2)地區新:形成于無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業為主;

(4)部門新:以出口型輕工業或高科技電子工業為主。新工業區主要包括兩種類型:

①以新興工業即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區,如美國硅谷、德國慕尼黑、日本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

②以出口型輕工業為主的出口型工業區,如意大利薩索洛、普拉托。

5、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工業區(五大湖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都屬于傳統工業區,它們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豐富的煤炭、鐵礦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工業為主;

(3)以大型企業為核心。

6、美國硅谷電子工業區:

(1)主導區位:科技、環境、交通。

(2)主要優勢:

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

②氣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發達,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穩定的市場(美國國防部的軍事定貨);

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

(3)主要特點:

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

②增長速度較傳統工業快,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

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占比例高;

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4

一、東亞:

1、總括:

(1)東部沿海: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

(2)西部內陸:高原山地為主;

2、山脈:阿爾泰山(蒙古),昆侖山(中國),喜馬拉雅山(中國);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國);

二、東南亞:

1、總括:

(1)中南半島: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北高南低;

(2)馬來群島:地形崎嶇,多火山地震;

三、南亞:

1、總括:

(1)北:喜馬拉雅山南部;

(2)中:兩大沖積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亞洲的高原);

2、山脈:西高止山(印度西部),東高止山(印度東部)

四、中亞:

1、總括:以丘陵平原為主;

2、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羅斯),圖蘭平原(烏茲別克斯坦);

3、丘陵:哈薩克丘陵(哈薩克斯坦);

五、西亞和北非:

1、總括:以高原為主,平原狹小

2、山脈: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爾及利亞),大高加索山脈(西亞,為亞洲和歐洲分界線),格羅斯山(西亞,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達米亞高原,

4、平原:尼羅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總括:

(1)以高原為主,東南向西北傾斜;

(2)第二大熱帶雨林分布區;

2、山脈:東非大裂谷,乞力馬扎羅山(肯尼亞);

3、盆地:剛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歐:

1、總括:

(1)海岸線曲折多半島、島嶼、內海;

(2)以平原山地為主,南北分布,東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峽灣海峽;

2、山脈:斯堪的`納維亞山,阿爾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歐平原,波德平原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總括:地勢平坦,以平原高山為主,東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脈:烏拉爾山(亞洲、歐洲分界線);

3、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

九、北美:

1、總括:縱列分布,山脈與海平行;

(1)東部:高原山區;

(2)中部:平原區(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區;

2、山脈: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總括:

(1)北部:以高原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為主;

(3)東部以平原、高原為主(相間分布);

2、山脈:安第斯山脈,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亞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亞高原;

十一、大洋洲:

1、總括:

(1)東部:山地(大分水嶺)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亞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亞面積一半);

十二、南極:

1、總括:

(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陸冰川;

(3)淡水水庫;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5

1.河流與等高線地形圖:

①河流與等高線彎曲的關系,河流在山谷中發育,等高線彎曲處指向高值區;

②河流與地勢高低的關系是河流總是由高處流向低處;

③河流與等高線疏密的關系,等高線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豐富,等高線稀疏,流水速度慢,航運條件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與河流所在地形地勢地貌關系密切,主要包括發源地與流向;長度與流域面積;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劃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經省區、重要城市及流經地形區。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徑流總量取決于流域集水面積大小、流經氣候區降水量與蒸發量的關系;

②流量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取決于主要補給水源的水量變化,主要還是要分析流經地區的氣候特點,當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補給的河流流量較穩定,徑流變化較小;

③結冰期取決于氣溫的高低,一般氣溫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發于春秋季節,有結冰期且河流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決于過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蓋狀況,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

⑥航運價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較高,特別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緩,河道深且寬闊,無急流瀑布險灘地區通航價值大,當然水運的市場需求也有很大關系,特別是資源與經濟發展的協調程度;

⑦水能資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豐富,峽谷地區適于筑壩;

⑧人類活動,一般河流兩岸人口密集,引水、筑壩、改變地面狀況、污染、航運等都會影響河流水文和生態。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經山區,流水侵蝕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峽谷、V形谷、瀑布(一般巖層上硬下軟),坡面破碎、溝壑縱橫;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積作用顯著,一般形成山麓沖積扇;山區水土流失,東南丘陵形成“紅色沙漠化”,云貴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經平原地區,流水沉積作用顯著,形成寬谷和沖積平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為主),發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對水文的影響:

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由高處向低處流。結合地圖方向可確定河流的具體流向。

地形類型、地勢落差、坡度決定河流流速、支流發育情況。地勢陡峭的山區,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豐富的水能資源。平原地區,一般河網密布,流速平緩,水量豐富的河段有利于航運。

山脈往往是相鄰兩大流域之間的分水嶺。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根據山脊線可確定河流流域的范圍。

6.氣候對水文的影響

多雨型氣候區: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流量隨雨量的變化而變化。降水季節變化大的地區,河流有明顯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節出現汛期,有時易出現洪澇災害。

干旱型氣候區: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流量隨氣溫的變化而變化。氣溫的夏季,流量,出現汛期。

氣溫較低地區:冬季氣溫低于0℃以下,河流出現結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長的地區,河流冰期較長。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6

一、氣壓帶性質和風帶風向與氣候特點

低氣壓帶負極地低氣壓帶為氣流上升區,降水多;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為氣流下沉區,降水少;極地東風由高緯吹向低緯,性質干燥;西風由低緯吹向高緯,性質濕潤。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西部和中部地區,一般為晴朗干燥天氣,受信風帶影響的大陸東岸降水則較多;受單一氣壓帶、風帶的影響,氣候季節差異?。粴鈮簬эL帶交替控制,氣候季節差異大。

二、影響地面輻射的因素及熱力環流原理

1、影響地面輻射的主要因素

第一,緯度因素。緯度不同,年平均中午太陽高度不同,第二,下墊面因素。下墊面狀況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陽輻射比例也不同。第三,氣象因素。大氣狀況不同,影響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不同。

2、熱力環流原理

形成原因。太陽輻射在地表的差異分布。形成過程。地面間冷熱不均,導致空氣的上升或下沉,再間接導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氣壓差異變化,從而引發大氣中的水平運動。

三、水循環的主要類型、主要環節、地理意義

1、水循環是指自然界的水在4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它的能量來源是太陽能和重力能。水循環的'類型,包括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和海上內循環3種主要環節有包括蒸發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徑流,而徑流分為地表和地下徑流。

2、水循環的意義,第1個是是聯系四大圈層在他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遷移,塑造地表形態,第二是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第三更新陸地水資源。

3、人類對水循環的影響主要是對地表徑流及對小范圍的蒸發降水環節進行影響,修建水庫,跨流域調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見的形式。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7

世界各大區域沙漠分布:

一、東亞:

中國西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

二、南亞:

印度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處:印度沙漠(塔爾沙漠);

三、中亞:

1、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卡拉庫姆沙漠;

2、烏茲別克斯坦境內中部地區;

3、哈薩克斯坦西部與俄羅斯交界處和中東部一小部分;

四、西亞:

1、西亞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

2、沙特阿拉伯境內大部分地區:北部內夫得沙漠、南部魯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亞西部維多利亞大沙漠;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歸納 篇8

⑴按能源開發利用的狀況分類:

①常規能源:大規模廣泛應用,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的能源資源,如:礦物能

(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費構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術水平所限,未被廣泛應用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來源分類:

①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氣、生物能、水能、風能等。

②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地球內能):地熱能、核能。

③來自天體引力的能量(日、月對地):潮汐能。

⑶按資源性質分類: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種礦物燃料、核燃料?!鄳摴澕s使用、綜合利用

②可再生資源:生物能、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續利用?!鄳摵侠砝茫Wo和促進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轉換分類: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種分類中除沼氣外的各種能源。從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電能、煤氣、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熱水、沼氣、液化石油氣、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環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陽能、地熱能、海洋能、風能、潮汐能、氫能、沼氣等。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