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導航欄

×

幼兒園大班活動方案

發布時間:2022-12-21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精選6篇。

活動馬上就要正式開始了,我們可以開始準備相應的活動方案了?;顒臃桨缚梢宰尰顒拥哪康哪軌蝽樌_到,按照這么說的話,這個活動方案又怎么可以遺漏掉呢。你做過類似的活動方案嗎?以下是編輯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為防遺忘,建議你收藏本頁!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篇1)

設計意圖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若能為幼兒提供大量動手操作與探索的機會,充分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引導他們通過討論、質疑、操作、對比等方式進行科學探究,必能更好地激發他們強烈求知欲望,能主動感知、累積、思考,從而逐步建構起相關的知識經驗體系。

例如,在一次小主播講新聞活動中,我班的小主播播報了有關地震的新聞。幼兒議論紛紛,都說地震是很可怕的事情。

欣欣提出問題:地震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房子都會倒下來?

小睿說:別怕!如果地震了,我們就趕快逃跑!

小影說:怎么跑啊,要不要帶東西呀?

此后,幼兒對地震現象和地震逃生方法產生了很多疑問。

為此,我帶領幼兒開展一系列的科學探究活動:

認識地球媽媽的身體內部構造,幼兒從中了解了有關地球內部結構的基本知識。

開展活動地震屋。帶領幼兒去廣州市勞動技校開展地震屋活動。幼兒從中體驗到了在地震中的身體感受、嘗試尋找地震躲避點、了解逃生小技巧等,他們切身感受到了地震的可怕威力和危害,再次激發了對地震逃生的各種方法的探究欲望。于是,科學活動地震逃生包活動由此生發了。

活動目標

1.掌握地震時逃生的基本方法。

2.認識、制作地震逃生包,體驗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3.利用常見生活物品進行安全自救,增強對身邊科學現象的探究欲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

(1)了解地球內部構造的簡單科學知識。

(2)參觀過地震屋并初步了解地震避險的基本方法和地震級別。

(3)玩過建構游戲搭建結實的樓房。

(4)參與過角色游戲我是小醫生,了解簡單的救護小知識。

2.材料準備:

師幼共同收集的一些可攜帶逃生物品:背包3個、電筒、錢幣、玩具、水、幾種食品、手機、毛巾、被子、筆、會響的玩具、醫藥箱子等等,專業逃生包3個,一些繪畫用的彩筆和紙。

3.座位安排:

幼兒分成三組就坐。

活動過程

1.討論、繪畫、分類

(1)師幼談話,鞏固對地球媽媽的身體內部構造和地震逃生小技巧的認知。

談話后提問:如果發生地震,我們要不要帶上東西逃走?要帶什么呢?我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究竟有哪些?

(2)討論、繪畫,豐富幼兒對生活中維持生命必須物品的了解。

幼兒自由以小組形式交流自己在家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名稱。

教師提供筆和紙,幼兒繪制出自己討論物品的小圖片。

(3)分類游戲

指導語:小朋友們想一想,剛才畫的物品中有哪些是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哪些是可以暫時不用也不會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呢?讓我們一起動手把這些物品進行分類,選出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吧!

操作要求:

把維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品分揀出來,去除不需要的物品。

幼兒把各種物品圖片分類,選出在逃生中必須使用的物品的圖片。

師幼共同將這些物品圖片粘貼在活動室的空白墻面上。

展開討論,進一步熟悉這些物品的性能和運用方法。

2.制作。地震逃生包

(1)依據墻面物品圖片,提問:如果發生地震,你會攜帶什么物品逃生?

(2)幼兒分組進行選擇物品,制作地震逃生包。

教師提供各種生活用品以及若干食品的實物,沒有實物的則由幼兒繪制小圖片替代。

教師提出打包地震逃生包的操作要求:

在收集的所有物品中按照維持生命必須物品以及方便攜帶和保存進行挑揀,選擇物品裝進背包進行打包。

例如,在壓縮餅干與普通餅干兩者中應該選擇壓縮餅干更方便攜帶和保存。又如,保溫杯裝的水、塑料瓶子包裝水、真空飲用水包(真空飲用水包屬于專業逃生用品,有保質期長且容易攜帶、包裝不容易破損的特點),這三者應該首先選擇最不易變質的真空塑料包裝水,其次是塑料瓶子包裝水,不應該選擇容易變質的保溫杯裝的水。

幼兒將這些物品進行打包,鞏固運用壓縮充分利用空間的知識技能。

指導重點:適時啟發幼兒思考:

在選擇物品的時候要考慮哪些問題?

比如;在地震災難中很容易受傷需要急救,需要用到哪些物品?

在短時間里找不到食物來維持生命,可以準備哪些物品?

3.展示、互動與評價

(1)每組展示自己打包的地震逃生包。分組介紹逃生包里面選擇攜帶的物品有什么作用,為什么必須攜帶;其他組的幼兒可以對講解的幼兒提出問題或不同的意見。

展示要求:

幼兒要對本組包裹中每件物品的作用進行講解,可以對比其他組的物品從維持生命的作用、是否方便保存和攜帶等方面進行說明。

例如:有的小組選擇了止血貼,有的小組選擇了繃帶,選擇繃帶的小組可以列舉繃帶在急救的時候功用比止血貼多,有止血、捆綁、固定等作用。

(2)整理逃生包,借助他人講述時學習到的經驗,在本組的逃生包中增加逃生必須攜帶的物品或者清理逃生不必要攜帶的物品。

指導語:剛才的小組展示中,我們聽到了來自其他組的很多好意見,現在各小組就運用這些好意見再來整理一次自己的逃生包吧。

(3)再次展示各組的逃生包,各組選出一位代表在集體面前講解本組增加和清理了哪些逃生物品。

4.示范引導,分組觀察

(1)提供專業地震逃生包,幼兒觀察并說出里面物品的名稱(哨子、手電筒、壓縮餅干、真空飲用水包、包扎帶、簡易雨衣、手套等)。

(2)鼓勵幼兒嘗試使用專業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觀察和了解物品上面標注的有效期、使用方法等細節。

指導語:小朋友,我們都來看一看、試一試、想一想、說一說,這些物品在災難發生時有什么作用?

(3)把幼兒分組制作的地震逃生包和專業地震逃生包進行對比、討論。

指導語:小朋友們,專業地震逃生包里面的物品跟我們剛才打包的逃生包里面的物品有什么區別?專業逃生包好的方面有哪些?缺點是什么?我們制作的逃生包又有哪些長處和哪些缺點呢?

幼兒自主回答后,教師小結:專業逃生包里面的物品功能很齊全很容易保存,但是價格比較貴。我們自己制作的逃生包比較適合自己使用,但是還缺少一些急救需要的藥品,而且剛才有小朋友發現了有些食物的保質期很短,不容易保存,這點在準備物品的時候要注意。

(4)根據上述經驗,再次分組整理地震逃生包。

指導語:現在你們覺得自己制作的地震逃生包還有什么地方可以改進?讓我們來再次整理打包自己的地震逃生包吧。

5.經驗遷移

(1)提煉與交流。

指導語1:你們現在知道為什么在平時就要做好各種災難逃生準備了嗎?

指導語2:平時怎樣做好準備,可以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更好地保護自己和幫助別人呢?

(2)激發幼兒對今后科學發展的期待和美好想象,在交流中自然結束活動。

指導語:如果你成為科學家,你想對地震逃生包做怎樣的改進?

幼兒自主回答(實錄):我想做出像叮當貓那樣的大口袋地震逃生包,里面可以裝很多很多的東西。我想建很多可以伸縮的房子,折疊起來是很小很小的,可以放在地震逃生包里面

活動延伸

1.討論活動:地震逃生包平時應該放在什么地方比較合適?

2.親子活動:和爸爸媽媽一起制作一個地震逃生包。

3.體驗活動:參與園內地震逃生演習。

活動反思

選擇適宜的科學教學活動內容非常重要,既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也要以幼兒的興趣為前提。本次科學活動,突出特色在于設置多種體驗環節,讓幼兒感知與地震有關的較為抽象的科學知識,啟發他們思考,調動已有經驗,通過看一看、試一試、想一想,先動手嘗試再深人了解地震逃生包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由此更為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從中也認識到擁有科學知識不但可以給生活帶來方便還可以拯救生命。為了進一步拓展孩子的相關經驗,我在活動結束部分還精心設計了一些問題,幫助幼兒回顧活動內容,也引發了他們探究更多科學現象的濃厚興趣。

專家點評(點評專家:劉霞,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5~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周老師設計的大班科學活動:地震逃生包充分體現了《指南》的這一精神。

該活動在充分考慮幼兒生活經驗和學習方式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

整個活動過程構思巧妙,層次清晰,從分組自主制作地震逃生包、分組展示交流,再次分組制作、再次分組展示交流;到探究比較專業的地震逃生包、再次分組整理自己的地震逃生包。

幼兒的操作層層遞進,認識逐步深入。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充分的自主操作中,幼兒自然而然地獲取了正確的科學經驗,形成了正確的科學概念,學習了科學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樹立了初步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摘編自《教育導刊》20xx.4.46~48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收集資料、分享交流、歸納整理,了解動物們為了適應環境而不同的過冬方式;

2.能在個別、小組、集體交流中大膽、有條理地講述自己了解的關于動物過冬的知識,同時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

活動準備:

1.鼓勵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有關動物過冬的資料,如圖書、圖片以及教師自備一定數量的動物圖片:

2.收集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生動形象的錄像資料;

3.分類整理資料的展板4張,不同類別過冬方式的動物標記卡一張(圖文并茂),記錄紙和筆若干,膠棒若干;

4.用于促進幼兒良好科學學習品質養成的評比表一張。分別用嘴巴,耳朵,手作為標記。

活動過程:

環節一: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關于動物過冬的資料,如圖片,圖書等

1.鼓勵幼兒自由交流自己的經驗,充分滿足幼兒表達的需要,從而激發幼兒的科學學習積極性。(達成目標2)

教師導入:小朋友們,看到你們手里都帶來了關于動物過冬的資料,你一定很想跟朋友們分享吧?這可以讓別人知道你多么有學問哦。那你也一定很想從別人那里知道更多的知識,讓你自己更有學問。那現在老師給你們三分鐘時間,去分享交流,注意哦——老師有兩個秘訣幫助你們成為有學問的人。1.如果你想要別人喜歡聽你說,你一定要仔細的、有條理的把話說清楚;2.如果你想知道得更多,你一定要專心聽別人說。最后,我們來看關于動物過冬的知識,哪個小朋友最有學問喲——到時候,請每一組派小朋友代表發言,看哪一組的小朋友代表說得最完整、最有條理,我會給他們的評比欄的小嘴巴標記欄目貼上小紅旗喲!

2.請每個小組選取一名幼兒代表集體分享關于動物過冬的知識,培養幼兒學會搜集信息,有條理完整講述,獲得科學知識的能力。

(教師提出分享交流的要求,每一組推薦或自薦一名代表,把剛才自由交流搜集的信息有條理的講述,分享。從而不僅讓幼兒學會整合信息,更讓幼兒體會到交流分享的意義。達成目標2)

師:請每一組的代表來跟大家分享動物怎樣過冬的知識吧。誰說得更有條理,更豐富,就會贏得小紅旗。

3.教師小結

教師引導:小朋友真厲害,通過分享交流,了解到那么多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不過,你們還有一些關于動物過冬的知識不知道哦,現在我們一起去視頻中了解吧!這一次我們評比,仔細觀看和專心傾聽,不漏掉任何一點知識的本領,看哪一組會得到小紅旗呢?

環節二:通過視頻幫助幼兒進一步全面了解動物過冬的多種方式

分段觀看《動物過冬》視頻。

(分為三段:冬眠,迂徙,換毛??赐暌欢危瑤椭變簹w納分析,教師在記錄板上貼上過冬方式的標記。標記圖文并茂。為下一步幼兒分類整理做基礎。達成目標1)

1.看完第一段

提問:通過視頻,你了解到剛才那些動物都是怎么過冬的?為什么它們要過冬?

引導幼兒了解動物為什么要冬眠。

2.看第二段以前

提問: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會冬眠呀?我們接著去了解吧。

引導幼兒歸納,動物遷徙也是為了過冬。

3.第三段視頻之前

提問:動物賒了冬眠,遷徒之外,還有其他的過冬方式嗎?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猜測、想象。了解動物還有其他的過冬方式,如換毛。

教師小結:動物們為了適應環境,各自有不同的過冬方式。

4.評比出認真看、專心聽的小組,培養幼兒科學探究活動中重點觀察,傾聽的良好習慣。

環節三:鼓勵幼兒將已有動物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突破重點,達成目標

1.幼兒討論自己帶來的動物屬于哪一類方式過冬,在展板上歸類整理粘貼。

2.教師小結。分析評比結果,鼓勵幼兒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習得良好的科學探究品質。

活動延伸:

教師引導:你還想知道關于動物的哪些秘密?

幼兒自由表達,教師記錄。順應幼兒的興趣點生成下一活動。

我們下一次再來比一比,看誰最會學習吧。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xx.01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篇3)

活動目標

l.能用簡單的符號快速記錄自己的游戲過程與結果,并大膽交流。

2.能用標記合作記錄完成柱狀統計圖,并通過記錄的結果判斷比賽的輸贏。

活動準備:

l.經驗準備:會玩“石頭、剪子、布”的游戲。

2.材料準備:紙、筆若干,正規的統計圖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發興趣

l.幼兒游戲

師:寶貝們,你們喜歡玩“石頭、剪子、布”嗎?那你們中誰是“高手”呢?現在請寶貝們兩個小朋友一組,與你旁邊的小伙伴一起比一比,看誰是高手!(幼兒兩兩進行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2.引入記錄[出國留學網 LIuxUe86.Com]

師:剛才寶貝們的比賽很精彩,你們誰是“高手”呢?(小結:原來我們比賽的次數太多已經記不清誰贏的次數多了),那怎樣才能知道誰是“高手”呢?

(引導幼兒說出用記錄的方法來完成。)

二、幼兒初步嘗試,用符號記錄自己游戲的過程與結果

1.嘗試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

師:請寶貝們一組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把與小伙伴比賽的過程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聽到音樂,比賽結束。請小朋友把筆放回到中間的籃子里。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

在這一環節,老師重點關注幼兒在比賽時的記錄方式,都是用什么符號來記錄的,哪些符號是比較簡單、快速的,哪些是便于小朋友記錄的,為下一個環節的操作做好準備。

3.展示幼兒的記錄表,分享、交流自己討論各自的方法

討論什么樣的符號能便于大家快速記錄。

師:寶貝們,比賽結束了,你們誰是“高手”呢?你們是怎么判斷輸贏的?用什么方法來記錄的?你們覺得哪些符號可以幫助我們快速記錄?(有針對性地請幾組幼兒來介紹自己記錄的符號,引導幼兒了解哪些符號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記錄。為下一環節幼兒的再次操作做準備。)

三、幼兒嘗試用統計的方法記錄比賽的結果

l.嘗試統計

(1)師:剛才寶貝們都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記錄了你們的操作過程,那怎么才能以最快的方法知道誰輸誰贏呢?(引導幼兒討論出是同一個標記表述贏或輸的次數,能快速辨別輸贏。)

(2)師:剛剛有的寶貝在記錄的時候沒有比出結果,現在我們重新來比一比,用你們認為最簡單、最快的方式把你們比賽的過程記錄下來,并統計出比賽的結果。結束時把筆放回籃子。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在本環節老師應重點關注幼兒做的標記是否一致,是否正確記錄自己的游戲過程,能否很決的統計出比賽的結果。

3.分享、交流

請個別幼兒交流自己的方法,覺得用這種記錄方法的好處。

師:寶貝們,你們剛才用你們自己的方法來記錄了你們的游戲過程和結果,并用統計出來的數據辨別出我們比賽的輸贏,真的很方便。

四、再次游戲,完成正規統計圖(柱狀統計圖),提升經驗

l.運用已有統計經驗再次操作

(1)師:剛才寶貝們都很棒,很快完成了任務,接下來請小朋友再來比一比,誰是“高手”,請小朋友把你們游戲的過程和結果快速記錄到統計圖上。

(2)認識統計圖,提要求

師:在比賽前我們一起來看看老師準備的統計圖,下面的數字代表你是幾號,一人填一列,從下往上填,在填寫的時候請寶貝們用固定的標記表示輸或贏,比賽一次填一次,注意一定不能漏填哦!比二比哪組完成得又快又好!

2.幼兒操作,老師指導

老師重點老師能否按老師的要求正確的填寫統計圖,對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指導。

3.展示統計圖,相互分享和交流自己完成統計圖時的經驗

延伸活動:遷移經驗,融入生活。

可在活動區中投入男女孩子身高、體重表、一個月的天氣情況等讓幼兒進行練習。

(作者單位:重慶市江津區幾江幼兒園)

摘自:《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xx.12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篇4)

大班科學活動:多變的水

一、設計意圖

自然界充滿著神氣有趣的自然現象,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科學并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孩子們的科學探究是從身邊的實物開始的,本活動恰恰貼近幼兒的生活,激發幼兒科學探究興趣且當他們通過自己實踐操作找到答案,得出結論時,那種喜悅是不可替代的,從而將更加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和發展,而且大班幼兒的求知欲與探究欲很強,他們渴望獲得新穎有趣的知識,記得有個孩子曾經問我:老師,天上的云彩是什么做的???老師,水為什么會變成冰???因此我選擇了大班科學活動《水的變化》,并為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多變的水》。

二、活動目標

幼兒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精神,教師要讓幼兒自己動手實踐操作,體驗發現得樂趣,因此我的目標是:

1.通過實驗,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

2.幼兒能感知水的三態變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幼兒感知探索水的三態變化,初步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循環過程。

2、活動難點: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實驗感知水的三態變化,而不是教師直接口述給幼兒這個概念。

四、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研究的理念,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三種教學方法:情景設置法、實驗法、討論法。

五、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熱水壺一個、涼玻璃片、裝有熱水的玻璃杯子、每人一塊冰、圖表

六、活動過程

1、情景設置:小朋友,今天我們班來了一個小客人,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讓我們一起數1.2.3把它請出來好嗎?

2、出示冰塊,感知,討論教師出示冰塊,引導幼兒感知,教師啟發式的提問。

(1)小朋友這是什么???

(2)討論水和冰有什么不同?

(3)小朋友,那水為什么會變成冰???

3、觀察和實驗

實驗一:

教師將電熱水壺中的水燒開,幼兒仔細的觀察,之后教師再出示相應的圖表一。

提問:(1)小朋友,你們要仔細的觀察熱水壺,告訴老師你看見什么了?

(2)那水和水蒸氣一樣嗎?

(3)想想水為什么會變成水蒸氣???

實驗二:

在熱水杯上放塊涼玻璃片,幼兒再觀察,并出示圖表二。

提問:(1)小朋友,老師在熱水杯上放了一塊涼玻璃片,你們仔細地觀察看看發現了什么?

(2)你們想一想為什么會有小水滴呢?

實驗三:

幼兒分組實驗,自己操作

教師發給小朋友每人一塊冰,幼兒自己操作,感知觀察,動手體驗探究的樂趣。出示圖表三。

4、聽故事,播放多媒體課件,《小水滴旅行記》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和自然界水的循環過程.

提問:(1)小水滴被太陽公公曬著變成了什么?(水蒸氣)

(2)水蒸氣在天空遇到冷變成了什么?(小水滴)

(3)小水滴遇冷變成了什么?(雨,雪)

(4)最后小水滴又回到了哪?(大地)

5、看水的三態循環圖加深幼兒對自然界水的循環過程的了解.

七、活動延伸

游戲:集體游戲《我是一滴快樂的小水滴》把自己化作水滴以游戲的的形式鞏固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

八、效果分析

本次活動打破了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能以最直觀的實驗展示給幼兒,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幼兒充分體驗到科學活動的樂趣,而且符合大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年齡特點,大大激發了幼兒得探究欲望,調動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科學探究能力等等。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篇5)

設計意圖

5~6歲幼兒能有意識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思想與行為,在認知活動中,無論是觀察、注意、記憶,還是思維和想象,他們都可以事先計劃自己的思維和行動,并在意志行動中運用各種方法落實計劃、解決問題。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發現了易拉罐注人適量水就可以45度傾斜站立的神奇現象,感覺這是一個將思維與行動有效整合的好機會,于是設計了本次科學活動,意圖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這種神奇的現象,并積極探索發現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在嘗試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與同伴之間相互交流,養成勇于嘗試、細心觀察的學習品質。

活動目標

1.反復操作、細心觀察,發現易拉罐傾斜45度獨自站立的方法,感受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

2.積極主動并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發現,勇于嘗試,不斷探索。

活動準備

易拉罐,抹布,水盆,自制量杯,托盤,馬克筆,礦泉水瓶等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教師通過演示,設置懸念,激發幼兒獨立實驗和探索的興趣。

1.教師采用“變魔術”的游戲情境,出示裝有水的易拉罐,通過魔術表演的方式向幼兒呈現易拉罐傾斜45度站立這種有趣的現象,引發幼兒的好奇心。

2.提供材料,鼓勵幼兒自主探索讓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當幼兒通過探究發現易拉罐不能獨自傾斜站立時,再引發幼兒探究“謎底”的興趣。

3.集體交流,教師揭開易拉罐傾斜站立的謎底——倒入水,提出新的探究問題:“倒入多少水可以使易拉罐傾斜站立?”引發幼兒積極思考。

(反思:活動開始環節采用“變魔術”的游戲方式向幼兒呈現這種有趣的現象,極大地調動了幼兒探究的欲望和積極性,當幼兒自己嘗試不成功后,急切地想揭開“謎底”,當幼兒了解緣由后更是躍躍欲試,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親自嘗試的積極愿望。)

二、幼兒獨立實驗,發現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

1.鼓勵幼兒通過反復實驗,成功將易拉罐傾斜站立。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同時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予以支持。

2.個別幼兒成功后,引導幼兒相互交流并合作,可以利用多種感官(聽、對比觀察等)感知易拉罐成功傾斜站立時里面的水量。

3.集體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和遇到的問題(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好辦法?),并引導未成功的幼兒借鑒他人的成功經驗再次嘗試。

(反思: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需要給孩子充分操作的時間,不過多介入,讓幼兒有更多交流與合作的空間,在分享成功的經驗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語言表達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鍛煉。)

三、教師出示自制量杯和馬克筆,鼓勵幼兒探索多少水量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

1.引導幼兒將易拉罐中的水倒出,并提出問題:“我們倒在量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仔細進行觀察,并發現水位的不同。

2.幼兒多次實驗,用馬克筆在自制量杯上記錄水位。

3.集體交流實驗結果,觀察量杯不同水位,激發幼兒進行自我驗證的科學態度:“你成功了幾次?”“最少(最多)放多少水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

(反思:在這獨立探究的環節中,引發幼兒探索出適宜的水就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的方法,太多或太少都不能成功,同時讓幼兒了解到成功的經驗要反復的操作和實踐才能獲得。)

四、游戲“易拉罐快快站”,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經驗(利用自制量杯測量水量),將易拉罐成功傾斜站立。

活動延伸

將小魔術帶回家,試一試還能放入什么材料也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起來。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統一、充足的操作材料,它們都來源于日常生活,是幼兒非常熟悉的,能有效支持幼兒反復操作與探索。同時,神奇的科學現象激起了幼兒的探究興趣,一個個遞進深入的問題引領著他們主動去觀察、去操作、去比較、去發現,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顒又形疫€體會到,來源于幼兒生活的科學活動內容更容易有效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吸引他們積極參與探究。另外,使用讓幼兒具有親切感的活動材料,易于使幼兒的注意力自然地集中于活動,操作無障礙,有助于幼兒的反復操作和探究,最終使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探索的樂趣。

創設環境,培養良好學習品質——評《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易拉罐》

李樹靜(天津市河西區第十六幼兒園教學主任)

從生活中選擇科學探究的素材與內容,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所倡導的理念,也是激發幼兒好奇心與求知欲的良好手段。在生活中尋找探究點、搜集操作材料,并將所發現的規律和知識再造地運用到生活之中,才是幼兒科學活動的最終目標。同時,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是教育者更應該重視的目標取向。

本次活動中,幼兒為了找尋方法反復嘗試,一點一點添加水量,一點一點減少水量,認真堅持、不言放棄的探索精神以及做事時的專注和細心,都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優秀的科學活動就應該這樣,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獲得良好的學習品質。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地鼓勵幼兒主動探索,教師運用了以下兩點策略:

1.創設寬松的環境,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

在寬松的探索環境下,幼兒可以自由、獨立或合作地進行,并持之以恒地觀察、操作,自由自主地探究。在幼兒探索多少水能使易拉罐傾斜站立時,教師給幼兒充足的時間去操作和思考,自己并不直接介入,更不隨意評價,只做一個旁觀者,微笑等待,觀察分析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在幼兒求助時給予適宜的啟發,發現和肯定幼兒的求知能力,鼓勵每一位幼兒在操作、探究之后進行表達,講述出各自的方法與經驗。

2.有效提問,引發幼兒繼續探究的欲望。

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根據關鍵經驗提出問題,激發幼兒進一步的探索激情并主動思考和探索。問題首先具有開放性,像“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這樣的問題,激勵了幼兒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徑探索問題解決的多種可能性;同時,問題還要有挑戰性,如:“我們倒在量杯中的水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回答這樣的問題,幼兒必須仔細觀察和思考;最后,提問要有層次性,由淺入深,逐步推進,讓幼兒體驗成功,又能讓每位幼兒都有機會在不同層次水平上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原載《保育與教育》,20xx.12.50~51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方案(篇6)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在"幼小銜接"工作中,我班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重點圍繞"入學愿望""學習興趣""學習與生活習慣"三個方面來設計與組織內容,以期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能力以及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等。

在平日的活動中,幼兒有時會問"老師,我們下周周幾演出""老師,我們呱呱故事會幾號開"等,這表明幼兒有倒計時的意識,并樂意為某天某事做準備,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這是有任務意識的體現。因此,我抓住這一切人口設計、組織了"倒計時"這一活動,引導幼兒理解倒計時與人們生活的關系,學會計算倒計時,并激發幼兒對于特殊日子的期盼之情。同時,希望幼兒以后在對特殊日子的等待中做好準備,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任務意識,養成做事的計劃性、目的性。

目標:

1.理解倒計時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2.嘗試計算倒計時,產生對某個特殊日子的期盼之情。

準備:

1.黑板兩塊,一塊黑板張貼"生活中的倒計時"版面,另一塊黑板的一面呈現幼兒說的各種用到倒計時的圖片,另一面呈現幼兒計算的倒計時牌。

2.有關"倒計時"的課件(如新聞聯播、春節聯歡晚會、交通信號燈、微波爐、火箭發射等的錄像,如圖),有關倒計時的圖片。

3.大日歷圖一張(如圖),節日小圖片若干,記號筆、固體膠、小日歷、操作牌人手一份。

3.建議家長帶領幼兒了解生活中的倒計時現象。

過程:

一、生活中的"倒計時"

1.倒計時游戲入場。

師:我們來玩個找位子的游戲,老師說"54321",看誰能又快又輕地找到位子坐好。

師:你們真厲害,速度很快。我們再玩個游戲,老師說一個數字,請你們倒著數,行嗎?

師:8。

幼:7、6、5、4、3、2、1。

師:10。

幼:9、8、7、6、5、4、3、2、1。

師:倒數難不倒你們。

2.觀看"春晚倒計時"視頻,感受倒計時的作用和人們的喜悅之情。

師:老師帶來了一段視頻,看看人們是怎么數數的。(教師播放視頻,幼兒觀看。)

師:他們是怎么數的?為什么春節聯歡晚會時要倒著數?

幼:他們是倒著數時間來迎接春節的。

幼:他們是和我們剛才一樣倒著數的,這樣就知道還有幾秒鐘就到新年了。

師:你剛剛和主持人一起倒數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啊?

幼:好激動,感覺新年就要到了。

幼:我有一點緊張。

師(小結):剛才我們玩的游戲、看的春節聯歡晚會都是倒著數時間的,叫倒計時。

3.說說生活中見過的"倒計時"。

師:你在哪里也看見過倒計時?

幼:在用微波爐時屏幕上會顯示倒計時,時間一到就會發出"叮"的聲音。

幼:洗衣機的屏幕上也會顯示倒計時。

幼:新聞聯播開始前也有54321的倒計時。

幼:十字路口的紅綠燈有倒計時。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幼兒說到的各種用到倒計時的場景圖片。)

師(小結):看來生活中有很多時候要用到倒計時。

4.觀看"紅綠燈倒計時"和"火箭發射倒計時"視頻,說說其作用并通過模擬體會倒計時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觀看"紅綠燈倒計時"視頻。

師:紅綠燈是怎樣倒計時的?

幼:是從15開始倒計時的。

師:沒有這個倒計時會怎么樣?

幼:如果沒有倒計時,就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能剛開始穿馬路就閃紅燈了,這樣有點危險。

幼:如果沒有倒計時,就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我一看見綠燈就要快快過馬路。

師:是啊,有倒計時我們就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過馬路,這樣才安全。還有,它告訴我們過馬路時要走得快一點,但不能奔跑。

師(教師繼續播放視頻至倒計時5秒):紅綠燈倒計時還剩5秒時能不能走?

幼:可以走,只要抓緊時間快走,還是可以穿過馬路的。

幼:我覺得不可以,因為就剩5秒了,過馬路走到一半就糟了。

師:時間不多了,只有抓緊時間快快走。當然,最安全的辦法是等下一個綠燈再走,我們出行要注意安全。

師(小結):紅綠燈的倒計時主要是提醒人們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綠燈,安全出行。

(2)觀看"火箭發射倒計時"視頻。

師:火箭發射的時候是怎么數的?我們來看一看。

師:火箭發射的時候,最大是從多少開始數的?

幼:火箭發射是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然后點火的。

幼:他們開始是10秒10秒數的,這樣宇航員叔叔就不會很緊張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考慮得很周到,這個倒計時與前面紅綠燈的倒計時的方式有些不一樣。

師:火箭發射為什么要倒計時?

幼: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讓我們大家都知道火箭快要升空了。

幼:這樣科學家就知道什么時候要按下按鈕了。

幼:這樣可以提示宇航員做好準備。

師(小結):火箭發射倒計時可讓科學家更充分地做好準備,也讓宇航員做好最后的準備。

師:我們也來做火箭升空吧。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火箭在倒計時后做"升空"動作。)

師(小結):生活中處處有倒計時,有的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有的讓我們做好準備。

二、學習計算倒計時

1.了解5月份的節日和大家期盼的日子。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節日和期盼的日子也可以用倒計時來計算。我們來看看,5月份有哪些節日和我們期盼的日子。

(教師出示5月份的月歷,帶領幼兒了解5月份的眾多節日。)

師:5月4日是什么節?星期幾?

幼:今天正好是5月4日,星期三。

師:5月4日是青年節,是青年人的節日。5月8日是什么節?星期幾?

幼:5月8日好像是媽媽和寶寶節,星期日。

師: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今年正好是5月8日。

2.為母親節計算倒計時,共同討論、學習計算倒計時的方法。

師:日歷上有這么多節日,我們選一個節日來做個倒計時牌吧。母親節快到了,媽媽肯定很期待,我們就做母親節的倒計時牌吧。今天距離母親節還有幾天?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教師拿出操作牌,并將母親節的圖片貼在操作牌上,以便給幼兒后面的操作做示范。)

幼:距離母親節還有5天,我是從5月4,日數到5月8日,正好5天。

幼:應該是4天,我是從5月5日開始數的,1、2、3、4,數到5月8日正好4天。

師:看來大家有不同意見,那我們一起來算算到底還有幾天。

師:剛剛兩位小朋友算的時候,都先找到了今天5月4日、母親節5月8日這兩個日子,這樣才能準確地進行倒計時。(教師分別在5月4日和5月8日上做個標記。)

師:在日歷上面做個標記,就能看得更清楚。為什么××數出來是4天,××數出來是5天?我們一起數數看。今天還沒過去,所以今天要算上。4天、3天、2天、1天,到了,正確答案是4,那說有5天的小朋友錯在哪明兒呢?

幼:××把母親節這天也數進去了,所以是5天了。

師:為什么母親節那天不要數進去呢?

幼:因為那一天正好到了,就不要數了。

師(小結):××講得有道理,倒計時的時間就從今天開始到過節的前一天,注意節日那天不算。從今天到母親節還有4天。我們一起來倒數迎接母親節,4天、3天、2天、1天,到1。

3.幼兒挑選喜歡的節日或期盼的日子的圖片學習倒計時,教師觀察指導。

師:老師為每組準備了5月其他節日和特殊日子的圖片,如5月5日是全國愛眼日,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5月13日幼兒園進行七巧板大賽的日子,5月15日是助殘日,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你們挑選一個自己期盼的日子,把圖片貼在操作牌的-邊,把計算出來的倒計時天數寫在旁邊,然后說說你們期盼的日子倒計時還有幾天。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提醒完成的幼兒將操作牌按提示張貼在黑板上,將同一個節日的倒計時牌貼在一起。

(2)分享、交流。

師:你計算了什么日子的倒計時?這個日子倒計時還有幾天?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分享、交流,分析、糾錯,鞏固倒計時的計算方法。)

師(小結):有了倒計時,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今天離節日或期盼的日子還有幾天,做好準備,一天一天耐心等待,迎接這一天的到來。

延伸活動:

將操作牌投放于區角中,鼓勵幼兒計算其他日子的倒計時,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畢業典禮等,并為期待的日子做好準備。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幼兒說到的各種用到倒計時的場景圖片。)

師(小結):看來生活中有很多時候要用到倒計時。

4.觀看"紅綠燈倒計時"和"火箭發射倒計時"視頻,說說其作用并通過模擬體會倒計時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觀看"紅綠燈倒計時"視頻。

師:紅綠燈是怎樣倒計時的?

幼:是從15開始倒計時的。

師:沒有這個倒計時會怎么樣?

幼:如果沒有倒計時,就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能剛開始穿馬路就閃紅燈了,這樣有點危險。

幼:如果沒有倒計時,就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我一看見綠燈就要快快過馬路。

師:是啊,有倒計時我們就知道還有多少時間可以過馬路,這樣才安全。還有,它告訴我們過馬路時要走得快一點,但不能奔跑。

師(教師繼續播放視頻至倒計時5秒):紅綠燈倒計時還剩5秒時能不能走?

幼:可以走,只要抓緊時間快走,還是可以穿過馬路的。

幼:我覺得不可以,因為就剩5秒了,過馬路走到一半就糟了。

師:時間不多了,只有抓緊時間快快走。當然,最安全的辦法是等下一個綠燈再走,我們出行要注意安全。

師(小結):紅綠燈的倒計時主要是提醒人們過馬路一定要看紅綠燈,安全出行。

(2)觀看"火箭發射倒計時"視頻。

師:火箭發射的時候是怎么數的?我們來看一看。

師:火箭發射的時候,最大是從多少開始數的?

幼:火箭發射是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然后點火的。

幼:他們開始是10秒10秒數的,這樣宇航員叔叔就不會很緊張了。

師:你們看得真仔細,考慮得很周到,這個倒計時與前面紅綠燈的倒計時的方式有些不一樣。

師:火箭發射為什么要倒計時?

幼: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讓我們大家都知道火箭快要升空了。

幼:這樣科學家就知道什么時候要按下按鈕了。

幼:這樣可以提示宇航員做好準備。

師(小結):火箭發射倒計時可讓科學家更充分地做好準備,也讓宇航員做好最后的準備。

師:我們也來做火箭升空吧。

(教師帶領幼兒模仿火箭在倒計時后做"升空"動作。)

師(小結):生活中處處有倒計時,有的提醒我們注意安全,有的讓我們做好準備。

二、學習計算倒計時

1.了解5月份的節日和大家期盼的日子。

師:其實我們生活中有許多節日和期盼的日子也可以用倒計時來計算。我們來看看,5月份有哪些節日和我們期盼的日子。

(教師出示5月份的月歷,帶領幼兒了解5月份的眾多節日。)

師:5月4日是什么節?星期幾?

幼:今天正好是5月4日,星期三。

師:5月4日是青年節,是青年人的節日。5月8日是什么節?星期幾?

幼:5月8日好像是媽媽和寶寶節,星期日。

師: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今年正好是5月8日。

2.為母親節計算倒計時,共同討論、學習計算倒計時的方法。

師:日歷上有這么多節日,我們選一個節日來做個倒計時牌吧。母親節快到了,媽媽肯定很期待,我們就做母親節的倒計時牌吧。今天距離母親節還有幾天?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教師拿出操作牌,并將母親節的圖片貼在操作牌上,以便給幼兒后面的操作做示范。)

幼:距離母親節還有5天,我是從5月4,日數到5月8日,正好5天。

幼:應該是4天,我是從5月5日開始數的,1、2、3、4,數到5月8日正好4天。

師:看來大家有不同意見,那我們一起來算算到底還有幾天。

師:剛剛兩位小朋友算的時候,都先找到了今天5月4日、母親節5月8日這兩個日子,這樣才能準確地進行倒計時。(教師分別在5月4日和5月8日上做個標記。)

師:在日歷上面做個標記,就能看得更清楚。為什么××數出來是4天,××數出來是5天?我們一起數數看。今天還沒過去,所以今天要算上。4天、3天、2天、1天,到了,正確答案是4,那說有5天的小朋友錯在哪明兒呢?

幼:××把母親節這天也數進去了,所以是5天了。

師:為什么母親節那天不要數進去呢?

幼:因為那一天正好到了,就不要數了。

師(小結):××講得有道理,倒計時的時間就從今天開始到過節的前一天,注意節日那天不算。從今天到母親節還有4天。我們一起來倒數迎接母親節,4天、3天、2天、1天,到1。

3.幼兒挑選喜歡的節日或期盼的日子的圖片學習倒計時,教師觀察指導。

師:老師為每組準備了5月其他節日和特殊日子的圖片,如5月5日是全國愛眼日,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5月13日幼兒園進行七巧板大賽的日子,5月15日是助殘日,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你們挑選一個自己期盼的日子,把圖片貼在操作牌的-邊,把計算出來的倒計時天數寫在旁邊,然后說說你們期盼的日子倒計時還有幾天。

(1)幼兒操作,教師觀察指導。

教師提醒完成的幼兒將操作牌按提示張貼在黑板上,將同一個節日的倒計時牌貼在一起。

(2)分享、交流。

師:你計算了什么日子的倒計時?這個日子倒計時還有幾天?

(教師通過引導幼兒分享、交流,分析、糾錯,鞏固倒計時的計算方法。)

師(小結):有了倒計時,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今天離節日或期盼的日子還有幾天,做好準備,一天一天耐心等待,迎接這一天的到來。

延伸活動:

將操作牌投放于區角中,鼓勵幼兒計算其他日子的倒計時,如"六一"兒童節、端午節、畢業典禮等,并為期待的日子做好準備。

摘自:《幼兒教育》20xx.05

猜你喜歡

更多>
巨臀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