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報告網
地質實習報告
[報告范文] 地質見習報告范文。
自古圣賢之言學也,先以躬行實踐為先,識見言論次之。實習是大學生通往職場的第一步,寫實習范文是對我們這段工作的總結,對以后的實習和工作具有指導作用。寫實習范文要注意哪些方面呢?考慮到您的需要,小編特地編輯了“[報告范文] 地質見習報告范文”,歡迎大家與身邊的朋友分享吧!
一、實習目的
1、為了熟悉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的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當地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比如:片麻巖、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等巖石的熟悉,識別節理、斷層,層理、層面構造,河谷發育及形成等。以及去武安的沿途出現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沉積巖構造等。
2、通過野外實習,進一步了解地質學的基本內容,掌握地質學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態及其發生、發展、結構和分布規律。
3、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正確地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二、實習概況
我們的這次地質實習從xx年xx月xx號開始到xx月xx號結束。 xx月x號到xx月xx號為準備期,包括老師在教室給我們介紹本次實習的地點,實習目的以及實習時應該注意事項,例如注意安全,帶夠足夠食物和水,并概況性地介紹京娘湖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地質情況,讓我們對本次實習之地有初步的了解和認識,以便在實習中留心觀察;講解完畢后我們搜索實習地點地質資料及圖片以便更好完成實習。
xx月xx號為野外實習期,我們在古武當山地區和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中實習。xx月xx號為資料整理期,把自己記錄內容整理成為實習報告。
三、實習內容
(1)實習地區的地形地貌
本次實習區域位于太行山東麓南段,西連太行山地,東接華北平原,為太行山與華北平原過渡帶。西部、西北部和中部鼓山為陡峻的斷塊山地,山巒起伏,向東逐漸過渡為丘陵、平原。總的地勢是西北、西部高,東南、東部低。
1.古武當山
古武當山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處,距邯鄲市70公里,是一座道教歷史名山。山頂一唐代古碑上記載有“古武當山”字樣,經專家考證認定是久為國內道教界尋找的著名的北方武當山,其歷史早于國內其他武當山。
古武當山自然風光秀美,文物古跡眾多,山勢奇特,五峰相望,頂頂有廟,峰峰插天,桿被繁茂,滿山蔥郁。進入景區,您可先乘纜車直達山頂,上廟主峰海拔1437.7米,真武廟建在山頂處,廟內供著道大神真武大帝和太極宗師張三豐。北頂老爺頂,南頂奶奶頂,中間有一天橋連接。置身山頂,極目遠望,遍山水云水,如入仙境,真是“神在廟中坐,廟在云中行”。
2. 京娘湖
京娘湖位于河北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里,現為AAAA級風景區。因宋太祖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京娘湖亦稱口上水庫,位于武安市西北部山區的口上村北,距武安城30公里,現憑借其中山川水色開辟成為旅游風景區和避暑勝地。
這里層巒疊嶂,川谷深幽,其風景各具特色。有的為人工造就,氣魄雄偉,巧奪天工;有的受自然造化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有的同神話故事和歷史故事相交融,賦情于景,使人觸景生情。據史料記載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此外,京娘湖水庫大壩,大壩橫阻于門道川與常社川入口處。為漿砌石重力壩,高81米,長185米,壩頂寬10.5米,水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在溢流段上建有交通橋。一壩雄踞,宛如銀壁,雄偉壯觀。還有京娘峽,原名三層門,后因此處所傳趙匡胤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而改稱現名。這里峭壁高懸,若乘舟入谷,仰望藍天一線,俯視碧水一帶,大有“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之感。
3. 天乳山
美麗的天乳山位于武安市活水白云川井峪和宅清溝村之間,距離武安25多公里,該山雄偉壯麗,鐘乳滿山,森林茂密, 天下奇景,這里的鐘乳大約在一億萬千萬年左右,形成了獨特的鐘乳奇觀,這些鐘乳石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陡崖上,發現了大-片裸露在外的鐘乳石,全國少有。它們漫山遍野,成群成堆,形狀各異,有的像佛,有的像人,有的似動物,有的似植物,天然形成,巧奪天工,從山腳至山頂分成三層,一層比一層精彩。
(2)京娘湖的實習
10月20號早上7點,在xx等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武安京娘湖進行實習。沿途觀察到京娘湖的巖性和節理裂隙,層理等地質結構 ,并注意到沿途山腳下有大量的坡積物。
1.京娘湖附近的主要巖性
系震旦長城群大紅峪組:為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英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里和波痕發育,與上覆寒武系地層為假整合接觸,平均厚度為18m。
2.節理裂隙
在京娘湖地區的道路兩邊垂直的峭壁上,可以看到由于巖石上部拉應力作用,產生的節理裂隙,裂隙有大有小,有些相互交錯。
節理裂隙是斷裂構造的一類,指巖石裂開而裂面兩側無明顯相對位移者(與有明顯位移的斷層相對)。節理是很常見的一種構造地質現象,就是我們在巖石露頭上所見的裂縫,或稱巖石的裂縫。 這是由于巖石受力而出現的裂隙,但裂開面的兩側沒有發生明顯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質學上將這類裂縫稱為節理,在巖石露頭上,到處都能見到節理。
以節理與巖層的產狀要素的關系而劃分為四種節理:
走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一致或大體一致。
傾向節理:節理的走向大致與巖層的走向垂直,即與巖層的傾向一致。
斜向節理:節理的走向與巖層的走向既非平行,亦非垂直,而是斜交。順層節理:節理面大致平行于巖層層面。
3.沉積巖層理構造及層面構造:
在道路兩邊隨處可見由沉積巖形成的層理結構,層理分明,大部分有一定的傾斜度。層理是沉積巖在形成過程中,由于沉積環境的改變所引起的沉積物質的成分,顆粒大小、形狀或顏色在垂直方向發生變化而顯示成層的現象。層理是沉積巖中最重要的一種構造特征,是沉積巖區別于巖漿巖和變質巖的最主要標志。
水平層理:是由平直且與層面平行的一系列細層組成的層理。它是在比較穩定的水動力條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帶、閉塞海灣、海和湖的深水帶),從懸浮或溶液中緩慢沉積而成的。
單斜層理:是由一系列與層面斜交的細層組成的層理。細層的層理向同一方向傾斜并大致平行。它與上下層面斜交,上下層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單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見于河床或濱海三角洲沉積中。
交錯層理:是由多組不同方向的斜層理互相交錯重疊而成的,是由水流的運動方向頻繁發生變化所造成的,多見于河流沉積層中。
層面構造:指巖層層面上由于水流、風、生物活動等留下的痕跡,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4.河流地質作用
在去京娘湖的路上可見道路多數沿著河流方向而建,在路上隨處可見河床中的由于搬運作用形成的較為大小均勻的鵝卵石,不過有的已經干涸,有的斷斷續續有些娟娟溪流。
河流地質作用分為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河流沉積作用主要發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處,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積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積只占搬運物質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暫時性沉積,很容易被再次侵蝕和搬運。
①侵蝕作用:河流的侵蝕作用包括機械侵蝕和化學侵蝕兩種。河流侵蝕一方面向下沖刷切割河床,稱為下蝕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動力以及挾帶的砂石對河床兩側的谷坡進行破壞的作用稱為側向侵蝕,而河流化學侵蝕只是在可溶巖地區比較明顯,沒有機械侵蝕那么普遍。
②搬運作用:河水在流動過程中,搬運著河流自身侵蝕的和谷坡上崩塌、沖刷下來的物質。其中,大部分是機械碎屑物,少部分為溶解于水中的各種化合物。前者稱為機械搬運,后者稱為化學搬運。河流機械搬運量與河流的流量、流速有關,還與流域內自然地理——地質條件有關。
③沉積作用:當河床的坡度減小,或搬運物質增加,而引起流速變慢時,則使河流的搬運能力降低,河水挾帶的碎屑物便逐漸沉積下來,形成層狀的沖積物,稱為沉積作用。
(3)古武當山地區實習
我們實習的第一站來到古武當山地區,我們看到的巖層屬于震旦紀的阜平群,為邯鄲地區最古老地層,也是本次實習見到的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具有片麻狀構造或條帶狀構造,有鱗片粒狀變晶的變質巖片麻巖,它主要由長石、石英和各種暗色礦物(云母、角閃石、輝石等)組成。根據巖石的物質成分可分為富鋁片麻巖、斜長片麻巖、堿長(二長)片麻巖和鈣質片麻巖等。還可依所含礦物種類進一步分為角閃石斜長片麻巖、石榴子石斜長片麻巖、黑云母斜長片麻巖等。其原巖類型比較復雜,可以是正常沉積巖(粘土巖、粉砂巖等),也可以是火山巖、火山碎屑巖或各種侵入巖。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可由區域變質作用或接觸變質作用形成。
(4)天乳山實習
本次實習的第二站來到美麗的天乳山,在這里認識和了解這里的巖性和相關的地質構造,在爬山的過程中,在山下隨處可見大面積的石英狀砂巖和層理結構,等到山腰上的平臺上后出現了寒武紀饅頭組的紫紅色頁巖,崮山組的竹葉狀灰巖;沿途可以看到褶皺構造,路邊巖石的溶蝕溝槽等現象。等爬到牙口后我們下山休息時,在休息的地方的石塊砌的墻體上可以看到毛莊組的豹皮灰巖,等休息完畢后,下午1:30我們繼續向上爬,這時會看到大面積的張夏組的鮞?;規r,頁巖等巖石以及由于巖溶作用形成的小型溶洞和罕見的裸露在外的鐘乳石,甚至還可有水滴不斷從巖壁上滴落。
1.天乳山的主要巖性
震旦紀長城群中大紅峪組:為蓮花洞地區的天乳山最古老的地層。巖性為紫紅或粉紅色中厚層中粗粒石英砂巖及長石砂巖,含鐵質及海綠石。層面清楚,交錯層理。
寒武系下統饅頭組:上部泥巖;下部薄層泥質灰巖與微晶白云巖互層,含燧石結核; 毛莊組:主要為紫、暗紫色泥巖,頂部及中部夾有薄層鮞狀灰巖及中厚層狀含泥質白云巖。
寒武系中統徐莊組:上部泥巖夾鈣質粉砂巖,含砂碎屑灰巖;中下部含絹云母泥巖,夾海綠石石英砂巖、含砂泥灰巖。
寒武系中統張夏組:上中部厚、中厚層鮞狀灰巖,豆狀灰巖夾厚層灰巖;下部厚層花斑灰巖,底部薄板狀泥質條帶灰巖夾泥灰巖。
寒武系上統崮山組:下、中部薄板狀,中厚層灰巖夾泥巖,竹葉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和鮞狀灰巖;上部厚層泥質條帶灰巖;頂部中厚層灰巖夾泥巖。
2.看到的巖石
① 鮞狀灰巖,又稱鮞?;規r,是一種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巖,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巖,形成于碳酸鈣處于過飽和狀態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
其成因為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于懸浮狀態,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淀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并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規r,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境,則形成泥晶鮞?;規r。
② 竹葉狀灰巖,石灰巖的一種,其特點為截面有礫石呈竹葉狀。在我國華北地臺上寒武統崮山組曾出現過大量的竹葉狀灰巖現象。
屬寒武系碳酸鹽類的沉積巖。它的形成是由碎石集散于海里,經海水長年沖擊、侵蝕,慢慢變成類似橄欖狀碎石塊,一般長0.3cm~10cm,后又經地殼運動、滄海變遷,漸漸被一種鈣質膠接、粘合、擠壓在一起。滄海變為陸地后,這些合成石塊在地殼的變化中露出地面,受雨水沖刷、風化等外力作用而變成今天的模樣。
其成因為在正常的淺水海洋中形成的薄層石灰巖,在其剛形成后不久,有的可能尚處于半固結狀態,被強烈的水動力破碎,搬運和磨蝕,并在搬運不太遠的地方,在水動力條件相對較弱的環境下堆積下來,再經成巖作用,從而形成竹葉狀灰巖。
③ 紫紅色頁巖,一種含鐵元素的頁巖,是一種沉積巖,成分復雜,但都具有薄頁狀或薄片層狀的節理,主要是由黏土沉積經壓力和溫度形成的巖石,但其中混雜有石英、長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頁巖形成于靜水的環境中,泥沙經過長時間的沉積,所以經常存在于湖泊、河流三角洲地帶,在海洋大陸架中也有頁巖的形成,頁巖中也經常包含有古代動植物的化石。有時也有動物的足跡化石,甚至古代雨滴的痕跡都可能在頁巖中保存下來。
④ 豹皮灰巖,是一種具黃色、褐紅色不規則斑紋的石灰巖,貌似豹皮,故名豹皮灰巖。通常基質部分為隱晶質方解石或微晶方解石,斑紋部分含有較多的白云石。它是石灰巖在成巖過程中發生白云石化而成的,白云石化作用常選擇石灰巖中滲透性較好含顆粒的條帶或斑塊進行。此種灰巖在中國寒武紀、奧陶紀地層中常見。一般認為豹皮灰巖是經韌性剪切作用的灰巖形成的鈣質糜棱巖。
3.天乳山的斷裂構造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石因所受應力強度超過自身強度而發生破裂,使巖層連續性遭到破壞的現象稱為斷裂?;绢愋褪枪澙砗蛿鄬印?/p>
① 節理裂隙:
巖層發生了裂開但兩盤巖石沒有發生明顯的相對位移的斷裂變動。按其形成的力學性質,節理可分為張節理和剪切節理和劈理。節理常成組出現。在天乳的山頂上可見許多節理裂隙
② 斷層:
如果斷裂兩側的巖石已發生了明顯的相對位移,則稱斷層。
4.天乳山的褶皺構造:
在牙口向遠處看可見地層走勢傾向東南,呈現明顯的褶皺結構。
褶皺結構: 在地質構造運動的過程中,巖層在側向壓力作用下發生彎曲,但仍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這種地質構造形態叫褶皺。褶皺中單個的彎曲也稱褶曲。褶皺的面向上彎曲,兩側相背傾斜,稱為背形;褶皺面向下彎曲,兩側相向傾斜,稱為向形。如組成褶皺的各巖層間的時代順序清楚,則較老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背斜;較新巖層位於核心的褶皺稱為向斜。正常情況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皺的兩種基本形式。單個褶皺大者可延伸數十公里,小者可見於手標本或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
5.天乳山的巖溶作用
①巖溶地貌
巖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②地下巖溶形成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巖組成的山地中,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鐘乳石(鐘乳石又稱石鐘乳,是指碳酸鹽巖地區洞穴內在漫長地質歷史中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碳酸鈣沉淀物的總稱,它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由于形成時間漫長,鐘乳石對遠古地質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石鐘乳是一種呈倒錐狀的巖溶堆積物,大的可達數米,小的只有幾厘米,主要是巖溶水沿著溶洞頂部細小的裂隙滲出并在滴水處不斷沉淀產生的。它緊緊與洞頂相連,不斷向洞底延伸。
石筍是由洞底向上伸展的巖溶堆積物,主要是巖溶水滴滴落到洞底并不斷沉積的產物,它與石鐘乳相對生長,一般呈筍狀、塔狀和錐狀。
石鐘乳和石筍的橫剖面都具有同心圓結構。
③巖溶地貌形成的主要條件
1.可溶性巖石
可溶性巖石是巖溶地貌形成的根本條件,我國西南地區之所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廣泛,最主要的是這里有其發育的主體。大量的碳酸鹽巖、硫酸鹽巖和鹵化鹽巖在流水的不斷溶蝕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種奇異的巖溶景觀。
2.巖石透水性
巖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們是活動水下滲的主要渠道。巖石裂隙越大,巖石的透水性越強,巖溶作用越明顯。在溶洞中,巖溶作用愈強,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巖溶地貌發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個不斷擴大的循網。
(5)書寫實習報告
下午4:00下山,坐車回校后根據自己所見的和自己從課堂學的知識,仔細分析了沉積巖、變質巖等巖石各種結構、構造特征,以及實習地點的地質構造、河流地貌、巖溶地質作用等各種地質地貌,并將照片和自己的筆記逐一對應,通過上網搜查資料,查各種文獻,把實習報告寫完。
四、實習總結:
1.通過此次一天的實習,我們學到了很多課堂學不到的知識,鞏固了課堂學到的對巖石巖性,地質構造等的認識和了解,自己受益匪淺。
2.這次野外實習我們沿途欣賞了秀麗湖光山色,自己也是第一次體驗了登山的樂趣,雖然很累,但看到如此的美麗的自然景色和實習后的成果,心里還是非常開心。
3.本次實習,不僅是將課堂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和鞏固,也是進一步培養我們的觀察能力,學習并把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考察的一些基本研究方法。我相信這對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小編推薦
報告參考: 地質見習報告范文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接觸社會的好機會,寫實習范文能夠使我們發現工作中的亮點與不足,改進自身的缺點。優秀的實習范文是什么樣子的?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參考: 地質見習報告范文,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第一部分 序言
一 、實習地區的地理位置
本次實習地區位于重慶市北碚區天府鎮,其地理坐標為東經106°28′-106°31′,北緯29°50′-29°50′。實習地區為天府鎮及周邊地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以下為天府鎮的地圖和衛星地圖。重慶市北碚區天府鎮地圖簡介
二、自然地理狀況
天府地區的地表形態為山地類型的低山區,海拔高度為400至750米左右,最高為后峰山,海拔773米,北高南低。該地區山峰林立、溝谷交錯,山和谷的方向大致為北東-南西向呈脈狀分布,具"一山二嶺兩槽"的地貌特征。一山多與背斜核部一致。兩槽為背斜兩翼嘉陵江組的膏溶角礫巖溶蝕所形成,北西翼代家溝-后峰巖-水嵐埡槽谷為前槽,南東翼張家灣-三官殿-大土槽谷為后槽。二嶺為抗侵蝕能力強的須家河組的砂巖構成。區內基巖裸露,產狀較陡,泥薄水淺,森林稀疏。人口密集,梯田密布,清泉暗流。兩側的上三疊統砂、泥頁巖地區,峰巒疊嶂、青松翠柏、蒼翠欲滴,組成一條迷人的畫廊。例如金劍山、北溫泉、縉云山、金刀峽等旅游勝地。
三、實習目的
通過此次實習使我們加深和鞏固基礎地質各門課程中所學的地理知識,尤其是沉積巖石學和構造地質學,掌握野外地質調查工作的基本內容、方法和規范,學會收集和整理地質資料,并編制相應的地質圖件,增強我們對各種地質現象的分析能力,如褶皺、節理、斷層,肉眼初步確定各類巖性并判斷沉積環境。也可培養我們吃苦耐勞,腳踏實地,孜孜不倦,互幫互助的精神。
四、實習的任務和要求
1.了解實習區的人文、地理、交通、經濟等情況,區域構造位置,地層系統及主要構造特征。掌握野外地質填圖的基本內容、步驟和方法。
2.確定地質填圖的基本地層單位。對主要地層作剖面實測,繪制導線平面圖、剖面圖、柱狀剖面圖。
3.通過對地層、斷層、構造界限定點、連線,觀察巖層產狀等進行地質填圖。編繪地形地質圖,構造剖面圖和綜合地層柱狀剖面圖。
4.了解實習區的沉積發展史,對施家梁東岳廟,白廟子南岸,姚家溝瓦店子三條沉積相的觀察描述,掌握不同沉積環境下的各類相標志特征,沉積相分析方法和巖相古地理環境恢復方法。根據相標志確定沉積相類型編繪沉積相綜合柱狀剖面圖和相序圖。
5.了解實習區的區域構造特征,發展史及主要礦產資源情況,含油氣特征與斷層、節理的研究方法。
6.做到"六勤",即勤敲打、勤觀察、勤測量、勤追蹤、勤記錄、勤整理。
7.編寫實習報告。
五、實習方式
老師帶隊,確定住處,安排路線,野外踏勘,現場教學,著重觀察,重點描述,逐步培養我們獨立的思維方式,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實習時間
20xx-4-6至20xx-5-5
第二部分 地層及沉積、構造發展史
一、地層
實習區內褶皺強烈,最老地層為下三疊統茅口組地層,最新地層為中侏羅統上沙溪廟組。背斜軸向為北北東-南南西向,并向南西 發生傾伏。茅口組為背斜的核部,兩翼的地層分別為龍潭組、長興組、飛仙關組、 嘉陵江組、雷口坡組、須家河組、自流井組、沙溪廟組。茅口組、龍潭組、長興組、飛仙關組依次發生傾伏。
(一)、二疊系(P)
1.茅口組(P1m)
茅口組為深灰色厚層,塊狀灰巖、生物灰巖、砂屑灰巖、晶粒灰 巖,具眼球狀構造,在實習區主要沿斷層零星分布,組成背斜的核部,連續沉積在棲霞組之上。
2.龍潭組(P2l)
龍潭組為黃褐色頁巖,灰巖,硅化白云巖,夾有黃色中層狀砂巖,植物化石碎片多,為我國南方重要的產煤層,與下覆茅口組呈假整合接觸。
3.長興組(P2ch):厚度約
長興組為灰色-中灰色中-厚層狀含燧石生物灰巖,底中頂都含有燧石,中部最多,生物化石豐富,有蜓類、海百合、珊瑚等,含生物礁,裂縫有瀝青質充填,縫孔發育,為川東地區重要的產氣層,與飛仙關假整合接觸。
(二)三疊系(T)
1.飛仙關組(T1f)
飛仙關組為暗紫色鈣質泥巖、鈣質頁巖、泥灰巖,灰色薄-中層灰巖、鮞?;規r、泥灰巖,泥巖、頁巖與灰巖互層,分為五段。與長興組整合接觸。
①飛仙關組一段(T1f1)
頂部和底部為暗紫色泥灰巖,中部為鈣質泥巖,夾有頁巖,灰巖透鏡體,可見球狀風化。
②飛仙關組二段(T1f2)
灰色薄-中層狀灰巖,含鮞粒、藻紋、生物碎屑、內碎屑,縫合線發育,中上部含波痕。
③飛仙關組三段(T1f3)
紫紅色鈣質頁巖,局部夾薄層狀灰巖透鏡體,生物化石豐富。
④飛仙關組四段(T1f4)
灰色薄-中層狀鮞?;規r、泥灰巖、介殼灰巖,中上部夾黃褐色頁巖(碳酸鹽的蓋層,為標準層)。內碎屑(以砂屑為主,也含礫屑)、泥質條帶發育。
⑤飛仙關組五段(T1f5)
紫紅色頁巖,中部夾黃褐色泥巖、泥灰巖。
2.嘉陵江組(T1j)
嘉陵江組為灰色灰巖、白云質灰巖、白云巖、豹皮灰巖和膏溶角礫巖,巖溶發育,常形成溶洞、槽谷??煞譃樗亩危嫌陲w仙關組之上。
① 嘉陵江組一段(T1j1)
灰色薄-中層狀灰巖和凝泥灰巖,夾有介殼灰巖,含有藻紋、泥紋、內碎屑、生物碎屑,裂縫發育,縫合線、節理發育,中下部可見黃鐵礦,揉皺,局部有沖刷面和蟲跡現象。 ② 嘉陵江組二段(T1j2)
灰色中-厚層白云巖質灰巖、白云巖、膏溶角礫巖,灰巖為藻灰巖和豹皮灰巖,可見刀砍紋,在川東為氣層。
③ 嘉陵江組三段(T1j3)
薄-中層灰巖,顏色豐富,有灰色、暗紅色、褐色、黃褐色,含有礫屑、砂屑、泥質條帶、縫合線。
④嘉陵江組三段(T1j4)
灰色膏溶角礫巖和泥晶白云巖為主,夾灰巖,刀砍紋發育。
3.雷口坡組(T2j)
灰色中層狀灰巖夾白云巖、膏溶角礫巖,底為薄層綠豆巖(火山灰沉積形成,硅質顆粒,為標準層),與下三疊統平行不整合接觸。
4.須家河組(T3x)
須家河組為長石石英砂巖和頁巖,含煤層。分為六段,一、三、五頁巖為主夾砂巖、煤層,二、四、六厚層砂巖為主夾頁巖,頁巖一般出露在溝谷處,砂巖在凸出,與雷口坡組平行不整合接觸。
① 須家河一段(T3x1)
黃褐色頁巖,底部砂巖與頁巖互層,含有薄煤層,砂巖中可見白云母。
② 須家河二段(T3x2)
黃灰色中層石英砂巖和長石砂巖,顆粒均勻,發育斜層理。
③ 須家河三段(T3x3)
黑灰色頁巖,夾煤層。
④ 須家河四段(T3x4)
淺黃色厚中-細粒石英砂巖,斜層理發育。
⑤須家河五段(T3x5)
灰黑色頁巖夾長石砂巖。
⑥ 須家河六段(T3x6)
淺灰色厚層中粒長石石英砂巖,斜層理發育,頂部褐黃色風化殼,與上覆地層假整合接觸。
(三)侏羅系(J)
侏羅系為一大套紅色粘土巖、碎屑巖夾碳酸鹽巖,為潛水湖泊相沉積,與下覆地層呈假整合接觸,分五段。
1.上中統自流井組(J1-2zh)
①珍珠沖段(J1-2zh1)
紫紅色頁巖為主夾砂巖、粉砂巖。
②東岳廟段(J1-2zh2)
黃褐色頁巖、粉砂巖,灰色中層狀生物介殼灰巖。
③ 馬鞍山段(J1-2zh3)
紫紅色泥巖夾粉砂巖、砂巖。
④ 大安寨段(J1-2zh4)
灰色介殼灰巖與鈣質泥頁巖不等厚互層,粒序層理和斜層理發育。
⑤ 涼高山段(J1-2zh5)
灰黃色泥巖、粉砂巖、砂巖。
2.中統沙溪廟組(J2s)
①下沙溪廟組(J2s1)
紫紅色泥巖夾砂巖。
②上沙溪廟組(J2s2)
紫色泥巖類雜色砂巖,分布于向斜軸部一帶。
二、沉積發展史
川東地區因褶皺強烈,基本上都為三疊系以上的地層。
1.寒武紀 :
川東地區為海洋環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層具明顯兩分性:下統為泥沙質和碳酸鹽沉積,化石豐富;中上統一鎂質碳酸鹽沉積為主,化石稀少。
早寒武世川東地區為向東傾斜的混積型緩坡,為潮下低能碳酸鹽沉積。
中寒武世以后,揚子區古陸不斷擴大,早期的斜坡發展成鑲邊型碳酸鹽臺地。由于康滇古陸的東南部水下隆起形成半封閉海盆,氣候炎熱干旱,海水鹽度增高,主體發育了一套化石稀少的白云巖沉積。因陸源碎屑減少,物區為康滇古陸,地殼沉積緩慢而持續。
2.奧陶紀:
早奧陶世海侵開始,海水不斷向西超覆,使川東地區為淺水海洋環境,海水較寒武紀深,為碳酸鹽為主夾砂泥質的開闊臺地相帶。海水中生物發育,水質較渾濁,只有紅花園組和寶塔組為清水環境沉積。奧陶紀期間,陸源物質供應總體欠充足,沉積緩慢。奧陶紀末,海平面下降,康滇古陸與滇黔桂古陸相連,形成五峰期的滯留海盆,沉積典型的筆石頁巖相。
3.志留紀:
志留紀初,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川東地區地殼抬升為陸,此后被海水淹沒成為淺海,水體深,陸源物質充足,生物大量繁殖。晚志留世,再次受加里東運動的影響,抬升為陸,長期遭受剝蝕而缺少上志留統、泥盆系、下石炭統的地層。
4.石炭紀:
中石炭世,川東地區為海陸過渡環境,古陸因長期遭受剝蝕而缺乏陸源物質,氣候干燥,蒸發強烈,形成了一層白云巖。此后海水退出本區而缺失上石炭統地層,直到二疊紀才被海水淹沒接受沉積。
5.二疊紀:
早二疊世初的梁山期,本區為海陸交互環境,氣候溫暖,植物繁茂,沉積了夾煤線的泥頁巖和鈣質泥巖。棲霞中期起,因全球氣候轉暖導致岡瓦納大陸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本區又一次成為淺海環境,各種生物大量生長,有孔蟲、蜓類廣泛分布,三葉蟲、筆石絕滅,陸源物質缺乏,沉積了棲霞組和茅口組的碳酸鹽巖。早二疊末晚二疊世初,發生"東吳運動",熾熱基性巖漿從四川西部斷裂帶益處,冷卻后形成暗綠色的玄武巖?;鹕絿姲l之后,海水再次侵入,形成海陸交互環境,氣候溫暖,植物繁盛,形成龍潭組煤系地層。此后海水加深擴大,康滇古陸縮小,變為溫暖清澈的淺海,底棲生物發育,發育小型生物礁,沉積含燧石結核灰巖。
晚二疊世末期,碳酸鹽快速沉積,地殼輕微抬升露出地表。
6.三疊紀:
早、中三疊世本區一淺海碳酸鹽巖沉積為主,晚三疊世以海陸交互相碎屑巖沉積占優勢。 早三疊世本區為淺水海洋,陸源物充足,沉積飛仙關相區的紫紅色鈣質泥巖、泥灰巖、灰巖。 早三疊世后期及中三疊世早期,西部古陸抬升,大巴山古陸出現,使川東地區成為半封閉狀態而出現潮上蒸發環境,白云巖廣布,還有鹽類沉積
中三疊世末,受早期"印支運動",四川的構造格局發生明顯變化,發生大規模海退(即拉丁期大海退),本區上升為陸地。其中發生了一次火山噴發,形成須家河底部的'"綠豆巖"。 晚三疊世海侵開始,來自西邊的特提斯洋,使四川成為一個巨大湖泊,氣候溫暖,植物繁茂,河流、沼澤發育。植物堆積埋藏后形成煤層。晚三疊世末期,地殼有過短暫的抬升。
7.侏羅紀
侏羅紀初期,氣候溫暖潮濕,沉積環境與晚三疊世基本一樣,湖泊沉積,植物大量繁殖,水生生物也大量發育。中侏羅紀起,氣候變暖,湖泊面積減小,地殼斷斷續續緩慢沉降,至晚
侏羅世為紅色泥巖及砂巖夾石膏沉積,顯示干燥氣候特征。
侏羅紀末期,受燕山運動的影響,川東地區發生強烈的褶皺運動,形成北東-南西向的隔擋式構造。
三、構造發展史
川東高褶的前地質背景,是在淺變質巖系的基底上,經晉寧運動以后,開始蓋層沉積,古生代為斜坡,中生代為印支古隆起(實習區位瀘州古隆起最北低端),經喜山運動改造完成。 主要動力來自南東和北西方向的對持強大擠壓力,由于該區東為七躍山,西為華鎣山大斷裂的制約及基底、古隆起的影響,形成北東向線狀梳妝褶皺,背斜緊閉、向斜寬闊平緩的隔擋式構造。
觀音峽背斜天府段的構造,是受區域構造應力場的控制而形成的。該區受南東-北西方向的水平擠壓,形成不同規模,不同力學性質,不同方向的構造。背斜垂直主應力方向,走向逆斷層是在剖面剪節理基礎上形成的,平移斷層是早期平面剪節理發育而成的,正斷層是由于地層發生傾伏,重力差異所形成。它們均具統一力場的規律。
第三部分 礦產
四川盆地為多層系的含油氣盆地,主要的油氣層有:P1m 、P2ch 、T1f 、T1j 、T3x。黃鐵礦位于上二疊統底部的玄武質粘土巖中,規模不大。高嶺土位于上三疊統長石砂巖,價值不大。建筑石材(實習區)多為飛仙關組第四段的灰巖,作為水泥原料。
第四部分 沉積相分析(三條單剖面)
一、觀音峽南岸(白廟子)飛仙關組下部剖面
1.前言
白廟子飛仙關組下段剖面位于觀音峽嘉陵江邊,剖面完整,各種相標志明顯。由于江水的原因,底部未出露,被淹沒。
2.沉積特征及環境分析
沉積特征:
①T1f1(未見底)
16-22層:暗紫色薄-中層鈣質泥巖,局部夾灰巖透鏡體,下部層理發育,可見波痕,上部有低角度紋層,含少量交錯層理,具生物碎屑、礫屑,韻律明顯。
23-26層:暗紫色中-厚層鈣質泥巖,中部夾微細紋層灰色灰巖并含砂屑,上部夾薄層砂屑灰巖并呈透鏡體分布。
27-29層:暗紫色泥灰巖。下部中-厚層,夾透鏡狀砂屑灰巖,水平紋理明顯,具斜層理,局部含生物碎屑。上部為薄層狀夾鈣質泥巖,含透鏡狀條帶灰巖,頂部紋層發育。
30-33層:暗紫色薄-中層鈣質泥巖夾薄層灰巖透鏡體,底部含藻紋,頂部含頁巖,可見藻紋。 34層:紫灰色厚層藻紋礫屑灰巖,從底至頂層理變薄,礫屑先變大再變細,排列混亂無規律,風暴沉積形成。
35-38層:下部為暗紫色頁巖;中部為暗紫色薄-中層泥灰巖夾灰巖透鏡體;上部薄層狀砂屑灰巖與頁巖互層,其頂部頁巖為黃褐色,斜層理和交錯層理發育,具波痕。
②T1f239-40層:灰色薄-中層狀砂屑灰巖,中下部斜層理、交錯層理發育,局部可見丘狀層理和羽狀層理;頂部平行層理發育,色淺粒粗,可見生物碎屑。
41-44層:灰紫色薄-中層鮞粒灰巖,下部鮞粒往上逐漸變大,中部和下部波痕相當發育,波高與波長都很大,上部夾紫紅色頁巖。
45-46層:下部為紫紅色頁巖,含紫色藻紋層,水平層理發育:上部為灰色中層藻紋灰巖夾灰巖和頁巖。
地質地貌見習報告范文
所有的理論法則都依賴于實踐法則,大學生參加實習工作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寫實習范文可以將這次實習中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借鑒。好的實習范文模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地貌見習報告范文”,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
一. 實習目的
1、通過野外實習和實地地貌及水文觀察,理論結合實踐,掌握各種地貌類型的基本形態、基本特征、物質組成、發育過程和演化歷史。
2、了解不同水文條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規律,小流域地貌的發育,空間組合規律。
3、培養野外觀察、動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
二.實習地區地貌概況簡介
地點:浙江省富陽、杭州、富春江流域地區
時間:20xx年8月27日—20xx年9月2日
杭州處于浙西山地與長江三角洲平原的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低,絕大部分為構造剝蝕地貌,游客費為三個地形單元:外圍峰絲,主要由泥盆系砂巖組成,高度300-400米;內圈山體,如玉皇山,由石炭-二疊系石灰巖組成,高度200米左右,巖溶地貌發育;北部孤山、葛蛉、寶石山由侏羅系火山碎屑巖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間。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濱湖面呈橢圓形,南北伸長3.3公里,東西2.8公里,周長為15公里,水面面積月5.6平方公里。
錢塘江呈“之”字形流經杭州市城區的東南側。
杭州地區大地構造處于揚子準地臺錢塘臺褶帶,杭州西湖地區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復向斜內中生代斷塊隆起區,包括市區在內的杭州市東北地區的平原是中生代斷陷盆地。中元古代以后,地層發育齊全,巖漿作用頻繁,地質構造復雜,成礦條件較好。近期由于現代構造運動趨向緩和,地震活動顯得微弱,地殼相當穩定。區內地層出露和巖石種類組成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而地貌類型多樣,有火山熔巖地貌、構造地貌、巖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變化大,山、丘、崗、溝和平原組合構成了杭州地區獨特的地域綜合體。
三.實習內容
20xx年8月30日 九溪十八澗途中
九溪十八澗源頭在龍井村一帶,形成了一個面積巨大的漏斗狀盆地。該盆地的四周山嶺基本上由砂巖組成,只在東北角靠近龍井泉處出露了石灰巖,巖層傾向北東,與地形坡向趨近一致。巖層層面裂隙及節理發育,一條北東方向延伸的斷層正好穿過龍井寺,這些都成為龍井泉的導水通道。泉水出露位置龍泓澗和九溪分水嶺“Y”口的下方,地形上有利于水的匯集。西面棋盤山集水面積較大,植被茂盛,有利于地表水入滲補給地下水,這些因素就是形成龍井泉的主要原因。得益于這種特殊的地形,無數細小的水流都匯集向盆地中心部分匯集,形成了今日的“九溪十八澗”。我們所觀察的階地在九溪十八澗這一實習路線中。階地是當某一地區由于河流下蝕,過去不同時期的谷底相對高出洪水期水面,呈階梯狀分布在谷坡上形成的。該階地位于療養院門口,為基巖、礫石結構的基座階地,這種階地以基巖為基座,基巖頂部覆有河流沖積物,它的形成是由于構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過原先河谷底部。上圖中的階地下部基巖為康山群的石英砂巖。礫石層約有80厘米左右,因河流作用礫石均有一定磨圓度(二級磨圓度),表土層約40厘米厚,上面為保護和改善環境已經種植了毛竹等植被。
20xx年9月1日 富春江流域(新沙島)
新沙島是富春江江心的一座江心洲。它的形成大致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泥沙逐步落淤形成水下沙灘,它并不位于主流線上,在枯水期也不露出水面,此時稱之為雛形心灘當上游河道河勢有利,河流經常交替地沖刷河道,而不直接沖擊雛形心灘,該心灘就有可能逐漸穩定和漲高,在枯水期露出水面而成為心灘。心灘的組成物質和雛形心灘一樣,多為河流所挾帶的較粗的床沙質。心灘前端流速較大,易受沖刷,尾部流速較緩,有利于粗砂落淤而使心灘向下游加長,逐漸發展為淺灘,洪水期間細粒物質在淺灘上沉積,平水期淺談接受河流沖積物在其上堆積,形成了我們在洲頭沙灘所看到的沙泥交替的多旋回二元結構。由于富春江大橋的修建使得洲頭上游水位雍高,使水流對洲頭的侵蝕速度加快,為阻止洲頭后退,沙灘上有一些木樁,同時種植了一些植被。
沿江邊沙灘可以觀察到潮灘上有很多氣泡沙結構,這是由于漲潮時潮水將部分水壓入海灘,同時空氣也被壓入,退潮后空氣冒出所形成的。此外還有很多泥球(右圖),具有黏性,這是在水的作用下部分土塊碎裂,其中沙被水流沖走,剩下的泥被水流磨成球狀形成的。除了泥球,還能在照片中看到波浪狀的泥,這是一種灘角(間)地形,是由波浪向岸逼近沖走沙,泥被沖蝕后形成的外形。
20xx年9月2日 分水江地區
分水江為富春江的最大支流,源于臨安天目山,全長165.2千米,上游臨安境內干流稱天目溪,進入桐廬境內稱分水江,集水總面積343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31.8億立方米。富春江在平面形態上為微彎型與分汊型交替的河道,動力條件以徑流為主,河床相對穩定。
[報告范文] 地質工程見習報告最新模板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習是我們步入社會前獲得經驗的途徑,寫實習范文可以對以往的工作實踐進行回顧和分析,幫助我們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優秀的實習范文是什么樣子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報告范文] 地質工程見習報告最新模板”,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
今天天氣晴朗,在觀看完影片資料,使我們對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開始學習閱讀工程地質圖。為使我們能了解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老師詳細講解了水平巖層、傾斜巖層、直立巖層、褶皺構造、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征。但是人太多,都圍在老師身邊,老師講話的聲音又不是很多,所以聽的不是很清楚,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還是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地質現象的分度規律,還掌握了對褶皺、斷層、不整合構造和巖漿巖侵入活動地區地質圖的分析方法,從有地質構造圖的地質圖上繪制示意地質剖面圖的方法,根據地質圖分析區域地質發展史的方法。
為了在野外實習時不至于手足無措,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還仔細的看了老師給的課件,初步了解了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了解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熱門報告: 地質見習報告 月度范文精選
三人行,必有我師。許多同學在實習時多多少少會有困難,寫實習范文是在實習的基礎上完成,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習材料進行總結分析。最近是否在尋找一些優秀的實習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熱門報告: 地質見習報告 月度范文精選”,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
序言
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根據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的安排,在學完專業基礎課之后,必須進行一次野外地質填圖實習。其目的在于使我們運用和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學習野外地質工作方法,培養我們獨立工作的能力,同時為學習專業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求學生學會對巖石及地層露頭進行觀察和描述,能夠利用巖性、化石進行地層對比和劃分,掌握實習區各地層的分層標志及填繪地質圖的方法;學會地層剖面的測制方法,學會編制地層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學習觀察和分析各種地質構造,掌握識別褶皺和斷層的標志,了解實習區地質構造發展歷史;學會利用實際資料進行室內整理和地質報告的編寫方法。
實習任務:實習結束時,應提交下列成果:
1.實習區地質報告一份;
2.實習區地形地質圖一幅(1:5000)
3.實測地層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各一幅(1:1000)
4.圖切地質剖面圖二幅(1:5000)
5.實習區構造綱要圖一幅
實習過程準備:
為了強化實踐性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計劃規定地質填圖實習時間為6周,一般分為五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 實習動員和準備工作(兩天)
首先由地質專業的領導進行實習動員,說明地質填圖實習的目的
和要求,宣布實習計劃。然后由指導老師介紹實習區的地質情況,使學生基本了解實習區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質概況,同時做好物質準備。
第二階段 野外地質地質踏勘(3)天
采用橫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選擇幾條有代表性的路線,進行觀察和分析,是學生對實習區內的地層和構造的整體特征有一個初步認識。
第三階段 測制地層剖面(3天)
先由指導老師介紹地層剖面的測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組實測地層剖面,主要測制長興組和飛仙關組地層。根據實測資料編制地層剖面圖和地層柱狀圖。
第四階段 地質填圖(3周)
首先由指導老師介紹地質填圖方法,包括地質觀察路線的布置,地質觀察點的標定,地質觀察和記錄,地質界線的填繪等。然后同學分組進行野外地質填圖。
第五階段 室內資料整理和編寫地質報告(一周)
指導老師介紹資料整理和地質報告編寫的方法,同學根據野外收集的地質資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分析,歸納和綜合整理,每人單獨編寫一份地質報告。
實習人員:共53人,分為8小組
第二組 **************
實習時間: 三月一日至四月九日
實習地點: 涼風埡至蔣家坡一帶
第一章交通位置及自然經濟地理
我們學院地質填圖實習主要在中梁山涼風埡至蔣家坡一帶。位于重慶市西郊,屬于沙坪壩區管轄范圍。實習區南北長2Km,面積約3Km2。區內有多條公路通過,交通較為方便(如下圖所示)。
實習區地貌特征是嶺峰相間,以剝蝕構造為主,相對高差在200~250左右。山上大部分地區植被發育,沿山脊采石場較多。在山腳下的槽谷中,第四紀沉積物較發育,地勢較平坦,人口稠密,工廠林立,各種建筑物繁多,緊急文化發達。
實習區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具有夏季炎熱,冬季溫暖,秋季多雨常年多霧,雨量充沛等特點。
實習區處于中梁山礦務局北礦井范圍,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地層劃分較細,有大量的地質治療可供參考。離學校不遠,是地質填圖實習的良好基地。
第二章地層
中梁山地區是一個軸跡進南北的背斜構造,斷裂發育,出露地層主要是上古界和中生界的地層。巖石類型全為沉積巖,煤是該地區的主要礦產?,F將主要地質特征敘述如下:
中梁山地區的地層,按全國區域地層劃屬于揚子地層區,四川盆地分區,萬縣小區。出露有上二疊統,三疊系,侏羅系等地層及第四紀的沉積物。上二疊統的龍潭組的長興組地層組成背斜核部,三疊系的飛仙關組,嘉陵江組,雷口坡組,須家河組及侏羅系地層依次分布在背斜兩翼?,F將填圖區地層的巖性特征有老到新分述如下:
(一)上二疊統龍潭組(P2l)
龍潭組主要沉積在下伏地層茅口組石灰巖的侵蝕面上,二者呈平行埠整合接觸,與上覆長興組呈現整合接觸。由于斷層作用,測區內龍潭組上部的黃褐色頁巖,砂紙泥巖夾灰巖僅在涼風埡一帶出露10米左右。根據中梁山背筐治療,將龍潭組分為三個巖性段。
第一段(P2l):底部為3米厚的灰白色鋁土頁巖,頁巖中含有球狀黃鐵礦結核和星散黃鐵礦晶粒。其上為深色、灰褐色、灰色頁巖和灰黃色細砂巖,粉砂巖互層夾煤層。其中含有菱鐵礦、黃鐵礦結核。巖層水平層理發育,含有豐富的植物化石。含煤4層(K7-K10),稱為下煤組,厚度35米左右。
第二段(P2l):底部為一層3.5米厚的灰色石灰巖,俗稱“大鐵板”,富含,腕足類化石,是第二段與第一段的分層標志。其上為灰色、灰黃色薄至厚層細砂巖,粉砂巖夾頁巖和煤巖。巖層中含黃鐵礦,菱鐵礦結核和似層狀菱鐵礦,水平層理發育,植物化石豐富,含煤6層,稱為中煤組,厚度40米左右。
第三段:底部有一層4米厚的鐵質頁巖,是第三段與第二段的分層標志。其上為深灰色、灰黃色頁巖,細砂巖、粉砂巖。夾褐色中厚層灰巖和泥灰巖。頁巖、細砂巖、粉砂巖具水平層理,含黃鐵礦和菱鐵礦結核,不含可采煤層,只含有煤線,厚度在40米左右。
(二).上二疊統長興組
長興石灰巖主要出露在中梁山背斜的核部,在涼風埡的五臺山和北風井一帶出露齊全,厚度90米左右。更具巖性和生物化石等特征,由下至上可分為六個巖性段:
第一段深灰色中至厚層生物碎屑灰巖夾碳質,鈣質頁巖。含黃鐵礦晶粒,風華表面為黃褐色。含中華梨行澡.腕足類.海百合經等化石,厚度7米左右。
第二段灰黑色.灰色.黃褐色鈣質頁巖夾泥沙巖。含豐富的腕足類化石,厚度3米左右。
第三段灰色后曾塊狀灰巖,含少量燧石結核和豐富的古蜓和中華梨行澡及玩族類等化石,厚度10米左右。
第四段深灰色中至厚層灰巖夾薄層黑色泥巖,瀝青質頁巖。含黃鐵礦晶粒和菱鐵礦結核及少量燧石結核。
[報告]石油地質實習報告范文
行然后知之艱,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實習是大學生通往職場的第一步,寫實習范文是在實習的基礎上完成,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習材料進行總結分析。那么如何寫一份實習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石油地質實習報告范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為了總結一個階段的工作或學習,我們往往都需要撰寫報告,編寫報告對工作的良性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你收集和整理了多少報告呢?“[報告]石油地質實習報告范文 ”是由編輯為您整理和分享的內容,把這些參考資料當作你學習工作的伙伴愿它們能助你一臂之力!
井場是在陸地上打井時為便于鉆井施工,在井口周圍平整出來的一片平地,面積根據鉆機鉆探能力的大小而定,鉆6km深井的鉆機約需120×90m2,鉆3km井深的鉆機約需100×60m2,再小于此的鉆機,井場可小到60×80m2。井場用于放置鉆井設備如井架、動力機、泥漿泵及循環系統、以及存放鉆桿、套管等管材,放置水罐、油罐、洗井液罐及堆放洗井液材料、各種配件等。并設有值班房、發電房、庫房等臨時建筑。
井場的空場大小應能滿足搬家、安裝、固井及處理事故等作業時大批車輛進出、擺放的需要。
井場的形狀大體上為長方形,可因地制宜以減少土方量。但公路應從井架大門前方通入井場,不應從鉆井設備后部通入(即所謂倒井場),油罐等也不應放于井場入口附近,以免井場上出現井噴、失火等險情時搶險車輛無法進入井場。
1、對離礦區較遠的探井,尚需有生活設施如宿舍、廚房、飯廳等。
2、接單根在鉆進過程中,由于井在不斷加深,鉆柱也要及時接長,每次接入一根鉆桿叫做接單根。打一口井要接很多次單根。每兩小時換鉆桿。
3、事故處理如物件落入井內,需進行打撈,鉆桿斷在井內也要打撈;鉆柱被卡在井內時則要設法解除卡鉆。除落物外,引起井內復雜情況而需要處理的原因多系洗井液性能不符合要求所造成的。
4、其它作業在鉆井過程中要進行鉆屑錄井、氣測井、電法測井以及地層測試;
交井以后還可能有射孔、替噴、試油、酸化壓裂等項作業。
了解的知識:
(1) 鉆井的參數:鉆時、井深、轉盤轉速、鉆壓、立管壓力、大鉤負荷
(3) 導大繩:起鉆、下鉆、鉆進 (4) 一根鉆桿叫單根,三根鉆桿叫立柱
一、實習目的:通過模型來認識鉆井儀器 二、實習地點及方式:
三、時間安排:半天。 四、簡介
評價地層,檢測含油氣的性質,鉆井的時候控制。
中國石化江漢石油管理局第四機械廠(四機廠)地處湖北省荊州市,是一家石油鉆采裝備研制企業。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固井壓裂設備、鉆機、修井機、海洋石油設備和高壓管匯元件五大類16個系列200多個規格的產品群,并在快移快裝鉆機、低溫石油裝備、自動混漿水泥車、大功率壓裂機組研制領域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工廠被認定為“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
第四石油機械廠生產的海洋鉆采設備包括系列海洋修井機(鉆修兩用成套設施)、海洋橇裝循環設備、海洋壓裂防砂設備、海洋橇裝固井設備及海洋高壓組合管匯等產品。通過專業的設計和嚴格的生產制造工藝,可為海洋用戶作業需要提供完整的成套設備解決方案,產品設計規范符合API4F、7K、8C、6A、16C等規范及相關國家標準、海洋專用法律及規范。
[報告范文] 地質實習報告怎么寫
行然后知之艱,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實習是我們從校園生活進入社會生活的一個過渡期。寫實習范文能夠使我們發現工作中的亮點與不足,改進自身的缺點。那么,怎么樣動筆寫實習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報告范文] 地質實習報告怎么寫”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目的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
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等。
3、現場認識斷層、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
4、樹立艱苦奮斗的思想作風和勇于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建立地質思維,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地質認識實習是地質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三基)訓練的實踐過程,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使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進一步鞏固和掌握《礦山地質》課程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為以后的教學和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主要任務
1、采集礦物和巖石標本,進行肉眼鑒定描述,訓練野外鑒別礦物和巖石的能力,初步掌握三大巖類的特征與區別標志,尤其是沉積巖與巖漿巖的野外判別。
2、由老至新了解華北型沉積地層層序、接觸關系、巖性特征及其沉積環境和沉積礦產,建立地質發展的時、空概念。
3、初步掌握褶皺、節理和斷層等主要地質構造的野外觀測方法和依據。
4、結合野外實際地質作用現象,觀察認識風化作用、剝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等外動力地質作用,認識各種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景觀。
5、初步學會地形圖的使用、路線地質剖面的測量、地質點定點與描述、利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地層產狀要素、野外地質記錄等基本地質工作方法。
三、實習方式與注意事項
1、本實習屬于教學性質的認識實習,以教師指導方式為主,結合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聯系地質實際認識各種地質現象和地質作用,學會簡單的野外工作方法。
2、實習期間以實習小組為單位,組長為本小組負責人,小組成員要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整個實習期間均為集體活動,嚴禁個人行動。
3、實習開始要認真做好準備工作,閱讀實習指導書,明確實習目的和任務,了解實習計劃和安排,準備實習用品。
4、野外實習中,每到一處,學生先集中聽老師講述,然后按實習小組分頭進行地質觀察描述,有問題要及時提出,爭取在現場弄懂。
5、自覺遵守紀律,愛護樹木、莊稼,不亂仍雜物,保護環境,上山嚴禁煙火。
6、上山不準穿涼鞋、要穿長褲;野外工作時禁止相互嬉戲、打逗,避免使石塊墜落傷人,在公路邊工作時注意交通安全。
7、妥善保管實習指導書、羅盤等實習用品,遺失照價賠償。
8、無特殊情況必須出野外,如有特殊情況必須向實習帶隊老師請假并獲批準。
9、要求學會用羅盤實地測量巖層產狀,實地分析正逆斷層和褶皺構造。
10、解釋分析巖層產狀的外力因素。地質發育簡史本區自太古代至第四紀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歷史,總趨勢表現為由太古代的活動,到元古代后轉向穩定,印支期又有活化的特征;沉積環境由元古代—古生代的海相和海陸相沉積,至中生代轉向陸相沉積環境的演化過程。本區的構造演化可劃分為四個演化階段:
1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階段太古代早期(約3.5Ga),在冀東一帶出現海底火山噴發,形成了以遷西群為代表火山一沉積建造。太古代晚期(約3.0Ga)地殼開始分異,形成以阜平群、泰山群等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陸塊。大約2.5—2.6Ga,發生強烈的阜平運動,分散的陸塊粘合形成較大的剛性塊體。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臺運動使剛性板塊進一步擴大,奠定了華北板塊的基本構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呂梁運動,使沉積區褶皺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區在內的統一的華北板塊結晶基底。
2中新元古代裂塹演化階段呂梁運動后,華北板塊進入相對穩定的蓋層發育階段,早期由于地殼較薄,具有相當的活動性,廣泛發育裂塹。接受了青白口系長山組、景兒峪組濱淺海沉積。新元古代末期,本區整體上升成陸,在約2億年的漫長地質歷史時期中遭受剝蝕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積,早寒武世中期本區再度下降接受沉積,形成府君山組與景兒峪組平行不整合接觸關系。
3古生代穩定蓋層發育階段古生代伊始,華北板塊作為一個整體再度下降接受沉積。由早寒武世晚期至晚寒武世海侵擴大,本區發育以鮞狀灰巖、竹葉狀灰巖、泥質條帶灰巖、藻灰巖為代表的動蕩淺海環境沉積物。早奧陶世海侵進一步擴大,亮甲山期為本區最大海侵時期,沉積巨厚的濱淺海碳酸鹽巖沉積。從晚奧陶世開始,由于受加里東運動影響,本區再次整體上升成陸,長期遭受剝蝕夷平作用達140Ma之久,形成了準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積,沉積了本溪組和太原組海陸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殼上升,使本區自早二疊世開始脫離海相環境,逐步轉入陸相沉積環境。中石炭世一早二疊世,本區處于氣候潮濕、地勢低平、植物茂盛、沼澤廣布的環境,是華北地區重要的成煤期。
4中新生代濱太平洋構造演化階段中新生代,本區構造演化進入了新的板塊構造體制發展階段。特別是自晚三疊世以來,地殼活動的動力機制發生了根本轉變,伴隨著太平洋板塊向歐亞板塊的俯仲作用,本區和整個中國東部一樣,開始了一個全新的地質歷史發展過程。
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的近東西向構造為中新生代北北東向的環太平洋構造體系所取代,表現為區域構造線方向的偏轉和強烈的構造一一巖漿活動。
(1)印支運動階段以深層構造變形、中深的區域熱動力變質作用和小型巖脈侵入和改造為特點。變形層次較深,構造作用過程中熱的參與起著重要作用。
(2)燕山運動及其區內巖漿活動區內主體構造形成和演化時期,是褶皺、斷裂、巖漿和變質作用均極為活躍階段。本期構造作用塑造了區內現今主體構造格架。
(3)喜馬拉雅運動與現代地貌格局的形成以北京西山山前高角度正斷層的活動為代表,是現今北京西山山區和東部平原的分野階段,塑造了現今地貌格局實習地區概況實習區內千米以上的山峰有多座,著名的如百花山海拔1991m,靈山達2420m,南部上寺嶺1307m。區內大多為低山和丘陵區,高程一般為150—300m,總體地勢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東南為華北平原。
實習區內主要河流為永定河、大石河和拒馬河等,永定河是北京地區的主要河流,發源于呂梁山北端東部,其上游為桑干河,向東流經山西、河北、經北京西山和平原,在天津匯人海河,然后流入黃海。這些主要河流的支流向上游呈樹權狀撒開,形成了北京西山和平原的密集水系。北京西山年降水量700mm左右。雨季為7一8月,其降水量占全年的70%,山洪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每年6一7月為高溫季節,7月平均氣溫為28℃,極高溫度可達40℃;1一2月為低溫季節,1月平均氣溫為一6℃,極低溫度達一22℃。4一10月,日平均氣溫超過11℃,年雷暴日約37天,多集中在雨季。年大風日(>8級)約21天,多在冬季和春季。
區內工礦企業較多,包括燕山石油化工廠、首都鋼鐵公司等,此外還有一系列的具有一定規模的煤礦和水泥和石灰廠礦,花崗巖、板巖和大理巖石料的生產也很可觀。農業方面,平原區以種植小麥、玉米為主,丘陵和山區以雜糧為主,山口河灘地多植蘋果樹、梨樹和柿樹等。實習區北京西山位于近東西向的燕山山脈和北北東向的太行山脈的接合部位。
區內地質研究程度較高,地層發育較全,從太古界到新生界的主要地層單位均有出露(圖1)。本區地層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區域變質作用。本區地層和巖石在華北地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并可與華北地區的其它地區對比。下葦甸地質路線
一、地質路線
該路線從下葦甸村西北約300米處至下葦甸村,沿公路向東南至丹里為止。
下葦甸屬北京市門頭溝區管轄,位于北京市西北,有豐沙鐵路、門臺鐵路以及公共汽車至此,交通方便。
二、觀察內容
1、主要觀察青白口系至上寒武統的地層剖面。
2、下馬嶺組至奧陶系下統各組的主要巖性特征、結構構造特征。
3、沉積巖構造特征(鮞粒、竹葉狀、疊層石、斜層理等)并分析沉積環境。
4、觀察侵入巖脈并判斷巖脈的相對地質時代。
5、測量地層產狀。
6、其它褶皺、斷裂等構造現象和階地。
三、資料簡介
本區在地質構造上位于京西著名的髫髻山復向斜、九龍山復向斜和妙峰山復向斜之間的下葦店穹窿的東部(圖3—1)。該穹窿中心出露有燕山期花崗閃長巖侵入體、地層出露由穹窿核部向外依次為青白口系、下寒武統、中寒武統、上寒武統、下奧陶統、中奧陶統、上石炭統、下二選統、上二疊統和侏羅系,以及侵入于上述地層之中侏羅紀的花崗閃長巖。各時代地層大多為整合接觸關系。
只在下寒武統昌平組與青白口系景兒峪組之間、中石炭統本溪組與中奧陶統馬家溝組之間為假整合接觸關系,侏羅系則與下伏地層成不整合接觸關系。巖石實習區可觀察到的主要以沉積巖為主,在沉積巖下部可看到少量變質巖露頭,只有在斷層或斷裂中可看到傾入的巖漿巖。這主要以觀察的地點有關,因為我們的實習地主要在公路旁,看到的巖石以開路時切開的巖石露頭為主。其余地點基本為植被和泥土覆蓋。
一、沉積巖
1、碎屑沉積巖:
區內碎屑沉積巖主要有礫巖、砂巖、粉砂巖、砂質頁巖、頁巖、泥巖和一些火山碎屑沉積巖等,分布廣泛,形成時代為太古代至新生代。
2、化學沉積巖區內化學沉積巖主要有灰巖、白云巖和硅質巖等。在區內主要分布于百花山向斜的兩翼。其形成時代主要是:薊縣紀、青白口紀、寒武紀、奧陶紀等。
二、巖漿巖
京西巖漿巖出露面積較大,主要可以分為深成侵入巖、淺成侵入巖和噴出巖類,均形成于中生代侏羅紀和白堊紀。深成侵入巖是區內分布廣泛,主要為中性到酸性巖體,從南到北都有出露。區內出露較大的巖株有房山巖體、靈山巖體等及與之相伴形成的巖枝。
淺成侵入巖主要是和深成侵入巖相伴形成的一系列的巖墻、巖床、巖枝等,從基性到酸性均有發育。
三、變質巖
變質巖巖類較為復雜,主要有大古界基底變質雜巖,顯生宙的區域動力變質巖類和熱接觸變質巖類。
太古界變質雜巖大面積出露于實習區南西部,其它地區則零出露。主要巖性有片麻巖、斜長角閃巖、變粒巖組成,并受到中等到強烈的混合巖化作用,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混合巖。動力變質巖主要發育在各類斷層帶中,主要巖性有各種變余糜棱巖、糜棱巖和斷層巖等。區域變質巖類分布廣泛。主要有板巖、干枚巖、片巖、片麻巖和變質砂巖(礫巖)、大理巖等。在與各類巖體的接觸部位,還發育各種類型的熱接觸變質巖類。
地質構造
一、斷裂構造
1、北東向斷裂主要包括紫荊關深斷裂帶和懷柔淶水斷裂帶及其伴生的小斷裂,是區內主要斷裂。
北東向斷裂主要變形時期為晚侏羅世,后期新生性、繼承活動性明顯。斷裂活動控制了晚侏羅世及白堊世侵入巖體及早白堊世火山沉積盆地的分布和發展。
2、北東東向斷裂
北東東向斷裂與北北西向斷裂相互交切而呈棋盤格狀,一般規模不大,長幾Km至十余km,總體走向北東60~70°,斷面緊密、平直,斷距很小,主要形成于侏羅紀末,是上述北東向主斷裂共生的斷裂。斷裂性質呈左行壓扭性。
3、北西—北北西向斷裂本組斷裂一般規模不大,長幾km至十余Km,區域上個別可達上百Km,主要變形時期為侏羅紀,是前述北東向主斷裂共生的斷裂,并與北東東向斷裂配套。斷裂性質呈張扭性。
二、褶皺構造
北京西山的褶皺構造較為發育,軸向主要為北東東向至近東西向,主要有:
百花山向斜、九龍山(三家店)向斜、馬鞍山(谷積山)背斜和北嶺向斜等。
1、百花山向斜百花山向斜分布于北京西山中部,呈北東—北東東向展布,核部地層為侏羅系火山巖,兩翼分別為古生界和元古界;兩翼地層傾角約30?,近對稱分布,軸面直立。褶皺的北翼與西南部為斷層切割及燕山期巖體侵入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巖體侵入前,區內零星發育的白堊系沒有卷入褶皺,因此褶皺形成于中侏羅世后,白堊紀之前,是印支運動一燕山運動早期的產物。
2、九龍山(三家店)向斜九龍山向斜分布干百花山向斜東部,呈近東西向展布,與百花山向斜的構造特點極為相似,二者為同期構造作用下形成。核部地層為是侏羅系火山巖,兩翼主要為古生界;兩翼地層傾角約30°,近對稱分布,軸面直立。
3、馬鞍山(谷積山)背斜馬鞍山背斜分布于九龍山向斜與北嶺向斜之間,呈北東東或近東西向展布,核部地層為薊縣系霧迷山組,兩翼分別為青白口系、寒武、奧陶系和石炭、二疊系。在橫剖面上,背斜總體成箱狀,兩翼較陡而頂部平坦,總體向東傾。
四、實習總結
這次地質實習,我們結合理論學到了很多實際知識。通過實地考察,對課本所講的的知識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開闊了視野,知識從感性認識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更體會到了野外地質工作的無限樂趣與艱辛。觀察了各種地質現象并積累了許多地質、地貌方面的材料,通過親身實踐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老師以自身豐富的經驗與學識,像我們講述了各種地質知識與現象,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務真求實、精確嚴謹一絲不茍的教學風格和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我學到了寶貴的知識,鍛煉、提高了我們野外實習、考察的能力,為我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通過實習,走進了大自然,走進了實地,是我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偉大,人的渺小,是我們對地質地貌學有了更大的興趣和好奇。是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知識與實際結合到了一起,對理論知識起到了加深鞏固的作用。
猜你喜歡
更多>-
地質實習報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接觸社會的好機會,寫實習范文能夠使我們發現工作中的亮點與不足,改進自身的缺點。優秀的實習范文是什么樣子的?下面的內容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報告參考: 地質見習報告范文,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第一部分 序言一 、實習地區的地理位置本次實習地區...
-
地質地貌實習報告 所有的理論法則都依賴于實踐法則,大學生參加實習工作能夠更好地提升自己,寫實習范文可以將這次實習中的成功經驗分享給大家借鑒。好的實習范文模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質地貌見習報告范文”,僅供您在工作和學習中參考。一. 實習目的1、通過野外實習和實地地貌及水文觀察,理論結合實踐,掌握各種...
- 地質實習報告 三人行,必有我師。許多同學在實習時多多少少會有困難,寫實習范文是在實習的基礎上完成,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習材料進行總結分析。最近是否在尋找一些優秀的實習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熱門報告: 地質見習報告 月度范文精選”,歡迎閱讀,希望您能閱讀并收藏。序言地質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根據地...
-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實習是我們步入社會前獲得經驗的途徑,寫實習范文可以對以往的工作實踐進行回顧和分析,幫助我們開展接下來的工作。優秀的實習范文是什么樣子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 地質工程見習報告最新模板”,大家不妨來參考。希望您能喜歡!今天天氣晴朗,在觀看完影片資料,使我們對地質...
- 石油實習報告 行然后知之艱,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實習是大學生通往職場的第一步,寫實習范文是在實習的基礎上完成,運用基礎理論知識結合實習材料進行總結分析。那么如何寫一份實習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石油地質實習報告范文”,供您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為了總結一個階段的工作或學習,我們往往都需要撰寫報告,編...
- 地質實習報告 行然后知之艱,非力行焉者不能知也。實習是我們從校園生活進入社會生活的一個過渡期。寫實習范文能夠使我們發現工作中的亮點與不足,改進自身的缺點。那么,怎么樣動筆寫實習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 地質實習報告怎么寫”歡迎大家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一、目的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2、初步掌握一般的野...
- 1幼兒園實習個人回顧篇一12-13
- 2五星級酒店見習報告(篇四)11-21
- 3[報告寫作]在酒店見習報告其四11-08
- 4月度報告精選 金融類見習報告如何寫09-07
- 5實用報告: 計算機組裝見習報告wps版09-06
- 6優質合同:實習生外部培訓協議書范本季度范文精選08-29
- 7推薦報告:機械實習報告怎么寫(6篇)08-14
- 8數控維修專業實習報告最新范文08-01
-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集錦11-21
- [報告]石油地質實習報告范文08-09
- [報告]地質地貌的實習報告05-05
- 「報告收藏」 地質見習報告02-03
- 報告參考: 地質實習報告1篇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