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錦集10篇)
發布時間:2022-04-09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錦集10篇)。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九龍園小區有這樣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點的房子里,雖擁擠但幸福美滿,大家都和睦相處,遵紀守法,遵守公德,樂于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之所以有這么好的家庭是因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個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數年來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張海德沒有正式的工作,平時靠打零工,做保潔,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料理家務,再加上年齡比較大,于是沈光存就承擔了一切家務。
人常說:‘婆媳關系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墒窃谶@個家里沈光存很巧妙的處理了婆媳關系。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體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氣不好總是動不動就對家里發火。沈光存從不抱怨,總是默默聽著承受著。
去年8月份,已90多歲高齡的婆婆生病癱瘓在床,子女要忙于工作,沈光存在照顧孫子的同時還要到醫院照顧婆婆,家里醫院兩頭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經過細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轉。后來接到家里調養。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顧,從沒一句抱怨。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里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當別人問她累不累的時候,沈光存總是笑著說,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后我們也會老的,再說了把孩子們養這么大不容易呀……
沈光存,作為一名兒媳,一直盡著兒媳的孝道,作為妻子,默默為丈夫守著家,作為婆婆,帶著兒子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為贍養著老人教育著子女,讓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才能讓家庭變得更加和睦、和諧。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季學孟,男,1934年12月出生,濟寧兗州人,現為兗州區龍橋街道辦事處薛廟村村民。多年來,季學孟勤儉持家,孝老愛親,用自己的愛心凝聚著整個家庭。左鄰右舍每次提起他時,都贊不絕口,說他是一位默默付出的"大好人".幾十年如一日,他的孝心和愛心感染了村里每一位村民,成為了大家爭相學習的好榜樣。
悉心照顧,讓老人安享晚年
作為家中長子,照顧自己年邁老母親的重擔就落到了季學孟的身上。多年來,光是在母親的飲食上,季學孟就下了不少心思。他自己省吃儉用,為老人準備的每日三餐卻盡量做到營養搭配合理,讓老人吃的舒心,他還經常給母親買些營養品滋補身體。在日常生活中,大小事也讓母親"隨著性子來",從不惹老人生氣。老人年紀大了,時常擔心自己年老體弱成為兒女們的包袱,性格有些孤僻。季學孟就盡量和老人多交談,拉些家常里短,讓她在親情的包圍下消除性格的孤僻。
母親晚年多病,季學孟就在病床前衣不解帶地悉心照顧,為老人穿衣、洗漱、端屎端尿、洗衣洗床鋪。他不怕累、不怕臟、不怕苦,毫不厭煩地照顧著老人。母親因為上了歲數,時常話多嘮叨,有時候言語還很難聽,每當這個時候,季學孟從不跟母親計較,從無一句怨言,直到母親于20xx年2月17日去世,終年95歲。
孝敬父母、尊敬長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國人倫道德的基石。正是季學孟這種默默付出的孝子之心,才使得老母親安享晚年,得以高壽。
相互扶持,與老伴共譜情深
1969年,當時年僅20歲的郭書蘭嫁給了35歲的季學孟。郭書蘭智力上天生有些缺陷,常常自顧不暇,更不用說照顧家庭了。但是,季學孟從來沒有嫌棄過自己的妻子,15歲的年齡差距使得季學孟一直把郭書蘭當做自己的妹子對待,兩人多年來始終相敬如賓。
郭書蘭患有智力障礙,季學孟便經常和妻子說話,教她如何與人溝通,妻子聽不進去,他就一遍又一遍地教;妻子大小便總是弄自己一身,只要妻子身上一臟,他就給她洗澡換衣服,有他在,郭書蘭的身上總是干干凈凈的;他還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妻子吃飯、穿衣服……自結婚以來,季學孟始終對妻子不離不棄,方方面面都對其悉心照顧,讓她吃飽穿暖,生活無憂。
季學孟照顧智力殘疾的妻子近50年,細心和愛心感動了左鄰右舍,這是一個偉大的丈夫,他對妻子的愛比任何人來得執著深情,也正是現代社會需要傳遞的愛親正能量。
無悔哺育,送兒女步入幸福
季學孟和郭書蘭育有一雙兒女,老伴智力上有殘疾,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連自己都照顧不好,更不用說照料自己的兒女了。所以,基本上可以說是季學孟獨立將自己的兒女撫養成人的。
兒子和女兒的降生為家里帶來了更多的歡樂,在這個幸福的家庭中,孩子們一天天的'健康成長起來,可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兒女智力上的缺陷也逐漸顯現出來。經鑒定,兩個孩子均是二級智力殘疾,這對季學孟來說無疑是一個大大的打擊,他一度對生活產生了心灰意冷的情緒。但是,偉大的父性支撐著他堅持了下來。
季學孟在照顧老伴之余,既當爹又當娘,一日三餐煮飯,搞衛生,洗衣物,全是他一個人。晚上睡覺前,細心的他更是二十年如一日,形成一個雷打不變的習慣:檢查兒女是否蓋好被子,窗戶關了沒有。孩子還小的時候,因為擔心兒女的安全問題,季學孟從不敢輕易出遠門,如果實在非要出門,他總是千叮萬囑地向鄰居尋求幫助。有時兒女出現叛逆、不順從行為,或是發脾氣、捉弄他人等舉動,季學孟總是會耐心地去勸導他們,并挨家挨戶去道歉、解釋。
對于季學孟來說,時常最擔心的問題就是自己有一天老了,孩子該怎么辦?他決心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自己的一雙兒女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幸福。經過他的努力,兒子季鳳軍娶了現在的妻子薛月梅,雖然兒媳婦也是二級智力殘疾,但是好在兩人能夠相依為命,互相照顧;女兒季鳳娟也嫁到了外村,并育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兒。
季學孟用無怨無悔的付出帶領兒女走出了命運的陰霾,大踏步地邁向了自己的幸福。
就是這樣,季學孟懷著一顆孝順之心,一顆體貼之心,一顆關愛之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孝老故事,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愛親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孝老愛親樂章!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她叫王xx今年48周歲,是一名從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共有兩個子女,女兒患先天性精神發育不全,今年二十一歲,生活不能自理。結婚二十四年來,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間相處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3次被評為本村“文明示范樣板戶”。她在照顧好自己先天殘疾的女兒同時,她還把贍養老人作為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動力,竭盡全力用真情去幫助老人,用仁愛去伺候老人,用愛心去善待老人,大愛無疆,真愛無言,二十四年來,她用博大的胸懷和仁厚的摯愛,換來了人間至純至愛、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壓、心臟病,還有多年的寒腿病,生活不便,也給家人帶來痛苦。二十四年來,她一邊工作一邊不厭其煩的陪著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王老師深知:贍養老人,孝敬老人的責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有付出沒有回報。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術住南梁鎮醫院。困難來了怎么辦?王老師白天上課托付醫生看液,放學再去醫院照顧。跑前跑后半個月,出院后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進縣醫院,檢查結果是貧血和小腦大面積堵塞,醫生說很嚴重需要轉院。她將婆婆送到慶陽市醫院。甭提王老師多難受了,婆婆需要照顧,學生需要上課。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學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沒辦法只有周六周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個月過去了,病情稍有好轉,由于腦堵塞老人記憶力嚴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話說:七分病三分養。她每天像呵護小孩一樣照顧她,從不嫌麻煩,每到吃飯時,先把圍裙給婆婆圍上,吃過后再摘下來,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長,20xx年春季婆婆又患上偏癱,右身子和右手不靈了,需要輸液。這又是個難題,王老師白天不能耽誤課呀,只能利用放學后的時間,一邊做飯一邊看護。一天、兩天、二十天過去了,婆婆的手腳還是不靈活,生活不能自理。怎么辦?她先讓老人練習抓核桃,再抓玉米粒。為了不讓老人寂寞,她抽時間坐在炕上哄,給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撲克,逗老人笑。親戚朋友說:“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親閨女還親呀!”??伤耄耗茏尷先丝鞓凡攀亲约赫嬲目鞓?。
去年放暑假,王老師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劇,不會說話、不會走路、連吃飯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說大小便自理了。王老師心如刀絞一般,她與婆婆的真情已到了無法割舍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縣醫院做檢查。這次她真的失望了,醫生說治不了,連藥都沒開,就讓送回家。面對婆婆嚴重的病情,她祈禱著,暗暗下著決心,一定要讓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樂樂生活。暑假的50多天里她盡量讓婆婆吃好。每天五餐,食品搭配講求營養,定時定量。每天攙扶婆婆在地上轉,沒等坐穩就又得起來。為了讓老人減少痛苦,她每天這樣反反復復,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還要洗衣服、搞衛生。王老師知道,照顧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慮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個月兩個月還好,可時間長了,一年、兩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給老人洗臉、換衣服、喂飯、洗衣服、吃藥要付出多少。日夜的勞累和操勞她見瘦了很多,但她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擔起照顧婆婆的重擔,自己只有選擇堅強,堅強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自己的決定就是婆婆的生命,這是一種孝心,更是一種責任。這也是一個為人師表的人民教師光輝形象的真實寫照。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劉xx,男,現年41歲,是一名普通機關干部。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大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劉勁同志以孝道為榮,以奉獻為榮,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為人子、為人夫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作為一名兒女,劉勁對妻子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父母親苦了一輩子,孝敬老人、贍養父母是為人子女最起碼的標準。孝順不僅僅要記在心里,更要落實在行動上?!彼@樣說,更這樣做。
逢年過節,他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帶著妻女陪伴在父母身邊,總要給父母里里外外換個新,老人家嘴上說不要亂花錢,但心里卻樂開了花。都說女婿難做,可劉勁的岳母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有這樣的好女婿,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家中老人由于長期的辛苦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疾病,只要父母身體感到不適,劉勁總是第一時間趕到他們身邊,跑上跑下陪著父母去醫院做各項化驗檢查。父母住院期間,穿衣、洗漱、喂飯、按摩、燙腳、倒大小便這些勞累繁瑣而又必須的日常護理工作,他總是任勞任怨。因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劉勁總是費盡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樣地給老人做飯菜,讓老人們吃好。
20xx年底,爺爺病重,醫院建議放棄治療。望著臥床病危的爺爺,劉勁不愿放棄一絲希望,強忍著淚水堅持陪護在爺爺身邊,陪他度過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時光。辦完爺爺的喪事,懷著悲痛的心情,劉勁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勤勤懇懇、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努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事務。
20xx年,劉勁和愛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家庭,十多年來,他默默無聞地為這個家任勞任怨地奉獻著,妻子的工作異常繁忙,為最大限度的支持好妻子的工作,他義無反顧地挑起照顧家庭的重任,做飯洗衣,照顧老人、料理孩子,他任勞任怨、無怨無悔。作為一位父親,他深知做人和知識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再累,也從不放松對女兒的教育,在他的影響下,女兒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學校是好學生,在社區是好孩子,得到學校老師、同學和廣大鄰里的一致好評。妻子常說,我所取得的榮譽有一半是我老公的。
已進入不惑之年的劉勁,誠信熱情,敬老愛幼,樂于助人,不僅對家人這樣,對親戚鄰居也是如此。這位普通機關干部,付出了人世間最寶貴的愛情、親情和真情,他愛老人、愛妻子、愛事業,他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顆最善良的心懷溫暖著老人和妻子。正是他們無怨無悔的奉獻,使多少家庭充滿了溫馨,充滿了幸福。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兒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無私奉獻、積極樂觀、勇擔責任的優秀傳統美德。他用自己的愛心、孝心、責任心構筑了一個和諧的家庭,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事跡,可他卻用實際行動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愛親,愛崗敬業的高尚品德。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任xx(候選人編碼513),女,46歲,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高級會計師。
任xx曾有一個溫馨的家,并生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女兒。不幸的是,1歲7個月時,兩個女兒仍不會說話、不能站立和行走,經醫院確診為“痙攣型重度腦癱”。這個無情的事實將這個家推入了痛苦的深淵。從此,任xx就帶著一對女兒開始了艱辛又漫長的求醫之路。3年多過去了,她的丈夫見一次次的治療效果甚微,絕望到了極點,最終提出了離婚。
丈夫的離去無疑是又一次沉重的打擊,痛苦、難堪、失落,使任xx的精神幾近崩潰。但面對兩個女兒無辜的眼神,任xx意識到,她是母親,必須做她們的守護神,勇敢地挑起撫養、治療、教育她們的重擔。
20年不離不棄,20年樂觀向上。為了能讓孩子開口說話,任xx每天讓女兒看著自己的口型,然后一個字一個字地教她們艱難地發音,漸漸地女兒的.發音清晰了,能說很多話了。為了讓女兒能站起來,任xx獨自帶著孩子七上北京、兩下廣州求醫問藥,每天堅持為孩子做4個多小時的康復訓練。1995年女兒在北京動手術,她7天7夜沒睡覺,一直守護在女兒的身邊,幫孩子翻身、接大小便,累了也只是趴在床邊稍作休息。功夫不負有心人,xx年她的大女兒終于站了起來!為了幫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任xx鼓勵女兒要勇敢地面對別人異樣的目光,還帶著女兒參加網絡比賽,讓她們感受到殘疾人也能平等參與社會活動。只要有空,她就教女兒學習?,F在,她的大女兒不但能讀書、寫字、會簡單的英語對話,還能熟練地操作電腦,做一些簡單的網絡維護工作,并有了自己的博客。
任xx不僅能坦然地面對家庭磨難,還積極地投身公益事業。為了幫助更多同病相憐的殘疾人家庭,xx年3月,任xx自費創辦了湖南省第一個全方位為殘疾人服務的網站——“菲莉雅愛心屋”。網站創辦8年來,已為腦癱患者及家庭提供免費康復咨詢2萬多人次,任xx也因此成了一些腦癱患者家長的朋友、一群腦癱孩子的阿姨。
任xx被授予中國十大杰出母親等榮譽稱號,入選中國好人榜。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她今年10歲,是五年(2)班的一名普通學生。在學校里,她是個尊師敬長的好孩子。每當在校園內,或在校園外,碰到老師,不管有無教過她,她都會恭恭敬敬地說聲:“老師,您好!”當老師下課后,講臺桌上的作業本,她會主動幫老師收拾好。雖然是微不足道的行為,但能減輕老師的一點點工作量,她是班主任老師的好幫手,是班級學生的好榜樣。從老師的諄諄教誨中不斷塑造日益豐滿的自我。除了工作認真負責,學習上她嚴格要求自己,時刻都在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爭取好成績。上課時她總是全神貫注地聽講,認真回答問題后那自信的笑容,同學們就會不自覺地受到感染,對不懂的問題,她總是打破砂鍋問到底,直到弄懂為止,她幫助同學,與同學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鑒、共同提高。同學拿著不懂得的題問她時,再忙她也會抽出時間,解答疑難;在課外她尤其愛看書,不管是作文書、報紙,還是中外名著,只要是有益的書籍她都讀得津津有味,對于一些好詞佳句,她都及時摘錄下來,還把它及時背下來加以消化。她還關心他人,團結同學,經常幫助其他孩子學習,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好少年,特別在尊師孝親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她熱愛集體,對于班集體這個團隊的榮譽我倍加愛護,只要是集體活動都會有她快樂的身影。
從懂事開始她就會背頌三字經里的“香九齡,能溫習;孝與親,所當執”。后來上了學,她又懂得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在家里,在家里她是個孝順長輩的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從不讓父母操心,還經常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她知道在平常生活中,爸爸、媽媽為了工作和照顧她會很辛苦。所以,她也經常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雖沒有為媽媽親嘗湯藥,但她會把溫水端到媽媽的跟前;雖沒有為父母暖衾,但她會為父母鋪好被褥。從四年級開始,她每天晚上都會為媽媽端洗腳水、拿擦腳布,把水溫調試好后讓媽媽洗腳。幫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更是體現我對父母深深的愛。在社會,她誠實守信,遵守社會公德,幫助老人提重物,把在路邊玩耍的小孩領到安全的地方,舉手之勞,從善如流。
每到節假日,她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回老家看望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向他們匯報她的學習情況,給他們看她的獎狀和成績單,跟他們聊天讓他們享受難得的天倫之樂。
她說,無論她將來做什么,一定不會忘記老師和爸爸媽媽在她成長的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她會做到“飲水思源,常懷感恩”。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艱辛而漫長的。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為歌,熱心和寬容為曲,彈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為筆,進取和奮發為墨,書寫充滿希望的畫;她正用愛心、恒心、信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同學們,你們一定想知道她是誰。她就是我們中間的最美尊師孝親少年:聶鳴!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小陽,男,西華師范大學學生。來自射洪縣太乙鎮的一個小山村,是西華師范大學大二的一名學生。1998年,母親由于不慎跌倒,導致尾脊骨斷裂,年僅九歲的'小陽開始獨立照顧母親近13年。他一邊照顧母親、一邊上學,同時還兼顧家里的農活。20xx年,對小陽來說,是人生的轉折點。辛苦學習的小陽終于拿到了高考成績單,被西華師范大學錄取,在學校領導與愛心記者的關心下,他和母親一起踏上了求學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顧著母親,對母親不離不棄。為了補助家里的生活,給母親買必須的藥品,小陽總是利用假期參加各種兼職,掙取所需生活費。雖然生活的擔子很重,但是他沒有放棄學習,努力把自己的學習搞到最好,并且在班上擔任青志協委員,為班集體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曾榮獲西華師范大學“優秀團干部”榮譽稱號。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孝老愛親”的好媳婦
父母對兒女的恩情深似海,孝敬父母是我國的傳統美德。她,一個傳統的普通女性,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她把孝順父母,孝敬公婆作為一件心頭大事,記在心里,并付諸于行動。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順的女兒,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賴的兒媳。
有這么一個平凡而溫馨的家庭,在社區催開了家庭文明之花——這就是祖孫三代同堂之家,而其兒媳,則是這朵文明之花的辛勤澆灌者。她本人也曾在2004年被白云街道評為敬老好兒女。在社區,凡認識她的人,保準翹起大拇指:“這樣的媳婦,沒得說!”
她總是竭盡所能,為婆婆送去溫馨和舒適,讓婆婆能盡情地安享晚年。雖然物質上的照顧是有形有限的,可是換來的卻是無法用金錢和言語來比擬。每年,婆婆的生日,她可以講是熟記于心,每到這一天,她都會精心為婆婆準備一份生日禮物,送上一份真摯的祝福。而且,還會精心下廚,為婆婆噴制一道健康、可口的美味大餐。并組織一家三口與老人齊聚一堂,享受天倫之樂。她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日常的生活中,總能抓住點滴,抓住細節的好媳婦。
每當天氣突變的時候,她都會盡早提醒婆婆多加衣服,并給婆婆添置羽絨服,讓其倍感溫暖。當婆婆有些頭痛感冒時,她總能第一時間到婆婆身邊問寒問暖,端水遞藥;婆婆需要多休息,她就時常囑咐婆婆要早睡,保證良好的睡眠時間,并且為婆婆購買有助睡眠休息的健康枕;每當婆婆外出老年大學學習、充電時,她都會囑咐婆婆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回,并為婆婆配了手機以備不時之需。
工作之余,她常常陪伴在婆婆身旁。一次,婆婆因病住進了醫院,她跑上跑下,掛號,交費,給老人喂飯,服侍老人上廁所,同病房的人對她婆婆說:“你真有福氣,生了一個好女兒。”老人笑著說:“她是我的兒媳婦?!蹦嵌螘r間,她不停往返于醫院、單位和家,既要照顧好婆婆,又要給孩子做飯,還要料理家務。為了讓丈夫放心,她做出一副舉重若輕的樣子。她還教育兒子和侄兒侄女:“誰都有老的時候,你們從小就要懂得孝敬老人啊!”
她介紹,婆婆有兩個兒子,雖然都已分家過日子,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我們是分家不分心,每當家庭有事或遇到困難的時候,總能聚到一起共同商量解決困難的辦法,特別是對待老人的問題上,我們都是爭先恐后地孝敬她。比如:每當婆婆住院交藥費的時候,兄弟兩人都是爭著去交錢,爭著在醫院照顧婆婆。家庭成員之間相互謙讓、相互體諒,從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計較,都本著以和為貴的態度對待對方,每年孝敬父母贍養費都是多給的。您敬我一尺、我敬您一丈,人心換人心、四兩換半斤,兄弟之間、妯娌之間從不因一些鎖碎的小事而破壞家庭和睦。有些兄弟之間、妯娌之間鬧矛盾都是小事引起,家庭成員之間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什么也沒得到,到是受到了別人的指責,是背著不忠不孝的罵名,最終走上法庭。我們都本著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的態度,本著吃虧是福的心態。這樣才能處理好兄弟之間、我們妯娌之間的關系。這些年來,正是家庭成員間的高風亮節,大仁大義的作法,使我們這個大家庭和睦幸福,讓四鄰羨慕,并且的到大家的交口稱贊。
她不僅是一位孝順的好兒媳,也是一位慈愛的好母親。她對兒子從不用粗暴教育,而是耐心細致的正面教育。兒子王宇軒在她的精心栽培下,打鼓、主持、學習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還經常在社區文體活動中表演,是一位全面發展的優秀兒童。
每個家庭都會有一些瑣事,都會有一些不快樂,而她應對這些困難卻也是游刃有余,得心應手。因為她有一顆真摯的心,平常的心、善良的心。每個人都有一些個性和脾氣,有時婆婆會嘮嘮叨叨,有時婆婆也會發火,每到這時,她都非常理解老人的心情,從不和老人爭辯,等事情過后,她就細心的了解婆婆生氣的原因,并對婆婆進行安慰和勸解。在處理一些事情上,有時她的看法會和婆婆發生分岐,每到這時,她都會坐下來和婆婆商量,征求婆婆的意見,并將婆婆的意愿放在第一位,讓婆婆開心滿意。
有時候老人會和晚輩因為看法上不同,發生一些不快,而此時,她又成為了“和事佬”,周旋于兩者之間,盡最大的努力去排除誤會、化解矛盾,使家人重歸于好,使老人盡享天倫。就是這樣,她從點滴中關愛著老人,從瑣碎中牽記著老人,用言行感染著老人,從困境中扶助著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熾熱的思想、無私的行動、堅持的信念做好老人的精神支柱、物質支撐、生活摯友和堅實后盾,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孝順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老樂章。
“這樣好的媳婦啊,只有前輩子積德才修得來”。當社區干部來了解有關情況時,程婆婆就馬上說開去了,“同媳婦同吃同住八年多,從沒有過不去的坎,我早年喪偶,沒有一點遺產留給孩子,但我媳婦從不提財產之類的問題,她任勞任怨,家事都跟丈夫有商有量,每天吃飯總是先婆婆、兒子、丈夫、再她自己。每逢過節、過生日,都塞給我錢買保健品。只要我開口的東西,她都會想方設法買到。我老家來了客人,她都帶她們上飯館,然后買點寧波特產送給他們。我有兩個兒子。妯娌的孩子只有3歲,一住就幾個月,她每天都買好吃的,臨走時還買幾套衣服送給他。真可說是坐得廳堂,進得廚房,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賢妻良母、好媳婦。古話說,討個媳婦,賣掉兒。我則是討個媳婦,多個女兒?!?/p>
-
▲實習報告網Sxw9.cOm精選系列:
- 村民孝老事跡材料?|?愛警母親事跡材料?|?單親警察母親事跡材料?|?村級孝媳婦的事跡材料?|?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如今,尊老愛幼、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也影響著整個社區!每次社區里的鄰居街坊碰見程雪芳的家人都要夸贊他們家有個好媳婦。社區里形成了孝老愛親的良好風氣,變的更加和諧美好。
感動春風化雨,感動潤物無聲;春去秋回,寒來暑往,她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平凡中高揚道德風帆。她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從平凡中體現了真誠,從日常中傾注了關愛,寫下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尊老詩篇,奏響了一曲曲令人欽佩的敬親樂章。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人物簡介:王玉美,女,1973年8月出生,淮北市杜集區朔里鎮沈集村村民。
事跡簡介:王玉美,一個普通善良的農村婦女。結婚23年,她經歷了旁人沒有經歷過的變故。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的苦難,不拋棄,不放棄,用愛和堅強撐起一個家。
正文:
意外降臨打破家庭的平靜
1993年,年滿20歲的王玉美嫁給了朔里鎮王臺子村的段載亮?;楹蠊抨P心,丈夫疼愛,結婚后第二年,王玉美夫妻倆有了第一個孩子,小日子過得平淡而又幸福。“那時候生活雖然不是很富裕,可是我們夫妻倆都年輕,想著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就在王玉美小兩口憧憬著未來的生活時,意外突然來臨。
1996年一天下午,突如其來的一場車禍奪去王玉美大伯哥一家4口中3口人的生命,隨后,王玉美的嫂子另嫁他人,一個幸福的家庭就這么沒了。這一變故也讓王玉美的公公、婆婆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兩位老人的身體很快跨掉。從那時起,王玉美就一直跟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她像照顧自己的親生父母一樣伺候著公公、婆婆?!拔易詮募薜蕉渭液?,公公婆婆都對我很好,我這么照顧他們也是應該的。”王玉美的公公因患前列腺癌晚期和腦梗后遺癥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王玉美就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一喂就是8年。
“我也有孩子,也會有老了的一天,照顧公婆也是給孩子做個榜樣,也想減輕一點丈夫的負擔。”鄰居都說她的公公有福氣,攤上她這么個好兒媳。王玉美公公臨去世時曾說,都是王玉美照顧得好,讓他在世上多活了幾年。
公公去世后,婆婆一時半會緩不過來,王玉美對婆婆的生活起居更加體貼入微。婆婆患有嚴重氣管炎和高血壓,走起路來總是氣喘吁吁,更是醫院的常客。出院后,老人的行動不如以前靈便,為了更好地照顧婆婆,王玉美就讓婆婆和他們夫妻倆同睡一個屋,夜里只要聽到一點動靜,她就趕緊起來。
禍不單行 磨難接踵而來
眼看著3個孩子健康成長,好日子剛有了起色,意外再次打破了這個家庭的平靜,讓王玉美的生活雪上加霜。2010年的春天,王玉美的丈夫段載亮在修理雞舍時不慎從屋頂摔下來,造成腦出血、腦骨蓋破碎、全身多處骨折。經過搶救,命是保住了,可是段載亮卻一直處于昏迷狀態。“那時候,真是覺得天要塌了,最小的孩子才幾歲,這日子以后怎么過?!蓖跤衩罌]想到生活會讓她經歷這么多的磨難??吹綔I流滿面的孩子和焦急的公婆,王玉美強忍著痛苦擦干眼淚,她在醫院里就告訴自己,“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了,就得我自己一個人扛起這個家了?!?/p>
接下來,最要緊的就是醫藥費,王玉美只好一家一家去借?!罢娴暮芨兄x那些親朋好友,在我們家最困難的時候,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笨恐蠹业膸椭跤衩理樌璧搅司让?0多萬元。兩個月后,段載亮睜開了眼睛,王玉美看到了希望,可是醫生的一番話,又讓她跌入了谷底,段載亮雖然睜開了雙眼,卻成了不能說話、不能動的植物人。醫生告訴她,今后,她丈夫還要經過漫長保養和康復治療,至于什么時候能行走和說話還是個未知數。
“我都沒有了主見,還欠著這么多錢,這日子以后還咋過?!笨粗疽幻装硕嗟恼煞?,如今已是骨瘦如柴的“植物人”,王玉美默默地流下了眼淚,“我當時就想,不能放棄,不然孩子就沒了父親?!蓖跤衩老露Q心,好好照顧生病的丈夫,“只有他在,這個家就是完整的?!?/p>
也就是從那一年起,孩子們好像突然長大了,開始幫著王玉美分擔家務。為了維持生計,王玉美在地里種上菜,靠著賣菜、做些小生意,艱難地維持這個風雨中搖搖欲墜的家庭?!澳菐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咬牙堅持過來的,除了掙錢外,我還要照顧公婆,侍候不能動的丈夫,還有三個孩子正在上學,現在想想,我都佩服我自己?!痹偬崞疬@些的時候,王玉美的臉上只有淡淡的笑容。
苦盡甘來 迎接新生活
靠著堅韌的毅力,王玉美領著這個家庭迎來了2013年的`元旦。新年過去沒有幾天,王玉美的三輪摩托車和電瓶車都被偷了,這是家里僅有的值錢大件。“我當時就絕望了,認為老天一點都不給我活路了。”王玉美就對著床上的丈夫哭訴起來。“我記得當時我跟他說,這日子不能過了,我買瓶農藥,我們一起死了算了?!本驮谕跤衩揽薜膫牡臅r候,來看她的妹妹突然對她大喊;“別哭了,俺哥流眼淚了!”聽到這話,王玉美顧不得擦拭眼淚,就往床頭湊,果然看到段載亮已經淚流滿臉,王玉美一下子撲到他身上嚎啕大哭。
第二天早上,給段載亮擦臉的時候,他突然斷斷續續說了一句話,王玉美一下子就愣住了,“我沒有聽清他說的什么,反正就是高興,從那時候起,他就能開口講話了,雖然話不多,但是已經能清楚表達他的需要,我已經很滿意了?!币粋€多月后的一天,王玉美像往常一樣干活回家,還沒有進門就聽到院子里有聲音,她還以為進了小偷。打開大門,就看到已經在床上躺了快3年的丈夫拄著拖把站在堂屋門口,笑瞇瞇地看著她?!拔耶敃r扔了手里的東西,一把抱住他,痛痛快快地哭了很久。”王玉美將近1000個日夜的辛苦,終于換來了丈夫的蘇醒。如今,段載亮雖然還有些后遺癥,但生活已經能自理。
王玉美81歲的婆婆還健在,跟著王玉美一起生活,雖然丈夫不能干重活,婆婆還要人照顧,家里的重擔依然還在她的肩上,但是她每天都開心的生活,因為她看到了希望。
● 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張xx,男,出生于1987年9月?,F就職于xx邊防公路機械化養護隊,擔任黨務及精神文明管理員一職。自從與妻子田甜組建家庭以來,一直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家庭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于助人,深受同事、鄰里和社會的好評。
“百善孝為先”是他家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家庭關系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在對待鄰里關系上,全家人能夠善待左鄰右舍,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系親如弟兄,情同手足。
xx年6月,張xx的父親在俄羅斯探親時間,踩到生銹的鐵釘,右腳感染,因為身患糖尿病,傷口久久不能愈合。在俄羅斯診斷后,醫生建議對右腳實行截肢治療。家里人擔心這樣會給父親日后的生活帶來太多不便,決定回國治療?;貒缶挖s往了海拉爾市醫院,市醫院給出一樣的治療方案,田甜便與公婆商量要求前往北京進行治療,如何也要保住老人的腳?;丶遗c張xx商量后,張xx因工作原因走不開,她自己帶著家里的十五萬元陪同公婆到北京空軍總院醫治,不管是訂飛機還是賓館,都是由她一手操辦。經過2個月的治療,最后父親的腳保住了,只是截掉了一個腳趾,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住院看病期間田甜全程陪同,放下家中旅游季節繁忙的生意,對老人照顧無微不至。
張xx夫妻每年都要把田甜的奶奶接到家中照顧一段時間,即使孩子出生后的時間也從不曾間斷。因為老人歲數大了,xx年初,老人摔倒在家中,發生右腿發生骨折。家里孩子小還沒有斷奶,田甜著急的同時又走不開。張xx便向單位請假開車帶老人到海拉爾醫治,在住院期間對老人也是關愛有加,照顧老人的方方面面,為老人置辦必須的生活用品。老人年齡大了骨頭愈合較慢,出院后,夫妻二人便決定將老人接回家中悉心照料。每每跟老人提起夫妻二人,一向都是贊不絕口。
年幼的孩子,也在夫妻二人的熏陶下,懂得孝順照顧老人,有什么好吃的都要先給長輩??偸侨莵碛H戚朋友的歡聲笑語。
他們的家庭倡導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約,但對待老人都是從不吝嗇,以孝為先,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但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不能丟,尊老愛幼的風氣更要保持。生活中點點滴滴要從每件小事做起,讓以孝當先的風氣影響更多了人,讓身邊更多人認識到孝敬老人的重要性,讓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揚下去。
很真實的細節描寫!
-
想了解更多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的資訊,請訪問:初中尊師孝親事跡材料
