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圖形運動課件

發布時間:2024-12-31

圖形運動課件(通用3篇)。

圖形運動課件 篇1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課堂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一年級的小學生年齡還小,知識面窄,生活經驗不足,構成了概念教學中的障礙。作為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充分運用實物、教具、圖表等直掛教具,以及動手操作等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獲得正確、完整、豐富的表象,把純粹的數學知識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這樣就有利于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探求新知的欲望。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16~18頁。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在操作活動中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形,體會“面在體上”。

(2)通過觀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動,只管地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知道這些平面圖形的名稱,并嫩個識別這些圖形。

過程與方法:通過摸一摸、畫一畫、找一找,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化形象為抽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初步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并能識別這些圖形。

【教學難點】體會“體”與“面”的關系,知道面來自于體。

【教學準備】

老師:多媒體課件,牙膏盒一個,魔方一個,水彩筆筆筒一個(圓柱形的),長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圓形卡片各一張,磁鐵

學生:一盒積木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識,導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我們經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問:你們都用過這些東西嗎?他們的形狀屬于我們上學期學過的哪些圖形朋友?

老師出示實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筆筆筒)。請同學分別來說一說。(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談話:同學們都帶來了一些積木。請拿出相應的物體,向大家介紹介紹它的名稱,好嗎?

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們的小朋友這么熱情,所以又給我們帶來了幾個新的圖形朋友。

出示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圖形,提問:你們認識嗎?(學生口答后,把圖形卡片貼在黑板上)

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板書課題:認識圖形)

二,操作領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談話:剛剛我說今天的這些朋友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它們帶來的,可它們到底藏在哪里呢?請你們仔細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積木,看誰先發現其中的奧妙。

學生在幾何體上找圖形,教師巡視。

組織交流時,注意讓學生說一說摸這些物體面的感覺。

2.畫一畫

談話:剛才我們分別從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面上找到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如果它們能從物體上走下來跟大家見見面,那該有多好啊!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請小朋友在小組內商量商量。

學生可能想到下面的方法:①把這些圖形從紙盒上剪下來;②把這些圖形描下來(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描,再示范)……

談話:小朋友想的辦法都很好,下面就請小朋友像老師那樣把這些圖形畫下來。()

學生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的活動,并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先在小組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再組織全班交流。

3.找一找

談話:其實我們生活的周圍就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只是我們平時沒注意罷了?,F在請同學們找一找,哪些物體的表面是長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圓形的。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再組織全班交流。

談話:多媒體出示課本第17頁的“試一試”,你們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的嗎?

三:操作練習,鞏固新知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自己的活動初步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動手創造這些圖形,好嗎?

1.圍一圍“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并組織反饋。

提問:你是怎樣圍的,怎樣想的?

追問:能在釘子板上圍出一個圓嗎?(幫助學生體會圓的邊是彎曲的,在釘子板上圍不出圓)

2.畫一畫“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在書上獨立完成,并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畫出的圖形。

3.涂一涂“想想做做”第3題。

提問:你能用三種顏色分別涂下面的長方形、正方形和圓嗎?請小朋友們按要求涂上顏色,并數出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學生在小組內完成涂色,并填表。

組織全班交流。

4.游戲。

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和圓,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好不好?

隨著音樂的節奏,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形,把它們分別放入相應的盒子里。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提問: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朋友?你們對它們熟悉了嗎?(先讓學生總結,然后教師歸納)老師希望我們能在數學課上結識有越來越多的朋友,一起快快樂樂學習長大好不好?

五:板書設計

認識圖形

長方體正方體圓柱

長方形正方形圓

圖形運動課件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試用)第一冊。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形狀和名稱。

2、通過數一數、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等實際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上述圖形的特征,能辨認和區別這幾種圖形。

3、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區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

學具:小棒、各種圖形的紙片若干、練習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老師請來了四位小客人。(多媒體出示,毛巾、手帕、三角板、光盤伴著輕快的音樂手拉手走出來。)小朋友,你們認識它們嗎?你們知道它們的形狀嗎?學生回答后,多媒體從上述實物中抽象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然后導入新課。

(意圖:新穎有趣的新課導入,旨在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課堂,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

二、操作探究,主動參與發現。

(一)找圖形。

小朋友,你知道老師在你的信封里都裝了些什么?找出來一一告訴你的同桌。

(二)給圖形分類。

小朋友,你能給這些圖形(如圖1)分一分類嗎?想一想可以怎樣分?為什么這樣分?(同桌同學討論后再分。)

(意圖:讓學生對圖形進行分類,這實際上是以圖形為載體,對兒童進行一次邏輯訓練,達到啟迪思維的目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從中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領域。)

學生匯報交流分類情況。(分類情況如圖2。發現按第三類分法的學生人數最多,接著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

(三)自主探究。

1。為什么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在一起?它們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回答后,讓他們通過數一數、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同桌同學一起驗證和發現它們的特點,然后反饋交流。

(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四個角;長方形對折還是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對折再對折變成四個小正方形,斜對折變成兩個三角形等。)

小朋友,你能把剛才研究的圖形用小棒擺出來嗎?請試一試。

2。小朋友,接下去你想研究什么圖形。(如三角形。)

(1)拿出三角形,觀察它有什么特點(運用前面的方法同桌同學進行合作探究),然后反饋交流。

(2)請小朋友用小棒把三角形的形狀擺出來。

(3)老師也擺了一個三角形,你們有意見嗎?(多媒體出示:)誰能幫助老師把它擺好。

3。接下去你還想研究什么圖形。(如圓形。)

(1)拿出圓形,觀察思考它有什么特點,同桌同學一起合作探究,然后反饋交流。

(圓形沒有角、任意對折都變成兩個一樣大的半圓、任意一條對折線都一樣長等。)

(2)如果學生把圓形和球混淆的話,則拿出圓和乒乓球進行比較。

4。舉例。

讓小朋友各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

(意圖:順著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力求創設寬松的環境,始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來學習。這樣學生對圖形的理解就更透徹了。舉例則是為了讓學生找出這些圖形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它再現于課堂,把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

三、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

1。找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出示圖3,請學生手舉相應的圖形來表示。)

2。數圖形(出示圖4)。

3。拼圖形?!綵fw152.Com 趣祝?!?/p>

(1)(出示圖5)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不但可以拼出美麗的魚,還可以拼出其他美麗的圖案。你想試一試嗎?

(2)拿出各種圖形的學具若干個,進行自由拼圖。然后反饋交流,說一說你拼的是什么圖案,它是由哪些基本圖形拼成的,各有幾個。

(3)結合拼圖進行課堂小結。

(意圖:鞏固練習,立足基礎,力求變化,適當發展。按辨圖形、數圖形、拼圖形三個層次安排,使學生在創造性練習中內化新知,培養空間觀念、想像能力及創新意識,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都能體會成功的喜悅。)

專家評析

葉建娥老師編寫的的教學設計,目標明確,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視基礎,注重創造。它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目標全面、合理、恰當。

教育部頒布的《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中,把數學教學的目標分為四個領域。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所闡述的教學目標,基本上體現了《標準》的精神,既有知識與技能的要求,又有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和情感與態度的要求;既重視了結論性的目標,又注重了過程性的目標。

2。注重創設情境。

葉老師在導入新課時,充分運用多媒體,用擬人化的手法創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情境,這樣的情境創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電腦演示,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幾何圖形,能使學生感受到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能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稑藴省分惺謴娬{: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創設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葉老師的這個設計體現了《標準》的理念。

3。重視動手操作。

本設計在導入新課后,就讓學生“操作探究,主動參與發現”,這個環節包括下述兩步:(1)教師在學生初步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分類。這有利于學生正確識別圖形。(2)讓學生通過數、折、量等具體操作活動,研究長方形、正方形這兩種圖形的特征。這樣的教學過程是一個學生經歷和體驗的過程,它有利于學生初步形成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重視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當中的動手操作正是《標準》中十分強調的數學教學觀念。

4。關注學生差異。

葉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當學生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后,就讓學生自己選擇要進一步研究的內容,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個性,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在課的最后一部分“利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這個環節中,不僅練習的形式多樣,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和空間觀念的培養,而且教師設計的問題具有層次性,這樣的教學突出了因材施教,關注了學生的差異,較好的體現了《標準》中“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大眾數學的思想。

圖形運動課件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幾何圖形的角。

2、通過折疊,發現圖形角的變化。

3、培養幼兒的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擴散幼兒思維。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比角大賽

今天圖形王國來了一位客人,你們看是誰呀?(出示角)我們來看看角長的什么樣?(尖尖的)(從尖尖的頂點射出兩條線,這兩條線也叫邊,這兩條邊所夾的部分,就是角。)為了迎接角的到來,圖形王國舉行了一次比賽,比比誰的角多。

1、圓形第一個跑來(出示圓形),它說:我要得第一,我要得第一。小朋友說它行嗎?它有幾個角? (請小朋友上臺摸一摸),原來圓形沒有角。

2、三角形也來參加比賽,在我們的簍子里有一個三角形,請你拿出來指一指,三角形的角在哪里?幼兒指,誰來告訴大家三角形的角在哪里?(請一幼兒上前指,教師畫),那三角形有幾個角?(幼兒個別回答),你是怎么數的?(提醒幼兒按住一個角,按順序數,不能漏掉一個角)。我們一起數一數,三角形有幾個角?

3、方形也跑了過來,那方形有幾個角呢?請小朋友拿出一個方形,把它的角畫出來,并數一數,它有幾個角?

4、方形比三角形多幾個角?三角形比不過方形,非常傷心,一邊走一邊哭,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家一照鏡子,它高興得跳了起來,為什么?(幼兒猜想)請你把紙拿出來折一折),你發現了什么?

5、請一幼兒上臺操作,集體數角。

6、小結:小朋友真聰明,通過自己動手折一折,幫助了三角形,讓它變成了四邊形,角也變多了。

二、方形藏一角

可三角形變成了四邊形,四邊形先生不樂意了,它說,我也要變,我也要藏起一個角來,那四邊形先生藏起一個角來,會變得怎么樣呢?請小朋友試一試

幼兒操作,老師巡視指導。

集體交流:誰來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請一兩個孩子上臺交流。

三、三角形藏兩角。

四邊形先生變出了五個角,三角形先生不服氣了,說,我一定要變出更多的角,超過你。三角形藏起了兩個角,最多能變成幾個角?請你把三角形拿出來試一試。

幼兒操作。

交流幼兒操作的結果。三角形藏起了兩個角,變出幾個角來了?(5個角)

比較三角形藏兩角和四邊形藏一角的圖形:請小朋友把藏了一個角的四邊形拿出來和它比一比,它們一樣嗎?什么地方一樣?(都有五個角)

四、游戲:比比誰的角多。

三角形先生和四邊形先生比到現在,也沒決出勝負來,小朋友,接下來你們試式剩下的四邊形紙,看看能不能變出5個角,6個角,7個角或者更多的角來?要把你變出來的角畫出來,最后我們來比一比,看誰變出的角最多。

幼兒自由結伴操作游戲。

五、在我們的數學角里,也有“誰的角多”的游戲,等會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去折一折,比一比。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