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精華11篇)_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發布時間:2022-08-21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精華11篇)。
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 第1篇
讀 《先秦諸子百家》有感——以人為本
鄒坤超 恭讀《先秦諸子百家》,不望盡取古人之精髓,但求徹悟其一道便受用一生,學處事更習處世、研做事更究做人。人乃寰宇一個體,卻無人不敢為、無人不能為之事,“以人為本”終成個人成就、公司發展、社會進步、歷史變遷永恒的基石。結合自己營銷崗位工作的**幾點“以人為本”的感想。
1、以自己為本
“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孟子·盡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順境不得意、逆境不失意,保持內心的充實和堅定,樹立自己的人格魅力。工作不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自我實現的平臺。隨著市場營銷狀況的變化、市場營銷理念的更新對營銷崗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才能緊扣市場營銷的原則,掌握市場營銷的策略和戰術,克服市場營銷的問題,規避市場營銷的誤區。
立足自身,增強學習能力,激發開放思維,敏銳洞察市場,提高綜合素質,勝任本職工作。
2、以客戶為本
市場營銷是以顧客需要為出發點,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為顧客提供滿意的商品和服務而實現企業目標的過程,為消費者或顧客提供最優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不管提供的是商品還是服務這些都是客體,客戶才是主體、才是關鍵,我們需要的是如何將公司的商品或服務展示給他們,將公司的誠意和態度展現給他們,促成合作的成功。人們需要的是誠信,以客戶為導向的是以誠信為根。
3、以對手為本
隨著經濟的發展,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通常,企業看好的客戶和競爭對手也是看好的。當某一部分顧客對某一產品和服務有需求時,市場就形成了。與此相對應,欲以生產經營類似產品和服務來滿足這個市場需要的競爭者所組成的行業也就應運而生。
人往往得意自己的優點卻容易忽視自己的弱點就像總是盯著別人的弱點卻不善于發現別人的優點一樣,通過對競爭者的界定、對競爭者的分析及觀察競爭者的反應等來制定和調整營銷方案和策略,在確定業務領域時還必須對行業進行深入的分析。以對手為本,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 第2篇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讀書筆記:識人之難
商鞅年輕的時候原本在魏國給宰相公孫痤當家臣,公孫痤對商鞅極為欣賞,認為他“年雖少,有奇才”。
后來,公孫痤病重,魏惠王去看他,說:“寡人全靠先生治理國家,萬一先生有什么不測,國家大事應該交給誰去處理呢?”
公孫痤說:“在我府中任庶子之職的公孫鞅,年紀雖輕,卻是一個奇才。我死之后,公孫鞅可以替代我”
魏惠王聽了,沉默不語,他在考慮該不該聽公叔的話,畢竟公叔現在病重,也可能是病糊涂了。
公叔痤見魏惠王不說話,怕他不用商鞅,就說:“大王,您如果不想用公孫鞅,那就請您殺掉他,千萬不要讓他去其他的國家?!闭^人才若不能為我所用,我只有將你推薦給閻王爺了。
魏惠王說:“好吧”,和公叔寒暄了幾句,便離開了。
公叔痤見魏惠王離開了相府,以為魏惠王聽了自己的話,不用則殺。馬上令人招來公孫鞅,把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告訴了公孫鞅,一本正經得說:“我說阿鞅啊,你別怪我,我所以建議大王殺你,是先公后私,先君后臣,也是為國盡忠啊。唉,我看你還是快逃吧?!?/p>
公孫鞅聽了只是淡淡笑道:“大王既然不肯聽您的話重用我,又怎么會聽您的話殺我呢?我不用逃?!蹦阆耄何夯萃跞绻嘈殴屦畹脑挘嘈派眺闭娴糜薪浱炀暤刂诺脑?,一定會重要商鞅。他若不信公叔痤的話,就沒有殺商鞅的理由了。
果然,魏惠王出門以后就和下臣說:“公叔痤說胡話,病昏了,居然讓寡人把國家交給一個家臣去管理,真是太搞笑了”,結果是既沒有用商鞅也沒有殺商鞅,商鞅變成了一個無業游民。
魏惠王不是商鞅的風云,他要去另一個地方,一個可以施展他的才華和抱負的地方,只有在那里,他才能化作翱翔九天的飛龍。那個地方叫做秦國,那個地方有一個被稱作秦孝公的年輕人正等著他。
通過秦國近臣景監的安排,商鞅和秦孝公有了第一次正式的會面,商鞅論以帝道(堯舜一套),孝公沒有興趣。第二次,商鞅論以王道(周武一套),孝公依舊沒有興趣,打起了瞌睡。第三次,商鞅論以霸道(管仲一套),孝公大為贊賞,于是商鞅陳述了自己富國強兵的計劃,然后就得到重用。秦孝公說:“帝道和王道的實現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我等不了?!?/p>
魏惠王后來知道商鞅這些事,可惜已經晚了。據說連腸子都悔青了。
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 第3篇
世界讀書日之“百家講壇”活動工作總結
為迎接第十七個世界讀書日,倡導大家多讀書、讀好書,更好地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秋水讀書社舉辦了世界讀書日之“百家講壇”活動。活動于4月15日下午兩點半在蛟橋圖書館四樓學術報告廳舉行,此次比賽我們請到了校學工部王金海部長、校圖書館黨總支伍先斌書記、校圖書館胡新副館長、社管委蛟橋校區主席肖翔、秋水讀書社麥廬分社李曉朧社長以及青春文學社社長劉合梁做嘉賓評委。此次比賽現場氣氛活躍,參賽選手所講解的內容涵蓋面廣, 有對古代詩詞的欣賞,有對古代任務的講解,有對現代社會熱點的解析,有對書籍的評論,有人激情澎湃,有人淡定從容,有人處變不驚,有人抑揚頓挫,大家將自己獨特的思想見解解說得淋漓盡致,增長了現場的觀眾的見識,拓展了大家的視野。
此次比賽共設置七個獎項,其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最佳人氣獎1名,其中根據嘉賓評委的評分評比出
1、 二等獎、三等獎,根據評委投票選出最佳人氣獎。此次比賽共有18人參加,最后一等獎的獲得者為金融學院陳思祺,二等獎的獲得者為會計學院張玉謙、會計學院伍欣,三等獎的獲得者為會計學院吳斯卉,現經管吉**,會計學院鄭茹月,最佳人氣獎為會計學院鄭茹月。
在比賽結束后,王金海部長與吳先斌書記分別對此次比賽進行了重要點評,其中,王金海部長對此次比賽提出了很大的好評。他在講話中提出了幾點重要建議:用感情感動人,用理性說服人,用武力逼人。
同時,他對我們大學在校生也提出了幾點重要建議,首先,大學就是一個高揚民主旗幟的地方,在這里,倡導自由,在這里,有著濃厚學風,大家應該珍惜這段時光,在這里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其次,大學是自決的開始。在這里,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未來的道路,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并一直為直奮斗。最后,大學是我們思想成長的舞臺。在這里,我們要學會提煉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
王書記一席話讓我們受益匪淺。同時,伍書記對圖書館舉辦“世界讀書日”系列活動的意義做了很大的肯定,在四月這個讀書月里,倡導大家多讀書,讀好書,不只是在這段時間讀書,更要擴展到全年讀書。另外,伍書記指出了在演講比賽中需要注意的細節,著裝、手勢、形態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更位選手自己的比賽增添光彩。
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 第4篇
百家宴活動是一場集結了百家之力的盛宴,為了慶祝社區的多樣性和團結,舉辦了這次盛大的活動。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詳細描述這次活動的籌備、過程和總結,讓讀者們感受到社區的熱情和凝聚力。
在活動籌備階段,組織了一支特別的籌備團隊。這支團隊由社區的不同成員組成,他們有教師、商人、家庭主婦和學生等。通過定期的會議和協作,確定了活動的主題和目標。決定以百家之力,共同傳遞團結、和諧和友好的信息。
活動當天,選擇了一個開放的戶外場地作為舉辦地點,并為每個家庭設置了一個展示攤位。透過社區宣傳冊和社交媒體等渠道廣泛宣傳活動,吸引了更多的家庭參與。每個家庭都可以選擇一個特色菜或傳統美食來展示自己的文化背景。這樣一來,參與的家庭以百家之力共同創作了一場美味的自助餐。
在活動當天,熱情四溢的氛圍充斥著整個場地。各家的展示攤位上擺滿了各色美食,散發著誘人的香氣。大家互相贊嘆彼此的廚藝,并紛紛品嘗著來自不同國度的美食。華人家庭的糖醋排骨、西班牙家庭的海鮮飯和墨西哥家庭的烤玉米餅,都成為了當天的美食焦點。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不忘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文化和傳統。
除了美食展示之外,還安排了一系列的表演節目。各個家庭紛紛展示了自己的才藝,有的表演了傳統的舞蹈,有的演奏了樂器,還有的唱起了動聽的歌曲。整個場地充滿了音樂和歡笑聲,每個人都沉浸在文化的交流和表演的欣賞之中。
這次百家宴活動不僅僅是一場美食盛宴和文化交流的機會,也是一次家庭和社區凝聚力的展示。通過這次活動,意識到了社區內多樣性的重要性,并且更加了解了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之處?;顒咏Y束時,看到參與的家庭和社區成員之間建立起了更緊密的聯系和友誼。
百家宴活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活動。通過美食展示、文化交流和表演節目,彼此交織了友誼和理解的紐帶。這次活動使社區更加團結,也讓更加驕傲和珍惜多樣的社區。期待著未來能夠舉辦更多這樣的活動,以加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多樣性。
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 第5篇
一、首先,說教材:
從教材的空間角度講,本課位于必修三第一單元的第二課,上承春秋時期的孔子和老子,即百家爭鳴的萌芽時期,下啟漢代的思想大一統,即百家爭鳴結束,儒家思想確立其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統治地位這一時期。是中華民族思想發展的黃金時期。本課教材在第一單元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從高考的時間角度講,本課在高考中占有較為重要位置。自2007年新課改高考以來,全國共考過20道選擇題,3道簡答題。山東4道選擇題,0道簡答題。具體題目是1.(2012·山東文綜卷·9)有學者評論戰國時期某學派說:“他們都是些注重實踐的政治家?他們認為貴族的存在已不合時宜?他們把商人和學者看作是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人?!边@一學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解析】法家作為新興地主階級代表,反對貴族壟斷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世襲特權,適應兼并戰爭的需要,特別重視農業,倡導重農抑商,以增強國力。因此法家認為“貴族的存在已不合時宜”“商人是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人”。
綜上,高考題萬變不離其宗,掌握基礎知識才是硬道理。
二、結合教材分析,說一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知道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了解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以及影響。通過比較各家各派主張的異同,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比較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教材、合作探究問題,參與討論等活動,能夠掌握基礎知識,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輝煌燦爛以及思想文化在爭鳴和碰撞中不斷發展的規律。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有志于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主張。
2、教學難點:認識社會轉型中各派思想的立場,并分析百家爭鳴的影響。
四、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的分析和學情了解,因而本人確定了以下教學方法:
教法:問題式教學、史料分析法
學法:表格法、角色體驗法、合作探究法、比較法
五、教學過程:
1、導入: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多災多難的一個時代,同時又是中國文化最為有幸的時代。百家爭鳴,各種流派紛紛登場,給我們帶來了光彩眩目的文化第一次大繁榮。諸子百家智慧爭相輝映,繪成一幅讓人神往的優美畫卷,此后兩千年,中國人的思維始終超越不了這些先哲的境界,是什么原因鑄就這種輝煌?
2、講授新課
環節一:說文解字,解讀標題——諸子百家的歷史淵源
以問題的方式刺激學生關注百家爭鳴的含義,結合政治、經濟史內容,分析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背景?!鞍偌摇笔侵赣幸话偌覇?“爭鳴”在當時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爭論的主題是什么?社會環境允許爭鳴嗎?這種方式對我們有何啟示?(自由的認識與爭鳴才能創造出光輝、深邃的精神產品。文人、士的黃金時期是春秋戰國時期,其中一個必要條件是政治多元與文化的多元化。)
設計意圖:明確學習主題概念,有利于學生對該主題的整體把握。引導學生生成學習方法:一定時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時期社會經濟、政治發展的反映。個人情感與命運裹挾在歷史潮流中,關注人的思想,就是認識時代特征,了解歷史發展趨勢。
環節二:感悟先哲思想
步驟1、探究儒家思想的形成
閱讀史料,總結孟子思想:
材料一:
苛政猛于虎
材料二: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仁政
材料三: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民貴君輕
材料四:孟子曰:“人無有不善?!?--人性本善。
點撥:孔子的仁愛過于寬泛,孟子在繼承孔子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仁政”思想,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具有進步意義,影響深遠。孟子運用“仁”的觀念來調節階級關系,這是孟子對孔子思想的重要發展。閱讀史料,總結荀子思想。
荀子曰:“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仁義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君舟民水
荀子曰:“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性惡
荀子曰:“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法治(法家)
荀子曰:“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利用規律(道家)
點撥:荀子在繼承孔孟思想的同時還吸收道家和法家觀點,從而克服了孔孟儒學思想的缺陷(忽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和法律作用的傾向),成為早期儒學的集大成者。從孔子、孟子到荀子思想發展的脈絡體現了思想文化發展的規律性,即多元發生、多元組合、互相交融、共同發展。百家爭鳴促進了儒家思想的發展。具體來說,儒家思想在爭鳴中不斷吸收各派精華而推動了自身的發展。
步驟2、從宇宙觀、政治觀、心性觀、歷史觀四個方面比較儒、墨、道、法各家的觀點。
設計意圖:分析儒家思想的發展和百家爭鳴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輝煌燦爛以及思想文化在爭鳴和碰撞中不斷發展的規律。
魯迅說:“在中國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雖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對立的東西,其實卻是兄弟。”
步驟3.角色體驗:假如你是戰國時期的君主,你會采用哪種政治主張治國?說明理由。假如你是生活在戰國時期的平民百姓,你會更傾向與哪種思想?闡明你的理由?
升華:古代的思想家總是希望通過他們的想象,來構建一個理想的國家。在西方,柏拉圖專門有本著作,就叫《理想國》。在中國,有老子的“小國寡民”思想,有孔子的“大同”思想。從這些里面可以看出來,古代的思想家偉大的志向和抱負,同時也能夠感覺到他們偉大的救世的熱忱,拯救世道,關心民生的這樣一種熱情。有偉大的志向,同時也有崇高的道德,盡管他們的很多思想,可能在今天看來很落伍,但是他們的道德,他們的智慧,對我們都是有永恒的啟發的。
步驟4、案例分析
請問:如果你分別是信奉儒、墨、道、法的老師,如何遏制學生晚自習上課說話的現象?
儒家:這是品德問題,主張思想教育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
墨家:這是師生關系不和問題,主張兼愛,即愛學生如己。
道家:這是無意識的,主張順應自然,那就由他去講,講到他不想講為止
法家:這是違紀行為,主張嚴格懲罰,要連坐!一人講話,周邊同學都要一起受罰!
過渡:上面我們一同領略了先哲們關于做人、處世和治國的智慧。那么到底百家爭鳴思想在中國歷起了怎樣深遠的影響呢?學生生成認識。
環節三、古為今用
以探究學習的方式將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內容和身邊的常見事例結合起來,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對現實生活的影響。
1.諸子百家的思想直到今天仍影響著我們的方方面,請大家各抒已見,談一談現實生活中哪些思想與先哲們思想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
思想;道家的辯證法;墨家的科學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兵家的軍事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閃爍光芒。便是那“詭辯”的名家,也開創了中國哲學的邏輯學領域。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國” ,學而優則仕,官本位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國”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質教育、職業教育等
墨家的兼愛、非攻——平等博愛、熱愛和平、反對戰爭
道家“無為而治”——“韜光養晦”
2.留意一下我們當代生活中還有哪些仍在受先秦思想的影響?(為人處事、勵志名言、文化傳統、傳統節日等)。由此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意義。民俗是群體傳習文化的重要方式。以喪葬禮為例,古代中國社會由于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一直把處理死者看作是重大而莊嚴的事情,并視其為調整家族和
1社會秩序的重要方式。傳統喪禮大致包括停尸、招魂、吊喪、殯儀、送禮幾項程序; 按與死者血緣關系
的親疏,對服喪功期也有嚴格規定。現今的喪葬儀式雖已簡化,但從中仍然能夠窺探到傳統倫常觀念的影響。又如除夕祭祖、中秋節合家團聚的節慶習俗,反映了親親的倫理觀念在當代中國的傳承。
3.諸子百家的許多思想給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啟示我們可以、也應該鑒借儒家的剛健有為精神,來激勵自己發憤圖強;鑒借儒家的公忠為國精神,來培育自己的愛國情懷;鑒借儒家的"以義制利"精神,來啟示自己正確對待物質利益,鑒借儒家的仁愛精神,來培育自己熱愛人民的高尚情操;鑒借儒家的氣節觀念,來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強的獨立人格;也鑒借墨家的"兼愛"、"尚賢"、"節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法家的"廢私立公",等等思想。
課堂小結:在歷史長河中,諸子思想隨著歲月的流轉和時代的變遷,不斷地做著加法和減法,這也是歷代君王、大臣和學者為了“現實”進行選擇的過程。由此逐漸形成了陽儒陰法、儒道互補、法道互補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格局。它承載了持續兩千多年的專制帝國和農業文明。
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國脈傳承的精神紐帶,是中華民族面臨各種嚴峻挑戰而屹立不倒、歷經劫難而百折不撓的力量源泉。
六、說教學效果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充分的探究活動使學生了解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理解百家爭鳴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能很圓滿的達到目標,突破重難點。但由于學生層次的不同,基礎知識的差異,在教學中可能遇到以下問題:
1, 學生討論時參與問題的完整度。
2, 對教材細小知識點的把握。
本節文言文較多,對教材所引文言材料的理解程度。
諸子百家的思想總結 · 第6篇
【讀??音】:zhū zǐ bǎi jiā
【釋??義】:原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后用來對先秦至漢初各種流派的總稱。
【出??自】:《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