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發布時間:2025-05-07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匯集六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工作又將在忙碌中充實著,在喜悅中收獲著,來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寫好工作計劃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2025社會工作個案計劃書,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篇1

為了保證學校師生的安全,健全大型活動的安全防范制度,搞好學校的安全工作,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學校大型活動安全預案。

一、事故預防:

1、凡是外出活動,須嚴密組織,統一指揮。

2、凡是舉行大型活動,事先要做好學生的紀律和安全教育工作。

3、帶隊教師明確職責,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教會學生觀察好安全疏散通道。

4、凡是外出活動,學校必須配備小藥箱,以便應急。

5、凡是外出活動,體育教師和班主任組織學生以班為單位排成兩路縱隊行進,前后呼應。

6、到達活動目的地后,必須聽從當地的統一指揮。無論是參觀或是聽取報告,必須遵守各處的規定和要求。

7、凡是進展室參觀,參觀者需成一路縱隊,魚貫而入,遵守展室規定,不準隨意觸摸展品。

二、應急處理:

1、凡是在活動中發生傷害事故或發生病痛情況,應做出緊急處理,嚴重者需撥打120或直接送醫院醫治。

2、當事人要及時報告學校應急領導小組。

3、做好學生的情緒安撫工作,保持秩序井然。

三、出現突發事件的處理方案

(1)總指揮啟動預案,進入工作狀態。

(2)指揮小組接到事故發生報告時,收集和匯總事故有關情況,向應急現場指揮中心提供信息和資料;負責第向上級部門報告情況,始終與事故現場指揮人員和中小學校等部門保持聯系。及時尋求110、120、派出所幫助。將上級指示迅速報總指揮。

(3)校長現場指揮各班主任,按疏散預案有序疏散人群至安全位置,清點人數,穩定情緒。將疏散情況迅速報指揮中心。

(4)學校保衛人員立即設置好警戒線保護好事故現場。配合相關部門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撰寫事故情況報告報相關部門。

(5)總務主任立即組織人力、物力,疏通通道。為處置工作提供保障并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篇2

一、總則

為了保證學校在大型活動中師生的安全,確保無事故發生,根據我校的實際,特制定本預案。

二、指揮機構及職責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職責:

對大型集體活動進行周密部署,制定詳盡的活動方案。

三、學生大型集體活動安全應對措施

1、學校組織大型活動必須將申請和安全應急預案上報主管部門審批,未經審批的活動不準進行。

2、《安全預案》包括活動時間、地點、內容、目的、人數、負責人,安全措施、疏散方案等。

3、活動的組織者要對活動的安全工作全權負責。

4、負責人要向參加活動的師生,講明具體的安全措施及疏散方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網ww.Zy185.com 范文資源網】

5、體育活動前,由體育教師講活動前的注意事項,大型體育活動前,要對參加活動的師生,進行好安全教育。

6、凡大型活動應安排班主任跟班維持好活動秩序。

四、出現突發事件的處理辦法

1、安排人員負責有序疏散人群。

2、要用學到的安全知識進行自救。

3、及時送到急救中心或打120。

4、及時向領導報告事件情況以及向上級報告。

5、最后要查明事故原因,追究相關責任人。

6、學校事故發生時,迅速了解、收集和匯總事故有關情況,及時向應急現場指揮部提供各種相關信息和資料;負責與事故現場指揮人員和教育局、政府及衛生、公安等部門保持聯系。

7、組織事故損失、人員傷亡情況調查;評價、了解、匯總應急工作出動的`救護人數,搶救傷員等情況。

8、發生事故,要組織人力及時搶救受困和受傷師生,確保師生生命安全,及時將事故上報主管領導。

9、視情況報110、120請求援助。并拉好警戒線保護好事故現場。

10、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事故善后處理工作。

五、附則

1、班主任為本班級安全責任人?;顒悠陂g班主任不得離開本班學生,隨時掌握本班級學生情況,遇到特殊情況及時做好本班級學生的疏散和控制,并向有關領導報告。

2、活動負責人要及時做好整個活動的調度和控制,穩定好全體師生的秩序。學生處和總務處人員不得擅自脫離崗位。發生事故,及時各就各位,負責安全出口的疏散工作,避免發生擁擠踩踏事故。

3、脫離現場后,各班主任、年級主任迅速組織好本班本年級學生,整理好隊伍、清點好人數,不允許學生擅自離開隊伍。對沒有到場的,要做好登記,并及時上報現場負責領導。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篇3

一、 案主資料

姓名:小虹

性別:女

年齡:10歲

生理特征:個頭較高,膚色偏黑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瞻前顧后,性格內傾、封閉自保

家庭職業背景:農民,但父母長期在外打工

家庭感情:較為復雜,由于從小便在姨媽家長大,父母基本沒有撫養過她,因此在感情上對姨媽最為深入,甚至一度稱呼姨媽為“媽媽”;對親身父母則感情淡保

二、 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心理陰影,性格轉變,沉默寡言,一定的厭學情緒

背景材料:小虹家總共有4兄妹,她排老二,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家里為了逃避計劃生育處罰,便將幼小的小虹送往姨媽家撫養。那時姨媽家經濟尚且寬裕,欣然接受,便承擔起撫養小虹的責任。小虹聰明可愛,再加上得到姨媽(原為一名教師)的精心教育,一直保持著優秀的學習成績,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表現活潑,令人喜愛。小虹在姨媽家慢慢成長的過程中,很喜歡姨媽家,也逐漸將姨媽當成自己的媽媽,并一直稱呼姨媽為“媽媽”,自己的親身父母會偶爾過來看望小虹,但小虹和親身父母的親熱程度顯然不如和姨媽親昵,甚至在姨媽、親身父母同在的場合下,小虹只是在姨媽那里撒嬌,基本和父母感情疏遠。為此,有不少親戚朋友故意開玩笑似的詢問小虹,比如,“小虹,你到底是誰的孩子?”,“你又不是你姨媽的親孩子,應該和你媽更近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盡管并無惡意,但年幼的小虹無從回答,在多次受到這種問題的困擾下,小虹便拒絕回答這樣的問題,以沉默代替回答。某天,一個好事親戚反復詢問這類問題用來逗樂,小虹鼓足勇氣回答了一些,后遭到親戚的大笑,小虹當場情緒低落,終于忍不住流出眼淚,從此表現得沉默寡言、言行猶豫徘徊。撫養小虹的姨媽后期因為家庭負擔過重,曾要求小虹的父母將小虹帶回家撫養,但由于小虹父母一直忙于在外打工(小虹的兄弟姐妹由爺爺一家照顧),事情一再耽擱,造成姨媽的一些不滿與誤解,因此對小虹的關愛不如從前。小虹更加情緒失落,因而導致在家和在學校積極性都下降了許多,成績下降很快,逐漸有厭學情緒,整天無精打采,很少展現笑容。

三、 分析治療理論模式

針對小虹的這種狀況,社工計劃采用心理社會治療模式,這是因為小虹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以及不好的經歷壓抑在內心里,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和心理陰影,從而導致不合理的心理狀態和處事態度。同時,心理社會治療理論認為個體成長過程中的生活經歷所持有的觀念都會有意無意地影響到其現實的心理狀態和行為模式,因此了解個人早年經歷對于了解其現在和將來都有很大幫助,同時,在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中,家庭和社會角色對超我和理想自我的建立都有重要影響。小虹面對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與其早期經歷的那件事情有關,并且一直被“親媽”、“姨媽”等問題困擾,一旦能夠好這些問題,將會有助于小虹的健康成長。

四、 案主需求

由案主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亟需對一些自己比較敏感的問題的解答,而且這些解答必須具有一定說服力,能夠說服自己,還能夠說服他人;其次,案主需要一個充滿溫暖與關愛的成長環境;最終需求是圓滿解決兩家人之間目前存在的矛盾,營造和諧的親屬關系。

五、 服務過程與計劃

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可按七天為一周期:

1. 建立關系(第一星期):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并進行初次會談。初次會談時,工作者要全面了解案主面臨的問題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運用相關技巧贏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過與小虹玩一些小游戲,增強小虹對工作者的信任,工作者要在多種場合給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勵案主的成長動機,并制定治療計劃目標等。

2. 進行心理社會研究(第二星期):社工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需收集的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可以在與小虹進行初次和二次訪談時,可以使用宣泄治療法,一方面讓小虹不滿的情緒和困惑得到宣泄,另一方面獲得有用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對宣泄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姨媽和自己親身父母家。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沖突和目前的行為狀況等。

3. 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第三星期):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與家庭心理動力;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為特征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為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做好鋪墊。

4. 治療(第四星期并持續一個月):工作者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并對案主進行治療。目標是減輕“人——情境”系統的功能失調,緩解案主郁悶的情緒;改善案主的社會及生活環境,增強案主的自我適應能力,促進成長。

在治療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的成長經歷,積累起來的情緒沖突和不愉快等,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的來龍去脈,并幫助案主逐漸忘記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比如那一件令小虹十分傷心的事情。在此可以幫小虹理清事情的過程,認清事件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而親戚們的玩笑并無惡意。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篇4

為了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安全管理,增強帶隊老師、活動學生的安全意識,確保師生的人身安全和活動的順利進行,在活動過程中,應急措施必須落到實處,以利于及時應變,特制訂以下應急預案:

一、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突發事件處理原則:

1、保持鎮靜、沉著應對;2、學生優先原則;3、就地搶救原則 ;4、報警、求援原則 ;5、維持秩序、迅速疏散原則

三、 應急反應措施:

1、所有行政領導、教師、工作人員的'手機必須處于開機狀態,前一天必須檢查手機充值狀況,確保資費充裕。

2、進入目的地后,由行政領導在出入口把守,擔任總指揮。

四、車輛故障處理:

1、 活動前要求承辦方檢查車輛車況,車況不良必須更換,否則不得發車。

2、中途車輛故障:(1) 帶隊跟車老師及時把故障情況通知校領導和承辦方。 (2)故障為影響安全的,一律停駛,由承辦方緊急調車改乘。 (3)故障為影響行駛的,短時內無法修復的,處理同前。

3、 途中車輛失火,應立即要求司機停車開門,用滅火機撲滅。同時指揮學生不要驚慌,如火勢較小,前部學生從前門下,后部學生從后部應急門下;如火勢較大,可視情況破窗逃生。下車后,及時組織疏散,一名教師負責清點人數,一名教師負責及時向領導報告情況。如有學生受傷應立即組織搶救。

4、 車輛換乘時,帶隊教師維持好學生秩序,嚴禁下車隨意走動,尤其應防止交通事故發生。

五、學生突發疾病、意外傷害:

1、師生在途中突發疾病、意外傷害,隨車帶隊教師應立即聯系校領導,然后就近送醫院。

2、師生在目的地內突發疾病、意外傷害,帶隊教師應立即聯系校領導,視病情輕重由景區醫務站診療或送當地醫院急救。

六、學生走失處理:

1、允許小組長帶手機,師生互留電話號碼,以便電話聯系。

2、如發現學生走失,切不可大意、拖延,應立即組織就地尋找。

3、從學生最后接觸的同學入手,了解最后行蹤。

4、電話通知其它帶隊教師關注尋找。

5、通知廣播站播送尋人啟事。

七、 交通事故處理:

1、有嚴重受傷即刻撥打120、110,并立即組織搶救。

2、 迅速報告校領導,視傷情確定立即送醫院,還是緊急處理后送醫院。

3、保護好現場,指揮師生撤離至安全地點。

4、向上級領導報告事故情況。

5、穩定學生情緒,詢問、檢查學生受傷情況,受輕傷學生送醫院檢查、診治。

6、立即成立事故處理小組,分別負責家長、公安、醫院、保險各方接洽,妥善處理善后事宜。

7、寫出書面報告,總結經驗教訓。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篇5

一、案主資料

姓名:小佚。

性別:女。

年齡:13歲。

性格特征:多愁善感、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獨來獨往; 父母職業:父親為某公司職工,母親下崗。

家庭生活背景:從小跟隨外祖父母生活,感情深厚;上小學后與父母隨父母生活,父親管教很嚴,曾經與父親發生爭執,造成父女之間的隔閡,與母親關系較好。

學校生活:小學成績一直很好,有兩個很親密的朋友,但是常與朋友發生爭執;上初中之后,成績較好,但是初三之后成績下降,沒有朋友,經常獨來獨往。

二、案例陳述

主要問題:

心理陰影,性格轉變,沉默寡言,獨來獨往 。

背景材料:

小佚是獨生女,因為父母工作較忙,無暇照顧小佚,所以把小佚交給其在農村的外祖父母照顧,小佚與外祖父母感情很深。小時候的小佚很活潑甚至調皮,經常跟小朋友一起出去玩,跟他們在一起她感覺很快樂。

上小學后,小佚的父母把小佚接到縣城,從此小佚跟隨父母一起生活。小佚的父親平時不善言談,但對小佚管教很嚴,小佚放學回到家總能自覺地先寫作業,但是有很多時候因為粗心或者急于可以出去玩,作業會出現或多或少的錯誤,父親的懲罰就是“面壁思過”。有一次周末,小佚沒有做完作業就跟小朋友一起去游樂園玩,回來之后發現父親很生氣,同時發現書包被父親扔到外面,于是跟父親起了爭執,從此之后一個月小佚沒有跟父親說話,小佚一度很恨父親,后來經母親的開導和勸說,小佚逐漸了解了父親對她的用心和關愛,小佚試圖“原諒”父親,但是總覺得跟父親之間已經有一層厚厚的隔閡,跟父親在一起感覺不自在,在遇到問題時也總會跟母親說。

小佚在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比較好,她有兩個很親密的朋友,但是三個人之間時常發生矛盾,發生矛盾之后互相不理睬對方,過一段時間之后又重歸于好,如此這樣反反復復,使小佚感覺很厭煩。

升入初中后,一開始小佚不習慣小學到初中的轉變,成績不是很理想,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自我調整,她漸漸的適應了初中的學習方式,成績名列前茅。由于小佚感覺厭倦了小學時跟朋友的分分合合,所以決定不再交朋友,從此很少與同學說話,在班級里較沉默,課間操、體育課、餐廳,也是獨來獨往,一開始她感覺一個人不用考慮其他人的感受,小佚感覺很自由,雖然有時候也會感覺很孤獨,但是她也一直不愿交朋友,很少跟其他同學溝通交流,性格越來越內向。自從上了初三之后學習成績一直不理想。

三、分析治療理論模式

自我心理學認為問題或挑戰源自個人的內部沖突或個人與環境之間的沖突,因此案主的壓力來自環境的壓力或者發揮不良的自我功能。由此,自我心理學取向的干預目標是幫助案主建立新的自我優勢或者有效利用現有的自我優勢。小佚在成長過程中有未被解決的困擾,一方面在心理上跟父親有隔閡,在家庭中不能自在的生活;另一方面在心理上排斥朋友,小學關于朋友的不好記憶使她產生了不再叫朋友的觀念,從而在學校生活中感到孤獨,最終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社會工作者應該幫助小佚解決家庭和學校生活中的困擾,解除與父親的隔閡與消除關于朋友之間矛盾的不好印象,將有助于小佚的健康成長,進而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

另外,從Ellis的理性情緒治療中提煉出來的ABC人格理論認為,A與情感有關系的激發事件,B指信念,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與激發事件和信念有關有的情感反應結果。認知行為療法的干預目標是清晰地改變行為或者改變認知,在改變行為或認知之前辨識出它們的前導因素,澄清前導因素與關注問題之間的`關聯,嘗試以新的認知方式去思考或以新的行為方式去應對,從而消除或化解前導因素與關注問題的必然聯系。小佚與父親的爭執和跟朋友的矛盾作為激發事件,使小佚對于父親和朋友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導致小佚與父親相處不自在以及排斥朋友的行為。社會工作者應該讓小佚改變對父親和朋友的認知,以求改善與父親的關系,同時讓小佚得以敞開心扉接受新朋友。

四、案主需求

由案主(小佚)目前面臨的困境可知,案主需要跟父親破除隔閡,恢復父女之間的親密關系,使其在家里可以感受到溫暖和舒服;其次,案主需要重新再認識自己與朋友的關系,使其在學校里充分感受與朋友相處的快樂,提高其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

五、服務過程與計劃

服務過程和計劃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建立關系:社工開始與案主接觸,進行初次會談,并制定治療計劃目標。初次會談時,社工要全面了解案主當前的問題和需要,注意案主的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運用相關技巧贏得案主的信任(可以通過講一些自己與案主類似的經歷,增強案主對社工的信任),社工要給予案主信心和希望,激勵案主的成長和改變的動機。同時,針對會談內容,制定對案主的治療計劃目標。

2、對案主進行心理及其行為的研究:社工要全面收集和案主的有關資料,包括直接資料和間接資料。直接資料是指直接通過與案主會談直接獲得的資料,可以在與案主進行初次和二次訪談時,可以使用宣泄治療法,一方面讓案主的困惑情緒及壓力得到宣泄,另一方面獲得有用資料,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對宣泄進行有效地控制和引導。間接資料是在訪視案主家庭,包括案主的父親和母親,尤其是父親。收集的資料主要包括案主的家庭情況、個人成長經歷、個人的心理和生理情況、案主的內心沖突和目前的行為狀況等。

3、對案主及相關問題進行診斷:在整理、歸納及分析所得資料的基礎上,社工要對問題的本質進行評估和推斷,重點包括問題的性質、產生的原因以及發展的過程;家庭環境以及案主與其父母的關系;案主個人生活經歷和行為特征等。在這一階段,可以把握案主的喜好,尤其是案主比較關心的或比較敏感的問題,為下一階段計劃的實施做好鋪墊。

4、治療:社工與案主進行深入接觸,并對案主進行治療。目標是減輕“人——情境”系統的功能失調,緩解案主在家庭里不自在及在學校里的孤獨情緒;改善案主的家庭及學校環境,增強案主的自我適應能力,促進案主的成長。

在治療過程中,社工要重視案主情緒和認知的變化,努力引導案主去發現自己問題的來龍去脈,并幫助案主忘記過去不愉快的經歷,比如與父親的爭執和與朋友之間的矛盾。

社工還可以對案主進行間接治療,可以與案主的父母進行溝通,請他們協助社工給予案主更多的關愛,多與案主進行溝通和交流,以促進案主與父親關系的改善;還可以與案主所在班級或者老師聯系,通過改善案主所屬的校園環境,如請同學們主動來接近案主,或者請老師多關心案主,以促進案主性格的轉變和人格的完善。

六、 成效評估

通過觀察和測量案主的生活態度和性格變化進行評估,比如可以用一些測量表對案主進行周期性測量,還可通過詢問案主的父母或老師同學了解案主的近況。要對案主的一些轉變進行詳細的記錄,并前后形成對照,吸取轉變過程中的經驗技巧與教訓。

社工個案應急預案 篇6

㈠預防措施

1、組織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要制定詳細的安全防范預案。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前,學校應檢查場地、設施是否安全。

3、活動前,要對學生進行勞動安全和勞動紀律教育,避免發生安全事故。

4、組織社會實踐活動,應當與學生家長或者監護人做好溝通,明確活動內容、時間、地點等相關信息。

5、禁止組織學生為教師私人進行勞動,不得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商業活動。

㈡現場處置及救援措施

1、班主任應立即檢查學生的受傷程度,情況嚴重的立即撥打120并向120詳細說明學生的情況和學生的位置。

2、帶隊領導班主任、跟班老師應立即組織、實施力所能及和切實有效的搶救措施。

3、及時通知家長,并告之學生的情況、已采取的措施和現送往的醫院。

㈢事故報告及現場保護

1、采用逐級匯報制度,社會實踐活動帶隊的學校領導應在第一時間向學校易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匯報,并隨時與上級保持密切聯系。

2、嚴格執行學校重大事件報告程序。對于各類突發事件,應迅速判斷事件性質,根據事件性質,及時向縣教育局匯報。在得到指示和未得到指示前,對事故可能影響善后處理的.現場、證件證物等要進行保護。

㈣事故調查及處理

1、突發事件發生后,學校易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及有部門,負責組織對突發事件進行調查處理。通過對突發事件調查、現場勘驗,采取控制措施等,對危害程度做出評估。

2、突發事件發生后,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小組應組織人員立即保護現場、采取疏散、隔離等措施,加強學生管理,并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確保學生心態和情緒穩定。

3、突發事件發生后,學校易發安全事故應急領導小組根據需要,可以采取中止活動、疏散等措施,并及時向縣教育局匯報事件情況以及采取的應急措施。

4、突發事件發生后,根據事件性質,應及時與涉及事件的學生家長或家屬聯系,在適當條件下,告知事件原因和處理結果。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