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發布時間:2025-04-08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系列6篇)。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1

兩袖清風

于謙是明朝的名臣,他作風廉潔,為人耿直。他生活的那個時代,地方官進京辦事,總要先送白銀給上司,只有于謙從來不送禮。有人勸他:“你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笑著說:“我只有兩袖清風。”

【智慧小語】:官員有官員的德相,賢士有賢士的德相,圣人也有圣人的德相??鬃拥膶W生子貢,曾贊嘆自己的老師具有五種美德——“溫良恭儉讓”。子夏也說:“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意思是說,君子的容貌,從外表看來有三種變化:真實遠遠望見他,覺得很莊重;接近之后,覺得很溫和;等到聽他說話,又覺得他很嚴厲。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2

查道訪親

宋朝有個人叫查(zh?。┑?,有一天他和仆人挑著禮物去拜訪遠方親戚。由于忘了帶干糧,又找不到吃飯的地方,中午時他們特別餓。仆人建議從禮物中拿些食物吃。查道說:“這怎么行呢?這些禮物既然要送人,就是人家的東西了,我們怎么可以偷吃呢!”結果,兩個人只好餓著肚子趕路。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3

陸績懷橘

三國時期有個人叫陸績,他特別孝順父母。6歲那年,一次他到袁術家里做客,袁術命人取出蜜橘招待他。但他沒吃,而是悄悄藏在懷里。后來他向袁術行禮告辭,叩頭的時候,懷里滾出三個蜜橘來。袁術大笑道:“你吃了不夠,還要拿呀?”他回答說:“我沒見過這么好的蜜橘,舍不得吃,想拿給母親嘗嘗?!痹g聽了大為驚訝,心想一個6歲孩兒便懂得克制自己,孝敬長輩,實在難能可貴。他感嘆道:“小陸郎有這樣的品德,來日必成為報效國家的棟梁!”的確,據有關歷史記載,陸績長大后對國家的貢獻相當大。

【智慧小語】陸績六歲就懂得體念親心的行為并非偶然,實為得力于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父母以身作則外,他還研讀經史,無數古圣先賢的存心和德行,從小就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4

諱疾忌醫

扁鵲是古代一位名醫。有一天,他去見蔡桓侯。他仔細端詳了蔡桓侯的氣色以后,說:“大王,您得病了。現在病只在皮膚表層,趕快治,容易治好?!辈袒负畈灰詾槿坏卣f:“我沒有病,用不著你來治!”扁鵲走后,蔡桓侯對左右說:“這些當醫生的,成天想給沒病的人治病,好用這種辦法來證明自己醫術高明?!?/p>

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著急地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緊治療??!”蔡桓侯把頭一歪:“我根本就沒有??!你走吧!”扁鵲走后,蔡桓侯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氣色,焦急地說:“大王,您的病已經進入了腸胃,不能再耽誤了!”蔡桓侯連連搖頭:“見鬼,我哪來的什么??!”扁鵲走后,蔡桓侯更不高興了。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頭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您去看望大王,為什么掉頭就走呢?”扁鵲說:“有病不怕,只要治療及時,一般的病都會慢慢好起來的。怕只怕有病說沒病,不肯接受治療。病在皮膚里,可以用熱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針灸;病到腸胃里,可以吃湯藥。但是,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病到這種程度只能聽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請求為大王治病了?!?/p>

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發作了。他打發人趕快去請扁鵲,但是扁鵲已經到別的國家去了。沒過幾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智慧小語:有了病,一定要聽從大夫的囑咐,老老實實地醫治。有了缺點錯誤,也一定要聽取大家的批評,認認真真地改過。否則,一誤再誤,病情會越來越沉重,錯誤會越來越嚴重,以至發展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5

程門立雪

宋朝的時候,有一位有學問的人,名叫楊時。他對老師十分尊敬,一向虛心好學?!俺涕T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師、刻苦求學的一段小故事。

楊時在青少年時代,就非常用功。后來中了進士,他不愿做官,繼續訪師求教,鉆研學問。當時,程顥(hào)、程頤兄弟倆是全國有名的學問家。楊時先是拜程顥為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4年后,程顥逝世了。為了繼續學習,他又拜程頤為老師。這時候,楊時已經40歲了,但對老師還是那么謙虛、恭敬。

有一天,天空濃云密布,眼看一場大雪就要到來。午飯后,楊時為了找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約了同學游酢(zuò)一起去程頤家里。守門的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不愿打擾老師的午睡,便一聲不響地立在門外等著。

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越下越大。他們站在門外,雪花在頭上飄舞,凜冽的寒氣,凍得他們渾身發抖,他們仍舊站在門外等著。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醒過來,這才知道楊時和游酢在門外雪地里已經等了好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積得有一尺多深了。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正由于他能夠尊敬師長,虛心向老師求教,學業才進步很快,后來終于成為一位全國知名的學者。四面八方來向他求教的人,都不遠千里地來拜他為老師,大家尊稱他為“龜山先生”。

【智慧小語】老師,是給予學生第二次生命的人。在學習的過程里,從目不識丁直至學富五車,無不是老師用辛勤的汗水澆開了我們的知識之花。學會尊重給你知識、改變你命運的人吧,如果不是老師這根明燭,我們也許永遠不知道知識的美麗。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6

以人為鏡

唐太宗是一個文武雙全,英明蓋世的能人,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他身邊有兩位監督他言行的“明鏡”:一為長孫皇后,另一位乃忠義賢良的魏征?;噬弦挥羞^錯,他們立即會巧妙地指出。

據《貞觀政要》一書所載:唐太宗喜歡一只小鷂子,一日正在玩鳥,魏征來了,太宗怕魏征指責自己,趕快把小鳥藏到懷中。魏征假裝沒看到,故意留下來與他商談國家大事。太宗心里雖為鳥著急,卻也怕暴露,因為他信任、敬畏魏征。等魏征走后,太宗取出懷里心愛的小鳥一看,早已命歸黃泉了。于是傷心地回到后宮,大發雷霆說:“我非殺掉這個田舍翁不可!”皇后聞之,問明原委,立刻穿上大禮服向太宗行禮道賀:“恭喜陛下,賀喜陛下!唐朝有魏征這樣的好臣子,又有您這樣的好皇帝,這是有史以來沒有過的好現象,國家興盛指日可待?!惫适固跐u漸平息了怒氣。

唐太宗就“以人為鏡”常觀察自己,真正做到了勇于改過、從善如流。后來魏征死了,唐太宗惋惜地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而今魏征不在了,朕就少了一面鏡子?!?h2 style="padding: 0 15px;text-align: left;height: 40px; border-radius: 6px;line-height: 40px;background-color: #fd3737;">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7

孟母斷機

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愿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一句話沒講,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非常孝順,忙跪下來問:“您為什么要這樣?”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織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后怎能成才呢?”若是現在的孩子,可能不懂反省自己,一句話就扔給母親:“這是你自己的事?!钡献拥母吘共煌话?,他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后來繼孔子而成為“亞圣”。

【智慧小語】:《弟子規》中說:“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應順承?!睂Ω改搁L輩的責備,理應樂于聽受。對父母的批評,也要視為一種教誨。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8

六尺巷

據說出在清代康熙和雍正年間的桐城人張廷玉,他是滿清入關后,父子入閣拜相的漢人。當年張廷玉在家鄉蓋相府時,鄰居與他家爭三尺地。官司到了縣衙里,張家總管便立即寫信到京城里告知相爺,希望相爺寫封信給縣令關照一下。張廷玉看完信后,在原信上批了一道詩寄回:“千里求書為道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苯拥交匾簦偣芰⒓捶愿雷屃巳叩爻鰜?,鄰居一見也讓出三尺地來,于是留下六尺空地,成為人人都能通行的一條巷道,后稱為“六尺巷”。由此張廷玉名聲大震,倍受鄉鄰的稱贊。

智慧小語:居高位者皆應具有寬廣的胸襟,深明大義,不吝嗇瑣碎財物。輕財而喜布施的人,其地位修行會更加穩固。當地位、財產、名聲、境界、健康、才華、智慧等樣樣具足時,不要趾高氣揚,此時應該想到,所擁有的這些世間福報看起來很美好,但再過一段時間肯定蕩然無存,沒有什么可傲慢的,應盡力布施以利益他人。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9

失人之察

《呂氏春秋》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孔子絕糧于陳國與蔡國之間時,七日七夜沒吃到飯,只能無精打采地躺在那里。一天,弟子顏回找來一點米,準備煮給老師吃。煮到快熟時,顏回就先抓起一把吃了??鬃忧那牡乜丛谘劾?,覺得顏回有點失“禮”,所以不大高興。

過一會兒,飯熟了,顏回請孔子先吃??鬃由魄傻卣f:“我剛剛夢見先君了,故應把干凈的食物先供養再吃。”顏回馬上回答:“萬萬不可!剛才有土灰掉進鍋里,我雖把它抓出來吃了,但飯已經弄臟了,所以不能供養先君?!贝藭r,孔子才知道錯怪顏回了。

事后,孔子深有感觸地嘆道:“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意思是說:我相信自己的眼睛,但眼睛看到的有時并不可靠;我依賴自己的心,但心分析的有時也靠不住。弟子們要切記:了解一個人,本來就不是很容易的!

【智慧小語】:有人認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但有時候也不一定。不要認為自己所見所聞都千真萬確,不容懷疑,憑一己之見判斷別人的好壞,不一定特別可靠,很可能雜有不實的成分。

國學古籍小課堂內容摘抄 篇10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東漢時期有一個人叫陳蕃,他學識淵博,胸懷大志,少年時代發奮讀書,以天下為己任。一天,他父親的一位老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獨居的院內雜草叢生、*物滿地,就對他說:“你怎么不打掃一下屋子,以招待賓客呢?”陳蕃回答:“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聽了無言以對,覺得很有道理。從此,他開始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終成為一代名臣。

【智慧小語】大事都須從小事做起?!兜茏右帯分姓f:“房室清,墻壁凈,幾案潔,筆硯正?!币馑际钦f:書房要整理清潔,墻壁要保持干凈,讀書時,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不得凌亂,觸目所及皆是井井有條,才能靜下心來讀書。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