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事件應急預案|汛期事件應急預案(優選12篇)
發布時間:2021-09-13汛期事件應急預案(優選12篇)。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1、發生洪澇災害時,值班老師迅速通知學校防洪領導小組成員,防洪領導小組成員、防洪搶險隊成員及住校區工作人員必須迅速到位,參加指揮和救援工作。
2、老師和保衛人員有組織,有秩序地將樓層較低學生疏散到較高的樓層及較高的地段。生活老師逐個檢查每個寢室,不漏掉一個學生。
3、各負責人、各宿舍管理人員共同管理好學生,嚴禁學生到處亂跑、亂竄,確保學生安全。
4、防洪領導小組及防洪搶險隊成員在投入防洪搶險中,在保證師生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財產將貴重物質設備轉移到安全地帶。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學校汛期應急預案
近年來,隨著氣候變化的不斷加劇,各地區在汛期頻繁遭遇洪水等自然災害。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的汛期應急預案變得尤為重要,它能夠有效地保障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為了提升學校汛期應急預案的水平,下面將從預案制定、人員培訓、設備準備和實施效果等角度進行分析和探討。
首先,在學校汛期應急預案的制定過程中,按照本地區的氣象特點和災害風險,制定一套完備的應急預案非常關鍵。預案中應包含詳盡的預警機制,例如在氣象局發布預警信息后,學校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及時通知師生和家長,做好轉移準備。此外,預案還應明確責任分工,包括教職工、保安、消防人員和醫護人員等各方的職責,以確保應急工作的有序進行。
其次,為了應對突發的汛情,學校應進行定期的人員培訓和演練,以提升員工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內容可以包括汛情的判斷與應對、疏散的組織與執行、急救技巧以及災后心理疏導等內容,以確保員工在緊急情況下能夠熟練且迅速地行動起來,有效地保障師生生命安全。
同時,學校還應做好應急設備的準備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通信設備、救生器材、滅火器材等。這些設備應常年保持功能完好,并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在汛期來臨之前,應向相關人員進行設備使用的培訓和演練,以確保在危機時刻能夠快速有效地使用這些設備。
最后,實施汛期應急預案后,學校需要及時總結和評估應急工作的執行效果。通過總結,可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和加強。另外,也需要通過練習和演練,不斷完善以應對不同情況下的應急處置工作。同時,學校還應與當地政府和社區建立緊密的聯系,共享信息資源,加強協調和合作,形成合力應對汛期災害。
在實際工作中,學校汛期應急預案需要領導班子的高度重視和參與,各個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以及全校師生家長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了人人參與、科學有效的應急預案體系,學校才能做到在汛期災害中最大限度地保護師生的安全。
綜上所述,學校汛期應急預案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制定完善的預案、進行人員培訓和演練、做好設備準備以及及時總結和評估,都是保證應急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在應急處置中,學校需要緊密與政府和社區合作,形成聯防聯控的應急體系。只有嚴格按照預案執行,并不斷進行改進和完善,才能充分發揮學校汛期應急預案的作用,確保師生的安全。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1、上級防洪抗汛預報后,領導小組立即進入臨戰狀態,依法發布有關消息和警報,全面組織各項防洪抗汛工作。
2、組織有關人員對所屬建筑進行全面檢查,封堵、關閉危險場所,停止各項室內大型活動。
3、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的管理,加強對食堂、門衛室、電腦室等重要場所的防護,保證防洪減災順利進行。
4、加強對廣大師生宣傳教育,做好師生、學生家長思想穩定工作。
5、加強各類值班值勤,保持通信暢通,及時掌握各種情況,全力維護正常教學、工作秩序。
6、按預案落實各項物資準備。
7、及時將學??购榫葹膱蟾娼逃洲k公室。
〈一〉教學區防洪工作措施:
1、發生洪澇災害時值班人員迅速通知防洪領導小
組,防洪領導小組及防洪搶險隊成員迅速到位,各施其責,有組織,有秩序地將教學樓各樓層學生疏散到較高的樓層及較高的地段。
2、防洪領導小組及防洪搶險隊成員在投入防洪搶險中,
在保證師生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限度地保護學校財產將貴重物質設備轉移到安全地帶。
3、各負責人、各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管理好學生,嚴禁學生到處亂跑、亂竄,確保學生安全。
4、校醫及時到位并通知衛生防疫部門到校做好救護和防疫工作。
5、組織分工
組長:
副組長:
(1)教學樓負責人員:
(2)電教樓:
(3)辦公樓
(4)運動場負責人員:
(5)食堂、宿舍樓:
(6)各班級負責人員
第一責任人:班主任第二責任人:任課教師
〈二〉宿舍區防洪工作措施:
1、發生洪澇災害時,值班老師迅速通知學校防洪領導小組成員,防洪領導小組成員、防洪搶險隊成員及住校區工作人員必須迅速到位,參加指揮和救援工作。
2、負責宿舍管理的老師和保衛人員有組織,有秩序地將樓層較低學生疏散到較高的樓層及較高的地段。生活老師逐個檢查每個寢室,不漏掉一個學生。
3、各負責人、各宿舍管理人員共同管理好學生,嚴禁學生到處亂跑、亂竄,確保學生安全。
4、若學生就餐時發生洪澇災害食堂工作人員協助做好防洪搶險工作。
5、防洪領導小組及防洪搶險隊成員在投入防洪搶險中,在保證師生安全的前提下,盡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財產將貴重物質設備轉移到安全地帶。
6、校醫及時到位并通知衛生防疫部門到校做好救護和防疫工作。
7、抗洪救災過程中加強治安工作,保證師生生命財產安全和學校財產安全,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天氣事件增多,許多地區面臨著水災的威脅,這給各行各業的工作帶來了挑戰。作為物流行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倉庫在汛期更是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為了應對汛期可能帶來的災害和緊急情況,每個倉庫都應制定一份完善的應急預案,以保護倉庫的安全和順利運營。本文將針對倉庫在汛期應對緊急情況的預案進行詳細闡述。
第一部分:災前準備
在汛期來臨之前,倉庫應該進行全面的災前準備工作。首先,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檢查,確保倉庫內的各種設備運行正常,如消防設施、應急照明、報警系統等。同時,還需要進行場地的清理和整理,及時清除廢棄物和堆放在安全通道上的貨物。這樣可以為應對緊急情況提供更加寬敞和安全的場地。
其次,倉庫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明確各類緊急情況的預警標準和處置流程,并進行全員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應急疏散逃生等。倉庫還應制定詳細的職責分工,明確每個人在緊急情況下的職責和權責。
第二部分:災中應對
當汛期來臨,倉庫確實面臨緊急情況時,應按照應急預案迅速應對。首先,要做好緊急通知與報警工作。相關負責人應立即與倉庫內部各部門聯系,將緊急情況的詳細信息通知到位,確保所有人員都能接收到相應信息。同時也應與相關外部機構和單位聯系,如消防隊、醫院等,以確保在緊急情況發生時能夠及時獲得支持和幫助。
然后,應開始進行緊急疏散和救援工作。根據緊急情況的不同,倉庫應有針對性地制定疏散和救援方案,并確保所有人員都能迅速、有序地撤離到安全場所。同時,應做好物資儲備和救援準備工作,比如應急藥品、食品、水等物資應提前準備好,并妥善保存。特別注意一些易腐、易爆、易溶等特殊貨物的保護和防護要求。
第三部分:災后整理
當緊急情況得到有效應對后,倉庫應及時進行災后整理和管理。首先,要對倉庫內的設備和設施進行檢查和維修,確保一切能夠正常運行。尤其是應對水災時,要及時排水,清除掉淹水的場地,防止繼續受損。
其次,要進行損失評估和統計。倉庫應制定一套完善的損失評估和統計制度,對受損的設備、貨物、建筑等進行記錄和評估。這樣能夠及時掌握損失情況,并與保險公司或相關機構進行溝通和賠付。
最后,要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每次災害發生后,倉庫應對應急預案進行評估和反思,找出不足之處,并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和完善。同時,還要加強培訓和演練,提高員工的應急意識和應對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總結起來,倉庫汛期應急預案是保障倉庫安全和順利運營的重要工具。通過災前準備、災中應對和災后整理,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緊急情況帶來的損失和風險,確保倉庫能夠在汛期正常運作。因此,每個倉庫都應該高度重視制定和落實一套完善的應急預案,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一)加強防汛值班,保證通訊暢通、信息反饋及時。在汛期要嚴格落實值班制度,提前制訂領導值班和GPS監控計劃,領導堅持帶班、監控人員必須按規定落實24小時不間斷GPS監控工作,不得脫崗;建立嚴謹、規范的汛期值班記錄制度,領導領導要認真填寫好值班日志,GPS監控人員同時要做好特殊及惡劣天氣信息提示臺帳,按照要求向主管領導匯報,并根據領導進行處置。
(二)建立汛情報告制度。遇標準以內洪水出現的泡車、進水、運輸中斷等一般險情,單位接報后30分鐘內要報告市交通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遇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以及遇超標洪水出現的重大險情,單位接報后要立即報告市政府和主管部門。
(三)建立汛情和氣象預報制度。安全技術科、客運站、生產經營科要及時通過氣象臺或網絡等不同方式獲取天氣狀況,并及時通過張貼通知通報、群發GPS平臺信息和手機短信、實行安全告誡等方式通知到每一位駕駛員,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
(四)防汛指揮部辦公室接到市級應急物資運輸任務指令后,立即啟動應急運輸預案,下達應急物資運輸任務調度命令,并督促各客運車輛駕駛員執行,確保市級防汛物資應急運輸保障有力。
(五)汛期期間領導小組各組長成員要保證24小時通信暢通,遇到緊急情況時,保證及時到達現場進行組織指揮工作。
(六)各科室要及時向防汛指揮辦公室報送防汛信息,保證渠道暢通。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在現代農村治理中,面對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發生,鄉村應急預案已經成為日益重要的一項工作。在汛期,農村地區隨時可能遇到暴雨、洪水等災害,因此,鄉村汛期應急預案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鄉村應急預案的編制及實施。一、編制鄉村汛期應急預案
鄉村汛期應急預案的編制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準備階段、制定階段、審批階段和發布執行階段。準備階段是為編制應急預案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包括人員組織、物資準備等;制定階段是將準備工作轉化為實際預案文件,包括收集分析情報、確定責任分工、制定應急措施等;審批階段是由相關部門對預案進行審查,包括整改、修改和完善,確保預案合法、符合要求;發布執行階段是將預案向社會公開,以便相關部門和人員能夠掌握應急知識并準確執行預案。
二、實施鄉村汛期應急預案
實施鄉村汛期應急預案的關鍵在于遵循預案,采取科學有效的應急措施。在面對災害時,應立即啟動相關預案,根據預案分工,在全員參與下迅速組織落實,按照預案流程,對發生的災情及時評估和處理。救援人員和設備在事前合理分配、保持處于備用狀態,以便在第一時間協助災區居民進行救援工作。
三、應急預案優化
應急預案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完善。國家對于應急預案的要求是要不斷優化完善,提高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應急預案的優化改進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反思總結,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有針對性地消除缺陷和不足,增強應急預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四、建立健全的應急網絡
目前,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農村經濟的發展,自然災害的風險和代價也在增加。因此,建立健全的應急網絡顯得尤為重要。鄉村面對自然災害的風險較大,應建立完備的應急小組,在預案的指導下充分協調、配合,能夠快速響應,搶救有用信息、物資資源及人員。同時,要注重宣傳和教育,提高群眾的防御意識和能力,積極開展科學防災、減災、救災知識普及,為災害的發生和減輕災難的損失,立下功勞。
總之,鄉村汛期應急預案的編制及實施是保障農村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應注重應急預案的優化完善和應急網絡的建設,努力提高應急能力和水平,確保農村社區安全、穩定和持續發展。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食品汛期應急預案,是指在自然災害或其他事故造成的飲用水、食品供應短缺甚至中斷時,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穩定的應急預案。在食品汛期,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包括水土流失、洪水、水源污染以及災后重建等問題,這些問題會影響到食品的生產和供應,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威脅人民生命的安全。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食品汛期應急預案,以應對汛期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下面將從三個方面為大家詳細介紹食品汛期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執行。
一、制定應急預案
制定食品汛期應急預案,需要依據當地的氣象和氣候特點、歷史自然災害情況以及各類食品的生產情況等因素,制定一份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應急預案。應急預案需詳細規定災害預警、食品援助、應急物資儲備、食品安全監測、救援工作等各個方面的措施,以及相關財政和行政機構的職責和分工。同時,應急預案需要在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措施,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二、執行應急預案
在食品汛期,為了及時有效地應對食品安全問題,需要實行及時響應的應急處理措施。按照食品汛期應急預案,有關部門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并立即采取相應措施。如開展市場食品抽檢,嚴格查處不合格食品,加強食品安全監測,保障民眾飲食安全。同時,組織調度物資、食品、藥品等應急物資,加強應急救災工作,為受災群眾提供必要生活保障。
三、總結經驗
每次自然災害會對應急預案形成一次檢驗,需要對應急預案進行總結和評估,發現不足之處,及時提出改進意見。經驗的總結和評估是完善應急預案的關鍵所在,不斷完善應急預案,提高各項工作的執行水平。
總之,食品汛期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執行是防范災害、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措施,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應高度重視,認真制定和投入執行。這是對人民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負責的體現,也是一項長期有益的工作。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做好我鄉突發公共事件中水旱災害防范和處置,以保障防洪安全和全鄉供水安全、糧食生產安全為首要目標,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應急處置機制,做到職責明確,規范有序,反應及時,保證抗洪搶險、抗旱救災工作高效有序進行,最大限度減少水旱災害帶來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我鄉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特制定本預案。
1.2編制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水庫大壩安全管理條例》、《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云南省防汛抗旱條例》、《取水許可制度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保山市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要求,結合瓦馬鄉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1.3工作原則
1.3.1水旱災害處置遵循“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汛工作方針,變單一抗旱為全面抗旱,防汛抗旱并舉,突出重點,兼顧一般,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
1.3.2防汛抗旱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以屬地為主,實行公眾參與,軍民結合,專群結合,平戰結合的原則。
1.4適用范圍
1.4.1本預案適用于瓦馬鄉范圍內突發性公共事件的自然災害中水旱災害的預防和應急處置。
1.4.2水旱災害包括:洪澇災害、干旱災害、山洪災害,以及供水危機和由洪水、地震、恐怖活動等引發的水庫垮壩、堤防決口、水閘倒塌等災害或重大險情。
1.5組織實施
瓦馬鄉防汛抗旱指揮部依據本預案組織指揮協調全鄉水旱災害的應急處置工作。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防汛抗旱指揮部
2.1.1瓦馬鄉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以下簡稱鄉防指),負責組織領導全鄉的防汛抗旱工作。鄉防指下設辦公室在瓦馬水利工作站,辦公室負責處理日常工作。
鄉防指由鄉長任指揮長,分管水利的副鄉長任常務副指揮長,鄉武裝部部長任副指揮長,指揮部成員由瓦馬鄉水利工作站、農業服務中心、派出所、財政所、自然資源所、林業服務中心、民政辦、綜治辦、衛生院、安監站、電信所、移動機站、瓦馬供電所等單位負責人組成。
2.1.2鄉防指職責:貫徹執行國家和省市區防汛抗旱的法規政策,及時掌握全鄉水情、旱情、災情,并組織實施抗洪搶險及抗旱減災措施,組織制定鄉內江河流域防御洪水方案。負責組織全鄉的防汛抗旱工作,對全鄉水利、水電設施的水量實施統一調控和調度,對全鄉重要江河、水庫實施統一調控和調度,組織對江河、水利工程的防洪安全管理。
2.1.3鄉防指成員單位職責:
1.瓦馬鄉水利工作站:正確把握全鄉防汛抗旱宣傳工作,及時向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災情信息。
2.瓦馬派出所、鄉綜治辦: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依法打擊造謠惑眾和盜竊、哄搶防汛抗旱物資以及破壞防汛抗旱設施的違法犯罪活動;協助有關部門妥善處置因防汛抗旱引發的群眾性治安事件;協助組織群眾從危險地區安全撤離和轉移。
3.瓦馬鄉民政辦:組織、協調洪旱災后救助工作,組織核查災情,統一發布災情及救災工作情況,及時向鄉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災情信息,管理、分配救災款物并監督檢查使用,組織、指導和開展救災捐贈等工作。
4.瓦馬鄉財政所:組織實施全鄉防汛抗旱等經費預算,根據有關部門和村委會提出的申請,會同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在年度預算內審核下撥經費,并監督使用。
5.瓦馬自然資源所:組織監測、預防地質災害,指導并監督全鄉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與運行,組織對山體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勘察、監測、防治等工作,組織、指導集鎮的防洪排澇工作。
6.瓦馬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鄉防汛抗旱的日常工作,組織、指導全鄉防洪排澇和抗旱工程的建設和安全監督管理,督促各鄉鎮完成水毀水利工程的修復。負責江河洪水和旱情的監測預報,負責全鄉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工程建設,指導農業防汛抗旱和災后農業救災、生產恢復及農業系統的防洪安全。負責災后恢復農業生產和抗旱所需種子、化肥、柴油、農藥等物資組織供應與技術指導。
7.瓦馬鄉安監站:負責監督、指導有關部門做好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特別要加強對水電站、礦山、尾礦壩及其它重要工程設施安全度汛工作的督察檢查。組織好公路、水運交通設施的防洪安全工作,做好公路(橋梁)在建工程安全度汛防汛工作,負責清除公路、水運礙洪建筑設施,配合水利部門做好通航河道的堤岸保護,協調運力運送防汛抗旱和防疫的人員、物資及設備。
8.瓦馬林業服務中心:協調防汛木材的供應,組織做好林區防汛管理工作。
9.瓦馬衛生院、汶上衛生院:負責水旱災區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護工作。災害發生后,及時向鄉防汛抗旱指揮部提供水旱災區疫情和防治信息,組織衛生部門和醫療衛生人員趕赴災區,開展防病治病,預防和控制疫情的發生和流行。
10.瓦馬電信所、移動機站:指導全鄉電信運營企業進行防汛抗旱搶險救災通訊的平時建設工作;組織協調各電信運營企業積極保障防洪抗旱搶險救災通訊暢通,完成上級交予應急搶險任務,做好汛期防汛抗旱的通信保障工作;根據汛情需要,按照《云南省戰備應急通信保障預案》指揮調度通信設施。
11.瓦馬供電所:負責所轄供電設施的安全度汛,協調統調水電廠執行防汛抗旱指揮部門下達的防汛調度命令,積極配合地方政府防汛搶險,保障防汛搶險、排澇,抗旱、救災及災后恢復的電力供應。
12.瓦馬鄉武裝部:遵照上級的指示和命令,負責抗洪搶險、營救群眾、轉移物資、抗旱救災等任務,協助地方公安部門維護搶險救災秩序和災區社會治安,幫助指導地方防汛機動搶險隊伍建設,若遇重大災情,武裝部負責協調所轄民兵參加當地防汛抗旱、搶險救災。
13.瓦馬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組織全鄉防汛抗旱工作,承辦鄉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工作,按照區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指示,對全鄉水利、水電設施的水量實施統一調控和調度,對全鄉重要江河實施統一監控和調度;組織對江河和水利工程的防洪安全管理;參與其它自然災害的抗災救災工作。
2.2組織體系
各村委會應設立防汛抗旱領導小組,在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鄉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組織和指揮本轄區的防汛抗旱工作。村級防汛抗旱領導小組由兩委班子成員組成。
3預防和預警機制
3.1預防預警信息
3.1.1氣象水文信息
氣象、水文信息包括長期、短期、短歷時天氣預報,雨情、水情及水情預報信息。鄉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應及時掌握氣象部門及水文部門發布的氣象水文信息,為災害預警提供依據。
3.1.2工情信息
1.工情信息包括:出險部位、險情類別、發展趨勢、可能的危害、搶護方案,以及進一步采取的措施。
2.水庫工程信息
在水庫水位超過汛限水位時,水庫管理單位須對大壩、溢洪道、輸水隧洞等關鍵部位加密監測,并按照有管轄權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批準的洪水調度方案進行調度。當水庫出現險情可能導致次生洪水災害時,水庫管理單位須立即采取措施處置險情,并及時向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準確報告工情信息。
3.堤防工程信息
當江河出現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時,堤防管理單位須加強工程監測,及時排除安全隱患。當堤防和涵閘、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現險情而可能決口時,堤防管理單位須迅速組織搶險,并及時向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準確報告工情信息。
3.1.3洪澇災情信息
洪澇災情信息主要包括:災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范圍、受災人口和財產、農林牧漁、交通運輸、郵電通信、水利水電設施等方面的損失。
3.1.4旱情信息
旱情信息主要包括:干旱發生的時間、受旱范圍、影響人口,以及對農林牧漁、農村人畜飲水、城市供水、鄉鎮企業、生態環境等方面造成的影響。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掌握水雨情變化、當地蓄水情況、農田土壤墑情和城鄉供水情況,加強旱情監測。
3.1.5各村委會防汛指揮機構應與本預案對應的相應級別和時限要求,及時向鄉防汛辦報告相關信息。
3.2預防預警機制
3.2.1預防預警準備
1.思想準備。加強宣傳,增強全民預防水旱災害和自我保護的意識,做好防大汛、抗大旱的思想準備。
2.組織準備。建立健全全鄉防汛抗旱組織指揮機構,落實防汛抗旱責任人、防汛抗旱隊伍和山洪易發重點區域的監測網絡,加強防汛專業機動搶險隊和抗旱服務組織的建設。
3.工程準備。按時完成水毀水利工程修復和水源工程建設任務,對存在病險的水庫、堤防、涵閘、泵站等各類水利工程設施進行應急除險加固。
4.預案準備。修訂完善各類防洪預案、洪水預報方案、防洪工程調度規程、堤防決口和水庫垮壩應急方案、防御山洪災害預案、抗旱預案、全鄉應急供水方案。
5.物料準備。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儲備必需的防汛物料,合理配置種類。
6.通信準備。保證預警反饋系統完好,充分利用公網,確保雨情、水情、工情、災情信息和指揮調度指令的及時傳遞。
7.防汛抗旱檢查。以查組織、查工程、查預案、查物資、查通訊為主要內容分級檢查,發現薄弱環節,要明確責任、限時整改。
3.2.2洪水預警
根據江河水文預報、水庫適時工情及洪水調度,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按照分級負責原則,根據預案確定的洪水預警區域、級別和洪水信息發布范圍,向社會發布。
3.2.3山洪災害預警
山洪災害易發區應建立專業監測與群測群防相結合的監測體系,落實觀測措施,汛期落實值班巡邏制度。每村(組)和相關單位都要落實信號發送員,一旦發現危險征兆,立即向周邊群眾報警,實現快速轉移,并報本地防汛抗旱指揮機構,以便及時組織抗災救災。
3.2.4干旱災害預警
1.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針對干旱災害的成因、特點,因地制宜,落實預警措施。
2.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建立健全旱情監測網絡和干旱災害統計隊伍,隨時掌握實時旱情災情,并預測干旱發展趨勢,根據不同干旱等級,提出相應對策,為抗旱指揮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3.3預警支持系統
3.3.1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以各類洪水、干旱風險圖作為抗洪搶險救災、群眾轉移安置和抗旱救災決策的技術依據。
3.3.2防御洪水方案
1.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根據實際情況,重點對沙地水庫、瓦馬集鎮、汶上集鎮、拉攀河流域、梨藻河流域、孫足河流域進行洪水防御方案修訂和完善,主動應對洪澇災害。
2.各村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根據變化的情況,修訂和完善本轄區洪水調度方案,視各種預報洪水,提出分區分段調度的具體措施。
3.各類防御洪水預案和防洪調度方案,按規定逐級上報審批,并報上一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備案。
3.3.3抗旱預案
1.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編制抗旱預案,以主動應對不同等級的干旱災害。
2.各村的各類抗旱預案由鄉人民政府批準、并備案,凡經審批的各類抗旱預案,各村應貫徹執行。
4應急響應
4.1應急響應的總體要求
4.1.1按水旱災害的嚴重程度和范圍,應急響應級別分為四級。
4.1.2進入汛期、旱期,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全程跟蹤雨情、水情、工情、旱情、災情,并根據不同情況啟動相關應急程序。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實行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接到發生水旱災害后,要按照相關信息要求內容迅速進行核實,特別重大級、重大級應在2小時內向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報告;較大、一般應在3小時內向上級防汛指揮機構報告。
4.1.3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沙地水庫、瓦馬集鎮、汶上集鎮、拉攀河流域、梨藻河流域、孫足河流域及重要的水利工程、防洪工程超設計標準洪水調度,督促指導各村、各相關單位做好設計標準內洪水調度。其它水利、防洪工程的調度由所屬各村委會負責。
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在接到水旱災害信息及處置過程中,應及時向鄉黨委、鄉政府報告情況,并及時與本級應急機構通報情況以及協調配合做好水旱災害處置工作。
4.1.4水旱災害發生后,由鄉人民政府及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組織實施抗洪搶險、抗旱減災和抗災救災等方面的工作。
4.1.5對跨區域發生的水旱災害,或者突發事件將影響到臨近行政區域的,在報告鄉人民政府和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的同時,及時向受影響地區的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通報情況。
4.2不同災害的應急響應措施
4.2.1山洪災害
1.當發生山洪災害后,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組織水利、國土資源、氣象等有關部門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及時趕赴現場,加強觀測,采取應急措施,防止山洪災害進一步惡化。各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
2.當山洪災害易發區雨量觀測點降雨量達到一定數量或觀測山體發生變形有滑動趨勢時,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或有關部門及時發出警報,對是否緊急轉移群眾作出決策,如需轉移時,應立即通知相關鄉鎮或村組按預案組織人員安全撤離。
3.發生山洪災害后,若導致人員傷亡或失蹤,應立即組織人員或搶險突擊隊緊急搶救,必要時向上級政府請求救援。
4.如山洪泥石流、滑坡體堵塞河道,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召集有關專家研究處理方案,盡快組織實施,避免發生次生災害。
4.2.2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潰壩
1.當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潰壩出現前期征兆時,工程管理單位要迅速調集人力、物力全力組織搶險,及時向防汛指揮機構報告,盡可能控制險情,為下游搶險應急轉移贏得時間。
2.堤防決口、水閘垮塌、水庫潰壩的應急處理,首先由防汛指揮機構發出預警信息,其次是啟動工程應急預案,要求相關單位無條件立即迅速落實,特別是組織受影響群眾轉移,要盡可能減少損失。
3.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視情況在適當時機組織實施堤防堵口,調度有關水利工程,為實施堤防堵口創造條件;水庫潰壩和水閘垮塌時全力采取措施延長潰壩、垮塌時間,為下游群眾轉移、減少損失贏得時間,同時報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
4.2.3干旱災害
鄉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根據本鄉實際情況,按特大、嚴重、中度、輕度4個干旱等級,制定相應的應急抗旱措施,并負責組織抗旱工作。
1.特大干旱
(1)指揮機構強化抗旱工作的統一指揮和組織協調,加強會商,強化抗旱水源的科學調度和用水管理,確保鄉村居民生活和重點企業用水安全,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2)啟動相關抗旱預案,并報上一級指揮機構備案。必要時經本級人民政府批準,宣布進入緊急抗旱期,啟動各項特殊應急抗旱措施,如:應急開源、應急限水、應急調水、應急送水等。
(3)密切監測旱情、及時分析旱情變化發展趨勢,密切掌握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情況,及時分析旱情災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落實應急抗旱資金和抗旱物資。
(4)加強旱情災情及抗旱工作的宣傳,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援抗旱救災工作。
2.嚴重干旱
(1)加強旱情監測和分析預報工作,掌握旱情災情及其發展變化趨勢,及時組織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進行抗旱會商,研究部署抗旱工作,落實應急抗旱資金和抗旱物資。
(2)適時啟動相關抗旱預案,并報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備案。
(3)督促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各部門落實抗旱職責,做好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適當限制供水。
(4)做好抗旱工作的宣傳。
3.中度、輕度干旱
(1)加強旱情監測,密切注視旱情的發展情況,定期分析預測旱情變化趨勢,及時通報旱情信息和抗旱情況。
(2)及時分析預測水量供求變化形勢,加強抗旱水源的統一管理和調度,加強節約用水管理。
(3)根據旱情發展趨勢,及時會商、適時對抗旱工作進行動員部署。
4.3信息報送和處理
4.3.1汛情、旱情、工情、險情、災情等防汛抗旱信息實行分級上報,歸口處理,信息共享。
4.3.2防汛抗旱信息的報送和處理,應快速、準確、翔實,重要信息應立即上報,因客觀原因一時難以準確掌握的信息,應及時報告基本情況,同時抓緊了解情況,隨后補報詳情。
4.3.3經本級或上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采用和發布的水旱災害、工程搶險等信息,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立即調查,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4.4指揮和調度
出現水旱災害或防洪工程發生重大險情后,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負責人應迅速上崗到位,成立現場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根據現場情況,及時收集、掌握相關信息,根據現場情況,預測事態發展趨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并按規定的處置程序組織指揮有關單位或部門按照職責分工,迅速采取處置措施,控制事態發展,并及時上報事態的發展變化情況。
4.5搶險救災
4.5.1出現水旱災害后,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根據事件的性質,迅速對事件進行監控、追蹤,并立即與相關部門聯系。
4.5.2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根據事件具體情況,按照預案立即提出緊急處置措施,供鄉黨委、政府上級指揮決策。
4.5.3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迅速調集本部門的資源和力量,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當地有關部門和人員,迅速開展現場處置或救援工作,必要時請求上級部門救援。
4.5.4處置水旱災害和工程重大險情時,應按照職能分工,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指揮,各單位或各部門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
4.6安全防護和醫療救護
4.6.1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高度重視應急搶險人員的安全,調集和儲備必要的`防護器材和消毒藥品,以備隨時應用。
4.6.2搶險人員進入和撤出現場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視情況作出決定。搶險人員進入受威脅的現場時,應采取防護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4.6.3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按照本級政府和上級領導機構的指令,及時發布通告,防止人、畜進入危險區域或飲用被污染的水源。
4.6.4對轉移的群眾,由當地人民政府負責提供緊急避難場所,妥善安置災區群眾,保證基本生活。
4.6.5出現水旱災害后,鄉人民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組織衛生部門加強受影響地區的疾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報告工作,落實各項防病措施,并派出醫療小分隊,對受傷的人員進行緊急救護。
4.7社會力量動員與參與
4.7.1出現水旱災害后,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可根據事件的性質和危害程度,報經區政府批準,對重點地區和重點部位實施緊急控制,防止事態及其危害的進一步擴大。
4.7.2必要時可通過當地人民政府廣泛調動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應急突發事件的處置,緊急情況下可依法征用、調用車輛、物資、人員等,全力投入抗洪搶險。
5應急保障
5.1通信與信息保障
5.1.1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按照以公用通信網為主的原則,合理組建防汛專用通信網絡,確保信息暢通。堤防和水庫管理單位必須配備通信設施。
5.1.2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協調當地通信管理部門,按照防汛抗旱的實際需要,將有關要求納入應急通信保障預案。出現突發事件后,通信部門應啟動應急通信保障預案,迅速調集力量搶修損壞的通信設施,努力保證防汛抗旱通信暢通。必要時,調度應急通信設備,為防汛通信和現場指揮提供通信保障。
5.1.3在緊急情況下,應充分利用公共廣播和手機短信等手段發布信息,通知群眾快速撤離,確保人民生命安全。
5.2應急支援與裝備保障
5.2.1現場救援和工程搶險保障
1.對重點江河堤防險工險段、水庫和易出險的水利工程設施,應提前編制工程應急搶險預案,以備緊急情況下因險施策;當出現新的險情后,應派工程技術人員趕赴現場,研究優化除險實施方案,并由防汛行政首長負責組織實施。
2.防汛抗旱指揮機構和防洪工程管理單位以及受洪水威脅的其他單位,應儲備的常規搶險機械、抗旱設備、物資和救生器材,并滿足搶險急需。
5.2.2應急隊伍保障
1.防汛隊伍
(1)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依法參加防汛抗洪的義務。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和民兵是抗洪搶險的重要力量。
(2)防汛搶險隊伍分為:群眾搶險隊伍、非專業部隊搶險隊伍和專業搶險隊伍。(群眾搶險隊伍主要為搶險提供勞動力,非專業部隊搶險隊主要完成對搶險技術設備要求不高的搶險任務,專業搶險隊伍主要完成急、難、險、重的搶險任務。)
(3)調動部隊參加搶險程序:當組織的搶險救災需要軍隊、武警參加的,應通過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軍隊成員單位提出申請,由軍隊、武警成員單位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緊急情況下,軍隊、武警可邊行動邊報告,地方政府應及時補辦申請手續。申請調用部隊參加搶險救災的文件內容包括:災害種類、發生時間、受災地域和程度、采取的救災措施以及需要使用的兵力、裝備等。
(4)嚴禁組織中小學生參加防汛搶險工作。
2.抗旱隊伍
(1)在抗旱期間,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組織動員社會公眾力量投入抗旱減災工作。
(2)抗旱服務組織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干旱時期應直接為受旱地區農民提供流動灌溉、生活用水,維修保養抗旱機具,租賃、銷售抗旱物資,提供抗旱信息和技術咨詢方面的服務。
5.2.3供電保障
電力部門主要負責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時供電,優先保證抗洪搶險、搶排漬澇、抗旱救災等方面的供電。
5.2.4交通運輸保障
交通運輸部門主要負責優先保證防汛搶險人員、防汛抗旱救災物資運輸;負責大洪水時用于搶險、救災車輛的及時調配。
5.2.5醫療保障
醫療衛生防疫部門主要負責水旱災區疾病防治的業務技術指導;組織醫療衛生隊赴災區幫助進行緊急救治、防疫工作。
5.2.6治安保障
派出所主要負責做好水旱災區的治安管理工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抗洪抗旱救災行動和工程設施安全的行為,保證抗災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負責組織搞好防汛搶險、警戒工作,維護災區的社會治安秩序。
5.2.7物資保障
1.物資儲備
(1)防汛抗旱指揮機構、重點防洪工程管理單位以及受洪水威脅的其他單位應儲備必要的防汛搶險物資。當儲備物資消耗過多,不能滿足抗洪搶險和抗旱需要時,應及時進行補充儲備,必要時可向社會公開征集。
(2)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儲備的區級防汛物資,主要用于解決遭受特大洪水災害地區防汛搶險物資的補助,重點支持遭受特大洪澇災害地區防汛搶險救生物資的應急需要。
(3)鄉級防汛物資儲備的品種主要用于攔擋洪水、導滲堵漏、堵口復堤等抗洪搶險急需的搶險物料,用于救助、轉移被洪水圍困群眾及抗洪搶險人員配用的救生器材,用于搶險施工、查險排險的小型搶險機具。各村儲備的防汛物資品種及定額,根據本地抗洪搶險的需要和具體情況,由各村因地制宜確定。
(4)抗旱物資、水源儲備。干旱頻繁發生村應當貯備一定數量的抗旱機具等物資。
2.物資管理調撥。鄉級防汛物資調撥程序:由村向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提出申請,經批準同意后,由鄉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向代儲單位下達調令進行調撥。
5.2.8資金保障
鄉財政或上級部門安排防汛抗旱、水毀修復補助費,用于補助遭受重大級以上水旱災害進行防汛搶險、抗旱及水利工程修復。
5.2.9社會動員保障
1.防汛抗旱是社會公益性事業,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水利工程設施和參與防汛抗旱的責任。
2.防汛抗旱期間,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定期或不定期發布防汛抗旱信息,以引起社會關注。根據水旱災害的發展,防汛抗旱指揮機構應搞好動員工作,組織社會力量投入防汛抗旱。
3.防汛抗旱指揮部應加強對防汛抗旱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有關部門和單位,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5.3技術保障
5.3.1建設防汛抗旱指揮系統
1.盡快建立鄉內主要江河干流及重要河段、防洪集鎮的洪水預報、防洪調度系統,提高預報精度、延長有效預見期,為防洪調度決策提供支持。
2.建立全區旱情監測和宏觀分析系統,建設旱情信息采集系統,為宏觀分析全市抗旱形勢和作出抗旱決策提供支持。
5.4宣傳、培訓
5.4.1公眾信息交流
1.汛情、旱情、工情、災情及防汛抗旱工作等方面的公眾信息交流,實行分級負責制,一般公眾信息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人審批后,可向社會發布。
2.當主要江河發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呈上漲趨勢;山區發生暴雨山洪,造成較為嚴重影響;出現大范圍的嚴重旱情,并呈發展趨勢時,按分管權限,由防汛抗旱指揮部統一發布汛情、旱情通報,以引起社會公眾關注,參與防汛抗旱救災工作。
5.4.2培訓
1.采取分級負責的原則,由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統一組織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為防汛搶險相關知識。
2.培訓工作應做到合理規范課程、考核嚴格、分類指導,保證培訓工作質量。
3.培訓工作應結合實際,采取多種組織形式,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每年汛前至少組織一次培訓。
6善后工作
發生水旱災害后,防指應組織有關部門做好災區生活供給、衛生防疫、救災物資供應、治安管理、學校復課、水毀修復、恢復生產和重建家園等善后工作。
6.1救災善后工作
6.1.1民政部門負責災民生活救助,及時調配救災款物,組織安置災民,作好災民臨時生活安排,負責災民倒塌房屋的恢復重建,保證災民有糧吃、有衣穿、有房住,切實解決災民的基本生活問題。
6.1.2衛生部門負責調配醫務技術力量,搶救因災傷病人員,對污染源進行消毒處理,對災區重大疫情、病情實施緊急處理,防止疫情、疾病的傳播、蔓延。
6.1.3當地政府組織對可能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進行清除。
6.2防汛搶險物料補充
針對當年防汛搶險物料消耗情況,按照分級籌措和常規防汛的要求,及時補充到位。
6.3水毀工程修復
6.3.1水利部門對影響當年防洪安全和鄉村供水安全的水毀工程,應盡快修復。防洪工程應力爭在下次洪水到來之前,做到恢復主體功能;抗旱水源工程應盡快恢復功能。
6.3.2遭到毀壞的交通、電力、通信、水文以及防汛專用通信設施,各相關部門應盡快組織修復,恢復功能。
6.4災后重建
各相關部門應盡快組織災后重建工作,災后重建原則上按原標準恢復,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可提高標準重建。
6.5防汛抗旱工作評價
每年防汛抗旱部門應針對防汛抗旱工作的各個方面和環節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總結、分析、評估。征求社會各界和群眾對防汛抗旱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總結經驗,找出問題,從防洪抗旱工程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以及防汛抗旱工作的各個方面提出改進建議,以進一步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7附則
7.1預案管理與更新
本預案由鄉防防汛抗旱辦負責管理,并負責組織對預案進行評估。每五年對本預案評審一次,由鄉防汛辦召集有關部門、相關人員評審,并視情況變化作出相應修改,報鄉政府批準執行。
各類防洪預案、洪水預報方案、防洪工程調度規程、堤防決口和水庫垮壩應急方案、防御山洪災害預案、抗旱預案、城市應急供水方案,經管理單位編制,報鄉人民政府批準并報區防指備案后,作為上一級預案的支撐預案。
7.2獎勵與處罰
對防汛搶險和抗旱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鄉防指將聯合上級相關部門進行表彰;對防汛搶險和抗旱工作中表現突出而英勇獻身的人員,按有關規定追認為烈士。對防汛抗旱工作中玩忽職守造成損失的,依據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云南省防洪條例》、《公務員管理條例》追究當事人的責任,并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7.3制定與解釋部門
本預案由鄉防汛抗旱指揮部制定并負責解釋。
7.4預案生效時間
本預案自批準之日起生效實施。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隨著氣候變化的日益嚴重,極端天氣事件頻繁發生,洪澇災害成為我國經常面臨的自然災害之一。在汛期,河流的水位迅速上漲,對小船來說往往是巨大的考驗。為了確保船員和船只的安全,制定一份完善的小船汛期應急預案勢在必行。
一、前期準備工作
1. 安全檢查:在小船出航之前,對船只進行全面的安全檢查,包括檢查船體是否完好,船槳是否耐用,救生設備是否齊全。如發現故障,必須及時修復或更換。
2. 預警系統:安裝天氣預警系統,及時獲取有關汛期天氣預報信息,確保可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3. 熟悉航線:船員要提前了解航線上的各個點位的淹水歷史,了解水流情況,以便決策和應對。
二、汛期應急預案
1. 緊急撤離:一旦接到有關撤離的通知,船員應立即執行緊急撤離指令,從危險水域撤離至安全地帶,確保船員以及船只的安全。
2. 自救互救:如果小船在汛期遇到險情,船員必須迅速評估并判斷當前情況,采取相應的自救措施,如以上游或依靠岸邊,尋找保持船只穩定的方法。同時,注意與其他船只的聯絡,互相提供幫助,實施互救。
3. 聯絡求援:如果自救措施無效,船員應及時與當地海事部門或漁政部門取得聯系,報告當前情況,并請求緊急救援。
4. 快速轉移:在汛期,小船很可能被迫停在水上。此時,船員需要迅速將船上的人員轉移到陸地或其他相對安全的地方,確保每個人都能安全無虞。
三、船員培訓與演練
為了保障小船在汛期能夠應對突發情況,船員需要經過相應的培訓與演練。
1. 水上救生培訓:船員需要學習基礎的水上救生知識,包括緊急救援技巧、使用救生設備的方法等。
2. 模擬演練:船員需要定期進行模擬演練,模擬各種可能遇到的緊急情況,并通過實際操作提高應急能力。
3. 專業知識培訓:船員需要了解航行知識、氣象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以便在汛期災害中能夠做出正確判斷和應對措施。
四、技術支持
1. 水位監測系統:小船可以安裝水位監測系統,及時監測河流的水位情況,及早做好準備。
2. 通訊設備:保證船舶內部的通訊設備的暢通,以便與外界進行有效的聯絡。
3. GPS導航系統:安裝GPS導航系統能夠確保船只在惡劣的天氣條件下準確導航。
綜上所述,小船汛期應急預案對船員和船只的安全至關重要。船員需要積極參與培訓與演練,熟悉預案中的各項內容,并在實際操作中靈活運用,以應對汛期可能發生的突發情況。同時,技術支持也能夠提供重要的輔助,提升汛期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才能有效應對小船在汛期可能面臨的挑戰,確保船員和船只的安全。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作為一個專業人士,我深知學校汛期應急預案的重要性。在雨季,很多地區都可能出現洪澇災害,而學校又是一個特殊的場所,需要在汛期做好應急預案,確保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安全。學校應急預案需要根據當地的氣象情況和歷史災害情況進行制定,針對不同類型的災害分別進行防范和應對。這其中,最重要的是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包括組織領導、預警與監測、應急響應、救援與救助、恢復與重建等方面。
首先,學校應在汛期前建立應急管理組織,并由專人負責領導應急工作。包括制定預案、組織演練、分工合作、實施救援等等各個方面,一切都需要各個職能部門合力協同,在應急情況下能夠迅速響應和處理各項突發事件。
其次,學校應在汛期前加強預警和監測措施,及時掌握氣象變化和汛情,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減輕災害的發生。例如,在預警信號發布后,學校應及時進行應急演練,組織師生撤離、疏散以及其他必要的應急措施。
再者,對于已經發生的災害事件,學校應及時啟動應急響應機制。比如,在遇到洪澇災害時,學校應在第一時間組織師生緊急轉移到安全區域,并在當地政府及救援隊協助下,實施分散安置、應急避難、供應救助物資等各項救援措施。
最后,學校應在汛期結束后開展恢復與重建工作。這方面包括重新安排學生課程以及恢復校園設施的修復等,以便學?;謴驼_\營。此外,對于學校在汛期應急響應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也需要及時總結反思,在下次面對類似災害時更加從容應對。
總之,學校汛期應急預案是維護師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學習生活的重要保障措施。在制定應急預案時,學校應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歷史災害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可行的應急預案。在實際應急情況下,學校應按照預案進行組織和實施,確保師生的安全和穩定。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隨著氣候變化,自然災害也呈現出不可預測的趨勢,洪澇災害作為一種常見的自然災害,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的威脅。而在洪澇災害中,醫院作為救治傷病和保障人們生命安全的重要場所,其應急預案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將以“醫院汛期應急預案”為題,詳細、具體且生動地介紹醫院在汛期應急救援工作中應該采取的措施,以確保醫院在洪澇災害中的正常運轉。
一、應急準備工作
在汛期來臨之前,醫院需提前進行應急準備工作:
1. 定期檢查和維護設備:醫院應定期檢查醫療設備和通訊設備的運行情況,并做好維護工作,以確保這些設備在災害來臨時能夠正常使用。
2. 制定應急預案:醫院應制定完善的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在發生洪澇災害時的職責分工,確保應急救援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3. 建立醫療救援隊伍:醫院應建立一支醫療救援隊伍,隊伍成員應接受專業的培訓,掌握應急救援技能和遇險自救互救知識。
二、應急預警機制
在醫院內部,應建立起完善的應急預警機制:
1. 安裝監測設備:醫院應安裝洪澇災害監測設備,實時了解洪水的發展趨勢和影響范圍,以便及時做出決策。
2. 建立信息發布系統:醫院應建立起快速傳遞信息的系統,包括網絡、廣播、電話等多種渠道,確保在洪澇災害發生時,能及時向醫院內部人員發布相關信息。
三、應急管理措施
在洪澇災害來臨時,醫院應采取一系列應急管理措施:
1. 疏散轉移人員:醫院應根據危險程度,及時疏散轉移院內的患者和工作人員,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
2. 保證醫療供應:在災害發生時,醫院應確保醫療供應的穩定性,提前準備好急救藥品、消毒用品等,并做好庫存管理和補充工作,以滿足災后救援的需要。
3. 加強醫療救援:醫院應組織醫療救援隊伍,派出救援人員到受災地區,提供緊急救援和醫療服務。
4. 建立醫療疫情監測機制:醫院應建立起醫療疫情監測機制,及時掌握汛期災害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擴散。
四、事后救援與恢復
洪澇災害過后,醫院需進行事后救援與恢復工作:
1. 記錄汛期災情:醫院應及時記錄汛期洪澇災情相關數據,包括受傷人數、救治情況和醫療供應情況等,為后續的災害防控和救援工作提供參考。
2. 杜絕次生災害:醫院應對醫療設施進行檢修和清理,防止次生災害發生。
3. 心理疏導與康復:醫院應開展心理疏導和康復工作,關注受災人員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
醫院汛期應急預案是醫院防范洪澇災害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災前準備、建立靈敏的應急預警機制、科學有效的應急管理措施以及事后救援與恢復工作,才能確保醫院在洪澇災害中的正常運轉,最大限度地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醫院應當高度重視醫院汛期應急預案的制定和落實,以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挑戰。
★ 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1 總則
1.1 汛期交通事件現狀
北京地區夏季經常出現短時局地強降雨天氣,并且呈現突發性強、準確預測預報難度大、降雨時空分布不均等特點,城市市區環路、一般公路、高速公路等主要道路易受強降雨影響,出現路面積滯水,導致出現交通不暢,甚至引起軌道交通車站發生雨水倒灌,引發地鐵停運,對社會交通的正常運轉和市民的日常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1.2 指導思想
按照市應急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統一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總結運用奧運、國慶成功經驗,以建設世界城市為目標,建立健全本市交通行業防汛應急體系,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輕洪澇災害損失,全面提升本市交通行業的防汛應急管理水平和綜合能力。
1.3 編制目的
貫徹“六個落實”和“二個確?!?,即:落實防汛責任制、落實防汛搶險預案、落實防汛搶險隊伍、落實防汛搶險物資、落實防汛搶險應急運力、落實防汛避險措施。確保汛期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立交橋、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橋梁、鐵路道口安全暢通; 確保汛期公共電汽車、軌道交通、公共交通樞紐場站、境內長途汽車、省際客運及水域游船安全運營。
1.4 工作原則
按照安全第一、全民動員、全力搶險、減少損失的方針,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政府主導、專業處置與社會動員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團結協作和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實行在黨委領導下的各級行政首長負責制,統一指揮,分級分部門負責制。
1.5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城市道路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汛條例》、《國家防汛抗旱應急預案》、《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辦法》、《北京市人民政府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北京市防汛應急預案》、《北京市公路條例》、《北京市道路運輸條例》、《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辦法》、《北京市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運營管理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文件,制定本預案。
1.6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暴雨、洪水對本市交通行業基礎設施引起的災害及次生、衍生災害。
本預案實施的重點是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立交橋、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橋梁、鐵路道口、軌道交通既有設施的防汛搶險工作;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運營;保障防汛應急物資運輸車輛儲備、調運、運輸工作以及維護客、貨運輸市場秩序。
1.7 事件等級
為有效處置本市交通行業各類防汛突發事件,根據事件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圍、影響力大小、人員及財產損失等情況,由低到高劃分為一般(IV級)、較大(III級)、重大(II級)、特別重大(I級)四個級別。
1.7.1 一般防汛突發事件(IV級)
指事態比較簡單,影響范圍較小,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
因強降雨或極端降雨,局部道路、橋梁積水深度在20厘米以下,造成交通擁堵等情況;
因突降大雨,山區公路發生500立方米以內的塌方,影響交通安全;
軌道交通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局部地區積水深度在20厘米以下,不造成運營中斷等一般險情。
1.7.2 較大防汛突發事件(III級)
指事態較為復雜,影響程度較大,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
因強降雨或極端降雨,道路、橋梁出現較大面積積水,積水深度在20厘米以上、30厘米以下,造成短時嚴重交通堵塞等較大險情和災情;
因突降暴雨,山區公路發生500立方米-5000立方米的大面積塌方,局部泥石流,或采空區局部出現小范圍裂縫等險情,造成交通中斷;
因降雨,軌道交通洞口護坡部分毀壞;個別車站出入口進水;設備用房進水危急運營設備正常使用;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發生較大面積積水,積水深度在20厘米以上、 30厘米以下,造成運營秩序紊亂等較大險情。
1.7.3 重大防汛突發事件(II級)
指事態復雜,發生大范圍的暴雨洪災,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
因強降雨或極端降雨,道路、橋梁出現大范圍積水,積水深度在3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造成城市主干道中斷等重大險情和災情;
因強降雨,山區公路發生多處山洪、泥石流或較大面積山體滑坡、采空區大面塌陷等重大險情,造成交通中斷;
因強降雨,軌道交通洞口護坡嚴重毀壞;多處車站出入口進水;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發生嚴重積水,積水深度在30厘米以上、 50厘米以下;運營設備不能使用,造成影響部分線路運營中斷等重大險情。
1.7.4 特別重大防汛突發事件(I級)
指事態非常復雜,發生全市性的暴雨洪災,出現下列情況之一時:
因強降雨或極端降雨,道路、橋梁出現大面積積水,積水深度在50厘米以上,造成大范圍交通中斷或交通癱瘓等嚴重險情和災情;嚴重影響要害部門正常工作秩序和城市居民正常生產生活;
因強降雨,山區公路出現大面積山體滑坡、特大山洪、嚴重泥石流災害及采空區嚴重塌陷,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嚴重交通中斷;
因強降雨或極端降雨造成軌道交通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大面積積水,積水深度在50厘米以上,造成運營中斷及多處車站出入口、洞口嚴重進水,影響城市居民正常出行時;因強降雨或極端降雨可能出現洞口護坡嚴重坍塌,路基嚴重塌陷。
1.8 預案體系
北京市交通行業防汛應急預案分委、行業主管部門、市屬交通企業三級管理,由本預案、行業主管部門應急預案、市屬交通企業應急預案等構成。
2 組織機構與職責
2.1 指揮部組成
2.1.1 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由總指揮、常務副指揮、副指揮、成員組成。
總 指 揮:劉小明 市交通委主任
副總指揮:張樹森 市交通委副主任
副 指 揮:孫中閣 市交通委路政局局長
劉通亮 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局長
姚 闊 市交通執法總隊總隊長
成 員:晏 明 市公交集團總經理
張樹人 市地鐵運營公司總經理
張 閩 市首發集團總經理
馬曉霞 市公聯公司總經理
孟衛東 市祥龍公司總經理
王紹基 北京京港地鐵公司總經理
孫祥保 華北高速公路公司總經理
張 毅 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總經理
謝文明 北京首都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宗竹芝 京通快速路管理分公司總經理
蔡 源 北京國投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琚建名 北京通達京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海義 市交通委安全監督與應急處處長
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設在委安全監督與應急處)
主 任:李海義 委安全監督與應急處處長
副主任:許書英 委安全監督與應急處副處長
聯系人:李 賓 委安全監督與應急處干部
成 員:委安全監督與應急處全體同志
2.2 指揮部職責
2.2.1 負責組織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立交橋、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橋梁、鐵路道口、軌道交通既有設施的防汛搶險工作,并監督落實應急防范措施。
2.2.2 負責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落實市級防汛搶險物資運輸車輛儲備、調運、運輸工作;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運營;維護客、貨運輸市場秩序,并監督落實應急防范措施。
2.3 指揮部領導職責
2.3.1 總指揮:負責下達啟動市交通行業防汛應急預案和防汛搶險調度命令,在汛期內負責本市交通行業防汛搶險的統一指揮、調度工作。
2.3.2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做好本市交通行業防汛搶險工作。
2.3.3 副指揮:按照總指揮、常務副指揮的要求,做好本行業防汛搶險的指揮協調工作。
2.3.4 指揮部成員:承擔行業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做好本單位的防汛組織實施工作。
2.4 指揮部辦事機構組成及職責
2.4.1 負責組織實施防汛搶險、預防等綜合管理工作;負責了解、收集和匯總防汛搶險情況,及時向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匯總情況;負責在汛情發生時與各級防汛指揮部門保持聯系,按照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的指示組織開展工作;
2.4.2 負責組織協調本市交通行業防汛搶險救災物資,包括車輛的儲備、防汛物資的`調用,水毀公路、橋梁、防洪工程的修復工作;負責組織檢查交通行業各單位防汛重點部位的措施落實情況;負責委防汛指揮部日常事務,辦理本市交通行業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交辦的其他事項。
2.5 各成員單位職責
2.5.1 市交通委路政局:負責組織市管道路(因道路病害形成積水)、一般公路的積滯水治理工作;負責組織指揮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立交橋、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橋梁、鐵路道口、軌道交通既有設施的防汛搶險工作,落實應急防范措施;負責做好路政行業各單位的防汛安全監管工作。
2.5.2 市交通委運輸管理局: 負責做好汛期公共交通安全保障及市級防汛應急物資運輸車輛儲備、調運、運輸工作;負責做好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的防汛安全監管工作。
2.5.3 交通執法總隊:負責為全市交通行業安全度汛提供良好的運輸市場秩序。
2.5.4 市公交集團:負責組織好汛期公共電汽車事故搶險救援工作,轉移疏散受災群眾;轉運生活、生產物資和各類搶險器材;快速修理公共交通運輸工具;保障汛期正常運營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5.5 市地鐵運營公司:負責所轄已開通地鐵線路汛期正常運營工作,包括車輛維護、設備維修、大修、軌道、路基、橋梁、隧道以及地鐵線路上的站房維修,確保安全運營工作。
2.5.6 市首發集團:負責所轄建設工地和運營高速公路的防汛搶險工作。
2.5.7 市公聯公司:負責三環路、四環路、蓮花池西路等城區快速路及臨時接養的城市主干道等道路的防汛搶險工作。
2.5.8 市祥龍公司:負責市級防汛搶險運輸和物資儲備任務;做好汛期相關公共交通安全運輸保障工作。
2.5.9 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負責做好所轄已開通地鐵線路汛期正常運營工作,包括車輛維護、設備維修、大修、軌道、路基、橋梁、隧道以及地鐵線路上的站房維修,確保安全運營工作。
2.5.10 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負責的本市市管道路、橋梁的防汛搶險工作;負責遠郊區縣在內的所有郊區國道、市道和縣道一般公路、橋梁的防汛搶險工作。
2.5.11 華北高速公司:負責對京滬高速(北京段)的主線路面、路基;橋梁、隧道、涵洞、泵站和其它相關設施;收費站廣場(黑色路面)及站區匝道;服務區進出口匝道的防汛搶險工作。
2.5.12 北京首都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負責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全線的防汛搶險救災工作,保障首都機場高速公路全線暢通。
2.5.13 京通快速路管理分公司:負責京通快速路主路及橋梁的防汛安全工作。
2.5.14 北京國投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國道110(高速國道主干線G7),自昌平德勝口至延慶下營的防汛安全工作。
2.5.15 北京通達京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負責京承二期路段的防汛工作。
3 監測與預警
3.1 監測
依據降雨當天路面情況,由委路政局和各市管道路、高速公
路、一般公路管養單位、軌道交通營運單位負責監測工作,并結合預警級別,及時向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報送實時監測情況。
3.2 預警
3.2.1 預警級別
(1)藍色預警: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刻發布藍色預警
●預報未來6小時雨量將達到20毫米以上、50毫米以下
●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開始積水,積水深度可能達20厘米,部分立交橋、橋梁下積水深度可能達到30厘米。
●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積水深度可能達到20厘米
(2)黃色預警: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刻發布黃色預警
●預報未來6小時雨量將達到50毫米以上,或已達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開始積水,積水深度可能達20厘米以上、30厘米以下,部分立交橋、橋梁下積水深度可能達到3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
●洞口護坡可能部分毀壞、個別車站出入口可能進水,導致運營設備可能無法正常使用;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積水深度可能達到20厘米以上、 30厘米以下。
(3)橙色預警: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刻發布橙色預警:
●預報未來3小時雨量將達到50毫米以上,或已達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開始積水,積水深度可能達30厘米以上、50厘米以下,部分立交橋、橋梁下積水深度可能達到50厘米以上、100厘米以下。
●洞口護坡可能嚴重毀壞;多處車站出入口可能進水,造成運營設備不能使用;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積水深度可能在30厘米以上、 50厘米以下。
(4)紅色預警: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刻發布紅色預警:
●預報未來3小時雨量將達到100毫米以上,或已達到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城市主干道、快速路、高速公路、一般公路開始積水,積水深度可能達50厘米以上,部分立交橋、橋梁下積水深度可能達到100厘米以上。
●洞口護坡可能嚴重坍塌,路基可能嚴重塌陷;多處車站出入口、洞可能嚴重進水,造成運營中斷;車站廣場、車輛段車場積水深度可能達到50厘米以上。
3.3 預警響應
當發布汛情預警信息后,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快速響應,積極部署,有效預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3.3.1 藍色預警響應
●各成員單位及保障單位領導帶班、人員到崗,24小時值班,確保通信暢通;
●各成員單位搶險人員、裝備、車輛全部到位備勤;
●各成員單位隨時上報雨天相關工作信息,各類有線、無線通信設備處于開通狀態;
3.3.2 黃色預警響應
●在藍色雪情預警響應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領導帶班,各成員單位加強巡查,發現問題及時組織處置、及時報告;
●根據降雨發生區域及降雨趨勢,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檢查相關成員單位領導上崗到位的情況,詢問實時雨情和相關工作情況;
●公交、地鐵、鐵路等公共交通部門加大運力投入,滿足市民出行需求;
3.3.3 橙色預警響應
在黃色雪情預警響應的基礎上,做好組織各方面力量投入道路路面排水的準備工作,各成員單位組織各方面力量投入道路路面排水工作,確保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立交橋、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橋梁安全暢通,確保軌道交通既有設施安全運營。
3.3.4 紅色預警響應
在橙色雪情預警響應的基礎上,調動全行業資源全力應對,進一步加強各項工作力度和力量投入。
4 應急處置
4.1 信息報送
4.1.1 當發生汛期突發事件時,實行逐級上報
(1)事件所在的相關交通企業應在第一時間同時報告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及行業監管部門。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時間、地點、傷亡人數、事件初步性質、影響范圍、發生的可能原因、已經或準備采取的處置措施等。
(2)行業監管部門報告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報告內容包括事件發生的基本情況、指揮協調情況等。
(3)交通突發事件處置過程中,事件所在的相關交通企業及行業監管部門要根據事件現場變化和處置情況分階段逐級續報。
4.1.2 交通突發事件報告要求:
(1)事件發生時,各單位最遲不得超過事件發生后30分鐘報告,不得出現遲報、謊報、瞞報和漏報現象。凡出現上述現象的單位市交通委實行通報批評。
(2)事件處置結束后,各單位應在三天內(遇節假日不順延)將事件處置結果、整改情況、責任追究等情況以書面形式報告。
4.2 汛前準備
4.2.1 各單位各搶險救援隊應按照責任分工,結合各自轄區的特點,編制各自的搶險方案。搶險方案應包括負責人、聯系電話、人員、機械設備配置情況。
4.2.2 各單位防汛搶險救援隊應在汛期前對防汛搶險設備進行檢修,確保各種搶險設備運行正常;同時,應根據各自防汛區域的特點,儲備足夠的防汛物資。
4.2.3 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所轄行業內部企業聯系電話進行檢查確認,確保通訊暢通。
4.2.4 各行業主管部門對所轄行業內部企業防汛準備工作進行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報北京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
4.3 指揮協調
4.3.1 因降雨,在管轄的城市道路出現大面積積水、山區公路出現塌方等險情,造成交通中斷或交通癱瘓時:
(1)視情況,委路政局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及主要責任單位的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要前往突發事件現場負責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2)因該事件發生影響公共交通正常運營時,視情況,委運輸管理局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要前往突發事件現場參與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3)當必要時,市交通委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要前往突發事件現場負責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4.3.2 因降雨,發生地鐵車站雨水倒灌、公共交通運營受阻等險情,造成影響公共交通運營安全時:
(1)視情況,委運輸管理局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及主要責任單位的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要前往突發事件現場負責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2)因該事件發生造成相關交通基礎設施破損時,視情況,委路政局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要前往突發事件現場參與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3)當必要時,委主要領導或主管領導要前往突發事件現場負責現場指揮協調工作。
4.4 處置措施
4.4.1 遇有強降雨,各單位防汛搶險救援隊迅速到位,組織開展防汛搶險,并及時向本單位防汛指揮部匯報現場情況。
4.4.2 各單位防汛搶險救援隊到達水毀現場后,首先碼放交通導改標志疏導交通,避免社會車輛駛入作業現場。隧道水毀時從隧道入口碼放交通導改標志。
4.4.3 各單位防汛搶險救援隊在水毀現場施工時,要保護路基和橋基不被進一步的破壞;充分考慮水泡導致的土壤承載力喪失;及時恢復和加固遭水毀邊坡、擋土墻和其他遭水毀的設施,施工中不妨礙排水和泄洪。
4.4.4 橋梁上道路積水時,作業人員就地展開排水作業:首先清除雨水口雜物,如雨水箅子和排水管道暢通、屬臨時滯水則用掃帚清掃積水,如排水管道不通則使用水泵按照事先排查確定的排水路線進行排水。
4.4.5 如橋梁上道路積水過深、水泵排水速度趕不上匯水速度,一方面增加水泵,另一方面按照事先標示的位置打開水箅子加速排水。如積水過深、車輛不能通行時,要馬上采取封路措施,同時向上級報告。
4.4.6 如防汛車輛遇交通堵塞不能通行時,作業人員要帶上必要的工具趕往現場,不在途中耽擱。
4.4.7 在搶險作業過程當中注意安全,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進行作業,作業過程中必須兩人以上同時在場,嚴禁一人單獨作業。
4.4.8 降雨過程中防汛人員對責任區進行不間斷巡視,每隔一小時向上級報告一次排水作業現場信息。
4.4.9 強降雨時,軌道交通運營企業要設專人在地鐵站口密切關注雨情。一旦發現道路積水,雨水有可能倒灌車站的情況時,要迅速采取措施,設置擋水板、碼放防水沙袋。
4.4.10 防汛結束后,責任區人員將橋梁路面上剩余積水清掃干凈,并巡察路況,檢查水箅子是否蓋好以及是否出現次生道路病害。
4.5 現場指揮
由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適時組建現場指揮部,有主管領導擔任現場總指揮,必要時主要領導要趕到現場擔任現場總指揮。根據需要,現場指揮部由路政搶險組、物資運輸組、客運保障組等組成。
4.5.1 路政搶險組:由委路政局牽頭,主要負責人由委路政局主管領導擔任,由市公聯公司、市首發集團、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華北高速公路公司、北京首都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京通快速路管理分公司、北國投公司、北京通達京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主管領導組成。
負責開展城市主干道、快速路、立交橋、高速公路、一般公路、橋梁、鐵路道口、軌道交通既有設施的防汛搶險工作,落實應急防范措施。
4.5.2 物資運輸組:由委運輸管理局牽頭,主要負責人由委運輸管理局和市祥龍公司主管領導擔任。
負責落實市級防汛搶險物資運輸車輛和市級防汛物資的儲備工作,承擔防汛搶險物資運輸車輛的組織、儲備和調運,落實應急防范措施。
4.5.3 客運保障組:由委運輸管理局和交通執法總隊牽頭,主要負責人由委運輸管理局和市交通執法總隊主管領導擔任。由市公共交通集團、市地鐵運營公司、市祥龍公司、北京京港地鐵公司的主管領導組成。
負責保障公共交通安全運營;維護機場、火車站、省際客運場站等公共交通樞紐地區交通安全秩序。由市公交集團配備150部客車,市祥龍公司配備50部客車,各游船經營單位足額配備救生船(艇)、救護器材和救護人員,隨時準備防汛工作的緊急征用。
4.6 響應升級
當防汛突發事件已經波及到全市大部分范圍,造成的危害已十分嚴重,超出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處置能力,由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請求市防汛應急指揮部,啟動市防汛應急預案。
4.7 應急結束
路面積水排除完畢,恢復正常交通通行,事件危害及次生、衍生災害被基本消除后,應急處置工作結束。
5 善后處置
5.1 善后處置工作在市防汛辦統一領導下,由市防汛辦、市交通委、局(總隊)組織實施。
5.2 市政府、市防汛辦和市交通委組織力量全面開展災情核定工作,及時收集、清理和處理污染物,對受災情況、人員補償、征用物資補償、重建能力、可利用資源等做出評估,制定補償標準和災后恢復計劃,并迅速實施。
5.3 水毀工程修復、恢復生產工作由下列單位負責:
●市政設施、公路、公交樞紐場站、跨河管線等水毀工程設施分別由各有關主管部門負責修復、重建。
●修復水毀工程、設施、設備等所需資金由市、區縣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局負責安排。
6 調查評估
行業主管部門適時成立調查評估小組,組織專家調查和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發展趨勢、事故后果,對事件進行全面評估,形成評估報告,并在20日內將評估報告報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據此報告,提出改進工作的要求。
7 應急保障
7.1 物資、設備保障
各道路保障單位、公共交通運營單位要配備一定數量的搶險設備,以滿足道路路面積水搶險需求。同時,要合理調配、適度儲備各種防汛物資,不能依靠臨時調用,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特別是對重點部位物資要就近存放。對已儲備的物料,要加強管理,更要加強防汛物資的日常管理,嚴格調用程序,統一使用。確保出現險情時,能調得出、用得上迅速投入使用。
7.2 隊伍保障
7.2.1 各道路保障單位、公共交通運營單位建立健全防汛搶險隊伍,通過演練等手段,提高相關人員的應急處置能力。
7.2.2 各行業主管部門協調指揮本行業各單位專業防汛搶險隊伍,在必要時,互相支援搶險作業。
8 宣傳培訓與演習
8.1 宣傳教育與培訓
8.1.1 由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負責,組織委屬局(總隊)制定應對突發防汛事件的教育規劃,編制公眾應對突發防汛事件的專業技術教材和應急手冊。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新聞媒體,開展防汛、避險、自救、互救等常識的宣傳教育。
8.1.2 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開展面向委屬局(總隊)相關人員的突發防汛事件相關知識培訓,在培訓教材中,增加突發防汛事件預防、應急指揮、綜合協調等內容,以增加相關人員應對突發防汛事件的知識和能力。
8.1.3 各行業主管部門要組織做好本行業防汛突發事件的培訓工作。
8.1.4 各道路保障企業、公共交通運營企業要組織做好本單位防汛突發事件的培訓工作。加強對搶險人員的安全知識、安全技能、應急搶險的培訓,提高專業應急搶險的水平。
8.2 演練
8.2.1 市交通委防汛指揮部辦公室根據預案,定期組織綜合性的應急演習。
8.2.2 各行業主管部門局定期組織各道路保障企業、公共交通運營企業開展專業性的應對突發防汛事件的應急演練。
8.2.3 各道路保障企業、公共交通運營企業組織開展本單位應對突發防汛事件的演練應急,保證在緊急情況下能高效有序地投入搶險工作。
9 附則
9.1 名詞、專業術語說明
9.1.1 我市的汛期是6月1日至9月15日;最容易發生暴雨的季節是7、8兩個月,7月10日至8月10日稱為“主汛期”;最容易發生洪澇災害的時間是“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和8月上旬),稱為“大汛時期”。
9.1.2 降雨量是在防汛中首先要關注的重要技術數據。水文氣象規定:
小 雨:24小時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
中 雨:24小時降雨量在10—24.9毫米;
大 雨:24小時降雨量在25—49.5毫米;
暴 雨:24小時降雨量在50—99.9毫米;
大 暴 雨:24小時降雨量在100—199.9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大于200毫米;
極端降雨:局地小時降雨大于70毫米。
9.2 預案管理
9.2.1 預案制定
本預案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防汛指揮部負責制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解釋。
各行業主管部門、各道路保障企業、公共交通運營企業應參照本預案,結合各自職責,制定相關的應急預案,并報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備案。
9.2.2 預案修訂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機構調整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應急處置過程中和各類應急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和出現的新情況,要適時對本預案進行修訂,原則上每年修訂一次。
9.2.3 預案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
10 附件
10.1 城市道路防汛重點
10.1.1 責任單位:委路政局
10.1.2 主責單位:市公聯公司、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
10.1.3 工作標準:確保易積水、易沖毀的地段部位,無積水、無塌方、無事故;確保立交橋下排水和泵站排水各種設施正常使用;確保邊溝、涵洞暢通,做好清淤工作;確保防汛物資和搶險隊伍,加強巡視力度和密度。
10.1.4 重點部位
(1)環路42處下凹式立交橋
●二環路(17處):廣安門橋、陶然橋、永定門橋、西蒲(景泰)橋、左安門橋、東便門橋、東直門橋、安定門橋、西直門橋、阜成門橋、復興門橋、光明橋、廣渠門橋、建國門橋、朝陽門橋、東四十條橋、德勝門橋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
搶險負責人:張毅
●三環路(11處):安華橋、大鐘寺橋、蓮花橋、六里橋、潘家園橋、農展橋、太陽宮橋、木樨園橋、馬甸橋、紫竹橋、分鐘寺橋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
搶險負責人:馬曉霞
●四環路(14處):中關村一橋、五路居橋、正陽橋、四惠橋、望和橋、北辰橋、萬泉河橋、定慧寺橋、沙窩南橋、十八里店橋、四方橋、窯洼湖橋、紅領巾橋、安慧橋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
搶險負責人:馬曉霞
(2)2011年市級掛賬督辦積水點:
●崇文門外大街搜秀城門口地下通道、東單婦聯通道、三臺山路口肖村橋南側鐵路橋下、紅軍營南路、北四環東路四元橋下內環、北四環東路望京橋外環下坡處、北四環中路西向東惠新東橋上坡、來廣營北路京承高速橋下、望京西路北段、廣順北大街廣順橋下、西環路沙窩橋南雙向主路橋上、雙橋路何家墳杜仲公園(協辦)、來西路(協辦)
負責人:孫中閣
(3)2011年重點部位:公益橋~公益東橋輔路、勁松橋輔路、雙營路鐵路橋、安立路、康辛路鐵路橋、豐北路臨時泵站、德茂莊臨時泵站、三營門臨時泵站、杜家坎及2011年市級掛賬督辦積水點。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
搶險負責人:馬曉霞、張閩、張毅
10.1.4 物資保障:各種防汛機械都必須認真保養和搶修,隨時確保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準備好帶發電機的抽水設備,備齊鐵鍬、鎬、鐵絲、長竹竿;備齊雨衣及反光標志服、紅錐筒。每天保證工程車、水車、清掃車能夠隨時出動。
10.2 一般公路防汛重點
10.2.1 責任單位:委路政局
10.2.2 主責單位:市政路橋管理養護集團
10.2.3 工作標準:確保易積水、易沖毀的地段部位,無積水、無塌方、無事故;確保立交橋下排水和泵站排水各種設施正常使用;確保邊溝、涵洞暢通,做好清淤工作;確保防汛物資和搶險隊伍,加強巡視力度和密度。
10.2.4 山區易塌方道路
●108國道、109國道、110國道、111國道、灤赤路、琉辛路、昌赤路、南雁路、水庫路、安四路、淶寶路、賈金路、靈山路、擔澗路、劉千路、玉海路。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
搶險負責人:張毅
10.2.5 人員物資保障:公路養護系統(包括區縣養護公司)在汛期要組建專業的搶險隊伍,特別是塌方發生頻繁的區縣分局,搶險隊伍人員配備的配置要充足有力,應備有大型清方設備,如,裝載機(炮錘)挖掘機、運輸車輛等,上汛后要集結到位,還包括油鋸、發電機、水泵等小型設備。備足搶險物資:草袋子、編織袋、鉛絲、木材(木樁)、砂石料、水泥等,確保首都公路安全度汛。
10.2.6 應急搶險制度
(1)公路汛期搶險時限要求
公路水毀主要是發生在山區,以塌方為主影響交通,為此搶險搶通公路分為:
●一類路線(國道、市道)隨時清除塌方,排除積水,搶修斷路。處理一般斷路不超過12小時,嚴重塌方斷路不超過24小時,特大型塌方段路要開辟繞行路線。
●二類路線(旅游路線、重要縣級)清除塌方,排除積水,處理一般斷路不超24小時。
●三類路線(縣級)處理一般斷路時間不超48小時。
(2)應急搶險工作要求
●零星塌方(50立方米以內):一類二類路線人工隨時清除確保暢通,三類路線按時限要求,先通后暢。
●大塌方(50立方米以上):采用機械清方為主,聯系主管部門組織好現場交通,養護單位要及時投入搶險人員,機械設備,各類路線按時限要求完成清方任務。
●特大塌方(500立方米以上):首先聯系交管部門對危險路段實施嚴格的交通管制,迅速組織養護搶險隊伍展開搶險工作,要加大機械清方力度,努力按時限要求逐步恢復公路交通(先通后暢)。
●應急繞行路線:山區公路(一、二類路線)發生塌方斷路或橋梁沖斷路情況時立即啟動繞行方案,在前一路口或交叉口進行疏導,立標志,指揮車輛繞行,必要時調動搶險隊伍搶通繞行路線。
●其它重點部位搶險措施:公路立交橋下發生5厘米以上積水時,養護單位要立即組織搶險人員采取疏通水道增加水泵等有效措施,確保交通安全通行,如遇有斷電或設備發生故障及時起動備用發電機及備用水泵,確保立交橋下積水深度不超20厘米。
10.3 高速公路防汛重點
10.3.1 責任單位:委路政局
10.3.2 主責單位:市首發公司、華北高速、京通快速路分公司、北京首都高速公路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國投公路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通達京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10.3.3 工作標準:確保運營高速(快速)公路、橋區、隧道無大面積積水、無塌方、無安全責任事故,保障汛期高速公路安全暢通。
10.3.4 重點部位:高速(快速)公路的橋區、低洼路段、山區隧道、涵洞、高填方路段等共確定重點部位97處。
●京港澳高速(5處):K10杜家坎橋下、K17+950佃起河、K7+500閥東橋下、京良立交、竇店服務區
●五環路(21處):五環路京原立交、五環內環K43+300、K40+050小白樓立交、五環K41+020團河橋凹槽段、五環K61+300曉月苑隧道、K6+000環鐵橋、K9+150七棵樹橋、K10+390通道橋、K12+850通道橋、K26+300、老山橋深槽(K68+850)、五景橋深槽(K69+120)、西黃村橋深槽(K70+500)、肖家河橋深槽(K83+157)、五元橋橋區及匝道(K4+480)、廣澤橋兩側邊溝(K1+760)、顧家莊兩側邊溝(K98+800)、八角橋區及匝道、杏石口橋區及匝道、仰山橋區及匝道、阜石路橋區及匝道
●京開高速(4處):進、出京方向K1+100兩側停車道、京開路2公里馬家樓立交橋匝道(馬家樓泵站)、進出京3.5公里挖方路段(潘家廟泵站)、進出京4.5公里
●六環路重點地段(13處):K0+000酸棗嶺立交橋、K0+500六元橋、K25+300英各莊橋、K38+500古城西橋、南六環路K101+200—K103+600挖方路段、西六環路K128+500—K135+150挖方路段(石門營泵站)、K125山體護坡、K126+300山體護坡、K144-K147山體護坡、雙橫景區、沙陽景區、K168+450西沙屯橋、177+600凹槽段
●京哈高速(6處):K0+000四方橋、K1+000厚奉橋、K5+000五方橋匝道、垡頭橋下、服務區U轉、進京K10-K12超車道
●京津高速(1處):進京K10
●京承高速(8處):k1+600、K6+000主粘U轉、K9+800、K12+300、K32、K45+350、出京K103+950山體護坡、進京K109+170山體護坡、進京K129+200山體護坡
●京藏高速(16處):出京K24-K25段、進出京方向健翔橋、昌平西關環島深槽路段、出京方向西三旗橋、回龍觀、北安河出口、小湯山出口、沙河大橋(K17+500)、K26+345、K35+500、K38+600、K43+300、進京方向K19+200、市界U轉通道橋下、八達嶺路三期邊坡進京方向K61+200~K67+800、進京K55+000-K47+000段
●京平高速(5處):K5+400、K18+030、K24+300、K27+800、K30+000
●機場高速(2處):滑行東橋(K18+400)、楊林通道橋下(K14+577)
●機場南線(1處):京密路匝道
●京新高速(1處):德勝口隧道洞口處山體護坡。
●機場北線(5處):火寺路深槽路段(K5+000至K7+000)、出京方向K2+300至K2+500、出京方向K10+000、機場北線聯絡線、全線土質邊溝
●京滬高速(4處):K0-300左右及K2+500左右路段(低洼處)、K1+140鐵路頂進橋泵站、K31+444勝利渠橋(高路基處)、K129+000至K138+400路段(低洼處)
●京通快速路(3處):進京K0+100處、K8+900處、出京K13+600處
●國道110(高速國道干線G7)(1處):昌平德勝口至延慶蓮花灘15公里的山區公路
●京承高速二期(1處):大秦鐵路橋下積水點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
搶險負責人:張閩、孫祥保、謝文明、宗竹芝、蔡源、
琚建明
10.3.5 物資保障:各種防汛機械都必須認真保養,隨時確保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準備好帶發電機的抽水設備,備齊鐵鍬、鎬、鐵絲、長竹竿;備齊雨衣及反光標志服、紅錐筒。保證工程車、水車、清掃車能夠隨時出動。
10.4 軌道交通運營及設施防汛重點
10.4.1 責任單位:委路政局、委運輸管理局
10.4.2 主責單位:市地鐵運營公司、北京京港地鐵有限公司
10.4.3 工作標準:確保各洞口、下穿段、涵洞排雨站供電設備、通信設備在汛期可靠供電和通訊暢通;確保各洞口護坡及線路排水溝的暢通,做好清障及巡檢工作;確保車站出入口的安全,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倒灌,對地面車站站臺積水及時清掃,做好雨天防滑工作。
10.4.4 重點部位:古城車輛段、四惠車輛段、土橋車輛段、太平莊車輛段場區、天竺車輛段、太平湖車輛段、回龍觀車輛段、萬柳車輛段場區、馬家堡車輛段、龍背村停車場、宋家莊停車場及各地鐵車站出入口;各洞口護坡及線路排水溝、地面線路路基、橋梁、涵洞;各洞口、涵洞、下穿段排雨站
10.4.5 物資保障:落實草袋、鉛絲、裝載設備、運輸設備、
水泵、發電機等防汛必備物資;做好設備、設施和泵站的維修保養工作,保證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轉。
監管負責人:孫中閣、劉通亮
搶險負責人:張樹人、王紹基
10.5 公交、省際客運、游船行業
10.5.1 責任單位:委運輸管理局、交通執法總隊
10.5.2 主責單位:市公交集團公司、市祥龍公司
10.5.3 工作標準:確保電車集電、線網、線桿絕緣系統防漏雨設施和電站避雷系統安全有效,杜絕漏電車上路運營;確保運營線路途經的橋梁、漫水橋和涉水、易塌方等路段的安全,實地勘察,做好線路調整;確保候車廳、售票處、行包房、停車場等部位和電器設備、排水設施的安全;確保船舶適航、碼頭穩固,游船經營單位,足額配備救生船(艇)、救護器材和救護人員。
10.5.4 重點部位
●公交樞紐場站
● 城區立交橋(特別是二、三、四環路立交橋易積滯水區)、低空橋、路口及低洼路段、施工沿線積水點、進出水口等易因積水導致發生行車安全事故、車輛毀損或無法通行的地點。
●山區公路易塌方路段、易發生泥石流的坡段和車輛途徑的堤壩。
●地處低洼地帶、容易進水或可能發生塌陷的老、舊、危房,所轄物業、居民小區、人防工事、居民地下設施等。
●在建工程、建筑工地及相關設備、設施。
●電車分公司所屬電車、電力線路、供電站等。
監管負責人:劉通亮、姚闊
搶險負責人:晏明、孟衛東
10.5.5 物資保障:市公交集團公司保證150部客車,市祥龍公交客運公司保證50部客車。各游船經營單位足額配備救生船(艇)、救護器材和救護人員,要做好船舶的維修保養,保證在航船舶的適航狀態,隨時準備防汛工作的緊急征用。
10.6 物資運輸防汛重點
10.6.1 責任單位:委運輸管理局
10.6.2 主責單位:市祥龍公司
10.6.3 工作標準:接調度令后,選派技術性能良好的車輛和素質高、技術好的駕駛員,按規定迅速到達指定地點集結;凡出車5輛以上的,由班組長帶隊,10輛以上的由車隊長帶隊,30輛以上的由領導帶隊。承擔防汛物資運輸任務的車輛,嚴禁搭運無關的貨物和人員。
10.6.4 防汛重點:北京祥龍物流大件運輸分公司-豐臺區西道口、干線運輸分公司-朝陽區豆各莊、物流配送分公司-通州區馬駒橋。
監管負責人:劉通亮
搶險負責人:孟衛東
10.6.5 物資保障:配備100輛貨運車輛(5噸以上)及5臺吊車(15噸以上)。市級防汛物資儲備200噸螺紋鋼。
-
更多精彩汛期事件應急預案內容,請訪問我們為您準備的專題:汛期事件應急預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